《南宋与金的和战》“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深圳名师授课教学设计:《金与南宋的对峙》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题: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授课人:深圳市光明区公明中学叶敏审核人:深圳实验光明学校陈泽群一、教学分析1.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金和南宋的对峙》是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内容。
本课内容包含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关系变化的重要环节,呈现了金与南宋对峙局面的形成过程,包括“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三个子目。
从历史发展来看,女真族通过灭亡辽与北宋,改变了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局面。
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偏安江南,南宋与金形成了近百年的对峙局面。
各民族政权的碰撞交流及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江南地区经济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为第9课讲述宋代经济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和北宋及岳飞抗金事迹和南宋偏安。
其中教材第一子目女真族的崛起主要讲述金的建立及统一抗辽;教材第二个子目金灭辽及北宋主要讲述政权并立后不同政权之间的碰撞;教材第三个子目南宋的偏安主要分析了金和南宋的关系,呈现了金和南宋从战争到议和到对峙的过程,形成了民族交融新高潮。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二、教学目标1.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的经过,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及宋金和议的主要内容,正确评价岳飞,辩证分析和认识民族间的战与和及宋金对峙局面的影响。
2.通过典型史料的分析,直观感受民族政权间关系的变化,初步形成史料实证意识。
通过讲述岳飞抗金故事,感悟岳飞的精神品质,涵养家国情怀。
通过探究南宋与金议和的影响,培养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认识到女真族等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族政权之间虽有战争,但民族友好、民族交融始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南宋与金的和战》

1141年 宋金议和
影 响
内容
南宋对金称臣、割地、 缴纳钱币。
宋金对峙 局面形成
“绍兴和议”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评价岳飞
对于岳飞,有人说他是抗金名将, 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也有人说他是 爱国将领,试结合史实评论这些说法。
阅读课本P104、105,举例说明女真族 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事例。
↓
与南宋的和战
战:岳飞抗金
和:宋高宗 宋金议和
随堂练习
1、1115年,在会宁称皇帝建立金的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耶律德光 2、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堰城大捷 B.南宋收复建康 C.南宋开始 D.南宋与金达成和议
B D
3、宋辽、宋夏、宋金“和议” 共同点不包括: A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C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两宋王朝都需要交纳“岁币”
辽金 西夏
金
北宋
பைடு நூலகம்
杭州
南宋
1127年赵构在临安称 帝,史称南宋
假设你是当时经历了靖康之耻的 南宋官员,面对来势汹汹的金人 入侵,你会如何应对?
VS
岳飞
宋高宗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 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 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 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女真文化对汉族的影响
• 材料1: 女真服饰对汴京服饰文化的影响。
• 材料2: 女真乐器深受中原汉人的欢迎。 • 材料3: 女真的火炕影响了北方汉人的生活,
南宋与金的和战

3、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1141年, 宋金议和 (绍兴和议) 影 响
内容
南宋对金称臣、割地、 缴纳钱币。
宋金对峙 局面形成
绍兴和议是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屈辱 的表现。给南宋人民带来沉重负担。
客观上使宋金获得相对和平的时期,有 利于南北经济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农耕文化(南宋)和游牧文化(金)在“和战”中 碰撞交融的表现:
女 真
建立政权
建立时间 12世纪初
建立民族 女真族
建立者 完颜阿骨打 (金太祖)
都城 会宁
金
完颜阿骨打
金灭辽和北宋
1125年,金灭掉已经腐朽的辽朝。 1127年,金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
南宋的建立及岳飞抗金
1127 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今浙江杭 1、南宋的建立 州) ,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西 夏
辽 北宋
西 夏
金
南宋
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有冲突,也有 友好交流,共同发展。在民族政权并立 的时代,一共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在 这200年的时间里,宋辽战争进行了25年, 宋金战争进行了17年,此后的时间,处 于相对稳定的局面。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和平是主流!
探史明理
B、司马光 D、文天祥
)
3、宋辽“澶渊之盟”客观作用是( A、增强了契丹的实力 B、延缓了北宋的灭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 、维持了长期和平 D
4、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
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脚步 ④中原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和战”,也是农耕 文化和游牧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
【精品历史课件】433南宋与金的和战(共26张PPT)

不回来势。,同我时,不论胜 的地位不保败,,人底民细武必装都会在战 然泄露。杀争掉中得他到可发得展。威胁着
金人欢我 和心的 金皇 人。位 讲。 和不 。如,趁胜
宋高宗赵构
秦桧
岳飞之死:宋高宗急于求和,又 惧怕岳飞拥兵自重, 解除了岳飞的兵权, 并以所谓“谋反”的 罪名将他杀害,抗金 成果毁于一旦。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和>战
探史明理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战争,只是中华 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 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金政权 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 非正义的;宋朝军民的抗辽、西夏、金的斗 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 发展,是正义的。
故都。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南宋·林升)
南宋六和塔
2、岳飞抗金
经过:抗金名将岳飞率领岳家军多次打败金军, 收复了北方的部分失地;1140年,岳家军在郾城 取得大捷,抗金形势出现好转。
在抗金形势对南宋极为有利时, 宋高宗为什么命令岳飞班师回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与宋的 重大事件
澶渊之盟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宋夏议和
金 12世纪初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宋金议和
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用图表表示五个政权
西辽 夏
北宋
西 夏
金
南宋
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有冲突,也有友 好交流,共同发展。在民族政权并立的 时代,一共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在这 200年的时间里,宋辽战争进行了25年, 宋金战争进行了17年,此后的时间,处 于相对稳定的局面。
南宋与金的和战教案

南宋与金的和战教案教案标题:南宋与金的和战教学目标:1. 了解南宋与金的和战背景和原因。
2. 掌握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和结果。
3. 分析南宋与金的和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南宋与金的和战背景和原因a. 南宋建立后,金朝一直对南宋构成威胁。
b. 南宋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统一,不得不与金朝进行多次战争。
c. 南宋与金的和战是为了减少战争损失和维持边境稳定。
2. 南宋与金的和战过程和结果a. 南宋与金的和战分为多次,其中最著名的是绍兴和议。
b.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签订的一项重要和约,规定了双方的边界和互通贸易。
c. 绍兴和议为南宋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使得南宋能够在内部进行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 南宋与金的和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a. 绍兴和议的签订标志着南宋与金的战争基本结束,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
b. 南宋在和战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繁荣,为后来的南宋文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c. 南宋与金的和战也为后来的元朝建立提供了条件,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南宋与金的和战的背景和原因,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南宋与金的和战的过程和结果,重点介绍绍兴和议的内容和影响。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南宋与金的和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4. 展示和总结: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5. 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进行互联网搜索,了解南宋与金的和战的更多细节和相关事件。
6. 总结评价: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南宋与金的和战的背景和原因。
2. 相关书籍或文章:提供南宋与金的和战的详细资料和分析。
3. 互联网资源:提供南宋与金的和战的更多细节和相关事件的资料。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中的学生表现和发言。
2. 学生对于南宋与金的和战的理解和总结。
2023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八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 学 内 容
周课时数
备注
1
9.01
开学第一课
1
2
9.04——9.08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 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国家
古代印度
3
3
9.11——9.15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与社会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7
10.09——10.13
第三课 日本的大化改新
综合探究二 从马镫看中世纪欧亚国家间的文明传播
3
8
10.(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第二课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3
9
10.23——10.27
第三课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22
1.22——1.26
期末测试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3
17
12.18——12.22
南宋与金的和战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3
18
12.25——12.29
经济重心的南移
社会生活与文化
3
19
1.02——1.05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
3
元旦
20
1.08——1.12
总复习
3
21
1.15——1.19
总复习
3
11.20——11.24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方的民族交融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
3
14
11.27——12.01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教学课件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2010·莱芜中考)“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 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 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 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D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6、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A 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 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 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 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7、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B
A.辽和西夏 B.北宋和辽 C.北宋和西夏 D.北宋和吐蕃
8、西夏的建立者是 C A.阿保机 B.阿骨打
1.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 2.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3.使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4.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3、西夏仿效中原王朝采取的措施
(1)西夏皇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 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子为“文宣帝”。
(2)仿效中原王朝开设科举;
(3)用汉文铸造钱币;
(4)模范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
C.元昊
D.铁木真
8、1004年秋,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宰相 D 坚决主张抵抗。
A、杨业
B、岳飞
C、包拯
D、寇准
9、是哪个皇帝御驾亲征,打退了辽军 ? C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10、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 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C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南宋与金的和战

女真族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
金初国家制度
中央:勃极烈辅政制
勃极烈是女真社会中部落酋长,专用于中央辅政会议成员, 皆以宗室贵族担任,人数不定,有谙版(大)勃极烈、国 论(国家)勃极烈、阿买(第一)勃极烈等名目。
地方: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亦是女真族原有的社会组织,金朝建立后将其 制度化,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战则 以之统军(或称百夫长、千夫长),平时则按其进行行 政管理。
↓
章宗
世宗
海陵王
←
←
1189-1208
1161-1189
1149-1161
↓
卫绍王
1208-1213
→
宣宗
1213-1223
→
哀宗
1224-1234
↓
金朝帝系
末帝
1234 5
女真族的崛起
1125年,辽天祚帝被金俘获,辽亡。
北宋靖康元年( 1126 ),金分兵两路 南下,攻破开封。1127年,金俘虏徽、 钦二帝和后妃、皇子、皇女以及宗室 贵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
《宋史》卷四○六《洪咨夔传》 “弥远死(1233年),帝(理宗)亲政”。
22
南宋的权臣政治
理宗、度宗时期贾似道专权
《宋史》卷四七四《贾似道传》 “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称之曰 ‘师臣’而不名,朝臣皆称为‘周公’。…… 三日一朝,赴中书堂治事。赐第葛岭,使迎养 其中。吏抱文书就第署,大小朝政,一切决于 馆客廖莹中、堂吏翁应龙,宰执充位署纸尾而 已。似道虽深居,凡台谏弹劾、诸司荐辟及京 尹、畿漕一切事,不关白不敢行”。
10
金入主中原
辽 、 金 五 京 分 布 图
11
金入主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