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孩子叛逆期的父母应对良策
怎样和叛逆子女交流

怎样和叛逆子女交流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欢大道理,他们总是说大道理他们都懂,但是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家长要学会从细节方面给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尽量跟着自己学习。
2、善于倾听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就会有自己的想法。
但如果此时家长不能做到善于倾听,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孩子可能以后也不愿意再将想法表达出来,形成恶性循环。
3、尝试沟通
与孩子沟通也是一种艺术,家长要积极学会和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及时的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多多掌握孩子的一些成长情况,只有认真了解了孩子,才能找到更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不能更加粗暴无礼。
可以试着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引导孩子如何应对坏脾气。
4、不能粗暴批评,责骂
当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与做法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给孩子讲清楚道理,把不合理之处告诉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以及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
对于不爱听大道理的孩子家长可以讲一些相关故事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和气的跟孩子解释,千万不要以威胁的口气和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一定的时间就会有效。
3-4岁孩子叛逆期的父母应对良策

3-4岁孩子叛逆期的父母应对良策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
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心理学经验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在“反抗期”家长应注意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
这时,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既让他有所独立,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
反抗期宝宝的表现到第一反抗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处去,非要到水坑里玩,自己非要爬树,都属于反抗期的行为。
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他便好似不假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
有个家长说:“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气我似的。
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其实,这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
这期间也不尽是“缺点”,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
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
对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不听话,更不要打骂孩子。
因为打骂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家长如何搞定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宝宝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宝宝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 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
所以宝宝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变坏”的征兆。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1、认真思考孩子提出的要求,谨慎回应。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匆忙答应而又反悔,会让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很恼火,更难信任家长。
有些家长习惯性否定,再与孩子谈判,使孩子一开始就与家长对立。
正确的做法是先告诉孩子我要认真考虑一下,然后再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回应。
2、重新认识孩子,了解他的世界。
家长往往过多关注和督促孩子学习,这种单一的沟通无法让孩子开启心扉。
若要孩子接纳,家长应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状态和感兴趣的事。
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也应支持孩子去做感兴趣的事,从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状态。
3、与孩子商量解决矛盾的办法。
若家长自己寻找的方法难与孩子达成共识,可试着与孩子商量对策。
如孩子要和同学去较远的地方,家长极易反射性回绝。
若将自己所担心的安全、健康等问题提出,让孩子自己考虑让家长放心的对策,久而久之他也会懂得为自己考虑。
4、像朋友那样交谈。
家长在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和行为时,就像在跟与朋友说话一样,想象自己当初也是经历了青少年时期!再看一看现在的青少年是如何思考,并给他们多一点私人空间。
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时期的孩子,家长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可以缓解情况的。
5、换位思考。
每一位家长和老师也是从青春期长大的,也有过叛逆期,在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的时候,要多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叛逆的原因。
然后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找出问题的原因,才能减少孩子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孩子早恋怎么解决丰富孩子的生活:学习是枯燥的,早恋是新奇的,很多孩子接触早恋,其实是因为想寻找一点新鲜感。
这时作为家长可以想着办法去丰富孩子的生活,多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去吃吃美食、出门旅游,培养孩子多样的爱好和兴趣,这样既可以让你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时间,同时也是前面提到的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式。
别捅破孩子的这层情感的窗户纸: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有这样的问题,就大闹学校,甚至直接找对方家长、孩子进行理论。
其实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不管你出发点多少正确,孩子肯定会抱怨你,进而加大你们之间的隔阂,处理不好容易引发孩子极端行为。
孩子叛逆期家长的应对方法有哪些

孩子叛逆期家长的应对方法有哪些叛逆期是每个家长都会头疼的,叛逆期的孩子比较的敏感,正确应对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下面是分享的孩子叛逆期家长的应对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保持自己的头脑冷静孩子叛逆,父母一般会不满,一般会用自己的权力来压制孩子。
其实,此时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去进行沟通。
孩子叛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应该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切勿过分保护孩子鼓励孩子大胆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培养自立能力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告诉他思考问题要多从正面去想不要总有怨言。
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间。
信任孩子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
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
因为他们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状态,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隐藏教育目的千万别翻旧账面对孩子的种种叛逆行为,家长切忌直接说“不”。
比如孩子说要买高档衣服,如果你说“不行,没门”,只能引发孩子的反抗心理,觉得父母无法沟通,不理解自己。
而应开启沟通的大门,好好与孩子交流。
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教育孩子不情绪化、不翻旧账、不侮辱人格尊严,以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而非威严地提出要求。
孩子叛逆的原因1、因为青少年的心理随着这个年龄段自身的变化而变化,第二性征的出现给他们的心态造成了冲击,他们面对自身的变化常常感到不知所措,从而产生了浮躁心态和对抗情绪。
2、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
思维虽然有独立性、批判性,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不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劝说、指点、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
处理叛逆儿子暴躁老妈的注意事项

处理叛逆儿子暴躁老妈的注意事项叛逆的儿子和暴躁的妈妈之间的相处之道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叛逆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同时妈妈的暴躁也可能是由于压力、焦虑或其他问题引起的。
为了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妈妈和儿子双方都需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以下是处理叛逆儿子和暴躁妈妈的一些注意事项。
1.建立沟通渠道:儿子和妈妈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来表达彼此的需求和感受。
双方要学会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想法。
2.理解叛逆行为的原因:儿子的叛逆行为可能是因为自我探索、寻求独立性、压力等。
妈妈应该试图理解儿子的想法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处理他的叛逆行为。
3.管理个人情绪:妈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暴躁的反应。
她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或者寻求专业帮助来处理自己的压力和焦虑。
4.制定家规:制定清晰的家规和责任分工,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妈妈可以和儿子一起商讨并制定这些规则,以增加他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5.提供支持和指导:妈妈应该提供儿子需要的支持和指导。
她可以鼓励他参加感兴趣的活动,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以及积极的激励。
6.避免指责和批评:指责和批评只会加剧冲突和反抗。
妈妈应该尽量以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关注和担忧,而不是指责或批评儿子的行为。
7.学会解决冲突:妈妈和儿子应该学会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冲突。
他们可以尝试使用“我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同时倾听对方的意见。
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家庭中的问题无法自己解决,妈妈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治疗师的帮助。
9.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妈妈和儿子都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这些习惯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
10.培养共同的兴趣:妈妈和儿子可以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例如一起参加户外活动、阅读或者看电影。
这有助于加强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
总结起来,处理叛逆儿子和暴躁妈妈的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和理解。
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渠道、理解叛逆行为的原因、管理个人情绪、制定家规、提供支持和指导、避免指责和批评、学会解决冲突、寻求专业帮助、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培养共同的兴趣等,都是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
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女儿

孩子叛逆期怎么管教最合适女儿1、换位思考:父母或老师要常换位思考,假如你是孩子,你会怎么做,假如你做了同样的事情,你想得到什么,站在孩子的角度角度多想想,不要老是说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这样的话语往往带有强制性,孩子是最不喜欢听的。
2、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教育孩子要找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目的是让孩子接受家长的教育,有的家长并不注重教育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批评教育孩子,造成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和打击,当孩子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孩子知道不好和认识到错误孩子也不会承认的,也会和家长蛮横,所以家长多注意方法。
3、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女孩子叛逆期有哪些表现1、心思敏感细腻,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
2、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家人发生争执,认为家人不了解自己。
3、独立意识变强,想要摆脱父母的束缚,但实际上离不开父母。
4、自我意识强烈,渴望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5、拒绝与父母沟通,领地意识较强,不希望父母过多干扰。
6、以自我为中心,特立独行,不希望自己与他人相同。
7、出现虚荣心,喜欢与他人攀比,过分追求好看的衣服和装扮。
女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1、要多体谅女孩。
有些家长在教育女孩的时候,态度往往都十分偏激,有些人甚至还会动手打骂女孩,这是非常不利于女孩成长的。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在叛逆期,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处理女孩的种种叛逆行为。
2、及时疏导。
当发现初中生出现过激的行为和表现时,这时候需要家长及时疏导。
了解发生这种行为的原因,找其好好地谈谈,耐心倾听和引导,不要以责备的语气或者严厉的批评,这样会适得其反。
3、给女孩足够的关爱。
初二女孩正是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一般都非常敏感,稍不注意就会让她们产生被忽视的感觉,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有些女孩就会出现各种叛逆行为。
面对孩子叛逆厌学家长怎么办

面对孩子叛逆厌学家长怎么办
一、适度满足。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都是想快点摆脱父母的,他们想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不需要马上否定自己的孩子,而是要将心比心,多想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
不要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她会很难独立和成长的。
父母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一下,孩子有什么愿望可以适当满足她。
二、多倾听,少说教。
尊重对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来说很重要,而倾听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更有利于了解孩子的心声,而说教做的往往只是表面功夫,很难深入到女孩的内心。
独立的愿望代表着女孩独立意识的增强,父母应通过有效的倾听,更多地去了解女孩的独立意识,以便于给予女孩更有效的指导。
三、观察孩子的日常。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家长必须先冷静下来,好好观察孩子的日常,找出孩子变化的原因。
不要以强硬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反叛。
这时候的孩子就像紧绷的橡皮筋,你越是用力,他们的反弹会越加厉害,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对孩子的行为不要以暴制暴,这是比较不可取的。
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期?

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孩子的叛逆期是所有父母都会遇到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可能会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行为,例如反抗、挑战权威、不会控制情绪等等。
这些表现可能会让父母觉得很困惑,因此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解决孩子叛逆期问题的方法。
1. 理解叛逆期的原因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他们正在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情绪波动和行为的改变。
因此,父母需要了解孩子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并对他们的感受和体验给予理解和支持。
父母应该避免抱怨和批评,而是试着和孩子建立真正的联系和沟通。
2. 建立信任和尊重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是缓解孩子叛逆期的关键。
尊重孩子意见,听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和被理解。
这也使得父母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从而找到适合他们的解决办法。
3. 在沟通中保持冷静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需要保持冷静,并且给孩子一个听取意见的机会。
这不仅会增强孩子的自尊心,还能让他们感到安全和信任。
同时,在沟通中父母也要避免惩罚和批评,而是试图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 建立规矩和纪律尽管这个时期孩子和父母都要面对挑战和困难,但是建立家庭规矩和纪律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让孩子明确自己的界限。
在建立规矩的时候,父母也要和孩子分别讨论对待违规行为的措施,并且允许他们成为规矩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这样能建立更加平等和健康的家庭关系。
5. 规律的生活方式规律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和规律性。
为了使孩子在这个时期更加稳定和安全,父母应该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的睡眠时间、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等等。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及在未来养成良好的习惯。
6. 寻求专业的支持最后,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叛逆期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就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
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孩子和家庭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让孩子和父母的生活更加和谐和幸福。
总之,面对孩子的叛逆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通过以上方法所提出的一些方法,父母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岁孩子叛逆期的父母应对良策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虽然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干,变得不太听话。
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心理学经验表明,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在“反抗期”家长应注意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
这时,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既让他有所独立,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
反抗期宝宝的表现到第一反抗期的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要求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如自己倒水,自己爬到高处去,非要到水坑里玩,自己非要爬树,都属于反抗期的行为。
比如,妈妈刚问他一句“干……吗?”他便好似不假思索地就回妈妈一个“不”字,而且,说过不了以后,一定要坚持,不管这事是不是他本来喜欢的。
有个家长说:“孩子本来喜欢吃糖,我顺口问他一句吃糖吗,他却说不吃,好像故意气我似的。
这小东西,翅膀还没有硬就这么不听话,大了还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长,可能就会动手打孩子了,其实,这不是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而是他进入了“反抗期”。
这期间也不尽是“缺点”,这时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了,为了达到目的,也能想办法克服困难。
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是可喜的表现,当父母的不要以包办、强制来干涉孩子的行动。
对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简单地以为孩子不听话,更不要打骂孩子。
因为打骂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家长如何搞定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宝宝幼儿心理学家们研究证明,宝宝两岁以后,由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自主选择性,喜欢说“不”、“我就要……”等,这个时候无论你多么有权威,只要不对他的胃口,他就会反抗到底。
所以宝宝的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并不是什么“变坏”的征兆。
父母应首先认清这一点。
而且父母一旦了解了孩子反抗的原因,也许就更容易对宝宝的反抗行为以一种尊重的态度来看待了。
宝宝的“反抗”的原因1.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随着宝宝体格的快速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也逐渐成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
因此他们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去做新的事情。
但很多家长由于害怕宝宝受伤等原因,都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于是宝宝就会产生了反抗的情绪。
2.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最早的时候宝宝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
而在宝宝两岁后,他们可以渐渐分清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
因此在他们刚形成这样的思维时,对于表现自我的态度也变得异常的顽强。
但这种表现往往与成年人的规范相抵触,进而让宝宝产生了挫折感,最终导致宝宝的反抗行为。
3.宝宝自我情绪控制的不成熟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
吵嚷、哭闹通常是他们主要的宣泄方式。
而父母们就认为这是孩子们在无理取闹,是他们反叛的表现,于是便去制止和反对他们,从而导致了宝宝的反抗行为治理“反抗”宝宝6技巧面对宝宝的反抗,父母不能一味地去反对和制止,只有正确了解宝宝反抗背后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要知道父母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直接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所以面对“反抗”宝宝,您也需要“三思而后行”。
1.理解宝宝、尊重宝宝在宝宝开始喜欢跟父母说“不”的时候就是他们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
宝宝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要求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此时父母对宝宝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要以平等的姿态来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有选择的余地。
这样做会让宝宝觉得你们尊重、他,维护了他的自尊,也就不会轻易跟你说反话了。
2.对宝宝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对于宝宝必须做而且完全能够做到的事,父母应该严格要求孩子执行;而对于那些不必要的且宝宝不愿意去做的事就不要强行要求他们。
在宝宝玩得开心的时候,父母千万别打扰他们的兴致;要是宝宝确实做的不对,父母在制止他们的反抗行为时,在不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的情况下,也要适当地放孩子们一马。
这么做也许会给大人带来一些麻烦,但相对于宝宝人格健康发展的回报来说这点让步是非常值得的。
3.相信宝宝,满足其好奇心和合理要求对于宝宝的好奇心,父母们应该给予支持,千万不要对宝宝过度保护或是包办代替,这样会使宝宝失去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也会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
对于宝宝的能力父母要给予充分的相信和肯定。
当宝宝遇到自己能力范围可以解决的困难,父母要尽量放手让宝宝自己去做,这样宝宝在体会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能减少和父母的对抗。
4.同时满足宝宝独立与渴望保护的需求宝宝之所以表现出顽强的“反抗性”其根本原因是想独立。
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与父母作对,但宝宝的内心仍然需要您的情感支持和适时的鼓励。
在放手让宝宝独立做一件事时,父母可以首先判断一下他能多大程度上完成这件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然后在没有人身危险的前提下,让宝宝自己去做。
如果宝宝正准备做的事情可能危害到健康的时候,父母必须果断地制止,并用其他一些没有危险性的活动来代替。
让宝宝在享受到独立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关爱,这样也会减少宝宝反抗情绪的发生。
5.与宝宝有足够的交流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宝宝由乖巧向淘气转变的时候,在心理上不应该有担忧和烦恼,这些都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程。
但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不管不问,这样做的话那么宝宝可真的要成为坏孩子了。
父母要给宝宝比以往更加多的宽容、关爱以及交流。
耐心倾听宝宝内心的想法,了解宝宝的需要。
问问宝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才可以最低限度地降低宝宝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和排斥心理。
6、不能娇惯、放纵宝宝。
宝宝喜欢跟父母说“不”,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如果听之任之或百依百顺,就会形成宝宝任性、骄横的性格。
因此作为父母,对那些总是用说反话来达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宝宝应该:(1)心平气和地讲道理,介绍有关知识,说明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执拗行为的发生。
(2)设法转移宝宝的注意,用另一种使他更感兴趣的事来吸引他,从而使他放弃那个不正当的要求。
(3)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明确表示父母的态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然后立即走开,用冷处理的方法来终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关注3-4岁宝宝的非常情绪化着年龄的逐渐增长,3-4岁宝宝在心理和行为上有了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爸妈唯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读懂宝宝的行为,并能更有的放矢地培养宝宝的能力。
3-4岁的宝宝正处成长的敏感期。
当孩子进入敏感期,他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拼命吸收所关注的事物,这个时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学习的关键期。
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但这个时期,孩子有很多怪毛病。
(一)3-4岁宝宝情绪作用大,行为多受情绪控制。
典型表现是:爱哭闹、依恋行为、无意识行为占主导——这个和孩子认识依靠动作和行为也有一定关系,孩子多看表面现象,分析能力很弱,所以很小的事情,孩子就会哭闹。
得不到想要的(没有拥有)、父母离开自己(就是不要自己、不疼爱自己、失去了)、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不小心不能理解,被打)孩子都会哭泣(幼儿园整个过程,孩子都比较爱哭闹,小班最为明显)——此时的孩子,是解释不通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搂一搂、抱一抱、拍一拍;然后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泛灵心理;冷处理。
依恋行为:不过依恋对象过度到老师身上,所以“我喜欢**老师”是孩子常说的话。
与之想对应的就是“入园焦虑”(依恋对象没有很好的转移)无意识行为占主导(思维跳跃性和想象力的另一根源)——家长需要用多重刺激来吸引孩子,读书时让孩子的眼睛跟着自己的指尖走。
易转移,也易吸引,“咦?这是什么?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二)3-4岁宝宝进入了敏感期,对于各方各面都十分敏感。
1、“自私”的自主敏感期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自主敏感期特征当成自私的表现,开始紧张,并开始专门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结果造成孩子对物质缺乏安全感。
2、“不讲理”的执拗敏感期过了自主敏感期,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属性那么计较、那么紧张,由此而认识了“我”,并获得了“我的权利”的认识。
从表现情况看,就是任性、蛮不讲理。
3、“麻烦”的完美敏感期当孩子关注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后,就开始出现有关物体形式的审美。
当他们爱上一个物体,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发现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鼓舞。
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也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
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
面对如此情绪化和任性的宝宝,我们有什么妙方呢?(1)互换法:让其他孩子出演任性的孩子,让任性的孩子扮演父母或其他人的角色,通过这种角色体验,使任性的孩子以中领悟到任性是不受欢迎的个性。
(2)转移法:当孩子任性时,利用当时的情景,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吸引孩子的其他的新颖事物上去。
(3)听任法:当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时,如哭闹、撒泼等,在安全保证的条件下,家长不要去理睬他。
当他感到哭闹、撒泼这些"武器"已经不灵时,会自然停止哭闹。
这时再对他选行说理,在在会收到更好的毅育效果。
(4)说理法: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家长可以例举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孩子讲清任性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5)引导法:家长可以从任性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加以挖掘和引导。
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可以把任性的缺点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因素。
(6)激将法:在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可以故意采用激将法,促使孩子在好胜的心理状态下克制自己的任性行为。
(7)预防法: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行为出现的情景临近时,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提出要求,做到“约法三章”。
(8)委托法:孩子喜欢帮大人做事,当孩子发生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委托他去完成某项力所能及又感到有趣的任务。
这样即可以使孩子摆脱任性情绪,防止出现“顶牛”状态,又可以使孩子感到受信任,产生满足感。
(9)夸奖法。
针对孩子喜欢听好话、带“高帽”的心理特点,用孩子过去好的行为或孩子喜欢听的话,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作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让孩子可以“顺着梯子下楼”。
这些方法有时可以调动孩子的自尊心、同情心、上进心,从而控制孩子的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