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 升华和凝华》 (+教案+学案同步练习解析)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解析卷)一、选择题1、(2017包头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放置于衣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B.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升华现象【考点】物态变化【解析】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A错误;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错误;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附着在草叶上,属于凝华现象,C错误;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由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了,属于升华现象,故D 正确,选D。
【答案】D2、如图3.4-1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考点】冰的熔点变化和凝华现象【解析】由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说明混合物的熔点比冰的熔点低。
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易拉罐底部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答案】A3、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考点】【解析】雾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玻璃窗上的“雾”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C错;玻璃窗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所以在玻璃窗的内表面,故D正确;应选D。
初二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含解析)

2019-2019初二物理-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含解析)一、单选题1.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 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 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2.冬天结了冰的衣服,即使在0℃以下的环境中也会直接变干,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蒸发B. 熔化C. 升华D. 液化3.学校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探究,得到如图的图线,根据这个图线,可以说明水的温度从8℃降低值2℃的过程中,下列关于水的密度说法正确的是()A. 水的密度保持不变B. 水的密度先变小后变大C. 水的密度先变大后变小 D.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小4.1.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体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b)干冰吸热熔解;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解成雨滴.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为()A. a cB. adfC. b cD. e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图中描述的物态变化需要放热的是()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草叶上露珠慢慢变小C. 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 严冬,冰雕逐渐变小6.在图所示的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刚从水中出来,感觉冷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融化却变小 D.晒干的湿衣服逐渐变干7..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热B. 夏天的早晨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 冬天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深秋,草木上的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8.如图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B.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气”C. 干手器将手烘干 D.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二、多选题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有()A. 冰熔化成水的过程B. 放入衣箱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C. 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D.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放在衣箱内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B. 冬天湿衣服放在室外冰冻后,衣服慢慢干了 C. 用久了的电灯丝比新时细 D. 放在盘子里的水,一段时间会变少11.沈阳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棋盘山“缧缈的雾”B. 浑河边“美丽雾凇”C. 植物园“晶莹的露” D. 万柳塘“洁白的雪”12.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3.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环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水循环的场所主要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内 B. 陆地上的水一定是通过降雨的形式而来的C.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靠陆地和海洋中的水蒸发和沸腾上去的D. 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蒸发、液化、升华、凝华等14.从冰箱内拿出的牛肉,上面有一层白粉,白粉的形成原因与下图中相同的是()A. 坚固的冰B. 飘渺的雾C. 晶莹的雾凇D. 雪白的霜三、填空题15.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要________热.16.你知道吗,自然界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都是小水滴的“杰作”,海洋上空的水蒸气因为 ________投向了大海的怀抱,“调皮”的水滴因为 ________使河床干涸.(填物态变化名称)17.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关于碘锤加热方式,一是将碘锤放在热水中,二是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碘的熔点是112℃,所以选择________(选填“将碘锤放在热水中”或“用酒精灯加热”)方案较好,另一种方案容易出现________现象.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________.18.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的形成这种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________19.在学习物态变化知识后,小阳用一个高脚杯装了一些干冰,如图所示,一会儿就看见杯子外面有霜,杯子周围有白气生成.小阳的解释是:①霜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使得玻璃杯温度迅速降低,玻璃杯外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②白气是升华的干冰形成的,根据看到的白气,可以判断干冰在升华.你认为小阳的解释________ A.只有①对B.只有②对C.①②都对D.①②都不对如果你不同意②的说法,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干冰升华的________ .四、解答题20.白炽灯用久了,发现灯光会变暗,请用相关物理知识解释原因.21.今年冬天,寒潮几次袭击大连地区.当寒潮来袭时,小明看到家里的窗玻璃上出现了美丽的“冰花”.这些“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还是在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并解释“冰花”是怎样形成的.五、实验探究题22.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
3.4升华和凝华(原卷版+解析)

3.4 升华和凝华(原卷版)考点直击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注意(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2)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典例1】(2022•山西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是人工制造的。
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小液滴在落地前会变成小冰晶。
有关人工造雪与自然降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造雪和自然降雪都是凝华现象B.人工造雪是凝固现象,自然降雪是凝华现象C.人工造雪和自然降雪都需要吸热D.人工造雪需要吸热,自然降雪需要放热【典例2】(2022•响水县一模)小华将一些干冰(约﹣76℃)放入一个干燥的空金属易拉罐内,过一会儿易拉罐外壁上部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同时易拉罐外壁下部出现小冰晶,这是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热量。
【变式训练1】(2022•徐州二模)下列现象中吸放热情况与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变式训练2】(2022•蓬江区校级开学)干冰的制取方法是将气态的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处理直接变成固态二氧化碳,该过程的物态变化是;干冰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干冰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以上3空都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考点2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钾、干冰、硫、磷、樟脑等物质都有很显著的升华现象,冰冻衣服风干也是升华现象。
【典例3】(2022•丰县校级一模)“霜前冷,雪后寒”。
雪后寒冷主要是下雪后发生了()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典例4】(2021秋•天心区期末)每年到了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在额头贴“退热贴”。
人教版物理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上册3.4《升华和凝华》 同步习题(附解析)

3.4《升华和凝华》精选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液化放热C. 干冰升华吸热D. 干冰凝华放热2.如图所示,在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碘锤”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主要原因是(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碘的熔点是113.7℃、沸点是184.4℃)()A. 使“碘锤”中的碘受热均匀B. 使实验中产生的碘蒸气更多C.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确保碘不会熔化D. 水的沸点低于碘的沸点,确保碘不会汽化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C.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4.如图,用电吹风机向盛有少量碘颗粒的密闭玻璃容器吹风,不久可观察到容器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撤去电吹风机,过一会儿观察到容器侧壁上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吹风机对玻璃容器吹的是冷风B. 吹风时容器内物质被升华C. 吹风时容器内物质内能减小D. 撤去吹风机容器内物质凝固了5.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冰花主要是水凝固而成的;②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而成;③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内侧;④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6.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 厨房蒸屉的“白气”B. 冬天树叶上的“霜”C. 夏天草上的“露珠”D. 蜡烛燃烧的“烛泪”7.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A. 霜的形成B. 冰凌的形成C. 冰冻的衣服晾干D. 露珠的形成8.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去,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A. 金属直接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 金属液化到玻璃镜头上的C. 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 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9.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10.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A. B. C. D.11.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甲中“冰雪消融”是凝固现象B. 图乙中草叶上“露珠”是汽化现象C. 图丙中“飘渺的雾”是液化现象D. 图丁中树枝上的“白霜”是升华现象1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 )A. 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 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影响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 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D. 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二、填空题13.物理课堂上,小金老师让学生观察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奇特现象。
人教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升华和凝华》练习(解析)

《升华和凝华》练习(解析版)一、选择题1、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原因是雪发生了( )。
A.蒸发 B.升华 C.凝华 D.凝固2、在冰柜的四壁上有很多霜,这些霜形成的原因是( )。
A.冰柜四壁上的水凝固而成B.冰柜内的气体凝固而成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D.冰柜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3、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这是应用了(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4、用雪堆成的大雪人,即使气温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矮,这是由于( )。
A.整个雪人同时逐渐熔化 B.整个雪人同时逐渐升华C.雪人底部因熔点降低而熔化 D.雪人底部因温度升高而熔化5、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一会儿瓶外壁“出汗了”,该现象属于()A.融化 B.液化 C.汽化 D.凝华6、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A.雨B.露C.霜D.雾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
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
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9、夏天从冰柜中取出冰棒,可以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产生,在冰棒包装袋外侧有一层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水蒸气 B.“白气”的形成需要放热C.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白霜的形成需要吸热10、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蒸发现象 D.凝华现象11、如图所示,将干冰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12、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13、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B.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14、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
3.4 升华和凝华(精选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物质从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下面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①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④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⑤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
属于升华现象的有:。
(选填序号)属于凝华现象的有:。
(选填序号)【答案】固,气;气,固;①③④,②⑤。
【解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属于升华现象的有:①衣柜里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③在0℃以下的天气里,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为水蒸气;④寒冷的冬天,雪人变小了,直接变为水蒸气。
属于凝华现象的有:②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⑤冰柜内的四壁上经常会结有很多霜,也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2.在碘升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进行加热,所以升华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移去酒精灯然后锥形瓶遇冷,重新凝华成固态的碘,所以凝华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吸热;放热。
【解析】在碘升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进行加热,所以升华需要吸热;移去酒精灯然后锥形瓶遇冷,重新凝华成固态的碘,所以凝华需要放热;3.《流浪地球》是2019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演的中国科幻大片,如图1所示,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84℃,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热.【答案】凝华;放热。
【解析】根据影片中的情节描述,北京气温达-84℃,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放热。
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升华和凝华》同步测控优化训练及解析1.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升华,升华是_______ (填“吸”或“放”)热过程。
思路解析: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物质可以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这种变化过程叫做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答案: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吸2.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要_________热。
思路解析:“樟脑丸变小了”,是固态樟脑丸变成气态樟脑散发到空气中了,是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吸3._________叫做凝固,凝固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液化,液化是_________热过程;_________叫做凝华,凝华是_________热过程。
思路解析: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准确理解这三种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将它们与熔化、汽化、升华准确区分开来是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
答案: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放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放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放4.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春暖花开,冰雪融化_________;夏日炎炎,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就不见了_________;冬天大雪纷飞_________。
答案:熔化汽化(蒸发)凝华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钨的熔点是3 410 ℃,那么在3 410 ℃时钨处于下面哪种状态()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思路解析:如果是固态钨温度达到3 410℃时不能从周围吸热,则钨仍处于固态;如果达到3 410℃时又能从周围吸热,则钨会熔化,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当钨恰好熔化完毕后,就不再继续吸热,则此时的钨处于液态。
答案:D2.(2010江苏苏州模拟)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霜的形成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D.冰的形成思路解析:把题中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弄清楚,再对照物态变化中状态变化来确定答案。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含答案)

2020年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1.如图所示是某地1月8日天气预报的截图,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5°C读作“5度”B. 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C.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雨的形成过程吸收热量2.关于如图所示的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B. 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 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 液态制冷剂流经冷冻室的管子时会放热3.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 湿衣服变干了B. 冰雪消融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泼水成冰4.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人在北方冬天呼出的“白气”B. 雾凇C. 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D. 降雪5.江、河、湖、海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这就是云。
两个“凝成”所指的物态变化分别是()A. 汽化升华B. 液化凝华C. 凝固凝华D. 升华熔化6.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 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凝华现象C. 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D. 烧开水时,壶嘴不断冒出“白气”是汽化吸热过程7.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个“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 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8.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 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9.生活中有许多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烧开时壶嘴周围冒“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 炒菜时碘盐和油不宜同时加热,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升华C. 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高液体沸点低D. 用保鲜袋装蔬菜并放入冰箱,为了加快蒸发10.以下对中华古诗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2)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蒸发需要吸热.(3)凝华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4)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正确;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错误;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的.故错误;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2.(2012•宜昌)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要判断发生什么物态变化要看物质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解答:解:A、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A是错误的;BC、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故BC是错误的;D、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D是正确的.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搞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同时要解决此题也要了解一些自然现象.3.(2012•咸宁)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化现象D.“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答这类题我们首先要判断出生成物的状态.4.(2012•绥化)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山间的“云海”B.树枝上的“雾凇”C.花草上的“露珠”D.房檐下的“冰凌”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2)物质由气态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固态,再看是否由气态形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解答:解: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符合题意.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D、房檐下的“冰凌”,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5.(2012•南京)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口中呼出的“白气”B.冰冻的衣服晾干C.玻璃上的“冰花”D.河面上的冰块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正确;C、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D、河面上的冰块,是河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6.(2012•宁夏)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解答:解:房顶上的雪没有熔化成水,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固态的雪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故选B.点评:①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物体是什么状态;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②物态变化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7.(2012•日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解答:解:河水“冰封”是指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所以是凝固现象;“雪飘”是指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雪,所以是凝华现象.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的判断.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8.(2012•娄底)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春天里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9.(20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最后根据物态变化吸放热的规律(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要放热)做出解答.解答:解: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故选C.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0.(2012•贵阳)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A.凝华B.升华C.液化D.汽化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深秋季节,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即形成了霜;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1.(2011•咸宁)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雾凇”的形成B.“雪花”的形成C.“露珠”的形成D.“冰柱”的形成解答:解:A、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B、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树枝上的冰柱是水滴下落过程中凝固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12.(2011•天津)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拭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A.酒精熔化时吸热B.酒精液化时吸热C.酒精汽化时吸热D.酒精升华时吸热解答: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医生在病人身上擦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B、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C、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溶液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酒精汽化时吸热,使体温降低.符合题意.D、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13.(2011•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B.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C.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轶丝网上形成霜D.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