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解析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解析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解析

3.4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2?遵义)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熔化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降低了室内的气温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的水蒸气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熔化是指物体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2)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快慢.蒸发需要吸热.

(3)凝华是物体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4)液化是物体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方式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解答:解:A、初春冰雪消融是冰吸热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正确;

B、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扇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扇风加快了身体上汗液的蒸发,蒸

发要吸热,从而使人体温度降低,感到凉爽,错误;

C、深秋时常出现“结霜”现象,结的“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凝华形成

的.故错误;

D、寒冷的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掌握,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2.(2012?宜昌)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

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要判断发生什么物态变化要看物质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

解答:解:A、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故A是错误的;

BC、露和雾都是由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是露,附着在灰尘上形成的是雾,故BC是错误的;

D、霜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故

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该题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搞清楚变化前后的状态.同时要解决此题也要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3.(2012?咸宁)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图中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飘渺的雾”是气化现象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C.

“凝重的霜”是凝化现象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D、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答这类题我们首先要判断出生成物的状态.

4.(2012?绥化)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山间的“云海”B.

树枝上的“雾凇”

C.

花草上的“露珠”

D.

房檐下的“冰凌”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2)物质由气态放热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选项中哪个生成物是固态,再看

是否由气态形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云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B、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符合题意.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不符合题意.

D、房檐下的“冰凌”,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5.(2012?南京)如图所示为寒冬出现的四个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

口中呼出的“白气”B.

冰冻的衣服晾干

C.

玻璃上的“冰花”D.

河面上的冰块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液滴;故A错误;

B、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故B正确;

C、玻璃窗上有的“冰花”,是固体的小冰晶,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

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凝结在玻璃的内表面;故C错误;

D、河面上的冰块,是河水凝固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6.(2012?宁夏)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积雪发生了()A.蒸发现象B.升华现象C.凝华现象D.凝固现象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

解答:解:房顶上的雪没有熔化成水,但会逐渐减少,是因为固态的雪会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

故选B.

点评:①判断物态变化先看物体是什么状态;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

②物态变化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

7.(2012?日照)“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汽化和液化B.汽化和升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熔化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判断物态变化现象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河水“冰封”是指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所以是凝固现象;

“雪飘”是指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的雪,所以是凝华现象.

故选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物态变化和吸放热过程的判断.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8.(2012?娄底)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A.

春天里冰雪消融B.

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

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9.(2012?临沂)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分析物态变化首先看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然后看是由什么状态的物体形成的,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做出判断(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最后根据物态变化吸放热的规律(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要放热)做出解答.

解答:解: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故选C.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质变化前后所处的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0.(2012?贵阳)当深秋的某天早晨,我们看到了覆盖在树叶、草地上的茫茫白霜(如图所示)时,这预示着冬季即将来临.固态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下列哪一物态变化形成的()

A.凝华B.升华C.液化D.汽化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深秋季节,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即形成了霜;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1.(2011?咸宁)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雾凇”的形成B.

“雪花”的形成

C.

“露珠”的形成

D.

“冰柱”的形成

解答:解:A、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枝上的冰柱是水滴下落过程中凝固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12.(2011?天津)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拭酒精溶液,可以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他的依据是()

A.酒精熔化时吸热B.酒精液化时吸热C.酒精汽化时吸热D.酒精升华时吸热

解答:解: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医生在病人身上擦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

B、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

C、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溶液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酒精汽化

时吸热,使体温降低.符合题意.

D、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酒精溶液是液态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之间变化名称,以及吸热和放热情况,并能应用于生活中,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态变化.

13.(2011?南通)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

B.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

C.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后在轶丝网上形成霜

D.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升华现象。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物质的凝华.

解答:解:A、甲图冰山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不合题意.

B、乙图固态的碘变成紫红色的蒸气,为固态变成气态,为升华;不合题意.

C、水蒸气形成霜,为气态变成固态,为凝华;符合题意.

D、丁图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分析物质状态变化前后的状态,结合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即可解决此题.

14.(2011?合川区)如图所示,对下列四幅图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物态变化有六种类型: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解答:解: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三种物质三种状态之间六种物态变化,都是基础性的,要求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对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15.(2011?呼和浩特)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

B.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

C.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露水凝固而成的

D.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变干了是升华现象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需掌握: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物体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B、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温度较低的空气会放出热量液

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白气”.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C、霜是固态的,是由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此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D、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直接变为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此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分析物态变化时,首先要分析生成物的状态,然后再分析是由什么状态的物质形成的,从而判断出是什么物态变化.

16.(2010?肇庆)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汽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液化和凝华都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都是放热的物态变化.

解答:解:由物态变化知识知道放热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凝华和凝固,所以水蒸汽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都是放热过程.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液化和凝华是放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7.(2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冰封雪飘

解答:解:A、雾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

B、雨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

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正确.

D、冰是固体,它是由液态的水放热凝固后形成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凝华、液化及凝固等自然现象的理解能力.

18.(2010?桂林)今年二月初以来,为缓解旱情,我市多次适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即通过在空中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喷洒“干冰”的作用是()

A.使空气液化B.使空气中的小水珠汽化

C.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D.“干冰”熔化变为雨水

解答:解: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升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使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升华吸热,以及温度降低可以使气体液化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9.(2010?广西)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

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解答:解: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

故选D.

点评:此题是通过一个实验来考查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考查的方式比较好,需要我们对物态变化知识灵活掌握.

20.(2010?广安)广安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

A.华蓥山上的雪──凝华

B.广安龙安柚树叶上的霜──凝固

C.武胜秀观湖畔的雾──液化

D.岳池黄龙“贡米”秧苗上的露珠──液化

解答:解:A、雪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B、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

C、雾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D、露是液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基础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21.(2012?盐城)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22.(2012?沈阳)如图所示,是反映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液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升华,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①(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蔫.

23.(2012?广州)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图,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凝华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会放热(选择:“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内侧(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24.(2011?山西)2011年1月8日,在寒冷的吉林,天空出现了“三个太阳”的罕见“幻日”奇观.这是由于在寒冷的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小冰晶,当太阳光通过这些小冰晶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形成的.

25.(2010?镇江)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熔化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6.(2010?河池)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汽化;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液化;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升华.

27.(2009?柳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炽灯用久了会变黑,是由于灯丝钨先

升华(填一种物态变化)后凝华的结果.

三.解答题(共3小题)

29.使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它具有的化学性质.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的.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30.(2012?南平)2012年春晚舞台上用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如图所示,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舞台上白雾形成的原因.

解答:答:固态的干冰吸收热量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物质的升华现象;因为干冰的升华过程需要吸热,所以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白雾”.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 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和前两节相比较简单,同学们多看多读,相信一定能掌握的。 二、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凝((固态液态 气态固放热)熔 化(吸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凝华(放热)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三、经验之谈: 本节中要能却分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其他的都为简单,多看几遍就能掌握。对最后的这个三角图大家要熟悉,这样记忆会容易些。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 整理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开发区中学王积金 【学习目标】 1.掌握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2.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预习检测】 1.物质由_______态________变成________态叫升华,这一过程要_________热. 2. 物质由_______态________变成________态叫凝华,这一过程要_________热. 3.升华的相反过程叫__________. 4.固体空气清新剂用久了会变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是特殊的物理现象,是指气态、固态物质,不经过液态而直接相互转化的现象. 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做升华,而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则叫做凝华:例如,冰冻的衣服,冬天拿到户外过一段时间变干了,是因为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在冬天的早晨常看到的霜,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 例1:下列各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早晨有浓雾 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水结成冰. [分析]升华现象是物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它不经过液态,因此A选项是升华现象.B选项浓雾是液化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液滴,C选项霜是凝华现象,它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D选项是凝固现象,它是水达到凝固点,再放热形成的. [答案]A [变式演练]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 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 探究二:对于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的吸放热情况是如何的? 我们在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在用慢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步减少,最后不见了,而盛碘容器中并没有液体出现,就是说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对碘加热,因此碘的升华过程是一吸热过程.接着我们停止对容器加热,慢慢地我们看到容器中的碘蒸汽遇冷又凝华成固态,附着在烧瓶壁上,相应地放出热量,即碘的凝华过程为放热过程. 例2:文娱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弥漫的白烟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分析]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迅速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细小的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若喷洒真实的烟雾,会污染环境,故A错;二氧化碳无色透明,根本看不到.故B错;要使空气液化需要极低的温度,也不现实,故C错. [答案]D [变式演练]2.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变黑? 探究三:自然现象中有哪些常见的物态变化? 自然界中有很多自然现象都和物理有关.其中的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其实,雾、露、云、霜、雪、雹是水的几种物态.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都是液化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化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固体.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而形成的.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是空气中的水珠遇冷凝固而成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过程中,其外层受热熔化,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落在地上形成冰雹. 例3:古书《千字文》曾记载“露结为霜”.你认为对吗? [分析]霜并不是由露结成的,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凝化而形成的.冬天的夜晚,地表面物体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在物体的表面迅速凝华而形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霜.而露是液态,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如果再凝固就会变成固体的冰球而不是霜. [答案]不对 [变式演练]3.严冬之夜玻璃窗上的玻璃表面会结上一层冰花,它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为什么?这是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综合创新】 例1:请说明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并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 (1)春天,冰冻的河面“开封了”. (2)夏天,雨后柏油路面上的水很快干了. (3)秋天,清晨树林中升起的白雾. (4)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分析]本题把春、夏、秋、冬四季关于水的物态变化集中在一起考察,应熟记六种雾态变化的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数量比较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大,给统一教学带来了难度。而且,学生学习物理时间不长,学习方法还很稚嫩,特别是观察能力还很不足。尽管生活中有一些例子,但是对于物理现象积累的不多;尽管对物理有兴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实验有兴趣,但是只是停留在热闹上。对于这种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出本教学设计。 二、教材分析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四节, 教材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实验中用对碘加热来揭示固体升华是需要吸热的,其逆过程凝华则可通过分析推断其需要放热,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在前面学习四种物态变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物态变化中的初状态和末状态中伴随的吸放热情况,更好得解释各种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举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释,这些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并通过“水的循环”分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碘升华仪、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烧杯、热水 七、教学过程

第4节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对应例题和练习-word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特点 【例1】如图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热量。 解析:固态碘直接变成碘蒸气,这是升华现象;过一会儿,碘蒸气遇到冷的烧瓶壁,会直接变成碘晶体,这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所以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答案:升华;凝华;放出。 练习 1.(2019?东营中考)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 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解析: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降低(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需要吸热,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有“雪后寒”的感觉。 答案: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例2】今年1月4日迎来了2019年的第一场雪,小朋友们高兴地堆起了雪人,寒冷的室外雪没有化成水,雪人却不断变小,这是现象,此过程要热量。 解析:室外的雪人没有熔化,慢慢变小,是由固态的雪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 答案:升华;吸收。 练习 2.(2019?青岛中考)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解析: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冰化成水属于熔化过程,A不符合题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杯子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C不符合题意;D、结冰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过程,D符合题意,选D。 3. 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 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态。 解析:升华现象是吸热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升华脱水法的原理就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吸收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答案:吸收,气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例3】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经?秦风?蒹葭》中有一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从物理的角度理解,以下正确的是()A.霜是由露水凝固形成的,“白露为霜”从物理的角度说是正确的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汽化和液化

XX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升华和凝华、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升华 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特点: 物质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例如碘升华时要对它加热,就是要让碘吸热来完成升华。 2、凝华 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特点:凝华是升华的逆过程,物质在凝华时要放热。 补充: 、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2、常见凝华物质:气态碘、水蒸气、气态钨、气态萘等。 3、常见凝华现象: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黏附在物体上形成的。它的环境温度比“下露”“下雾”时更低。 灯泡用久发黑,目光灯两端发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和凝华成的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的。小冰晶和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就掉下来,在掉落的过程中小冰晶熔化便形成了雨。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最终状态是气态,汽化过程中物质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3.常见汽化现象有:太阳出来了,雾散了,地面上的水变干,酒精蒸发等 补充: 、液化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所有的气体都可以液化,其中温度降到足够低是指气体的温度下降至沸点或沸点以下。小同的气体液化的温度不同。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分离物质。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大多数的气体液化,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煤气以及气体打火机用的燃气,就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不能使它们液化,必须同时降低温度才行。 2、液化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冬天手感到冷时,可向手哈气,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被锅内喷出的水蒸气烫伤比开水还厉害,是因为水蒸气液化过程要放热。浴室通常用管道把高温水蒸气送入浴池,使池中的水温升高是利

新人教版八年上学期物理《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升华和凝华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散到冷空气中,靠干冰的__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其周围环境__________,则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成小水滴或__________成小冰晶,导致降雨。 2、我国民间有句谚语叫“霜前冷,雪后寒”。霜是由于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石需要__________热。 3、冬天,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过几天也会干,俗称的“冻干”,这是__________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______热量。 4、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的玻璃__________(填“内”或“外”)表面往往结着一层冰花,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当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____现象,它要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5、把樟脑丸放在衣柜里防虫,最后樟脑丸变小了,这是__________现象,在此变化过程中要__________热。 6、白炽灯用久了玻璃泡内壁会发黑,这是灯丝__________的缘故。 7、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__________城的小水滴和水蒸气__________城的小冰晶组成。 8、在发掘文物的活动中,文物工作者几乎从未发现古代的珍珠,这可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散“白雾”,它是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__形成的。 二、选择题 10、从冰箱冷冻室取出棒冰,往往会看到棒冰的包装纸外有一层白色的霜,这是由() A、小水珠在冰箱内凝固而成的 B、水蒸气在冰箱内凝华而成的 C、冰箱内空气凝华而成的 D、冰箱外水蒸气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11、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不是凝华现象的是() A.窗花 B.冰棱 C、雾凇 D、雪花 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江面上大雾的形成 C、水在慢慢地结冰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 13、在很多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语:“请熄灭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A、液化 B、汽化 C、凝华 D、升华 14、用雪堆成的雪人,即使气温在0℃以下,时间长了雪人也会逐渐变矮,这主要是由于()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3.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尝试使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与难点】 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温故互查】 物质有_____ 、_____ 、____ 三态,由液态和气态间的变化是和,由固态和液态间的变化是_____和_______ ,由此推想固态和气态间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发生变化。 【设问导读】 1.将少量的碘放在加盖的试管里,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试管内的空间弥漫着_ _;停止加热,观察到试管内空间的____ ____。 2.实验中碘由固态直接变为_____ 的过程叫做______,此过程要热;由气态直接变为______的过程叫做______,此过程要热。 3.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检测】 1.自然界经常发生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早春的雨 B.初夏的雾 C.深秋的露 D.隆冬的霜 2.初冬季节,路边的小草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来源于空气中()A.水蒸气的凝华 B.水蒸气的液化 C.小冰晶的熔化 D.小水滴的凝固 3.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的原因是() A.衣服是保暖内衣,能放出大量的热量 B.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升华为水蒸气 C.衣服上的冰吸收热量,汽化为水蒸气 图2 D.衣服上的冰放出热量,升华为水蒸气 4.以下自然现象,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用久后的白炽灯玻璃壁发黑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C.严冬铁丝网上出现针状霜花 D.初夏树叶上粘满露珠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4、升华和凝华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5、通过小组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教学器材】 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有关自然界中物质状态及其变化的情况。下面来

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2、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属熔化?哪些属于凝固?4、发生在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过程分别叫什么?吸热还是放热?5、汽化的两种方式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6、那么我们来猜一猜: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呢?举例说明。学生答:固态、液态、气态学生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答:如冰化成水、铁变成铁水等是熔化;水结成冰、油变成固态油脂、蜡烛油变硬等是凝固。学生答: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学生答:蒸发和沸腾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不同点:温度条件不同;发生地点不同;剧烈程度不同学生答:能;如: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干了;冬天的雪人变小了;雪花的形成等。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老师要帮助学生整理纠正一些不正确的答案。 二、新课开始 [演示]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观察物质在固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1、先装置好实验仪器 2、观察瓶中碘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的变化。 4、棉线上析出的碘像什么?

升华和凝华知识点总结

升 华和凝 华 一、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 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 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 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 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在锥形瓶里放入樟脑丸粉末,在靠近粉末的上方悬挂一支树枝,并微微加热,观察到锥形瓶中充满白色的 樟脑蒸气 ,却没有看到液态的樟脑,这是樟脑的 升华 现象;停止加热后拿出树枝,会看到树枝上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是由于樟脑蒸气发生 凝华 现象的缘故。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②人工降雨 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 升华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 凝华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 熔化 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③文艺演出时,为了增加演出效果,人们通过往舞台上喷洒干冰来制造“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白雾”是干冰 升 华 吸 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小水珠而形成的。 ④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发生 升华 现象,要 吸收 (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燃烧物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 ⑤医学上的一种“冷冻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 干冰升华 获得 低温 使组织迅速低温冷冻,使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2、凝华 (1)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2)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3)凝华放热 3、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环 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 着、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二、物态变化 1.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称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有 、 、 、 、 和 。其中放热的形式有 、 、 。 3.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如图2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 3.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我的说课内容共分五部分: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以后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 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因此,本节我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升华与汽化、凝华与凝固的现象。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4、重点与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升华、凝华

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体系。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学法) 1、说学生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我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2、说学法 作为教师来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我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的兵帮兵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3、说教法 为贯彻生本教育,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我市构建的“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三段: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 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1、自学阶段:时间16分钟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白雪的美丽画面。然后我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导入新课。把粉末状的樟脑丸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学生观察后激起浓厚学习兴趣,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引出课题《升华和凝华》,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知识的呈现方 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在自学指导中,我指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分组实验。 (1)、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2)、猜想。

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案

升华和凝华 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

好。这时有人喊道:“快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里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故事2:据《新民晚报》载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新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实验导入 “人工造雪”实验: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 松树枝放入,然后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1)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活动:观察瓶内有无液体产生,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 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1)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 (2)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复习导入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四节授课教案课题第三章四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什么是升华和凝华现象; 能说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碘升华凝华实验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关注,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中的道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教学难点:凝华放热。 教学 方法 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1、教师:多媒体课件、烧瓶、橡胶塞、烧杯、热水、冷水、碘 2、学生:导学案 教学过程 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提出问题: 问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 态变化? 问2: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 接转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已 经学了熔化、凝固、汽 化和液化四种物态变 化。 学生思考,同时出现两 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 习惯,温故知新。 利用图示将物态变化 转化成完整的知识体固液气

请同学们举出生活中固态和气态直接转化的实例。种不同的观点。 1:不能直接转化。 2:能直接转化。 认为能直接相互转 换的同学举例:冰箱里 出现冰霜、冬天雪人不 见熔化却变小了…… 系,同时提出问题:固 体和气体之间能不能 直接转换。引起学生猜 想和举例,从而引入升 华和凝华探究实验。引 入升华与凝华课题。 新课 讲授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演示探究生活中有不少的例子都说明了 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直接转换, 但是这种变化非常缓慢而且不 容易观察,今天我们一起用碘做 一个实验,因为气态的碘是有颜 色的,容易观察。请同学们注意 观察实验。 探究碘升华和凝华: 1、在烧瓶中放少量碘。摇动烧 瓶在班级里展示碘。 问: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的? 瓶塞底部是什么颜色的? 请把你观察到的碘的初始状态 填写在导学案中。 学生关注实验器材,同 时非常关注固态碘的颜 色。 学生可以听见碘在烧瓶 里晃动时的声音,观察 碘的状态一同回答:烧 瓶内是固态的碘,瓶塞 底部是白色的,同时把 观察到的 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摇动烧瓶是为了让学 生确定里面的碘是固 态的,在班级里展示是 要让所有同学都能清 楚观察。为了更确 信碘的凝华,所以让学 生观察瓶塞底部的颜 色。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 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 2、固态碘在烧瓶里时间久了会 产生气态的碘,但是非常缓慢, 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 变化该怎么办呢? 多数学生回答:给它加 热 一个好的实验不仅仅 是为了得到实验结果, 也要使得实验现象明 显、操作简单,所以要固液气 ? ?

(完整版)第4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 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试管夹、酒精灯、碘锤、滴管、烧杯、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投影几幅生活中的图片:用久的电灯泡、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吉林松花江畔 的“雾凇”、舞台演出时的“白烟滚滚”等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其灯丝为什么会变细?玻璃壁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的物质是怎么形成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美丽的窗花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舞 台上的白烟究竟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故事1:1779年冬天,在彼得堡的一个寒夜,街道上几乎不见行人,但是,在市中心 一个大厅里却灯火辉煌。六千支燃烧着的巨型蜡烛,把大厅里烘托得热气腾腾。这里正在 举行盛大的舞会,夫人小姐、名流雅士拥满大厅,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有的人还淌着汗。正当大家跳得如痴如狂的时候,一位小姐突然晕倒在地,旁边的人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 人喊道:“快快打开窗户。”打开窗户后,刺骨的寒风涌入大厅,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大厅 里竟然飞起雪花,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到人们的头发和衣服上。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这 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厅里的雪花从何而来呢? 故事2:据《新民晚报》载2001年5月10日,阴天,气温约为-15 ℃,第二天中午 12时,科考队到达新疆罗布沙漠小河墓地前200米左右时,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10 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然而过了约20 min,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 沙漠车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 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中哪有雪的影子?雪到哪儿去了?气温一直 在零下十四五摄氏度左右,天空阴沉,不见阳光,就是雪化了,沙土也至少应该是湿的, 可抓一把土,手感依然干爽疏松。 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这雪为什么不见了? “人工造雪”实验:在锥形瓶内放入少许樟脑丸粉末,再将一根细的松树枝放入,然后 将瓶子密封。点燃酒精灯缓慢加热进行实验,仔细观察瓶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中注意观察的现象: (1)缓慢加热过程中,观察锥形瓶底部樟脑丸粉的状态变化;观察瓶内有何现象发生。 (2)停止加热冷却时,仔细观察锥形瓶壁及松枝上有何现象发生。 学生活动:观察瓶内有无液体产生,认真分析观察的结果,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 语言概括樟脑丸粉末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观察结果、讨论总结得出: (1)固态的樟脑粉末经加热后能直接变成气态的樟脑蒸气; (2)气态的樟脑蒸气又冷却直接变成固态的樟脑粉末。 复习导入 (1)自然界中的物质常见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哪些?

中考物理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升华与凝华

专题06 升华与凝华 导入: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每当雾凇来临,吉林市松花江岸十里长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柳树结银华,松树绽银菊,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它美丽皎洁,晶莹闪烁,像盎然怒放的花儿;它在凛冽寒流席卷大地、万物失去生机之时,像高山上的雪莲,凌霜傲雪,在斗寒中盛开,韵味浓郁,成为北国风光之最,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谜底吧! 物理知识:升华、凝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吸热的应用。 1.升华与凝华: (1)定义:物理学中将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生活中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后不见了;0℃以下的气温中,结冰的衣服变干;用久的灯丝变细等。 (3)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生活中的霜、雾凇、雪、“冰花”等。 (4)升华吸热: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因而升华具有致冷作用。凝华放热:冬季北方的地窖里放几桶水。典型例题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21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解析】:本题对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因为学生有可能没有做过水浴法加热演示碘的升华实验,但仔细分析题目所给数据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小红认为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为了证明碘不是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加热温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3.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授课教案

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 上加热。(持续.......大概20s)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 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 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 的碘?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 现象?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 案中。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 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拔出塞 子。 请同学们再观察烧瓶内壁和塞 子底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 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 案中。 在晃动烧瓶时仍然可 以看见碘在底部晃动而 且可以听见声音,学生 一起回答:底部还是固 态碘,烧瓶内充满了好 看的紫色气体。 学生看见紫色气体渐渐 消失,在烧瓶内壁上附 着了片状的固态碘,塞 子底部变成紫黑色。 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 导学案上。 在展示时要晃动烧瓶, 使学生确信烧瓶里没 有液态的碘,碘蒸气是 紫色的,所以班内所有 学生都可以清楚看见 实验现象。 如果不给烧瓶冷 却,碘蒸气的凝华相对 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 提高效率用冷水冷却。 学生可以看见在冷却 过程中紫色的碘蒸气 越来越少,学生都能看 见碘蒸气直接变成固 态碘。

二、分析现象1、小组内讨论并交流,检查一 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 是不是一致? (在提问时同时利用PPT展示) 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 么状态?这个过程需要吸热还 是放热?你判断的依据是什 么?加热过程中有没有液态 碘? 问题3:后来的固态碘是从哪里 来的,是放热所致还是吸热所 致?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 论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根据PPT上出现的 问题一步步回答问题, 判断物体变化前后的状 态。 学生回答:加热前碘是 固态的。 学生回答:加热过程中 没有液态的碘生成,有 大量的碘蒸气出现,这 个过程需要吸热,因为 外界给它加热。 学生回答:后来的固态 碘是碘蒸气遇到冷的烧 瓶壁和塞子放热产生 的。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 互补充可能漏掉了的 某些实验现象细节,获 得较完整的信息,同时 培养团队意识。 利用课件更直观,把学 生观察到的现象总结, 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 的分析能力。 判断物态变化首先要 确定物体的初始状态 和变化后的末状态,在 这里对学生进行判断 物态变化方法的教学, 使学生学会判断方法。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可 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尝试归纳: 上面的实验说明了物体 可以在固态和气态之间 直接转换。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 验结论是实验的最终 目的,在此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能力。 3、板书: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的过程是升华。 学生翻开课本看书,并 记笔记。

升华和凝华_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 一、知识要点 1、升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注:很多变化路线是这样的:固体====>液体====>气体,但是部分是不需要融化就直接能变成气体的,比如固态氧。固体物质的蒸气压与外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升华点。在升华点时,不但在晶体表面,而且在其内部也发生了升华,作用很剧烈,易将杂质带入升华产物中。 (2)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在锥形瓶里放入樟脑丸粉末,在靠近粉末的上方悬挂一支树枝,并微微加热,观察到锥形瓶中充满白色的樟脑蒸气,却没有看到液态的樟脑,这是樟脑的升华现象;停止加热后拿出树枝,会看到树枝上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这是由于樟脑蒸气发生凝华现象的缘故。 (3)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②人工降雨 去年,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干旱现象,为缓解旱情,我省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 ③文艺演出时,为了增加演出效果,人们通过往舞台上喷洒干冰来制造“白雾”,给人以若隐若现的感觉。“白雾”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而形成的。 ④固态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发生升华现象,要吸收(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燃烧物的温度低于它的着火点。 ⑤医学上的一种“冷冻疗法”,实际上就是通过干冰升华获得低温使组织迅速低温冷冻,使组织坏死,达到不“动刀”而治愈的目的。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初中物理知识点习题集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18秋?海淀区校级期末)下列物态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 .雾凇的形成 B .河水结冰 C .樟脑丸逐渐变小 D .露珠的形成 2.(2019?东城区二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A .熔化 B .升华 C .汽化 D .凝华 3.(2019?丰台区二模)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面形成降雨。其中与干冰吸热变成气体以及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液化 B .汽化、凝华 C .升华、熔化 D .升华、凝华 4.(2016?海淀区二模)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B .冰箱冷冻室内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C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 .放入饮料里的冰块逐渐消失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5.(2014?西城区二模)如图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A .甲和一 B .乙和丁 C .甲和丙 D .丙和丁 6.(2012秋?朝阳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 .水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 ()()()()()()

B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C .早晨形成的露珠,属于汽化现象 D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属于升华现象 7.(2009?海淀区一模)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热的是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升华 二.多选题(共3小题) 8.(2015秋?北京校级期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 .冰升华 B .水蒸气液化 C .酒精蒸发 D .霜的形成 9.(2013?怀柔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出现冰花,属于凝华现象 B .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引力很大 C .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内能减少 D .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10.(2013秋?西城区校级月考)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 B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 C .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D .夏天,剥开冰棒纸,冰棒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1.(2018秋?西城区期末)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时候,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头部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升华,此过程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使得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 12.(2018秋?通州区校级月考)干冰可用来人工降雨,干冰撒进云层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 云层的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 成小冰晶或 成小雨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 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13.(2018春?海淀区校级期中)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形成的,干冰在空气中迅速 ,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为小冰粒,这是 过程,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降过程又变成水滴,这是 过程,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请在横线上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4.(2018秋?西城区校级期中)请你根据自己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动手实践的经验及物理课中所学的知识,将如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