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区别特点
浅论王孟山水田园诗及异同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201 2——201 3第一学期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任课教师:龚世俊学生姓名:邵丽丽班级:财务管理1101学号:2103110124论文题目:浅论王孟山水田园诗及其异同内容摘要:王维与孟浩然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领袖和代表,他们的诗风属冲淡型,语言自然秀润、明净淡雅,创造了山水田园诗工巧精细与自然浑成的意境,在古代诗歌史上,产生过至为深远的影响。
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同中有异,各有千秋。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深远影响异同一、王孟山水田园诗所谓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是歌;所谓田园诗是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劳动为题材。
王维和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作家,他们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作,不仅出色地塑造了大好河山和恬美田园的艺术形象,将大自然原始形态的美,变为引人入胜的艺术美,在古代诗歌史上,产生过至为深远的影响。
孟浩然是一个以布衣终老一生的诗人,他的山水诗较多地带有隐士的恬淡与孤清。
孟浩然似乎不是在做诗,他的诗不过是情绪的自然流露,不须有意地加以安排,便自然而然地发为吟咏了。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继承了陶诗自然浑成的艺术传统。
在他的诗作之中往往是强调那种浑然一体的整体艺术效果,而不是个别字的精工细雕。
但正是这种质朴的随意平常,让诗味从淡中流露出来,更加沁人心脾。
他把隐逸之情和山水之趣结合起来,构成令人神往的艺术境界。
王维兼采众长,扬谢之长、补谢之短。
他诗的工细出于谢而高于谢。
他把晋宋以来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艺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既能看到事物的局部,又能看到全体。
既有虚述,又有实景。
既有白描,又善彩绘。
能从虚处陪衬全景,做到高度情景交融,避免了谢诗仅从局部实处绘声绘色、板滞不灵活的毛病。
因此王维不仅从题材上终于完成了山水田园诗浑然一体与细工雕琢的结合,更为重要的是从艺术风格上完成了两大传统的合流,从而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成就推向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之比较作者:李卓芪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2期摘要:盛唐时期,王维和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但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题材范围、写作方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王维与孟浩然是有所不同的。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作者简介:李卓芪,女,吉林省长春市人,空军航空大学飞行基础训练基地社会科学系人文科学教研室助教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源于南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谢灵运则以山水诗闻名。
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给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提供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另外,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
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为随之兴盛起来。
此外,一部分知识分子由于直接求仕困难,便往往隐居山林,企图走所谓的“终南捷径”——由隐而仕,常常“临水登山抒情寄傲,游轩写景乐隐怡闲”。
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心向佛,或游历山水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欣赏和把握大自然的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和思想基础。
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和孟浩然则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王维十五岁便离开家乡赴长安谋求进取,并以自己的才能博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年仅二十一岁。
但同年秋,便因太乐署中伶人违制舞黄狮子事受到牵累,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后又在淇上为官,但不久又弃官隐居于淇上,约在开元十七年,回到长安闲居,并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
后王维作《上张令公》诗献给张九龄,受到其推荐,官拜右拾遗。
此后,他开始了长期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曾隐居终南山,又购置辋川别业,在公余暇时游息其中。
到安史之乱前,他官至给事中。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他被迫接受伪职。
两京收复后,虽被定罪下狱,但由于被俘时曾作《凝碧池》诗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仅降为太子中允,后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
王维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对比

你绘一帘幽梦,他道十里风情——浅析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园诗风格对比摘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多姿多彩的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盛唐隽永优美的山水田园诗又是这顶皇冠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山水田园诗始于魏晋六朝而兴于繁盛之唐,历经陶公、谢客之后,王维与孟浩然则在此领域独树一帜,二者皆以淡泊醇雅的风格与空灵邈远的意境以及清新脱俗的语言立意成文。
两人作为山水田园派诗人中的佼佼者,自是相映成趣,后继无人,但二人虽同有作为,却在艺术风格上各领风骚。
关键字: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异同正文:一、王维与孟浩然风格的相同点“寄情于山水,穷而后工,抒平生不得之远志;携思以遨游,天人合一,叹宇宙自然之雄伟。
”1.盛唐诗歌数百篇,山水田园只两家摈弃了雕琢辞藻的上官体,抛置了雍容华贵的台阁体,两位山水田园诗人皆承袭了具有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情韵。
他们的相同点在于把雄浑壮丽与简单轻快相结合,将山水田园与写景抒情共汇总,用词清浅,格调深远,形成了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一派迷人水墨画。
如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如孟浩然的“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水绕山行,月听风声,这是二人独自开辟的“终南捷径”,却别有一番相通的韵味。
2.古今万千文学家,小酌一杯在农家隐逸、漫游之风直接推动了山水田园诗的发展与繁荣,在“邦有道则仕”的儒家思想影响下,王孟别出心裁的描摹了一幅农家乐景。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展现了农村淳朴的民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透露了友人农舍小聚的雅趣。
由此可见,在对山水美景的刻画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方面,王孟都毫不吝啬的用简洁真挚的语言表达赞美与热爱之情,也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质朴清丽的好诗。
二、王维与孟浩然风格的不同1.音乐家与小说家“摩诘空灵出乐音,孟公襄阳话故事”。
众所周知,在艺术风格上王维擅长以诗入画,光与影相交织、色与彩互点染使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达到无人比拟的巅峰,因此,王维是一个著名的“画家”,这一点我也毋庸赘述,此外我还认为,王维不仅长于工笔,更擅长捕捉大自然最无邪的声音,“以声入诗”也不愧为他独有的一个特点。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

论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的异同摘要:王维、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都具有闲适、恬淡、宁静的风格,都是以禅入诗。
他们的山水田园诗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孟浩然的诗以描写南方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主,王维的诗以描写北方田园生活为主。
王维的诗比较偏重于对客观描绘,孟浩然的诗则偏重于对主观抒情。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相同;不同生活在盛唐时期的诗人,是幸运的。
大唐盛世的文化氛围富有浪漫气质。
成为山水诗滥觞的沃土。
大唐盛世时期是开明开放的,这是一个游山玩水的时代,人们释放激情,追求生命的质量,热爱生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兼容并包。
诗人们在自由自在的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山川给予他们作诗的灵感,大自然带给他们无限的遐想。
此时的王维与孟浩然又恰恰都是吮吸盛唐山水养分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中都有遨游天下,耽情山水的经历。
襄阳境内本就多名山胜水,孟浩然又是襄州襄阳人氏,并隐居于此。
孟浩然在四十岁时仍未中进士,怀着满腔的失意与落寞漫游吴越,时间长达三年之久。
期间游历了几江东、江浙、湘桂、巴蜀等地。
把愁怀之情寄托于游山玩水之上。
而王维的三水之路不曾停止,先后在终南、辋川隐居过,而且由于受到仕途的影响,不得不在两京之间来回,趁此机会又先后游历了中原、汉水一带。
一、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相同之处(一)王维、孟浩然山水诗都是诗与画结合的范例王维孟浩然的诗讲求山与水的结合,因而其山水诗堪称诗与画相结合的典范。
王维常以画家的思想和眼光观察大自然,又用画家的笔法把大自然描绘得很形象,他的每一首诗都像一幅色彩鲜明的画卷。
对于笔下所描绘的事物善于运用运用一些技巧,如:色彩的生成、色彩的对比,光影的变化等,而且对于事物敷彩着色很是到位。
以此来唤起人们的直观印象,尤其是诗中对于自然景观的刻画,唤起的印象更加深刻。
而且他们二人的诗比较善于写形,在写形的同时注重写意,形意结合,传达出诗的意韵来。
王维与孟浩然田园诗比较

王维与孟浩然田园诗比较摘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繁荣的朝代,诗也随之兴盛,在其兴旺的背景下孕育了一批伟大的文人,留下许多不朽的诗作。
山水田园诗派也随之流光溢彩。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人称“王孟”,他们的田园诗在创作上既有外在的相似,又有内在的区别。
王孟诗派的创作将我国古典山水田园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对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字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相似区别田园诗源于《诗经》,盛于东晋。
自陶渊明开创田园诗以来,后人不断模仿,继承与发展,使其形式不断趋于完美,但是在感情方面,却越来越趋向自我,田园只是作为自己逃避现实的一种慰藉罢了。
《诗经》中的田园诗是田家繁忙辛劳而不得温饱的生活,与后来的田园诗所表现的主题大相径庭,但在诗歌的创作主题越来越丰富,感情及思想内容也趋于深化。
王维作为北方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与南方以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的典范,将山水田园诗推向艺术高峰。
他们的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一、王维、孟浩然生活经历的不同(一)王维——从官途到居途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他从父亲这代开始,迁居到蒲(今山西永济县)。
早期的王维酬情满志,对功名充满向往。
他也曾怀有“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的伟大济世抱负。
对生活也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并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释褐太乐丞,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
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
他也向宰相张九龄献诗以求汲引,官右拾遗,又一度赴河西节度使幕,为监察御史兼节度判官,还曾以侍御史知南选。
天宝十四载(755)按时乱起,至德元年间(756),叛军攻破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
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被定罪下狱;但旋即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
浅析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异同

浅析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话之异同内容摘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并称“王孟”。
盛唐山水田园诗始于孟浩然而成于王维,二者都擅长山水诗,王维的诗是丰润而富有生趣,孟浩然的诗是活淡而韵味悠长。
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气质性格的不同,其经历和思想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诗歌艺术风格既有共性乂有个性。
因此对二者山水诗风的探讨,对于了解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王维孟浩然山水诗比较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盛唐诗乃是这座高峰的顶点。
在盛唐诗坛的灿烂星空中,山水田园诗是一条绚丽壮阔的星河。
盛唐山水田园诗始于孟浩然成于王维。
因此,王维、孟浩然是这条绚丽壮阔星河中两颗最璀璨的星星。
山水田园诗,许多诗人学者是指歌咏寄情山水自然之景, 田园生活的诗歌然而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人等劳动人民为题材。
田园诗不管是以田的性格,还是以园的性格出现,都离不开山水景物。
在此也把描绘山水和田园的诗结合而言,称为山水田园诗,或简称田园诗。
古代描写山水田园的诗人有许多,其中以“开千古平淡之宗”的陶渊明,创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和诗风自然淡雅的孟浩然最具代表性。
后两者在盛唐诗坛享有盛誉,在中国古代田园诗史上影响很大。
王士源更说孟浩然的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孟浩然集序》)。
而王维、孟浩然同届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题材体裁、意境风格方面看上去也是大体相同的,故而称之为王孟诗派。
但认真研究,由于他们的经历、性格、志趣,特别是世界观中在仕、隐心态上的差异,使得王、孟对生活体验的程度、观察事物的角度、选择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法所塑造的意境和形成的艺术风格方面都有相异之处。
下面,我将粗浅谈论王、孟山水田园诗歌的异同。
说到王孟诗风不能不说王孟的共同生活归宿一一隐逸。
在古人的心目中,孟浩然是天生的隐士。
其实不然,孟浩然不是天生的高士隐士,他憧憬、渴望过仕途,然而却因种种的原因使他在仕与隐的矛盾中过日子,看他飘逸、出世,其实不然。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比较研究作者:马正燕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51期山水田园诗犹如一颗璀璨之星闪耀于唐代的银河中,王维、孟浩然则是这银河中最闪亮的两颗星星,为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划上了浓重的一笔。
王维和孟浩然在盛唐山水诗坛享有盛名,世称“王孟”。
在山水诗创作上,有许多令人惊异的相同之处。
首先,两者都具有风格清新淡雅,意境空灵悠远的特点,而且多运用白描手法,情趣昂然。
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风格淡雅,追求意境美。
如王维的《山中》诗:“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在对自然山水的描写中,追求一种空灵的意境,并且寄寓着一种醇雅的情趣。
而孟浩然的代表作《秋登万山寄张五》更是写得景致清、意境清、心境清,“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人登高远眺,心旷神怡:心随飞鸟远去,游兴倍增;时见渡头归客,闲适淡泊;天边树如荠采,江畔舟如弯月……白描写法,情趣盎然,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心境是何等悠闲、旷达和淡泊!有时,即便是一首小诗,意境也很清新。
如《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全诗小巧玲珑,恬淡闲适,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其次,描写田园生活,风格闲适恬淡,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关切之情。
在王维和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中,都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关切,实属难能可贵。
先看王维的《新晴野望》诗“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全诗以写景为主,生动地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景:原野清朗、白水清流、碧峰静立……但结句(尾联)流露出诗人对农家的关切之情。
再看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诗“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强以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夫,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孟浩然一生没有入过仕途,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大半生生活在农村,尽管诗人未必参加过社会劳动,缺乏劳动生活的体验,诗作中也缺乏陶渊明诗作中的那种理想境界,但因为具有“无禄尚忧农”的情怀,与田家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因而诗中感情真挚,意蕴醇厚。
解读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歌

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孟浩然的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他的诗虽不如王维的诗题材广泛,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的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唐音癸签》引《吟谱》语)。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孟浩然的诗歌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强的艺术功力。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区别特点.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侧重于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诗碑,至于山水田园诗之外的数量更多的写景诗反例显得不很突出了。
古代优秀的山水田园诗,都是佳山胜水的自然美在艺术上的再现,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而王伟和孟浩然便是这类诗的代表人物。
王维十五岁便离开家乡赴长安谋求进取,并以自己的才能博得了上流社会的青睐。
开元九年,中进第,为太乐丞,年仅二十一岁。
但同年秋,便因太乐署中伶人违制舞黄狮子事受到牵累,被贬为济州司参军,后又在淇上为官,但不久又弃官隐居于淇上,约在开元十七年.回到长安闲居。
并从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
后王维作《上张令公》诗献给张九龄,受到其推荐,官拜右拾遗。
此后,他开始了长期的亦官亦隐的生活,他曾隐居终南山。
又购置辋川别业,在公余暇时游息其中。
到安史之乱前,他官至给事中。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他被迫接受伪职。
两京收复后,虽被定罪下狱,但由于被俘时曾作《凝碧池》诗以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王缙平乱有功请求削籍为兄赎罪,得宽宥,仅降为太子中允,后逐步升迁。
官至尚书右丞。
故世称“王右丞”。
孟浩然出生于小庄园主家庭,自幼饱受正统的儒家教育。
这一点从他的诗“惟先自邹鲁。
家世重儒风。
诗礼袭遗训,趋庭绍末躬。
”(《书怀贻京邑故人》)中足以看出。
四十岁以前,他在家闭门苦读,隐居于距鹿门山不远的岘山附近。
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与王维、张九龄等人相交,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一联名动京师.但却不幸落第,败必还乡。
随后,满怀失意的他南下吴越,寄情山水。
时间长达三年之久,他的足迹遍布江东沿海一带的山山水水。
此外,他还游历过江淮、湘桂、巴蜀(时间也集中在中年)。
开元二十五年,人九龄幕,但不到一年即辞职还乡,两年后因“疾疹发背”去世。
终年五十二岁。
由王维、孟浩然的生平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二者同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但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却存在在着很大的差异。
而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王维与孟浩然也同样存在着差别。
“王诗丰缛而不华靡,盂却专心古澹,而悠远深厚”(《麓堂诗话》)。
“浩然清而旷“王维清而秀”(胡鹿麟《诗薮》)。
具体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王维受佛、禅影响较深,其山水田园诗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反映农村生活的情趣: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
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
精研佛理,受当时流行的北宗禅的影响较大,晚年思想又接近南宗禅。
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讲一切皆空.企图证明现实世界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
这种思想对王维的影响很大,常常能揭示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从而使山水诗的创作别具特色。
进而达到“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王昌龄《诗格》语)的意境创造。
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
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显示出“临心境的空明与寂静。
当然王维的山水诗也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写得意境高远,气象开阔。
如《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同单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全诗以虚实结合的手法,从远处仰望、山中回望、峰顶了望三个不同的视觉角度,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幽深,笔力劲健,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此外。
王维还有一些描写田园风光,反映农村生活情趣的田园诗。
如《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锥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歌《式微》通过对农村日暮生活的真实、生动刻画。
表现了农村田园牧歌式的和谐美。
以及诗人对田家淳朴人情美的赞美。
孟浩然诗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主要是写他村居生活的高雅行径与闲情逸致。
大多表现的是“高士孤怀、隐居幽寂、登临清兴、静夜相思”。
如其代表作《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鸡黍待客.闲话桑麻,农家情谊表现得十分淳厚。
绿树、青山、村舍场圃、田园等景物,组成一幅质朴而优美的图画。
全诗用淡抹的笔法,描绘出敦厚的乡情和幽静的意境,渲染出一种恬淡和平的气氛。
使人们既能看到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也能体会出诗人忘却名利得失,隐遁恬适的心境。
又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将晚钟、昼昏、月照、岩扉、松径等景物一一概括入诗,并且融为一个和谐、静谧的整体,而这些又与人们在渡头争渡的喧闹景象形成对照。
表现诗人摆脱尘俗的思想,抒发了隐逸的幽趣,末句更是显现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独来独往的超然情态。
全诗寄托着诗人高尚的志趣,和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
其次,王维常刻画空寂的境界,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盂浩然对山水的描写,主观色彩甚浓,常融入游子的飘泊之感,在恬淡中缺乏热情。
在政治上经历了张九龄罢相,安史之乱等一系列打击之后。
王维的生活也由前期的积极出仕转变为后期的亦官亦隐,消极隐遁。
这期间他寄怀山水以逃避现实,生活的主要内容也是隐居辋川、畅游山林、一心奉佛,唯以禅诵为事。
因此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也变为幽静恬淡,常常刻画空寂的境界。
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就是王维隐居地辋川别墅的一景。
诗人全用反衬法。
以一阵人语晌,反衬空山空寂;义以一缕夕阳映照青苔,反衬树林深幽,写出了一种极其寂静清幽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沉浸在这一境界中的无限意趣。
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描写秋雨之后的山村晚景,宁静清幽,欢快清新。
写出了一个极其优美的世外桃源。
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世的空而寂的境界,隐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动写静.以普通景物写高洁意趣,以自然美来表现理想美,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既写出秋日傍晚雨后山村的幽美景色,又表现了诗人陶醉于这种景色中的恬适心情。
在孟浩然的诗中,诗人的形象是独立的,“我”、“余”等带有主观色彩的字样常常出现在诗中。
诗人的情感波动往往由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得以表现。
而孟浩然的山水诗义多是写在离开长安之后。
漫游秦中、吴越之时,因此考试落第、求仕不得的抑郁心情和烦闷激愤,常常表现在诗作之中。
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羁旅的乡愁和仕途的失意,流露出游子的飘泊之感。
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不免染上一层冷清的色彩。
如《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以木落、北风、孤帆、迷津、寒江、北雁南飞写初冬早寒时节的乡思和身世之感,先以木落雁归的景物起兴,引出乡思,接着抒发沦落天涯,路遥难归的凄凉。
表现仕途渺茫,无由问津的忧伤。
“孤帆”句更是寓情于景,极尽飘零的孤寂。
旅途思乡的心情和初冬江上凄寒的景色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怅惘迷茫之中,隐含着一种身世落拓之感。
又如《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写诗人日暮泊舟于建德江上,见到暮色苍茫,有感于独在异乡,不由得触景伤情.旧愁未去又添新愁,诗人又将这份愁绪融入后两句的景象之中,寓情于景,将诗人飘然一身、独在异乡的、孤寂无朋的羁旅之思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如《途次望乡》: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劳歌谁为媒。
这首诗以落日起兴,抒发日暮乡愁,并由此联想仕途失意,飘零异乡。
“雪深”、“云暗”既是所见。
又是暗喻仕途茫茫,诗人的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再次,工维的山水田园诗善于创造意境,“诗中有画”;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清新秀丽.风格较为疏淡.“淡到看不到诗”。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诗中有画”是说王维的诗善于创造意境,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有形的图画。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通过对广阔无垠的大漠、垂直而上的孤烟、纵贯其中的长河、即将西沉的红日.四种景物的巧妙安排,构成了一幅壮丽、开阔的边塞风光图。
另外,绘画中色彩的运用也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中,如“开畦分水,间柳发红桃“(《春园即事》),“雨中草色绿堪染。
水上桃饱红欲燃”(《辋川别业》)都以色彩的对照,组成一幅鲜艳明丽的图画。
而捕捉和描摹大自然的音响来刻画景物.创造意境是他构成诗中画的又一个重要艺术手段。
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闻一多曾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哩,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
淡到看不见诗,是真正的盂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
盂浩然的山水诗都写得清新淡远,别具幽情。
他在艺术上有较高造诣,善于采用朴素语言和白描手法,既不施浓彩重墨,也不求精雕细刻,淡淡写来,毫不费力,创造出清新秀丽的意境。
如《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出谷末停午,到家日已曛。
网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伫立待夫君。
诗写出游归来,等待落后友人王白云的情景。
先写“出谷”到“至家”用了半日时光。
再写回家后“同瞻”归途所见景象:牛羊下山,樵夫的身影被暮色隐没,秋虫畏寒不再发出声音,一片萧条,暗含对友人的惦念。
最后写诗人伫立在门口等待好友归来。
虽是一首“淡到看不见诗”的家常话,但却写得非常真实,清新秀丽。
又如《耶溪泛舟》: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自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传说若耶溪是古代美女西施的故乡,那儿有浣纱石等西施的遗迹,所以又被称为浣纱溪。
诗人漫游越地,在傍晚时分来到山明水秀的若耶溪,荡舟观景,贻然自得。
诗中老翁与少女相对视,落落大方。
情纯意沽。
语句平淡,淡得几乎看不到作诗的痕迹,而诗意却很醇厚。
再如《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锘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这首诗先写日影西沉。
月色东升时。
诗人悠然自得地在家中“散发乘夜凉”,再写荷香、竹露,引出诗人“欲取鸣琴弹”的想法,可是知音却不在身边,进而引发诗人的些许愁怅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