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HIV

合集下载

HIV感染孕产妇干预措施

HIV感染孕产妇干预措施

HIV感染孕产妇干预措施
HIV病毒是一种影响免疫系统的病毒,对孕产妇的健康和胎儿发育具
有严重的风险。

因此,针对HIV感染孕产妇应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
确保她们和胎儿的安全和健康。

1.HIV感染筛查:在孕妇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应当对所有孕妇进行
HIV感染的筛查,采用HIV抗体检测或病毒核酸检测。

及早发现HIV感染,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对于已确诊的HIV感染孕妇,应积极
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ART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
而降低HIV传播的风险。

ARV处方应科学合理,全程坚持用药,并定期监
测病毒载量和免疫指标。

3.孕期病毒载量监测:孕期间,应密切监测HIV感染孕妇的病毒载量。

定期检测病毒载量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孕妇的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

4.计划剖宫产:对于病毒载量高(如超过1000个拷贝/毫升)的孕妇,建议进行计划剖宫产。

剖宫产可以减少胎儿通过产道感染HIV的风险,进
一步保护胎儿的健康。

6.新生儿防治:出生后,新生儿应立即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这可
以降低新生儿感染HIV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长期的监护和随访,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总之,针对HIV感染孕产妇的干预措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疗
团队的全面配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及时的筛查、积极的抗病毒治
疗、规范的分娩方式以及综合的支持和关怀,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HIV感染孕产妇及其胎儿的风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科普宣传

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科普宣传

PAIDS的传播途径
性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包括性交、 口交和肛交等。
PAIDS的症状 与并发症源自PAIDS的症状与并发症症状:PAIDS起初可能没有明显症 状,但随着疾病发展,患者可能会 出现疲劳、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 。
并发症:PAIDS会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肺炎、结核病、淋巴瘤等,严 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寿命。
婴儿:PAIDS可通过母婴传播的方 式感染婴儿,导致婴儿免疫系统受 损,易发生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PAIDS知识普 及与防治工作
PAIDS知识普及与防治工作
知识普及:通过多种渠道加强PAIDS知 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PAIDS的认 知水平。 防治工作:加强PAIDS的早期发现、筛 查和治疗,提供全面的防治措施,降低 PAIDS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
PAIDS的预防 与治疗
PAIDS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孕妇应接受HIV测试,避免 采用无序的注射和输血,保持忠实的性 伴侣。 母婴阻断传播:孕妇进行抗逆转录病毒 治疗,减少胎儿受到HIV感染的风险。
PAIDS的预防与治疗
早期治疗:发现HIV感染者,应 及早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以提高预后。
总结
总结
PAIDS是一种妊娠期感染HIV的 疾病,对孕妇和婴儿健康造成 严重影响。
通过科普宣传,提高社会对 PAIDS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有助 于减少PAIDS的发病率和传播风 险。
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PAIDS的防 治工作,共同为构建健康社会做出努力 。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妊娠合并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科普宣传
目录 简介 PAIDS的传播途径 PAIDS的症状与并发症 PAIDS的预防与治疗 PAIDS的社会支持与健康教育 PAIDS对孕妇和婴儿的影响 PAIDS知识普及与防治工作 总结

中期妊娠合并HIV感染引产术院感管理论文

中期妊娠合并HIV感染引产术院感管理论文

中期妊娠合并HIV感染引产术的院感管理【关键词】 hiv感染引产;院感管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播性疾病。

aids传播的三大途径是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及血液传播,hiv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如血液、精液、眼液、阴道分泌物、尿液、乳汁、脑脊液中,主要通过体液传播。

我国艾滋病例进入快速增长期,而妊娠合并hiv感染孕妇也逐年增多。

hiv感染孕妇在引产过程中,产科医务人员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羊水、体液等,职业感染hiv的风险非常大,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现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月收治的5例孕妇hiv感染引产的院感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5例,孕期18-25周,初产妇1例,经产妇4例,均在常规产前检查时发现hiv阳性,在医生充分说明利弊的前提下,由孕妇及家属自愿选择终止妊娠而入院。

常规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口服联合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终止妊娠,结果其中4例胎膜、胎膜娩出完全、产后出血少、无产道损伤、无产后感染,1例因胎盘黏连滞留,采取钳夹+清宫术。

2 引产方法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等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第一天于孕妇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后,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mg,q12h×2次,第3天早上空腹服米索前列醇0.6mg,服药前后2h内禁食。

3 围引产期的院感防控措施3.1 术前准备科室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有关艾滋病院感知识培训,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预案,合理安排操作熟练、经验丰富、操作沉稳的医生、护士参加手术,尽可能采用专医专护。

个人防护用品有防护服、一次性手术衣、防护眼罩、防渗漏口罩、防护靴、鞋套、戴双层手套等。

备好羊膜腔穿刺针及清宫器械,全部使用一次性敷料和耗材,如一次性产包、备皮包、塑料薄膜中单等。

3.2 病房院感管理患者入院后住单间病房隔离,保持病室良好通风,温度、湿度适宜,门口放消毒液地垫,严格血液、体液隔离。

妊娠合并HIV 护理常规(1)

妊娠合并HIV 护理常规(1)

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护理常规一、概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HIV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多个器官出现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最后导致死亡。

妊娠合并艾滋病感染的孕妇可能在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哺乳期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二、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评估患者有无与HIV感染者性接触史,有无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史,使用不规范血及血制品史。

(二)身体状况评估患者有无艾滋病临床症状及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1、HIV抗体筛查2、HIV - RNA定量3、血清学检测血常规、凝血检查(四项)、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生化检查及CD4检查。

(四)社会-心理状况妊娠合并HIV感染者的心理状况一般表现为恐惧、抑郁、孤独无助,甚至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恐惧:与该病预后差、担心自身安危及胎儿健康有关。

2、知识缺乏:与患者对HIV感染相关知识、护理新生儿注意事项情况不了解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与机体免疫缺陷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消毒隔离进行血液、体液和保护性隔离,让孕妇住隔离病房或单人病房,医护人员在进行各种护理及治疗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并注意手套的完整性,如有破损及时更换。

必要时穿隔离衣、戴防护镜,患者所用器械物品做好标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产妇所有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垃圾的分类,分装后集中进行处理。

(二)一般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防治感染,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定期复查CD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给予高热量、低脂肪、富含维生素饮食。

(三)专科护理1、妊娠期的护理(1)注意休息,每天保证9小时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加强营养,注意补充蛋白质、葡萄糖及维生素B、C、K等,多食优质蛋白、新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3)坚持按医嘱规范服用抗病毒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向孕妇及家属讲解服药的意义及重要性,以取得配合。

9例妊娠合并HIV感染/AIDS的处理

9例妊娠合并HIV感染/AIDS的处理
及时救治 。
主要适用 于非胰 岛素依赖型患者 , 其以肥胖者效果更佳b 。 尤 】
首先 社 区 医护 人 员 要 对 患 者 进 行 运 动 耐 力 测 试 , 出 运 动 处 开
方, 与患者共 同制定运动计 划 , 选择适合运 动方式。其次定期
随 访 , 促患 者 持 之 以 恒 。 督
2 2 饮食指导 .
饮食治疗是糖 尿病 治疗的基石 , 制定合理饮
和神经并发症 的患 者 , 以老 年患者多见 。糖 尿病 足坏疽 尤 】 是致残 、 致死 的重要 原 因 , 故应 指导患者 做好 足部护理 , 晚 每
食食谱 , 可控制血糖 , 减轻体重 , 改善脂类 代谢 , 机体达 到最 使
维普资讯
妊娠 妇女 等。结果 阳性者 , 社区护士 负责记录 、 保存病人 临床
资料 , 把病人 转到上级 防治单位 做必 要的检查和治疗 , 确诊 对 患者 及时进行治疗 , 预防、 延缓 、 减少 并发 症发生 。
3 三 级预 防
3 1 糖尿病足 的护理 . 糖尿病 足坏疽 多发生 于有严 重血管
医生 指 导 下 服 用 奇 多 夫 定 30m , , , 米 夫 定 30m , 0 g2次 d 拉 0 g4
次,, 至分娩 。1 d直 例患者 在妊娠 2 2周确诊 H V抗体 阳性 后 , I 要求终止妊娠 , 孕期 未行抗病毒治疗。 14 分娩期及产后 处理 . 9例孕妇均 为无产兆入院。1 例入 院第 1 天行羊膜腔 内引产术 , 8例入 院第 2天均行新式 剖宫产
广西南宁市第四人 民医院 ( 南宁 502) 刘冬梅 303
随着我国艾滋病感 染人数迅 速增加 , 娠合并 H V感染 妊 I
产 妇 呈 逐 年上 升趋 势 , 此 , HV妊 娠 妇 女 的监 护 、 疗 以 因 对 I 治 径感 染 者 7例 。

妊娠合并HIV感染/AIDS12例处理

妊娠合并HIV感染/AIDS12例处理

13 感染途径 : . 吸毒传染 1 , 例 性传染 3例 , 传播途径
不 详 8例 。
( 6—1h内 ) 用 N P, 2 服 V 出生体 重 ≥20 g服 用 1mg 50 5 ,
1次/ ; d 出生 体 重 <2 0 g ≥2 0 g服 用 N P 1 mg 1 50 , 00 V 0 ,
予利凡 诺羊 膜 腔 内引 产 术 。1例 经产 妇 临产 入 院 ,h 1
自娩 , 予人 工破膜 及会 阴侧 切等 损 伤性 操 作 , 当 未 3例 日剖宫 产结束 分娩 。
染, 4例 为临 产 前检 查 时发 现 H V感 染 。1 例 为 无症 I 1 状 H V感 染者 , I 1例 为 艾 滋 病 患者 。 C 4+细 胞 数 < D 30+/ m。 2例 , 5 5 m 者 >30个/ m 者 9例 , 拒 绝 m 1例
例为产前检查发现 H V抗体 阳性 , I 2例孕期采 用抗逆转 录抗病毒 干预 性治疗 , 3例剖 宫产 , 中 1 已发展至 A D , 其 例 I S 产后 第9 d死亡。1 阴道分娩 , 例 2例利凡诺 羊膜腔 内引产 , 6例孕早期 知情同意人工流产 ; 4例新生 儿均予抗病毒 干预性治 疗
续 服用 A T3 0 g+ T 5 m , d 连续服 用 7 。 Z 0 m 3 C 10 g 27 , 欠/ d 治疗性抗 病 毒 用 药 方 案 : 早 服 用 A T 30 g+3 C 尽 Z 0 m T
1 1 一般 资料 : 娠合并 HV感染/ IS孕妇 l . 妊 I AD 2例 , 年龄 2 2~3 8岁 。孕 6—4 l周 , 初 产 妇 , 经 产 7例 5例
妇 , 为外 省人 , 9例 4例再 婚 。

4例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护理体会

4例妊娠合并HIV感染的护理体会

的社 会 氛 围 ,关 爱 她 们 ,服务 热情 周 到 ,给 予 她 们 心 理支 持 和关 怀 , 降低 艾 滋 病 对 孕 产 妇 及 家庭 的影 响 ,让 孕 妇 以 良好 的心 态 接 受 治 疗 和 护 理 。
23 健 康教 育 -
在 妇 产 科 门诊 、病 房 及孕 妇 学 校 等 场 所 开 展 防 治艾 滋 病 的 健 康 教 育 , 发 放 内容 通 俗 易 懂 、 图 文 并 茂 的健 康 教 育 处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症 f c urd I mu e D f i c A q i m n ece y e i n 们 就 告 诉 孕 妇 ,一 定 会 保 护 她们 的 隐私 。积 极 营 造 减 少歧 视
Sn rm , I S, 又 称 艾 滋 病 , 是 由 人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y do e A D ) (u ni muo e c nyvrsH V  ̄ 起 的性 传 播 疾 病 。HI h ma m nd f i c i ; I ) I ie u V 可 引起 T淋 巴 细 胞 损 害 , 导 致 持 续 性 免 疫 缺 陷 .多 个 器 官
方 。设 立 咨 询 门诊 ,为 有 需 求 的 服务 对 象 作 指 导 。 与 孕 妇 及
其 家 人 、朋 友 一 起 学 习 艾 滋病 的相 关 知 识 。 了解 艾 滋 病 的 流 行 特 点 、传 播 途 径 、高 危 人 群 和 危 险 行 为 ;指 导计 划 生 育 ,
提 倡 健 康 的 生 活 方 式 。让 自 己 及 周 围 的 人 改 变 某 些 高 危 行 为 ;抗 病 毒 预 防性 治 疗 及 预 防 艾 滋病 母 婴 传 播 ,实施 母 婴 阻 断 的重 要 作 用 ;科 学 的 人 工 喂 养 知识 。

妊娠合并HIV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追踪观察3例报告

妊娠合并HIV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追踪观察3例报告
H I V抗体 阴性 。 诊断 : ①孕 2 产2 孕 月 , ②无症状 HI V感染 。 给予齐多夫定 3 0 0 m g 和拉米夫定 1 5 0 m g 联合治疗 ,每天 2 次。 孕期每 3 个月进行 1 次血 常规、 肝肾功能等检测 均无异常 。孕 9 + 月到市妇幼保健 院住院待产 , 平产分娩一女活婴 , 体重 2 . 7 k g 。 新生儿选择人工喂养 ; 于生后 1 2 h开始 服用抗病毒 药物治疗 :
例1 : 患者 , 2 7岁 , 农 民, 孕1 产1 , 本 地人 。于孕 5 月 在市 保健 院产检 H I V抗 体 ( + ) , 经送市疾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 c D c ) 确
认实验结果 阳性 。 否认吸毒 、 输血 、 输注进 口血制品、 不洁注射 、
创伤和文身史 , 自诉无持续或反 复发热 、 腹泻 和进行性消瘦 , 体
人群扩散 , 我 国女 性感染 者 比例增 加 , 儿 童被 H I V感 染 的危 险 性亦加大Ⅲ 。 我县 自 2 0 1 0年开始 已将 HI V检测作为产前保健常 规筛查 , 于2 0 1 1年成为全 国“ 预防艾 滋病 母婴 传播项 目” 试 点 之一 。现将 对 2 0 1 0年 以来 我县 辖 区内发生 的 3例妊 娠合 并 H W 孕产妇及所生儿童 的追踪观察报道如下。
1 病 例 介绍
艾 滋病是 由 H I V感染引起 的慢性性传播疾病 , H I V可侵袭 损害 T 淋 巴细胞 , 破坏人体免 疫功能 , 使感染 者疾病抵 抗力极 婴传 播是 H I V的 主要传播 途径之一 , 胎婴儿 可以在宫 内、 分娩
及产后 哺乳过程 中被感染嘲 。 艾滋病 目前 尚无治愈方法 , 但通过 采 取干预措施 是可以阻断母 婴传播 的 , 据 统计 : 在没有 干预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时:
总结:母亲抗病毒治疗
预防性应用:母乳喂养者用药至停止母乳喂养后一周 方案一:AZT,3TC,LPV/r,Bid,直至分娩 方案二:AZT,3TC,Bid,+ EFV 600mg,Qd,直至分娩
产时才发现感染 1.人工喂养者:AZT,3TC,Bid,NVP 200mg 单剂量应用,至分娩后 7 天 2.母乳喂养者: 方案一:AZT + 3TC + LPV/r,Bid;或:AZT + 3TC,Bid,+ EFV 600mg,Qd; 至停止母乳后一周 方案二:AZT + 3TC,Bid,+ NVP 200mg,单剂量服用,至分娩后 7 天
体重
<2000g, 2mg/Kg, Bid
母亲应用
方案一:
AZT 300mg,3TC 150mg,Bid NVP 200mg,Qd×14天
方案二:
AZT 300mg,3TC 150mg,Bid EFV 600mg,Qd
方案三:
AZT 300mg,3TC 150mg, LPV 400mg,RTV 100mg,Bid
31
提供安全助产服务
终止妊娠时机 终止妊娠方式:
剖宫产:HIV-VL>1000拷贝/ml者 避免紧急剖宫产
经阴道分娩:产时干预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及所生婴儿登记卡》
新生儿抗病毒治疗
预防性应用:6~12 小时内,方案:NVP 或 AZT,至出生后 4~6 周
体重
≥2500g,15mg, Qd
妊娠合并艾滋病
艾滋病在中国造成的影响
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会: • 机体虚弱,无法工作和照顾家庭 • 发展成为艾滋病,最终死亡 • 将病毒传播给性伴侣 • 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 孩子成为孤儿
妇女和儿童的感染状况
• 妇女占总感染人数的30%; • 8000人HIV妇女怀孕/年; • 如果未实施母婴传播干预措施: 1、15—25%婴儿在妊娠期、分娩
AZT 4mg/Kg,Bid,至出生后4~6周
产后才发现感染
母亲:暂时不用抗病毒药物
婴儿方案一:至出生后4~6周
体重
≥2500g, NVP 15mg, Qd
体重 2000g~2500g, NVP 10mg, Qd
体重
<2000g, NVP 2mg/Kg,Qd
• 婴儿方案二:
NVP 2mg/Kg,单剂量服用,同时: AZT 4mg/Kg,Bid,至出生后4~6周
产妇
应用抗病毒药物
儿童
应用抗病毒药物

喂养指导与支持 定期随访与检测
预防机会性感染

提供转介服务
儿童 预防性治疗 定期随访检测 先天梅毒治疗
儿童 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免疫球蛋白
常规产后保健及儿童保健服务、关怀支持服务
结合孕产期保健,提供 艾滋病检测及咨询服务
体重 2000g~2500g,10mg, Qd
体重
<2000g, 2mg/Kg,Qd
产时才发现感染
1.人工喂养者:NVP 至出生后 4~6 周
2.母乳喂养者:NVP 至出生后 4~6 周
产后才发现感染:NVP 至出生后 4~6 周
治疗性应用:NVP 方案:至出生后 4~6 周
职业暴露及防护
局部处理
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暴露的眼睛 用水冲洗暴露的粘膜 如有伤口,应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 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伤口应用消毒液浸泡或涂抹,并包扎伤口
产后喂养
喂养方式:乳汁中HIV病毒检出率高达58% 乳腺疾病:乳腺炎、乳头皲裂、乳房肿胀时哺 乳,母婴传播的几率明显增加 婴儿胃肠道损伤或炎症:增加感染机会
医疗机构熟悉基本的服务流程
孕产妇 结合孕产期保健,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及咨询服务
艾滋病感

染孕产妇

定期检测 应用抗病毒药物 预防机会性感染
定期随访
梅毒感 染孕产妇
乙肝病毒 感染孕产

常规孕产期保健服务
未感染孕 产妇
规范治疗 定期随访
疾病治疗 监测肝功能
定期随访


产妇应用抗病毒 药物
住院分娩、安全助产服务
HIV和妊娠间的相互作用
促进病情发展:45%~75%无症状者产后28~30月出现症 状
早产、低出生体重、死胎等增多 孕产妇死亡:某些地区,HIV引起的孕产妇死亡占42%
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机理
宫内传播: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破损部位 进入胎儿循环 分娩中传播:新生儿皮肤、粘膜等破损口接触母 血、产道分泌物 母乳传播:通过口腔或胃肠道感染
期感染 2、母乳喂养婴儿,5—20%感染
传播途径
性 传 播:成人主要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输血、血制品等 母婴传播: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儿童的HIV新发感染---母婴传播途径
妊娠的要点
• 合法的终止妊娠 1、是否以及何时怀孕 2、是否采用避孕措施 3、是否继续妊娠 4、提供计划生育服务 5、自愿原则,不强迫。
2.治疗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婴儿应用
6~12小时内 任选一种
NVP方案:NVP:至出生后4~6周
体重
≥2500g,15mg, Qd
体重 2000g~2500g,10mg, Qd
体重
<2000g, 2mg/Kg,Qd
AZT方案:AZT:至出生后4~6周
体重
≥2500g,15mg, Bid
体重 2000g~2500g,10mg, Bid
美国:干预后母婴传播率仅为1%
抗病毒治疗指征:所有妊娠妇女
• 没有ART治疗指征的妊娠妇女 • 具有ART治疗指征的妊娠妇女 • 临产时才发现的妊娠妇女 • 产后才发现的妊娠妇女
用药方案
• 预防性抗病毒用药 • 治疗性抗病毒用药 • 既往的HIV感染的用药
用药前评估
BIV感染、是否开始抗病毒治疗,临床 症状、CD4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检测, 临床分期
母亲:NVP 200mg 单剂量应用,同时:
AZT 300mg,3TC 150mg,Bid,直至分娩后7天
婴儿方案一:至出生后4~6周
体重
≥2500g, NVP 15mg, Qd
体重 2000g~2500g, NVP 10mg, Qd
体重
<2000g, NVP 2mg/Kg,Qd
婴儿方案二:NVP 2mg周后发现者尽早应用 方案一:AZT 300mg,3TC 150mg,LPV/r,400/100mg
Bid,直至分娩 方案二:AZT 300mg,3TC 150mg,Bid
EFV 600mg,Qd,直至分娩 母乳喂养者用药至停止母乳喂养后一周
产时才发现感染
人工喂养者
产后才发现感染 母亲:暂时不用抗病毒药物
治疗性应用 方案一:AZT,3TC,Bid + NVP 200mg,Qd×14 天 方案二:AZT,3TC,Bid + EFV 600mg,Qd 方案三:AZT 300mg,3TC 150mg, LPV 400mg,RTV 100mg,Bid
3.抗病毒药物常见副反应
八、产科干预
分娩方式
剖宫产:择期、急诊或破膜后 阴道产:阴道顺产、阴道助产
产科干预
避免妊娠期、产间进行创伤性检查 避免羊膜的人为破裂 缩短羊膜破裂与分娩间隔 分娩前行产道清洗 避免第二产程延长 尽量减少婴儿与母亲的血液和分泌物接触机会
产科干预
病毒载量>1000拷贝/ml者,选择剖宫产 避免急诊剖宫产,选择择期剖宫产
副反应:恶心、腹泻、头痛、发热 常见于用药初期,一般在用药后2~3周后消失 其他副反应:巩膜黄染、面色苍白、剧烈腹痛、 呼吸短促、皮疹、四肢疼痛。如果症状持续出 现,患者应到医院就诊。
4.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
监测病毒载量 监测CD4+T淋巴细胞
抗病毒治疗注意事项
尽早发现,及时用药 定期检测CD4,随时评价 定期检测肝肾功 依从性
孕产期保健服务
• 首诊负责制,高危妊娠,高危管理;保 密原则。
• 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和项目。 • 安全的行为指导、感染症状和体征检测
、营养支持、心理支持、性伴侣告知等 • CD4细胞、病毒载量及相关检测。
名词解释
MTCT: 母婴传播 PMTCT:母婴阻断 ART: 抗病毒治疗 HAART:高效抗病毒治疗
母婴传播风险
基础传播率:15%-45%
妊娠和分娩期风险:
5%-30%
产后母乳喂养追加的风险:10%-15%
干预后的传播风险
人工喂养:20%-30% 短期抗毒病治疗 + 母乳喂养: 15%-25% 短期抗毒病治疗 + 人工喂养: 5%-15% 2010新干预措施 + 母乳喂养:<5%
2010新干预措施 + 人工喂养:<5%
抗病毒治疗范围
世界卫生组 织临床分期
Ⅰ期
没有CD4 细胞计数
预防性应用
有CD4细胞计数 ≤350个/mm3 >350个/mm3 治疗性应用 预防性应用
Ⅱ期
预防性应用 治疗性应用 预防性应用
Ⅲ期
治疗性应用 治疗性应用 治疗性应用
Ⅳ期
治疗性应用 治疗性应用 治疗性应用
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
齐多夫定:AZT,300mg片剂或混悬液(1ml=10mg) 拉米夫定:3TC,150mg, 克 立 芝:LPV/r,洛匹那韦/利托那韦,400/100mg 奈韦拉平:NVP,200mg片剂或混悬液(1ml=10mg) 依非韦伦:EFV,200m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