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6《画》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画》课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识字6《画》课件

一种新的古诗——谜语诗。诗中描绘的景色可
以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
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
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
热爱传统文化 谜语诗与水墨画巧妙配合,山水
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让我们受到了传统文化
的熏陶,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兴趣。
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
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依然在开放。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
人走近,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有被惊动。
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情景,请你改改这首诗。
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如何猜诗谜
读懂诗意:明白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如《画》描写的是山、
水、花、鸟的特点。
抓住重点:明白诗中的景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景物的关系。
如本诗,我们要重点抓住诗中的景物和现实生活中的景物
的矛盾点:远处的山为何会有明亮的颜色?近处的水为何
没有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为何还盛开?人来了鸟儿为什
么不害怕?抓住这些矛盾点,猜出谜底就不难了。
这是课后习题哦!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注意诗歌
的节奏。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你会背了吗?看看老师出示的关键词
背一背吧!

(远 )看山有(色) ,
(近)听水无(声) 。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同学说一说。
学完这篇课文,我掌握了反义词识字的方
法,如“远——近”“来——去”,并了解了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二)第6课《画》 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二)第6课《画》 人教部编版
远 看/ 山 有 色,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人来/ 鸟 不 惊。
同桌齐读,相互指出不 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 教,读一读。
huà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人来 /鸟 不 惊。
你从哪些地 方看出这是
一幅画?
在远处看。
在近处听。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明亮的颜色,在 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春去花还在

hái(还有)

huán(还钱)
加点的字 是多音hái)有一些人到现在也没还(huán)钱。


远 有 色近 听 无 声去 还 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诗歌的节奏。
图上画了些什么?
山 水 花 鸟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写一写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2.听写生字、词语。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大水 来去 不去
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识字6《画》PPT课件

识字6《画》PPT课件

2021/3/27
CHENLI
27
春去花还在,
2021/3/27
CHENLI
28

人离开住的洞 口。
离去 远去 走去 来去
2021/3/27
CHENLI
29
说一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呼吧和。鸟儿打招
春去花还在, 为什么小鸟 不理睬我们?
人来鸟不惊。
2021/3/27
CHENLI
30
人来鸟不惊。
2021/3/27
CHENLI
4
认一认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021/3/27
CHENLI
5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021/3/27
CHENLI
6
生字学习
yuǎn

2021/3/27
CHENLI
7
yǒu

2021/3/27
人来鸟不惊。
CHENLI
33
hái(还是)

huán(归还)
他还(√hái huán)没有把《格林童话》归还 (hái h√uán)给图书管理员。
2021/3/27
CHENLI
34
练习
选择正确的读音圈起来。 近( jìn jìnɡ ) 色( sè shè) 声( shēn shēnɡ ) 听( tīnɡ tīn )
2021/3/27
CHENLI
35
画 第二课时
2021/3/27
CHENLI
36
甲骨文的“画”像一 只手握笔描画花纹;

古风卡通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教学课件

古风卡通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教学课件
识字六
部 编 版 小 学 语 文 一 年 级 上 册

朗读课文,扫除障碍
自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 助拼音读正确。
圆圈圈出的易读错的生字你能读对吗?
前鼻音 翘舌音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平舌音
jìn tīnɡ shuǐ wúshēnɡ
近 听/ 水 无 声。
还 加一加:辶+不=还
换一换:远-元+不=还
下面这三个生字你会读吗?

tīnɡ
shēnɡ
色听声
开火车认读三个生字并组词
色 红色 白色 蓝色 色彩 听 好听 听到 听见 听讲 声 小声 笑声 歌声 声音
我们一起来学着书写两个字吧!
去不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 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两个字中间都是竖,都在 竖中线上。
把反义词送回古诗里读一读吧!
①远 ②近 ③有 ④无 ⑤去 ⑥来
画 ( ①)看山(③ )色, ( ②)听水( ④)声。
春( ⑤)花还在, 人( ⑥)鸟不惊。
偏旁学习:远—近
这是一组反义词,它们有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走之旁
下面请大家看一看走之的演变过程,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么。

走之下面的捺像是奔走中的人的腿,含有走之 这个偏旁的字表达的意思多数和走路有关。
这首古诗里还有一个字也带有走之,圈出来读一读。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部编语文一上识字6《画》课件

部编语文一上识字6《画》课件




远看山有色,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来去
认我 识会语写文字书
老大老二对对齐, 笔杆落在食指根。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年级上册
6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谜底( 画 )
6 画huà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自己轻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远看山有色,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近听水无声。 jìn tīnɡ shuǐ wú shēnɡ 春去花还在,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人来鸟不惊。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ɡ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诵。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读准“有、无、来”三个生字的音。

2、能正确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致了解古诗的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借助课文插图,引出古诗。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学生摸索:从上往下,看一看,图上画着些什么?2、学生自由交换。

3、教师小结过渡:有人根据这幅图,写了一首古诗,老师读给大家听一听。

说明: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东西比较感爱好,因此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有顺序地展开视察,初步建立画与诗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开始的交换,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实践机会。

在回答问题的进程中,要重视课堂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例如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仪态、声音,教师随机进行指导。

二、初步感知,读通古诗。

1、听教师配乐感情朗诵古诗。

2、教师出示古诗,学生逐句跟读,把古诗读正确。

3、教师标注停顿,再次带领学生朗诵,注意诗句中的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学生自由朗诵古诗,同桌相互听一听。

5、男女生对读,齐读。

说明: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读来琅琅上口,独具韵律美和节奏美,只有通过朗诵才能把这种美体现出来。

大量事实也证明:低年级学生学古诗,靠老师逐句串讲,事倍功半,也扑灭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朗诵指导,让他们从读中体会古诗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朗诵指导中,教师的范读非常重要,教师充满豪情地朗诵,可以把学生带入意境,帮助学生体验感情。

其次,读的情势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形不断变换,如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读、全部读等。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识字6《画》课件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识字6《画》课件

三、画一画。
读一读
记一记
资料库
中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
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 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bó)上并加以装裱(biǎo)的卷轴 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 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 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
一、快乐识字。
dú pīn yīn xiě cí yǔ
读拼音,写词语。
shu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ái

来去
二、写一写。
(1)“水”的笔顺是_______,第二笔是__。组词:____。 (2)“去”的笔顺是_________,第三笔是__。组词:____。 (3)“来”共有___笔,第四笔是___。组词:____。 (4)“不”共有____笔,第四笔的笔画名称是___。
6

小朋友,你认识下面这些图片吗?




小朋友,左面的 这幅图片是一幅
画 ( )?
认识田字格
左上格
左下格
竖中线
右上格
复习识字课的内容!
横中线 右下格
认识偏旁


走之 斜刀头
yuǎn
yǒu

jìn
远 有色 近
远方 远处 没有 拥有 色彩 景色 远近 附近
tīng

shēng
hái
听无 声 还
lái
笔顺: 组词:来临 来到 来到 近来
造句:每当春天来领临,这里就成了花的海洋。 书写指导:上横短,下横长,撇捺要伸展。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6《画》课件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二)6《画》课件

yuǎn kàn shān yǒu sè
远 看 山 有 色, jìn tīng shuǐ wú shēng 近 听 水 无 声。 chūn qù huā hái zài 春 去 花 还 在, rén lái niǎo bù jīng 人 来 鸟 不 惊。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这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山和水
shuǐ 我会写



lái



我会认
yuǎn

yuǎn fānɡ 远方
yǒu

yǒu qù 有趣


yán sè 颜色
jìn

jìn shì 近视
tīnɡ

qīnɡ tīnɡ 倾听


wú nài 无奈
shēnɡ

shēnɡ yīn 声音
hái

hái zài 还在

猜一猜 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手)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风)
4
王维(701—761),字摩(mó)诘(jié), 盛唐诗人、画家。太原祁(qí)(今属山西)人, 因官至尚书右丞(chénɡ),世称“王右丞”。
为什么山远看还能看得清楚颜色?
为什么人走近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小朋友你找对了吗?
远——近 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6《画》教学设计
达成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来、去”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组反义词。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理解3组反义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景色。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

(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

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

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

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

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

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

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

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
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

(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
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

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

大家想一想,
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

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

(2)色,上面是“ ”,下面是“巴”。

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

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

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
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

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5)远、还、近:都有“辶”。

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

“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6)不:猜谜语识字。

谜语:“木不出头”。

组词:不好、不用。

(7)声:上下结构的字。

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偏旁“辶、 ”。

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

(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

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

“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四、积累诵读
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

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