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古今异义全集合
谈成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谈成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成语是一种结构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成语多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主要来源于古代寓言,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文》里的一则寓言;“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里的寓言故事;有的来源于历史故事,如“退避三舍”出自《左传》的一则历史故事;“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也有从古典的文学作品的词句中来的,如“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丞相集》:“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所以古代汉语特点,大多的短小易记的成语中仍有沿留。
文言文古今异义现象特别突出,而在成语中也保留着大量古今异义这一文言现象,在理解成语时应注意区别,成语中的古今异义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词义从古义变为今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减少,外延扩大。
如:江河日下古:江,长江;河,黄河。
今:江河泛指一切河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池:古:护城河。
今:水池。
2、词义缩小。
词义由古义演变为今义,所表示的概念内涵增加,外延缩小。
如:待人接物,恐遭物议。
物,古:事物、人。
今:事物。
古义大于今义。
3、词义转移。
词义由古义演变到今义,由表示甲事物变到表示乙事物。
如:“贻笑大方”中的“大方”古今均作为一个双音词,但古今词性词义大不一样,成语中用古义,意思是“有某种专长的人”,属名词,今义“举止不拘谨,对于财物不吝啬”,属形容词。
如:“赴汤蹈火”中“汤”古热水,开水;今为菜汤。
4、感情色彩的变化。
人们对事物的爱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风尚、风俗习惯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人们对词义的爱憎感情又随着人们对事物的爱憎而变化,虽然古今词义所表示的概念相同,但古人和今人的感情色彩有了明显的变化。
如:和气吉祥:祥,古:吉凶的预兆,中性词。
今:吉祥,褒义词。
势均力敌:敌,古:对等,相当,也有仇敌之义是中性词。
今:只有敌人,敌军之义,是褒义词明哲保身:古:赞扬一个人聪明有智慧,善于适应环境,是褒义词。
【必背】80个古今异义词

常见古今异义词第一组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2.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3.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4.兵古义:兵器。
5.居古义:停留、过了。
6.去古义:离开。
7.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8.非常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10.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
常用作谦词。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猩自枉屈,..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品质恶劣;魏晋。
..无论例句: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也。
..出入与非常例句: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副词(今义:很、大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亲戚慕君之高义也。
而事君者,徒..例句:臣所以去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小儿辩日》)人近(《两.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去......今义:到见蔡桓公》)十日,扁鹊复见(《扁鹊.例句:居今义:居住、住所。
甲已足(《出师表》).例句:兵今义:士兵。
刿论战》)一战,战则请从。
(《曹..例句:可以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花源记》),落英缤纷。
(《桃..例句:芳草鲜美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人间隔。
(《桃花源记》),不复出焉,遂与外..邑人来此绝境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第二组1.春秋古义:①年龄。
②一年。
③书名。
2.左右古义:侍卫人员。
3.烈士古义:烈,有节操有抱负;士,一般指男子。
4.扶老古义:拐杖。
5.留意古义:考虑。
6.一毛古义:①一很小草。
②一根汗毛。
7.不好古义:不美。
8.操持古义:拿着。
9.山东古义:①指战国时泰国蜡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10.把握古义:手掌内。
可以周海内而亡饥寒之患。
,..例句: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
..兵先下山东例句:晋矣。
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例句:山东今义:山东省;族尽落。
,节..例句: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今义:料理、筹划;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古今异义

偏义在“作息”
文言常用句式
判断句
常式句
文 言 句 式 变式句
被动句 疑问句 省略句
倒装句
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①
……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 ……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③ ……,……也 和氏壁,天下共传宝也。 ④ ……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复音虚词
然后
一般用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承接,意为 “然后 才”。如: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然则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是进亦忧,退 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然而 常用在句首表转折,相当“(虽然)这样,可 是……” 如: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 论》
复音虚词
达意义,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
体肤 “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耳目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 耳目之观”《笑蕖》
(1)意义相近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 “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作陪衬。
(2)意义相对
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
2、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注意:“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而是 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3、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肯 定“非”表否定判断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是乃狼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亡秦之续耳。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成语

100个常用的古今异义成语1. 手到擒来- 轻松地抓住机会;或者:轻松地就能解决问题。
2. 马到成功- 迅速、顺利地取得成功。
3. 不可思议- 难以理解或解释。
4. 自相矛盾- 说话或行动中有矛盾的地方。
5. 目瞪口呆- 因为惊讶或震惊而呆立不动。
6. 鸦雀无声-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声音。
7. 如鱼得水- 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感到舒适或得心应手。
8. 七嘴八舌- 大家都在喧闹、不分青红皂白地说话。
9.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不断应对提升挑战的过程。
10. 杀鸡取卵- 不顾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的好处。
11. 虎头蛇尾- 开始时势头很猛,但最后懈怠或未能完成。
12. 放马后炮- 事后采取措施,以补救已经发生的事情。
13. 排山倒海- 风声水起,势不可挡。
14. 妙手回春- 通过巧妙的手法,使病情迅速好转。
15. 三顾茅庐- 多次请才,表示对才能的高度认可。
16. 一石二鸟- 一举两得;或者:一个行动带来双重效果。
17. 凤毛麟角- 非常罕见或稀有。
18. 心不在焉- 精神不集中,不专心。
19. 眼高手低- 表达一个人有远大的目标,但能力却不足以实现。
20. 捧心无语- 心里非常伤心或苦闷,但无法表达出来。
21. 百发百中- 做某事特别准确无误。
22. 漫不经心- 不以为意,对某事或某人不关心。
23. 触类旁通- 通过类比法,将知识应用于相似的情境。
24. 缩手缩脚- 对问题或挑战胆怯或胆小。
25. 明知故犯- 明明知道是错误的事情,却故意继续。
26. 不可或缺- 非常重要,不能够被忽视或替代。
27. 亡羊补牢- 在事情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避免将来再犯同样的错误。
28. 知人善用- 了解人的优点和能力,并恰当地运用。
29. 因陋就简- 根据条件有所限制,采取简单、粗略的方式处理。
30. 热锅上的蚂蚁- 形容非常紧张或焦急的状态。
31. 一字千金- 一句话或一篇文章非常有价值。
32. 起早贪黑- 早早起床,晚睡。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②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③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如:不胫而走(长腿),华而不实(结果实),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等。
④名词活用作状语。
日理万机(每天),朝闻夕改(在早晨,在晚上),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虎口余生(从虎口里)等。
2、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救死扶伤(死的人,伤的人),量入为出(收入的东西,支出的东西),道不拾遗(遗失的物品)等。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劳民伤财(使……劳,使……伤),沉鱼落雁(使……沉,使……落),众口铄金(使……熔化)等。
3、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就是形容词代替了具有自己特性的名词,如:抱残守缺(残缺的局势),避重就轻(重的方面,轻的方面),披坚执锐(坚固的盾,锐利的矛)等。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正本清源(使……正,使……清),光宗耀祖(使……光耀),独善其身(使……善)等。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不耻下问(以……为耻),厚古薄今(认为……对的,认为……不对),不远千里(以……为远)等。
④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如:集思广益(增广、扩大),敬而远之(远离),穷兵黩武(竭尽),恃才傲物(傲视)等。
4、数词的活用。
①数词作名词。
如:杀一儆百(一个人,许多人),举一反三(一点,很多),万无一失(很多,一点)等。
②数词作动词。
如:身价百倍(抬高百倍),万众一心(结成一心),一日千里(奔驰千里路)等。
③数词作副词。
如:一无长物、一无可取、一无是处、一无所有,“一”均作“全、都”解。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2.列坐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3.是日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表判断4.俯察品类之盛古义:物品,物类。
文中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5.所以游目骋怀古义:①表凭借,用来。
;②……的原因。
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古义:低头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7.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胸前;③心里存着;④打算。
8.向之所欣古义:过去,从前。
今义:对着9.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
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句式a)判断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其致一也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c)省略句映带(于)左右列坐(于)其次悟言(于)一室之内放浪(于)形骸之外引以(之)为流觞曲水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少,年龄轻的人。
长,年龄大的人。
贤,贤德之人。
均是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数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④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名词。
⑤映带左右。
环绕,名词作动词。
⑥一觞一咏。
喝酒,名词作动词。
⑦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动词的使动用法。
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使感叹产生,动词的使动用法⑨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形容词作动词。
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一起。
例:若合一契2、一样。
常见古今异义词语知识总结

常见古今异义词语知识总结1、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妻子今义:爱人(女方);古义:妻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却看妻子愁何在。
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绝。
4.非常今义:很、大(副词);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 (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稍稍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10.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11.无日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古义:不久。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12.殷勤今义:热情、周到;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13.卿卿今义:低声交谈,也可指虫的叫声;古义:①织布机声。
例如: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⑦叹息声。
例如: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14.豪杰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古义:①有声望、地位的人。
例如: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成语中的古今异义全集合

成语中的古今异义全集合(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是不能“以今律古”,也就是说不能以现代的常用义去推测某词的古代意义。
好在有相当一部分成语中还保留这这些古义,据此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沟通古今,有效的掌握一词多义。
本文共6300字,234条成语。
)A1.爱莫能助中的“爱”意为“同情,怜惜”。
不是“喜爱”。
B2.不可理喻、不言而喻中的“喻”意为“明白,知晓”。
3.不以为然中的“然”意为“对,正确”。
4.不可名状中的“名”意为“说出来”。
5.不经之谈中“经”意为“常规,原则”,形容言论无根据。
6.“不胜酒力”“不胜其烦”“弱不胜衣”“不可胜数”“指不胜屈”中的“胜”意为“经得起,受得住”。
7.不刊之论中的“刊”意为“削除”,古代把汉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的就削去。
形容不能改动的言论。
8.不速之客中的“速”意为“邀请”。
9.不知凡几中的“凡”意为“总计,总共”。
10.不足为训中的“训”意为“法则,典范”。
11.不毛之地中的“毛”是指五谷,庄稼,不是“毫毛”。
12.不可匹敌中的“匹”意为“相当”。
13.不能自已中的“已”意为“停止”。
14.筚路蓝缕中的“路”意为“车”。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15.班师回朝中的“班”意为“调回”。
16.班荆道故中的“班”意为“铺开”。
17.博闻强识中的“志”意为“记忆”。
C18.春和景明中的“景”意为“日光”,不是风景。
19.差强人意中的“差”意为“略,尚”。
20.诚惶诚恐中的“诚”意为“实在,的确”。
21.插科打诨中的“科”指古典戏剧中的表情和动作。
不是“科学,科技”。
2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金城汤池”“池鱼之殃”中的“池”指护城河。
23.传神写照中的“写”意为“描绘,描画”,不是“书写”。
24.出类拔萃中的“拔”意为“超出”,不是“把东西往外拉或抽”。
2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塘”指“堤岸,堤防,大堤”,“池塘”意为水池边的堤岸,不是“水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中的古今异义全集合(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是不能“以今律古”,也就是说不能以现代的常用义去推测某词的古代意义。
好在有相当一部分成语中还保留这这些古义,据此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沟通古今,有效的掌握一词多义。
本文共6300字,234条成语。
)A1.爱莫能助中的“爱”意为“同情,怜惜”。
不是“喜爱”。
B2.不可理喻、不言而喻中的“喻”意为“明白,知晓”。
3.不以为然中的“然”意为“对,正确”。
4.不可名状中的“名”意为“说出来”。
5.不经之谈中“经”意为“常规,原则”,形容言论无根据。
6.“不胜酒力”“不胜其烦”“弱不胜衣”“不可胜数”“指不胜屈”中的“胜”意为“经得起,受得住”。
7.不刊之论中的“刊”意为“削除”,古代把汉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的就削去。
形容不能改动的言论。
8.不速之客中的“速”意为“邀请”。
9.不知凡几中的“凡”意为“总计,总共”。
10.不足为训中的“训”意为“法则,典范”。
11.不毛之地中的“毛”是指五谷,庄稼,不是“毫毛”。
12.不可匹敌中的“匹”意为“相当”。
13.不能自已中的“已”意为“停止”。
14.筚路蓝缕中的“路”意为“车”。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15.班师回朝中的“班”意为“调回”。
16.班荆道故中的“班”意为“铺开”。
17.博闻强识中的“志”意为“记忆”。
C18.春和景明中的“景”意为“日光”,不是风景。
19.差强人意中的“差”意为“略,尚”。
20.诚惶诚恐中的“诚”意为“实在,的确”。
21.插科打诨中的“科”指古典戏剧中的表情和动作。
不是“科学,科技”。
2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金城汤池”“池鱼之殃”中的“池”指护城河。
23.传神写照中的“写”意为“描绘,描画”,不是“书写”。
24.出类拔萃中的“拔”意为“超出”,不是“把东西往外拉或抽”。
25.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中的“塘”指“堤岸,堤防,大堤”,“池塘”意为水池边的堤岸,不是“水塘”。
26.赤地千里中的“赤”意为“寸草不生”。
27.从中渔利中的“渔”意为“谋取”。
28.充耳不闻中的“充”意为“塞住”。
29.错落有致中的“致”意为“情趣”。
30.察言观色中的“颜”意为“脸色”。
31.城狐社鼠中的“社”意为“土地庙”。
D32.大莫与京中的“京”意为“大”。
33.党同伐异中的“党”意为“阿附,偏私”。
34.斗而铸兵中的“兵”意为“兵器”。
35.待字闺中中的“字”意为“许配”。
36.登高必自卑中的“卑”意为“低处”。
37.“洞烛其奸”“洞若观火”中的“洞”意为“透彻”。
38.丹青之信中的“信”意为“确实”。
39.“吊民伐罪”“形影相吊”中的“吊”意为“安慰”。
40.洞烛其奸中的“洞”意为“透彻”。
41.登峰造极中的“造”意为“到……去”。
F42.富贵不能淫中的“淫”意为“迷惑”。
43.分庭抗礼中的“抗”意为“对等”。
44.繁文缛节中的“文”意为“仪式”,指繁琐的仪式和礼节。
45.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是“风和马和牛毫不相干”,这句话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原文是“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意为两国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跑不到对方国家去,这里的“风”意为“走失”。
46.犯而不校中的“校”意为“计较”,不是“改正”。
指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47.繁衍生息中的“息”意为“滋生”。
48.附庸风雅中的“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
49.“匪石匪席”“匪夷所思”中的“匪”意为“不是”。
50.方兴未艾中的“艾”意为“停止”。
51.伐功矜能“伐”是“夸耀”的意思,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G52.攻城略地中的“略”是“夺取”的意思,不是“简略”。
53.“感激涕零”“泣涕如雨”“泣下沾襟”“破涕为笑”“痛哭流涕”中的“涕”是眼泪,不是鼻涕。
54.功败垂成中的“垂”意为“接近,快要”。
55.干云蔽日中的“干”意为“冲”。
56.干名求誉中的“干”意为“求取”。
57.刮目相看中的“相”为“他”之意,偏指一方,不是“互相”。
58.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意为“第二次”。
59.高山景行中的“行”意为“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60.盖世无双中的“盖”意为“压倒、超过”。
61.感恩戴德中的“戴”意为“尊奉、推崇”。
62.共商国是中的“是”指“方针大计”。
H63.华而不实中的“华”意为“开花”。
64.和衣而睡中的“和”意为“连带”。
65.惠风和畅中的“惠”意为“柔和”。
66.货而不售中的“售”意为“卖出去”,不是“卖”。
指想卖却卖不出去。
67.讳莫如深中的“讳”意为“隐瞒”。
68.呼天抢地中的“抢”意为“碰,撞”。
69.“患得患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的“患”意为“担心”。
J70.“假公济私”“假途灭虢”“久假不归””天不假年“”不假思索“中的“假”意为“借(用)”。
71.“简能而任”“排沙简金”中的“简”意为“选拔,选择”。
72.举不胜举中的“胜”意为“尽”。
73.举世无双中的“举”意为“全”。
74.举枉措直中的“举”意为“选拔,任用”。
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
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75.举贤任能中的“举”意为“推荐”。
76.胶柱鼓瑟中的“鼓”意为“弹奏”。
77.即鹿无虞中的“虞”是“古官名,掌管山泽的人”。
原意是进山打鹿,没有熟悉地形和鹿性的虞官帮助,那是白费气力。
后比喻做事如条件不成熟就草率行事,必定劳而无功。
78.尽信书不如无书中的“书”指“《尚书》”,而非一般意义上的书籍。
79.揭竿而起中的“揭”意为“举起”,不是“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的意思”。
80.家徒四壁中的“徒”意为“只有”,不是“徒弟”。
81.击筑悲歌中的“筑”是古乐器,形似筝。
82.计日程功中的“程”意为“估量”。
83.敬谢不敏中的“谢”意为“推辞”,不是“感谢”。
84.击节叹赏中的“节”意为“节拍”。
85.敬谢不敏中的“谢”意为“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K86.“可怜体无比”中的“可怜”意为“可爱”。
87.口诛笔伐中的“诛”意为“痛斥,责罚”。
88.旷日持久中的“旷”意为“荒废”。
89.款款而谈中的“款“意为“真诚”。
L90.劳燕分飞中的“劳”是一种名为“伯劳”的鸟的简称,不是“辛劳,劳苦”。
91.力所不逮中的“逮”意为“到,及”,指能力达不到。
92.旅进旅退中的“旅”意为“共同”。
93.“屡试不爽”“毫发不爽”中的“爽”意为“差错”。
“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不错。
94.良工不示人以朴中的“朴”意为没有细加工的木材。
高明的木匠不把非成品拿给人看。
比喻有贤德的人一定要把人培养成材或所做的事一定要完美。
95.礼尚往来中的“尚”意为“注重”。
96.聊以自慰(卒岁)中的“聊”意为“姑且、暂且”。
97.令名不彰中的“令”意为“美好”。
98.离群索居中的“索”意为“孤单”,指离开同伴一个人孤独生活。
99.戮力同心中的“戮”意为“并,和”,不是“杀”的意思。
100.略迹原情中的“略”意为“撇开”。
M101.明火执仗中的“仗”意为“武器”。
102.貌甚寝中的“寝”意为“丑陋”,不当“睡觉”解。
103.名垂不朽中的“垂”意为“流传”。
104.“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中的“秀”意为“开花”。
105.墨守成规中的“墨”指墨子。
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
后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N106.内容翔实中的“翔”通“详”,意思是“周详”。
107.难以逆料中的“逆”意为“预先”。
108.泥古不化中的“泥”意为“拘泥,固执”。
109.牛骥同皂中的“皂”意为“牲口槽”。
110.弄瓦之喜中的“瓦”意为“纺锤”。
P111.否极泰来中的“否”意为“坏运气”。
112.片言折狱(折狱:判决诉讼案件。
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
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中的“狱”指诉讼案件,而并非监狱。
113.披沙拣金中的“披”意为“拨开”。
Q114.劝善惩恶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
现只当劝说讲。
115.曲尽其妙中的“曲”意为“委婉、细致”。
116.劝百讽一中的“劝”意为“劝诱”;“讽”意为“规谏”。
117.去国怀乡中的“去”意为离开,不是到。
“国”指国都,而不是国家。
118.将(qiāng)伯之助中的“将”意为“请(求)”;伯:长者。
请求长者帮助。
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119.企者不立中的“企”意为“踮脚”。
踮脚而立的人难以久站,比喻不踏实工作的人站不住脚。
120.“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意为“春光,春天”,不是“青年时期”。
121.七月流火中的“火”指“大火星”。
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122.穷且益坚中的“穷”指不得志。
不是“贫穷”。
123.权宜之计中的“权”意为“变通”。
124.青红皂白中的“皂”意为“黑色”。
125.却之不恭中的“却”意为“拒绝”。
R126.肉食者鄙中的“鄙”意为“鄙陋”。
127.“乳臭未干”“口尚乳臭”中的“臭”意为“气味”。
128.人浮于事中的“浮”意为“多余”,指人员的数量多于工作需要,人多事少。
129.忍俊不禁中的“俊”意为“笑的样子”,“忍俊”就是“含笑”。
130.日渐式微中的“式”为语助词,无义。
“微”意为“昧,黄昏”。
131.认贼作父中的“贼”意为“仇敌”。
132.忍辱偷生中的“偷”意为“苟且,得过且过”。
133.日月丽天中的“丽”意为“附着”。
S134.食不果腹中的“果”意为“吃饱”。
135.三府九寺(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合称“三府九寺”)中的“寺”意为“官署,即后世“衙门”。
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摄摩腾以白马驮经来,先就住在鸿胪寺(汉代掌管接待四方宾客的机构)。
第二年在洛阳建造白马寺为其住处,以后“寺”就有了佛寺的意义。
136.树德务滋中的“树”意为“立”。
137.始乱终弃中的“乱”意为“淫乱,玩弄”。
138.食不重味中的“味”意为“菜肴”。
吃饭不要两样菜肴。
形容生活俭朴。
139.少不更事中的“更”意为“经历”。
140.深厉浅揭中的“揭”意为“撩起衣服”。
厉:连衣涉水。
意思是涉浅水可以撩起衣服;涉深水撩起衣服也没有用,只得连衣服下水。
比喻处理问题要因地制宜。
141.深耕易耨中的“易”意为“勤”。
142.善刀而藏中的“善”通“缮”,意为“擦拭”。
143.杀人越货中的“越”意为“抢劫”。
144.硕大无朋中的“朋”意为“比”,不是“朋友”。
全句意思是: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
形容极大。
145.是可忍孰不可忍中的“是”意为“这”。
146.素不相能中的“能”是“亲善”的意思,指一向不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