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测试题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蹒跚(pán shān)C. 徜徉(cháng yáng)D. 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令人爱不释手。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来上课。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让人捉摸不透。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独树一帜,令人佩服。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老气横秋,让人敬佩。

D. 他们俩的友谊真是如胶似漆,让人羡慕。

二、填空题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其中“啼鸟”指的是______。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6.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7. 文章中“他”做了哪些事情?四、作文题8.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1. D2. B3. B4. 王维5. 早晨的鸟叫声6.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7.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8. (作文题答案略,需根据学生自己的创作填写)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测试题和答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制定。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届(yīng)迸溅(bèng)应接不暇(yìng)B. 称职(chèng)称心(chèn)相称(chèng)C. 着陆(zhuó)着数(zháo)着火(zháo)D. 载重(zài)载歌载舞(zài)千载难逢(zǎ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B.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C. 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至今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真是德才兼备。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D.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还乐于助人。

B. 秋天的果园里,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锻炼身体,还要培养品德。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C. 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难道我们不珍惜时间吗?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______的诗句。

7.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位。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______的《春晓》。

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______的诗句。

1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______的诗句。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11-15题。

《背影》节选朱自清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初一语文测试卷

初一语文测试卷

初一语文测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脑髓(suǐ)气氛(fèn)倜傥(tì tǎng)B. 殷红(yīn)骊歌(lí)讪笑(shàn)炽痛(zhì)C. 澎湃(pài)屏障(zhàng)诧异(chà)祈祷(qí dǎo)D. 崎岖(qū)污秽(suì)深邃(suì)荒谬(miù)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锋芒必露妇孺皆知心会神凝。

B. 一反既往慷慨淋漓群蚁排衙。

C. 望闻问切杂乱无张一拍即合。

D. 忘乎所以博学多识契而不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 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D.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可歌可泣的。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6.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7. 默写(每空1分,共5分)二、阅读理解(30分)8.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9. 翻译下列句子。

(4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 从“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在学习和做人方面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初一语文分解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分解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分解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倔强(jué jiàng)B. 迸溅(bèng jiàn)C. 镌刻(juān kè)D. 蜷缩(quán suō)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因为学习刻苦,所以成绩优秀。

B. 同学们都参加了这次义务劳动,只有小明没有参加。

C. 我们要注意防止不发生事故。

D. 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完成作业。

答案:B二、填空题1.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散文,其中“_________”一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答案:春风吹又生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回忆了童年时光,其中“_________”一句,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

答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果实,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然而,秋天也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季节。

每当秋风起,落叶飘,我们总会想起那些逝去的日子,那些曾经陪伴我们的人。

问题:1. 文章中提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秋天是一个怀念的季节?答案:因为秋天的景象,如秋风和落叶,容易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2. 文章中“金黄的稻穗,沉甸甸的果实”这些描述,体现了作者对秋天的什么情感?答案:体现了作者对秋天丰收景象的喜爱和欣赏。

四、作文题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我的家乡位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小镇上,那里四季分明,春天花开满园,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

家乡的人们勤劳善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我心中,家乡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初一词性测试题及答案语文

初一词性测试题及答案语文

初一词性测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面哪个词是名词?A. 快乐B. 唱C. 书D. 跑答案:C2. “美丽”是下列哪个词性的词?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名词答案:B3. “飞快”通常用作什么词性?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名词答案:C4. “我们”是第几人称代词?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D. 不定代词答案:A5. “虽然”和“但是”通常用作什么词性?A. 连词B. 介词C. 助词D. 副词答案:A6. “桌子”是单数名词还是复数名词?A. 单数B. 复数C. 不可数名词D. 集合名词答案:A7. “非常”是副词,用来修饰什么词?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C8. “他们”是复数代词,用来指代什么?A. 男性B. 女性C. 动物D. 人或事物答案:D9. “在”通常用作什么词性?A. 动词B. 介词C. 助词D. 副词答案:B10. “跑得快”中的“快”是什么词性?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名词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孩子们”是复数名词,用来指代_________的人。

答案:多个年轻的2. “他”是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用来指代_________。

答案:一个男性3. “非常”是_________,用来加强_________的程度。

答案:副词;形容词或动词4. “虽然”是_________,用来连接两个_________的句子。

答案:连词;有转折关系5. “美丽”是形容词,用来描述_________。

答案:事物的外观6. “桌子”是单数名词,用来指代_________。

答案:一个家具7. “飞快”是副词,用来修饰_________。

答案:动作的速度8. “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用来指代_________。

答案:说话人和说话人一方的人9. “在”是介词,用来表示_________。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蹒跚(pán)咫尺(zhǐ)踌躇(chú)B. 镌刻(juān)缄默(jiān)翩跹(xiān)诘难(jié)C. 踌躇(chú)咫尺(zhǐ)缄默(jiān)镌刻(juān)D. 倔强(jué)蹒跚(pán)翩跹(xiān)诘难(ji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人品却很好。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因此获得了老师的表扬。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马到成功,从不拖泥带水。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人品却很好。

C. 他总是喜欢唱反调,真是不可理喻。

D.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从不精益求精。

5. 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B.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子贡所著。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所著。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的《______》中的名句。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的《______》。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自曹操的《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成功。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鹤立鸡群。

C.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真是栩栩如生。

D.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B.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C.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D4-10题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名句。

4-10题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内容略。

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文章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2. 文章中“春回大地”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春回大地”形象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3-5题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文章内容略。

6. 文章的作者是谁?答案:文章的作者是[作者名]。

7.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答案:文章中的“他”对自己的成就保持谦虚的态度,认为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初一语文十分钟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十分钟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十分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倔强(jué)迸溅(bèng)累赘(léi)B. 哽咽(yè)踌躇(chóu)恣意(zì)缄默(jiān)C. 蹒跚(pán)踌躇(chú)锲而不舍(qiè)缄默(jiān)D. 应和(hè)倔强(jué)迸溅(bèng)缄默(j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篮球也打得非常好。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D.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还乐于助人。

D.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C. 他学习好,品德好,乐于助人。

D. 他学习好,品德好,难道不乐于助人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B. 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众所周知的。

C. 他为什么要学习?因为他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

D. 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测试卷(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跛.脚(bǒ)青冥.(mín)孪.生(nuán)莽莽榛.榛(zhēn)B.御聘..(sǒng zhì)啜.泣(chuò)..(yù pìn)匿.笑(nì)竦峙C.滑稽.(jī)赏赐.(chì)莴苣..(wō jù)波光鳞.鳞(lín)D.丫杈.(chà)慷概..(kāng kài)一霎.间(chà)猝.然长逝(cù)2、横线上填字完成词语。

(4分)人听闻径通幽变本加然长逝获益浅心旷神具体而珠联合3、理解性填空。

(6分)(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富有新事物寓于旧事物中的哲理的句子是:,。

(2)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用《论语十则》中的一句回答)(3)香山居士踏青于钱塘湖畔,领略了“,”莺燕争春的美景。

(4)从李白“,”的感叹中,我们感受到他对友人的牵挂。

(5)曹孟德观看沧海,从,;,中我们感受到他的博大胸襟。

4、冰心的《》《》两部诗集中把视为最崇高最美好的东西,反复加以歌颂。

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4分)5、古诗文中月亮有许多美称与雅号,你能写出两个吗?(1)6、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生活十分艰难。

有一次他外出时被一个乞丐跟上了,为了甩掉乞丐,他就说:“老弟,我是教授!”话音刚落,只见乞丐转身就走了。

请问朱自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3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8分)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桩子.②耒(lěi):农具6、解释加点词语(4分)①兔走.( ) ②因.释其耒( )③冀.复得兔( ) ④身为.宋国笑( )7、翻译: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2分)8、这则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一种人?(2分)(二)(10分)⑴“伟伟,你的新伞呢?”我一跨进家门,妈妈劈头就问。

“妈妈,珍珍的旧伞被大风刮破,淋湿了全身,到我们家路口时,我的新伞借给她了。

”我轻描淡写地说。

⑵下午,珍珍来还伞,妈妈撑开伞东瞧西瞅,发现了芝麻粒儿大的一个小眼,立刻沉下脸,瞥了一眼珍珍,走到我跟前骂道:“死丫头,叫你爱惜点,爱惜点,你瞧瞧!”从那以后,珍珍再也不来我家做作业了。

⑶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我:“伟伟,你最近跟珍珍闹意见啦?”我不知妈妈这话的意思,没有回答。

妈妈又说:“乖伟伟,听妈的话,今后,要跟珍珍好一点,请她常来玩,噢!”⑷哦,妈妈已经理解我们之间的友谊了,我真高兴!⑸又有天放学后,我一跨进门槛儿,妈妈便拿起一把崭新的红尼龙折叠伞塞给我,说:“伟伟,给珍珍送去,她准喜欢。

”⑹我莫名其妙,迟疑地说:“这,这,有必要吗?我和珍珍好,从来没互送过东西。

”⑺“傻丫头,就是死心眼儿,她爸爸现在是副厂长了!你跟他女儿是好朋友,今后……”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生日,快给她送去!”⑻哦,原来如此!妈妈过去是车间主任,而珍珍的爸爸是一名普通职工,现在却倒了过来。

⑼“快去快回,好孩子,妈妈在家给你煎荷包蛋,快呀!”⑽我无可奈何地接过伞,双脚不由自主地挪出了家门。

⑾“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量着这把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最后,我终于转回身,朝自己家走去……9、从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分)⑴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10、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11、将⑺段中省略号所省略的意思补上:(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快给她送去!’”这句话表明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3、妈妈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1分)14、联系全文,伟伟为什么没把伞给珍珍送去?(2分)(三)九十九分的苦恼(10分)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

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

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寓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

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

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

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

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

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

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

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

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

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

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

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

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

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

”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

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

这有两个可能。

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

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

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

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5、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2分)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事情的起因是(),事情的经过是()(),事情的结果是()16、文中划线部分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2分)17、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1分)(1)于是就有(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走冲迈)进门来了。

18、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

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3分)孩子苦恼的是:她妈妈苦恼的是:“我”苦恼的是:19、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

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2分)答:(四)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12分)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

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

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

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20、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2分)21、第三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3分)22、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除吗?为什么? (3分)23、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①措施:②理由:三、作文(40分)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也是明了的过程。

请以“我读懂了____”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初一语文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0分)1、B(2分)2、(4分)骇曲厉猝匪怡微璧3、(8分)(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繁星》《春水》,母爱,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