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记忆

合集下载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被遗忘?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被遗忘?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被遗忘?
为什么有些人害怕被遗忘?
1. 人类的社交本能:人类是社交性的生物,我们通常希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在他人的记忆中留下痕迹。

被遗忘可能会让人感到被忽视或孤立,这与我们的社交本能相冲突,因此一些人害怕被遗忘。

2. 影响自我认同:我们的自我认同通常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和记忆有关。

被遗忘可能会让人怀疑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因为没有人记得或关心他们。

这可能导致自卑感和内心的不安。

3. 渴望留下遗产:许多人希望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被遗忘可能会使这种渴望无法实现,让人感到失落和无助。

4. 对死亡的恐惧: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常常与被遗忘联系在一起。

被遗忘可能意味着我们在离开这个世界后将不再存在于他人的记忆中,这进一步加剧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

5. 寻求认可和存在感:被遗忘可能会剥夺人们寻求他人认可和存在感的机会。

我们通常希望被他人注意和记住,这可以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

总结:有些人害怕被遗忘是因为人类的社交本能、自我认同的影响、渴望留下遗产、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认可和存在感的需求。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人们对被遗忘产生恐惧和不安。

PTSD创伤性恐惧记忆与肾在志为恐的比较_焦东亮

PTSD创伤性恐惧记忆与肾在志为恐的比较_焦东亮

PTSD创伤性恐惧记忆与肾在志为恐的比较焦东亮1*,高艳2(1.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安徽蚌埠 233000;2.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通过比较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性恐惧记忆与中医肾在志为恐的异同,提出中医肾在志为恐理论在治疗PTSD创伤性恐惧记忆方面的价值,阐述从重视中枢神经环路及其相关神经递质的角度研究中医肾在志为恐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现代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中的科学价值及其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PTSD;恐惧记忆;肾在志为恐中图号:R22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482(2013)04-0309-03The Comparison Between Traumatic Fear Memory of PTSD and the Theory"Fear Being the Emotions of the Kidney"JIAO Dong-liang1*,GAO Yan2(1.School of Psychiatry,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233000,China;2.Neurology of People's 3rd Hospital ofBengbu,Bengbu,233000,China)ABSTRACT:After the comparison of traumatic fear memory of PTSD and the theory"kidney is fear reflected in emotions",thepresent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this theory had significant values on treating PTSD.This paper also expounded the meaning ofresearching the theory through the view of central nervous circuitry and related neurotransmitter,and its scientific value and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on the modern mental psychology research.KEY WORDS:PTSD;fear memory;kidney is fear reflected in emotions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不断发生,PTSD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1-2]。

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从经典实验到新技术

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从经典实验到新技术

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从经典实验到新技术恐惧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基本保护反应,在面临危险或威胁时,能够使我们做出适当的行为反应,确保生存和安全。

恐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中杏仁核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典实验到新技术,探索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反射中的具体作用。

一、经典实验: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俄国科学家巴甫洛夫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揭示了恐惧条件反射,并阐述了杏仁核在其中的作用。

他的实验主要是通过对狗的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进行配对,观察狗对条件刺激的反应。

结果发现,经过重复多次的配对,狗对条件刺激(如响铃声)出现恐惧反应(如流口水)。

在这一实验中,巴甫洛夫发现,当杏仁核受到刺激时,它能够激活与恐惧相关的神经回路,从而导致恐惧条件反射。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功能定位:杏仁核在恐惧反应中的角色巴甫洛夫的实验揭示了杏仁核的存在,但对其具体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了解并不充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反射中的角色,科学家开始利用现代神经科学技术进行研究。

功能定位研究表明,杏仁核在情绪调节和恐惧记忆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人类和动物的脑内,杏仁核与其他脑区之间形成互相连接的网络,这些连接使杏仁核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感官系统的信息,并产生相关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具体来说,当面临威胁性刺激时,杏仁核能够迅速识别并评估刺激的重要性,然后激活下丘脑和脊髓等部位,使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有助于提高机体对危险的应对能力。

三、新技术:神经影像学的进展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开始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方法,探索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反射中的活动和作用。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者发现,在面临恐惧刺激时,杏仁核的活动会显著增加。

而且这种活动与个体的恐惧程度密切相关。

这些研究结果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反射中的功能提供了直接证据。

焦虑症的神经调控机制及其关联脑区研究

焦虑症的神经调控机制及其关联脑区研究

焦虑症的神经调控机制及其关联脑区研究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表现出过度的担心、紧张和恐惧感。

研究表明,焦虑症的发生与神经调控机制的紊乱密切相关,尤其是与与情绪调节和恐惧记忆相关的脑区活动异常有关。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大脑内部存在一种称为“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回路”的神经回路异常。

杏仁核是大脑中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结构,它与前额叶皮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在焦虑症患者中,这个回路的活动异常,导致了情绪的失控和恐惧记忆的过度强化。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在功能和结构上存在异常。

功能上,患者的杏仁核对于负性刺激的反应更加敏感,而对于正性刺激的反应相对减弱。

这种异常反应导致了焦虑症患者对于负性刺激的过度敏感,而对于正性刺激的缺乏反应。

结构上,磁共振成像技术显示,焦虑症患者的杏仁核体积相对增大,这可能与其功能异常有关。

此外,焦虑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也存在异常。

前额叶皮质是大脑中与情绪调节和认知控制密切相关的区域,它与杏仁核之间形成了一个负反馈回路。

在焦虑症患者中,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异常导致了情绪的失控和恐惧记忆的过度强化。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对于负性刺激的调节能力减弱,而对于正性刺激的调节能力增强。

这种异常导致了焦虑症患者对于负性刺激的过度反应和对于正性刺激的缺乏反应。

除了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焦虑症的神经调控机制还涉及到其他脑区的异常活动。

例如,海马是与恐惧记忆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脑区,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的海马体积相对减小,功能异常。

这种异常导致了焦虑症患者对于恐惧记忆的过度强化和对于情绪调节的困难。

综上所述,焦虑症的发生与神经调控机制的紊乱密切相关。

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回路的异常活动是焦虑症的重要神经机制之一,它导致了情绪的失控和恐惧记忆的过度强化。

除了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其他脑区的异常活动也参与了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

这些研究为理解焦虑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有望为焦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萝卜硫素对AD模型小鼠焦虑和恐惧记忆的影响及氧化应激机制

萝卜硫素对AD模型小鼠焦虑和恐惧记忆的影响及氧化应激机制

• 385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21年5月第30卷第5期 Chin J Behav Med Brain Sci,Mav 2021,V o L30,N〇.5•基础研究•萝卜硫素对A D模型小鼠焦虑和恐惧记忆的影响及氧化应激机制高启超1李蔚然1张升校2柴世凡^赵欣锐1王昭君^1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学系,细胞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太原030001通信作者:王昭君,Email:********************【摘要】目的探究Nrf2激活剂萝卜硫素(sulfomphane.SFN)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小鼠焦虑情绪和恐惧记忆的行为及其机制。

方法选取A D转基因小鼠和同窝对照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生理盐水组(WT+ N S组)、野生型+萝卜硫素组(WT+ SFN组)、AI)模型+生理盐水组(AD+N S组)和A D模型+萝卜硫素组(AD+SFN组),每组12只。

S F N用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溶解并配制成浓度为1g/L的溶液,每天在固定时间根据体质董对WT+SFN组和AD+SFN组小鼠腹腔注射SFN( 10 mg/kg) ,WT+N S组和AD+N S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I次八I,连续30 d。

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的自主探究能力及焦虑行为,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小鼠的焦虑情绪,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小鼠的恐惧记忆行为,最后通过E L IS A检测小鼠海马和脑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酸(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水平。

采用Gmphpad Prism 8.0.2软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在旷场实验中,AD+SFN组小鼠在中央区域停留时间的百分比[(9.99±0.37)%]高于人0+奶组[(8.47±0.42)%](尸3.842,户<0.05);高架十字迷宫中,人0+5[1\组小鼠在3「1\1干预后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26.2±1.6)%]高于八0+ ~5组[(15. 8±1.0)%]U=7. 452,P<0. 01)。

terror记忆方法

terror记忆方法

terror记忆方法一、理解“terror”这个单词的含义。

1.1 “terror”的基本释义是恐怖、恐惧。

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当我们遇到危险、威胁或者极度可怕的事情时就会产生这种感觉。

就像走夜路的时候,突然听到背后传来奇怪的声音,心里“咯噔”一下,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就是“terror”。

这就好比“惊弓之鸟”,一点风吹草动都能让人害怕得不行。

1.2 从词源的角度来看,“terror”这个词源于拉丁语,它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而深沉的恐惧意味。

了解词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记住这个单词的含义,就像知道一个人的出身背景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人一样。

二、记忆“terror”的方法。

2.1 联想记忆法。

2.1.2 把“terror”和现实生活中的恐怖事件联系起来。

比如地震的时候,大地摇晃,房屋可能倒塌,人们惊慌失措,那种场景中的恐惧就是“terror”。

通过这种联系,这个单词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和实际的感受挂上了钩。

2.2 拆分记忆法。

2.2.1 “terror”可以拆分成“ter”和“ror”。

“ter”可以想象成“terrible”(可怕的)的一部分,而“ror”可以联想成“roar”(吼叫),就像恐怖的东西在吼叫一样。

这样拆分开来记忆,就像把一个大难题分解成几个小部分,逐个击破,记忆起来就轻松多了。

2.2.2 还可以把“terror”拆分成“t”和“error”(错误)。

想象一下,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导致了很可怕的后果,这种感觉就是“terror”。

这就像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错误带来的恐怖让我们对“terror”这个单词印象深刻。

2.3 记忆口诀法。

2.3.1 我们可以编一个简单的口诀,比如“恐怖(terror)来临心发慌,害怕感觉特别强”。

这个口诀简单易记,朗朗上口,每次念这个口诀的时候,“terror”这个单词就会被强化记忆。

这就像我们小时候背乘法口诀一样,通过口诀把知识牢牢记住。

三、巩固对“terror”的记忆。

我心中的恐惧作文(通用22篇)

我心中的恐惧作文(通用22篇)

我心中的恐惧作文(通用22篇)我心中的恐惧作文(通用22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心中的恐惧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心中的恐惧作文篇1每个人都有可能战胜自己害怕的东西,我战胜的是自己心中的恐惧。

在一个周末,爸爸和妈妈有一点事,临走时对我说:“爸爸妈妈明天才能回来,记住一点,如果大半夜有人敲门,千万不要开,我们半夜是不可能回来的,听见了吗?”“知道了!”我说。

爸爸妈妈刚走,我就把零花钱全部找了出来,拿上钱就往兜里装,想:“晚上去买巧克力!”终于到了晚上,我刚要下去买巧克力,却发现房子里有一个白影在动。

仔细一看,哎呀!原来是大白啊!我家有一只白猫,由于吃的太胖,所以叫大白。

我下楼了,可刚到3楼,就感到后背发凉,回头一看,什么都没有啊?算了!别自己吓自己了!我把巧克力麦上以后,刚进门,就感到有人在我的屋子里。

于是,我一步一步的向屋里悄悄地走去。

这时,我发现门竟然悄无声息的关上了,我把门打开,又感觉前面有一阵风向我吹来,我想:会是幽灵吗?于是壮起胆向窗边走去,原来是风呀!“哎,最近怎么老是疑神疑鬼的”我自言自语地说。

我刚要坐到沙发上,可老感觉背后有人,让我提心吊胆的。

我回头一看,发现没有人又是虚惊一场!这时,我又听到有人用脚踢门,“吓死我啦”!我叫道。

为了不让自己在吓自己,我拿起书,着迷地看了起来。

最后,我困了,只好去睡觉。

我走到门前,发现什么声音也没有了,这个时候我才明白了,外面没什么可怕的,可怕的是你的心。

这次,我战胜了心中的恐惧。

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魔鬼,唯一的方法就是战胜他。

我心中的恐惧作文篇2游泳——我一直把它当成一项简单而又快乐的体育活动,只要稍加学习就可以游得很好。

直到这次我去学了才明白,原来游泳并不简单,它是一项既消耗体力有需要有很大勇气的活动,想要游得、游得远那更是难上加难。

催产素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的认知神经机制

催产素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的认知神经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22, Vol. 30, No. 2, 365–374 © 2022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https:///10.3724/SP.J.1042.2022.00365365催产素影响恐惧习得和消退的认知神经机制*冯 攀 杨 可 冯廷勇(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重庆 400715)摘 要 恐惧是一种基本的情绪, 在人类的生存和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先前的研究表明, 杏仁核、背侧前扣带回、脑岛等脑区是条件化恐惧习得的认知神经基础, 杏仁核、海马和腹内侧前额叶等脑区在恐惧消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 催产素与恐惧习得和恐惧消退过程密切相关。

恐惧习得过程中, 催产素影响杏仁核、背侧前扣带回的活动, 影响杏仁核与背侧前扣带回和脑干间的功能连接, 促进或抑制恐惧习得过程; 恐惧消退过程中, 催产素影响了杏仁核和腹内侧前额叶的活动, 并且影响杏仁核与内侧前额叶和海马间的功能连接, 促进或抑制恐惧消退过程。

未来研究应从性别差异、神经网络模型、身心发育和病理研究等角度展开, 力图深入理解催产素影响恐惧情绪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

关键词 催产素, 恐惧习得, 恐惧消退, 杏仁核, 腹内侧前额叶 分类号B845恐惧是一种与进化密切相关的情绪, 它可以激发一系列的防御机制, 在人类的生存和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 当动物或人类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中, 可能发展为恐惧症﹑焦虑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等相关情绪障碍, 对其身心健康和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条件性恐惧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 是研究恐惧症、焦虑症和PTSD 等精神障碍的经典动物模型。

条件性恐惧模型包含以下4个过程:条件化恐惧习得、恐惧记忆巩固、恐惧记忆再巩固和恐惧消退(冯攀 等, 2018; Fenget al., 2014; Feng et al., 2016; Monfils et al., 2009; Schiller et al., 20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设想

Histone acetylation(组蛋白乙酰化)是一种有助于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重要表观遗传装饰机制,组蛋白上的一些Lys位点可被乙酰化修饰, 此时染色质处于相对松散构象,转录因子可以结合该区域促进相关基 因的转录,从而影响染色质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基因转录调控。 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s) 增加组蛋白乙酰化 水平有助于基因转录,因此通过使用能够抑制HDAC的抑制剂就可以增 加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从而减少遥远恐惧记忆。 CI-994(抑制了HDAC2和其他I类HDAC)和VEH都能抑制HDAC,然后研 究者在记忆唤醒后注射30mg的CI-994和VEH 。


实际上,恐惧记忆或者任何记忆在形成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并不稳定。 如果在这个时期,给大脑中主管恐惧记忆的“杏仁核”施加电击,往 往恐惧记忆就无法生成。又或者,在恐惧记忆产生后,立刻对被试者 施行“恐惧消退”的疗法,也能干扰其记忆形成。
恐惧记忆消除相关的脑区
杏仁核( Amygdala) 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 海马(Hippocampus)

在睡觉时减少恐惧记忆的新途径

这一发现通过在夜间增加恐惧记忆的反复暴露,潜在地提高治疗恐惧 症的白天暴露疗法效果。研究显示,这一新发现可以在睡眠期间用以 加强治疗恐惧症的效果。 在研究中,15名健康受试者在看到两张不同的面孔时,接受了轻微的 电击。在他们观察每一个面孔而感到震惊时,同时闻到了一种特定的 气味,这样面孔和气味都与恐惧相关。受试者接收到与每一个面孔相 关的不同气味,如木香、丁香、柠檬、薄荷或新胶底鞋味。然后,当 受试者睡着时,与面孔相关的两种气味中的一个被再现,但没有相关 联的面孔和电击。在进入慢波睡眠状态,记忆巩固发生了。 在睡眠过程中,这个特殊的气味再现,重新激活关于面孔的记忆,而 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类似于在暴露疗法中消退恐惧的过程。当受试者醒 来的时候,看到曾在睡眠过程中显现并与特定气味相连的面孔时,他 们的恐惧反应均低于对另一张面孔的害怕程度。
分散消除情况下,最近记忆消除效果明显,遥远记忆以及遥远记忆无 唤醒的情况下效果都不太好,且三者的恐惧再恢复很高。 因此,相比于分散消除,集中消除的效果更好。无论是集中消除还是 分散消除,最近恐惧记忆消除的效果比较明显。


实验过程

然后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包括利用海马组织进行的核染色 质沉淀(析出)试验表明,在记忆唤醒后,具有遥远恐惧记忆的小鼠 (与具有近期恐惧记忆的小鼠相比)表现出了对于Fos(一种即时早期 基因,在神经元可塑性期间被上调)的启动子下乙酰化作用。此外, 与遥远记忆唤醒形成对照的是,近期记忆的唤醒与通过S-亚硝基化 (促进了核染色质乙酰化作用)的海马HDAC2的失活相联系。 这些发现表明,恐惧消除训练迅速减弱了最近的恐惧记忆,并且在30 天后没有恐惧反应恢复的迹象。在这样的训练后,遥远记忆也立即表 现出了一些减弱,然而线索或背景触发的恐惧反应在30天后又再次出 现,表明原始恐惧记忆的持久化,并意味着单独通过行为训练的目标 重新整合不足以永久削弱遥远恐惧记忆。


结果

在集中消除范式下:注射CI-994和VEH之后都出现CR的消除,但VEH和 CI-994在无记忆唤醒的情况出现SR的反应,CI-994在有记忆唤醒的情况 下没有出现显著的SR。 在分散消除范式下:注射CI-994在有记忆唤醒的情况下CR减少,而SR没 有出现。 总之,注射CI-994和VEH之后都出现CR的消除,但是CI-994在集中消除 和分散消除情况下都没有SR的恢复。因此CI-994比VEH更有助于遥远记 忆的消除。
结论
记忆能被消除吗?

恐惧体验是一种防御性的情绪过程,对动物和人类具有重要的适应意 义,但是,缺乏对恐惧情绪的有效抑制机制会导致恐惧情绪过分表达 和相应心理障碍的发生,如焦虑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等, 但是有效的减缓长时程的恐惧记忆的方法却很少。 科学家们遗憾地发现,在心理实验中,如果被试在恐惧记忆消退之后, 又重新接受最初所受的“恐惧训练”,他们很快就会恢复对刺激信号 的恐惧。科学家们意识到,这种“恐惧消退”的方法所做的只是让我 们产生新的记忆,但新记忆往往不如旧记忆牢固可靠,容易随着时间 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而减弱或消失。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一种 真正意义上能够弱化恐惧记忆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家们渐渐 发现了恐怖记忆的弱点。
Hale Waihona Puke 内侧前额叶皮质 ( mPFC) 与恐惧消除

内侧前额叶皮质 ( mPFC)主要在消退后的测试中起作用。mPFC 的活动 与条件性恐惧反应成负相关。从一些损毁的实验中发现,mPFC 与恐惧 消退过程有关。在恐惧消退学习前电损毁大鼠的腹侧mPFC会使大鼠对 恐惧消退产生抵抗,从而需要更多的学习天数完成恐惧消退过程。毁 损mPFC 的边缘下区( IL) 使得恐惧消退学习的读出过程受损。最新有研 究表明,在恐惧消退后,IL能抑制恐惧反应的表达。电生理方面的实验 结果发现 mPFC 与记忆消退的再现或巩固有关。
Epigenetic Priming of Memory Updating during Reconsolidation to Attenuate Remote Fear Memories 记忆更新的表观遗传学活化:通过记忆重塑来减少 遥远的恐惧记忆
干加裙
内容
相关简介 恐惧记忆相关的脑区 恐惧记忆的消退方法 本文涉及的一些概念 实验过程 结果
实验过程

第一步使用暴露消除法,考察最近恐惧记忆和遥远的恐惧记忆在集中 消除和分散消除的情况下是否一样。

结果显示:集中消除情况下,最近记忆和遥远记忆的恐惧行为(CR) 都显著的消除了,但是遥远记忆以及遥远记忆没有恐惧记忆唤醒相比 于最近记忆的恐惧行为恢复(SR)得较多。也就是说在集中消除的情 况下,最近记忆消除效果最好,且没有恐惧行为恢复的现象,而对于 遥远记忆消除也挺明显,但是恐惧恢复现象也挺多。


谢谢!
杏仁核( Amygdala) 与恐惧消退

大量动物和人类研究结果表明 ,杏仁核是恐惧消退的重要位点。它还 可能是条件性恐惧消退记忆获得过程的关键脑区。杏仁核内多种系统 和介质参与了恐惧消退,其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 系统、内源性大麻类(Endocannabinoid)物质系统和γ-氨基丁酸(GABA) 介质突触传递在恐惧消退中的作用。NMDA 受体与学习和记忆的突触 可塑性有关。药理性促进或阻断 NMDA 受体的活动能够加强或延迟恐 惧的消退。
恐惧记忆的消退方法

以往的恐惧治疗方法基于两种范式: 消退(extinction)和阻断重新巩 固 (blockade of reconsolidation)。临床上基于消退的治疗方法有暴露 法, 通过只呈现条件刺激而不呈现预期的危险刺激能够弱化恐惧反应。 但是这种方法疗效不持久。而基于阻断重新巩固的方法通常需要药物 来抑制蛋白质合成, 那些药物不能用于人类被试。 提取消退范式对条件性恐惧联结记忆的影响:Monfils 等人设计了一种 行为干涉方法来阻断恐惧记忆的重新巩固。这种方法和消退法的唯一 不同之处是在消退程序实施之前先激活恐惧记忆。他们以小白鼠为被 试,先让小白鼠习得恐惧, 然后一组被试在消退训练之前激活恐惧记 忆。实验发现在重新巩固时间窗口内接受消退训练的小白鼠可以彻底 消退恐惧反应。而另外两个对照组, 一组没有接受激活就给予消退练 习, 另一组在激活后 6 小时后(重现巩固记忆的时间窗口之外)接受 消退训练, 这两组都表现出恐惧的恢复。这种新的行为干涉方法疗效 持久稳定。 并且这种消除恐惧记忆的方法能够只消除激活的恐惧记忆, 而不影响其他记忆。
Prefrontal Cortex (mPFC)
海马(Hippocampus)与恐惧消除

海马是参与恐惧消退调节的重要结构。在消退训练之前,局部给予背 侧海马 Muscimol(一种 GABA 能神经元抑制剂),最终导致已消退的恐惧 行为再度出现( 即消退习得受损),这表明海马参与了恐惧消退记忆的习 得。其中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5)通路、突触结构、神经细胞及 一些受体分子在恐惧消退中起作用。 最新的研究表明 ,恐惧消退训练 后海马突触功能增强, 这有利于消退记忆的长期保持。 海马的神经再 生在恐惧消除学习和长时记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研究方法

白鼠在进行条件性恐惧记忆训练(足底电击),重复暴露导致一种对单独 呈现条件刺激的僵直反应(恐惧反应)。为了测试目标重新整合对减 弱恐惧记忆的效果,作者让这些小鼠经历了恐惧消除训练1天或在30天 后(以分别检验最近或遥远恐惧记忆)。在第 1天和第30天进行一次足 底电击, 唤起恐惧记忆。然后进行恐惧记忆恢复测试,采用集中消除范 式和分散消除范式。所有的记忆测试都是将白鼠暴露于训练环境5分钟 而不给予电击。以僵硬不动(恐惧行为)行为作为衡量恐惧记忆的指 标。


结论

抑制HDAC2促进了减少遥远的恐惧记忆。CI-994(抑制了HDAC2和其他I 类HDAC)对恐惧调节小鼠的施用导致了显著并持久的遥远恐惧记忆的 减弱。 恐惧消除训练的CI-994治疗也与海马的不同变化有关,包括增加的核染 色质乙酰化作用,不同神经元可塑性相关基因(包括Fos)表达的增加, 对谢弗络脉增强效应的促进,以及树突刺数量的一种增加。这些结果 说明,通过在记忆重新整合的时间窗口下增加了海马中神经元的可塑 性,抑制HDAC促进了遥远恐惧记忆的减弱。

表观遗传学: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 的改变。它最早是在1939 年由Waddington在《现代遗传学导论》一书 中提出,当时认为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型产生表型的过程。1996 年, 国内学术界开始介绍epigenetics 研究,其中译名有表遗传学、表观遗传 学、表型遗传修饰等10 余种,其中,表观遗传学、表遗传学在科技文 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