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阅读答案
阅读试题

听诊器古今谈一个圆圆的金属探头,连接着一根橡皮管子,然后分叉,分别通过两个金属耳塞一直接入到医生的耳朵里——这就是听诊器。
听诊器作为医生的诊断设备,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从没改变过这一形象。
今天,听诊器终于要旧貌换新颜了。
200多年前,法国医生雷恩·郎内克想通过听病人脏器所发出的声音,来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诊断。
于是他动手制作了24节圆纸筒,组装成一个能够帮助他听清病人脏器声音的筒易器具——这就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听诊器。
200多年过去了,不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功能上,听诊器都没有发生决定性的改变。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界的时候,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全新概念的电子听诊器。
传统的听诊器无法捕捉到脏器发出的一些微弱但却非常重要的生物声,使医生无法及时做出诊断,电子听诊器正是针对传统听诊器的这一不足而研制开发的。
电子听诊器配置的电脑芯片,能够使脏器等发出微弱的生物声放大14倍,从而使医生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更加易于判断心肺等器官可能发生的病变。
以前,在杂乱的事故现场、繁忙的急救室以及嘈杂的救护车上,使用传统的听诊器来进行有效的诊断,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电子听诊器的产生,外科医生们的这一烦恼将成为历史。
46、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文章题目意思。
47、文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48、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传统听诊器与电子听诊器的特点。
49、理解句子:①今天,听诊器终于要旧貌换新颜了。
(听诊器的“旧貌”“新颜”各指什么?“旧貌换新颜”是什么意思?)②外科医生们的这一烦恼将成为历史。
(“这一烦恼”指什么?“成为历史”是什么意思?)50、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该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哑巴”学生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
他的医术很高明,不过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
后来年纪大了,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
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里,有一位贫苦的女人,这一天,她对自己唯一的孩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了好医道,好为人们解除病痛。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同步习题】优选全文

优选全文(可编辑修改)【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同步习题】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同步习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同步习题1一、比一比,再组词。
壮()效()克()观()状()郊()刻()现()二、多音字组词三、近义词朋友手拉手。
细心——()忽然——()果真——()清楚——()四、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果然竟然突然1.()从路边跑来一只狗。
2.面对这场灾难,她()说出这种没有人性的话来。
3.天气预报说今天下午有雨,()就下雨了。
五、改头换面,意思不变。
(1)雷奈克突然被两个正在玩跷跷板的男孩吸引住了。
改为“把”字句(2)他把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
改为“被”字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同步习题21、比一比,再组词。
诊()肺()沿()棍()珍()柿()没()混()效()析()状()索()郊()折()壮()系()2、按要求填空。
肺:共()画,第八画是()沿:部首是(),共()画,扩词()()沿:部首是(),共()画,扩词()()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如果……就……一……就果然竟然(1)()我昨天认真复习了,这次测试成绩()不会那么差。
(2)天上布满了乌云,我估计要下雨。
(),没一会儿,天下起雨来。
(3)我是个小书迷,()到了图书馆,()忘了时间。
(4)这儿的污染十分严重,()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的声音!雷奈克(),声音果然()。
”这时的感叹号和“果然”表现出()(2)“一天,雷奈克缓步(),突然被两个正玩跷跷板的()吸引住。
”“缓步”说明他连走路都在思索着()。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首先认真阅读课 文,边读边归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经过”,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参考答案:雷奈克医生在花园里散步的时候受到玩跷跷板的两 个孩子的启发,马上跑回医院把一本笔记簿卷成筒儿,果然听 到了人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这就是最初的听诊器。后来他又把 空心木管的两端做成喇叭状,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
点拨:首先借助字典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然后读一 读句子,理解句意并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最后用加 点词语造句。 参考答案:1.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2.他亲口尝了尝,果然很好吃。
理解表达。 朗读课文。
点拨:首先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正确,然后多读几遍把课文 读流利,最后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划簿靠研状
易读错字
còu
凑近
jí
疾病
hé
肺结核
多音字
zànɡ(心脏 肝脏) 脏
zānɡ(弄脏 脏衣服) dīnɡ(铁钉 钉子) 钉 dìnɡ(钉窗户 钉木板) huá(划船 划水) 划 huà(计划 划分)
理解词语
流行:广泛传布;盛行。文中指传播很广。 造句:这首歌十分流行,大街小巷都能听到。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他最早发现了微生物, 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英国皇家学会知道了他的发现,聘请他 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 欣赏他的“玩具”,并从“玩具”里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
国学诵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劝学》荀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chuán
小学语文-有答案-苏教版语文三上13世界第一个听诊器练习卷(解析版)2

苏教版语文三上13.世界第一个听诊器练习卷(解析版)2 选择题1. 选词填空。
果然竟然突然①________从路边跑来一只狗。
②面对这场灾难,她________说出这种没有人性的话来。
③天气预报说今天下午有雨,________就下雨了。
2. 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连词。
如果……就…… 一……就果然竟然①________我昨天认真复习了,这次测试成绩________不会那么差。
②天上布满了乌云,我估计要下雨。
________,没一会儿,天下起雨来。
③我是个小书迷,________到了图书馆,________忘了时间。
④这儿的污染十分严重,________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填空题按拼音写汉字。
sī suǒ________ mù gùn________ fēn xī________xiào guǒ________ xíng zhuàng________ fèi jié hé________写出近义词痛苦________ 思索________ 突然________ 仔细________多音字组词脏zāng________ zàng________ 结jiē________ jié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苏教版语文三上13.世界第一个听诊器练习卷(解析版)2选择题1.【答案】突然;竟然;突然【考点】近义词,反义词【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果然指事情发生的和想象中一样。
竟然指根本想象不到,不符合常理。
突然指事情发生在意料之外。
2.【答案】如果;就;果然;一;就;竟然【考点】关联词语【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①如果我昨天认真复习了,这次测试成绩就不会那么差。
②天上布满了乌云,我估计要下雨。
果然,没一会儿,天下起雨来。
③我是个小书迷,一到了图书馆,就忘了时间。
④这儿的污染十分严重,竟然连天空都是灰蒙蒙的。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说说雷奈克发明 听诊器的经过
。
果然„
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 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 木板传了过来。
“天气预报”说今天要下雨,放学时果然 __________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啊!呼吸声,心跳 声都听到了!
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 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声音果然沿着木 板传了过来。 通过笔记簿卷成的筒儿,在另一头能清楚 地听到( )!雷奈克试了试,( ) 果然沿着筒儿传了过来。 通过空心木头,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 ( )!雷奈克试了试,( )果然沿 着空心木管传了过来。 通过喇叭状的空心木管,在另一头能更 ( )!雷奈克试试了,( )果然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异常 木管
读读
词语
思索 研究 仔细 诊断
缓步 效果 分析 如果
沿着 内脏 发现 听诊器
雷奈克 喇叭状
肺结核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得了肺结 核如同得了癌症一样,基本上是属于不治之 症。在19世纪欧洲一些城市里,肺结核病竟 然发展到泛滥成灾的程度,当时每7人中就有 1人死于结核病。据统计,当时,20至60岁的 成年人,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死于肺结核。 因为肺结核患者面色苍白,此病又被称为 “白色瘟疫”。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 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和朋友。雷奈克六 岁那年,他的母亲就因肺结核病去世了。
整日思索
他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疾 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 异常 现异常。有没有办法及早 发现人体内的这些变化呢? 他整日思索着。
如果能及早发现人体内的异常 变化,医生就——————。
如果能及时诊断,就———。
如果能治疗肺结核病,———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听诊器古今谈》及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听诊器古今谈一个圆圆的金属探头,连接着一根橡皮管子,然后分叉,分别通过两个金属耳塞一直接入到医生的耳朵里——这就是听诊器。
听诊器作为医生的诊断设备,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从没改变过这一形象。
今天,听诊器终于要旧貌换新颜了。
200多年前,法国医生雷恩·郎内克想通过听病人脏器所发出的声音,来帮助自己作出正确的诊断。
于是他动手制作了24节圆纸筒,组装成一个能够帮助他听清病人脏器声音的筒易器具——这就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个听诊器。
200多年过去了,不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功能上,听诊器都没有发生决定性的改变。
在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全新概念的电子听诊器。
传统的听诊器无法捕捉到脏器发出的一些微弱但却非常重要的生物声,使医生无法及时做出诊断。
电子听诊器正是针对传统听诊器的这一不足....而研制开发的。
电子听诊器配置的电脑芯片,能够使脏器等发出微弱的生物声放大14倍,从而使医生不会错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更加易于判断心肺等器官可能发生的病变。
以前,在杂乱的事故现场、繁忙的急救室以及嘈杂的救护车上,使用传统的听诊器来进行有效的诊断,几乎是不可能的。
随着电子听诊器的产生,外科医生们的这一烦恼....将成为历史。
1.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文章题目意思。
2.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出传统听诊器与电子听诊器的特点。
传统听诊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吸诊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手法是,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4.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B.声音的延长C.表示停顿D.表示转折5.文中的“这一不足”与“这一烦恼”指的是什么?请分别用“——”和“~~~”划出来。
6.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听诊器是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工具,可以通过听取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声音来判断疾病情况,辅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
而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出现,不仅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医疗界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进步。
第一个听诊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医疗技术尚不发达,医生们在诊断疾病时主要依靠触诊和询问病史。
而让人们能够听到体内声音的概念是由法国医生雷纳尔德·拉内克(René Laennec)首次提出的。
当时,他面临一个难题:一个年迈的女患者患有肥胖性心脏病,且病人的身体过于肥胖,无法直接听到心脏的声音。
拉内克想到了一个创新的主意,他制作了一根木管,用于放大心脏的声音。
拉内克将木管放在患者胸部上,另一端贴近他的耳朵,意想不到地,他清晰地听到了患者心脏的声音。
这一发现使拉内克大为惊讶,他立即明白了这一方法的潜力。
于是,他改进了原始的设备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听诊器”。
通过听诊器,医生们可以轻松地听到各个器官的声音,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随着听诊器的问世,医疗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拉内克的发明在医学界引起了轰动,并很快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医生们可以通过听诊器听到心脏的声音,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通过听诊器听到肺部的声音,判断肺部是否存在问题;通过听诊器听到血管的流动声,判断血液循环是否良好等等。
这些声音所提供的信息为医生们诊断疾病提供了重要线索,有效改善了医疗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听诊器的设计与功能也在逐渐改良。
最初的听诊器使用的是木管,后来逐渐发展为金属管、硬胶管和塑料管等材质。
现代听诊器的设备更小巧轻便,加入了音频传感器和放大器等技术,使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地听到患者的心脏、肺部和血管等器官的声音。
然而,尽管听诊器的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但在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下,它的地位逐渐被其他更先进的设备所替代。
例如,超声波、X 射线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可以提供更清晰、更直观的图像和信息,进一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_苏教版

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练习一、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我能写词语。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kèfúxiào ɡuǒ xínɡzhuànɡzǐ xì fēn xībú duàn二、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天,雷奈(nài)克从一个花园走过,看见两个男孩儿正在跷(qiāo)跷板那里玩儿。
他们一个站在这头,弯着腰,把耳朵紧贴着跷跷板;一个蹲(dūn)在那头,用一枚铁钉在跷跷板上轻轻地划(huá)着。
雷奈克很好奇,就问他们在干什么。
一个男孩儿告诉他,通过木板能清楚(chǔ)地听到另一头划木板的声音,雷奈克试了试,果然,声音沿着木板传了过来。
他高兴极了,赶紧跑回医院,找了一根小木棍,一头靠着病人的胸腔(qiāng),另一头凑(c òu)近自己的耳朵。
啊! 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
从此,雷奈克每天都用小木棍仔细听病人内脏(zàng)的声音,然后分析(xī)研(yán)究,作出诊(zhěn)断。
1.请在画线的句子中找到动词,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巧填量词。
一()花园
一()铁钉
一()小木棍
一()男孩子
3.请用加粗的词语说一句话。
他高兴极了,赶紧跑回医院,找了一根小木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奈克看到什么才想起制造听诊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站弯紧贴蹲划
2.个枚根个
3.要迟到了,我赶紧跑向学校。
(答案不唯一)
4.看见两个男孩儿正在通过跷跷板听划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