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遂想起阅读题答案

合集下载

《春天,遂想起》完美解析

《春天,遂想起》完美解析

《春天,遂想起》余光中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江南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那场战争是够美的)逃了西施失踪了范蠡失踪在酒旗招展的(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乾隆皇帝的江南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就那麼任伊老了任伊老了,在江南(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在杏花春雨的江南在江南的杏花村(借问酒家何处)何处有我的母亲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啊,钟声里的江南(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一、导语设计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

有一位散文家,在今夕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在苦苦冥思“我是谁呢”?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

左手写散文,右手写诗。

拥有璀璨的文笔。

他,就是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兼翻译家。

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二、作者生平简介:故乡情结、爱国情怀是本诗的灵魂。

要想深切地理解作者为何对江南梦绕魂牵,就必须多作者的生平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余光中祖籍虽是福建永春,但他本人1928年出生于南京。

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浸润在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风土人情及悠久历史文化之中。

21岁时,诗人离开大陆移居台湾。

由于两岸的政治隔离,直到本诗创作之日,他始终不能重归故里。

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最终凝聚成字字含情的诗句,迸发出来。

三、学生朗诵,鉴赏。

四、鉴赏点评:(一)本诗的中心意象是“江南”,作者在这一中心意象前加了许多修饰语,请在原诗中找出这些修饰语,并思考:这些修饰语大体可概括为哪几类?它们表现了江南的什么特点?提示:这些修饰语可概括为两类:一是有关景物、风物的,如:“酒旗招展的”、“遍地垂柳的”、“杏花春雨的”、“多湖的”、“多寺的”、“多亭的”、“多风筝的”、“多燕子的”、“钟声里的”等等;二是有关人物、人情的,如:“小杜的”、“苏小小的”、“乾隆皇帝的”等等。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仿用句式题”专项练(含解析)

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仿用句式题”专项练(含解析)

“仿用句式题”专项练(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1.请仿照示例,另选对象,写一组对话。

要求和示例句式一致,内容贴切,语意连贯。

(6分)示例:“我们萧萧的树叶都用声响回答那风和雨。

你是谁呢,那样的沉默着?”“我不过是一朵花。

”答:解析:仿写时,先要注意领会“树叶”和“花朵”的关系,表达的情感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

拟写答案时,可以选择“蝴蝶与小草”“星星与月亮”等属性一致的事物。

再要注重分析示例表述的句式特征以及使用的修辞手法。

示例使用拟人的手法写一组对话。

第一句话,首先写“我们”(树叶)的特征,然后询问对方“沉默”的原因;第二句话,写“花朵”的回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们翩翩的蝴蝶都用舞姿打扮那春与夏。

你是谁呢,那样的安静着?”“我不过是一株草。

”(示例二)“我们闪闪的星星都用光芒照耀那天与地。

你是谁呢,那样的羞涩着?”“我不过是一弯新月。

”2.仿照下面的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5分)示例: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亡国的国君。

我可能在一个寂寞的小楼上,对着春花秋月,回首月明中的故国。

我把诗写在宣纸上,更写在失意的心里。

如果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什么人呢?请你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仿照示例的句式。

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解析:仿写首先要确定“我”可能是谁,然后再对应其情感基调,抒写与其相关的一些物、事、情。

参考答案:(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即将远离的游子。

我可能在京郊外的帐篷里,聆听着船夫的催促,面对着伤心垂泪的恋人。

我把痛苦藏在酒里,也藏在凄冷的秋风中。

3.人们常用古诗词中的一些意象来表现诗词作者的形象,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任选一首,提炼出意象来描绘作者的形象。

(4分) 示例:东篱、菊花、南山,陶渊明守拙园田荷锄耕耘。

答:解析:作答此题要注重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题干的显性要求,二是题干的隐含要求。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任选一首,使用诗歌中的重要意象来描述作者的形象,这就是题干的显性要求;而示例中体现的赞美倾向和使用的词语的特点等则是隐性要求。

东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17春在线作业2

东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17春在线作业2

2017秋17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三)17春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几句诗出之于教材中的哪一篇作品()A. 《记波外翁》B. 《怀念萧珊》C. 《游园惊梦》D. 《陶渊明写挽歌》正确答案:2. 《"锻炼锻炼"》有显在和潜在的双重主题,其潜在主题是()A. 对社主任王聚海"和事不表理"的处理问题和事老态度的讽刺、否定B. 对"小腿疼"、"吃不饱"两人损公利己的偷窃行为的批判C. 对杨小四等青年干部工作作风的肯定D. 间接反映了当时农民缺吃少穿和劳动积极性下降,干部"不把人当人"的工作作风等农村问题正确答案:3. 《茶馆》中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是()A. 王利发B. 秦仲义C. 吴荪甫D. 赵伯韬正确答案:4. 汪曾祺的小说是( )A. 《春天》B. 《女房东》C. 《受戒》D. 《在山区收购站》正确答案:5. 记叙文章主人公在动荡年代里厌世自杀的作品是()A.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B. 《邢老汉和狗的故事》C. 《记波外翁》D. 《怀念萧珊》正确答案:6.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在江南,在江南",上述诗句是哪首诗()A. 《春天,遂想起》B. 《有赠》C. 《双桅船》D. 《草木篇》正确答案:7. "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这时,我乍见窗外/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骇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已挟冷雨而降",上述诗句出自哪一首诗()A. 《岁月》B. 《与李贺共饮》C. 《有的人》D. 《有赠》正确答案:8. 艺术上具有时空倒错、递进式结构、苦心经营意象等特点的诗篇是()A. 《重读〈圣经〉》B. 《与李贺共饮》C. 《有的人》D. 《麦地》正确答案:9. 老舍称之为“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是()A. 《干校六记》B. 《随想录》C. 《燕山夜话》D. 《苦雨集》正确答案:10. 《山民》一诗的最后一节诗句是:"他只是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一样想过/不然,见到大海的该是他了。

诗歌赏析-余光中《春天,遂想起》课件PPT(37页)

诗歌赏析-余光中《春天,遂想起》课件PPT(37页)
从另一个角度看,第一个括号和第三个括号分列在诗歌的一头一尾,又 以首尾呼应之势,凸显出浓浓的乡愁和无限的伤感。如果去掉这些文字,将 会大大的削弱作品的主旨。
内容探究
谈谈你对“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和 “母亲在喊我”这两句话的理解。
-《春天,遂想起》
内容探究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和“母亲在喊我”
第二类是有关人物、人情的意象,如:“小杜的”、“苏小小的”、“乾隆皇帝的” 等,用人物人情的意象来修饰着重强调了江南厚实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这些修饰语的使用,构成了诗句的重叠句式。用最具体可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 语言材料来组织思维,让“江南”变得具体可感,同时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情境,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性。
-《春天,遂想起》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
在 “江南”前面使用修饰语的作用是什么?
诗人回忆江南时,描写了大量的意象来修饰中心语 “江南”,可以分为两类。第一 类是有关景物、风物的意象,如:“酒旗招展的”、“遍地垂柳的”、“杏花春雨的”、 “多湖的”等,用这些意象从声、色、自然与人文等多种角度渲染出江南水乡物产富饶、 风光旖旎,繁华又多历史情怀的独特魅力。
XIEZUOTEDIAN
一、重叠的关键字:江南。
它既指现实的江南故乡,也指诗人回忆中的故乡。“江南” 这个中心词反复出现,使得诗歌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从而体现 诗歌的节奏感。

【赏析】《春天,遂想起》余光中 文学考研

【赏析】《春天,遂想起》余光中  文学考研

《春天,遂想起》余光中主题思想《春天,遂想起》表现的是对江南浓浓乡愁。

由于台湾海峡两崖长时间的隔离,作者有种被流放的感觉,少年时生活于江南的记忆日复一日烈火般烧灼着他,于是时时梦回江南。

诗中的江南不仅珍藏着他的少年时代,而且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所以是“唐诗里的江南”,是古典美人西施和越国名臣范蠡泛舟共游的处所,是清代乾隆南下畅游的胜地。

诗人由怀旧而怀古,他的江南既在时间之内,又在时间之外,飘散着古文化的清芬,而诗人怀着也就是一种民族灿烂古文化为精神背景的文化乡愁。

(也是结构特点)艺术特色诗作从江南的湖写起,写出它的富庶美丽。

再加上江南大量优美动人的佳话和传说。

因此诗人觉得上古时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那场战争也是美丽的。

接下来将时间拉回现代,转写当年太湖滨上结伴同游的天真浪漫、无忧无虑的表妹们,意在表现山水毓秀,人比江南山水更美,从而将乡愁推进一步。

再一转,写到这些少女们现在都已老了,自己的母亲更已谢世而去,一种难以抑制的沧桑感骤然腾起,为乡愁抹上一层悲怆。

最后,“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的母亲已和祖国母亲合体,诗人盼归之情遂也上升为对母亲大地的顶礼。

复沓的手法与重词叠字的反复使用,不仅增强了这首诗的音乐性。

读来韵致绵长,而且有效地助成了内在情韵的摇曳多姿,可以说,这是一首情味浓酽、风韵别具的抒情佳作。

熔现代意识与传统的诗风一体。

作者简介余光中,原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49年去台湾。

50年代末以后,先后在台湾和香港的大学任教,同时从事写作和文学杂志的编辑工作,是台湾蓝星诗社的代表诗人,著有诗集《白玉苦瓜》、散文集《左手的缪司》《听听那冷雨》等三十余部作品。

其诗作构思奇朽,视域宽阔,意象新丽;散文富有诗意,文字典雅,俊逸而雄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训练 附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训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8分)1.清晨,zhāo xiá()布满天空,好像给天空tú mǒ()上了一层脂粉。

一群鸭子像受了zhǐ huī()似的,排着zhěnɡ qí()的队伍,xiāo sǎ()地向前走着。

2.月色ménɡ lónɡ(),fán xīnɡ()满天,四周一片jì jìnɡ()。

二、选择题。

(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花穗.(suì)朝晖.(huī)炫.耀(xuàn)B.膝.盖(xī)徜.徉(chánɡ)白桦.(huà)C.躲.避(duǒ)曝.晒(pù)绽.放(zhàn)D.水瓶.(pínɡ)绣.花(xiù)晕.皱(yū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风雨”的意思与其他三项都不同的一项是()A.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这场风雨..来势迅猛,要作好防洪救灾的准备。

C.这些古代的石刻,由于风雨..的侵蚀,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D.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3.从下图的事物中,你想到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屈原D.陶渊明4.下列对现代诗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B.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但对节奏和字数都没有严格的要求。

C.读着“永不漫灭的回忆”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些温情的诗句,我体会到诗歌中充满着真挚的情感。

D.从“阳光也是绿的”“溪水在温风中晕皱”这些诗句中,我感受到诗歌语言的表达很独特。

三、读句子,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7分)1.天上的星星再多,也没有我的朋友多。

()2.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银丝般的细雨淋醒。

()()3.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最新1月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月全国自考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试题课程代码:005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说《红旗谱》一共写了几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 )A.两代B.三代C.四代D.五代2.小说《百合花》中没有..反复出现的细节是( )A.百合花被子B.野菊花C.馒头D.小通讯员舍身救担架队员3.下列不属于...小说《我的第一个上级》艺术特征的是( )A.欲扬先抑B.浓厚的“土气”C.略带幽默D.象征4.下列小说以“文革”为背景的是( )A.《陈奂生上城》B.《鲁鲁》C.《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D.《哦,香雪》5.下列不属于...散文《社稷坛抒情》的艺术特征的是( )A.调动了视、听、嗅等多种感觉方式B.具有浓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C.议论与抒情结合D.富有浓厚的学术气息6.下列散文属于杂文的是( )A.《黄鹂——病期琐事》B.《听听那冷雨》C.《和尚之喻》D.《<书海夜航>二集序》7.下列关于散文《我与地坛》主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文探讨了生存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工作的价值B.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著的探索精神C.表现了作者在付出了尖锐的痛苦和执著的理性思考之后,换来了超越痛苦的生命的充实与欢乐D.表现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有限和宇宙无限的领悟,并表达了“人定胜天”的理想18.在散文诗《草木篇》中,具有“孤傲”品格的植物是( )A.白杨B.梅C.仙人掌D.藤9.下列关于余光中诗歌《春天,遂想起》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现了对江南的浓浓乡愁B.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文化乡愁C.表现了对江南表妹们的无限思念D.反复使用复沓手法和重词叠字的方式10.下列意象没有..在诗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出现的是( )A.三叶草B.海浪C.书橱D.抽屉11.卢嘉川是下列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青春之歌》B.《红旗谱》C.《在山区收购站》D.《将军族》12.小说《“锻炼锻炼”》属于( )A.现代派小说B.“问题小说”C.寻根小说D.反思小说13.下列小说追求小说与散文、诗歌融合的文体风格的是( )A.《邢老汉和狗的故事》B.《陶渊明写挽歌》C.《透明的红萝卜》D.《受戒》14.下列属于海外华人作家的是( )A.张贤亮B.陈翔鹤C.严歌苓D.莫言15.下列不属于...写人散文的是( )A.《髻》B.《太阳下的风景》C.《茶花赋》D.《夜航船》16.《庐山面目》是一篇( )A.游记散文B.书信体散文C.忆旧抒情散文D.文化散文17.诗句“说出那句真心的话吧!/种下的爱情已该收获。

东北师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2

东北师范-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学习资料]-答案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2秋在线作业2答案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3 道试题,共 26 分)
1.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是
【A.项】《游园惊梦》
【B.项】《女房东》
【C.项】《透明的红萝卜》
【D.项】《红旗谱》
【此题正确选项是】:D
2.王利发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
【A.项】《红旗谱》
【B.项】《铜船共渡》
【C.项】《关汉卿》
【D.项】《茶馆》
【此题正确选项是】:D
3.“生命也跳动在严酷的冬天”,这一诗句出自
【A.项】《春天,遂想起》
【B.项】《有赠》
【C.项】《我》
【D.项】《冬》
【此题正确选项是】:D
4.《保卫延安》的作者是
【A.项】柳青
【B.项】杜鹏程
【C.项】吴强
【D.项】杨沫
【此题正确选项是】:B
5.以下全属于曹禺戏剧的是
【A.项】《北京人》、《原野》、《家》
【B.项】《日出》、《原野》、《名优之死》
【C.项】《北京人》、《雷雨》、《秋声赋》
【D.项】《雷雨》、《日出》、《芳草天涯》
【此题正确选项是】:A
6.老舍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进行探讨的作品是
【A.项】《骆驼祥子》
【B.项】《四世同堂》
【C.项】《月牙儿》
【D.项】《离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遂想起阅读题答案
本文是关于春天遂想起阅读题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春天遂想起》阅读原文
春天,遂想起江南,
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
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
在海峡这边喊我,
在海峡那边,
喊,
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阅读题目
(1)“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

试回忆我们学过的哪些唐诗里写过江南,找出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及作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诗中提到“小杜的江南”,“小杜”指的是________,与之相对的“老杜”指________。

(3)第三节作者引用了________的《________》诗。

默写原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四节中,哪句诗将漫长的一生一下子浓缩在瞬间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第一节即提示了这首诗的风格。

短短六行诗就并置了多重时空:书本中的(“唐诗”)、童年的(“九岁时”)、现实的(“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和历史的(“小杜的”,“苏小小的”)。

B.第五节作者用多重复句,表现了一种急切和冲动的情绪,显示了诗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C.这首诗运用了多重时空穿插重叠、现实与历史浑然一体的写作技巧,类似于电影中一个个蒙太奇镜头,不时地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场景组接在一起,这是诗人联想的本质在诗歌形式和技巧上的直观体现。

D.联想是跳跃性的,突发性的,诗歌中呈现出的江南的场景以及诗人插入的意念也就具有一种随机性,使这首诗跌宕有致,曲折灵动,有一种繁复跳脱的美感,令人流连忘返。

E.这首诗作者运用多情的笔墨、大量的修辞,真实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是对江南的正面描写。

(6)诗人在第五节中说“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而“我”只能“站在基隆港,想——想想回也回不去的多燕子的江南”,这种感情作者在《乡愁》中也曾抒发过,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遂想起》阅读答案
(1)杜牧《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杜牧;杜甫;
(3)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5)E(本文中的江南是想像中的江南,比现实中的江南更加广阔和深远。

);
(6)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