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秘史

合集下载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蒙古秘史第一部分第01章编者的话《蒙古秘史》成书于765年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学典籍~被中外学者誉为解读草原游牧民族的"百科全书"~198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名著。

《蒙古秘史》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写起,约公元700年,~至五百多年后成吉思汗儿子窝阔台汗12年,公元,,,,年,为止。

书中记载了蒙古民族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直至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

《蒙古秘史》以其特有的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文献价值~以及完整系统的文化价值~引起了世界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从清朝以来~除中国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外~在国际学术界也引发了持续至今的研究热潮。

《蒙古秘史》原本已经失传~现存明代版本是汉字音译蒙文本~被称为岩画般难以解读的"天书"。

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版《蒙古秘史》是第一本大众译本~从而使这部"天书" 开始真正落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为我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与普及的黄金载体。

第02章成吉思汗的根祖成吉思汗的根祖是苍天降生的孛儿帖赤那和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

他们渡腾汲思水来到位于斡难河源头的不儿罕山~在此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下去。

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不忽合塔吉、不合秃撒勒只、孛端察儿五兄弟为第十二代。

五兄弟中最小的孛端察儿天生愚拙~四位兄长不把他当兄弟看待~在父母死后分掉了马群~没分给他任何家产。

1既被亲人抛弃~何以留在此地!孛端察儿愤然跨上骨瘦如柴的青白马~抱定"死就死~活就活"的决心~顺着斡难河水走了下去~走到统格黎溪边后~搭起草棚子住了下来。

他见一雏鹰正在捕食黑野鸡~便用青白马的尾毛做成套子~套住雏鹰带回家养了起来。

衣食无着的孛端察儿常常射杀被狼围困在山崖间的猎物~或拾来被狼吃剩的片肉残骨~用来充饥并喂养捉来的雏鹰。

这般艰难地熬过了冬天~待到春暖花开雁鸭飞回的时候~他所纵鹰捕来的猎物已挂满了林间树枝。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读后感《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是一部描写蒙古历史的文学作品,作者是当代蒙古作家杨继绳。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蒙古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蒙古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蒙古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蒙古秘史》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蒙古历史的长河之中。

作品中描述了成吉思汗的传奇故事,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一代伟人的过程,展现了他的智慧、勇气和领导才能。

同时,作品也描绘了蒙古帝国的繁荣和衰落,以及蒙古人民的生活和信仰。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蒙古历史的壮阔和悲壮,以及蒙古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在阅读《蒙古秘史》的过程中,我深深被蒙古人民的勇气和坚韧所感动。

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生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态度。

蒙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尊重自然,崇尚自由,追求和平。

这些特点在蒙古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蒙古人民的性格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对蒙古历史和文化的了解,阅读《蒙古秘史》也让我对人类历史和文明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它的兴衰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通过对蒙古历史的深入了解,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总的来说,阅读《蒙古秘史》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之旅。

通过这部作品,我对蒙古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历史和文明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它让我对蒙古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人类历史和文明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希望通过这部作品的阅读,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关注蒙古历史和文化,也可以对人类历史和文明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是一部揭示蒙古历史真相的重要著作,作者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实的资料,还原了蒙古帝国的兴衰历程,揭示了蒙古帝国的真实面貌。

这部书让我对蒙古帝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首先,作者在书中对蒙古帝国的兴起和扩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书中提到,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了对外的扩张。

他的军队以强大的战斗力和出色的组织能力,征服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这让我对成吉思汗的智慧和决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强大实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书中对蒙古帝国的衰落和灭亡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作者指出,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之后出现了分裂,内部纷争不断,加上外部压力的增加,最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衰落和灭亡。

这让我对蒙古帝国的历史走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书中还对蒙古帝国的文化和社会进行了介绍。

作者指出,蒙古帝国在统一各部落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这对后来的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让我对蒙古帝国的文化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蒙古秘史》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它不仅还原了蒙古帝国的真实面貌,还让人们对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通过阅读这部书,我不仅对蒙古帝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镜子,只有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下,更好地面向未来。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读后感

蒙古秘史读后感《蒙古秘史》是一部关于蒙古帝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著作,作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和作家杰克·威瑞尔。

这部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蒙古帝国的真实面貌,让读者对这个曾经辉煌的帝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蒙古秘史》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书中所展现的蒙古帝国的壮丽和辉煌所震撼。

书中详细描述了成吉思汗如何从一个小部落的首领成长为一个统一蒙古部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帝国的过程。

成吉思汗的智慧、勇气和决心让人深深钦佩,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国能力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在他的领导下,蒙古帝国一跃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成吉思汗的故事,书中还详细描述了蒙古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蒙古帝国的军事制度、统治体系、外交政策等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让人对这个帝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书中还介绍了蒙古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蒙古帝国的衰落和灭亡的原因,让人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阅读《蒙古秘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对我们的启示和警示。

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衰落,让我明白了一个帝国的兴衰并非只是军事力量的强弱,更是政治制度、文化传承、外交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表现。

同时,书中对蒙古帝国的描写也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我愿意通过更多的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总的来说,《蒙古秘史》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历史著作,它不仅让人对蒙古帝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人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书的研究价值和阅读体验都是非常高的,我相信它会成为历史爱好者们的必读之作。

蒙古秘史的名词解释

蒙古秘史的名词解释

蒙古秘史的名词解释蒙古秘史是一本记载蒙古民族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

它被视为蒙古民族的史学典籍,记录了蒙古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蒙古秘史中一些关键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蒙古历史的演变。

蒙古帝国是蒙古秘史中最重要的一个名词。

它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一个庞大帝国,统一了蒙古高原和周边地区,一度辐射到东欧和中亚。

蒙古帝国的建立标志着蒙古民族的辉煌时期。

成吉思汗的军事策略、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都为后世所借鉴,其成就在蒙古秘史中有详尽的记录。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创始人,也是蒙古秘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蒙古草原上统一了各个部族,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成功地征服了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成吉思汗被后世尊奉为伟大的征服者和开拓者,在蒙古秘史中他的生平事迹被描绘得生动而辉煌。

部落是蒙古秘史中另一个重要的名词。

蒙古民族在历史上形成了许多部落,每个部落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

在蒙古帝国建立初期,不同的部落之间常常发生战争和冲突。

成吉思汗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逐渐统一了这些部落,并建立了一个更加稳定和统一的国家。

蒙古秘史中也记录了草原文化的特点和发展。

草原是蒙古民族的家园,草原文化是蒙古人民的精神归宿。

蒙古人民崇尚自由和勇敢,尊重自然,热爱家园。

他们以游牧为生,依靠牧畜为生计。

蒙古草原上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贯穿在整个蒙古历史中,也成为了蒙古民族的骄傲和传统。

除了蒙古帝国,蒙古秘史中还记载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名词和事件。

例如,蒙古人民与中国的交往,蒙古帝国与中亚文明的融合等。

这些名词和事件都展示了蒙古民族的历史演进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这些名词的解释和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蒙古历史对于亚洲乃至全球的影响。

蒙古秘史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帮助我们揭示了蒙古民族的起源、发展和荣辱兴衰。

其中的名词解释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通过研究蒙古秘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蒙古民族的历史,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经验,为当今世界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借鉴。

《《蒙古秘史》(元朝秘史)

《《蒙古秘史》(元朝秘史)

《《蒙古秘史》(元朝秘史)《蒙古秘史》(元朝秘史)《蒙古秘史》简介——引自《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蒙古人关于自己早期历史的最重要的文献是所谓的《蒙古秘史》,在汉文中通常称为《元朝秘史》。

该书的蒙文名称被汉文音译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它更精确的汉文译法是《蒙古秘史》,与英文题目SecrethistoryoftheMongols意思相同。

两种汉文名称现在都在使用。

用汉字标音(极不准确)的汉文译本是仅存的版本,它是所有现代蒙文还原本和汉文、日文及西方文字译本的基础。

[20] 学者们在《秘史》写作的时间、用蒙古文(畏兀儿字)录写下来的时间、第一次翻译成汉文的时间或第一次刊刻的时间等方面有不同看法。

柯立夫在他的英译本的导言中考证了《秘史》先是口述历史、然后用蒙古文写下来、再后用汉字音译和汉文翻译的复杂沿承关系。

柯立夫论证用蒙文录写该书正文的时间是在1228年至1264年之间,虽然有的学者认定是在1340年之后。

他认为汉字音译和汉文翻译的时间极可能在1368—1370年,并同意没有证据表明《元史》的修撰者曾使用过《秘史》。

现在亦不清楚汉字音译和汉文翻译本是否在明廷1382年下令编修蒙汉文对照的辞典《华夷译语》后与其一同刊印(1387年,),或者是它的一个手抄本仅由它的两位畏兀儿编辑者保存。

现存有《华夷译语》的洪武残刻本,但是是否存有同时刊刻的《秘史》残本,还是学者争论的问题。

不管《秘史》的成书有多少问题,学者们都一致认为该书是研究元史和蒙古文明的一流重要著作。

它用说书人的风格首先陈述了蒙古部落起源的传说,然后详述历史事件,始于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活,终于他的儿子和继承者窝阔台汗在位时,大致终于1240年。

当代学者姚从吾是这样评价《秘史》的:“超出中国的正史和汉文历史资料的范围,它是仅有的用蒙古文并用蒙古人的观点写成的大型历史著作,直接叙述了长城之外的中国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他认为中国史书忽视了《秘史》准确叙述史实的价值。

对《蒙古秘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对《蒙古秘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比较研究
可以将《蒙古秘史》与其他民族的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这种比较研 究有助于加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跨学科研究
《蒙古秘史》的研究不仅可以采用历史学的方法,还可以借助文学、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跨学科 的研究方法,以更加全面地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
THANKS。
要点一
文化传承
在当代社会,英雄崇拜仍然是蒙古族 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纪念 英雄、修建纪念碑和纪念馆等手段, 传承和弘扬了民族精神。
要点二
社会价值
英雄崇拜在当代社会还具有积极的社 会价值。在青少年教育中,通过讲述 英雄故事、树立榜样等方式,培养爱 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要点三
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
女性形象对社会的影响
女性形象在古代文献中的地位影响了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和态度。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使得一些人仍然 认为女性应该扮演被动、依赖男性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兴起,女性的地位逐 渐得到提高,女性形象在文献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改变。
06
结论与展望
对《蒙古秘史》中几个问题的反思
历史真实性问题
《蒙古秘史》中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的界限
总结词
历史事实与文学创作在《蒙古秘史》中交织 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但可以通过对史实 和创作手法的分析来区分两者。
详细描述
《蒙古秘史》是一部历史与文学相结合的作 品,其中既有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有 虚构的故事和传说。作者运用多种文学手法 ,如夸张、渲染、隐喻等,将历史事件和人 物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然而,由于史实 与文学创作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因 此需要通过对史实和创作手法的分析来区分

《2024年《蒙古秘史》中的言语及非言语传播记录研究》范文

《2024年《蒙古秘史》中的言语及非言语传播记录研究》范文

《《蒙古秘史》中的言语及非言语传播记录研究》篇一一、引言《蒙古秘史》是一部记录蒙古族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言语及非言语传播记录。

本文旨在通过对《蒙古秘史》中相关传播方式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古代蒙古社会在传播方式、信息交流及文化传承方面的独特特征和重要价值。

二、研究内容(一)言语传播1. 文字语言:在《蒙古秘史》中,文字语言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通过文字记载,历史事件、人物事迹、风俗习惯等得以流传至今。

这些文字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2. 口头语言:除了文字语言外,口头语言在《蒙古秘史》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通过口头传承,许多历史故事、歌谣、谚语等得以流传,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二)非言语传播1. 符号传播:在《蒙古秘史》中,符号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传播方式。

例如,通过旗帜、图案等符号,传递军事信息、指示方向等。

这些符号具有简洁明了、易于识别的特点,是古代蒙古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

2. 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在《蒙古秘史》中的传播作用也不可忽视。

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传达情感、指示方向、表达意见等。

这些肢体语言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是古代蒙古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补充。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蒙古秘史》中的言语及非言语传播记录进行梳理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方式,揭示其演变和发展规律;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特点,揭示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四、结论通过对《蒙古秘史》中言语及非言语传播记录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言语传播在《蒙古秘史》中占据主导地位,文字语言和口头语言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还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2. 非言语传播在《蒙古秘史》中也具有重要地位,符号传播和肢体语言等非言语方式在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UG 1240年并没有在蒙古客鲁涟河举行忽里台宗 亲大会。而且这一年鼠年七月或七月以前,众多主 要宗王(如贵由、拔都、蒙哥等)、大将(速不台 等)均在数万里外的西征战场上,尚未返回蒙古。
二,1228年说
1228年说,首先提出《蒙古秘史》的成书年代应是1228年的, 是清末学者丁谦。1901年,丁谦在《元秘史地理考证》(浙江图书 馆丛书第二集,上下册,《元秘史作者人名考》,第2叶正面)中指 出,“按《秘史》末条,明大聚会著,鼠儿年写毕。鼠儿年,戌子也。 元太祖殁于丁亥,次年大会诸王公,议立新君,书即成于是年”。这 里所谓的“元太祖殁于丁亥”是指成吉思汗死于1227年,“次年大 会诸王公,议立新君,书即成于是年”即指1228年。内蒙古学者甄 金在《试析〈蒙古秘史〉成书年代》(《蒙古秘史研究》,1990年 版,第198页)一文中,指出《蒙古秘史》是由序文、正文、续文、 结束语四部分组成,《蒙古秘史》序文、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 成书于1228年的说法。
谢 谢 观 赏
公元1985年,日本光荣公司出品了一款以12至15世 纪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为舞台,统一欧亚大陆为目标的
历史模拟游戏——《苍狼与白鹿》。这款游戏同
光荣发售的《信长之野望》和《三国志》一起被赋予了 “历史三部曲”的地位。
标题出处与含义
取自《蒙古秘史》中开头部分的明朝翻 译,一只奉天命而生的苍狼(孛儿帖赤 那),与草原上一只圣洁的白鹿(豁埃马 阑勒)结为夫妻,他们是元朝人的祖先。
五,本人观点
• 一,非一次成书 • 二,1228年是个重要年份,完成初稿 • 三,不可能为蒙哥做政治服务 • 四,由于窝阔台家族与蒙哥家族的矛盾
(拖雷之死),加上结尾是窝阔台继位, 结合三,可以初步推断,本书最迟成书于 1248年。
参考书目
• 《蒙古秘史》,特·官布扎布,阿斯钢 译,新华出版社, 2005年版
学者余大钧教授(我国著名的蒙元史专家,也曾翻 译过《蒙古秘史》)极力赞成这一观点。
BUG 首先,本书虽然将蒙哥(1252年即位,拖毕竟没有直接提到蒙哥是一位未来的大汗。窝阔台在书 中的缺点再多,他也在最后成为了大汗。因此,不是明 显存在为蒙哥做政治服务的作用,1252年成书自然也 就无从谈起。
BUG 窝阔台1229年才继位成为大汗,如果真
的是1228年成书的话,怎能记载太宗当国之
事呢?
三,1252年说
1941年,法国学者格鲁塞在其所著《蒙古帝国》(博卡德编《世界史》 丛书卷八之三,1941年巴黎版,近年有商务印书馆中译本)中,对大多数学 者所主张的德《秘史》成书庚子年(1240年)说表示怀疑。他认为《秘史》 可能成书于下一个鼠年,即壬子年(1252年)。他所提出的理由是:《秘史》 第281节所记窝阔台对其在位时功过之反省辞,似乎源于窝阔台死后人们对 他德议论(见《蒙古帝国》第303页注1),其次是《秘史》第255节暗示了 皇位将从窝阔台后裔转移于拖雷后裔(见《蒙古帝国》第230页注)。我国
元朝统治者
• 太祖 成吉思汗(1162~1227,在位时间: 1206~1227 ) • 睿宗 拖雷(1193~1232, 监国:1227~1229)
太宗 窝阔台 (1186~1241,在位时间:1229~1241 )
乃马真后 脱烈哥那 (窝阔台的皇后,?~1246,摄政: 1241~1246) • 定宗 贵由(窝阔台长子,1206~1248,在位时间: 1246~1248) • 公元1248年三月,定宗卒,皇后海迷失后欲再立失烈门 听政,诸亲王多反对,朝内争讼不已,乃至三年无君,国 内混乱不堪。 • 宪宗 蒙哥(托雷长子,1208~1259,在位时间: 1251~1259)
基本信息
• 书名 《蒙古秘史》(古代译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又称《元
朝秘史》)
• 作者 不详 • 卷数十二卷或十五卷,二八二节 • 语言 蒙古语(目前流传下来的唯一完整版本是汉字标音本 ) • 地位 13世纪蒙古国宫修的史书,记载了大量成吉思汗一身的经历,大
部份都是第一手史料,甚至是唯一的记载。它是13世纪蒙古语的重要 来源,是蒙古语音韵学的依靠。书中有大量的押头韵诗,是蒙古文学 的鼻祖。《蒙古秘史》是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史书,书中对游牧民 族的生活、思想都有史无前例的详细记载,绝对是游牧民族的经典。 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合称为蒙古人的三大历史巨著。
• 《蒙古秘史》,余大钧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 《蒙古秘史学概论》,甄金 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1996 年版 • 《洪业元朝秘史〉的流传于价值》,《〈元朝秘史〉及其
复原》,以上二文选自《亦邻真蒙古学文集》,亦邻真著,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 元朝秘史〉源流考 》,洪业
四,非一次成书说
亦邻真(林汉)教授(我国著名的蒙古族蒙元 史专家)则持《蒙古秘史》不是一次成书的观点。他在《蒙古秘
史》还原本序文中指出,“《蒙古秘史》成书年代问题是个没有结果 的问题,因为这部书不是一次修成的。鼠儿年,即1228年甲子,只是 写成第1—268节的初稿时间。”
评价 肯定了这本书不是一次成书,但是有和稀 泥的嫌疑,使得成书时间这个问题更加模糊。
孛儿只斤·窝阔台 (1186—1241,1229年继 位)
一,1240年说
1240年说,是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最早认为《蒙古秘史》成书于 1240年的,是清代学者徐松、李文田等人,屠寄和陈彬和也持这一观 点。李文田在其《元朝秘史注》(光绪丙申年(1896年)渐西村舍刻 本,第15卷,第十叶正面。或商务印书馆,上海,1931年版)中指 出,“按太宗崩于十三年辛丑十一月(1241年),其鼠儿年则十二年 庚子也”。这里所谓“太宗崩于十三年辛丑”即指元太宗窝哥台死于 1241年之事,“其鼠儿年则十二年庚子也”即指《蒙古秘史》成书的 鼠儿年1240年。
• 成书时间 至今仍在争议
关 于 《 蒙 古 秘 史 》 成 书 时 间 的 争 议 09历史普本 刘梦骁
线索
(斡歌歹罕,即窝阔台)当聚于忽里台(最初蒙古人的忽里台 是部落和各部联盟的议会,用于推举首领、决定征战等大事,非地 名。)于鼠儿年七月,在客鲁涟河阔迭岛的朵罗安孛勒答黑山与失 勒斤扯克山之间的大罕行宫下榻时,写毕此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