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组合升级练八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含解析
2020高考全国版语文二轮复习组合升级练(七)文学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

组合升级练(七)文学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分值:59分时间:60分钟)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来的邻居杨卓成新来的邻居见面时总是腼腆地笑笑。
一天傍晚,业委会通知业主开会。
我去的时候,业主们议论纷纷,原来是有住户在行道树旁的一块空地上种了菜。
一些住户说这是破坏环境的做法,要马上铲除,还要对种菜人罚款……一番热闹过后,业主们渐渐散了。
见业主们散去,我的新邻居快步从值班室走了出来,拉住我的手说:不知道空地不能种菜,只觉得荒着怪可惜的。
种些菜蔬,也是绿化,还供得上几户人家吃点时鲜菜。
大家不准种,就算了。
他说着,抽出几个塑料袋,拔了些葱蒜、白菜往袋中一装,硬塞到我手中。
我看到远处有几个聚成一堆的业主,正指指点点地望着我。
我连忙将装好的蔬菜全放到地上,赶紧逃进了楼道。
远远地,我看到他呆呆地立在斜阳下,身后的影子扯得老长。
而清理完蔬菜的空地,看上去像一块很无奈的伤疤。
一天,一个业主凑上来,将手做成个喇叭状,压低声音,对我说:知道吗?你家对面新搬来的邻居,是个捡破烂的。
他的地摊就摆在西城的一个地摊交易区……他那神秘中带着几分轻蔑的神情,让我在对他反感的同时,也对邻居的地摊充满了好奇。
几天过后,我竟然漫无目的地到了城郊的地摊区,在一个简陋的地摊上,真见到了我的那邻居正在翻弄古董。
邻居见到我,依然是那副腼腆的笑容。
他说:你也喜欢古玩?谈不上喜欢,凑个热闹而已。
根据经验,我断定,他地摊上的东西多数是赝品。
但他见到我的热情,那腼腆的笑,让我对他还是有说不清的好感。
从古玩市场的兴建扯到赝品,又聊到古玩的历史文化价值。
竟然越聊越投缘,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突然,他脸红红地从怀中掏出个东西悄悄递给我。
我双手接过他包了五六层绒布的东西。
那是一件精致的蛇缠猛虎扣饰,猛虎舒展跳跃,缠蛇委婉缠绵,整个扣饰做工精细,栩栩如生。
厚实的包浆下,透露出一种摄人心魄的气韵。
我将东西捧在手里,仔细地翻转,把玩,用放大镜在强光下仔细地推敲。
2020高考语文二轮 备考专项狂练 八 论述类+古诗词+名篇名句+语言文字运用 Word版含解析

一、(贵州南白中学2019届月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水泊梁山所建立的是一个义的王国。
不管是忠义堂还是聚义厅,都是以义为最高原则的。
在江湖上,被无条件认同的这种义的原则是与官方所奉行的权利和财产的等级制相抗衡的。
“替天行道”大旗下所建立的,就是这种义的理想国。
在这种理想王国中,人人在精神上都像兄弟一样平等,但也不是没有等级,不过不是以财产和政治权力来划分的,而是以义。
在两类义士(仗义疏财的和拔刀相助的)中尤以仗义疏财者占有最高的社会等级。
因此,毫无武功的宋江占了第一把交椅,对于梁山事业毫无贡献的卢俊义占了第二把交椅。
这不仅是一种军事等级,更是一种道德荣誉。
在梁山泊,道德约束力远远要超过军事的约束力。
而这个理想国走向毁灭,不是由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源于这个平等原则的内在的矛盾。
因为在这个义的王国中,享有最高权威的是最主动地仗义疏财的义士。
而这样的义士必然是最大的财主。
而财主的出现恰恰又是经济上、财产上的不平等造成的。
这样的思想矛盾就决定了在组织上占据领导地位的绝对不可能是解宝、解珍、阮氏兄弟那样的脱离了土地的农民(猎户、渔民),而是宋江、卢俊义那样的地主阶级的在野派。
农民起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所能胜任的,起义者向来都是农民、小生产者和地主阶级的在野派组成的统一战线。
这种起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但在思想上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而且在组织上具有妥协、投降的内在因素。
稍有西方文论修养的读者都不难从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冯·济金根》(写农民起义失败的剧本)的评论中得到解释,恩格斯在那封著名的信中说济金根悲剧的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这本来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
电视剧《水浒传》的改编者如果用在武打设计方面所花的心思的百分之一来思考这样关键、严肃的问题,我想,就不至于在耗资上千万人民币的大制作上弄出致命伤来了。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抓分天天练组合练8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课件

答案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 执行发射任务,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解析 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一则新闻,对新闻内容的压缩,可 以先找出其叙述的主要对象,即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然后分 析新闻材料,筛选出关于这一对象的主要事件及其发展情况,即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 务,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组合练8 文字运用+文言文 阅读+诗词鉴赏
一、文字运用(16 分) 1.在不同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同一内容表达方式往往不同。
请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按下面的限制条件表述出来, 每句不超过 10 个字。(5 分)
(1)在商业广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给下级的通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给专家的邀请函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办家宴长辈给晚辈的口头通知: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 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B.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 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C.始/高祖仕隋时/太宗方幼而病/为刻玉像于荧阳佛祠以祈 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郑敕吏/治护镂石/以闻传于时
答案 (1)欢迎您届时惠顾 (2)敬请届时光临指导 (3)务必准时出席 (4)期待您拨冗莅临 (5)到时候一定要 来啊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解析)必背金词金句成语:①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②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③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④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⑤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名句: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语言文字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________,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②一个更有争议的问题在于,人民币何时将成为能够与美元________的储备货币。
③韩国对于活字印刷是做过贡献的,但是他们的这些成就与我国古代对活字印刷的贡献相比,是不能________的。
A.分庭抗礼平起平坐等量齐观B.分庭抗礼等量齐观平起平坐C.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等量齐观D.平起平坐等量齐观分庭抗礼解析: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分庭抗礼: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
比喻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分庭抗礼”和“平起平坐”,都有地位平等的意思。
不同:①“平起平坐”含有“权利相等”的意思;②“分庭抗礼”仅用于双方;“平起平坐”也可用于多方。
③“分庭抗礼”比喻互相对立或争权;“平起平坐”不能。
答案:A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亚洲杯冠军争夺战上演,澳大利亚经120分钟鏖战击败韩国队,澳大利亚在归入亚洲足球版图10周年的时间点上首次夺得亚洲杯冠军。
B.黄兴国市长说,天津正积极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大力开展“四清一绿”,通过持续努力,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全国通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组合练20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作文立意

组合练20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古代诗歌阅读+作文立意(60分钟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我国主题公园的建设________。
其中,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于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中国的传统文化________,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在山东,虽然近几年旅游项目不断________,但山水圣人这条黄金旅游线在国内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冲击,接待的游客数量连年创新高。
对主题公园来说,( ),而不是单纯地去恢复原貌、恢复历史。
要通过科技、创意等手段将文化内容通过景区建设很好地展现出来;某种文化的内涵往往较为丰富,但不可能________,所以文化旅游项目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点,像部落文化、神话故事、遗址探秘等具有神秘性的文化内容就能增强吸引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改头换面包罗万象B.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改头换面面面俱到C.方兴未艾博大精深推陈出新面面俱到D.如日中天浩如烟海推陈出新包罗万象解析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此处强调“发展”这个过程,不强调发展的结果,所以用“方兴未艾”。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此处不合语境。
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
此处不合感情色彩。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
此处强调“没有遗漏”,所以用“面面俱到”。
答案 C2.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取诸对文化的深度融合,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挖掘。
B.太阳部落主题公园的成功,究其根本还在于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以及文化与旅游的深入融合。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

练习2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2018南通中学期初)下列诗词中,没有运用拟人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冯延巳《鹊踏枝》)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D.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答案 B A项中“月徘徊”和C项中“明月不谙离别苦”都赋予“月”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形象。
D项,“幽竹”不改变对“我”的态度,依旧洒下浓浓的绿荫等待“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B项只是景物描写,没有使用拟人修辞。
2.(2018前黄中学等三校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照这种情形而论,我认为对着一块长约十五英寸的长方形木牌表示敬意,其尊敬程度和英国把国王肖像印在邮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
①崇拜祖先所用的礼仪造成一种宗教的形式,非常自然而且合理②因为凡属信念是不能没有表现方式的③它不涉及神怪,所以崇拜祖先不妨和信仰基督仙佛或回教神道同时并行④至于它的非宗教方面就在于它里面很少有超自然的成分⑤中国的祖先崇拜,曾被某些作家称为一种宗教,我相信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对的A.⑤④③①②B.⑤④②③①C.①②③⑤④D.①④②③⑤答案 A 通读所给的五句话,找出几个句子之间的内部关系,如③④两句中出现了“它”,那么前面应该有指代的主语出现,再看④句中的“非宗教方面”是针对⑤句中的“曾被某些作家称为一种宗教”而言的,而③句中“不涉及神怪”就是对④句中“很少有超自然的成分”的解释,所以顺序应该是⑤④③,然后利用排除法选A。
3.(2019南京、盐城一模)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好珍藏!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
2020高考语文二轮组合升级练(五) 论述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 Word版

姓名,年级:时间:组合升级练(五) 论述类文本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分值:53分时间: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历史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段特别的记忆。
随着不同时期研究方法和观察视角的不同,人们对宋代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
②元朝对宋的盖棺之论主要有两点,一是对程朱理学高度肯定,这与元统治者将朱熹学说定为“国是”一脉相承。
其二,元朝史臣在论宋代“其有弊"时指出,“大概声容盛而武备衰,论建多而成效少”.这两个方面大致也影响了明清的认识。
③明朝统治者特别强调对宋朝历史文化的认同和继承。
重修《宋史》和重视研究宋史成为明代史学的一大特色。
有明一代先后产生了123种宋史著述,现存62种.明人对宋文、宋诗、宋词、宋画的褒扬和批评,更是奠定了宋代文学艺术与汉唐并峙的地位.④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中西学者均将宋代历史指向中国近世的开端。
1922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发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系统阐述了宋朝是中国近世开端的假说。
内藤的假说是建立在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分期方法基础之上的。
而中国学者提出中国近世的文化主流源头起自宋,与日本学界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是从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
王国维说:“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近世学术,多发端于宋人。
”最有代表性的是陈寅恪对赵宋文化的高度褒扬:“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⑤那么宋朝“积贫积弱”的帽子从何而来?其实,早在南宋后期,有识之士就说“民穷”“财匮”“兵弱"是当时的三大弊政,元明清人一致认为宋朝“武备不振”和“积弱”。
20世纪50年代末漆侠先生在《王安石变法》一书中用“积贫积弱"来概括宋神宗实施变法的主要社会原因,1962年邓广铭先生将这一概括引入《中国史纲要》宋代历史部分的书写,遂使“积贫积弱"成为20世纪后半叶评价宋代历史的代名词。
【人教版】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突破训练题型组合练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

组合练八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实用类文本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________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
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________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
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________的消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世事变化只是表象,( )。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
他们通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________的思考。
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
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A.无边无际人迹罕至亘古不变雪泥鸿爪B.不着边际荒无人烟颠扑不破痛定思痛C.无边无际人迹罕至颠扑不破痛定思痛D.不着边际荒无人烟亘古不变雪泥鸿爪【解析】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不着边际:意思是挨不上边,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太远。
“不着边际”含有贬义,用在这里感情色彩有误。
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
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荒无人烟:形容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荒无人烟”语意太重,用在这里不合适。
亘古不变: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引申义为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
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永远不会被驳倒推翻。
“颠扑不破”不能修饰“消息”。
雪泥鸿爪:意思是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再回想当时所遭受的痛苦。
指吸取教训,警惕未来。
“痛定思痛”与语境不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升级练(八) 文言文阅读+诗歌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立意(分值:63分时间:70分钟)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苏颋,字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
第进士,调乌程尉。
武后封嵩高,举贤良方正....异等,除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
吏部侍郎马载曰:“古称一日千里,苏生是已。
”再迁监察御史。
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
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
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颋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差。
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
”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
”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
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
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诏以颋为中书侍郎。
帝劳曰:“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
陆象先殁,紫微侍郎未尝补,朕思其人无易卿者。
”颋顿首谢。
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
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颋能推其长。
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八年,罢为礼部尚书。
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
时蜀彫攰,人流亡,诏颋收剑南山泽盐铁自赡。
颋尚简静,重兴力役,即募戌人,输雇直,开井置炉,量入计出,分所赢市谷,以广见粮。
时前司马皇甫恂使蜀,檄取库钱市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颋不肯予,因上言:“遣使衔命,先取不急,非陛下以山泽赡军费意。
”或谓颋:“公在远,叵得忤上意。
”颋曰:“不然。
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从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
还,分主十铨事..。
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B.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C.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D.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应修饰动词,且“璟有未及”句意完整,可知应在“敷奏”后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
根据前面语境可知“二人相得欢甚”句意完整,由此可排除B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贤良方正是古代选官取士的科目之一,由王公大臣举荐,依品德高下授以官职。
B.中书舍人属中书省,是天子近侍之臣,唐时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
C.颂是以颂扬为宗旨的一种文体,苏颋跟随皇帝祭祀泰山,奉诏撰写《朝觐坛颂》。
D.铨事是一种选官制度,量才授官,选拔官吏,苏颋晚年曾分管十科选官事务。
项中“依品德高下授以官职”错,被举者一般须经皇帝亲自策问,表现特别优秀,则授以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颋年少聪敏,颇受赞誉。
他读书过目不忘,进士及第后,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吏部侍郎马载因而称赞他“一日千里”。
B.苏颋处理政务,思如泉涌。
玄宗平定内乱,积压的公文很多,他口授处理意见,不仅速度快,而且斟酌恰当,令李峤自叹不如。
C.苏颋深得器重,屡获拔擢。
父亲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工部侍郎,坚持服满丧制才任职;丧期结束,皇帝又破格任命他为中书侍郎。
D.苏颋崇尚简静,理政有方。
蜀地民生凋敝,他招募戍卒,发给酬劳,重新兴起劳役,开盐井设冶炉,用盈余的钱购买谷物,充实粮库。
项,一日千里:形容良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步神速或事业发展得很快。
吏部侍郎马载称赞苏颋“一日千里”,不是因为他考试成绩好,而是因为他官职升迁得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方美官缺,每欲用卿,然宰相议遂无及者,朕为卿恨。
(5分)(2)明主不以私爱夺至公,吾可以远近废忠臣节邪?(5分)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
(2)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距离远。
,字廷硕,年轻时很聪明,一千多字的文章看一遍,很快就能背诵下来。
考中进士后,调任乌程尉。
武后封禅嵩山,苏颋应考贤良方正,成绩优等,授任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
吏部侍郎马载说:“古人称一日千里,苏生就是这样的人。
”苏颋两次升迁后担任监察御史。
长安年间,皇帝下诏复查来俊臣等人制造的冤狱,苏颋检查出其中的诬陷不实之处,大多给予昭雪宽宥。
苏颋升迁为给事中、修文馆学士,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玄宗平定内乱后,文件堆积如山,只有苏颋一人在太极后阁,他口头述说处理意见,情况千头万绪,处理恰当毫无差错。
书史对他说:“请您慢慢说,如果不这样我的手腕就会累断了。
”中书令李峤说:“你文思泉涌,我赶不上。
”苏颋升任太常少卿,并且掌管拟定诏书。
苏颋遭遇父亲去世,丧期未满被起任工部侍郎,他推辞不接受,服丧期满才上任。
皇帝询问宰相:“有从工部侍郎去任中书侍郎的先例吗?”宰相回答说:“陛下任用贤能只管任命,何必计较资历呢?”皇帝便下诏任命苏颋为中书侍郎,皇帝慰劳苏颋说:“每当有好的官位空缺,我时常想要任用你,然而宰相商议最终没有提及你,我为你感到遗憾。
陆象先死后,紫微侍郎这一职位不曾补任,朕想这一人选没有人比你更合适。
”苏颋叩头拜谢。
开元四年,苏颋升任同紫微黄门平章事,负责编修国史,苏颋与宋璟一同主持国政,宋璟刚强正直,许多大事都能裁决,苏颋能推崇他的长处,在皇帝面前陈奏,宋璟没说到的地方,或者说得不够到位的地方,苏颋往往帮助他达成,有不符合皇意之处,苏颋再次陈述宋璟的主张,因此皇帝一一听从,二人相处甚欢。
开元八年,他被罢为礼部尚书。
不久他被任命为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
当时蜀地凋敝,百姓流亡,朝廷下诏让苏颋收缴剑南地区山泽盐铁税自我供给。
苏颋崇尚简静,重新兴起劳役,招募守边士兵,发给酬劳,开盐井设冶炉。
根据收入计算支出,拿出盈余的钱购买谷物,以充实粮库。
当时前司马皇甫恂出使蜀地,下达公文征取库钱购买织锦半臂、琵琶捍拨、玲珑鞭,苏颋不肯给他,因而上奏说:“派遣使者奉行命令,先购买不急用的物品,这不符合陛下以山泽之利供给军费的本意。
”有人对苏颋说:“您身在远地,不能违背皇上旨意。
”苏颋说:“不是这样。
圣明的皇上不会因为个人的爱好而侵夺公家的利益,我可以因为距离远而丢掉忠臣的节操吗?”苏颋跟随皇帝到泰山封禅,皇帝下诏让他撰写《朝觐坛颂》,世人赞叹这篇颂文,还朝后,苏颋分管十科选官事务。
苏颋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送杨山人归嵩阳高适不到嵩阳动①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②。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近。
②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从诗歌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景象,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6.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6分):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
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更显悲哀。
③用典:七、八句化用《击壤歌》,描写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
,可发现三、四句中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由五、六句描写二月柳色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惹动诗人离情,可看出手法是以乐景抒哀情(或反衬);结合注释,可发现七、八句化用《击壤歌》,使用了用典的手法,写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隐居生活,赞叹其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月13日,由四川省歌舞剧院创作、讲述“悬崖村”脱贫故事的民族舞剧《大凉山的回响》正式首演。
该剧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们感受到“悬崖村”近年来发生的的变化。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时,外出打工的青年回到了家乡,( )。
舞台背景上,山民世代攀爬的藤梯被安全、耐用的钢梯代替,这象征着“悬崖村”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舞剧中,新生代的表演热情奔放,老一辈的表演,塑造出一个个饱满鲜活的形象,如柔美温婉的阿果、隐忍顽强的阿达、庄重贤惠的阿嫫……他们用富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地表现了大凉山的人们走出贫穷、奔向未来的心路历程。
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证明,《大凉山的回响》赢得了人们普遍的“心灵回响”。
舞剧《大凉山的回响》,以写意的手法,充分运用舞台的空间延伸力、民族音乐的穿透力,让脱贫攻坚的故事展现在舞台之上,带着观众走进那遥远却又温暖的大山深处,走进那遥远而又温情的故乡深处。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串联故事,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B.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表演故事的形式,让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C.巧妙利用了“悬崖村天梯”的意象,以舞蹈的形式表演故事,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D.通过“悬崖村天梯”意象的巧妙利用,以舞蹈串联故事的形式,人们看到当地百姓追求幸福生活的艰难历程。
:一是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前面的主语是“该剧”,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画横线处的主语应为“该剧”,应在“人们”前加“让”,据此排除C、D两项;二是搭配不当,“表演故事”不搭配,据此排除B项。
故选A项。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翻天覆地丝丝入扣酣畅淋漓别具一格B.翻天覆地有条不紊淋漓尽致独辟蹊径C.前所未有丝丝入扣淋漓尽致独辟蹊径D.前所未有有条不紊酣畅淋漓别具一格,也形容闹得很凶;“前所未有”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