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
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

同仁堂——老字号经营的成功典范一、案例综述本案例介绍的是北京同仁堂是中医药行业文明遐迩的老字号、中医药的第一品牌,他在经营中始终坚持传统制药特色,其产品以质量优良、疗效显著闻名海外,并在经营中大胆创新而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他成为经典的老字号。
通过调查了解同仁堂的,探究它保持传统并致力于创新的方法。
一、同仁堂的传统经营与保持同仁堂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积淀而成“同仁堂”文化。
重质量、刻意精研,依德、诚、信树企业形象,以人为本凝聚一方。
同仁堂人视产品质量如生命。
自创立之初,同仁堂人便谨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一直至今。
他们完善严格的内控标准,用地道的药物,严守炮制之规。
在工艺方面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日趋精湛。
90 年代以来,同仁堂在技术方面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是同仁堂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一直影响着同仁堂人。
他们把养生济世作为经营宗旨,几百年来,同仁堂人代代相传,赢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
在市场经济中,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效果的标准,但在同仁堂人眼中,它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甚至不一定是首要标准。
同仁堂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职工以诚为本、以信求利,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仁堂注重用同仁堂文化理念凝聚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团队合力与向心力。
同仁堂的的经营保持了传统的优良的经营方式,摒弃了不合理的经营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企业的创新与改革。
三、同仁堂的创新同仁堂的经营创新包括:经营理念的创新和经营组织的创新,企业的经营机制的改革,产品创新,市场创新1、经营理念的创新同仁堂注重产品的质量,对于所用药材做到“取其地,采其时”。
他们以客户为导向,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在诚信方面也做到顾客至上的要求。
注重创新,利用现代手段,发行股票,经营的产品变得现代化,多样化,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实现集团化。
同仁堂:把仁义刻进人心

同仁堂:把仁义刻进人心作者:白剑峰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02期同仁堂,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文化。
346年前,乐氏家族在北京创办了一间小药铺。
此后,供奉御药188年,历经风雨而不衰,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华老字号”。
秘诀何在?两个字:诚信。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的承诺。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是同仁堂的良心。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这是同仁堂的情怀。
如今,同仁堂在全球共开办零售终端近2000家,开办医疗机构300多家,吸引了3000多万海外患者。
同仁堂商标在世界50多个国家登记注册。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藝、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许多海外游客到北京的“必修课”,除了登长城、吃烤鸭,就是参观同仁堂。
做良心药“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童叟无欺,问心无愧,这就是同仁堂的质量观。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
自古以来,同仁堂选药的标准就是:地道、纯洁、上等。
这种求真勿滥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例如,人参用吉林的,山药用河南的,枸杞用宁夏的,陈皮用广东新会的,丹皮用安徽芜湖的。
僵蚕不能用僵蛹代替,16头的人参不能用32头的小人参代替。
即便是做大蜜丸的蜂蜜,也必须用河北兴隆的枣花蜜。
同时,还要用药材最有效的部位,并且在药材有效成分最多的时候采摘。
如七珍丹中的寒食,必须在春天柳树发芽时制造,此所谓“取其地,采其时”。
近年来,为了保证原料质量,同仁堂在全国建立了12个药材基地。
78岁的芦广荣是著名药材专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她21岁进入同仁堂,拜师学习药材鉴别,练就了一身绝技,通过手捏、鼻闻、眼看、口尝、火试、水试,鉴别药材的真伪和品质。
现在,人工检验依然是同仁堂进药的“第一关”。
“有的药材掺杂使假,连精密仪器也化验不出来,但人的感官能识别。
比如,麝香里面掺杂麝香酮,骗得过机器,骗不过药工。
”芦广荣说。
芦广荣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发现购进的药材打捆后,上面是精品,中间和下面藏着次品。
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同仁堂的古训,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原因

应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同仁堂的古训,百年老店
经久不衰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小故事,深入了解这个三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原因。
亏本的订单
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中国,当时中药制剂非常紧缺,政府
出面向各个医药企业下订单,让医药企业生产治疗和预防非典的冲剂。
有些企业收到订单,只是应付政府的任务,而不去真做。
因为当时原材料涨价,每瓶药剂的成本就有九元,而售价政府又限制为七元。
但同仁堂认为,社会人民有需要,正是企业做贡献的时候。
他们加班加点地生产,但是仍满足不了需要,于是就停下了制药酒的生产线,转而生产治疗“非典”的制剂。
在“非典”期间,同仁堂生产了300万瓶的汤药,每一瓶药亏两元,总共要亏600 万。
但面对亏损,同仁堂的领导人说:这对同仁堂来
说不是第一次,也绝对不是最后一次。
在面临义利选择的时候,同仁堂首先想到自己应当做的事,而不是赚多少钱。
然而,“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到如今已经300 多年历史的同仁堂,即使在2003 年“非典”期间这样非常艰难的条件下,企业效益仍然增长了30%。
在中国上市公司发展潜力50 强评选中,连续七年都入选的企业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同仁堂。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

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引言概述:同仁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中药企业,成立于1669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同仁堂以其独特的品牌故事和优质的中药产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同仁堂的品牌故事,并逐一阐述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和成功因素。
一、历史渊源1.1 成立背景:同仁堂的创立源于清朝康熙年间,由一位名叫吴茂贞的药商创建。
他以制药技艺高超和诚信经营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1.2 品牌命名:同仁堂的名字寓意着“同仁共济”,即同仁堂愿意与人们共同携手,共同奋斗,共同进步。
1.3 历史传承:同仁堂在创立初期就坚持以中药为主要产品,秉承古代中医药理念,传承中华医药文化。
二、品牌核心价值2.1 品质保证:同仁堂一直以来注重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采用高品质的中药材,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2 传统与创新结合:同仁堂在保持传统中医药理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中药相结合,开发出更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中药产品。
2.3 社会责任:同仁堂一直致力于回馈社会,通过捐赠药品、资助贫困地区医疗设施建设等方式,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成功因素3.1 品牌信誉:同仁堂凭借其长期以来的良好信誉,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中药市场的知名品牌。
3.2 品牌传播:同仁堂注重品牌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广告、宣传活动、赞助等方式,将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3.3 市场拓展:同仁堂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建立分支机构和合作伙伴关系,将品牌推广到更多的地区和消费群体。
四、品牌影响力4.1 国内市场:同仁堂在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品牌影响力得到了广泛认可,产品覆盖面广,深受消费者喜爱。
4.2 国际市场:同仁堂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享有盛誉,成为中国中药企业的代表之一。
4.3 健康形象:同仁堂以中药的独特优势,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了良好的健康形象,被认为是中医药文化的代表。
北京同仁堂为何能立业三百年?

北京同仁堂为何能立业三百年?梦想考取功名以济世,但年近半百数次不第——出生于医药世家的一位失意者,想起了父亲的教诲:“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唯医药为最。
”济世,并非只有诗书功名一途。
1705年,北京大栅栏,“同仁堂”三字匾额在一家药铺门前高高挂起。
这位失意者,就是同仁堂的创办人乐凤鸣,“同仁堂”之名是其父乐显扬于1669年定下的。
乐显扬认为,“同仁”二字“公而雅”:公,即儒家推崇的“天下为公”,雅,即《尔雅》中所释“义也”“正也”。
这些精神之义,正与乐家父子养生济世的价值追求相一致。
同仁堂堂训随匾额“挂”起的,还有一句铮铮誓言。
乐凤鸣在《同仁堂药目》的序言中承诺:“汲汲济世,兢兢小心,虽不能承先人万一,而至于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可以质鬼神,可以应病症,庶无忝先君之志也。
”346年过去了,同仁堂历经皇朝变迁,闯过民国战乱,搏击于市场经济大潮,历经沧桑,始终昌盛不衰,早已成为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名药更是蜚声海内外。
翻开同仁堂的历史,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熔铸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和职工的言行之内,形成了有中药行业特色、独具魅力的同仁堂文化。
济世养生的创业宗旨,同修仁德的敬业精神,货真价实的职业道德,讲信义重人和的行为规范,代代相传,流传至今,成为同仁堂绵延发展,永续经营的立业之道。
诚信者以“仁”为本同仁堂300多年的历史中,渗透和体现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尤其是中华文化的主脉——儒家文化的特色。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也是同仁堂文化的精神支柱。
同仁堂崇尚的“仁德”精神,本意为仁者爱人,同情友爱,也有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之意,亦泛指同仁堂人坚持真理、正义的品行以及坚持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为己任,以诚守信,以爱国爱人之心、仁药仁术之本,取信于民、造福人类的理想追求。
300多年来,同仁堂将“仁本”理念贯穿于创业、立业、续业的整个过程,使其内化为全体同仁堂人认可和追随的传统精神。
同仁堂历经历300多年不倒的秘密

案例6
同仁堂历经历300多年不倒的秘密
以“济世养生”为宗旨的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于“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自雍正元年(1721年)起,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近二百年。
老一辈创业者伴君如伴虎,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小心谨慎、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
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
确保了“同仁堂”这一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有一次当经销商在广告中擅自增加并夸大某种产品的药效时,同仁堂郑重登报予以纠正并向消费者道歉。
同仁堂品牌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享誉海外。
目前,同仁堂商标已经受到国际组织的保护,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理了注册登记手续。
成为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的国际知名企业,企业实现了良性循环。
同仁堂:“德诚信”令老字号永葆青春

同仁堂:“德诚信”令老字号永葆青春作者:宋联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百年老字号,可是能让我们记住的已为数不多,能经住历史变革和经济大潮考验的更是少之又少。
但是提起“同仁堂”,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是个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
是什么力量让同仁堂永葆青春,蓬勃发展呢?许多老字号有着非常好的事业基础,可是靠着吃老本或守着旧思想,最终消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让人痛惜。
在市场竞争中,只有适者生存。
而适应市场的企业必然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个生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仁堂正是完好地继承了先祖留下“德、诚、信”思想,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将其发展成企业独特的核心能力,使企业焕发勃勃生机。
一、风雨三百年北京同仁堂的前身为乐家老铺,由祖籍浙江宁波、明代迁居北京的乐家第四代传人乐显扬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
乐显扬拟定堂名为“同仁”,同仁一词出自《易经》,意思是和同于人,宽广无私,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
雍正元年,钦定同仁堂供奉御药房,从此独办官药至清末将近200年。
然而到了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乐家后人不善经营,加上天灾人祸,乐家无力经营同仁堂。
不得不由乾隆批准,同仁堂交给乐家世交张世基继办,乐家获二股分息。
但情况仍未改善,业务难以维持,又不得不按典让的方式合股经营。
直到1831年(道光十一年),第十世子孙乐平泉继承同仁堂,他努力重振祖业,累积资本,排斥外股。
终于在1843年,正式将同仁堂股份全部收回,使同仁堂得到了巩固的发展。
其后,国内战争不断,乐家的书籍毁于1900年八国联军的大火之中,同仁堂的情形也日旷而下。
直至1949年北京解放,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同仁堂公会,乐家负责人乐松生出任同仁堂经理,同仁堂是当时北京最著名的私营企业。
到1966年又正式改为全民国有制企业。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同仁堂的牌子取消、科研中断、文献被毁,直到1979年才恢复原名。
为了保护这个老字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在1989年认定“同仁堂”为驰名商标,而且“同仁堂”商标还是中国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国际注册的商标,大陆第一个在台湾申请注册的商标。
[感悟同仁堂企业文化]同仁堂企业文化
![[感悟同仁堂企业文化]同仁堂企业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51dfdd510661ed9ac51f312.png)
[感悟同仁堂企业文化]同仁堂企业文化一谈起中药老字号,许多人便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同仁堂”。
凭着“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企业管理信念、“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品质追求,同仁堂历经342年的风雨洗礼,熠熠生辉。
如今,同仁堂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总资产达120亿元,净利润10亿元。
同仁堂何以长盛不衰?又何以名满天下?“长寿企业的秘诀在于:建立了一套卓越的企业文化,将企业存在价值融入整个社会公益的发展之中,并使之代代相传”,同仁堂企业给出如是解释。
一、企业员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企业员工是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创造、不断实践文化的过程。
也正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主旨;反过来,依靠高素质的员工建设高层次的企业文化。
同仁堂集团工会主席陆建国说:“善待职工是我们几百年的精神传承,只有企业善待职工,职工才会善待企业,这种‘善待文化’让同仁堂不断延续和谐,延续辉煌。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南京同仁堂努力实践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将员工的创造力视作企业的重要财富与竞争力的根本,通过全方位的全员培训制度,发展员工的能力建设,使员工的价值与企业的进步和谐统一。
其中,同仁堂的一大特色是坚持了中医药“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传统育人理念,辅以多岗培训、派出进修、自学奖励等机制,强调课程体系差异化、培训资源多样化、全员培训普及化,充分调动青年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人才接力梯队,并结合员工发展特点,建立了管理干部、重点专业人员、高级技工三大类人员的发展通道,因材施教,为员工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
众所周知,医疗人才多半有自己的一技之长,事业发展前景和技术进步往往比丰厚的薪酬待遇更有吸引力。
有着十几年工龄的一线职工老王说:“同仁堂给我们提供了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这让我们在内心产生了一种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
摘要:作为拥有343年历史的老字号,“同仁堂”三个字可谓是同仁堂的金字招牌,而同仁堂是怎样打造自身品牌,创造三百年不倒的医药界奇迹,确实值得研究。
同仁堂品牌的成功绝非偶然,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分析发现,是文化、诚信、品牌意识等的共同作用打造了同仁堂品牌。
本文从同仁堂的品牌文化、品牌意识、同仁堂的“以义取利,义利共生”、“诚信为本,药德为魂”及其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现代化经营方式等五大方面具体阐释了同仁堂品牌的经久不衰之道。
关键词:同仁堂品牌品牌文化品牌意识品牌形象
提到同仁堂,你是会想到它淡淡的药香,还是它那古朴庄严的装潢?是它百年的厚重历史,还是它各式的药品?是它流传百年的故事,还是它传承至今的品牌文化?是它现代的不断创新,还是他经久不衰的质量和信誉?无论你想到的是什么,同仁堂作为承载着300多年历史的中药
老字号,作为中国第一个驰名商标,作为中药第一品牌,从创始至今,一路走来,可谓历经风雨。
这一路中,有创始者的豪迈,有中兴者的用心,有新时代生生不息的奋进,更有药德精神、品牌文化代代相传的体现。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
享有“中国最具影响力行业十佳品牌”、“中国企业文化品牌建设十佳单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几十项荣誉。
从当初的同仁堂药店,到现在已经蜕变成同仁堂集团,并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的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配套形成十大公司、二大基地、二个院、二个中心的“1032”工程①,其中拥有境内、境外两家上市公司,零售门店800余家,海外合资公司(门店)28家,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同仁堂经历了清王朝由盛到衰、几次外敌入侵、军阀混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历史沧桑,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同仁堂经历数代而不衰,在海内外信誉卓著,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可谓药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那么现在就来剖析一下同仁堂品牌是何以经久不衰的。
一、百年风雨路,文化造品牌
(一)诞生之初就有良好的文化基因:公而雅
1、先辈定名公而雅,奠定同仁堂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基调
同仁堂的名字是由同仁堂创始人乐凤鸣的父亲乐显扬定的,乐显扬说“‘同仁’二字可命堂名,吾爱其公而雅,须志之”。
“公而雅”,正是“同仁”的精髓。
“公”,即是儒家推崇的“天下为公”;至于“雅”,《尔雅》中有这样的解释:“雅,义也;义,正也。
”也就是公正、正义、正直的意思。
总的来说,同仁堂的含义就是养生济人、一视同仁、公平正义。
同仁堂从定名之始就奠定了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基调,这种文化传承至今仍未改变,“同仁”文化也是一直为所有同仁堂人所尊奉,并且也使消费者对同仁堂品牌满怀喜爱与信赖之感。
2、堂训、训规当中体现文化,百年传承
同仁堂的堂训是“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体现出了同仁堂的重义、爱人、厚生的文化理念,在数百年传承不变,现在也成为了同仁堂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
同仁堂的训规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②,这体现出同仁堂一直严把质量关,历经百年传承,也逐渐形成
了同仁堂的质量文化。
3、同仁堂的中医药文化:继承传统又独具特色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是在继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并融入宫廷制药规范的基础上,经过三百余年的实践与创新,中医与中药的结合,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形象、价值取向、质量文化、经营理念和队伍建设的总和。
(1)继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华,不断创新提高
同仁堂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者。
中医药理论是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它吸收了中国古典哲学和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特别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理念。
同仁堂自创立伊始,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产和使用中药,收集并研制有效方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提高,至清末同仁堂有文字记载的中成药已多达近五百种,以医带药的模式传承至今。
(2)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
同仁堂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经八代皇帝,历1 88年,供奉御药的经历也使同仁堂的医药文化独具特色。
在供奉御药期间同仁堂以身家性命担保药品质量,采用最高标准的宫廷制药技术,磨练出诚实守信的制药道德,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的古训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形成了“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并得以世代弘扬。
(二)同仁堂品牌文化的现代诠释
1、同仁堂商标的内涵
同仁堂的双龙店标,是同仁堂于1982年计划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需要设计一枚商标时进行设计的。
通过多方设计最终以圆形双龙图案作为商标,同时也将它定为同仁堂药店的店标。
其颜色,以红色为主黄色为辅,红色代表着热情,吉祥与爱,而黄色则代表着庄重、高贵、光辉、忠诚。
两种颜色都是中国的传统颜色,将两者两者相结合出现在同仁堂的商标中,既体现出同仁堂曾供奉御药而特有的高贵、庄重的感觉,能在品质上给人予信赖感,也表现出同仁堂所推崇的“仁爱”与热情服务的态度。
其圆型,象征中药剂型的代表——“丸”.。
其图案,中间“同仁堂”三字采用同仁堂匾额③上的字形,以它作为主要图案,是以品牌作为担保,象征着过硬的药品质量;字两旁是艺术化的“双龙”,龙体为草叶形,似龙似草,寓意为龙与中草药同是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传统文化;双龙头之间的圆圈既寓示同仁堂为祖国医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又寓意同仁堂所生产的中药如同珍珠般的宝贵。
整个商标标志着北京同仁堂是国之瑰宝,在继承传统制药特色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研制开发更多的新药造福人民。
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医中药文化以及同仁堂自身的文化和质量观念就融合在同仁堂的商标里,体现出现代意义上的同仁堂品牌文化。
2、精品中药房建设中体现文化
文化助推同仁堂精品中药房的建设。
同仁堂对中药房进行改造,打造精品药房,一改传统中药房脏、乱、差的状况,整齐的药柜、规范的中药小包装,做到使用中药也能一尘不染。
药房装修融合了同仁堂的厚重文化:古色古香的外部装饰,精巧别致的内部装潢,配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的肖像,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沿楼梯拾阶而上,满眼的文字、图片、雕塑以及各种制药工具,记录了同仁堂3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使患者在医院就医的同时感受到同仁堂这百年老字号就在身边,享受到同仁堂低价,感受到同仁堂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可或缺。
3、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文化建设
同仁堂勇于冲破传统商业模式的桎梏,积极向成功的现代品牌学习,重视对品牌资产的培育。
在品牌的现代化建设中,同仁堂既讲历史,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