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2.如图是KNO3、MgSO4、Na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4:9B.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无明显现象D.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蒸发结晶法提纯【答案】B【解析】【详解】A、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把40g KNO3放入50g水中能得到KNO3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70g=2:7,故A错误;B、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大,硝酸钾的溶解度最小,所以t3℃时,图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NaCl>MgSO4>KNO3,故B正确;C、t4℃时,其他条件不变,把MgSO4饱和溶液升温到t5℃,溶解度减小,在此操作过程中溶液里会析出晶体,故C错误;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KNO3中含有少量的NaCl杂质,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故D错误。
故选:B。
3.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答案】C【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 .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 gC .t1℃时,100 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 gD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答案】B【解析】A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错误;B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 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 ,故正确;C 、t 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130g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0g ,故错误;D 、t 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130g g×100%=23.1%,故错误。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实验室用KClO 3制氧气并回收MnO 2和KCl ,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用装置甲收集氧气B .用装置乙溶解完全反应后的固体C .用装置丙分离MnO 2和KCl 溶液D .用装置丁蒸发分离后的溶液得KCl 晶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A正确;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溶解速率,故B正确;C、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D、蒸发时要变加热边搅拌,故D不正确。
故选D。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B.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根据溶解度概念可知,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30g100%23.1%30g+100g⨯=,不能得到30%的甲溶液,故A错误;B、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甲、乙的溶解度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甲、乙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丙没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不变,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s100%100g+s⨯,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B正确;C、t2℃时,甲、丙溶液的状态没有确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错误;D、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饱和溶液的质量没有确定,析出晶体质量也不能确定,故D错误。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B .t 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t 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D .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答案】D【解析】A 、t 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所以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故A 错误;B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B 错误;C 、t 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130g g×100%=23.1%,故C 错误; D 、t 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故D 正确。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 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 分别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C .t 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 .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答案】B【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C.t1℃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答案】A【解析】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B正确;C.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较大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A。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D.蔗糖的溶解度【答案】D【解析】【分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和,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详解】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克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克蔗糖,不确定蔗糖是否溶解,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是否改变,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温度没有改变,溶解度一定不改变,故选D。
3.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内容关系合理的是( )A.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B.向一定量锌粒中滴加稀硫酸C.一定质量的固体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D.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硝酸钾至溶液饱和【答案】C【解析】A、向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应该等于7,不会小于7,错误;B、向一定量锌粒中滴加稀硫酸,稀硫酸与锌粒接触就会产生气体,错误;C、一定质量的固体氯酸钾加热至完全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减少,当反应结束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保持不变,正确;D、一定温度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溶质硝酸钾至溶液饱和,当开始加入硝酸钾时,溶液的质量不为0,错误。
故选C。
点睛: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的知识熟练掌握,并能结合图象的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①抓图象的起点,②抓图象的终点,③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2.下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温度20304050/℃KCl34.0g37.0g40.0g42.6gKNO331.6g45.8g63.9g85.5gA.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C.40℃时,5gKCl中加10g水可得33.3%溶液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知20℃时,KNO3溶解度小于KC1的溶解度,A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在20~3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有相同的部分,即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B正确;40℃时,KCl的溶解度为40g,即该温度下40g氯化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g/14g ×100%=28.6%,C错误;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即该温度下45.8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16g,即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D正确。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初三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氢氧化钠碳酸钠20℃40℃20℃40℃水109 g129 g21.8 g49 g酒精17.3 g40 g不溶不溶A.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Na2CO3 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C.20℃时,将CO2通入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D.40℃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 g酒精中,均能形成饱和溶液【答案】D【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表可知,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有:温度、溶质性质、溶剂性质,正确;B、 20℃时,NaOH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109 g和17.3 g,所以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20℃时,Na2CO3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21.8g和不溶,所以Na2CO3 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中,正确;C、20℃时,Na2CO3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为不溶,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20℃时,将CO2通入NaOH的酒精饱和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正确;D、40℃时,NaOH在水和酒精的溶解度分别为129g和40g。
40℃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100 g酒精中,NaOH在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在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错误。
故选D。
点睛:通常把室温(即20℃)时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将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D.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一定大【答案】B【解析】A.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分析;B.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C.根据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互相转换分析;D.根据溶液质量是否相等分析。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3℃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B .t 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 .t 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D .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答案】D【解析】A 、t 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 ,所以甲的饱和溶液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故A 错误;B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B 错误;C 、t 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所以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130gg×100%=23.1%,故C 错误; D 、t 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所以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故D 正确。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会导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D .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答案】D 【解析】A.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量取实际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B. 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相当于溶剂水的体积偏大,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C.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放砝码的托盘上忘了放纸相当于称量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 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相当于溶液中水的体积偏小,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溶液》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1)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将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无白色浑浊出现B.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3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溶液C.硫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全部是H+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会使溶质析出出现浑浊,故此选项错误.B、由20℃时氯化钠溶解度可知,30g氯化钠不能都溶解在50g水中,只能溶解18g形成68g溶液,故此选项错误.C、硫酸在水中电离时会出现氢离子与硫酸根离子,除氢离子外再无其他带正电的离子,故此选项正确.D、溶液一定透明但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的溶液是蓝色的,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B.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D.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B【解析】【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33.3%,故B错误;C、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故C正确;D、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根据溶解度曲线解答;
D、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解答。
解:A、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正确;
B、根据曲线图,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3℃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有晶体析出,都成为t1℃时的饱和溶液,但由于在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故此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而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将t3℃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而通过观察,丙在t3℃时的溶解度要小于甲在t1℃时的溶解度,故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错误;
2.不含结晶水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C.20℃时,甲的溶解度为28.6 g。即:在20℃时在100 g水中溶解28.6 g甲可达到饱和,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小于28.6 g,选项C不正确;
D.因为70℃时甲的溶解度最大,所以将其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会因为溶解度减小而使甲无法完全溶解,都有晶体析出,选项D正确。故选D。
A.甲的溶解度是102.5g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20℃时,100 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
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都有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是102.5g没有指明是在70℃时,选项A不正确;
B.甲的溶解度在0℃到70℃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大于70℃时,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选项B不正确;
6.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6%
【答案】B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解答;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化肥、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故选C。
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乙大于甲
B.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有的甲、乙质量相同
C.30℃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80g甲饱和溶液
D.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得到乙,通常采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C.t1℃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答案】A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D
【解析】A、将相同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可通过比较甲、乙两物质在t2℃和t3℃时溶解度的差的大小作出判断,差值大析出晶体多。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而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故析出甲的质量大,正确;B、据溶解度曲线知,t2℃时,甲和乙两种溶液的溶解度相同,故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正确;C、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由于饱和溶液中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故t3℃时甲、乙、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丙;降温至t1℃,甲、乙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t3℃时相等,而t3℃时丙的溶解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正确;D、饱和溶液中 知。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 <40%,错误。故选D。
C、根据题中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8.6%,故正确。
故选B。
7.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解析】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B正确;C.t1℃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质的溶解度次之,较大温度,甲、乙物质会析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进行计算,所以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至t1℃,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D正确;故选A。
C、将t3℃时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成为t2℃的饱和溶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成为t2℃的不饱和溶液,与t3℃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由于在t2℃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乙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在故C错误;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故D正确。故选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1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所以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固体质量乙大于甲,故A正确;
B、20℃时,甲、乙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含有的甲、乙质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80g甲饱和溶液,故C正确;
11.20℃时,有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A和质量分数为26.47%的食盐溶液B,下列有关A、B两种食盐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
B.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B>A
C.m 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100m/26.47 g
【答案】B
【解析】A、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各25g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70g,故B正确;
C、t2℃时,溶液的饱和状态不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C错误;
5.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不一定大于乙,故D错误。
3.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A.100gB.200gC.300gD.400g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100g×20%=(100g+x)×5%,解得x=300g,故选C.
D.向m g溶液A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m 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说明此时B溶液已经饱和。则食盐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6g。物质的溶解度应带有单位,错误;
B、由于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B的溶质质量分数,故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A>B,错误;
D.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甲<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A试管中变浑浊,说明了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试管中是乙的溶液,故A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1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9%,故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