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汉常见问题汇总

合集下载

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翻译中的常见错误

语法关系混淆性错误
• Any literate person on the face of the globe is deprived if he does not know English. • 误:地球上任何有文化的人,如果不懂英语将被 剥夺很多东西。 • 正:世界上任何有文化的人,如果不懂英语就算 不上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 句中的deprived=underprivileged,意为所受教育 少的,是系表结构,不是被动语态。
英译汉常见错误
• 望文生义型错误 • 如果孤立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忽视上下文对语义 的制约作用,遇到多义词或词组时,有时会信手 拈来自己熟悉的意思放到译文中,从而造成译文 扭曲,让人无法理解。 • Fight shy of the theoretical method of approach to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 误:从理论上讲,学英文的方法就是要战胜害羞。 • 正:学英语要避免只讲理论(而不去实践)。 • fight shy of 是习语,意为回避、躲避。
语义结构型错误
• 由于容易受到汉语字面说法的干扰,汉译 英时要特别重视语义结构(也可称为词语 搭配),比如:吃药是take medicine,但吃 苹果是eat apple. • 从他的话音里,我能听出东西来。 • I can hear something from the tone of his voice. • I can tell something from the tone of his voice.
• 虽然不定式没有语法上的主语,但有逻辑 主语。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要 一致。 • 为了在搞科研中取得成功,需要坚持不懈。 • 误:To succeed in a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persistence is needed. • 正:To succeed in a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ne needs to be persistent.

常考易错外文翻译(高中)

常考易错外文翻译(高中)

常考易错外文翻译(高中)外语课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科目,其中翻译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部分。

下面总结了一些常考的易错翻译,供大家参考。

1. 名词性短语翻译常见的名词性短语包括 "de + 名词","的 + 名词","表语名词" 等。

中文中这些结构的使用非常频繁,但是英文中并不一定与中文一一对应,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例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应该翻译成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the Chinese nation",而不是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 "我爸爸是一名医生" 应该翻译成 "My father is a doctor.",而不是 "My father is one doctor."2. 动词短语翻译动词短语也是翻译中容易出错的部分之一。

与名词性短语类似,动词短语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翻译。

例如:- "在电影院看电影" 应该翻译成 "watch a movie at the cinema",而不是 "see a movie at the cinema"。

- "交作业" 应该翻译成 "hand in homework",而不是 "give homework"。

3. 词汇搭配翻译英语中的词汇搭配相对比较固定,需要多加注意。

错误的词汇搭配往往会影响文章的语言流畅度和意义表达。

例如:- "打电话" 应该翻译成 "make a phone call",而不是 "have a phone call"。

中英互译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或挑战?

中英互译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或挑战?

中英互译中有哪些常见的问题或挑战?一、语言差异导致词义的歧义性中英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互译过程中产生词义的歧义性。

在中文中,有些词语含义十分丰富,一个词可以表达多种意思。

而在英文中,每个词往往只具有一种明确的意义。

因此,当我们进行中英互译时,就会经常出现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的问题。

解决办法:1. 了解被翻译语言的语音体系、语法规则和语义特点,准确抓住词义的核心。

2. 结合上下文和语境,灵活地选择合适的翻译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文化差异造成习语和俚语的翻译难题中英之间的习语和俚语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就给中英互译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习语和俚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体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因此,要想将其准确翻译出来,就需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解决办法:1. 通过学习目标语言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其习语和俚语的使用场景和寓意。

2. 运用类比和类推的方法,将原文的习语和俚语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等效的表达方式,以保持原文的意义和风格。

三、语法结构的不同导致句子翻译的困难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导致了在句子翻译中的困难。

中文注重整体的逻辑关系和上下文的连贯性,而英文更加注重句子的时态和语态。

因此,在进行中英互译时,需要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和语法结构进行灵活调整。

解决办法:1. 理解原文的表达意图,捕捉核心信息,并对其进行句法分析。

2. 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表达,进行合适的句法调整,保持句子的意义和语感。

四、文化价值和情感色彩的不同引发翻译误差中英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情感色彩存在着差异,这在翻译过程中容易引发误差。

某些词语或句子在一个语言中可能呈现积极或正面的意义,而在另一个语言中可能却呈现消极或负面的意义。

解决办法:1. 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避免将文化误解带入翻译中。

2. 进行语境解释和适当注释,以准确传达原文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含义。

汉译英翻译难点

汉译英翻译难点

汉译英翻译难点举例说明汉译英的难点有哪些?一、学术型翻译每个语言环境下都会产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哲学领域、法学领域的不同名词,在语言环境的转换中,就要做到精确无比,不然容易不伦不类。

例如:1、社会领域脱贫致富――to shake off poverty set out on the road to prosperity 传销――pyramid sales 2、法学领域三个代表――Three Represents3、部分汉语名词由于其专业性则需要用汉语拼音代替。

例如:神舟九号――Shenzhou IX。

二、古诗词的翻译古代的诗词,在现代人看来,理解都稍显困难。

所以在翻译成英语时,需要注意的是原作者的行文风格,通假字的翻译,增添主语或动词等方面。

例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如深林,复照青苔上。

Empty the hills, no man in sight, Yet voices echo here; Deep in the woods slanting sunlight ,Falls on the jade-green moss.三、主语的翻译在中文的许多句子里,都会省略主语。

而在英语句子中,主语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主语的翻译也就成了我们汉译英的一大难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同存异――找主语办喜事要选个良辰吉日。

――We usually choose an auspicious day for wedding.2、推倒主语谢绝参观――The place is not open to vist ors. 3、转移主语这个村建了一所小学――A primary school is this village. 4、结构主语要成功,就要付出劳动――It will cost you much labor to succeed in anytime. 四.成语的差异成语蕴含着中国的许多传统故事,所以翻译起来很是费劲。

汉译英

汉译英

例5。有空就到我们家来聊天吧。
误:If
you are free, please come to our family to have a talk. 正:Drop in on us for a chat at any odd moment.
例6.我们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误:Our cause has won victories one after another. 正:We have won one victory after another for our cause. 或译为被动语态: A series of victories have been won for our cause.
例1.在挤公共车时,我的钱包丢
了。 误:On squeezing on to the bus, my wallet was lost. 正:On squeezing on to the bus, I lost my wallet.
例2.他大学毕业后,他父亲想让他去
美国继续深造。 误: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his father wanted him to pursue his education in America. 正:After he graduated from college, his father wanted him to pursue his education in America.

说明:句中cause是没有生命的,
而win victories的主语一般是人, 二者用在一起,就把cause拟人化 了,而这种修饰方法在英文中被视 为毛病。原文虽在语法上没有错误, 但却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不是地 道的英语。

英汉翻译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英汉翻译中的常见问题解析

英汉翻译中的常见问题解析引言:英汉翻译是一门复杂而又有趣的艺术。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英汉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教案将从语法、词汇、文化等多个方面解析英汉翻译中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语法问题1. 语序不同英语和汉语的语序有很大的不同。

英语是主谓宾的语序,而汉语是主谓宾的语序。

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语序的颠倒,给读者造成困惑。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调整,保证句子的通顺和易读。

2. 时态和语态的转换英语的时态和语态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需要将英语的时态和语态转换为汉语的相应形式。

解决方法: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转换,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二、词汇问题1. 词义的多样性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有着不同的特点,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词义。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词义,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恰当性。

2. 习惯用语和成语的翻译习惯用语和成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它们的翻译常常会带来困扰。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合适的习惯用语和成语,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恰当性。

三、文化问题1. 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这导致了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文化差异的问题。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贴近读者的需求。

2. 文化隐喻的翻译文化隐喻是文化中常见的表达方式,但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带来困扰。

解决方法:在翻译过程中,要了解文化隐喻的含义和背景,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适当的调整,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恰当性。

结语:英汉翻译中的常见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话题。

通过对语法问题、词汇问题和文化问题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汉翻译中的挑战和难点,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专四英译汉需注意问题

专四英译汉需注意问题

专四英译汉需注意问题第一篇:专四英译汉需注意问题一、不合习惯的说法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惯和表达方法。

一句话,一个词,在一个国家表达的是好意,引起人们好的联想和情感,在另一个国家转达的可能是坏意,引起人们不好的联想和情感。

如果翻译不注意,就有可能引起误解或不快。

而如果我们注意这些差异,在译文中加以运用,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翻译不涉及政治、经济等重要问题,只涉及生活习惯、日常用语时,可以更灵活些,按照译入语的习惯说法表达意思。

1、见面问候中国人见面时喜欢问:吃过了吗? Have you had breakfast(lunch, supper)?到哪去?Whereareyougoing?这都不是外国人在见面问候时会问的问题。

如果见面就问外国人“到哪里”,人家会以为你要了解人家的私事,对你会产生反感。

外国人喜欢问:“你好吗?”这句话可以有不少表达方法,如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How have you been doing?Hello!Hey!等。

用哪一句来表达你的问候,取决于你与被问候人的关系密切程度。

总之,这一类的问候语,直译可能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还是按外国人的习惯翻译较好。

2、对病人的问候中国人喜欢对病人深表同情。

但外国人则轻易不愿表现出其弱的一面,对他们表达过分同情的话未必会收到好的效果。

例如:中国人在听说一个人生病后可能会说:得知贵体欠佳,深感不安和关切。

直译:I was rather disturbed by and concerned about yourillness.但这样翻译会使感到病情很重,只能加重病人的顾虑,达不到安慰病人的目的。

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可译为:I am sorrytohear about your illness and wish you a speedyrecovery.这样翻译既表达了讲话者的难过心情,又表达了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愿望。

十三个常见汉译英问题

十三个常见汉译英问题

第一种情况‎:望文生义,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翻译,即“中式英语”。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例如:把“胶水” 译成glu‎e water‎(应为glu‎e);把“不准拍照”译成Don‎’t take pictu‎r e(应为:No photo‎g raph‎s);把“当心碰头” 译成Be caref‎u l, head(应为:Mind your head / Lower‎your head);把“拳头产品” 译成fis‎t produ‎c t,但fist‎这个词只是‎握住拳头,并没有打出‎去的动作和‎力量,(参考:“knock‎o ut” produ‎c t /“hard-punch‎” produ‎c t / core produ‎c t / produ‎c t with a compe‎t itiv‎e edge / marke‎t-penet‎r atin‎g produ‎c t);把“科技旅游”译成tec‎h nolo‎g ical‎tours‎,这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旅游本身是‎技术性的 (参考:scien‎c e-theme‎tours‎);把“黄金地段”译作gol‎d en area,这是说“金色地区”?(试比较:prime‎/centr‎a l/ideal‎locat‎i on)把电视屏幕‎上的栏目名‎称“看世界”译作 Look the World‎,(试比较:Aroun‎d the World‎/ Windo‎w onto the World‎/ Acros‎s the World‎等);把“经济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不断‎深化”译成The‎econo‎m ic refor‎m has made great‎achie‎v emen‎t s and is deepe‎n ing.(似应译为:Great‎achie‎v emen‎t s have been made in the econo‎m ic refor‎m, which‎is devel‎o ping‎in depth‎);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译汉常见问题汇总
英译汉,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的过程当中,不少人只求译文的“忠实、通顺”而忽视译文的“雅”。

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英译汉常见问题汇总,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结构不合理,句子不自然
(1) There will come a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全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阳光下过幸福生活的一天是会到来的。

译文主语的定语长,使得整个句子头重脚轻。

试译为:全世界人将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过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2)The sun, which had hidden all day,now came out in all its splendor.
那个整天躲在云层里的太阳,现在又光芒四射地露面了。

原文里的定语从句,是补叙性的,译成汉语,不一定放在被修饰名词之前。

原文没有“又”这个意思,应去掉。

试译为:太阳一整天都躲在云里,现在出来了,光芒四射。

(3)I had experienced oxygen and/or engine trouble.
我曾碰到过,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二者都出故障。

“我曾碰到过”,句子突然中止,好象无宾语,但实际上宾语却是很长的三个分句,这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

可在“碰到过”后加上“这种现象”或将宾语提前。

试译为:不是氧气设备出故障,就是引擎出故障,或者它们都出故障,这些我都碰到过。

(4)Captured documents which we hav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s who had been infiltrated through this corridor plus prisoner-of-war reports that we have obtained in recent months led us to believe that the volume of infiltration has expanded substantially.
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身上缴获的文件,加上近几个月从战俘那里得到的口供,使人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扩大了。

译文基本上没有脱离原文的结构,“文件”和“口供”作主语,前边的定语都比较长,所以,主语就显得过长,读起来不上口。

试译:我们从经由这个走廊进来的人员身上缴获了一些文件,近几个月来,也从战俘那儿得到了一些口供,这些使我们相信,渗透的规模确实是扩大了。

2.选词不准确,表达不地道
(1)After Aunt Lena had heard about the family trouble, she agreed to look for a job.
丽娜姨听见了家庭的困难情况后,同意去找工作。

“听见了”可改译为“闻知”,“家庭”可改译为“家里”。

试译为:丽娜姨闻知家里的困境之后,同意去找工作。

(2)The teenagers don't invite Bob to their parties because he is a wet blanket.
青少年们不邀请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人。

“青少年”属集合的概念,反映青少年的集合体,而不反映个体,所以,不可在它的前边加上数量词或在后边加上“们”。

teenagers在汉语里没有相对应的词,可译为“年轻人”。

试译为:那些年轻人不让鲍伯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扫兴的家伙。

(3)These planes were held back to protect the enemy's home islands instead of being used where they were badly needed.
这些飞机被留在后方保卫敌人本岛,未用于其它急需的地方。

“保卫”是一个褒义词,不应用在此句。

“敌人本岛”不合乎汉语习惯表达。

试译为:敌人没有把这些飞机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而是把它们留下来,在岛上守卫他们的老巢。

3.音节不匀称,句子较生硬
(1)This failure was the making of him.
这次不成功是他成功的基础。

把failure译为“不成功”,是画蛇添足,这不但使句子的音节不够整齐,而且在这短短的句子里,有两个“成功”相连,读起来不顺,听起来也不悦耳。

试译为:这次失败促使了他的成功。

(2)In the negative, right and left, and black and white are reversed.
照片底片上,左右黑白与正片恰好相反。

"照片”与“底片”连在一起,使词误的声音搭配不好。

试译为:底片上的左右黑白,与照片上的恰好相反。

(3) They drove in a black limousine, passed groves of birch trees and endless rows of identical new buildings.
他们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经过一丛丛的白梆树和看不到尽头的一排排千篇一律的新住宅。

“新住宅”前的定语过长,句子的音节也不匀称,节奏感不强,因而,句子无气势。

试译为:他们乘坐一辆黑色轿车,经过一丛丛的白烨树和一排排的新楼房。

这些楼房,千篇一律,望不到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