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西周春秋战国的音乐共33页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 1年)第一节;概述。

这时期我国社会制度有很大变化,它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从鼎盛到衰落,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文化上也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由发展到衰微。

春秋末期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中,“无物而不在礼”的一元文化,被生动、活泼的多元文化所代替,出现了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

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①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盛大的西周终于衰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现代史学称春秋、战国。

由于周天子一统天下局面的崩溃,诸侯称霸,礼乐制受到冲击,终于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

娱乐性比较强的、不受礼束缚的新乐,逐渐代替使人听了昏昏欲睡的“古乐”,而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古乐”(亦称“雅乐”)的衰微,“新乐”(亦称“俗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这时期无论声乐、器乐、音乐科学、音乐美学都有很大发展,为我国古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西周到战国末800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如“大师”“小师”、“瞽矇”、“磬师”、“钟师”、“笙师”等。

二、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采集民间歌谣以察民情。

从流传下来第一部歌词集《诗经》和战国的《楚辞》可以看出其概貌。

这时期出现许多民间歌手,并有传授歌唱艺术的人和歌唱理论。

三、器乐在这时期获得较大发展。

(一)乐器已有约70种,有系统化的乐器分类法,称作“八音”。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先秦(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1、骨笛:新石器时代/8000年/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

最古老的乐器:骨笛;闭口吹奏乐器:埙。

骨笛、骨哨是苏格兰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

(×)风笛2、音乐起源:劳动起源说/情感表达起源说/模仿/精神起源说3、原始乐舞:歌舞乐三位一体(歌唱/舞蹈/奏乐)4、葛天氏之乐=八阙:《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一个八阙。

”5、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ru。

”6、商:巫乐-民间音乐和淫乐-宫廷音乐7、周:礼乐制度-王(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天子8佾,诸侯6佾,卿大夫4佾,士2佾。

礼乐机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春官包括大司乐、乐师、大师;大司乐的职能:音乐教育、行政管理、音乐表演。

礼崩乐坏-郑卫之音:民间音乐(新乐)雅乐(古乐)8、《诗经》=《诗三百》:第一部歌诗总集风:民间歌曲;雅:宫廷歌曲;颂:祭祀乐舞。

9、《楚辞》:第二部歌诗总集;楚声: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采菱等屈原《九歌》有11首,离骚、招魂等10、《成相篇》战国荀子荀况/最早的说唱音乐形式内容揭露统治者的愚蠢,要求他们改变作风,实行开明政治11、六代乐舞:《云门》皇帝;《大咸》尧;《箫韶》舜;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尽善尽美”《大夏》夏(大禹治水);(侈乐)《大濩》商(商汤伐桀);(巫乐和淫乐)《大武》周(武王伐纣)。

“尽美未尽善”12、歌手:秦青“声振林木之势”;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13、琴曲: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高山流水》。

师旷:《阳春白雪》。

14、“八音”:周/制作材料/金(钟)石(磬)土(缶埙)木(柷敔)丝(琴瑟)革(鼓)匏(笙簧竽)竹(箫)“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友之,钟鼓乐之”15、曾侯乙墓编钟: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65件,3层16、音乐思想:儒家:倡乐/孔子、孟子、荀子/《乐记》-儒家礼乐思想大成;最早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典音乐和器乐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典音乐和器乐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典音乐和器乐艺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和文化蓬勃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古代中国,音乐和语言一样被认为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所以音乐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学、艺术的重要部分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周朝晚期。

当时的音乐和文化非常的保守,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量的融合和进步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繁荣。

在这个时期,古典音乐的表演和创作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

例如,音乐器材被改进,各式各样的乐器逐渐出现。

除了已经使用的歌钟、乐箫和竹笛等器乐之外,还有播放方法特别的新乐器,如琵琶、筝、瑟、鼓等。

春秋战国时期,古典音乐的名称也逐渐多样化。

从古代的雅乐和颂乐发展到更多的子类别,如君乐、宴乐、舞乐等。

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艺术表演也被用于不同场合的祭祀和宴会中,如君主的庆祝活动、宗教仪式、婚礼或葬礼等等。

除了音乐和乐器进步之外,春秋战国时期还见证了古典音乐的文艺复兴,出现了一系列杰出的音乐家和创作者。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左丘明,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创作了多部歌曲和作品,影响了古代文学和音乐。

就像其他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音乐也是当时文化交流和国家间和平的促进因素之一。

例如,秦国(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的音乐影响了其他国家,如安吴(另一个国家),并且安吴(另一个国家)也开创了其他不同类型的音乐。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它不仅见证了音乐和器乐的发展,而且是文化和思想传承的坚实基础。

从君主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可以从音乐和艺术中得到灵感和激励。

虽然这个时期已经过去了几千年,但是它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和器乐的发展仍有着重要的贡献。

1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1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雅乐的来源所谓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表演的乐舞和演奏的音乐,其名称的由来当取其歌辞“典雅纯正”之意。

它用于郊社、宗庙、宫廷礼乐、乡射和军事大典等各个方面,这就是周代在我国历史上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

原因在于周人汲取了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认为“殷鉴不远”。

商民族的音乐属于巫文化体系,是一种“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带有狂热的宗教意识、漫无节制的音乐。

周人认为,商人之所以灭亡和商朝统治者“嗜酒”“好色”“淫乐”有关,所以把商朝音乐称为“亡国之音”。

周朝建立后,他们提倡一种有节制、适度的音乐,这就是“雅乐”。

●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指古代为维护君臣上下等级秩序而建立一套文化典章制度,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有合的统治目的。

周朝礼乐制度就是以礼仪和音乐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

礼仪包括礼节和仪式。

音乐的等级化则体现在“佾”和“月悬”制度两个方面。

“佾”值乐舞行列,一般指8人为一列“天子用八(8x8=64)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乐悬”为悬挂钟磬多寡的规格。

天子四面,诸侯三面,大夫两面,士一面。

“乐县”制度由森严的宗法制度所决定。

周公的“制礼作乐”这种制度为西周近300年的社会统治秩序的稳定,曾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的大动乱和大变革,彻底打败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秩序,音乐的等级制度也失去了约束力。

实际上是以季恒公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的意识形态观念冲破了奴隶主贵族礼乐等级制度的束缚,也就是经济基础的破坏导致了上层建筑的瓦解,当时叫作“乐坏礼崩”实质上从西周初年周公的“制礼作乐”到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其实是我国奴隶社会从鼎盛时期的高度繁荣之后逐渐趋于衰弱,最后崩溃瓦解、为封建制度所取代这样一个历史过程在礼乐方面反映。

中国传统音乐夏商周至隋唐之前

中国传统音乐夏商周至隋唐之前

孔子曾在齐国观看《韶》乐表演, 给予了
“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的高度评价。
原始乐器
我国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原始 乐器,有骨笛、骨哨、陶埙、陶 角、陶钟、陶铃、陶响器、土鼓、 石磬等种类。 按制作材料分类有,骨、土、石、 革、竹等类别;按照演奏方式分 类则分为吹管乐器和敲击乐器两 大类。
夏商时期的乐舞
延续了原始社会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内容上却鲜明地反映出阶级社会艺术作品的特点,即体 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逐渐成为奴隶主贵族们歌功颂德的工具。 夏代的《大夏》和商代的《大濩》
中国传统音乐
原始社会时期至魏晋时期
原 始 社 会 、 夏 商 时 期
期西 周 、 春 秋 、 战 国 时
秦 汉 和:
歌、舞、乐“三位一体”

代表作品:
《葛天氏之乐》、《弹歌》、 《朱襄氏之乐》、《蜡辞》、 《云门》、《咸池》、《箫韶》

内容:
“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 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 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

第2章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3节

第2章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3节
• (4)北狄:中国北方各民族的总称。
2020/4/3
20
• 5、巫术活动中的乐舞、 宗教性乐舞
• 殷商时期,巫风盛行。统治者凡举 事多求神问卜。在祭祀求神活动中, 乐舞是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
2020/4/3
21
2020/4/3
22
2020/4/3
23
2020/4/3
2020/4/3
6
二、礼崩乐坏与文化下移
•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大 动乱和大变革,彻底打乱了奴隶主贵 族的统治秩序,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力 和地位遭到了各国诸侯的挑战。
• 奴隶制度开始趋向衰落,反映在音乐 文化方面,音乐的等级制度随之失去 了约束力,即礼崩乐坏。
2020/4/3
7
• 礼崩乐坏是周代社会上层建筑全面崩溃 瓦解的标志。战国时期的音乐在春秋时 期文化下移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民间渗透。
西周 春秋 战国时期
公元前1046—前221年
2020/4/3
1
2020/4/3
2
2020/4/3
3
一、音乐中的阶级与等级分化:礼乐制
• 奴隶社会逐渐形成以后,社会上有了阶 级的区分,音乐艺术也就逐渐注入了阶 级的意识,打上了阶级的烙印。
• 周初,周王室为了维护新的政治统治, 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通过它来 显示对人民的威慑力量。音乐的阶级划 分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乐器的应用上。
2020/4/3
9
三、音乐教育的滥觞及其制度
• 我国古代音乐教育制度始于西周。商代 已有最早的音乐教育设施“瞽宗”。
• 至周代,音乐教育设施较之商代更为完 备且具相当规模。周初建立了独立的宫 廷音乐机构“大司乐”,这是我国古代 第一所音乐学校。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中国音乐史与欣赏---第三章  西周春秋战国音乐

三分损益法
• 我国最早的生律法,最初见于《管子· 地员
篇》,是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 • 是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反 复求律的方法。生出了徵、商、宫、羽、角五 音。
三分损益十二律
• 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

生出十二律 ,称作“三分损益十二律”。 十二律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黄大太夹姑仲蕤林夷南无应 钟吕簇钟冼吕宾钟则吕射钟
曾侯乙编钟
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乐器
• 2003年4月~2004年12月,无锡鸿山发掘了
7座越国贵族墓,墓葬年代约为公元前470~ 前450年,属战国早期。 • 墓中出土了2000多件随葬器物,其中有三 足缶、于、丁宁、钮铎、句、钮、甬钟、 磬、铃形器、簴座等500余件青瓷乐器和乐 器部件。这是继曾侯乙墓之后我国音乐考 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
• 由“三分损益法”所生的十二律,实际上
是一种不平均律。 • 它所形成的古代大全音(204音分)较十二 平均律的全音(200音分)为大;古代小半 音(90音分)较十二平均律的半音(100音 分)要小。 • 因此,三分损益法上下相生到第十二律仲 吕时,就出现了“仲吕极不生”,“黄钟 不能还原”的现象,暴露出十二律不能回 归本律和无法“周而复始”旋宫转调的问 题。
• 礼乐制度的具体规定:
用乐规模:“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 士二。” “乐悬”: “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 县, 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音乐机构
• 周朝的乐官之长称为“大司乐”,后世将
其作为周朝音乐机构的代称。这是我国历 史上最早记载的具有较完备体系的音乐教 育机构。
音乐作品
• 《易经》中的歌谣: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


以钟等人用筑种器的钟 祈都。群于的军。一* 求刻宫、报附事通种是 天有廷发时设或常金中 神铭所布或器宗作属国 保文用消召具教为撞古 佑*的息集*建一击代 。
Page 17

第二章 中国传统音乐的萌发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
Page 18
五 四 教三 、 、 育、 夏 夏 音 商 商 乐 时 乐 文 期 器 化 交 的 流 音 乐
夏商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和奴隶主贵族对音乐的更高要求,宫廷里出现 了专职的乐奴和从事音乐教育的乐师,并出现了早期的音乐教育场所—— 瞽宗,以及进行演唱、演奏和音乐教育的盲乐师——瞽矒。 四、音乐文化交流 夏商时期,汉这个民族还不存在;那时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 从早期开始,华夏族就和其他少数民族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接 触,并越来越频繁。 约在2015年,有一个‚方夷‚部族曾经向夏王献出乐舞。后来就有许 多民族到夏王朝表演舞蹈。 五、夏商乐器 夏商时期的乐器在原始乐器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巫乐不仅娱神,同时也娱人。人们不舍昼夜地跳舞,酣畅淋漓地歌唱, 也是出于娱乐的需要。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认为,商代巫乐的风格是华丽 动人的,是多姿多彩的,在我国古代音乐中,商代的巫乐应该是一种非常 富有特色的歌舞音乐。 2)淫乐 商代统治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纵情享受声色之娱。帝王 常命令乐师创作华丽放荡的音调,观赏不堪入目的歌舞,做通宵达旦的狂 欢。商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不仅限于生前,他们幻想在死后也能寻欢作乐。 在河南安阳武官村一座阴墟前期贵族奴隶主大墓中,我们看到了惨绝人寰 的情景:被迫为奴隶主殉葬的奴隶和姬妾共80多人,墓南的殉葬坑里还有 150多人被夺取生命。在墓室的四侧,还有24具女性骨架和一些表演乐舞时 所用的道具,可以推想,这24人生前便是乐舞奴隶。奴隶主生前要她们作 乐享受,死后还要残酷地用她们为自己殉葬,可见商王的残暴之极。 所有一些表明,商代的‚淫乐‛内容是荒诞污秽的,形式是华丽奢侈 的,是一种供奴隶主贵族尽情享乐的没落阶级的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