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优秀课外阅读材料(二) 在微细的爱里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文本特征——据类及篇,由理到据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精准分析文本特征——据类及篇,由理到据

课时60精准分析文本特征——据类及篇,由理到据知识清单(十三)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爱在细微处作文(25篇)

爱在细微处作文(25篇)

爱在细微处作文(25篇)爱在细微处作文第1篇:爱就像是鼻梁上的眼镜,人们习惯于寻找,却忘了它就在眼前――就在那细微之处陪着自我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陪着自我看这个世界“绿了芭蕉,红了樱桃”。

天空有些灰暗,心里不禁觉得沉闷。

随着上课铃的响起,走进来的是怒气冲冲的教师,将作业重重摔在讲台上,道:“你们昨日有没有认真听?有多少人漏做作业!把漏做的抄五遍!”原本一些嬉皮笑脸的同学也一个个苦下脸,丧气垂下头。

“接下来默写概念。

”看着手中印满习题的试卷,我惊讶于昨日那几条小小的概念能转换成如此多的题目。

无精打采撑着头,一道,又一道……到做完时,早已哈欠连天的我,眼皮重重耷拉下来,再也不想睁开。

这时,头顶一记轻敲,我瑟缩一下,睁开了眼。

之前的睡意被吓得无影无踪。

“怎样,昨晚没睡好?以后安排好自我的作息时间。

”不是凌厉的训斥,反而是温柔的提醒。

教师伸出手在我的卷子上划了几下:“再看看清楚。

”肩上又遭到一记轻敲,耳边是有些无奈的声音:“下次认真点,这么粗心,实在没法让我放心。

”说完这句话,教师走回讲台边。

刚想开始讲课,却看见满黑板的粉笔字,皱了皱眉:“擦黑板的是谁?”立马有人跑上去,草草了事。

教师没再说什么,只是自我再擦了一遍,开始讲课。

一节课的时间很快过去,窗外的阴霾散去,阳光的明媚却无人享受。

所有人都埋头做着作业。

教师却突然开口:“刚才说的五遍……”有些人露出明了的表情,拿出纸,正想开始抄写,却听见教师说:“就算了吧!大家都很忙,以后不能再犯,这次就当是一次教训了。

”四周顿时安静下来,随即一阵阵欢呼爆发开来。

窗外,鸟鸣阵阵,斜射进的金色流光洒满整个教室。

爱在教师在我昏昏欲睡的一记轻敲中,爱在教师悄悄的提醒中,爱在教师再擦一次黑板的动作中,爱在教师疼惜同学的目光中。

爱在细微处,随涓涓流水,如水面闪耀起的银色粼光,陪我走向远方。

爱在细微处作文第2篇: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我因重感冒住进了医院。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爸爸又因公务缠身必须去外出差。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

2019全国高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7套含答案及解析)1.【来源】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子相①集》序(明)王世负呜呼!此广陵宗臣子相之诗若文。

武昌吴国伦传之,而吴郡王世贞为之序,曰:昔在建安,二曹龙奋,公转角立。

爱至潘陆衍藻,太冲修质,沈宋丽尔,必简岳岳,李杜并驱,龙标脱衔。

古之豪杰于辞者,往往志有所相合而不相下,气有所不相入而.相为用,则岂尽人力哉?盖亦有造物微旨矣。

日,余与李攀龙于鳞燕中游也,子相抉吴生暨天目徐生来。

子相才高而气雄,自喜甚,尝从吴一再论诗,不胜,覆酒盂,啮之裂,归而淫思竟日夕,至喀喀呕血也。

当其所极意,神与才傅,天窍自发,叩之冷然中.五声,而诵之爽然风露袭于腋而投于咽,然当其所极意而尤不已,则理不必天地有,而语不必千古道者,亦间离得之。

夫以于鳞.之材,然不敢尽斥矩镀②而创其好,即何论世贞哉?子相独时时不屑也,曰宁瑕无碱。

余则无以难.子相也。

诸善子相者,谓子相超津筏而上之;少年间是非子相者,谓子相欲途津而弃其筏。

然雅非子相指也。

充吾结撰之思,际吾才之界,以.与物境会。

境合则吾收其全瑜,不合则吾姑取其瑜而任瑕。

字不得累.句,句不得累篇,吾时时上弱,以次驰天下之中下者,有一不胜,而无再不胜,如是耳。

今其篇章其在,即使公、太冲、必简、龙标小自贬损,而附于诸贤之骥,子相甘之哉。

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其文足尽于才乃往往屈才而就法而又不假年以没悲夫然县是不朽矣。

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善文士无毛发之用。

子相独不然。

为考功郎④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⑤藩落。

属有岛寇事⑥,在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

既又佐其案为儒生师帅。

比死,家祀而人哭之,则子相居恒不铎,谓:“麒麟风皇,宁能并鸡犬用乎?不得之,不能为圣世。

吾厌吾鸡犬,行去矣!”于鳞大赏之,为诗曰:“一为麟风言,三叹加飨食。

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份现代文阅读试题二及参考答案解析

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份现代文阅读试题二及参考答案解析

苦恼【俄国】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

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一身雪白。

他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驾驶座上。

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

它的身子一动不动,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棍子般笔直的几条腿,近看起来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它多半也是心事重重。

约纳和小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

“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

约纳打了个哆嗦,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为了表示愿意,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上雪橇。

车夫咂吧着嘴唇,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挥动着马鞭。

马也伸直了脖子,活动活动笔直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鬼把你往哪带啊?往右赶!”“你根本不会赶车!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四轮马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

约纳如坐针毡。

他摇动着缰绳,眼珠乱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

“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好像串通好了似的!”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外,并没说出一个字来。

“你想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嘴一笑,哑着嗓子说:“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哦!……怎么死的?”约纳转过身子朝着乘客说:“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是天意。

”“鬼东西!赶车吧,赶车吧……”乘客喊叫道。

车夫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

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客人,那军人闭着眼睛。

到维堡区后,乘客下了车,雪把他和马又涂成了白色。

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了……人行道上响起相互谩骂的声音,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

其中两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

“赶车的,去警察桥!”驼子用那破锣似的声音叫道,“坐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嘴里吧嗒了几下。

高考语文 在微细的爱里等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 在微细的爱里等作文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在微细的爱里等在微细的爱里林清玄苏东坡有一首五言诗,我非常喜欢:钩帘归乳燕,穴窠出痴蝇。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最简单的诗,却让心深深颤动,只因简单诗句背后那颗伟大而细致的心灵。

钩着不敢放下的窗帘,是为了让乳燕归来。

看到冲撞窗户的愚痴的苍蝇,赶紧打开窗让它出去吧!担心家里的老鼠没有东西吃,时常为它们留一点饭菜。

夜里不点灯,是爱惜飞蛾的生命呀!诗人那个时代的生活我们不再有了,因为我们的家里不再有乳燕、痴蝇、老鼠和飞蛾了,但是诗人的心境我们却能体会,他用一种非常微细的爱来观照万物。

在他的眼里,看见了乳燕回巢的欢喜,看见了痴蝇被困的焦急,看见了老鼠觅食的急迫,也看见了飞蛾无知扑火的痛苦,这是多么动人的心境。

我们有很多人,对施恩给我们的人不知感念,对于苦痛生活和我们身边的人吝于给予,甚至对于人间的欢喜悲辛一无所知,当然也不能体会其他众生的心情。

比起这首诗,我们是多么粗鄙。

不能进入微细的爱里的人,不只是粗鄙,他也一定不能体味高层次的心灵之爱,他只能过着平凡单调的日子,而无法在生命中找到一些非凡之美。

我们如果光是对人有情爱、有关怀,不知道日落月升也有呼吸,不知道虫蚁鸟兽也有欢喜与悲伤,不知道云里风里也有远方的消息,不知道路边走过的每一只狗都有乞求或哀怨的眼神,甚至不知道无声里也有千言万语……那么就不能成为一个圆满的人。

我想起一首杜牧的诗,可以和苏轼这首诗相配: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素材运用一个善于体会细微之爱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这个世界上,爱与欢乐永远多过恨与痛苦,用放大的眼光去观察,你也会是被细微之爱围绕的聿福的人。

话题拓展眼光、放大与缩小、微念过哈佛又如何,你下过乡么?郭宇宽有多少人能够走出人生巅峰的记忆呢?一个人最能凸现自己属于一个占据更多资源群体的标志,就是他拥有的记忆。

记忆最能标明一个人属于什么圈子。

不经意状流露出你让人艳羡的记忆,比任何奢侈品更能让人在你身边感受到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所以钱钟书笔下的妙人总爱说“兄弟我在英国的时候……”不过,这股潮流眼下有了新现象。

初中一年级阅读及答案顺便的爱

初中一年级阅读及答案顺便的爱

初中一年级阅读及答案顺便的爱初中一年级阅读鲁小莫顺便的爱最好的爱及答案那段时间她生病住院,来看望她的人很多,亲戚,朋友,下属,她不得不打起精神一一应对。

每一位来访者都嘘寒问暖,嘱咐她安心养病。

她应着。

她知道大家都很忙,耽误了别人的时间,她感到很抱歉。

目光在来者中,她看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垂着双手,有些羞涩地站着。

她想起来,来医院那天,下车时,女孩正好从车旁边经过。

虽然女孩两手空空地来看她,她还是感到有温暖轻轻掠过她的心。

女孩是她资助的一名贫困生。

那时候,她刚开了一家美容院,女孩的资料是她从报纸上看到的,其父母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

一对一的资助方式,需要每年会出1200元钱。

她有些怜惜女孩,决定资助她。

可在给女孩送钱的地程中,她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女孩常常迟到。

原来,女孩和奶奶信在郊区的一间地下室,离学校远不说,地下室里还阴暗潮湿。

她想起了自己另一套住房。

房子很小,一室一厅,是当年和爱人刚到这座城市时买下的。

后来,他们搬进海边的别墅,嫌出租麻烦,小房子一起码空着。

她当即决定,让女孩和她奶奶搬进这套小房子里。

一年1200元钱的资助费,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件衣服,一顿饭钱而已,让出房子,既方便了女孩,房子又有人照顾,一举两得。

可作为一句商人,她懂得,任何行为都可能蕴含商贾。

她与电视台的朋友一起策划,于是人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了这样令人感动的一幕:女孩在潮湿的地下室里瑟瑟发拌,女孩和奶奶搬进新房子,欣喜无比女孩她手里的钱,流下感动的泪水和女孩像母女一样促膝交谈……节目录制得很成功。

播放后,许多观众在电视机前流下眼泪。

很长一段时间,美容院的营业额直线上升。

爱心也能创造价值,她在心里暗暗叫好。

如今,她很想对女孩说点什么,比如,问问成绩,或者问问生活得怎样,可女孩被挤在一群人的后面,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

她也就闭了嘴。

朋友们走了,女孩也走了,自始自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她没想到,第二天清早,她刚起床,女孩像一只小猫,轻手轻脚地走来,手里拎着一只保温桶。

高一课外阅读答案

高一课外阅读答案

一《幸福的篮子》1.(2分)为写第二次相遇铺垫2.(3分) (1)貌美(1分) 体残(1分) (2)同情(羞愧、自责)(1分)3.(3分)A4.(3分)遗忘生活中丑恶的东西(1分),而把美好的东西永远保留在记忆中(2分)5.(4分)写作手法(如:细节、对话、景物、外貌描写等)(各1分) 例子(各1分,必须相配)二《合欢树》1.(4分)A、C2.(4分)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很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3.(4分)①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亲的执着与无私。

②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亲的深厚与恒久。

4.(6分)要点: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三《波兹曼的诅咒》1、(6分)媒介影响认识世界的方式,应当引导人们思考,书籍有助思考,而电视排斥思考。

2、(5分)⑴原书以美国为典型,作者以中国为例,有世界性,有代表性;读者对象为中国人,有现实针对性。

⑵举例说明的方法。

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服力。

3、(5分)相信人类的精神力量,不同意文化灭亡论;娱乐至上的环境已经造成了对文化的伤害;旅途娱乐至上倾向,波兹曼的话将应验。

4、(4分)B C四《春天的梦》1.①严冬过后是春天,严冬之中更易引起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慕。

②作者觉得雪花是春天的使者,能给人以“温馨的梦”。

2. 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

初中语文-精选6篇初中优秀作文-《爱在细微处》

初中语文-精选6篇初中优秀作文-《爱在细微处》

精选6篇初中优秀作文-《爱在细微处》01爱在细微处年华斑驳,我一路歌来从不彷徨,你用和煦的目光寄我以希望,你用细微的爱使这一路洒满阳光。

晨曦微红,那抹蔚蓝苍穹不知被谁挥上一抹绯红,好似酒浆,以醉人的姿态肆意流淌,空气发酵,到处都是悠长的醇香。

晨辉里风吹光影,碎而狭长。

我踏出家门回头向你招手,你凭窗眺望,目送我离去。

夕阳里落日悬河,斜阳陌路。

我奔回家抬头看去,你还是凭窗眺望,迎我归来……每日都是如此,你在窗棂前看着我,目光温和,眼里是遮不住的宠溺。

那天,我不知怎么回事,按捺不住好奇,问道:“外婆,你在看什么?”你轻轻地拍拍我的头,“看风景。

”说完笑了笑,眼角的笑纹仿若镜湖泛起的涟漪。

浮游不定的光线,拢住你的发丝,在地面上铺洒一地碎掉的光影。

年华斑驳了旧时光,也斑驳了你光泽的青丝。

我望向窗外,窗外只有一棵梨树,过了春花的季节,满眼萧索,只有寒风还在肆虐地嘶吼着,光秃秃的树枝无力地敲打着我的窗,用嘶哑的声音和我交谈。

心中疑惑是什么风景让你如此着迷?在你的目光中,在你对我细微的爱中,我长大了。

门前的梨花也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季季重复。

那一年,春风起,很轻很轻……门前,那高大的梨树已是满树馥郁,好似被打翻的香料罐子。

微风轻拂,暗香散落。

我从繁花中穿过向前走去,花瓣抚摸着我的发梢,柔情似水。

似乎忘了什么,回眸,我愣住了——透过花影,我看见你在窗前,眼里透着细微的爱,春风拂动你的发,春阳丝丝倾洒,笼住你。

我甚至嗅到了你身上春天般温馨的气息。

久久地注视着,心情宛若清浅岁月,说不清,道不明。

你的目光带着你对我最细微的爱,越过满树梨花,望向我。

我突然明白,年复一年,你在窗前张望,看着我来来去去,把我的春夏秋冬,看成你的风景。

似乎是注意到了我的目光,你推开窗户,冲我挥挥手,“过马路记得小心点,去学校记得听老师话……”不放心地叮嘱我几句。

那一霎,心里被细微的爱塞满……不要把爱的标准定得太高。

爱在细微处,生命中的任何一件小事只要你品味过,都可以说与爱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林清玄《情深,万象皆深》
苏东坡有一首五言诗,我非常喜欢:
钩帘归乳燕,穴窠出痴蝇。

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对才华盖世的苏东坡来说,这算是他的最简单的诗,一点也不稀奇。

但是读到这首诗时,却使我的心深深颤动,因为隐在这首简单诗句背后的是一颗伟大细致的心灵。

钩着不敢放下的窗帘,是为了让乳燕能归来。

看到冲撞窗户的愚痴苍蝇,赶紧打开窗门让它出去吧!
担心家里的老鼠没有东西吃,时常为它们留一点饭菜。

夜里不点灯,是爱惜飞蛾的生命呀!
诗人那个时代的生活我们已经不再有了,因为我们家里不再有乳燕、痴蝇、老鼠、飞蛾了,但是诗人的心境我们却能体会得到,他用一种非常微细的爱来观察万物,在他的眼里,看见了乳燕回巢的欢喜,看见了痴蝇被困的着急,看见了老鼠觅食的心情,也看见了飞蛾无知扑火的苦痛。

我们有很多人,对施恩给我们的还不知感念,对于苦痛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不予给予,甚至对于人间的欢喜悲辛一无所知,当然也不能体会其他众生的心情。

比起这首诗,我们是多么粗鄙啊!
不能进入微细的爱里的人,不只是粗鄙,他也一定不能品味比较高层次的心灵之爱,他只能过着平凡单调的日子,更无法在生命中找到一些非凡之美。

我们如果只是对人的情爱有关怀,却不知道日落日升也有呼吸,不知道虫蚁鸟兽也有欢歌与哀伤,不知道云里风里也有远方的消息,不知道路边走过的每一只狗都有乞求或怒怨的眼神,甚至不知道无声里也有千言万语……,那么我们就不能成为一个圆满的人。

我想起一首杜牧的诗,可以和苏轼这首诗相配: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用心爱心专心-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