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釜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生物发酵反应釜的设计开题报告

生物发酵反应釜的设计开题报告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本设计是以玉米为原料生产高硒酵母的试验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装备,同时稍加改装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化学,生物反应设备,其用途相当广泛。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

以玉米为例,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种植面积广泛,产量较大,但其深加工量不到玉米产量的两成。

致使玉米大量积压,严重影响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另一方面,我国加入WTO后各方面要与国际接轨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以在食品加工中必备的酵母为例:国外已从富硒酵母发展到今天的高硒酵母,其与我国使用的传统的无机亚硒酸酵母相比不仅含有生物体内新陈代谢必须的硒,而且富含B类维生素,谷胱甘肽,酵母蛋白质,酵母其他无机盐。

硒酵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抵抗疾病调动机体内的抗癌因素,控制肿瘤生长。

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公认的微量元素增强剂。

而我国现有的生产加工设备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生产工艺及生产参数计算机控制应用不广泛。

如果本设计能顺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可以为我国居民的食品营养又添新色,同时也可以为玉米的深加工提供又一条途径,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做出贡献。

二、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条件:
在整个工业化生产中可以简略的概括为下图的典型流程:。

反应釜课程设计总结

反应釜课程设计总结

反应釜课程设计总结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反应釜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其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反应釜操作的基本步骤和安全规范。

3. 学生能够描述反应釜内进行的化学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反应釜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工具,对反应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分析。

3. 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反应釜,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化学工业的热爱,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实验操作中遵守规程的重要性。

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实验中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实验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但安全意识和实践经验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反应釜基础知识:- 反应釜的结构与功能- 反应釜的原理及分类- 反应釜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2. 反应釜操作步骤与安全规范:-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反应釜的操作流程- 常见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3. 反应釜内的化学反应:- 常见化学反应类型及特点- 反应釜内化学反应的监测与控制-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4. 实践操作与实验技能:- 反应釜的启动与停止- 反应釜内物质的添加与取出- 反应釜运行状态的监测与分析5.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进度:- 第一章节:反应釜基础知识(1课时)- 第二节点:反应釜操作步骤与安全规范(2课时)- 第三章节:反应釜内的化学反应(2课时)- 第四章节:实践操作与实验技能(3课时)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化工专业实验釜式反应器实验报告

化工专业实验釜式反应器实验报告

化工专业实验釜式反应器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釜式反应器的使用和操作实验目的:通过对实验釜式反应器的使用和操作,掌握化工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实验仪器:实验釜式反应器、温度计、压力表、搅拌器、热水循环装置等。

实验原理:实验釜式反应器是一个封闭的容器,可以进行化学反应。

反应器通常由主体部分、传热传质的搅拌系统、传热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

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对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监控和调节,实现对反应的控制。

实验步骤:1.首先检查实验釜式反应器和相关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各项设备正常运行;2.将所需的反应物添加到实验釜式反应器中,并按照比例加入溶剂或催化剂等;3.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反应温度、压力和搅拌速度等参数;4.打开搅拌器和传热系统,开始反应;5.在反应过程中,定期记录反应温度、压力和搅拌速度等参数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当反应达到预定时间后,停止搅拌器和传热系统,并关闭反应器的出口阀门;7.等待反应结束后,将产物从反应器中取出,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检测。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釜式反应器的使用和操作,我们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过程中监测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应温度的控制对反应的进行起着关键作用。

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反应速率会受到影响,导致产物不纯或反应效果不达预期。

因此,在实验中需要对反应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调节。

2.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反应中,反应时间过长可能导致产物的分解或降解,从而影响反应的效果。

而反应时间过短则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产物产率低。

因此,合理控制反应时间,可以得到理想的反应结果。

3.实验釜式反应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可以保证反应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没有出现泄漏或其他安全问题,验证了实验釜式反应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化工专业实验釜式反应器的使用和操作。

我们深入了解了实验釜式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

反应釜开题报告

反应釜开题报告

长春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 6300L K型反应釜的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姓名:赵真学号:110331232指导教师:姜吉光开题时间:2015年3月20日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 课题的目的化工设备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我们独立的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的知识,综合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我们完成毕业设计后,应达到下列目的:(1)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在设计中综合的加以运用,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

(2)使我们具有独立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我们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有关国家颁布标准,以完成我们在机械设计方面所必备的基本训练。

1.2 课题的意义反应釜是化学、医药及食品等工业中常用的典型设备之一。

搪玻璃反应釜先用胎具将钢板压制成符合烧成要求的折流板,其横截面成类似字母“Ω”形,折流板的宽度H为釜体直径的1/8~1/6,折流板顶面弧度半径R为:3δ≤R≤150mm,δ为折流板钢板厚度,侧面弧度半径r为6~50mm,然后根据反应釜体积的大小,将折流板制成一层或多层,焊接在釜体内壁上,焊缝处处理圆滑过度后,进行搪烧,组装成成品,较好地改善了反应物料流动状态,提高了反应效率。

搪玻璃设备运行中停车后的检验国内、国外高品质的制造商都选用高品质的钢板、焊条、瓷釉,钢板焊条含碳、硫、磷杂质低,钢板内晶格结构紧密并有微量元素以抑制制造过程中吸氢,瓷釉选用耐腐蚀性能好、耐温差急变性能优异、熔点低的瓷釉。

搪烧时采用“低温长烧”、“搪烧后缓冷”的烧制工艺,一般在搪烧三次后就没有了气孔,以后的三到四次搪烧仅仅是瓷层的加厚,瓷层一半以上的厚度是致密不导电的,这样的瓷层耐腐蚀性能优异,腐蚀、摩擦、碰撞后即便瓷层厚度减薄也不会影响瓷层的性能。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釜开题报告内容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釜开题报告内容
【3】国家质量监督总局.减速器. HG/T 3139-12;
【4】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机架和联轴器的选用. HG 21569-1995;
【5】潘红良、郝俊文,过程设备机械设计,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4;
【6】蔡纪宁,张秋翔.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社.2000;
【7】蔡纪宁,张秋翔.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社.2000;
四、5月1日~5月25日
1、设计说明书的录入
2、设计图纸的绘制
五、5月26日~6月10日指导教师检查,修改设计成果。
六、6月11日~6月25日图纸及说明书的计算机输出,准备答辩。
六、主要参考文献(或资料)
【1】国家质量监督总局.钢制化工容器强度计算规定.HG20582-1998
【2】国家质量监督总局.机械搅拌设备.HG/T 20569-94;
【8】谭蔚.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9】C.J.Geankoplis.Trsansport Processes and unit operations.3rd ed.New York:PRENTICE Hall PTR,1993;
【10】A.Higuchi,Y.Saitoh.Optimal Control of Four Wheel Steering Vehicle:Vechile System Dynamic,22(1993),pp.397-410.1993;
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字
年月日
专业审查意见
审查人签字
年月日
再次,本设计为传热装置,需对夹套内进行的皂化反应进行恒温加热,所以要控制夹套内的液体温度。
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日程计划

聚氯乙烯反应釜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聚氯乙烯反应釜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五、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1]刁玉玮,王立业.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83 [2]汤善甫,朱思明.化工设备机械基础.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3]蔡纪宁,张秋翔.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社.2000 [4]李红,孙虹雁,高德玉.化工机械应用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王绍良.化工设备基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胡建生.机械制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8]许德珠.机械工程材料.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陈立德.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王凯,虞军.搅拌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徐灏.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12]何七荣.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3]杨老记,董晓英.AutoCAD2002工程制图实用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3 [14]王威廉.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北京:5月5日前,完成开题报告和资料检索 5月15日前,研究聚氯乙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5月20日前,反应釜的结构特点 5月25日前,完成毕业论文 6月5日前,进一步修改和完成论文以及为答辩做准备 三、阶段性设计计划、设计目标与应用价值 研究并熟悉聚氯乙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和掌握反应釜的结构特点.设计出反 应釜新的制造工艺和制造原料.使我国的化学工业取的长足的进步. 四、参考文献
说明:毕业综合课题开题报告(机电专业学生用)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开 题 报 告
( 2007
题目:聚氯乙烯反应釜研究 学生:严小兵 系: 机械电子工程系 指导教师: 张在平 一、前言 1、 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使得化工工业在这几年去的了长足的发展,但在10-15 年内,我国化学品需求增长的潜力很大.反应釜是化工工业的基础,但是我国的化 工工业起步晚.大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还比较落后.原因就在于反应釜科技含量 不高.我们的研究旨在提高我国的化工工业.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帮助提高我国 的工业水平.为我国现代化做出贡献. 2、 课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使得化工工业在这几年去的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其整体的工 艺水准还不高.特别是化工工业基础的反应釜.我国使用的仍然是旧技术和旧工 艺.不利于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而欧美国家已经大量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特别 是以高分子为原料的制造工艺,不久将会大量运用. 二、课题方案的确定 1、 方案的原理、特点与选择依据 对聚氯乙烯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后利用其特点具有无焊接,不渗漏,无 毒性,重量轻,抗老化,抗冲击等许多的优点.能储运大多数无机酸,碱,盐类溶液 和部分有机溶剂.能替代钛,镍,高级合金钢等材料. 2、 课题完成步骤 专业班级:机电应用0421 专业技术职务:助教

间歇式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间歇式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间歇式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间歇式反应釜作为工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冶金等领域。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和技术的发展,对间歇式反应釜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其中,温度控制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对反应釜的产量、产品质量、设备寿命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设计一套间歇式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为实现反应釜的智能化控制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 研究分析间歇式反应釜的结构原理、工作过程和温度控制需求,制定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2. 选定温度传感器和执行器,通过实验得到间歇式反应釜的温度响应特性和传递函数,并进行系统模型建立。

3. 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对温度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并进行仿真验证。

4. 设计实验平台,进行实际控制实验,验证控制效果。

三、研究内容和重点
1. 间歇式反应釜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分析;
2. 温度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选取原则;
3. 计算间歇式反应釜的温度传递函数;
4. 选定控制策略和算法;
5. 设计控制系统硬件及实验平台;
6. 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得到控制效果。

四、研究成果和预期目标
1. 完成间歇式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 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得到控制效果,并对设计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3. 利用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实现间歇式反应釜的温度控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
4. 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升学术交流和研究水平。

反应釜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反应釜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设计条件及设计内容分析由设备条件单可知,设计的反应釜容积为1.8m 3、操作容积为1.54m 3;搅拌装置配置的电机功率为3.0KW 、搅拌轴转速为85r/min 、搅拌桨形式为框式;加热方式为用夹套内导热油进行电加热;装置上有8个工艺接管、2个视镜、4个耳式支座、10个电加热套管、1个固体物料进口、1个测控接管。

反应釜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1)、釜体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和结构设计; (2)、夹套的强度、刚度计算和结构设计;(3)、设计釜体的法兰连接结构、选择接管、管法兰; (4)、人孔的选型及补强计算; (5)、支座的选型及验算; (6)、视镜的选型;(7)、焊缝的结构及尺寸设计; (8)、电机、减速机的选型;(9)、搅拌轴及框式搅拌桨的尺寸设计; (10)、选择联轴器; (11)、设计机架结构及尺寸; (12)、设计底盖结构及尺寸; (13)、选择轴封形式;(14)、绘制总装配图及搅拌轴零部件等。

第一章 反应釜釜体的设计1.1 釜体DN 、PN 的确定 1.1.1 釜体DN 的确定对于直立的反应釜来说,釜体的设备容积通常是指圆柱形筒体及下封头所包含的容积,即 V=V T +V F式中 V T —设备筒体部分容积,m 3; V F —封头容积,m 3。

根据V 及选定的L/Di 值,将釜体视为圆柱形筒体,可以初步估算筒体内径,且根据设备条件单知L/Di=1.1。

由题可知L/D i =1.2 且L D V i ⋅=)4/(2π=1.8 则3i 3i44 1.8D 1.283.14 1.1D V L π⨯==≈⨯,圆整后D i =1300mm ,根据规定DN 取1200mm 。

1.1.2 釜体PN 得确定因操作压力为P W =0.58MPa ,查标准得PN=0.6MPa 1.2 釜体筒体壁厚的设计 1.2.1 设计参数的确定因釜体上装有安全阀,取P=1.1P WP=1.1P W =1.1⨯0.58=0.638MPa11.0,(100%)0.25C φ==无损探伤,,因带有夹套,双面腐蚀C 2=1,查表得0Cr18Ni10Ti 材料[]137MPa t σ=1.2.2 筒体壁厚的设计由公式S n =C PD P ctic +-ϕσ][2得 由S n =C PD P cti c +-ϕσ][2=0.63812000.251 4.052137 1.00.638⨯++=⨯⨯-mm 考虑不锈钢常用厚度为5mm,则取S n =5mm1.3 釜体封头的设计 1.3.1 封头的选型由题目可得该反应釜的封头采用标准椭圆形封头,类型是EH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题目:水解反应釜设计系(部):机械系专业班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702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题时间:2010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1.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 课题的目的化工设备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学生设计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我们独立的运用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际的知识,综合的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我们完成毕业设计后,应达到下列目的:(1)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在设计中综合的加以运用,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

(2)使我们具有独立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化工容器及设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我们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有关国家颁布标准,以完成我们在机械设计方面所必备的基本训练。

1.2 课题的意义搅拌釜是化学、医药及食品等工业中常用的典型设备之一。

本设计为对硝基苯酚生产过程中的一台水解反应釜,对硝基氯化苯的水解反应过程中,应用此设备。

[2]搅拌可以使两种或多种不同的物质在彼此之中互相分散,从而达到均匀混合;也可以加速传热和传质过程。

搅拌操作的例子颇为常见,例如在化学实验室里制备某种盐类的水溶液时,为了加速溶解,常常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液体进行搅拌。

在工业生产中,搅拌操作是从化学工业开始的,围绕食品、纤维、造纸、石油、水处理等,作为工艺过程的一部分而被广泛应用,搅拌操作分机械搅拌和气流搅拌。

气流搅拌是利用气体鼓泡通过液体层,对液体产生搅拌作用,但气泡的作用对液体所进行的搅拌是比较弱的,对粘度高的液体不适用,在工业生产中,大多数的搅拌操作均系机械搅拌。

搅拌设备主要由搅拌装置、轴封和搅拌罐三大部分组成。

本设计说明书着重对此作计算和说明。

搅拌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很广,尤其是化学工业中,很多的化工生产都或多或少地应用着搅拌操作。

化学工艺过程的种种化学变化,是以参加反应物的充分混合为前提的,对于加热、冷却和液体萃取以及气体吸收等物理变化过程,也往往要采用搅拌操作才能得到好的效果。

搅拌设备在许多场合是作为反应器来应用的。

例如在三大合成材料的生产中,搅拌设备作为反应器约占反应器总数的90%,其它如染料、医药、农药、油漆等行业,搅拌设备的使用亦很广泛。

搅拌设备的应用范围之所以这样广泛,还因搅拌设备操作条件(如浓度、温度、停留时间等)的可控范围较广,又能适应多样化生产。

搅拌设备的作用:①使物料混合均匀。

②使气体在液相中很好地分散。

③使固体粒子(如催化剂)在液相中均匀地悬浮。

④使不相溶的另一液相均匀悬浮或充分乳化。

⑤强化相间的传质(如吸收等)。

⑥强化传热。

对于均匀相反应,主要是①、⑥两点。

搅拌设备在石油化工生产中被用于物料混合、溶解、传热、制备悬浮液、聚合反应、制备催化剂等。

例如石油工业中异种原油的混合调整和精制,汽油中添加四乙基铅等填加物而进行混合,使原料液或产品均匀化。

化工生产中,制造苯乙烯、乙烯、高压聚乙烯、聚丙烯、合成橡胶、苯胺染料和油漆颜料等工艺过程,都装备着各种型式的搅拌设备通过此次设计可以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工艺流程并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

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2.1 国内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国内反应釜市场的调查显示了反应釜的种类原理和发展趋势:低压反应釜,一般是指1.6MPa以下的反应釜[1]。

由于工艺条件和介质的不同,反应釜的材料选择及结构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组成是相同的,它包括传动装置、传热和搅拌装置、釜体(上盖、筒体、釜底)、工艺接管等[2]。

设备的外观尺寸,一般取反应釜有效高度Hgz/反应釜内径D i=1.0~1.2,如果Hgz/D i>1.5,则需增设桨叶数。

桨叶直径d i通常取1/3/D i,上、下桨叶的间距应略大于桨径。

在设备的结构上设置必要的传热和搅拌装置是为了强化反应过程。

反应釜体普遍采用钢制(或衬里)、铸铁或搪玻璃。

反应釜所用的材料、搅拌装置、加热方法、轴封结构、容积大小、温度、压力等各有异同、种类很多,它们的基本特点分述如下:(1)结构反应釜结构基本相同,除有反应釜体外,还有传动装置、搅拌和加热(或冷却)装置等,可改善传热条件,使反应温度控制得比较均匀,并不强化传质过程[3]。

(2)操作压力反应釜操作压力较高。

釜内的压力是化学反应产生或由温度升高而形成,压力波动较大,有时操作不稳定,突然的压力升高可能超过正常压力的几倍,因此,大部分反应釜属于受压容器。

(3)操作温度反应釜操作温度较高,通常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反应釜既承受压力又承受温度。

获得高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a 水加温要求温度不高时可采用,其加热系统有敞开式和密闭式两种。

敞开式较简单,它由循环泵、水槽、管道及控制阀门的调节器所组成,当采用高压水时,设备机械强度要求高,反应釜外表面焊上蛇管,蛇管与釜壁有间隙,使热阻增加,传热效果降低[4]。

b 蒸汽加热加热温度在100℃以下时,可用一个大气压以下的蒸汽来加热;100~180℃范围内,用饱和蒸汽;当温度更高时,可采用高压过热蒸汽。

用其它介质加热若工艺要求必须在高温下操作或欲避免采用高压的加热系统时,可用其它介质来代替水和蒸汽,如矿物油(275~300℃)、联苯醚混合剂(沸点258℃)、熔盐(140~540℃)、液态铅(熔点327℃)等。

c 电加热将电阻丝缠绕在反应釜筒体的绝缘层上,或安装在离反应釜若干距离的特设绝缘体上,因此,在电阻丝与反应釜体之间形成了不大的空间间隙。

前三种方法获得高温均需在釜体上增设夹套,由于温度变化的幅度大,使釜的夹套及壳体承受温度变化而产生温差压力[5]。

采用电加热时,设备较轻便简单,温度较易调节,而且不用泵、炉子、烟囱等设施,开动也非常简单,危险性不高,成本费用较低,但操作费用较其它加热方法高,热效率在85%以下,因此适用于加热温度在400℃以下和电能价格较低的地方。

d 反应釜搅拌结构在反应釜中通常要进行化学反应,为保证反应能均匀而较快的进行,提高效率,通常在反应釜中装有相应的搅拌装置,于是便带来传动轴的动密封及防止泄漏的问题。

e 反应釜的工作反应釜多属间隙操作,有时为保证产品质量,每批出料后都需进行清洗;釜顶装有快开人孔及手孔,便于取样、测体积、观察反应情况和进入设备内部检修。

f 化工生产对反应釜的要求和发展趋势:①大容积化,这是增加产量、减少批量生产之间的质量误差、降低产品成本的有效途径和发展趋势。

染料生产用反应釜国内多为6000L以下,其它行业有的达30m³;国外在染料行业有20000~40000L,而其它行业可达120m³。

②反应釜的搅拌器,已由单一搅拌器发展到用双搅拌器或外加泵强制循环。

反应釜发展趋势除了装有搅拌器外,尚使釜体沿水平线旋转,从而提高反应速度。

③以生产自动化和连续化代替笨重的间隙手工操作,如采用程序控制,既可保证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收益,减轻体力劳动,又可消除对环境的污染[6]。

④合理地利用热能,选择最佳的工艺操作条件,加强保温措施,提高传热效率,使热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余热或反应后产生的热能充分地综合利用。

热管技术的应用,将是今后反应釜发展趋势。

2.2 国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反应釜是化工行业用来完成物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等工艺过程的典型设备之一[7]。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反应釜也是一种带有常见缺陷的化工设备由于反应釜工作时存在易燃易爆毒害腐蚀介质因此反应釜的缺陷在不同程度上危害人身财产安全也影响着产品质量[8]。

他目前所处的一种状态也是人们所担心的,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救,以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发展。

现就其危险现状进行说明:(1)改薄釜体或传热夹套的钢板尤其是价格较高的不锈钢板此举危险极大釜体耐压强度和刚度等性能下降可造成设备爆炸恶性事故(2)改薄法兰材料未达到额定负荷时变形造成法兰面密封失效即使无害介质高压高温下的突然失效都会有严重的后果有害介质更甚(3)为省料封头不压出直边封头刚度下降设备容量降低(4)减速机配置不当在轴封要求较高的场合如使用机械密封时应选用出轴摆动较小的减速机而有的厂家会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涡轮减速机因出轴摆动大连带搅拌轴摆动此时机械密封因工况无法保证而失效[9]。

釜内带压时轴封泄漏更甚,若釜内是易燃易爆毒害腐蚀介质其危害可想而知(5)底轴承与减速机架不同轴或搅拌轴与减速机出轴不同轴造成搅拌轴别劲摆动底轴承因磨损减低寿命以及轴封失效等等这些都会对人以及对机器本身造成伤害,因而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应正确操作避免以上事故发生。

因而我们在以后的发展中用做到以下几点:①坚持设计制造资格的审批设计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健全规程②提倡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反应釜工艺设计③采用新技术,在提高和保证设备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制难度减少维护成本[10]。

例如:取消中高速搅拌底轴承以稳定环平衡片代之使用柔性联轴器等都可使釜中心轴线上各零部的同轴度要求降低④尽量使用工具尤其是专用工具减少人工误差⑤尽量在机械厂验收,设备试运行发现问题后可利用械厂相对强大的机加工能力和起重条件改进和补救。

若在化工发现问题常因条件所限不得不勉强使用3. 课题的主要工作3.1 确定工艺计算的物性数据,进行设备的工艺计算;(1)确定设备各元件的基本尺寸,确定各元件强度设计参数;进行釜体的计算(2)筒体容积的设计(3)筒体长径比的设计(4)确定筒体的直径和高度及夹套的高度设计(5)同体容积的校核及夹套高度的确定(6)筒体厚度的计算及校核(7)封头厚度和夹套壁厚的计算(8)釜体及夹套的水压试验及筒体稳定性校核3.2 进行接管的选择及开孔补强计算(a)接管的选择(包括:进料管、温度计接管、压力表接管、空压管接管、压料口接管、蒸汽及冷却水进出口接管、排气口接管和安全阀接管的选择)(b)进行补强计算3.3 对筒体的搅拌装置进行选型设计及计算(1)搅拌器的的选型(2) 搅拌器的参数确定和搅拌器功率的计算(3)搅拌器的校核3.4 传动装置的计算及选型(a)电机功率的计算(b)搅拌轴的设计及机械计算(c)电动机的选择(d)减速机的选择3.5 零部件选择选用零部件附件的结构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由受力条件、制造、安装等因素决定其中包括(安装底盖选择、机架的选择、法兰选型、联轴器选型、搅拌轴底轴承选型、搅拌机轴封的选型、密封填料的选择、填料箱的选择)3.6 支座的选型和底座的设计及选型(1)支座的选型(2)底座的设计及选型3.7 绘图及说明书的编写绘制装配图及各个零件图,并编写说明书。

4. 完成课题所需的条件按照设计的需要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工具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