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风电场运行的特点及并网运行的问题

合集下载

风电场并网装置运行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风电场并网装置运行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风电场并网装置运行稳定性分析与优化随着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进,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风力发电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形式之一,具有环保、永续等显著特点。

风电场并网装置是风电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风电发电量与能源质量。

因此,对于风电场并网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分析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现状分析风电场并网装置的现状分析是分析与优化的基础。

我国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迅速,风电场并网装置的应用也在不断加强。

然而,由于目前风电场并网装置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因此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风电场并网装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设备故障率高由于风电场并网装置涉及设备较多,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

而在现实情况下,由于设备制造商或者使用者未能严格遵守技术规范与标准,导致风电场并网装置出现相应故障。

2. 调试周期长正常运行的风电场并网装置需要经过一定的调试期,调试期较长或者中途出现问题,也会影响风电场的发电量与能源质量。

3. 维修成本高由于风电场并网装置的维修周期较长,维修成本往往也比较高,因此会影响风电场的运行成本,降低其经济效益。

二、优化措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优化。

1. 技术标准制定与遵守风电场并网装置的制造商需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制造。

同时,使用者也需要按照技术标准进行使用,并逐步推广和推动使用标准化技术。

2. 故障监测与预防在风电场并网装置的使用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故障监测与预防机制,及时处理并预防可能出现的故障,降低故障率。

3. 故障处理与调试周期缩短风电场并网装置故障处理流程应该明确,并尽可能缩短调试周期,以保证风电场的正常运转。

4. 维修成本的优化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降低风电场并网装置的维修成本,提高其运行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结论风电场并网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是保障风电站发电量和能源质量的关键。

为此,需要制定与遵守技术标准、建立故障监测与预防机制、缩短调试周期、优化维修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风电场并网装置的运行稳定性,保证风电场的正常运转。

风电场运营管理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风电场运营管理的特点及对策分析

风电场运营管理的特点及对策分析摘要: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新型的发电模式,具有安全、可靠、稳定、经济、高效等特点,非常适用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不仅能够增加发电效率和发电质量,还能为风力发电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自然、管理、人才缺失等因素的存在,极易导致风电场运营出现一系列问题。

因此,分析风电场运营管理的特点,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风电场的正常运营。

关键词:风电场,运营管理,特点,对策一、风电场运营管理的特点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是由研发、制造、投资、生产等多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作用是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职能,提升风电场的发电量,降低投入成本,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从而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风电场运营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风电场,风电场又称之为风力发电厂,主要运行模式是“风能→机械能→电能”,其风力发电机组高度在60~100m,叶片长度也达到50~80m。

同时,由于尾流效应,风机与风机之间不宜摆放过于密集,因而风电场一般占地巨大,一个风电场总面积至少是几十平方千米。

正是由于风电场比较特殊,因而具有以下特点:(1)风电场运用设备比较多,使用型号差异大,使得整个电气系统结构比较复杂。

这是因为各个风电项目实施阶段不同,造成各个风电项目的主机机型千差万别,电气设备、电气系统复杂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风电场运营风电场的运营。

(2)与其他能源发电相比,稳定性差、能量密集度小是风力发电的重要缺陷。

这是因为风能属于不可控能源,来源于自然,自然风能大小、风向、持续时间等都会影响发电效率和发电质量。

在风电场运营管理中,为了有效地解决风力发电的不稳定问题,风电企业应该根据风力发电的特点购置调速、调向和刹车等装置,便于更好地运用风能,保证发电的质量和效率。

风能的产生和利用主要依靠风力发电机的风轮,但是由于尺寸比较大,不够集中,致使能源密度比较小,直接影响风能发电。

(3)风能是一种过程性的能源,是在自然气候、风力选址、发电机组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而其转化效率受限于自然条件、发电机组等因素。

风电场的最优并网方案设计优化

风电场的最优并网方案设计优化

风电场的最优并网方案设计优化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型式备受青睐。

风电场作为大规模利用风能的装置,其并网方案设计优化是提高风电场发电效率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风电场的并网方案设计优化进行探讨。

一、并网方案的概念及现状所谓并网,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和电力系统中的多个电力源或负荷通过输电、变电等技术手段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而稳定的电力系统,实现能量互济和运行协调的一种方式。

目前,风电场的并网方案多采用集中式散状并网模式,即在一定范围内汇集多个风电机组的电力输出,再通过变电站输送到电网中。

但是,由于风电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电力需求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风电机组存在并网点较远、输电线路过长、电力损耗大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并网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二、并网方案优化的技术手段(一)分布式散状并网模式分布式散状并网模式是一种新的并网方式,其核心思想就是“近并近用、远并远输”,即将风电机组的电力输出在尽可能近的地方注入到电网中,减少输电线路长度和损耗。

这种并网模式适用于风电场分布范围较广、地理位置分散的情况。

分布式散状并网模式通常采用区域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并联方式实现,并与实际电网的交互协调技术紧密相连。

(二)智能控制与协同优化智能控制与协同优化是使风电机组在并网过程中按照“先主动再被动”的原则调整自身功率输出,以达到稳定运行和提高发电效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种技术手段包括风电机组控制策略的优化、风电机组之间的协同控制、电网系统的响应与控制等方面。

同时,应还注重对并网过程中的峰谷差、风电机组的发电效率、电网吸附容量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三)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指在直流电源、AC/DC转换、电力传输、电力料测等方面应用电子技术以提高传输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和灵活控制的技术手段。

在风电场的并网方案中,电力电子技术可应用于提高输电效率、改善电力质量、提高接地电压等方面。

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对电能的需求量逐渐增大,我国70%的电力都是通过燃烧煤炭的形式进行火力发电,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电力生产与环境保护、资源损耗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增加。

近些年我国大力研发和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性能源发电技术,风能属于可再生清洁能源,建立大型风电场可以提高电力的生产总量,缓解我国电力资源紧缺的问题。

关键词:风电场;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风电机组运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受到地理条件、风能资源分布情况等方面的影响,在电力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风电机组装机规模大、设备型号多,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相关人员必须结合电力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解决管理体制落后、备品备件不足、运维手段滞后等问题,加强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监视与管理,明确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点、难点内容,提高风电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全方位发展。

1、风电场运行管理特点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行业对电能的需求量持续增大,我国目前发电方式是以燃烧煤炭的火力发电为主,该发电方式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大、能源损耗高,电力生产企业与环境保护、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在此情景下,我国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水利等清洁性能源的发电方式,有些缓解了,我国电力资源紧缺的问题,在风力发电过程中,具有电气系统复杂、大容量远距离输电产生的损耗大、装机规模大、机组型号多、工作城区大等特点。

1.1电气系统复杂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风能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风能具有强度不稳定、持续时间不确定等特点,利用风能发电时,要采用大规模并网进行能量的转换,并网过程中会加剧电网的不稳定性,这会对风电场并网接入过程中的技术、设备要求更加严格,为提高电网的稳定性需要安装风电动态补偿、低电压穿越等装置,会进一步加大电气系统的复杂性。

海上风电场并网的影响及对策

海上风电场并网的影响及对策

海上风电场并网的影响及对策海上风电出力随机性强,间歇性明显,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和风资源的不确定性,使得风电机组不具备常规火电机组的功率调节能力。

因此,海上风电场并网会对电网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章将从研究风电机组的电气特性出发,详细阐述风电出力的特点,进而指出风电场并网对电网的影响,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1 海上风电场并网的影响针对风速的随机性、间歇性导致海上风电功率的不确定性大,以及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使风电场输出功率具有波动性强的特点,需要从系统电压、频率以及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研究海上风电场出力的特点和海上风电场并网对电网的影响,以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3.1.1 风电出力的特点(1)风电出力随机性强,间歇性明显。

风电出力波动幅度大,波动频率也无规律性,在极端情况下,风电出力可能在0~100%范围内变化。

风电出力有时与电网负荷呈现明显的反调节特性。

风电场一般日有功出力曲线如图3-1所示。

图3-1 风电场一般日有功出力曲线可见,风电功率出力的高峰时段与电力系统日负荷特性的高峰时段(8:00—11:00,18:00—22:00)并不相关,体现了较为明显的反调峰特性。

一些地区全年出现反调峰的天数可占全年天数的1/3~1/2。

反调峰的现象导致风电并入后的等效负荷峰谷差变大,恶化了电力系统负荷变化特性。

(2)风电年利用小时数偏低。

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年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9581万kW,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905h。

其中,海上风电约38.9万kW,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略高,可达到2500h左右。

(3)风电功率调节能力差。

风电机组在采用不弃风方式下,只能提供系统故障状况下的有限功率调节。

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和风资源的不确定性,使得其不具备常规火电机组的功率调节能力。

3.1.2 对电网的影响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系统主要有以下问题:(1)通常风能资源丰富地区距离负荷中心较远,大规模的风电无法就地消纳,需要通过输电网输送到负荷中心。

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及其优化

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及其优化

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及其优化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清洁能源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青睐。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风电装机容量正在不断增长,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对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及其优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风电发电效率和降低风电场的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概述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主要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和电网之间的协调控制。

在国内外的风电场建设中,为了适应电网对稳定电压、频率和无功功率等方面的要求,采取了多种并网运行控制策略。

1、半随风启动策略半随风启动策略是指当机组转速达到一定值时,再投入电网并网运行。

这种策略可以降低并网电流的冲击,使风力发电机组较轻松地完成并网过程。

2、恒功率控制策略恒功率控制策略是指将输出功率控制在一个设定值,通过控制电网侧的电压来实现控制目标。

这种策略适用于小型风电场。

但是在大型风电场中,因为电网的容量限制,恒功率控制策略的适用范围有限。

3、最大功率跟踪策略最大功率跟踪策略是指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和转速来实现输出功率最大化。

这种策略适用于风能资源稳定的情况下,但是在不稳定的风能资源条件下,其控制精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4、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策略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策略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和电网之间加入一个功率电子装置,将转子电流变成可控制的电流去控制输出功率。

这种策略具有较好地控制性能和经济性。

以上是常见的并网运行控制策略,这些策略在不同的风电场中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为了提高并网运行的效果,需要进行策略的优化研究。

二、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优化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优化风机控制策略针对不同风能资源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来实现并网运行,通过根据实时表观功率和风速数据,对风机的控制策略进行实时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风力资源的利用效益。

大规模风电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问题及对策

大规模风电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运行与稳定问题及对策

随 着 我 国 政 府 对 开 发 利 用 可 再 生 能 源 的 高 度 重视及 《 可 再 生 能 源 法 》的颁 布 实 施 ,包 括 风 力 发 电、生物 质 能发 电 、太 阳 能光 伏 发 电在 内 的可 再 生
能源 发 电在 近 几 年 得 到 了较 快 的 发 展 。其 中 ,风 力
发 电作 为技 术 最 成 熟 、 最 具规 模 化 开 发 和 商 业 化 发 展 的 新 能源 发 电方 式 之 一 , 其 发 展 速 度 居 于 各 种 可
再 生 能源 之 首 , 我 国风 资源 丰 富地 区 的风 电场 建 设
的技 术 解 决 措 施 。
2 大 规模 风 电接 入对 电 网 电压 的影 响及 其 风 电场 电压 控 制 问 题
2 0 1 0年 将 超 过 1 4 0 G W 。
明确 提 出 ,做 好 甘 肃 、 内蒙 古和 苏沪 沿 海 千 万 k w
级风 电基地 的准备和建设工作 。 风 电场 的大规模建 设, 给 电网规划和运行都带
来 了挑 战 。加 之 我 国的 电网 结 构相 对 薄 弱 ,而 许 多 建 设 或 规 划 中 的风 电 场 都 位 于 电 网 薄 弱 地 区 或 者
末端 , 如此大规模的风 电的接入 , 在全世界范 围内
尚属 首 次 ,没 有 任 何 的 经验 可 以借 鉴 ,对 风 电并 网 研 究及 风 电并 网后 的运 行 都 是 一个 巨大 的挑 战 。 本 文 对 大 规 模 风 电并 网 引 起 的 电力 系 统 运 行 与 稳 定
的 问题 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 了分 析 探 讨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了相 关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应具备低电压穿越 能力,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风力发电机组应配备相应的控制 系统,以实现频率和电压的稳定
控制。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要求
风力发电机组应配备先进的控 制系统,能够根据风速、功率 等因素进行自动调节。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应具 备防止飞车和超速保护功能。
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应能 对机组进行远程监控和操作。
稳定供电
并网运行能够通过风力发 电机组的调节,满足电力 系统的需求,保持电网的 稳定运行。
降低运营成本
并网运行能够降低对传统 能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从而降低运营成 本。
并网运行的分类
直驱式并网运行
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通过 全功率变频器将风能转化 为电能,实现与电网的同 步并网运行。
齿轮箱式并网运行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 行
2023-11-10
目录
•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概述 •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技术要求 •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实现过程 •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优化建议 •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案例分析 •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 概述
并网运行的定义
齿轮箱式风力发电机组通 过齿轮箱将风能传递到发 电机,实现与电网的并网 运行。
双馈式并网运行
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通过 变流器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实现与电网的并网运行 。
02
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 的技术要求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要求
风力发电机组应能在各种运行条 件下稳定运行,包括低风速、高
风速、极端气候条件等。
风力发电机组的保护策略
总结词
制定全面的保护策略有助于预防和解决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风电场运行的特点及并网运行的问题时间:2011-2-25 来源:<电器工业>广东电网公司茂名电白供电局区邓恩思近年来,我国风电已经迈向快速发展的步伐。

按装机总容量计算,我国已经超过意大利和英国,成为世界第6大风电大国。

大规模的风力发电必须要实现并网运行,然而由于风电自身的特点,大规模风电接入会对电网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风力资源分布的限制,风电场大多建设在电网的末梢,网络结构相对薄弱,风电场并网运行必然会影响到电网的电压质量和电压稳定性。

由于风电本身具有不可控、不可调的特征,造成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

而电网必须按照发、供、用同时完成的规律,连续、安全、可靠、稳定地向客户提供频率、电压合格的优质电力。

风电场并网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电能质量、电压稳定性、暂态功角稳定性及频率稳定性等。

本文主要介绍大型风电场并网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一、大型风电场运行的特点1、风能的能量密度小,为了得到相同的发电容量,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尺寸比相应的水轮机大几十倍。

2、风能的稳定性差。

风能属于过程性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不稳定性,风速和风向经常变动,它们对风力发电机的工况影响很大。

为得到较稳定的输出电能,风力发电机必须加装调速、调向和刹车等调节和控制装置。

3、风能不能储存。

对于单机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要保证不间断供电,必须配备相应的储能装置。

4、风轮的效率较低。

风轮的理论最大效率为59.3%,实际效率会更低一些,统计显示,水平轴风轮机最大效率通常在20%~50%,垂直轴风轮机最大效率在30%~40%。

5、风电场的分布位置经常偏远。

例如,我国的风电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多数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三北地区”。

由于风能具有以上特点,使得利用风能发电比用水力发电困难得多。

总之,风电的最大缺点是不稳定,风电系统所发出的电能若直接并入电网将影响局部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二、大型风力发电场并网运行引起的问题分析风电场接入电网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并网方式,单个风电场容量均比较小,作为一种分布式电源,分散接入地区配电网络,以就地消纳为主;另一种是在风能资源丰富区域集中开发风电基地,通过输电通道集中外送,如欧美国家规划中的海上风电和我国正在开发的内蒙古、张家口、酒泉和江苏沿海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和并网运行的风电装机规模越来越大,对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与小型风电场不同,大型风电场接入电网后,风电场对电网的影响已从简单的局部电压波动等问题发展到对电网调节控制(调频调峰、经济调度)、电能质量、电网稳定等诸多方面。

1、对电网调节控制的影响电网传统的调度(发电)计划的编制及实施,完全基于电源的可靠性、负荷的可预测性。

当系统风电容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后,风电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会给传统的调度(发电)划的安排和实施带来问题。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力资源丰富,随大规模风电场接入其所属电网,首先将带来电网的调节控制问题。

风电场的输出功率曲线很重要,与风的大小、方向都相关。

各地区风电场的输出功率曲线会有差异,但对电网调节有利的特性情况较少见到,如输出功率曲线与电网负荷特曲线性相近;而较多的情况是对电网不利的特性,如:①午夜时段输出功率较高,而此时电网处在低谷时段。

午后时段输出功率很低,而此时电网处在高峰时段。

②最高、最低出输出功率差一般较大,可能在50%以上。

③基本无调节能力,且其功率呈频繁波动状态。

这样,其输出功率特性对电网负荷曲线在非高峰时段成为“反调节”性质,即增加了电网的峰谷差,加大了对电网调峰调频能力的要求,从而增加了电网调节控制的难度。

电网状况也不乐观。

①沿海各大区域电网(如华东、南方等)均属千万kW级或亿kW级,按理接纳目前规模的风电应无问题,但实际电网虽名为“统一调度”、而从调节控制角度而言更多的是“互联”性质,即属分块(地区)控制性质:系统的调峰及频率调节控制按统一规则将任务分配到块(地区)、考核到块(地区);考核一般又与经济利益挂钩。

这样,具有地区性质的风电场的接入将由该块(地区)电网承接、消化。

②地区电网的承接能力决定于该电网的具体情况,对以火电比重较大的电网如上海、山东等,调节能力差,承接能力就较小。

对大受端的上海电网而言,因多种原因今后接受区外来电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如25%及以上;一般区外来电的调节性能又较差;更增加了电网调节控制的难度。

③大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使地区负荷特性向负荷率更低、峰谷差更扩大发展。

作为“反调节”的风电场更增加了对电网的调节控制的压力。

风电场高峰输出功率替代了电网常规能源机组,但因其“反调节”性质而使非高峰时段特别是低谷时段增加了对电网调节能力的要求。

于是,电网原有调峰能力的余额,即调峰能力扣除负荷峰谷差后的裕量部分(特别在夏季)、其非高峰时段的电网调节能力余额,成为约束,决定了电网允许接入的最大“综合风电场容量”。

2、风电接入对电网电压的影响由于风速为随机变化的量,使得风电场的输出功率具有波动性,风电机组的频繁启停、切换,产生电压的波动、闪变,从而将影响局部电网的电能质量;风电场大量采用电子器件,给电网带来谐波,如并联电容与电抗元件发生谐振会放大谐波效应。

必须重视和计算分析风电场造成局部电网的电压波动、闪变和谐波污染问题。

目前,由于风电场的规模较小,如上海、南澳电网等,大都在3%及以下,还不能构成重大影响。

但随规模的扩大,如在10%及以上时,通过对风电场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系统仿真计算,表明电压波动和闪变等可能超出国家有关标准。

风力发电机如采用异步发电机,在运行时需要从系统吸收无功功率来建立磁场,从而使局部电网的电压水平有明显的下降。

风电场的无功需求使负荷特性的极限功率减少,降低了静态电压稳定性。

由于风电场大多采用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风电系统在向电网注入功率的同时需要从电网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风电场的无功仍可看作是一个正的无功负荷,因此风电场可能引起电压稳定性降低或电压崩溃现象。

但只要系统的无功供给足够多,则整体上可以认为风电场的并网增强了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

随着接入风电容量的增大,风电场从系统中吸收的无功功率逐渐增大,如果系统不能提供充足的无功,网内相关节点电压会逐渐降低。

在电网规划没有与风电规划协调发展时,往往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不能适应风电规划的发展,接入的风电场容量受到电网自身条件的限制。

3、风电接入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风力发电系统通常接入电网的末端,改变了配电网功率单向流动的特点,使潮流流向和分布发生改变,这在原有电网的规划和设计时是没有预先考虑的。

当风电注入功率增大时,风电场附近局部电网的电压和联络线功率可能会超出安全范围,严重时会导致电压崩溃。

在异步发电机并网系统中,风电系统在向电网注入功率的同时需要从电网吸收大量的无功功率。

因此,为了补偿风电场的无功功率,每台风力发电机都配有功率因数校正装置,目前常用的是分组投切的并联电容器。

电容器的无功补偿量的大小与接人点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当系统电压水平较低时,并联电容器的无功补偿量迅速下降,导致风电场对电网的无功需求上升,进一步恶化电压水平,严重时会造成电压崩溃。

由于异步发电机的功率恢复特性,当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若故障排除不及时,也将容易导致暂态电压失稳。

另外,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场在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风电输出的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功率冲击效应也不断增大,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就更加显著,严重情况下将会使系统失去动态稳定性,导致整个系统的瓦解。

4、对电能质量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风电机组并网运行,风力发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

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呈波动性,可能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如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等。

风力发电机组大多采用软并网方式,但是在启动时仍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

当风速超过切出风速时,风机会从额定出力状态自动退出运行。

如果整个风电场所有风机几乎同时动作,这种冲击对配电网的影响十分明显。

不但如此,风速的变化和风机的塔影效应都会导致风机出力的波动,而其波动正好处在能够产生电压闪变的频率范围内,因此风机在正常运行时也会给电网带来闪变问题。

目前,电压波动和闪变是风力发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

风电给系统带来谐波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风力发电机本身配备的电力电子装置,可能带来谐波问题。

另一种是风力发电机的并联补偿电容器可能和线路电抗发生谐振,在实际运行中,曾经观测到在风电场出口变压器的低压侧产生大量谐波的现象。

5、风电接入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为了减少风电机组的频繁投切对接触器的损害,在有风期间风电机组都保持与电网相连,当风速在起动风速附近变化时,允许风电机组短时间电动机运行,因此风电场与电网之间联络线的功率流向有时是双向的。

所以,风电场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和整定应充分考虑到这种运行方式。

尽管风力发电提供的故障电流非常有限,但有可能影响现有配电网络保护装置的正确运行,这在最初的配电网保护配置和整定时是没有考虑到的。

6、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运行成本的影响风力发电的运行成本很低,与火电机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风力发电是一种间歇性能源,风电场的功率输出具有很强的随机性,目前的预报水平还不能满足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需要,在做运行计划时风电是作为未知因素考虑的。

为了保证风电并网以后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在原来运行方式的基础上,额外安排一定容量的旋转备用以响应风电场发电功率的随机波动,维持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与稳定。

可见风电并网对整个电力系统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分担了传统机组的部分负荷,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燃料成本;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成本。

三、小结根据风电场的运行经验,大规模风电并网带来的主要问题:一是风速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引起风电场出力随时间变化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二是薄弱系统的稳定性与电能质量问题。

由于风能资源有着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因此大规模的风电并入电网将对电网的规划建设、运行调度、分析控制、经济运行和电能质量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保证电网、风电场的安全,必要时应该控制风电场接入系统的容量。

国内外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通常采用以下2个指标来表征电网可承受的风电场并网容量:(1)风电穿透功率极限;(2)风电场短路容量比。

适当提高电容器的补偿容量,有助于提高风电系统短路故障后的稳定性,进一步可以选择安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来提供动态的电压支撑,改善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限制接入一个点的风电容量,这样就可以在该点发生故障时,尽量降低其对其它风电场的影响,即采取“分散接入”的原则。

在做好风电规划的基础上引入合适的新技术,如轻型直流输电,储能装置来减少对日益增长的风电规模给电网带来的影响。

另外,为了降低风电接入对电网调度的影响及对备用容量的要求,进行风电功率预测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