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凝练的视觉符号

七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凝练的视觉符号

为什么?
人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1课
——标志设计
这个标志给我们的行 为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引导 指示
猜一猜:这是哪里?
这又是什么地方?
这两个标志有什么作用?
知道
作用
识别
归纳:标志的作用
引导、指示、识别
标志分类
商标、会标、公共标志等


会 标
公共标志
课堂练习
设计节水标志
提示:
1、如何对待珍贵的东西? 2、设计节水标志,哪些图形可以省去? 3、哪些可以画得再简单些? 4、色彩怎么搭配最好?
比 较
你设计的标志 和这个标志有 何差距?


请你为清泉学校下列学生社团设计一个有 创意、美观、简单大方的标志(五选一):
1、学生艺术团 2、《泉水叮咚》文学社 3、音乐协会 4、体育协会 5、美术协会
要求:
1、色彩作业; 2、要体现出该社团的文化特色。
下次上课
• 内容:淡彩风景写生 • 准备:铅笔、橡皮擦; 速写本或水粉纸; 水彩颜料或彩色铅笔。
标志的形式组合
图案
文字
图文结合
1、利用图案变形
铜钱
麦穗
2、利用文字变形


3、图文结合
标志的表现形式
具象
意向
抽象
这些禁止标志是如何简化的?
哪个颜色 搭配最好?
标志的特点
表意准确
简洁
醒目
小组讨论
试着分析这些 标志的创意
第 九 届 全 运 会 第 十 一 届 全 运 会
巴 塞第 罗二 那十 奥五 运届 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重点资料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重点资料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重点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在美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现实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但美术作品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而是经过画家的(提炼、加工),能动地反映生活,因而美术作品又(高于生活),并充实丰富了生活的内涵。

2所谓“因材施艺”,就是(充分利用和发挥物质材料自然属性的特质,进行巧妙的加工和制作,出现宛如天成般的独特艺术效果)。

3 《格尔尼卡》作者是(西班牙的毕加索)。

作者运用(阴冷的色彩,夸张、变形)以及(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法西斯暴行所制造的血腥景象,刻画了无辜平民所遭受的灾难、死亡和痛苦,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4 血衣(油画素描稿现代)王式廓格尔尼卡(壁画西班牙)毕加索向往(木雕现代)张德华伏虎(霍去病墓石雕西汉)竹节毛驴(竹雕现代)胡振昆三猴(黏土捏塑现代)张希和翠玉白菜(玉雕清)第二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1在美术创作中能否营造健康而又高雅的(情趣和意境),是美术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2 美术家表现某种形象或景色,如果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进去,就会创造出一种包含着自己情思的艺术境界,那就是(意境)。

也就是说,意境是(“情”和“景”)相结合的结果,它具有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也是历代中国美术家所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

3 四羊图(中国画南宋)陈居中春牧图(中国画现代)李可染蒲公英(版画现代)吴凡青蛙(中国画现代)齐白石散昂蒂布的夜渔(油画西班牙)毕加索寒江独钓图(中国画南宋)马远李白诗意图(中国画山水册页之一清)石涛散步(油画法籍俄裔)夏加尔杂画册之一(中国画清)虚谷斑猫(版画现代)雅克秋天的田野(版画乌克兰)里特维年科“一家人”椅(现代家具设计德国)单元评价选择1 美术作品是如何选材和艺术加工的( )A 深入生活B 主观表现C 凭空想象D 因材施艺2 情趣盎然的美术作品离不开()A 生活情趣B 情景交融C 高雅品位D 精湛技艺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第一课色彩的魅力1 三原色:理论上绘画中用其他颜色无法混合出的颜色,但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能混合出其他颜色,它包括(红色、蓝色、黄色)。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8041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58041

美术七年级美术教案(下)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第一课----------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第二课---------- 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第二单元春天畅想第一课---------- 色彩的魅力第二课---------- 春天的畅想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第一课---------- 凝练的视觉符号第二课---------- 亲切的使者第三课---------- 喜悦与收获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第一课---------- 广而告之第二课---------- 盛情邀约第三课---------- 独特的装扮第五单元平面设计的盛宴第一单元、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础理论,为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画家的创作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合作互动解决问题和分析评述的能力。

教学难点表现性艺术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教具准备课件、范画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引课:1.回忆上学期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分析说明这是一幅什么形式的美术作品?2.作品描绘了什么?3.作品表现的内容是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4.它来源于什么?板书部分课题——源于生活二、新授:(1)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

(多媒体展示并介绍画家和创作背景)思考讨论: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样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事件,艺术家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吗?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哪几个人物?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和性格?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富有活力的运动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富有活力的运动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要,橡皮泥的可逆性巧妙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通过《喜悦与收获》我和学生利用可乐瓶等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此外,本课在这一册教材中起到了承前起后的作用,在纵向上既是对前面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系列活动的延续,也为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打下一定的实践基础。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构成要素及表现形式等基本知识,学习吉祥物设计的创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1课 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共22张PPT)

出现了许多新风格、新内容的作品,如《开国大典》(董希文)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
非常醒目。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
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
中国画中的夸 张是从生活中 提炼而得。
长城(中国画) 吴冠中
想想看,还有那些表现技法是从客观世界中来的?
笔法的美
表现性绘画是以客观对象为媒介,主要在于表达作者个 人的主观精神,即思想、情感或审美理想等。画面的艺 术形象予以夸张、变形的处理,或予以荒诞的组合等, 从而创造一个新的艺术世界。
表现性作品
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
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
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
• 法国文艺最高勋位 •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
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 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 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 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 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 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展。”

《开国大典》总体性说就是极端严谨的素描,饱满而富装饰性的色彩,线条流畅的对称性构图 素描和色彩在
作为油画中的主要元素在各个时期有各自的强弱地位,并不能一味的说哪一方多么的重要,并且近现代绘画在

七年级美术 第一课-中国画欣赏课件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美术 第一课-中国画欣赏课件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中国优秀绘画作品欣赏
看看中国画美吗
“我不明白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艺 术!……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 有艺术。……”
——毕加索
中国传统绘画被称为中国画,是用中国特 有的笔、墨、纸、砚等工具和独特的造型手 段进行的一种绘画。中国画历史悠久,内涵 丰富,独具魅力,是东方绘画的代表,与油 画一样屹立于东西方画坛。
了 一 定 的 抵 御 性 ,
派 共 有 二 十 多 个
的 籍 贯 而 得 名 。
的 绘 画 流 派 , 大
过 以 前 的 各 个 时
时 期 的 绘 画 流 派
代 文 人 画 的 影 响
家 处 于 显 著 地 位 。
风 , 被 称 为 院 体
绘 画 一 方 面 恢 复 了
明—唐寅《蜀都宫伎图》

马远

明 徐 渭
中国画的起源及其发展
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史料上 记载的伏曦画啊八卦、黄帝画制服 为最早,早期的绘画经匠人的再造, 刻在料上、青铜器、以及陶器上。 直至蔡伦发明纸后,画家画在纸上 的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画。
1: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 2: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发展阶段 3:绘画趋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4:蓬勃兴盛的两宋时期绘画 5:以笔墨情趣为主流的元代绘画
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砚 纸
中国画的分类
表现内容
表现形式
表现技法
山水
人物
花鸟
写意画
工笔画
水 墨 画
浅绛
重 彩
四:中国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1、中国画的造型、艺术效果 2、中国画特有的创作方法 3、中国画对意境的追求
中国画讲究用线,以多变的笔

美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花卉与纹样》教学设计

美术岭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花卉与纹样》教学设计

节一、课前准备准备ppt、课前导入视频、美术工具材料、预习案、录制微课。

阅读课文,利用手机扫码学习花卉纹样的变化方法,完成预学案学生通过预学案自主探究为课堂做好准备二课前导入1、情景导入,教师展示视频:小粽请求学生的协助。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花卉与纹样的世界,一起帮助小综装饰漂亮的花卉纹样的袋子来装粽子吧!(板书【花卉与纹样】)生:端午节!吃粽子!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今天的花卉纹样的课题。

3min三授课环节1、花卉纹样的寓意、宝相花介绍。

师问: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我们知道了花卉纹样取材于大自然中的花草世界。

那么为什么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为什么花卉纹样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延续千年呢?师:是的!同学们!每朵花都有它的花语!因此,花卉纹样蕴含着美好祝福的寓意!用装饰了花卉纹样的纸袋装粽子送给亲朋好友最适合不过了!生:因为花卉纹样好看!因为取材方便!因为蕴含祝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花卉纹样的内涵美。

2min师:同学们请看这两个花卉纹样,你们知道这个花卉纹样叫什么名字吗?猜一猜这像什么花?师:是的同学们观察非常敏锐!这里有牡丹、莲花等。

这个花卉纹样呀有个美丽吉祥的名字——宝相花!宝相花是将自然形态的莲花、牡丹等加以综合造型,经艺术处理形成一种装饰画的花卉纹样,在唐代盛行,寓意纯洁、吉祥等。

师:其实这个花卉纹样大家见过,知道哪里见过吗?2、花卉纹样的变化方法。

那么在课前预习中,同学们通过微课学习了花卉纹样的变化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下同学们课前设计的作品,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说说这几张花卉纹样设计的怎么样?其优点在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师:是的,同学们分析的很到位,前两张构图太小,大家要检查一下自己的花卉纹样构图是否合理。

3、课堂小练习师:接下来,我们适当调整一下自己的画面,然后将自己设计好的花卉纹样画在橡皮章上,用刻刀刻生:像莲花、牡丹花……生:瓷器上装饰了、茶杯上装饰了、敦煌壁画上装饰了……生:第一张第二张画得太小了!构图不饱满。

湘教版美术七下第一课《过去的日子》word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下第一课《过去的日子》word教案

《过去的日子》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美术2,课时:共2课时本教案为第1课时二、教学课题初一下学期美术第一课《过去的日子》第一课时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一课第2页—第4页内容分析:教材以反映童年生活的摄影作品和童年时期的绘画作品导入,引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通过欣赏和探究表现过去生活的绘画和摄影作品,让学生初步掌握美术作品表达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方法,初步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作用;学习运用多种形式的美术语言记录和表现过去的的事情,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提升美术欣赏能力2、加深理解美术作品对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的表达3、掌握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细节的概念教学重点1.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2.作品怎样通过细节来深化主题教学难点:作品怎样通过细节来深化主题四、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坚持启发式教学,问题的提出要精简和有针对性,尽量利用身边的、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童年故事,利用网络上优秀的作品来启发学生。

2.注重课程的大结构和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性,教学过程沿着以下主线逐步推进:感受美------发现美-------体验美------发掘美------创造美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百度视频】童年游戏的视频/programs/view/2m4DWPp5Cak引导学生回忆美好的童年2、回忆童年(1)展示一组以过去生活为题材的图片,学生欣赏【百度图片】有关童年活动的一组图片“跳皮筋”/myspace/image/2010/07/0/18/3/180343_58494189.jpg“拆线”/myspace/image/2011/05/0/41/72/417279_1026890892.jpg “老鹰捉小鸡”/myspace/image/2010/04/0/12/89/128922_1606163946.jpg “推滚轮”/epaper/btwb/res/1/20090601/54921243820927158.jpg (2)请同学们回忆童年最美丽的景物及最有趣的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