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发展史引言: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蒸汽机到现代的内燃机,每一次的进步都为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本文将带您回顾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史,了解其中的里程碑事件和技术革新。
一、蒸汽机时代蒸汽机是汽车发动机的鼻祖,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蒸汽机利用燃烧产生的蒸汽压力驱动活塞运动,从而实现动力输出。
在汽车发展初期,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上。
但由于蒸汽机体积庞大、重量沉重、运行效率低等问题,使得蒸汽机无法满足汽车运行的要求,逐渐被淘汰。
二、内燃机的诞生内燃机是现代汽车发动机的基础,它以燃烧内部燃料为动力源,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的发明标志着汽车工业的重大突破。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成功发明了第一台四冲程汽油内燃机,这一发明被认为是现代汽车的里程碑事件。
三、汽油机与柴油机汽油机和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两种常见形式。
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通过点火产生爆炸冲击,推动活塞运动。
汽油机具有启动快、运行平稳、噪音低等优点,在轿车等乘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
柴油机则以柴油为燃料,通过压燃产生爆炸冲击,推动活塞运动。
柴油机具有燃油经济性好、扭矩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等领域。
四、进一步技术革新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发动机也在不断进行技术革新。
其中,最重要的突破之一是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
涡轮增压器通过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进气压力,增加燃烧室内的氧气含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和燃油经济性。
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还有缸内直喷技术的应用,它可以将燃料直接喷入燃烧室,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
同时,电动汽车的兴起也推动着发动机技术的创新,例如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将内燃机与电动机相结合,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环保和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未来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
发动机发展史

发动机发展史发动机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核心。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期,当时发明了蒸汽机。
以下是发动机发展史的详细介绍。
1. 蒸汽机:蒸汽机是第一种真正的发动机,它由苏格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于1765年发明。
它使用蒸汽推动活塞来产生动力。
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于煤矿、纺织厂、造船厂等工业领域。
2. 内燃机: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在内部燃烧产生能量的发动机。
德国工程师尼古劳斯·奥托于1876年发明了第一个四冲程汽油内燃机,这标志着内燃机时代的开始。
内燃机比蒸汽机更加高效、轻便和便于维护,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等领域。
3. 柴油引擎:柴油引擎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使柴油自然点火的内燃机。
德国工程师鲁道夫·迪波尔于1892年发明了第一个柴油引擎。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更加节能、耐用和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重型车辆、船舶和发电机等领域。
4.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是一种通过将空气压缩、加热和喷出来产生推力的发动机。
英国工程师弗兰克·惠特利于1930年代初期发明了第一个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原型。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飞机、军用飞机和导弹等领域。
5. 电力驱动:电力驱动是一种使用电池或其他电源产生能量来驱动车辆或设备的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力驱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选择,它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降低环境污染。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创造出越来越高效、节能和环保的发动机,这些发动机不仅推动了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也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便利、舒适和美好的生活。
汽车的发展简史

汽车的发展简史一、汽车发动机发展简史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
汽车的发展与发动机的进步有着直接的联系。
人类最初的工作劳动完全是由自身来完成,根本没有什么汽车和发动机,如果说有的话,在未使用牛和马之前使用的是人,或许最早的奴隶就是一种“生物发动机”。
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日益加强,人们不仅使用人力、畜力、而且知道使用水力、风力。
1705年,纽可门首次发明了不依靠人和动物来作功而是靠机械来作功的实用化蒸汽机。
这种蒸汽机用于驱动机械,便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随着蒸汽驱动的机械即汽车的诞生,人类社会中便拉开了永无休止的汽车发展的序幕,也拉开了汽车动力-发动机的发展。
现代发动机的发明是在使用蒸气机的基础上,仿造蒸气机的结构,在气缸中燃烧照明煤气作为开端的。
首先成功制造了煤气机,在煤气机的基础上改进为汽油机,再研制为柴油机。
1.煤气发动机的发明最早提出内燃机设想的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
1673-1680年,他首先提出了真空活塞式火药内燃机的方案,即利用火药燃烧的高温燃气在缸内冷却后形成的真空,使大气压推动活塞作功,但屡次试验都失败了。
1794年,英国发明家B.斯垂特提出了一种燃用松节油的内燃机,首次提出了燃料与空气混合的原理。
1799年,法国工程师蓝蓬提出了用煤气作燃料,用电火花点火的内燃机。
1820年,英国的W·塞歇尔研制出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内燃机,并首次在实验室运转成功,每分钟60转。
1833年,英国人W·L·莱特获得了爆发式发动机专利,从而结束了真空机的历史。
1858年,定居在法国巴黎的里诺发明了煤气发动机,并于1860年申请了专利。
发动机用煤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取代往复式蒸汽机的蒸汽,使用电池和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用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爆发。
这种发动机有气缸、活塞、连杆、飞轮等。
煤气机是内燃机的初级产品,因为煤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为零。
简述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

简述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汽车发动机的主要发展阶段:1. 蒸汽发动机(1769-1900年):最早的汽车使用蒸汽发动机作为动力源。
这些发动机使用蒸汽压力产生动力,但由于需要大量水和燃料,以及长时间的预热,因此存在一些缺点。
2. 内燃机(1876年至今):内燃机革命性地改变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
卡尔·本茨在1876年申请了一项内燃机专利,这标志着内燃机的诞生。
内燃机分为两种类型: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以混合汽油和空气来产生爆炸,而柴油发动机则以压缩的柴油和空气来实现燃烧。
3. 早期发动机改良(1885-1918年):在内燃机的基础上,一些改良工作被进行。
例如,汽油发动机的点火系统被改进,以提高燃烧效率和性能。
4. 四冲程发动机(1890-1902年):四冲程发动机的推出使得汽车的设计更加先进。
这种发动机以循环的方式进行操作,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步骤,提高了燃烧效率。
5. 高性能发动机(1920-1960年):在这个时期,汽车发动机的设计开始注重提高性能。
使用了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等技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提高燃油效率。
6. 环保和节能技术的应用(1960年至今):由于环保和燃料经济性的需求,新的技术得以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中。
例如,使用电子控制系统优化燃烧过程,采用直喷技术和涡轮增压技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能。
7. 新能源发动机(2000年至今):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新能源发动机开始受到关注和推广。
一些新技术,如混合动力系统、电动发动机和燃料电池,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内燃机,以减少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汽车小知识:汽车发动机历史

汽车小知识:汽车发动机历史————————————————————————————————作者:————————————————————————————————日期:汽车小知识:汽车发动机简史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
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Otto)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
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
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F.ankel)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26 年,瑞士人布希(A.Buchi)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
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
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1967 年德国博世(Bosch)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ElectronicFuel Injection,EFI),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
经过30年的发展,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System,EMS)已逐渐成为汽车、特别是轿车发动机上的标准配置。
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
发动机发展史简介(一)2024

发动机发展史简介(一)引言概述:发动机是现代工业化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对发动机发展史进行简要介绍,从早期的蒸汽机到内燃机的出现,再到如今的高级燃烧技术,将整个发动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
正文内容:一、早期蒸汽机的出现1. 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范围2. 早期蒸汽机的工作原理3. 蒸汽机的改进与优化4. 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影响5. 蒸汽机的局限性与发展停滞二、内燃机的问世与发展1. 内燃机的诞生背景与历程2. 第一台内燃机的设计与性能3. 内燃机与工业革命的关系4. 内燃机的进一步改进与应用扩展5. 内燃机的效率提升与环保要求三、现代发动机技术的突破1. 高压缩比技术的发展2. 增压技术的应用3. 直喷燃油系统的发展4. 电动力传动技术的应用5. 先进燃烧技术的创新四、发动机的应用领域扩展1.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与优化2. 航空发动机的进步与革新3. 船舶发动机技术的演进4. 能源领域中的发动机应用5. 发动机在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五、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1. 燃料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排放标准的提高与适应3. 节能与高效技术的需求4. 新能源替代与发展前景5. 发动机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展望总结:发动机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创新与改进的过程,从早期的蒸汽机到如今的先进内燃机,再到高级燃烧技术的应用,发动机在不同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如燃料问题、环境保护、节能等,将推动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演变。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新能源的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加高效、环保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

汽车发动机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下一代汽车发动机的主流——直喷式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EV)成为话题的机会越来越多。
2009年三菱汽车和富士重工在日本开始发售EV。
这2家公司是将既有的发动机汽车改造成EV的,在2010年日产设计了EV专用的汽车在日美市场上销售。
不难想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制造销售EV。
可以感觉在不远的将来,EV将成为汽车的主流,但是也有人不这样认为。
在汽车制造商和各种研究机构对未来的推测中,有“即使到2050年,纯粹的发动机汽车占20%以上,包括混合燃料在内有70%的汽车使用发动机”的观点。
很久以后的事我们不太清楚,但至少在这10年20年里,我们认为还是以发动机汽车为主的。
但是呢,这个发动机和现在的发动机会有所不同,应该会采用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汽车的核心----发动机的历史一般的发动机,吸入空气后,将和燃料混合气化后的“混合气”送入气缸中,在气缸中压缩点燃使其燃烧。
很久以前,是用一种叫做“汽化器”的类似喷雾器的装置使燃料和空气混合形成混合气的。
但是到1970年代以后,减少废气排放和降低油耗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严格控制燃料供给的量和燃料喷射时机来解决,于是汽化器渐渐被一种叫做“电控燃油喷射装置”((EFI:ElectricFuel Injection)所取代。
电控燃油喷射装置是由给燃料以压力再喷射的喷嘴以及控制它的电子元件构成,其特点是能自如地控制燃料喷射的量和喷射的时机。
在发动机内部,活塞做下降运动时气缸内形成负压,从而吸入吸气端口的空气。
这时从喷射器处喷射燃料,与空气混合形成雾状混合气。
这个过程称为“雾化”。
插图中的浅蓝色部分是空气,紫色是燃料,深蓝紫指的是混合气。
活塞到达下死点时关闭吸气阀门,这时气缸处于一个密封的状态。
然后活塞上升的过程中燃料和空气再次进行混合。
刚刚混合好后,活塞到达上死点,点燃火花塞使其燃烧,进入燃烧冲程。
到1990年代的时候,大部分的汽车发动机都采用了EFI,但“空气和燃料”混合后再送入气缸的形式没有变。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史发动机,汽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发动机的存在,就不存在汽车。
发动机的发展即是汽车的发展。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和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
简单讲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气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时,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这是发动机最基本原理。
发动机所有结构都是为能量转换服务的,虽然发动机伴随着汽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在设计上、制造上、工艺上还是在性能上、控制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基本原理仍然未变,这是一个富于创造的时代,那些发动机设计者们,不断地将最新科技与发动机融为一体,把发动机变成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使发动机性能达到近乎完善的程度,各世界著名汽车厂商也将发动机的性能作为竞争亮点。
所以可以说发动机的发展史即是汽车的发展史。
而发动机的发展也经历了无数人的努力,无数人的智慧与汗水。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
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简称热力机。
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是德国人奥托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基础上,于1876 年发明并投入使用的。
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11%提高到14%,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70%。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1 倍。
1956年,德国人汪克尔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964年,德国NSU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26 年,瑞士人布希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
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之"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摘要:汽车在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汽车发动机更是其核心部分;可以说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汽车的完善过程。
本文阐述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及原理,并讲述了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
而且笔者还对汽车发动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合理预测。
【关键字】汽车发动机原理发展历程新技术
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汽车得到迅猛发展。
如今,汽车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每天,数以千万计的汽车行驶在大大小小的公路上,而汽车生产所需的零件更是数以亿计。
其广阔的市场使得汽车成为各种高科技应用的载体。
汽车发动机为汽车提供动力,更是汽车的核心。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能极大地促进汽车的发展。
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传统发动机面临这巨大挑战。
1.发动机的类别
发动有很多种类,按不同划分方法有不同的类型。
按发动机所使用燃料来划分,发动机主要可分为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天然气发动机、液化石油气发动机、混合动力发动机;根据发动机可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二冲程发动机;按照气缸数,发动机可分为单缸发动机、两缸发动机、多缸(三缸以上)发动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发动机可分为水冷式发动机(见图1)和风冷式发动机(见图2);根据排列方式,发动机可分为直列L型发动机、H型发动机、W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等;按照发动机在车身上的布局不同,发动机可分为前置发动机,中置发动机和后置发动机。
2.发动机构造及原理
发动机是一个热能转换机构,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汽油(柴油)或天然气,使气体膨胀并推动活塞做往复运动,从而使物质的内能转
化为机械能。
发动机是一种有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的机械设备。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发动机,要想完成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能量转化过程,实现工作循环,保证发动机能持续正常工作,都离不开发动机中各个机构和系统之间的配合。
汽油机是由五大系统和两大连杆组成,即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
它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
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对外输出动力。
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实现换气过程。
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把柴油和空气分别供入气缸,在燃烧室内形成混合气并燃烧,最后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
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
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K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
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点火系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
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
因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
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置,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