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构思说明
杭州市市民中心设计构思说明(二)(新)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建筑设计说明一、行政中心作为钱江新城的一期重点项目,项目定址钱塘江滨。
这里视野开阔,碧水蓝天。
南侧为杭州大剧院、文化广场,东侧为商务办公区,西侧为国际会展中心。
基地交通通畅,市政公用设施完备。
二、行政中心九宫格基本格局,强调垂直方向为主(南北向中轴空间),水平方向为辅(江西向水平空间)的双向空间流动。
设计重点考虑了空间沿轴线向钱塘江的延伸,同时考虑了与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商务办公区等标志性建筑物的关系。
三、建筑由单元式的部委办公构成了两翼,办公空间两两相对,由行政中心共享架空绿化广场相联系。
市政厅主楼置于广场中心。
市政厅作为构图中心,同时与东、西二侧翼中的会议中心及后勤服务中心共同组构出东西轴线关系。
四、办事中心设于用地南侧,以富春江路为主要出入口。
行政中心办公人员等从灵江路、新安江路及钱江路进入。
相应地办公车流置于北向地面层解决。
二层架空共享绿化广场作为行政中心礼仪广场,它为纯步行公共广场,可以吸纳来自地块周边各向的步行人流。
后勤服务楼与餐厅食堂构成的后勤服务部分置于地块西北角相对次要的位置,货流考虑从灵江路进入。
信访中心置于地块西北角毗邻钱江路,便捷使用与管理。
五、建筑造型上突出强调了南北向的通敞,东西向相对较实,总体体型呈现强烈的虚实对比。
东西灵江路、新安江路立面在较平直的基本格局下,通过球形会议中心与八角形餐饮中心二元素的加入,平实中见生动,亦加强了空间的立体渗透效果。
部委办分二侧翼通过架空格架、水平窗板、竖柱等三段式构图的处理,加强了建筑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和谐关系,建筑体量也更加轻盈。
部委办公基本柱网9米×9米,平均层高3.9米,共5层。
六、行政中心主楼采用了二幢板楼的基本形式。
底座四层架空,与室外绿化水院广场相联通,顶部由圆形民众观光花园相互联系,呈现出竖向既分又连的构图。
造型上也是门的象征。
在主楼的端侧位置设有旋转上升的立体空中花园,强调了生态办公的理念。
设计方案范文

设计方案范文
《设计方案:构建新时代城市景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案,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幸福感,吸引游客和投资,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在国家提倡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景观设计方案更需要关注环保、生态、绿色,更需要体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本设计方案旨在以现代设计理念,构建与时代符合的城市景观。
首先,我们将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充分挖掘城市独特的资源,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
其次,我们将以绿色环保理念,布局城市公园、绿地、景观防护林等绿色空间,打造舒适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我们将充分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通过引入生态景观、雨水利用设施等措施,实现城市的绿色化、循环化,构建可持续的城市景观体系。
本设计方案将充分尊重城市规划、社会文化、市民需求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将通过广泛的民主、开放方式,吸纳各方面意见,形成共识,实现城市景观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
同时,我们将注重技术创新和实施可行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落地生根。
最后,我们相信,通过本设计方案的实施,将为城市带来新的
活力与动力,让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家园、美丽的乐园。
我们期待与各方共同合作,共同推动城市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共同创造美丽、宜居的城市。
城市设计

日本著名建筑师和城市师丹下健三提出的城市轴 理论基本构思有以下三点:
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型多中心城 市结构; 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环形交通轴 城市发展模式; 3、城市摆
1、定义和引言 2、城市的四大活动 3、居住时城市的第一活动 4、工作 5、游憩 6、交通 7、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8、总结
在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影响下,以青年建筑 师大高正人、稹文彦、菊竹清训、黑川纪章以及评 论家川添登为核心,于1960年前后形成的建筑创作 组织。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 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反对过去那种把城市 和建筑看成固定地、自然地进化的观点。认为城市 和建筑不是静止的,它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是一个 动态过程。应该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时间的因素, 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Cycle),在周期长的因素上, 装置可动的、周期短的因素。1966年,丹下健三完 成了山梨县文化会馆。它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新陈代 谢派的观点。
“秩序是每一个活动的钥匙;感性是
每一个行动的指引。在混乱中出现纯 净的形。它带来力量,安定人心,又 能使美具体化。这样,人的心智并没 有白费,他以适当的工具去创造了秩 序。”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雅 典开会,会议制定了《城市规划大 纲》、后来该大纲被称之为《雅典 宪章》。
宪章共分为八个方面
勒· 柯布西耶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雅
典宪章》 日本“新陈代谢”学派
20世纪上半叶,一些人提出各种“城市分散” 的理论。然而柯布西耶主张依靠现代技术力量, 从规划着眼,技术着手,来充分利用和改善城 市有限空间。
柯布西耶的理论也被称作“城市集中主义”, 其表现在两部著作中: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sommaire
一、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THEORIES FONDAMENTALES DE CONCEPTION URBAINE
二、不同类型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
PRINCIPES ESSENTIELLES DE METHODES DIFFERENTES
例如:圣彼得教堂广场柱廊、 香榭丽舍大街沿街建筑、上 海外滩建筑群。。。
C、 面——整体形态、肌理关系
例如:佛罗伦萨传统街区、巴黎传统街区、北京四合院传统街区
(3) 对于虚性和空间序列等。
包括重要建筑入口前庭、街廓内虚 体、街道及广场网格、公园、庭园 以及线性开放空间系统等。
(2)取向:视觉的唯美主义,精神
象征的体现,对轴线、轮廓、对景 等视觉效果的追求、崇拜,“城市 可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加工”。
例:东方:元代以后的北京城 西方:朗方设计的华盛顿规划
1. 视觉秩序分析 (3)古典城市美学派人物西特(Sitte)的观点
整个城市应是一种激奋人心的、充满情感的艺术作 品,城市设计者就是表达社会抱负、激情洋溢的艺术家。
(2)观点之二:
实与空间互异构成了城市不同的 空间结构,建立了场所之间不同的形 体序列和视觉方位,城市中“空”的本 质取决于其四周实体的配置。
同时,这种“图底分析”还鲜明地 反映出特定城市空间格局在时间跨度 中所形成的“肌理”和结构组织的交叠 特征。
(3)观点之三: 空间印象转变
A.传统城市空间---连续性的街道、 围合性的广场、 标志性的建筑 以及整体性的街廓;
一、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1 图底理论
(Figure---Ground Theory)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优秀城市设计案例

城市设计案例分析_优秀城市设计案例法国首都巴黎是世界名城,素有“花都”之称。
这一方面是由于它的繁荣奢华,另一方面也由于美丽动人的城市景观。
和北京一样,巴黎也是一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城,但与北京不同的是它不象北京那样是按照城市设计统一建成。
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步扩大形成的。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以香榭丽舍田园大街为主轴线在那时已基本形成。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豪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绿地和新的轴线,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巴西利亚是巴西新首都,位于海拔1200米的两河交汇之处。
1956年政府决定迁都,并选定这个地点。
1957年进行国际竞赛,巴西建筑师科斯塔的规划中奖。
他的规划设计思想是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的理论原则,但也追求一定的主题,这就是他强调的巴西利亚是一个首都,“规划是有意地追求尊严和高雅”。
整个规划构思是“模拟人体躯干”,并以此作为主轴,在这一主轴上布置政府机构建筑群,其中心则是著名的“三权广场”;另一轴线上主要布置了城市居住区,呈弧形两翼,两条轴线交叉点是作为心脏的4层大平台,这里是全城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中心。
巴西利亚的平面象一架喷气式飞机。
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上充分体现人车分离和高速化。
城市环境和大片绿化、水面都体现出勒·柯布西耶和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的城市设计思想。
巴西利亚的主要建筑是由著名巴西建筑师尼玛雅设计的。
他的设计富于现代化雕塑感,使这座新城展现出崭新的面貌。
对巴西利亚的城市设计褒贬不同。
赞扬者认为“巴西利亚是意志坚强的行动,城市规划在这里得到了最高的意义”。
贬者则认为它“做作、封闭、追求形式”,有的提出,这一规划缺乏历史和传统,缺少应有的丰富多彩和吸引人的魅力。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概况(一)区位条件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
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
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
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
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
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
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
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
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
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
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
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及深度

城市设计编制的内容及深度城市设计的成果包括三个部分: (1) 城市设计研究报告:通过图纸、图示和文字,汇编基础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2)城市设计图则:通过图纸、模型(或计算机三维图形)和文字,表达城市设计内容; (3) 城市设计导则:以条文和表格的形式,表达城市设计的目标、原则和控制体系。
(4) 以上成果应提供相应的电子文件和必要的设计模型。
一、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城市设计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内容:1、前言说明城市设计编制背景及主要过程等,包括项目委托、编制、修改和审批程序等。
2、基础资料调查局部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设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现状。
(2)相关城市规划对设计范围所提出的控制要求。
(3)现状城市空间系统如公共开敞空间、天际线、发展轴线及重要节点的分布及形态结构特征。
(4)现状自然景观资源如植被、地形地貌和水系等的分布及其特征。
(5)现状建筑风格、组合方式、体量、色彩、质感特征。
(6)设计范围内的历史文遗产及保护,传统民俗民情,社区习惯。
(7)设计范围内的市民活动类型、场所、领域、路径和强度特征。
(8)市民(居民)对设计范围内的空间景观的感知、认同和建议。
(9)设计范围相邻地区的有关资料。
3、分析研究(1)在收集现状基础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2)依据城市设计指标控制体系提炼主要影响因素。
(3)对主要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作出评价。
二、城市设计图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城市设计依据、原则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主要依据,明确城市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
2、城市设计的目标与构思根据对现状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理论基础;对设计范围的可能形式和发展方向作出预测和分析,提出发展目标,阐明城市设计编制的构思。
3、空间要素(1)高度控制:确定高度分区、高度限制,建立设计范围的空间体量三维模型。
(2))空间结构控制:确定城市街道网络和绿化网络,街道网络主要包括路幅、断面构成、退线等内容,绿化网络内容括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用地安排、意向设计等内容。
城市文创插画设计理念

城市文创插画设计理念城市文创插画设计理念城市文创插画设计是指将城市元素和文化特色融入插画创作中,旨在表达城市的独特魅力,打造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的城市文化产业。
其设计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突出城市特色:城市文创插画设计应紧密围绕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人文风貌等特征,通过插画作品将城市的独特韵味展现出来。
比如,可以运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构图,突显城市的繁华与活力;或者采用温婉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展示城市的宁静与优雅。
2. 弘扬传统文化:城市文创插画设计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现代艺术的方式进行诠释和传承,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比如,可以将传统建筑、民俗习惯等元素巧妙地融入插画中,传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 强调城市故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故事,城市文创插画设计可以通过叙事性的手法,讲述这些故事。
可以根据城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境,设计具有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场景,让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城市的底蕴与魅力。
4. 传递城市精神:城市文创插画设计应当通过精心构思的创意和形象,传递出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可以通过图案、文字等形式,表达城市的文化自信、创新精神、包容与多样性等特点,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5. 引导社会思考:城市文创插画设计不仅要追求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更应当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
可以通过插画作品呼吁人们关注环境保护、文明礼仪、社会公德等问题,引导人们积极思考和参与社会建设。
总之,城市文创插画设计要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要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市场观念和商业价值。
只有通过将城市的文化元素与艺术创意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城市文创插画设计的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市居住區城市设计
某市居住區的开发建设,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而对于规划设计来说,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将成为居住區规划建设的关键,也是我们思考的重点:
规划应通过何种“结构方式”来处理社区与城市的关系?
如何通过环境和建筑的塑造来表现基地的特色?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方式、开发规模、开发内容、形态组合如何?
如何将其打造成为这一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的宜居典范?
社区邻里空间与景观特色如何体现,如何满足多样化的居住生活需求?
愿景与目标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与方法,
塑造带有都市水环境特色的、城市街区式的资源型景观社区
以及具有高品质居住环境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理想之城
我们期望把某市居住區建设成为:
一个融合当代新城开发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的经验
具有高品质社区环境与理想城市结构的宜居之城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其设计成为:
1.特色鲜明、可记忆的城市意象
2.充满活力、混合使用的公共中心
3.适宜步行与交往的街道与广场
4.多样化、资源型的居住环境
5.连接山水的开放空间与景观网络
6.完善、便利的公共设施与服务
7.高质量、多元化的水环境
8.生态友善的绿色之城
9.可持续的宜居之所、低碳之城
设计理念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以更积极的姿态介入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城市空间的营造,与规划、建筑相互整合而形成的城市综合环境,更能决定城市的物质形态与城市体验。
景观在这里不是一个独立的环境要素,而是开放的、组织城市形态和功能的空间结构和触媒(催化剂)。
设计构思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本案的整体设计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基地生态
复合中心——营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水景网络——用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整合连接——整体城市结构与系统的衔接、补充与完善
我们的设计致力于对某市居住區整体结构的完善以及社区与城市关系的统筹。
强调其与新城功能的整合互补和路网的相互衔接。
基地被城市道路分成上、中、下三个片区,每个片区均相对独立和完整。
由此,我们在基地中部设计了一条纵向的社区生活主干道,在将三个功能片区相连接的同时,也将北部的姚江公园、中部的中央公园以及西南角的滨水绿地公园串联起来,成为整个基地中富有特色的一条花园生活街道
带状公园——顺应基地脉络,强化城市生态
规划保留并改造贯穿基地中部的河流,并以此为主脉,形成整个区域的中央公园,将其打造成居住區的自然生态核心和公共活动中心,以其作为功能分区的潜在边界,由此决定了居住區的景观生态特质。
复合中心——创造特征鲜明的城市中心与邻里生活中心
规划沿中央公园(中部水系和中央绿化景观带),通过建筑间的紧密联系形成相关功能集聚并适度混合,创造明确的、且具有强烈的空间质感和情境的城市中心,并在三个功能片区中结合现状水系,形成各自片的邻里中心,由此构建一种开放的网络化结构,从而产生自然的引力来诱发城市生活的交叠和互动,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活图景。
水景网络——以水环境连接各个中心,并形成路径的特色
规划将原纵向穿越基地的两天条水系保留和连接,由此将基地三个功能片区和三个公共中心,以及三个公园通过环境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各具特色的环境和网络。
重塑记忆——经典要素与场所的塑造
规划通过建筑间的关联整合,使城市环境回归人性尺度,营造一个连续变化的开放空间系统,并力求在其间重塑和再现经典的传统居住的空间和意象。
中央街道,城市中央公园、邻里公园这些美好的场所,将成为这里生活美好记忆的地方。
从而使其具有传统居中空间中生动而细腻的品质,真正融入并激发充满活力的新城生活。
总之在“某市居住區”的规划设计中,我们试图
寻找项目与既有城市的各种联系以形成未来开发的内在逻辑与基本脉络,
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生态都市主义”的核心理念与方法,
更对“适居性”、“低碳城市”等当代城市开发的主要关切作出规划与技术层面上的积极应对
并重点
探讨“社区与城市——在空间和生活品质上的内在关联”
还原古今中外那些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们生存状态的那些美妙的
城市空间的内在的,动人的特质,
表现城市生活的活力、魅力、展现城市生活的美好……
表达一种“人居理想”-“城市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