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溪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任务依据 (1)1.1.2 设计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项目研究过程 (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2 功能定位 (2)1.2.1 规划情况 (2)1.2.2 交通量预测 (2)1.2.3 工程建设意义 (2)1.3 建设条件 (3)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3.2 工程地质条件 (5)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1.3.9 其他 (7)1.4 工程设计 (7)1.4.1 设计原则 (7)1.4.2 设计依据 (8)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1.4.5 横断面设计 (10)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1.4.9 排水工程 (14)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2 工程概算 (21)2.1 工程概况 (21)2.2 编制依据 (21)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2.2.2 定额及取费依据: (21)2.2.3 价格依据: (22)2.2.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 (22)2.2.5 其他 (22)2.3 概算投资 (22)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23)3.1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2 污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3 雨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00镇远芽溪片区控规封面

00镇远芽溪片区控规封面

镇远县芽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年6月
文本
控制指标表
图纸
图纸目录
01、区位图
02、现状分析图
03、现状建筑质量评价图
04、GIS高程分析图
05、现状用地评价图
06、结构分析图
07、土地使用规划图
08、土地使用规划图-GIS
09、道路交通分析图
10、道路断面及定位图
11、道路竖向规划图
12、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图
13、托幼及中小学分布图
14、景观系统分析图
15、绿地结构分析图
16、绿地系统规划图
17、开发强度控制图
18、四线控制规划图
19、建筑高度控制示意图
20、地块划分编号图
21、给水规划图
22、排水规划图
23、电力电信规划图
24、建筑形体示意图
分图图则
说明书
审查意见。

驿前片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驿前片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

龙游•阳光新城驿前片区详细规划设计说明书一、规划设计概况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三、规划设计原则四、规划设计整体框架五、公共建筑规划六、道路系统规划七、绿化环境景观规划八、建筑设计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规划设计概况阳光新城位于龙游县中部,北临27号路,东至26号路,南至荣昌路。

总规划用地约34.04公顷。

阳光新城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居住小区。

该场址地理位置优越,土地现状为农民宅基地和部分单位用地,土地较为平整,用地条件良好,加之其位于两江交汇之处,紧临城区中心,并与龙游石窟景区隔江相望,交通方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一片理想的居住用地。

二、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4.1);(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9.3);(三)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6.8);(四)《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五)国家、浙江省及龙游县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六)《龙游城市总体规划》(七)1:1000现状地形图;(八)《阳光新城规划设计任务书》三、规划设计原则与理念1原则根据对龙游的社会、经济、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阳光新城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一)充分体现阳光新城的特色,使之成为龙游的一处标志性城市居住景观,同时满足拆迁安置居民的要求,提高其居住条件。

(二)迈向二十一世纪,提供一个适合城市长期发展的现代化环境,成为周围地区的重要居住示范小区。

(三)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生活、工作、交往的场所,使人愉悦,获得精神享受的城市空间环境。

(四)利用并强化场址的自然生态特色,寻求与周围环境协同发展的途径。

2理念(一)注重环境:这里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

既要满足现实的市场需要,也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规划要求,使功能与周边环境相契合,又能起到应有的先导性。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必备3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必备3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150字第1篇一、项目概况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

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4、《住宅设计规范》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三、规划设计原则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

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

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1、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期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期
长途客车站透视
17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农特产品批发市场鸟瞰
18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农特产品批发市场
19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风格意向图片
20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风格意向图片
传说张三丰在镇远练了三年的太 极——太极之源
节点 太极 空间结构 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
13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14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正面鸟瞰
15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鸟瞰
16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长途客车站鸟瞰
农特产品批发市场: 用地面积:16832㎡ 接地层建筑面积:8373㎡ 总建筑面积:34068㎡ 容积率:2.024㎡
长途客车商业配套(汽车站面积未计入)
接地层建筑面积:7176㎡ 总建筑面积:11756㎡
10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文化轴
镇远起源
镇远发展 镇远未来 镇远宗教
7
镇远历史:古建筑分布图,可以截取一些有名的建筑,作为节点,牌楼 的选取,丰富的建筑类型,可以打造优美节点。
楼阁 殿堂 亭子 连廊 山门
8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第一部分:设计前期 第一部分:设计阶段
9
镇远县芽溪新城汽车物流商贸产业园修 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经济技术指标:
以水为概念,打造流

小广场-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小广场-海绵城市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概述:北太路为城市主干道路,本次升级改造长度约为4.605公里,建设范围包括机动车道(加铺沥青、优化交通标志标线、更换恻平石),慢行系统(人行道铺装、非机动车道铺装、盲道、无障碍等),城市家具(照明灯杆美化、人行导向设施,人行栏杆、垃圾桶、装饰井盖、公交站及候车亭等),植物绿化(中央绿化带、路侧绿化带),建筑立面(建筑侧墙美化等)及小广场等。

现状设施简介:北太路现状道路有1.5m宽侧绿化带及2.5πΓ4m宽中央绿化带,道路两侧绿化退缩带基本被建筑或工厂占据,无海绵改造空间。

小广场为荒地,可按海绵城市要求进行设计。

2、设计依据>《北太路升级改造及三个园区标志工程项目建议书》(2017.12)>《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2014年10月)›《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3、设计原则>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水文状态,尽量减少开发建设区域的不透水表面积;>尽量充分利用入渗能力,延长径流时间,减轻开发魅设行为对原有水文状态的冲击:>与景现原来相结合,在处理雨水的同时,提供良好的景观价值。

>以最小的改动范围、工程投资达到最优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落实。

4、设计要求根据《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2017年6月),白云区新建或改造道路广场类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65%,北太路及景观标志广场位于01-07-01分区,该分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为77%.本工程以较产值作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其余要求如下:(1)新建或改造后的雨水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雨水径流量;(2)新建或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按不超过0.5遂行控制:(3)新建或改造后的道路或广场,透水铺装率面积的比例不小于50%:(4)新建或改造后的道路或广场,下沉式绿地率的比例不小于45%本工程海绵城市设计范围包括北太路及三个园区标志广场,其中北太路绿化带宽度有限,难以进行海端化改造,故本次北太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议不做海绵城市设计。

绿建设计说明

绿建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篇1.1节地与室外环境1.1.1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1.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积,建筑形体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1.3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对本项目楼层架空层设置适量自行车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

1.1.4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4.场地做下凹式绿地面积达到总绿地面积的30%,有助于场地蓄水,减轻市政排水管排水压力。

1.2节能设计1.2.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形体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2.设计建筑遮阳百叶,达到良好的外遮阳效果,降低外窗成本。

1.2.2建筑部件节能1.外窗综合遮阳遮阳设施要求构造简单、经济、耐久、轻巧、美观;一般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挡板式等四种。

各种遮阳设施又有固定式及活动式两种,活动式使用灵活,但构造复杂,造价较高,建议采用综合固定式。

1.2.3建筑材料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进行节能模拟计算,优化设计方案,选择低投高效的材料。

燕尾山路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燕尾山路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

海绵城市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与建设方签订的设计合同(2)建设方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3)设计采用的规范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2014年10月《重庆市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导则》(试行)2016年12月《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 82-2012)《砂基透水砖》JG/T 376-201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DJBT-103)《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 18DBJ50/T-276-2017《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 DJBT-103 《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 DBJ50/T-293-20182设计原则1、道路LID设施的主要是以渗透、滞留、净化城市道路径流雨水为主要功能,对大足海绵城市规划中提出的总目标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中的不外排指标主要通过其他地块中的相关设施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远县芽溪片区城市设计说明书第一章基础研究 (1)1.1规划背景 (1)1.2区域位置 (1)1.3规划范围 (1)1.4上层规划解读 (2)1.5用地现状分析 (2)1.6现状建筑分析 (2)1.7现状交通分析 (2)1.8山水格局分析 (2)1.9特色要素分析 (2)1.10设计限制条件分析 (3)1.11用地适应性评价 (3)1.12发展条件分析 (3)第二章城市策划与规划定位 (4)2.1规划定位 (4)2.2城市功能 (4)2.3规划依据 (4)2.4规划原则 (4)2.5产业策划 (5)第三章目标与理念 (5)3.1规划目标 (5)3.2规划理念 (5)3.3主题构思 (6)第四章设计创意 (6)4.1生态创意 (6)4.2交通创意 (6)4.3新都市主义创意 (7)4.4空间创意 (7)4.5水体保护与利用创意 (7)4.6绿色设计创意 (7)第五章总体规划设计 (8)5.1设计策略 (8)5.2空间结构 (9)5.3用地功能布局 (9)5.4交通分析 (11)5.5绿地系统规划 (11)5.6开敞空间规划 (12)5.7滨水岸线规划 (12)5.8地标系统规划 (12)第六章城市设计导则 (12)6.1山水格局控制 (12)6.2四线控制 (12)6.3风貌分区及特色分析 (13)6.4天际轮廓线规划 (13)6.5建筑高度控制 (13)6.6视线通廊控制 (14)第七章规划实施建议 (14)7.1开发模式 (14)7.2开发策略 (14)7.3开发时序 (14)7.4管理实施建议 (14)第一章基础研究1.1 规划背景1.1.1 背景之“跨越”——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角逐愈加激烈。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沿海开始,历经30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规模。

近年来国家相继启动了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战略,促进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1.1.2 国家经济产业发展战略——提升与跨越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文体的决定》中首次将文化产业提升到战略高度,提出“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保证对文化建设投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目标。

镇远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独特的军事文化、河商文化、建筑文化、多彩民族文化及多样的宗教文化,在中国独树一帜,世界罕见。

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为镇远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为镇远实现跨越式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镇远在此历史契机下,不仅是一次产业的从新布局的机会,同时也是产业提升与发展的重大机遇。

1.1.3 背景之“升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黔东南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贵州省东南部重要经济增长级。

《黔东南州“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旅游产业大州,建设世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

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对黔东南州区域经济、产业升级等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镇远县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区域经济优势得到较大程度发挥,初步形成了以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服务为主)为重点的产业体系。

要实现区域内生产力布局的优化,保证生产要素及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镇远县及周边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在新的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将镇远县未来的产业结构体系,放在跨区域的大环境下,从资源环境、用地安排、设施配套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考虑,确保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升级的顺利进行。

1.1.4 背景之“造城”——本规划目标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区域经济越来越融入“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中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

当前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都市圈拓展。

新中心(新城)的发展为城市经济及产业转型提供新的机会,为城市精明增长(土地集约利用、公共交通、公共设施)提供空间。

造城——镇远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镇远作为贵州省东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将由目前的10万人城市规模,扩张为30万人的规模。

其发展空间由单一城市模式走向复核式城市模式。

结合都市区域化发展战略,镇远展开城区新区跨越式发展。

镇远新城毗邻镇远古城,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求同存异,注意城市功能的互补性,强化交通系统、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延续性,力争构建三足鼎立的立体聚居新城。

1.2 区域位置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地处湘黔两省的怀化、铜仁和黔东南三地区五县接壤交汇之处,距贵阳270公里。

镇远县城区位于潕阳镇,其地理区位位于县境中部,素有“滇楚要冲,黔东门户”之称,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潕阳河风景名胜区历史人文景观最集中的区域。

县城区交通以株六复线铁路为重要的铁路交通,以306省道、沪昆高速为重要的对外交通公路。

镇远县是黔东重要的旅游大县,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

镇远老县城包括镇远古城区、芽溪新城区、小田溪片区、柏杨坪片区、两路口轻工业区五个组团,其中芽溪片区位于老县城的南部。

1.3 规划范围芽溪片区位于镇远县城主城区南面,规划范围北靠西秀电厂北侧自然山体,南抵大石板,东起沪昆高速,西至涌溪乡东侧,南北长约6600米,东西平均宽约1100米,总用地642.24公顷。

1.4 上层规划解读《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将芽溪片区定位为城市新区。

其中芽溪片区:突出行政办公、旅游服务、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居住等功能,同时按排片区级公共及服务设施;田坝片区:突出商贸,文化、教育,居住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1.5 用地现状分析基地内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山体林地及耕地,闲置用地面积为12.83公顷,主要为镇远县远锦冶化有限责任公司及101地质队废弃用地。

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为30.77公顷,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29.33公顷,主要为田坝村、寨陇、居民安置点、杨家院等用地;行政办公用地为俑溪乡计生站,面积为0.1公顷;教育科研用地为俑溪中学及小学用地,总用地为1.29公顷;医疗卫生用地面积为0.06公顷;商业设施用地面积为0.16公顷;工业用地面积为3.92公顷,主要为西秀电业厂、镇远县湘东氧气厂等用地。

1.6 现状建筑分析规划区一类建筑较少,主要为涌溪中学及小学建筑;二类建筑和三类建筑所占比例较大,二类建筑主要为居住建筑、行政办公建筑、医疗卫生及商业建筑。

三类建筑主要为工业建筑及部分居住建筑。

1.7 现状交通分析镇远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湖南芷江和贵飞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270公里。

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沪昆高速从规划区东北部经过,镇远出入口设在片区东北部。

沿河-榕江高速的建设将改变镇远主要依靠306省道与外部联系的现状,极大的改善镇远的对外交通环境,促进镇远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联系。

湘黔铁路南北贯穿规划区,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对规划区造成了分割。

现状内部交通主要是一条南北贯穿的道路,其余道路依托主干道路成枝状发展,道路系统欠缺。

1.8 山水格局分析1.8.1 老城区山水格局分析老城区呈“两屏三带”的山水格局,为整个规划区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保障。

两屏:指由山体林地、生态林地及公共绿地等构成的绿色屏障。

三带:指沿舞阳河及其支流的三条蓝色纽带。

1.8.2 芽溪片区山水格局分析规划区形成“两轴两片”的自然山水格局,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较好。

两轴:指沿芽溪河及其支流的两条的蓝色轴线。

两片:指西部及东部绿色片区,主要由山体林地及部分农田耕地组成。

1.9 特色要素分析1.9.1 自然资源分析规划区内植被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山水相依的优美田园风光和丰富的山地自然资源。

芽溪河南北贯穿其中,沿河自然景观优美;区内山体林地所占比例较大,且现状植被茂密,生态景观良好;农田及耕地散布其间,是区内一大景观亮点。

1.9.2 建筑要素分析(1)祠祀建筑镇远的祠祀建筑大部分是由移居镇远的官民所建,往往带有祠祀原著地的建筑风格,但由于镇远特殊的地理环境,又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建筑风格。

比如保存至今的青龙洞古建筑群,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搂”、“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

(2)民居建筑苗侗传统干栏式建筑,在我国传统建筑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独特的穿斗式结构和特有的上楼下畜居住形式,能够诠释苗侗各个发展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很有民族特色。

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3)商铺特色商铺大多沿街而建,为一开间至三开间,大多为三开间,门面一至二进的为多,进深五米至十五米不等。

官商则为五开间,但为数不多。

这类店铺一般是两层,个别的建三层,下层营业,上层供居住、储藏。

镇远建筑继承并发扬了江南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依山势而建,按传统沿轴线依次建造,布局严谨,主次有序,在取材上一般就地取材,大多采用石和木,有儒、释、道三教的教义作为思想基础,又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何在下一步的规划中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继承传统文化,又能与现代建筑融合,是工作的重点。

1.9.3 历史人文资源分析镇远—竖眼大田溪洞:属“鬼方”。

从夏到商,世居着荆、梁二州的西南,泛称“荆蛮”。

追本溯源,古代的镇远,地处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

宋绍定元年,公元1226年,赐名镇远州,“镇远”这一名称从此沿用至今。

镇远—南方丝绸之路:镇远自古为由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来的捷径和必经之地。

镇远—水上丝绸之路重镇:舞阳河贯穿而过。

(1)历史文化镇远是一座充满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谐精神基调的古城。

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

镇远古城境内居住着汉、苗、侗、土家、布衣等多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间习俗多样侗族的"三月三"歌节,苗族的"六月六"吃新节,以及个民族共有的端午龙舟节,都是世代相传、热闹非凡的万人盛会。

(2)宗教文化镇远先后从外地传入并长期存在了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六大宗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