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修建性详细规划投资估算表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修建性详细规划投资估算表
西安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说明书

城市规划说明书

城市规划说明书⼀、城镇概况1.区位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县城⼤⽯⼝距景德镇市区6公⾥,东邻休宁县、婺源县,西毗波阳县,南接乐平县和景德镇市昌江区,北连祁门县和东⾄县。

古城为浮梁镇旧址,处于新县城的东北⽅向,整个古城⾯积为0.46平⽅公⾥,规划总⾯积为2.27平⽅公⾥,以古县衙为中⼼,向四周扩展,北⾄规划新平路,西到⽩塔镇,东南依昌江岸[1]。

2.⾃然条件与资源条件浮梁县以中低⼭、低⼭和丘陵为主,总的趋势为东西北三⾯⾼,三条⼭脉向西南低去,地形起伏变化较⼤。

昌江、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间盆地,地势较为平缓,平均海拔40~50⽶。

昌江为境域主要河流,⾃东北向西南绕境⽽下,横穿整个古城,并在凤凰嘴处接纳主要⽀流东河⽔,丘陵之间,多条⼩溪也汇集昌江,形成脉络状河系结构,与茂密森林共谱“青⼭绿⽔”绿⾊⽣态。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性⽓候,热量丰富,⾬量充沛,光照充⾜,⽆霜期长。

年平均⽓温17.1℃,极端最低⽓温—10.9℃,最⾼⽓温41.8℃,年平均⽇照1968.5h,年平均降⽔量1768.9mm,年平均⽆霜期248天。

浮梁县陶瓷烧造源远流长,孕育了瓷都景德镇。

⾃然资源⽐较丰富,主要矿产有沙⾦、⽩云岩、⾼岭⼟、瓷⽯、⼤理⽯等;林业以茶叶为主。

矿产资源中⾼岭⼟最早开发,质量最优,其次瓷⽯、⼤理⽯、⽩云岩资源也极为丰富,都为陶瓷的优质原料,均有⼯业开发价值。

境内植被类型多样,其中森林覆盖⾯积最⼤,达到了总⾯积的58.4%,还有⾃然草被和农⽥植被共同组成了绿⾊⽣态环境[1]。

3.社会经济条件根据各⽅⾯资料统计,1999年全镇国民⽣产总值为4578万元,其中第⼀产业为921万元,第⼆产业为1979万元,第三产业为1678万元,分别占国民⽣产总值的20.1%、43.2%、32.7%。

⽬前在浮梁县城⼤⽯⼝建⼀茶⼚,年⽣产加⼯能⼒红茶2万担,绿茶1万担,为浮梁茶区中⽣产能⼒最⼤的精制⼚,已成为县城中龙头企业。

旧城内景德镇啤酒⼚、花炮⼚等企业效益良好。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

[键入公司名称]城镇总体规划说明书模板、User[选取日期]1.第一章基本概况 (1)1.1.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 (1)1.2.历史沿革 (2)1.3.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评价 (2)1.4.镇区基本概况 (3)2.第二章规划背景、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和期限 (4)2.1.规划背景 (4)2.2.规划的依据 (4)(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4)(3)《镇规划标准》 (5)(5)《兰州市总体规划》 (5)2.3.规划指导思想 (5)2.4.规划原则 (5)2.5.规划期限 (6)3.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6)3.1.发展条件分析 (6)3.2.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8)4.第四章村镇总体规划 (9)4.1.总人口预测 (9)4.2.城镇化水平预测 (10)4.3.村镇体系规划 (11)4.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3)4.5.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13)5.第五章城镇发展规划 (14)5.1.城镇性质 (14)5.2.城镇规模 (14)(2)流动人口预测 (15)5.3.规划范围 (15)6.第六章城镇总体布局 (16)6.1.城镇总体布局的目标与原则 (16)6.2.城镇结构和功能分区 (16)6.3.城镇各项用地规划 (22)6.4.绿地系统规划 (23)(1)、公园 (23)(2)、街头绿地 (24)(2)防护绿地 (24)6.5.景观系统规划 (24)(2)存在问题 (24)(2)宏观控制原则 (25)(3)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原则 (25)(1)山体景观 (25)(2)景观道路 (25)(3)景观节点 (25)①广场 (25)②出入口 (25)7.第七章基础设施规划 (26)7.1.道路交通规划 (26)7.2.给水工程规划 (29)(2)工业用水量 (29)(3)其它用水量 (29)(4)消防用水 (29)(5)城镇总用水量预测 (29)7.3.排水工程规划 (30)7.4.电力工程规划 (30)S = P / 0.75 (32)S——变压器容量(kV A) (32)7.5.电信工程规划 (32)7.6.供热工程规划 (33)8.第八章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 (34)8.1.环境保护规划 (34)8.2.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36)9.第九章综合防灾规划 (37)9.1.抗震防灾规划 (37)9.2.消防规划 (38)9.3.防洪工程规划 (39)10.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9)10.1.规划原则 (39)10.2.规划年限和规模 (39)10.3.近期建设重点和内容 (39)11.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与政策建议 (41)1.第一章基本概况1.1. 镇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1.1.1.地理位置定远镇位于兰州市榆中县西部,东经103 º 56′24″至104 º 02′49″,北纬35 º 51′28″至36 º 00′09″之间,东接连搭乡,西依和平镇,南由和平镇、连搭乡所围,北靠来紫堡乡。

参考:万载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参考:万载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万载县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概况一、地理位置万载县位于东经113°59′37″——114°36′10″;南北宽52公里,跨北纬27°59′37″——28°27′48″。

地处江西省西北边陲,峰顶山以北,锦江上游。

东至上高县,以栎头山为界。

西至湖南省浏阳县,以铁山为界。

南至宜春,以墟场口为界。

北至铜鼓县,以太阳岭和美西塘、阿弥陀佛岭、窗前打铁坳为界。

总面积171400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1.02%。

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康乐镇,位于县域的东南角,南距宜春市区30公里,东到省会南昌200公里。

二、自然条件(一)气象万载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年均温度17.4度-18.2度之间,极端气温-11.60C——390C;最近五年年均年降水量为1909.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353.4毫米,最小年降水量1431.0毫米,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每年4—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0%左右,雨量过于集中,易造成洪涝。

万载县主导风向北北东,近五年平均风速0.6m/s;全年日照时数1693.2小时;无霜期为227-257天,最长为288天,霜雪冰冻期较少。

(二)水文县城地处锦江上游,支流龙河与锦江交汇于此。

龙河自南向北流,流经天坡段进南门,在郭家桥收乌溪水及毛家冲水穿城而过。

1.锦江发源于湘赣交界的幕阜山脉东麓的坪子岭(高程628.6)。

流向自西向东,流经宜春的慈化乡及万载、宜丰、上高、高安、丰城、新建等县,于南昌市汊对岸注入赣江。

万载以上干流河道穿行于低山丘陵,河面较窄,一般在30-70m,河床多由卵石,粗细沙组成。

由于沿河山丘植被较差,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河床逐年有所抬高。

锦河危防站多年平均流量27.1m3/s,实测最大洪峰流量1550m3/s,实测最高水位90.21m。

2.龙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发源于宜春市的大芴,流域面积116.6km2,主河长16.8km,河道平均坡降5.28%。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福建省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说明书
(二)
本次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也编制了总体规划,见表2-2。
表2-2 城市规划区内各乡镇总体规划
年代
规划名称
规划要点
2000
《赛江新城总体规划(1999-2020)》
城市性质:闽东地区物资集散地,以商贸、临海工业、轻加工业和港口为主的滨海小城市。
人口规模:近期(2005年)5.0万人,远期(2020年)7.5万人。
(2)对电机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预测不足,导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拓展空间;
(3)对城市规划的实施、建设、管理等机制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城市建设不能统一规划管理;
(4)规划内容及深度已不能适应城市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和规划技术的发展。
(四)本次总体规划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1
沿海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福温铁路相继从宁德、福安、霞浦、福鼎穿过,改变了福安老城区现有的地方交通枢纽区位条件,导致其交通地位急剧下降,原有交通优势逐渐丧失。
表2-1 福安历次城区总体规划
年代
规划名称
规划要点
实施评价
1985
《福安县韩阳镇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规划区范围
确定了目前福安老城区的总体布局结构
1990
《福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人口规模;规划区范围
此次规划未获通过和实施
1994
《福安市城区总体规划(1994-2005)》
见下文
见下文
布局结构:一市多区的布局形态,由城区、赛甘区、下白石区沿赛江呈带状分布。
2
该规划对老城区建设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阳头居住区、中兴路商业街等已建成,秦溪洋工业区初具规模。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外部宏观环境的改变,该规划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城市规划毕业设计说明书范文

目录第一章总则 (2)一、规划背景 (2)二、指导思想 (3)三、建设原则 (3)四、规划重点 (3)五、规划依据 (4)六、规划期限 (4)七、规划范围 (4)第二章镇域现状概况 (4)第一节区位 (4)第二节人口现状 (5)第三节旅游资源现状 (5)第四节自然地理条件 (6)第三章镇域规划 (7)第一节空间规划 (7)第二节面临问题 (7)第三节指导原则及产业发展定位 (7)第四节职能规划 (8)第五节发展的必要性与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9)第四章镇区现状 (9)第一节居住资料: (9)第二节教育情况: (9)第三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9)第四节公共服务设施 (9)第五节商业、金融 (10)第六节文化娱乐 (10)第七节对外交通: (10)第五章镇区规划 (10)第一节镇区现状存在的问题 (10)第二节规划统筹 (10)第三节镇区用地布局 (11)第四节功能结构规划 (12)第六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五节绿地系统规划 (12)第六章某小区详细规划 (12)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区位分析 (12)第二节规划结构 (12)第三节用地规划 (12)第四节道路系统规划 (12)第五节单体建筑设计说明 (12)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背景(一)宏观政策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走过第10个年头,10年来,西部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也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未来战略的发展方向也由“开发”逐渐转到“开放”。

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在多方面取得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西部经济增长速度一改滞后的局面,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1.9%,主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十年间都翻了一番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生态建设规模空前,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在总结第一阶段西部大开发经验基础上,对下一阶段如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后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再次部署。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附件十五汉中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一、抗震防灾规划1、地震预测汉中市位于秦岭地槽汉中——安康——竹山地震断裂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是陕西省重点设防城市。

根据其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记录等分析,估计汉中盆地不会发生7级以上的大震,但不排除发生5.5—6级地震的可能性。

汉中市区地质构造可能使地震波聚集放大,加之杂填土和淤泥质土在城区分布较多,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地震灾害程度。

2、指导思想坚持“预作准备,减少损失”和“以防为主,抗、防、避相结合”的原则,防突发地震,以工程抗震为主,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3、防御目标提高城市居民地震时的应变能力和领导机构的组织指挥能力,逐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保证地震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4、规划建设控制标准(1)建筑密度——30—35%(2)人口密度——8000—10000人/平方公里(3)公共绿地——不小于5—7平方米/人(4)房屋间距——不小于1.5倍两侧建筑物平均高度5、抗震防灾规划(1)工程抗震①凡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按地震基本烈度6度设防,对于重要工程,如城市生命线工程可按本地区设烈度提高1度设防。

②按照“量力而行,区别对待。

确保重点,分期分批、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城市抗震加固,尤其对生命线工程的抗震加固放在首位。

(2)抗震分区根据场地土质、土层剪切波、地形地貌、地下水埋深等各因素,将城市建设用地分为抗震有利地段、抗震不利地段、抗震危险地段三类。

抗震有利地段——铁路线以北地区;铁路线以南北环西路到前进及汉白路以北地区。

抗震不利地段——汉江一级阶地中部和前缘地带以及汉江高漫滩地带。

抗震危险地段——汉江两岸的低漫滩地段。

(3)防止次生灾害根据汉中市实际情况,当遭受地震时,可能发生水灾、火灾、毒品扩散等次生灾害。

防止次生灾害的对策如下:①应采取“以防为主,根治隐患,防治、应急相结合”的原则,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②从规划角度,对不可变因素如水库设施进行加固措施;对于次生灾害源、毒口放射源,如油库、医院等单位进行合理布局,定期组织安全检查,确保震时安全。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城市规划说明书范例

附件一概述一、概况(一)市域汉中市下辖2区9县,即汉台、南郑区和城固、洋县、西乡、勉县、略阳、宁强、镇巴、留坝、佛坪县,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2000年底人口3689306人。

1、自然条件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南与四川省广元市和达县地区为邻,西与甘肃省陇南地区接壤,东、北与本省安康地区和西安、宝鸡市相毗连。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抱汉中、西乡盆地。

主要地貌类型为山地、丘陵和平坝,其中山地面积占75%以上,最高峰3071米。

汉中盆地东西长约116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汉中为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天然分界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全年平均气温11℃—14℃,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在700—1800毫米,年日照1301—1784小时,为全省日照最少地区。

市域河流分属长江一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72.3%和27.7%。

汉江为长江最大支流,较大支流有沮水、玉带、褒河、胥水、酉水、牧马、泾洋等河流。

嘉陵江较大支流有毛坝河、碑坝河、后水、徐家河等。

2、建制沿革汉中市早在三十万年到七十万年前便有人类祖先在繁衍生息,夏朝时属梁州,殷商时属巴方,西周时并入雍州,春秋时又成为蜀国一部分。

战国时代,秦、楚、蜀、巴交错争夺,楚怀王和秦惠文王都曾设“汉中郡”。

秦统一中国后,袭之。

汉至明代,郡、府、路、道置废频繁,明洪武3年(公元1370年)改“兴元路”为“汉中府”,一直到民国2年方废府改道。

民国17年(1928年)废道而设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设陕南行政公署,辖汉中、安康、商洛3个区,1951年撤销陕南行署,分设南郑(后改称汉中)专员公署,1968年改称汉中地区革委会,1978年设汉中地区行署,199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撤地建市。

3、经济发展汉中市历史上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地区。

1949年全部工业产值只有1242万元,粮食总产45.8万斤,农业总产值13877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南县城火车站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概况(一)区位条件商南火车站位于商南县城东部,为客货两用的三级站。

火车站片区地处富家沟内,即火车站南北两侧,紧邻312国道,距城市中心约1km。

属于商南县总体规划中强调的“东扩”的主要核心。

片区通过富兴路、长新路与县城联系,是构建“山水园林旅游”新商南的城市二级结构中心。

由于该片区处于商南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位置,对于打造旅游城市品牌,提高城市品位,体现城市特色,推动商南对外开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商南县城市建设近期发展的重点。

基地四面环山,有排洪渠从用地中穿过。

西侧高地为商南县气象局,场地内有部分平整坡地。

规划建设总用地28.22h㎡(423.3亩),现状居住人口约1500人,主要为富家沟村一、二、三、四组村民。

片区内除部分质量较好的建筑及大量破旧的农宅外,其余均为空地。

富兴路与长新路均已建成。

排洪渠从用地中纵穿富兴路与长新路而过。

富兴路长570米,道路红线宽30米。

场地内大部分用地平坦,西北部分局部地段坡度较大。

用地坡向以南向坡和东向坡为主,局部地块为西向坡。

(二)开发建设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1)火车站片区是商南城市发展的二级结构中心,是打造商南“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的一张王牌。

铁路的全线贯通,使客源,物流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快速发展,土地价格升值,给火车站片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火车站片区紧邻312国道,也是城市的东入口。

(3)良好的环境资源:基地内四面环山,植被景观良好,部分地段坡度较为平缓,轮廓线较为优美。

2.不利因素(1)大量现状质量较差的建筑给该片区的成片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现状用地内多为破旧的民宅及部分破败的工厂、小作坊,布局零乱,道路狭窄且多为断头路,不成系统。

(2)排洪渠从规划地块穿越,使原本线状的用地更加狭窄,造成规划布局开发建设的不利。

富兴路东侧用地最窄处34米,最宽处50米,排洪渠的穿越更加剧了用地的不便,破坏了规划用地的完整性。

二、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137-90)》4.《商南县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5)》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6.商南县有关部门及甲方的规划设计要求及建议7.《商南县志》8. 1:1000数字化地形图(二)规划指导思想紧扣商南县城市总体发展中“东扩”战略,把握规划地块作为城市东门户的重要地位,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突出商南山水园林旅游新县城的城市特色;引进先进的建设管理和市场运作的模式,引导城市片区高起点、高品位、独具特色的发展与建设,保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1.目标:以火车站通车为契机,通过功能和形态两方面的共同完善,将规划片区建设成为具有交通、商业、居住、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高水准的、有山地城市特色的县城副中心。

2.功能定位:以商业购物、旅游服务、生活居住、交通物流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综合区。

(四)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将片区置于城市整体空间环境来考虑,注重片区与城市骨架及山水之间的整体协调关系。

2.生态性原则正确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加强绿化,充分发挥绿化的环境功能,合理利用和营造片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居住小气候。

3.经济性原则在尊重整体环境及规划布局合理性的前提下,争取开发利益的最大化,取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赢”。

4.特色性原则抓住小县城山水园林旅游城市的背景,体现商南清新、幽雅、健康、舒适的环境景观风貌特色。

5.紧凑性原则规划围绕核心区分片设置商业,物流,居住组团,适度提高容积率和人口密度,增强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促进生成有活力的片区。

6.多样性原则商业建筑采取大开间、大进深的建筑造型,以适应不同商业空间的需求;居住建筑设计大中小多种户型,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市场需求;7.以人为本原则同时考虑不同人群的活动,内容设置及布局方式既考虑当地居民的使用,也考虑过往旅客的方便。

三、规划结构(一)总体构思1.火车站作为客货流的集散地,应强调交通的便利和通畅,同时考虑与城市已有道路形成完整的系统,规划应开辟沿铁路方向的环城路,理顺富兴路与长新路及东侧过境公路的关系;并且应选择合适的地段布置规模适中的物流集散中心,满足日用品、农副产品、矿产品交易、运输的需求。

2.作为城市新的开发地区,“聚人气”是非常重要的,规划中应将居住的开发建设作为首先考虑的因素。

一则改善目前居民的居住条件,二则吸引城市部分人口,使之成为未来若干年城市建设的热点地段。

3.基于商南整体环境及规划地段的现状条件,规划布局中应强调建筑天际轮廓线与山势的顺应,建筑形态与造型应起伏错落,富有变化,创造新的商南城市空间。

4.随着金丝峡及商南其他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作为铁路运输的重点及312国道进入商南的门户空间,规划地段不可避免地将成为旅游服务的基地,因此沿富兴路及长新路两侧的商业、购物、餐饮、旅宿将成为开发建设的重点。

5、从片区整体投资建设的经济性、规划布局的完整性及排洪渠走向的合理性考虑,规划中对排洪渠进行改线,置于富兴路西侧(即居住西片区小区级道路东侧)。

(二)规划结构基于以上的构思考虑,规划中理顺城市道路与火车站的关系,将火车站站前东西向道路打通。

片区被有机的划分为北南两部分:火车站以北及火车站以南。

火车站以北:由于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发展村民安置区,改善原有居民生活条件;火车站广场作为地段的景观中心,应在规划中加以凸现,并在建筑立面造型上加以烘托,体现其重要地位;火车站以南:①由于长新路和富兴路业已建成,应强调两条商业文化轴,完善富兴路中段商业中心及富兴路与长新路交叉点城市开敞空间节点的开发建设。

沿街布置各类公共设施,结合购物、旅游发展商业。

②以小区级道路为轴,“小区-组团”和“小区-组团-邻里”模式为布局方式,布置西北部的别墅区及富兴路东西居住片区。

③在长新路以北,富兴路以东设置物流片区,便于其公路(通向312国道)、铁路的双向联系,完善规划地段的功能。

通过以上分析,片区的空间结构概括为:以商业中心,城市开敞空间节点为核心;长新路、富兴路为发展主轴,小区级道路为发展副轴;以村民安置区,广场片区,别墅区,居住小区,商业片区,物流片区为发展组团,“两心-两轴-七片”的发展态势。

两心——商业中心,城市开敞空间节点。

两轴——沿长新路与富兴路的商业文化主轴,小区级道路为发展副轴。

七片——村民安置片区,广场片区,别墅片区,商业片区,居住东西片区,物流片区。

四、总体布局片区的空间布局既要考虑场地周围环境景观要素,突出片区的区位特征,又要充分尊重自然地形,选择合理的道路线形及坡度,并利用科学的建筑布局方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

同时,应配置高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景观系统,以形成片区的整体形象。

在综合考虑规划结构及排洪渠改线的前提下,总体布局如下:规划地段自北向南依次布置:①村民安置区:安置部分原有的村民,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庄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②火车站站场及广场区:通过富兴路商业建筑的烘托,及自身及周围的环境景观而更应成为反映商南印象的窗口;③沿富兴路两侧的商业及公共服务带:排洪渠的改线,使商业面积增加,在整合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也满足地段内的居民及外来人口的使用;④富兴路东侧、西侧的居住环境:体现人、自然、技术的结合,采用组团和院落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合理设计绿化及小区环境,形成地段开发建设的前提条件;⑤沿长新路的商业、旅宿的开发,补充完善富兴路的功能建设;⑥物流中心:布置在长新路的东段,一方面便于其与312国道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距火车站仅600米,满足物资快速运输、交易的需求。

(一) 住宅建筑1.住宅建筑特色住宅建筑宜体现商南清新、幽雅、健康、舒适的特色及南北交界的建筑风格。

由于商南地处中国的南北自然分界(秦岭)南麓,在规划设计中应融合南北方建筑风格,形成商南独具特色的建筑特征。

应该顺时就势,结合地域文化,体现现代特征,从地域文化符号中提取新元素:如白墙,黛顶,青山,丹江,茶叶等,抽象出一系列非物质文化的建筑形态意向,作为城市景观意向设计的基本元素,构成城市清丽的风貌。

2.住宅建筑布局小区住宅建筑强调实用性与多样性。

在满足朝向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点板结合的六层建筑布局形式,围绕东、西片区的小区绿地及会所中心展开。

东、西片区共分为五个住宅组团。

结合地形采用组团和院落相结合的布局形势,各组团住宅建筑围绕组团绿地环绕布局。

住宅院落是小区的基本户外生活空间,为加强居民的交往,增加邻里感,院落大多是由单元入口相对的前后两栋住宅围合形成。

住宅建筑满足建筑日照和间距的要求。

住宅建筑顺应地势,循坡而下,与周围山体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为满足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在片区西北部坡地上结合地形设计别墅区,共布置14幢两层高档别墅,每户面积约为430㎡。

别墅景观条件好,每户都有独立的车库。

由于富家沟小学建成年代较近,且一幢教学楼建筑质量较好,规划中予以保留,并扩建新教学楼,按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要求,增设60米跑道及篮球场、羽毛球场。

由于跑道的设置,使学校用地受限,校门南迁。

3.住宅选型依据户型多样性原则,小区选用多种户型的住宅,以满足市场所需。

住宅选型板点结合,共设计了大(100~110㎡)、中(90~100㎡)、小(78~90㎡)和别墅(430㎡)四类六种户型。

其中90㎡以下180户, 90㎡~100㎡384户。

100~110㎡1032户。

(二)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片区公共服务设施可分为外向型服务和内向型服务设施。

外向型服务设施主要为火车站片区和城市提供商业服务,主要沿富兴路和长新路进行建筑布置,用地面积6.32公顷。

以传统商业(3.26公顷)、物流运输(1.11公顷)、金融保险(0.63公顷)、餐饮旅馆(1.05公顷)为主要内容,结合地段位置及建筑空间构造,合理设计建筑平面及立面,有机布局建筑空间形态。

富兴路及长新路交叉点的商业建筑,由于其地段的重要性,成为片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流中心建筑面积7589㎡,沿长新路布置三层门面房,院内两幢二层库房,其内部道路自成体系,形成环路;保留电力宾馆,改造现有七层商业及四层商业建筑立面,取得商南城市整体风貌的和谐;保留原有教师进修学校,并对校园进行扩建(宿舍楼、活动室)及建筑立面改造。

内向型服务设施主要服务于小区内部,内容包括幼儿园、小学、商业设施、活动中心、物业管理、会所等。

公共活动中心考虑主要服务老人及儿童,由小区中心和组团中心两级构成。

小区中心设置于东西居住片区中部,方便组团居民活动,内容多以老年人和儿童游玩的项目为主,适当设置文化娱乐及休闲设施,为全体居民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