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_《元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2.难点: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九年级化学教材、元素周期表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和复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5分钟)•老师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概念,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老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同步练习(20分钟)•老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书写的同时,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4. 拓展应用(2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找出几个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进行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共同检查、订正练习题的答案。
•老师提问学生几个元素的符号和名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3.3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元素的符号和名称识别元素- 能够根据元素的位置判断其性质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 复习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学习新知- 解释元素的概念- 展示元素周期表结构- 介绍元素的性质3. 同步练习- 发放练习册-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4. 拓展应用- 小组活动,找出元素的特点和应用领域5. 总结提升- 知识总结和归纳- 检查练习题答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苏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苏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2.元素分类: 元素(通常情形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
) 稀有气体元素探究(三)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62-63页,完成下列填空:1.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 ,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8、9、10三个纵行),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 ,共有16个族。
每一横行随着 的递增,开头是 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0 元素,结尾的是 元素。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________ 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3.从一个元素符号图片你能够获得的信息是:(以铁为例)元素名称 ;元素的种类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 ;原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电子数 。
三.归纳小结四. 新知应用:课本练习 P 65五.当堂检测(满分100分)(独立完成,祝你成功!) 得分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 A. 4H 2 B 4H C. 2H 2 D.H 42.“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要紧成分是H 20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 20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 20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H 20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H 20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3.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4.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 5. 图A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ⅠA ⅡAⅢAⅣAⅤA ⅥA ⅦA 0 第二 周期 3 Li 锂 74 Be 铍 95 B 硼 11①7 N 氮 148 O 氧 16 9 F 氟 1910 Ne 氖 20第三 周期11 Na钠 23 ② 13 Al 铝 27 14 Si 硅 28 ③ 16 S 硫 3217 Cl 氯 35.5 18 Ar氩 40图B 图C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 ;(2)图B 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 中的位置是(填①或②或③) ;(3)图C 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 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
元素导学案

课题2 元素[复习要求]: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化学元素2、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了解元素的分类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4、知道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的意义和区别[考点一]、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考点二]、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开放探究]1.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这种物质()A. 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B. 可能是纯净物或混合物C.一定是纯净物 D. 一定是一种单质2.1977年8月,国际化学会元机化学分会做出一项决议:从104号元素以后,不再以人名、国名来命名,一律以新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电荷数)的拉丁文缩写来命名,即nil-0,un-1,bi-2,tri-3,quad-4,pent-5,hex-6,sept-7,dct-8,enn-9,照此规定,第104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按“un-nil+quad+ium(词缀)”应为“unniquadium”,其元素符号定为“Unq”,第105号元素的拉丁文名称为“Unnilpentium”,元素符号为“Unp”,依次类推,请分别给下列元素命名:(1)109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
(2)111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
(3)116号元素拉丁文名称为__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
3.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原子序数为6、7、12、14、16、18、20、29、47的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指出它们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试着探求一些规律[考点三]、二、元素符号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导学案设计(2课时全,含配套练习 无答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知识梳理1、物质是由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物质是由、、这样的微观粒子。
2、分子的性质为①②③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保持其的最小粒子。
5、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6、构成分子。
二、合作探究实验(一)观看品红扩散实验归纳:分子不断作运动,其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
实验(二)观看氨水与酚酞的实验归纳:(1)酚酞溶液:色溶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遇碱性溶液变红。
(2)浓氨水溶液:主要成分为,色碱性溶液。
(3)实验现象,盛有氨水的烧杯中溶液;盛有酚酞的烧杯仍为无色。
(4)实验分析:氨水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的烧杯里;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遇碱性溶液(氨水)变红。
【补充】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花香扩散、晾干衣服实验(三)观看酒精与水混合的实验归纳:分子之间有,一般来讲,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时所占的体积不同。
【补充】可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热胀冷缩、气体容易压缩。
实验(四)观看水分子分解视频,阅读课本P50页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1、用微观的角度审视原有的概念物理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只是分子的改变。
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纯净物: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混合物: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2、分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粒子。
概念要点①②③3、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的化学性质。
4、分子是由构成。
5、原子:原子是中最的粒子。
概念要点①“最小“指的是在化学变化中不可拆分。
【课堂练习】课时1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构成物质的粒子是不停地运动的C.热胀冷缩是由于粒子大小发生了变化D.通过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分子和原子2.下列不属于粒子基本性质的是A.分子很小B.分子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对下列课本中涉及的图片或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B.苯是由苯分子构成的C.只能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才能使硅原子运动D.品红扩散是品红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4.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C.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D.在固体物质中,分子是静止不动的5.游客闻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6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7.下列事实,不适合用“粒子间有间隔”的性质来解释的是A.一定体积的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B.一定量的水结冰后体积变大C.室外的电线在冬天变短夏天变长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通过气味辨别氨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9.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元素》第1课时导学案

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导学案襄阳市第34中学九年级化学组【教学目标】1.记住并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3.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难点:元素的概念【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展示图片:钙加锌、新盖中盖、高钙奶等,这些物质中都含有钙元素。
【任务一】探究元素的概念1.复习旧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个水分子由构成;一个氧化汞分子由构成;一个氧分子由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构成。
2.观察不同种类的原子特点,完成下列问题表一表二总称原子质子数中子数碳元素C-12 6 6 C-13 6 7 C-14 6 8(1)表1中3种碳原子的结构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它们统称为碳元素,说明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还是中子数决定的?(2)表2中两种粒子的结构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它们统称为钠元素,说明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还是核外电子数决定的?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即)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概念解析】1.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微观概念,既讲又讲。
2.元素的种类是由决定的;同种元素的一定相同。
3.“一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有不止一种原子。
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
【任务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60页,完成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的顺序是:。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三种元素的顺序是:。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思考】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铁”、“钙”、“硒”、“碘”指的是什么?硫+ 氧气二氧化硫(S) (O2) (SO2)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 氧气(H2O2) (H2O) (O2)1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3.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呢?总称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元素Na 11 11Na+11 10 【任务三】:合作学习:课本59页讨论,完成下列问题【提出问题】给定的两个反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分别是什么?都有哪些元素?有哪些分子?讨论后完成表格。
5.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技能: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
重点: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百多种元素用符号怎么来表示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铁铜铝氯硫碳钠3.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方法氢氦锂铍硼氮氧氟氖H Li Be B C N F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Na Si P S Ar K Ca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4.元素符号的意义(1)“O”宏观微观(2)“2O”表示(注意:符号前加数字后只有意义)2H: Na:2Mg: nS(3)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5个氧原子: 2个钙原子:氮元素: 3个磷原子: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O 氧 16.00 四、回顾小结 课题3 元素(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2.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3-2《元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二节《元素》(共2课时)第1课时自学-诊断一、自学目标:(根据目标读读、划划课本内容)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2.通过对单质与化合物和对元素的分类,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学习分类的方法(重点)3.熟记地壳中元素的含量4.学会常见的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重点)二、问题导学:1.元素2.物质的分类:(举例)混合物比如:物质单质比如:纯净物化合物比如: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是、、、、等。
4.记住1-20号元素符号和其它常见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则:元素符号的意义、。
5. 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三、学情诊断:【诊断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O B.Fe C.Si D.A1【诊断2】“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0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0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H20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H20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H20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第1课时问题-探究四、探究重点:化学元素汉语名称的由来五、问题记录:六、论证演练:第1课时觉悟-发展七、水平过关:1.新华社5月23日报道,继通过食盐补碘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我国又将启动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问题的“补铁工程”。
卫生部已批准以酱油为食物载体,逐步开展补铁工程。
这里的碘、铁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单质2.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
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B. O4是一种单质C.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D.O4是一种化合物3.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钨矿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多的() A.铝 B.硅 C.氧 D.铁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不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单质C.一定是纯净物D.不可能是化合物5.下列元素符号都表示金属元素的是()A.C、Cu、Ca B.S、Fe、P C.K、Mg、Ba D.H、Na、He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单质 B.空气是混合物 C.氧气是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D.空气是一种化合物7.请将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14.2 元素●教学目标:1、明白元素的概念,能用元素正确的描述物质的组成。
2、能说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说出元素周期表中某种元素含有的信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是 (即核内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 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有3000多万种。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计算,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 ,其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
4、元素符号的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
如 表示碳元素, 表示氧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 ,第二个字母要 。
如 表示铝元素, 表示钙元素。
二、新课探究 (一)元素1以上表中的氧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且都是 ,我们就把都具有8个质子的氧原子统称为 。
2、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种类由 决定。
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是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4、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5、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如水(H 2O )是由氢元素和 元素组成,二氧化碳(CO 2)由 和 元素组成。
6、说明: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论“个”。
(二)元素符号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元素符号能表示哪些意义?2、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① O ② 2H 。
总结:1、当元素符号前没有数字则它既有宏观意义也有微观意义。
2、当元素符号前带了数字则它就没有宏观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元素》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人: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了解元素的涵义;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逐步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地壳中前四位的元素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2.分子是有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2)、二氧化碳(H2O)分子、过氧化氢(H2O2)分子分别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这些分子中含有相同的原子是。
3.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是否相同?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数(即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的种类决定于原子的数(或数),即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不同如: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
质子数为6的碳原子统称为。
(2)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通过汉子的偏旁来区分。
P62资料卡片
有“”字旁的是金属元素(金属例外);有“”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
自然界中有一百余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
(阅读p59讨论回答)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如:
(2)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如: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
如:
学会说话:
(1)氧气(O2)是由组成的
2)二氧化碳(CO2)是由;
3)氨气(NH3);
4)过氧化氢(H2O2 )是由。
注意: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讲“种类”,不能讲“个数”。
如:(1)氧气是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2)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元素组成的。
(3)硫酸(H2SO4)中含有三元素。
4.地壳和生物体中的一些元素的含量:(阅读P60图3-17和表3-3回答)
(1)地壳中含量居于前五位的元素分别是:、、、、,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属于非金属的是。
(2)生物体内含量居于前三位的元素分别是、、。
二、元素符号:
1.定义:在国际上,现在统一采用元素的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
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例如,用C表示碳
元素,Ca表示钙元素,S表示硫元素,Si表示硅元素等等。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宏观意义);(2)表示(微观意义)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值,表示原值的数目,只有宏观意义。
如:2N表示2个氮原子;
5个铁原子写作:,6个氟原子写作:,n个镁原子写作:。
三、元素周期表:
1.1869年俄国科学家编写了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的和,将100多种元素有序的编列成的表。
3.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的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叫做。
原子序数= = 。
4.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共有7个;每一个纵行叫,共16个。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当堂检测强化训练】
1.填写下列空白:
(1)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
(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和氧构成的。
(3)氧化镁、二氧化碳、氧化汞中都含有元素,它们都属于。
(4)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镁(),磷(),银(),铁()。
(5)O表示;。
2H表示。
2.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1)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2)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3)二氧化碳是由氧气和碳两种单质组成的。
3.在①水(H2O)、②氢气(H2)、③二氧化碳(CO2)、④液氧(O2)、⑤铁(Fe)、⑥冰水混合物⑦
氨气(NH3)、⑧过氧化氢(H2O2)、⑨高锰酸钾(KMnO4)等物质中(用序号填空):
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4.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和不同
5.下面的符号中,写法正确的元素符号是 ( )
A.CA B.SI C.al D.Fe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Si B. Fe C. Al D. O ()
7.下列有关氯化氢(HCl)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 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 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D. 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8.1982年发现第 109号化学元素,1997年命名为Meitnerium,其元素符号正确的是()
A.MT
B.mt
C.Mt
D.mT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