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

第二单元探秘水的世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2.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3.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4.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的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图1A.原子序数为25 B.属于金属元素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 g5.小明要完成一份“关于家庭用水的问卷调查”,其中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回答的问题是()A.您家里使用的是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吗B.您家使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C.您家用水是否有二次使用的情况,如:用洗完菜的水冲厕所D.您家每月用多少自来水6.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是其构成中分子的()A.状态不同B.数量不同C.质量不同D.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7.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受热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8.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

如图2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森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可能组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B.物质都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C.核电荷数:S2->S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部分元素(氩元素除外),在化学反应中,从左到右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测试题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低钠盐中的钠是指()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2.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

电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电子层数不同 D。

质子数不同3.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 mL,则实际液体体积()A。

大于20 mL B。

小于20 mL C。

等于20 mL D。

无法判断4.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A.水的净化 B.水的汽化 C.水的蒸馏 D.水的电解5.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中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注射器内有液体6.以下事例能证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改变的是()A. B. C. D.7.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为了加快过滤的速率,不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8.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D.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9.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 B.天然水为混合物 C.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不可任意排放10.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D.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122 892 8112 8ABDC表示的意义是()1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达标检测卷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达标检测卷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基础达标检测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原子质子数为8B.该原子核外共有2个电子层C.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2 . 下列现象中,主要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冰雪消融B.纸张燃烧C.食物腐烂D.钢铁生锈3 . 下列各组说法正确的是()A B(1)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蒸馏水和硬水(2)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二氧化碳与氧气(1)花香四溢,说明微粒在不停地运动(2)热胀冷缩,说明微粒大小发生改变C D(1)乘坐车船时可以随身携带大量易燃品(2)火灾现场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口鼻(1)氧气可做燃料(2)木炭用作吸附剂A.A B.B C.C D.D4 . 下列化学符号中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2H—表示2个氢分子B.NO2—表示二氧化氮中含有2个氧原子C.Fe2+—表示1个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D.—表示氧化汞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5 . 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放射性物质外泄进入大气.有害物质之一是碘131,碘131化学性质与碘127相同.下列关于碘131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原子中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可能不等C.与碘127原子的质子数不相等D.碘131具有放射性6 .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Cu B.NO2C.N D.SO27 . 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也是世界上金属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C.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8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读出液体的体积C.稀释浓硫酸D.检验氢气的纯度9 . 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氧化反应的是()A.镁+氧气→氧化镁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C.氢气+氯气→氯化氢D.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1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石墨作电极是因为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C.区别硬水和软水可以用肥皂水D.用过滤、煮沸等方法可以将硬水软化11 . 钛(Ti)合金板常用于大型建筑,已知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个TiO2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B.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C.Ti原子的核外有22个电子D.TiO2属于金属氧化物12 .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铜片和食醋混合制氢气B.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制汽水D.用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13 . 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A.原子很小,但可以分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14 . 下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非金属元素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D.该粒子可表示为X-15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空气中氧气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16 .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核能作为清洁的能源,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局面,减轻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那么()A.由该原子核形成的单质的相对质量为6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17 . Cl﹣与Cl相比,不相同的是()A.电子层数B.化学性质C.中子数D.元素种类18 . 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SB.Cu C.Mg D.Al19 .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保持不变B.这是一个置换反应C.反应中与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D.若不放催化剂该反应不能进行二、多选题20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水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B.如果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C.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应先预热再集中加热D.ag碳和a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ag。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B.C.D.2.下列净化天然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沉降B.过滤C.蒸馏D.吸附3.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A.蔗糖水B.肥皂水C.食盐水D.食醋4.将6000L的氧气加压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的质量变大了B.分子的间隔变小了C.分子的数目变少了D.分子的体积变小了5.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处理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

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消毒B.过滤C.吸附D.沉降6.道尔顿、汤姆生和卢瑟福等科学家对原子结构进行了不断探索。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③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7.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

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

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92C.核外电子数为92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8.如图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B.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氯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D.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9.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的“碘”、“锌”指的是()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氧B.铝C.硅D.铁11.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1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1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构成所有的物质D.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14.下图是水电解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极连接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B.产生两种气体质量比为2:1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重新组合15.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1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很小,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D.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217.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④表示的粒子属于金属元素B .①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C .①②③④表示四种不同元素D .②④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18.已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用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若一个该碳原子的质量为kg m ,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kg n 。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鲁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测试卷(100分,60分钟)一、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分,共35分)1. 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

这里“铁”一般是指( )A. 元素B. 单质C. 原子D. 分子2.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汞B. 氯化钠C. 金刚石D. 蒸馏水3.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微粒大小发生变化B. 微粒质量发生变化C. 变成了新微粒D. 微粒间的空隙发生改变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 “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其结构类似于金刚石。

下列有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金属元素B. 元素符号SIC.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 单质硅由原子构成6. 下列变化反映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 水沸腾时变成水蒸气B. 氧气在101 kPa、-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C. 酒精挥发D.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7. 同一原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质子和电子的数目相同B. 原子和中子的电性不同C. 原子核和电子的质量不同D. 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不同8. 在陕西西安西咸新区,记者在一个植树现场看到有人在发放罐装空气。

据介绍这是秦岭深处的富氧空气,采用压缩罐包装。

下列关于压缩罐装富氧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被压缩,分子之间间隔减小B. 空气被压缩,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 空气被压缩,分子停止运动D. 空气被压缩,分子变小9. 右图是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n等于6B. S属于非金属元素C. S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D. S在反应中易失去两个电子10. 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 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11. 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示意图。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测试题.doc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测试题.doc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测试题一、选择题1.近来有研究报告称:除去“普通水”里含有的氮气和氧气后,水的去污能力将大为加强。

对此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普通水”含有氧分子B.除去氧气后的水不再含有氧元素C.“普通水”含有氮分子D.氮气和氧气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2.下列物质分别加人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食盐 C.硫酸铜 D.面粉3.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解释A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 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不断地运动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4.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5.过滤操作的下列步骤中错误的是()。

A.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放入漏斗B.如果滤纸高于漏斗边缘,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滤纸的边缘比漏斗口稍低C.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滤纸层与漏斗壁间不留气泡D.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漏斗中液体,以加快过滤6.现有一杯有臭味的水。

能除去臭味的方法是()。

A.搅拌 B.吸附 C.静置 D.过滤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硫酸中水是溶剂 B.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就能形成溶液C.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D.浓溶液是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8.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分子构成的。

B.原子中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C.原子若失去核外电子,则会变成阴离子。

D.原子若得到核外电子,则会变成阳离子。

9.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C.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10.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元素测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元素测试卷及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元素测试卷A卷(共100分)一、选择题(共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B. 原子和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C. 分子之间有间隔,而原子之间没有间隔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铈( 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4B.58C.82D.1403.原子行星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原子结构现代模型的问世。

如图是锂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

根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 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B. 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C. 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中子(不带电)D. 原子呈电中性°——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4.下列关于 Mg、Mg²⁺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核电荷数相同B. 质量几乎相等C. Mg²⁺比 Mg稳定D. 电子层数相同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6.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7.某种植蔬菜的专业户用污水浇灌了蔬菜,导致蔬菜中铅、铜、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这里提到的“铅、铜、铬、锌”指的是 ( )A. 原子B. 元素C. 分子D. 单质8.如图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图,其中能代表铝元素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9.从“宏观”和“微观”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1.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由原子构成2.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3.以下事例主要体现分子间的间隔改变的是()4.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1)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晾晒衣服在有阳光照射着的地方比在没有太阳光的地方干得快。

6、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问题:(1)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一定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3)雨季,室内空气的湿度增大,说明。

参考答案1.B2.D3.A4.D5.(1)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梅花花香的分子通过运动能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所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6.(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间隔变小(3)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是,正负极产生___色_____,其体积比是_______。

正极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示意图分析水的分解过程: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水分子分解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变了、没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但原子。

4.分解反应是。

5.电解水的反应属于()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6.用直流电源电解水时,其结果为()A.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B.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C.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D.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7.小兰通过学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1:2,但自己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导学号62920061】低钠盐中的钠是指()A.单质 B.分子 C.原子D.元素2.【导学号62920062】氮元素与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电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层数不同D.质子数不同3.【导学号62920063】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 mL,则实际液体体积()A. 大于20 mLB. 小于20 mLC. 等于20 mLD. 无法判断4.【导学号62920064】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A.水的净化 B.水的汽化 C.水的蒸馏D.水的电解5.【导学号62920065】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中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A.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注射器内有液体6. 【导学号62920066】以下事例能证明分子间的间隔可以改变的是()A. B. C. D.7.【导学号62920067】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C.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为了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8.【导学号62920068】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河水,下面分析正确的是()A.净水器能杀菌消毒B.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C.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D.净水器能将硬水变为软水9.【导学号62920069】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人均水量居世界第一B.天然水为混合物C.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10.【导学号62920070】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 .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B .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 .水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D .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11.【导学号6292007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12.【导学号6292007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表示的意义是( ) A .氧原子的原子核中有16B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16 gC .氧原子的质量是1个碳原子质量的1/12D .氧原子的质量是1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16倍13.【导学号62920073】 科学家发现第112号元素,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

关于该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2,核外电子数为165B.该原子质量是1个碳12原子质量的277倍C.该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112D.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14.【导学号62920074】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A. 听到声音很小B. 未听到声音C.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D. 试管爆裂15.【导学号62920075】 物质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 ( )A .氢气燃烧 B.蜡烛燃烧 C.水电解 D.镁条燃烧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6.【导学号62920076】(13分)(1)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所具有的意义:2个钙原子____________;氮元素____________;H______ ___;4P_________。

(2)用“元素、分子、原子”填空:水是由氢 和氧 组成的;水是由水 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 和氧 构成的。

(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①可乐、②泥浆、③二氧化碳、④酱油、⑤铜中,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单质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

+9 2 8 A +12 2 8 D B C +11 2 817.【导学号62920077】(5分)下面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1)钛的原子序数为。

(2)B中粒子若为原子,则X= 。

(3)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字母,下同),C、D、E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

(4)属于阴离子的是。

18.【导学号62920078】(8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根据图1回答:在连接c和d时,使d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

(2)根据图2回答:以上操作容易造成的后果是。

(3)图3所示实验中的错误是,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 g。

19.【导学号62920079】(8分)小明和父母到华蓥山革命老区参观游览,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他们在游览中遇到的问题。

(1)他们进入景区大门,场地上各种鲜花盛开,香气扑鼻。

用分子观点解释闻到花香的原因:。

(2)小明用空瓶装了一瓶山泉水带回实验室,与同学们分享。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检验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择的物质是(填序号,下同);A.氧化钠 B.盐酸 C.肥皂水 D.明矾对该山泉水进行净化提纯,其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过滤 B.蒸馏 C.沉淀 D.吸附三、我会分析(本题包括2小题,共24分)20.【导学号62920080】(1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所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过程是①氢分子和氧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则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一中发生的反应是(填化学类型);从微观结构分析, 图二甲变化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填“发生了”或“未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 。

21.【导学号62920081】(10分)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将取得的水样进行过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此操作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它的作用是。

(2)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原因:(任答一条即可)。

(3)净水时常加入明矾,其作用是。

(4)若某同学发现水样呈浅黄色,他净水时可加入来脱色。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22.【导学号62920082】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在右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2)在研究电解水实验时发现,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原因可能是。

(3)在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

(4)通过电解水实验,你可以得出的一条结论是。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2.D3.B4.D5. C6.A7.D8.C9.B 10.B 11.B 12.D 13.D 14.A 15.C二、填空题16.(1) 2Ca N 氢元素(或1个氢原子) 4个磷原子(2)元素元素分子原子原子(3)①②④③⑤⑤③17.(1)22(2)8(3)C、D C、E (4)E【解析】(1)元素周期表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正下方数字表示的是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可知,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10=2+x,x=8。

(3)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C、D两种原子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若只有1个电子层,具有2个电子)的粒子具有稳定结构,C、D、E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C、E。

(4)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是阴离子。

18. (1)将插入橡皮塞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2)将试管底压破(3)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 12.0【解析】(1)将导管插入橡皮塞的方法是: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导管,先将插入橡皮塞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即可。

(2)往试管口塞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的方法:左手拿试管,右手拿带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将橡皮塞往试管口慢慢转动塞入,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面上,拿塞子用力往试管内硬塞,这样易将试管压破,刺伤手。

(3)图3所示实验的错误是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反了;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15 g-3 g=12 g。

19.(1)分子在不断运动(2)水分子 C B【解析】(1)闻到花香的原因分子不断地运动。

(2)水由水分子构成,故保持水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水分子。

检验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择的物质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

对该山泉水进行净化提纯,其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蒸馏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三、分析题20.(1)氢气+氧气水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2)乙分子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3)化合反应发生了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解析】(1)根据图一可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中②表示的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即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或每2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

(2)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以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属于化学变化,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

21.(1)玻璃棒引流(2)滤纸破损(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或待滤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答案合理即可)(3)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4)活性炭【解析】(1)图中所示过滤操作中,缺少玻璃棒引流。

(2)若滤纸破损,混合物就会不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待滤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态混合物会从过滤器外侧流下;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滤液也会浑浊。

(3)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产生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四、实验探究题22.(1+氧气 1︰2 复燃(2)氢气比氧气难溶于水(答案合理即可)(3)导电性(4)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答案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