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字之美论文

合集下载

“美丽”语文收获“美丽”教育论文

“美丽”语文收获“美丽”教育论文

“美丽”的语文收获“美丽”的教育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的美无处不在,语文的美也渗透在每一个字词中。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美育,才能让语文的美丽之花盛开在我们的课堂,盛开在学生的心灵。

首先,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我们的教学任务。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由此可见,“培养爱美的情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进行,因此,语文学科也是美育的一个途径,担负着美育的任务。

而语文学科中的美育任务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盖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炼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所有这些,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科学文化都来源于社会实践,我们的教材不仅揭示了真理,还传递着美的信息。

通过语文学科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起源、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及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

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人类社会的各种信息和美。

关于书法的论文2000字

关于书法的论文2000字

关于书法的论文2000字书法鉴赏的论文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一)书法展现传统精神《兰亭阁序》的作者王羲之是我从小就认识的并被灌输为最伟大的书法家,而《兰亭阁序》也成了行书的绝品。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从《晋书》这段文字的记载中,我们大概可以了解王羲之隐逸以后的生活。

他和他的朋友们在江南的青山绿水间尽情地享受着生命的欢愉。

这也正是数千年文人所推崇的。

王羲之的飘逸自然,张旭的洒脱无拘,颜真卿的钢筋有力。

无一不显出了中国文化的真谛。

书法的工巧,若汉隶《曹全碑》;书法的天真,若苏轼《丰乐亭记》;书法的自然,若《兰亭阁序》;书法的方正`丰润`紧接`宽博`雄浑。

书法的那种精神性,最感染人的就是书写者的那个精神性,在作品里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激动人心、感人至深,让人千古人同此心的那种东西他们抓住了,我以为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灵魂,那是中国书法艺术最动人的因素。

(二)书法在政治上的地位打开一部部中国书法史书和一卷卷前贤法帖珍品,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发现一些特殊人物的影子。

然而这些人物在中国书法史上起的作用却绝不像影子一样无足轻重,他们的力量和影响是其他任何人所不能比拟的,他们就是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帝王。

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它甚至关乎着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

长期的笔墨研习,增长了帝王的书写能力和欣赏能力。

即使是那些金戈铁马打下江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他们也必须学习接受汉族传统文化。

唐太宗`乾隆都是对书法极度的喜爱。

而书法一直也是封建士大夫的最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无一没为官进爵的。

《书法美学论稿》自拟题目1000字左右读

《书法美学论稿》自拟题目1000字左右读

《书法美学论稿》自拟题目1000字左右读1. 引言1.1 概述书法作为一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审美享受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书法美学这一领域,通过分析书法与艺术的关系、书法美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发展历程,进一步研究书法美的表现方式以及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观在书法中的体现。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进行整体概述和目标阐述。

其次是书法美学理论部分,探讨了书法与艺术之间的联系、书法美学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接下来是书法美的表现方式部分,包括线条之美、字体之美和构图之美等方面的研究。

然后是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观在书法中的体现,重点讨论了文化背景对于书法创作和欣赏的影响,以及文字寓意和情感表达在书法中扮演的重要作用。

最后是结论部分,对主要论点进行总结,并探讨书法创作与欣赏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1.3 目的本篇论文旨在深入研究书法美学这一领域,通过对书法与艺术关系的探索以及书法美学理论的分析,揭示书法美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同时,我们将聚焦于探讨艺术审美和文化价值观在书法中的体现,以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之美,并能从中感受到其带给我们情绪和心灵上的触动。

最终,本文还将总结主要论点和论证,并提出对于书法创作与欣赏所产生影响与启示的思考。

通过阅读本篇文章,读者们能够加深对于书法美学的认识,并培养自己鉴赏与创作优秀书法作品的能力。

2. 书法美学理论:2.1 书法与艺术的关系:书法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与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相似。

然而,书法有其独特性和独立性。

它以汉字为基础,通过写意、留白等技巧来表达情感和审美价值。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书法更注重线条的流动和形态的变异。

书法的笔触决定了字体的风格,这使得每个字体都能传达独特的审美感受。

2.2 书法美学的基本概念:书法美学是对于书法艺术的审美理论研究。

它包含了对线条美、字体美、构图美等方面的探索。

王佐良《汉字之美》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王佐良《汉字之美》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①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汉字是最优美的。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它们时,从大自然获得了灵感,也从大自然汲取了最具有美感的形迹和图像。

不仅如此,他们还从自身创造的事物中,例如劳动工具和茅舍村落中,提炼出美的元素,将它们刻画为用于记录、表达的符号。

古代先民们从游牧转变为聚落居住,捕猎种植,饲养制器,举行节庆和祭祀活动,生产劳动的复杂和社会生活的丰富促使他们改进记事、核算、标识的方式,原始的刻画符号便产生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安徽蚌埠附近的双墩古墓中出土了七千多年前的六百多个刻符,这些大多刻在陶碗圈足内的符号,生动地表现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狩猎、捕鱼、网鸟、养蚕、种植等等,仿佛一幅幅连环画。

”可贵的是,那些鹿、猪、鱼等动物符号,线条之简练,比例之精巧,形象之生动传神,让人不禁怦然心动。

刻画它们的决不是一双笨拙的手,而是一双双灵巧的艺术之手,它们显示出高度熟练的技巧、令人惊奇的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具有强烈的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这样的刻符基础上形成的甲骨文,便具有了旷古绝世的美感。

②从刻符到甲骨文,大概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传沮诵和仓颉“发明”文字,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把各地人们已经用了几千年的符号收集起来,为皇室和贵族统治的需要而加以整理和改进,赋予它们公告宣示、表情达意等功能,并使它们形体上更美观优雅,更具贵族气派。

比如甲骨文的“人”,一个双臂下垂、弯腰前倾的人,是那时候的人在贵族面前毕恭毕敬的姿态。

从甲骨文到金石籀篆(古代的一种书体,即大篆),汉字经历了从“文”到“字”的革命性发展,《易》《诗》等文学作品标志着汉语言文学正式诞生,然后是百家争鸣,各种理论学说纷纷登场,迎来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

谁能说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形成,不是从我们祖先刻画符号开始的呢?③文字的创造是人类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步的一个质的飞跃。

尤其是甲骨文,它不像希腊文那样创造出24个字母,拼出人们称谓事物的声音,形成词汇,它是用极其简练和概括的手法,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具体的还是概念的、可见的还是纯粹内心的)用单个简洁的符号表示出来,这些符号具有特定的含义,能用以组成文章、记事存档、公文告示、书信往来、抒情表达、论理述评、标识戳记,也就是说,具有文字的一切功能。

汉字传承的议论文三篇

汉字传承的议论文三篇

关于传承汉字的议论文 1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字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一项技能。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鼠标,丢掉了笔杆子,逐渐形成了提笔忘字的尴尬局面。

这也是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取得高收视率的根本原因。

这些节目的热播,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视。

也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揭露了汉字书写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低存在感。

我们也应当承认电子输入较汉字书写具有快捷、方便、易存储等优点。

但是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文明和智慧,不论是方正的楷书、隽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

汉字正是在国人的提笔书写中得以传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张扬,在那一笔一划中流淌着老祖先的文化血液。

21世纪的今天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远比短信、微信、邮件更真挚感人。

《说文解字》有云:“书者,箸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

”当今各种智能输入法层出不穷,在过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时候剥夺了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静心思索的机会,文化与文明的传承的断层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迫切关注的。

关于传承汉字的议论文 2“百依百顺”、“默默无闻”、“前途无量”这几个词语我想大家并不陌生,它们屡次出现在电影电视、广告标语、商店匾额公司招牌、商品说明书上,这一个个混搭的词语,看了不禁让我忍俊不禁。

在潜移默化中,人们也丧失了对中国汉字的认识,荧屏中的错别字无不影响着人们误入歧途。

回顾老祖宗们几千年的造字历程,他们不仅创造了方块字,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而且在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丰富的书写技法,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丰富多彩的字体与书体。

汉字早已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璀璨珍宝,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展望今天,荧屏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创新字词”,同学们时不时总会写那么几个错别字,要不少了一横,要不就多了一画,虽说只是几个小错误,但也影响着我们汉字的精神内涵。

关于汉字的优秀议论文800字 关于中国汉字的优质作文五篇

关于汉字的优秀议论文800字 关于中国汉字的优质作文五篇

关于汉字的优秀议论文800字关于中国汉字的优质作文五篇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是离不开的,那么关于汉字的作文,我们要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1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

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汉字的出现,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汉字是中国古文化的精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汉字有着古老的历史,从最早的1000多年前甲骨文,到如今处处可见的楷体等等。

这可是经过了几个时代的演变。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你看吧,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风韵。

望见朝阳这两个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

喜字马上让你想到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哈字使人脸上浮现出笑容,呜字一见就仿佛听见哭泣声;怒字,估计你好想把身上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无忧无虑这个词一出现,你就如自由的小鸟一般快乐。

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

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

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它们的奇妙。

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

每个字都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它们还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到隶书、楷书,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呢?正是有了中华民族先人的记载,才让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千年历史,百年沧桑。

望着这些富有灵性的文字,怎能不使你拿起笔,尽情想象,尽情书写呢?像观赏着傍晚的红霞,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我无限沉迷于那神奇的汉字,而它的魅力,将会使更多的人为它而迷醉!汉字,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

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

走向新课程,让小学语文课“有滋有味”论文

走向新课程,让小学语文课“有滋有味”论文

走向新课程,让小学语文课“有滋有味”摘要:小学语文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滋有味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还语文的本体特征。

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

换言之,小学语文的“小”指的是它的基础性,“语”指的是它的语言、学习语言训练的特点。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们要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把关注学生的发展摆在首位,把语文教学工作做实、做好,切实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一)解读“语文味”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

语文课应该有“语文味”,这“语文味”儿是朗朗的书声,是对字词句篇的深入揣摩,是教师的真情投入,是引经据典的旁征博引……有“语文味”的课堂,“读”是线索,“品”是亮点,“美”灵魂,所以其如诗,如歌,余韵深长;有“语文味”的课堂,“平等”是基础,“对话”是手段,“体验”是目的,所以其如行云,如流水,自然而流畅。

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

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

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语言之美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语言之美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语言之美-中学语文论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语言之美徐彩“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众多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南朝刘勰曾日:“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其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够被人理解。

现今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多为语言大师们的典范之作,许多精彩深藏其中,很值得我们去欣赏、玩味。

一、欣赏图画美许多作家往往能借助优美的文学语言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每当我们吟诵时,总能觉得意趣无穷而又真切如画。

只不过这画是作者借助生花妙笔描绘出来的,但同样也能带给我们图画般美的享受。

唐代大诗人王维诗、画成就都很高,其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赞他“昧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闭了眼睛想开去:黄沙莽莽,无边无际,不见草木,更绝人迹。

极目远眺,天尽头,一缕孤烟在升腾。

蜿蜒的河道中闪烁着粼粼的波光,一轮落日低垂河面,恍然出没于这道长河之中。

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试想,那苍茫无边的大漠,只有用一个“大”字才能状其景观;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下,一缕白烟直上云霄,“孤烟”二字恰能状其神韵。

而随后的“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震撼人心。

茫茫大漠中,没有任何景物相称,只有蜿蜒的黄河横贯其间,视野所及,遥无尽头,“长”字自然恰如其分。

“长河”之上,则是那轮圆圆的、橘红色的夕阳静静地悬挂在天边,于苍凉寂寞中透露出些许温暖。

画一样的构图,画一样讲究的线条,再加上丰富的色彩,给人以极强的情感冲击力。

也难怪《红楼梦》中的香菱读了此诗后不禁慨叹: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来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礼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再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文字之美
摘要:兴趣是未知的导向,学生有了习字的兴趣才会自觉的花时间、下功夫,否则教者有意学者无心,事倍功半。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感受美、实践美、展现美三个方面出发,利用美感教育来培养学生习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字能力,让学生在习字过程中感受文字之美。

关键词:低年级习字美感兴趣
习字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美感培养、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是十分强调的:第一学段要求用硬笔写字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三学段则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这种情感体验不是孤立的,而是伴随着书写活动油然而生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习字兴趣培养,首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习字之美。

有了美的感受和体验,习字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从被动的教授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感受美
观察是感受美的重要途径。

指导学生观察,能优化学生注意品质,提高审美能力,为写好字作充分的准备。

在学生动笔之前,首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即在习字时要抓主笔,启联想,拓展思维。

要练好字,既要集中注意力,还要善于对字形进行观察,在观察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在记忆中明析字的音、形、
义的关系,在想象中牢记字的构造,组合,在思维中掌握字的形体美。

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观察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激发求知欲,开拓视野,积累知识,提高写字的正确率、美感。

在田字格中书写汉字,对于一些简单的笔画较少的独体字,学生往往很难把握住结构,容易歪,重心不稳,如”七”第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世”第四笔横书写时不宜过长。

”上”竖在横中线,短横写在横中线上。

左右结构的字要牢记”左右结构左让右”的书写规则,如”海”“叶”“情”等字,右边写得比左边大。

要写好字,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关键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结构特点,抓住主笔,就能写好字,象上面所例举的字,可以引导学生对这此字正确写法的观察、分析,逐步得出关键要写好”横竖撇点捺”等基本笔画,在田字格中摆正这些笔画的位置后,就容易把这此字写得美观。

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自己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实践美
写字不能只求正确不求美观、更不能急于求成。

学生观察后,教师进行范写并辅以生动简要的讲解,能给学生实践美以最直观、最形象、最切实的指导。

即在习字时要抓范写,严训练,培养习惯。

首先要做好范写,在范写过程中结合生字教基本笔画名称,每个笔画老师都要认真示范起笔、运笔和回笔;在示范中教给学生笔顺规则、间架结构以及写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让学生从示范中感受到,要体现出汉字形态美,用笔应有轻重之别、快慢之分;体
会到要使整个字结构美观,应在关键笔画的书写上摆好位置。

这时再让学生进行描字和仿影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整个书写过程真正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每写一遍就巩固一遍字的结构方法和笔画的基本写法。

”描仿”实现了学生从领会美到实践美的飞跃,减小了写字教学的坡度,增强了学生写好字的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字的审美能力。

其次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到位,不厌其烦,课堂上巡视,时时提醒,当场纠正,及时表扬做好的同学。

如一个学生在书写”丁”字时,他把整个字写得太靠左边了,我会指导他把竖钩写在竖中线上;又如一个学生把朋友的”朋”写成象两个”月”字一样,我会告诉他注意整个字的结构,每个笔画的间距,左右两部分相同的字书写时注意右边比左边略高些等等。

同时,适时教给学生一些汉字笔画书写,形体结构规律,能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提高写字的质量和速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把笔画书写的方法寓于节奏训练中,编成顺口溜如写”横”时,”落笔轻,行笔畅,收笔回”;写竖时,”起笔重,行笔畅,收笔提”;书写”撇捺”时,撇有尖捺有脚等。

要求学生做到念口诀与做运笔动作协调一致,培养学生的书写动感和节奏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书写于势,掌握笔法规律。

在学生对汉字书写的规律初步把握后,同时注意要求学生持之以恒,按规律把字写正确,写规范,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促进学生写字技能的形成。

在这样严格要求和反复指导下,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激励学生展现美
生通过观察、临摹,对习字审美有了一定认识,书写时就会带着求美的意识。

这是就要鼓励学生主动去创造美,即要抓展示,配鉴赏,陶冶情趣。

每节课都要写字,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只要求学生写而不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他们的兴趣就会下降。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成功,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自已的机会。

同样,展示古今关于书法的拓本、字帖、图片等,让学生了解书法演变的过程,了解书法的博大精深。

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字的多方面功能,如,有层次感,不光有实用价值还有美学价值;又如,汉字声形义结合,是左右脑并用的复脑文字,认读、书写,能发展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世人称它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再如,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内涵,便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如,汉字输入电脑,在电脑中灵活运用......鉴赏优秀的书法作品,能较好启发、激励、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

汉字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缓疾来抒发感情和意境的,被美喻为纸上的音乐和舞蹈,这是一种审美的心理活动,小学生通过练习写字发现字写得端正了、整齐了、匀称了以后字就显得漂亮了,一手漂亮的字能给人遐意、心旷神怡的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得到美的熏陶,进而在写字中小断总结美的规律,训练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能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速、优雅、雄壮、粗犷、谨严和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氏短、参差、紧
密,在写字中学生充分地得到了审美积淀和升华。

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

所以小学阶段的习字教学,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程。

利用美感教育培养低年级学生的习字兴趣,是习字教学过程中一条可以探寻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