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专题21城市化-课件

特点:4、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当前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地区和年份 城市化指标 发达国家 1950年 2000 年 发展中国家 1950年 2000年
不同 》500万 6 10 2 31 人口 规模 100 - 500 万 43 109 32 261 城市 四、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数
吴 淞 江 黄
浦
江
吴
淞
江
黄
浦
江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上 海 市 外 环 线
(A20)
黄 吴 淞 江 浦 江 黄 吴 江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
淞
江
浦
1990年用地
当前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47%
411
29.7%
1、城市化进程 加快
2、城市规模不断 扩大
城市 群 3、出现_______
思辩
城市化太快 造成城市“消化不良”,产生大量的贫民窟。 城市化太慢 无法促进工业化市场化,限制农村富余劳动力移动。
关键:与经济发展速度协调
近年来上海地区人口数量统计表
地区
中心市区
人口数量(万)
1990年
265.02
2000年
217.93
边缘市区 近郊区
全市
672.76
1348.35
770.44
亭子间 倒马桶 轧车子 生煤炉 荡马路
上世纪80年代
和谐
民生
节能减排
公交优先
廉租房
动拆迁
.....
上海将建新城,分流百万人
嘉定—安亭新城
松江新城
临港新城
上海率先在1000试行四色垃圾分类
21世纪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

2 世纪我 国乡村城市化 1 发展的主要制约 因素及对策
张纯 大 中 南林 业科 技 大 学环 艺 学院 40 0 /浙 江 师范 大 学校 圃建 设 中心 _0 4 31 2 ∞4
力开始蔽弱 随 着我国的 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外延
安居乐 业 ,一般不 会放弃 住房 ,迁 入小 城镇 。( 2)在农村拥 有工商企 业的农村 居 民 , 已拥 有 生产 经营 用房 和机 器设 备 ,并 已经 建立起 了各种经营 性的 “ 社
程,井提 出要 坚持走可持 续置表 的莲路 .遵搪 城市亿 炭展的 客观扼律 , 目地 翎宜 .突出地 要 方特 性南 个性 午需要 注 意的问题
霭■■盟田疆瞻霸暖啊嗣翻■蕊
, 村城市 亿 : 约固素 ; 制 砷幕
产业 ,尤 其是 乡镇企业 吸纳非 农就业的 弹 性在 不断降低 ,吸纳 农村剩 余劳动 力 的能力 明显减弱 。如 浙江 多镇 企业的 就 !弹性在 1 8 9 0年代为 1 5 .而 1 9 年代 .7 90 下降为 0 1 。非农产业的就业弹性或吸纳 .0 能 力的 减弱 ,表 明 了推 进农业 劳动 力转 移任务 的艰 巨性和 乡村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的 地区的 农民在 农村可以 分红 ,享受 集 体 福利 ,获得 剩 余索 取权 。 ( 5)迁 居
1 3农民进入城 镇的动 力出现 了一定 . 程度的弱化 乡村城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乡村人 口l 甸不同等级 城镇的 迁移 ,许多地理 学 家和经济学家都 曾傲过深八的研究来揭示 人 口迁移的动 力机制。如英国人 口学家E. G. 拉文斯坦和E S 李的推拉理 论 美国芝 .. 加哥经济学派的代表^物T. . W 舒尔茨和I J - A. 夏斯达的人 口迁移成本—赦益理论。塔
B2-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 程和特点。
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 的地方,是区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 包括城和镇。按人口规模分为特大城 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
☆工业革命后:发展迅速,数量增加, 规模扩大,功能扩展,成为地区政治、 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二战以后:发展迅猛,出现特大城 市、城市群和城市带。还出现科学城、 大学城、旅游城市等专业化城市。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 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城市化的表现有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 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地面下沉
①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和汽车等产生 余热较多,导致城市温度高于郊区,这种 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②由于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辐合上 升,尘埃杂质提供了凝结核,城市降水比 郊区略多。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环境问题 --污染严重,地面下沉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农业发展,社会分工,社会 组织出现。
●城市的起源
两河流域 黄河流域
墨西哥高原
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流域
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都是人类文明的 发祥地,多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上, 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城市的发展
☆工业革命前:发展缓慢,数量少, 规模小,功能单一,消费型。
●当今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专题21城市化-教案(详案)

中学地理教案
教学过程:
作业:
练习册P17-19
板画:
专题21 城市化
一、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三、郊区化人口
用地
人口中心郊区
逆城市化化人口
用地
人口城市郊外或小城镇
四、城市问题
附:
学生课堂练习单
1、利用书本P54 表6.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
让我来设计一图表(折线图,柱状图均可)
要求:
✓反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反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简单明了
绘图区:
2、让我找一找:当前世界城市化主流特点以及其证据
3、我所关注到的城市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是怎样的?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是怎样的?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世界性趋势。
然而,城市化和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篇科普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居住和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安全等问题。
城市房价不断攀升,住房问题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同时,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钢筋水泥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主流,城市的建设与城市环境的改变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消耗等问题。
二、城市化带来的经济与交通问题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产业和商机,但是这也给交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交通拥堵、交通出行不便等问题已成为城市化的常态。
同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城市的地形、城市规划设计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
城市的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这就给政府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压力。
三、城市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多样性,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诸如贫富差距、失业、犯罪、沉迷网络等等。
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里的人们也面临着着各种社会压力。
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进行合作,尽快解决社会问题。
四、城市化带来的文化问题城市化带来了很多社会文化的选择性,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然而,这也会引起文化交流、文化融合等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以一个开放、包容、创新的态度,尽可能地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并多提高人民的文化综合素质,从而让人民更能适应这一多元化的城市文化。
总结:城市化和城市发展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参与其中,减少城市发展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已成为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也成为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城市化的定义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或小城市迁移至大城市,形成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一般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而出现的。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和房地产成为了重要的资产,人口和劳动力则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整体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状况和特征,是城市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城市发展的目的是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发展则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标。
城市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城市化可以带来更多的人口和劳动力,通过城市的产业和商业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文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城市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城市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政府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来引导城市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参与城市发展,包括企业、市民和社会组织等。
城市发展还需要依托有效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以达到城市发展的目标。
在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扩张和城市用地的扩大,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受到挑战,城市资源消耗和城市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其次,城市化带来的群众涌入和社会流动,也会导致城市社会问题的加剧,包括贫困、不平等和社会冲突等问题。
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等问题,也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综上所述,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城市发展需要更好的城市化推动,而城市化发展也需要更好的城市发展支撑。
第二讲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服务的增加,生活消费性服务的增加;
(4)进入20世纪5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
二产业,工业化作用相对减弱,第三产业作用日益增强。但较落 后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仍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乡村的地域扩散过程。
前者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后者则是 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
前者又可以称之为外延式城市化,后者 又可以称之为内涵式城市化。
二、城市化的衡量指标
单一指标和复合指标:目前世界通用的都是单一指标,主要有城
市化水平指标和城市化速度指标。 (一)城市化水平指标
复合指标: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劳动力构成、城
古代城市阶段,奴隶社会,原始社会解体到西罗马帝国灭亡476
年,城市规模小,数量少,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中心;
中世纪城市阶段,封建社会,476—1640年,统治功能强,经济
功能弱;
近代阶段:资本主义社会,1640—1917年,工业革命推动城市迅
速发展,规模,功能均发生显著变化。
现代阶段:1917年— ,居住和经济中心,空间布局发生了变化,
(4)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城市是国家行政管理网络的联结点和中心。政治经济和文
化中心;辐射和带动作用;控制力。
“城市从一开始就是控制的中心,而不是什么贸易或者制
造业的中心。”——Lewis Mumford
(5)社会组织的复杂性
组织的多元:管理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由于专业
分工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的组织等。 组织的科层化:复杂化带来了科层化程度高:层级节制、专 业分工、规则严密、非人格化的管理等等。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城市化背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化背景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在我国,城市化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从此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不断加速。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人口已经超过8亿。
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表明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不均衡、城市资源紧张、城市环境污染等。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优化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首先,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改革包括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
通过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改革,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障城市建设的质量,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
第三,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把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为他们提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融合,解决城市人口问题。
最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制度,实现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城市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内涵。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3.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内容: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仁起源:(1)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产物。
(2)城市产生的基本前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世界城市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3.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有 (四大文明古国) ______________
试分析其优势自然条件:气候:_____________ 水源:_________ 地形:_______ 土壤:_________
二、城市化内涵
1 .城市化的概念:一般指________ 转化为___________ , _______ 转化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 转化为 ___________ 的过程。
2.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
要标志。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必然结果,它不仅包括_____________ 的变化,
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变化。
典例:世纪金榜P33-6题、11题(1-3)以及P35-例2 (1)。
三、当代世界城市化发展的新特点:
1.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
(1)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3.读课本34页图2- 1-5分析世界六大城市带的分布优势:
从自然地理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完成下表。
典例:世纪金榜P33-8题、P37—10。
5•发达国家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世纪金榜P35-例1。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积极引导和推进 ____________ 的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人类
社会的进步,是国家实现合理用地、__________ 用地及________ 耕地的 __________ 和有效途径。
2.不利影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①对耕地。
②对生物:减少了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 。
③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对降水: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⑤对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起的社会问题:①对交通。
②对住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对就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对社会秩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例:世纪金榜P36-变式训练,P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