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通则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一、背景介绍1.1 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指的是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原有性味归经特性,以增强药性、降低毒性、增加稳定性、提高药效、改善质地和外观,使之达到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的过程。
1.2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主持编制的,记载中药品种、性状、质量要求的专业性标准性大医书籍。
炮制通则是中国药典中关于炮制加工的标准规范和操作程序。
二、炮制的基本原则2.1 保持性味归经特性炮制中药的目的在于增强其药性,但同时也要尽量保持其性味归经特性,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稳定性。
2.2 保证质量和安全在炮制过程中,需要保证药材和炮制辅料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加工后的药物符合药典标准。
2.3 注意炮制方法和工艺炮制的方法和工艺应当严格遵循药典规定,以确保药物的炮制效果和质量稳定性。
也需要注意炮制过程中温度、时间、火候等因素的控制。
三、炮制的具体操作3.1 炮制辅料的选择炮制辅料的选择应当符合药典规定,同时也要考虑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的要求,如炮制温度、时间等。
3.2 炮制的方法和工艺根据中药品种的不同,炮制的方法和工艺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灯炙、炒、焙、制等多种炮制方法,需要根据药典规定进行操作。
3.3 质量控制和检验炮制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包括药材外观、性状、有无异物等方面的检查,确保炮制后的药物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
四、我对中药炮制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质地,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炮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进行,且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炮制后的药物符合规范,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并了解了炮制的基本原则、具体操作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中药饮片炮制通则

2.3 其它加工
2.3.1 揉搓(挽):指某些药物质地松泡而呈丝条状,需揉搓成团,便于调剂和煎
熬。如竹茹、谷精草等到需搓成团;大腹皮经过捶打揉搓成定量小卷;桑叶、荷叶等
须揉搓成小碎块。
2.3.2 碾(研):指某些药物由于质地坚硬或体积小而硬,不便切片,需碾碎,以
便有效成分容易煎出。
二.切制
药材切成饮片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过水浸润的软化处理过程,目的是使净
1.切制生产流程
生产前准备
领净药材
软化处理
切制饮片
半成品
2.切制前的软化处理及注意事项: 2.1 喷淋法(淋法)
操作结束
转干燥岗位或下一工序
喷淋法即用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的方法。 操作方法:被处理药材一般不直接放入水中,将药材整齐地直立堆放,用清水自 上而下均匀喷淋,喷淋的次数应根据药材质地而异(通常 2~4 次),均需稍润,以茎 和根部浸软为度 本法适用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 如薄荷、荆芥、枇杷叶等,用清水浇淋 1~2 次,以能切制即可;对质地较硬的如青 蒿、仙鹤草等,还需将茎部放入水中浸泡(叶片不泡) ,以能切制为度。 【注意事项】防止反热而烂叶,每次软化药材量,以当日切完为度,切后应及时 干燥。 2.2 抢水洗(淘洗) 即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的方法。 操作方法: 将药物投入清水中, 经淘洗或快速洗涤后及时取出, 稍润,即可切制。 大多数药物洗一次即可,以洁净为准。 本法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的药材。如陈皮、桑白皮、五加皮、合欢皮、 防风、龙胆等。 【注意事项】 应尽量缩短药材与水接触的时间, 防止药物“伤水” 和有效成分的流失。 2.3 浸泡法: 将药材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的方法。 操作方法:先将药材洗净,再注入清水至淹没药材,放置一定时间,视药材的质 地、大小和季节、水温等灵活掌握,中间不换水,一般浸泡一定程度,捞取,润软, 再切制。一般体积粗大,质地坚实者宜久泡,体积细小,质地疏松者宜少泡,春冬气 温低时宜长泡;夏秋气温高时宜短泡有些质轻遇水漂浮的药材,在浸泡时,需压一重 物,使其泡入水中。 本法适用于块根、枝、茎、坚硬果实类药材。如天花粉、乌药、泽泻、白术、山 药等。 【注意事项】泡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药材“伤水”和有效成分流失,而降低疗 效。采用浸泡法要本着“少泡多润”的原则,使之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为准。 已淘洗的药物, 必须泡的才泡。 大致全草类药物泡 1/2 ~2 小时;皮类药物泡 1~ 3 小时;根及茎类药物、坚硬果实类药物泡 1~4 小时。 特别坚硬的药物,通常水分不易渗入到组织内部。但为了保持药效,又不能长时
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的规程通则

中药饮⽚炮制⼯艺的规程通则1.⽬的本通则规定了饮⽚⽣产全过程的⼯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艺卫⽣、环境保护等内容。
2.适⽤范围本通则适⽤于饮⽚⽣产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引⽤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西中药饮⽚炮制规范》(2007年版)《中药饮⽚验收检查项⽬》2005年版《中药饮⽚质量标准通则(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药品⽣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本4.职责编写:技术员汇审:总经办、质量保证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批准:总经理执⾏:各级⽣产质量管理⼈员及操作⼈员监督管理:质量部QA⼈员、⽣产管理⼈员5.产品概述项⽬要求如下,其内容按各品种项下规定。
5.1产品名称5.1.1品名5.1.2汉语拼⾳5.2来源5.3性状5.4性味归经5.5功能主治5.6⽤法与⽤量5.7贮藏5.8规格6.⼯艺流程图6.1清炒⼯艺流程图6.2加辅料炒⼯艺流程图6.3炙制⼯艺流程图6.4燀制⼯艺流程图6.5煮制⼯艺流程图6.6蒸制⼯艺流程图6.7烫制⼯艺流程图6.8煨制⼯艺流程图6.9⽔飞⼯艺流程图6.10煅制⼯艺流程图7. 操作过程及⼯艺条件7.1净制: 按照领料程序从库房领出原料,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西中药饮⽚炮制规范》2007年版及该品种《炮制⼯艺规程》进⾏净制⽣产。
7.1.1净选操作⼈员严格按照净制SOP进⾏操作。
7.1.1.1操作⼈员选⽤不锈钢筛⽹,筛除泥沙、杂质,⼿选去⾮药⽤部份及霉变药材。
7.1.1.2操作⼈员将净选后的药材在QA监控下转⼊洗药区。
7.1.2.1洗药前的检查,洗药间不得有上次⽣产剩余的物料,洗药池洁净度应符合⽣产要求。
7.1.2.2洗药操作:7.1.2.1检查为正常后⽅可将药材放⼊洗药池内,先打开排⽔阀,再打开进⽔阀将清洁⽔喷⼊洗药池内,使药材得到充分清洗(冲5分钟),清洗⼲净后起料,起料后放⼊洗药⽤料盘内滤去余⽔。
2020版中国药典 炮制通则

2020版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
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制剂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
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
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规格厚度通常为:片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段短段5~10mm,长段10~15mm;块8~12mm的方块;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 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
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
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岀,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10~15kg。
砂炒取洁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不断翻动,炒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河砂,放凉。
中药材炮制通则

中药材炮制是指将生药材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以达到药理活性的最佳状态。
以下是中药材炮制的通则:
1. 清洗:将采集的中药材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尘土。
可以使用清水或适当的溶液进行清洗。
2. 晾干:清洗后,将中药材晾干。
可以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避免阳光直射。
3. 切片或粉碎:根据需要,将中药材切成片状或粉碎成粉末。
使用刀具或研磨器具进行切片或粉碎。
4. 炒制:炒制是常见的中药材炮制方法之一。
通过炒制,可以改善中药材的性味特点、增强药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炒制时需要掌握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5. 蒸制:蒸制是一些中药材炮制的常见方法。
通过蒸制,可以改变中药材的性味特点、提高活性成分的含量,并增强药效。
6. 曝晒:一些中草药需要进行曝晒。
在阳光下曝晒,可以去除湿气、杀灭细菌和真菌,并增强药效。
7. 调配:根据具体方剂的需求,将经过炮制处理的中药材按照比例调配使用。
8. 包装储存:炮制完成后,将中药材进行包装和储存。
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保持干燥、通风和避光的环境,防止湿气、虫害等对中药材的影响。
这些通则是中药材炮制的基本步骤,不同的中药材可能会有特定的炮制方法和要求。
在进行中药材炮制时,需要严格遵循药典标准和相应的药材炮制规范,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2015中国药典-炮制规范

盐炙 取待炮炙品,加盐水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盐炙时,用食盐,应先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食盐2kg。
姜炙 姜炙时,应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姜汁与生姜的比例为1:1。
油炙 羊脂油炙时,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溶化后去渣,加入待炮炙品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表面光亮时,摊开,放凉。
3.制炭 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更要避免复燃。
炒炭 取待炮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 取待炮炙品,置煅锅内,密封,加热至所需程度,放凉,取出。
7.炖 取待炮炙品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蒸、煮、炖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100kg待炮炙品,用水或规定的辅料20~30kg。
8.煨 取待炮炙品用面皮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地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其与麸皮同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50kg。
四、其他
1.燀 取待炮制品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易搓去时,捞出,放入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2.制霜(去油成霜) 除另有规定外,取待炮制品碾碎如泥,经微热,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含油量符合要求后,取残渣研制成符合规定的松散粉末。
简述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

简述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
中药炮制是指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净制:净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挑选、清洗、晾晒等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尘土和不挥发性成分。
净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在净制过程中,需要对药材进行仔细挑选,去除其中的劣质、腐烂、病虫害等部分。
同时,还需要对药材进行清洗,以去除其中的泥沙、灰尘等杂质。
最后,需要对药材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以去除其中的多余水分和不挥发性成分,从而保证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2.切制:切制是指将净制后的中药材切割、打磨、雕刻成一定形状、大小和厚度的片、块、段等,以便于存储和服用。
切制过程中,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切割方法和工具。
例如,对于质地较硬的药材,可以采用机器切割或手工切片的方法;对于质地较软的药材,可以采用手工雕刻或机器切割的方法。
切制后的药材应该符合一定的规格和标准,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服用。
3.炮炙:炮炙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环节,是指将净制、切制后的中药材进行加热、加压、添加物质等处理,以达到特定效果和目的。
炮炙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根据添加物质的不同,炮炙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方法,如酒炙、醋炙、盐炙等。
在炮炙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加热的温度、时间以
及添加物质的量和比例等因素,以避免对药材的质量和药效造成影响。
总之,中药炮制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炙等多个方面,通过对中药材进行严格的加工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质量和药效,从而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材炮制通则

盐蒸:取净药物或饮片,加盐水拌匀,置蒸制溶器中蒸透为度。
盐炙或盐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药物,用食盐2kg。
中药材炮制通则
题目:中药材炮制通则
编号:TS-21-000
颁发部门:生产技术部
生效日期:2008年月日
版本:1
蒸:蒸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清蒸,就是单纯蒸药物,不加任何辅料,另一种是混蒸,就是在药物中拌入一些辅料,如酒、醋、生姜、砂仁等,拌辅料蒸可以把药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分解一部分出来,以达到焦味,去杂,提纯的目的。
煮:煮可以达到改变部分药性与降低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取净药
中药材炮制通则
题目:中药材炮制通则
净制:
净制是中药炮制的第一道工序,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被称为“净药材”。药材的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时,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刮、挖、刷、研、劈、剪、切、削、擂、砻、捣等净药材。
清洗:
取净药材根据药材品种的不同,分别进行不同的清洗,分为淋法、淘法、漂法。
炖:取净药材照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取出、冷却、干燥。
火单:先将水煮沸后,将药物投入水中,翻动几次之后捞出,即可除去药物表面附着的一层皮或不洁物,其肉质部分与皮核里的仁容易获得。
酒制:酒制分酒炙、酒蒸、酒炖等,酒制时一般多用黄酒。
分发部门:质量保证部、生产技术部、生产车间
标题
正文
1.
2.
2.1
2.2
2.2.1
2.2.2
2.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炮制通则
1 目的:建立药材炮制的规操作。
2 围:适用于生产车间炮制的生产操作。
3 责任:车间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QA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容
4.1 操作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
4.2简述
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药材凡经净制、切制或炮炙等处理后,均称为“饮片”;药材必须净制后方可进行切制或炮炙等处理。
饮片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本版药典规定的各饮片规格,系指临床配方使用的饮片规格。
制剂中使用的饮片规格,应符合相应品种实际工艺的要求。
炮制用水,应为饮用水。
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即净选加工。
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使用挑选、筛选、风选、水选、剪、切、刮、削、剔除、酶法、剥离、挤压、燀、刷、擦、火燎、烫、撞、碾串等方法,以达到净度要求。
二、切制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均须进行软化处理,其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煮等。
亦可使用回转式减压浸润罐,气相置换式润药箱等软化设备。
软化处理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
分别规定温度、水量、时间等条件,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
切后应及时干燥,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
其规格厚度通常为:
片极薄片0. 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短段5~l0mm,长段10~15mm;
块 8~12mm的方块;
丝细丝2~3mm,宽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者,一般应捣碎或碾碎使用。
三、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炒制分单炒(清炒)和加辅料炒。
需炒制者应为干燥品,且大小分档;炒时火力应均匀,不断翻动。
应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单炒(清炒)取待炮炙品,置炒制容器,用文火加热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断面焦黄色为度,取出,放凉;炒焦时易燃者,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
麸炒先将炒制容器加热,至撒入麸皮即刻烟起,随即投入待炮炙品,迅速翻动,炒至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10~15kg,
砂炒取洁净河砂置炒制容器,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不断翻动,炒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河砂,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河砂以掩埋待炮炙品为度。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液中淬酥。
蛤粉炒取碾细过筛后的净蛤粉,置锅,用中火加热至翻动较滑利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或成珠、部疏松、外表呈黄色时,迅速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蛤粉30~50kg。
滑石粉炒取滑石粉置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待炮炙品,翻炒至鼓起、酥脆、表面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迅速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滑石粉40~50kg。
2.炙法是待炮炙品与液体辅料共同拌润,并炒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酒炙取待炮炙品,加黄酒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酒炙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黄酒10~20kg。
醋炙取待炮炙品,加醋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炙时,用米醋。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米醋20kg。
盐炙取待炮炙品,加盐水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盐炙时,用食盐,应先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食盐2kg。
炙炙时,应先将生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渣再加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汁”。
汁与生的比例为1:1。
取待炮炙品,加汁拌匀,置锅,用文火炒至汁被吸尽,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晾干。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生10kg。
蜜炙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蜜炙时,用炼蜜。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炼蜜25kg。
油炙羊脂油炙时,先将羊脂油置锅加热溶化后去渣,加入待炮炙品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表面光亮时,摊开,放凉。
3.制炭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更要避免复燃。
炒炭取待炮炙品,置热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部焦褐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取待炮炙品,置煅锅,密封,加热至所需程度,放凉,取出。
4.煅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取待炮炙品,砸成小块,置适宜的容器,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至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将待炮炙品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若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5.蒸取待炮炙品,大小分档,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清水或液体辅料拌匀、润透,置适宜的蒸制容器,用蒸汽加热至规定程度,取出,稍晾,拌回蒸液,再晾至六成干,切片或段,干燥。
6.煮取待炮炙品大小分档,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清水或规定的辅料共煮透,至切开无白心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7.炖取待炮炙品按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密闭,隔水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蒸、煮、炖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每100kg待炮炙品,用水或规定的辅料20~30kg。
8.煨取待炮炙品将其与麸皮同置炒制容器,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麸皮50kg。
四、其他
1.燀取待炮制品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易搓去时,捞出,放入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2.发芽取待炮制品,置容器,加适量水浸泡后,取出,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使其发芽至规定程度,晒干或低温干燥。
注意避免带入油腻,以防烂芽。
一般芽长不超过1cm。
3.发酵取待炮制品加规定的辅料拌匀后,制成一定形状,置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使微生物生长至其中酶含量达到规定程度,晒干或低温干燥。
注意发酵过程中,发现有黄曲霉菌,应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