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材料题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生产的发展,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的生产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材料二在20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环境破坏波及全球,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
近年来,资本又大量涌入到虚拟经济领域,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些危机使工业文明濒临绝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
谈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发展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所带来的危机。
(3)综合两则材料,从人类工业化的进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或石油的开采)。
许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电报、电话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贸易额增长;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2)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3)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发择科技的积极作用,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电报、电话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可知,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变革的新动力和新能源是内燃机的创制电力的应用。
小卷06 两次工业革命(解析版)

小卷06 两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从1864年到1869年的5年间,世界生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中,德国占了89项。
1855年到1870年的15年间,德国取得了136项重大发明,而当时英、法两国合起来才91项。
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第一台电动机、第一台四冲程煤气内燃机、第一台汽车,都诞生在德国。
”材料主要表达了A. 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英国法国B. 德国的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C. 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德国科技走在前列D. 科技创新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德国科学技术创新领先英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其完成统一,并成为世界强国,主要说明科技创新促使德国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D项正确;19世纪中期,德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实行,“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超越了英国法国”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生理学研究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只表达了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的中心观点,B项错误;德国直到1871年才完成统一,材料中提到的不少科技进步出现在统一前,C项错误。
2. 11.如表为某国某时期社会发展状况,据此可知当时该国A. 正式确立海上霸权和殖民霸权B.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C. 建立了有专制色彩的政治体制D. 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国土面积占世纪的2%,殖民地面积占世界的50%”结合所学知识,表格描述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时相对缓慢,故选B项;英国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8世纪中期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英国确立海上霸权时还没有达到表格上“殖民地面积占世界50%”。
A错误;德国1871年建立了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C项排除;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是法国,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D项排除。
3.英国凭借国家权力推动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解析)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工业革命专题练习

《工业革命》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是在()A.17世纪中期B.18世纪初期C.18世纪上半期D.18世纪后半期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英国D、法国3、下列机器中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有()①、珍妮纺纱机②、轮船③、火车④、水力织布机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相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A、瓦特——改良蒸汽机B、史蒂芬孙——汽车C、富尔敦——汽船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5、下列事件中,改变了世界面貌,并使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强大工业国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B、西进运动C、1848年欧洲革命D、工业革命6、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A、棉纺织业B、交通运输业C、采矿业D、冶金业7、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你能够通过下列()的方式到达欧洲A.坐飞机B.搭汽船C.开汽车D.乘马车8、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A、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B、水力织布机的出现C、铁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9、下列四幅图中,哪项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轮船的发明C.蒸汽机的改良D.火车机车的成功试车二、材料解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不过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马克思(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对什么事件的评述?(2)、根据材料一,列举出英国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列举出两例)。
(3)、材料一中说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一例证明之。
(4)、你是如何理解“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的基本含义。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材料试题

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材料试题以下是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的材料试题,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和修改: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a. 描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和发展阶段。
b.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经济影响,特别是在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变革。
c. 讨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例如城市化和人口流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a. 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包括科技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b.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制造业的影响。
c. 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贸易的影响。
3. 综合性问题:
a. 比较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着重考虑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异同点。
b. 讨论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导致的挑战和问题。
c. 评估工业革命对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的长期影响。
这些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复杂影响,激发对历史和经济变革的深入思考。
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课程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工业革命高考题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 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问题:(15分) (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2分)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 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13分)
文明的代价(2014年) 1962年,科学家蕾切尔· 卡森在《寂 静的春天》里预言了一个没有鸟鸣的世 界,引发了当代环境保护运动。试以“ 人与环境”为主题,叙述人类在工业化 进程中所付的代价。(11分)
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 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 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 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 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 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 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 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 尝变更也。 问题:(27分) (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 2分)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 (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 (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15分)
(2012年高考)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的 影响,曼彻斯特一家别针工场也对其生 产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本由一名工人单 独完成的制作工艺分成二十余道工序, 致使别针的产量增长。类似的工艺改革 普遍发生在 A.16世纪中叶 B.17世纪中叶 C.18世纪中叶 D.19世纪中叶
(2013年)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第一部 《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 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 动了英国共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结构的变化 B.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工人斗争的压力 D.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初中历史:30道工业革命练习题和答案

初中历史:30道工业革命练习题和答案1. 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B)A. 交通运输业B. 棉纺织业C. 采矿业D. 冶金业2.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A)A. 蒸汽机B. 珍妮纺纱机C. 飞梭D. 水力织布机3. 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A)A. 它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B. 它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C. 它使机械化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 它使英国工场手工业时代结束4.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这从本质上说明了(C)A. 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 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5.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证明(B)A. 资本主义消灭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B. 科学技术是巨大的生产力C.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D. 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6.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的媒介是(A)A. 物美价廉的商品B. 具有威慑力的炮舰C. 先进的通讯手段D.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7. 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是(A)A. 亚洲国家大都成为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B.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C. 亚洲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D. 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8.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这从本质上说明了(C)A. 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提高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 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 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9.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是(C)A. 掠夺原料和拓展市场B. 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为本国工业发展寻求更多的资源和市场D. 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10.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A. 生产力的提高B. 交通通讯工具的改进C.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D.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加强11.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B.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C.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D. 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12.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B. 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C. 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逐渐恶化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尖锐13.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 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C. 无产阶级内部的矛盾D. 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14.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B. 封建专制制度逐渐被废除C.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逐渐建立D.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15.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对外扩张和侵略成为主流B. 和平外交成为主流C. 与其他国家进行平等的外交交往D. 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成为主流16.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B.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C. 自由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D.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封建主义思潮兴起17.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B. 社会科学得到迅速发展C. 技术科学得到迅速发展D. 人文科学得到迅速发展18.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主流B. 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C. 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D. 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19.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B.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C.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D. 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20.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欧洲中心论逐渐被打破B. 美国逐渐成为世界霸主C. 日本逐渐成为世界强国D. 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强国21.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A.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 英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C. 英国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D. 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22.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B.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C.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D. 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23.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B. 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C. 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逐渐恶化D.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逐渐尖锐24.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 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C. 无产阶级内部的矛盾D. 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矛盾25.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逐渐建立和完善B. 封建专制制度逐渐被废除C. 无产阶级专政制度逐渐建立D.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26.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对外扩张和侵略成为主流B. 和平外交成为主流C. 与其他国家进行平等的外交交往D. 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合作成为主流27.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文化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B.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C. 自由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D.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封建主义思潮兴起28.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科学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B. 社会科学得到迅速发展C. 技术科学得到迅速发展D. 人文科学得到迅速发展29.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普及义务教育成为主流B. 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C. 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D. 学前教育得到迅速发展30. 工业革命后,英国的文学艺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A)A. 现实主义文学艺术兴起B.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兴起C. 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D. 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兴起。
历史专题练习 工业革命专题 - 答案版

历史专题练习工业革命专题第一次工业革命1.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主要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世界很多地方成为英国市场。
1850—1870年英国对外贸易总额由145亿马克迅速增长到374亿金马克。
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工业革命促进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3.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中投入使用。
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A.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B.促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C.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D.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答案】D4.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与科技)材料三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指出一项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电使蜡烛黯然失色”,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哪一个时代?【答案】(3)历史意义: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推动了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提高了生产力,有利于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发明成果:汽车、飞机、内燃机、电的应用。
(任答一项)时代: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1.科技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世界的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工业革命主题综合材料题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770-1861年英国煤产量变化图 1870-l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材料二在一个国家的内地交通方面,人们从未见过任何革命能够比得上英国在几年时间内所实现的那种革命。
谷物、煤炭、各种贷物的运输,几乎只需要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
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
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
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材料三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了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粱的开幕式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材料四 l931年,爱迪生逝世,全美各地同时熄灯1分钟以示哀悼;1999年l2月26日,爱因斯坦被20世纪的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不同时期的煤炭、石油产量呈现怎样相同的变化?(1分)分别简析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
上升幅度大;煤炭用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石油产量的上升,主要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和大量使用。
(2)根据材料二,列举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具体影响。
(4分)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于人之间的交流。
(3)材料三、四表达了人们对科学和科学家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热爱、崇敬等感情(有理即可)。
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器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二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材料三自从全球涌现出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后,烟囱、厂房、机器轰鸣声,打破了人们恬静的田园生活。
……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利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之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请回答:(l)材料一中“生产的革命”指什么?(1分)为什么说“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1分)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为这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2)材料二中的发明创造分别是哪种新能源和新动力的应用?(2分)电力能源和内燃机动力;(3)材料三说明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什么问题?(1分)环境污染;(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科技的时候,要注意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科技。
三、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其发明者是谁?飞机;(2分)莱特兄弟;(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4分)电灯、电话、电报等(3)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
其广泛使用有哪些影响?(4分)①推动了交通行业的发展,间接导致了飞机,汽车的出现,改变了船舶动力来源,使船舶的航速大大提高,使全球的工业化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导致大量开采石油,让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危险,广泛使用使空气质量恶化,污染环境等。
(两个方面回答)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
两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革命。
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层出不穷。
材料三:苏联的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飞入太空的人,美国人随后又登上了月球,中国也在2004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①材料一中所说的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这次革命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①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轮船、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材料二中所说的以电为能源的新发明有哪些? _②电灯、电话等。
③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技术属于哪一次科技革命?③第三次科技革命。
④三则材料说明什么道理?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曾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但成本却带来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
下次工业革命将会使人类在享受便利能源之余,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会相对减少。
”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材料三(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的重大发明是什么?“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的能源是什么?“下次工业革命”中的“便利能源”是指什么?(3分)蒸汽机煤炭电力(2)根据材料二回答,1870年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英国,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分)原因: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
(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分)②美国内战(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1分)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等。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1分)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并永葆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和不竭之源;要保护发明创造;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答任意一点,意思相近即可。
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近代……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
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到的。
——【美】沃尔特·李普曼:《道德序论》材料二: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
但是,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时代:1789——1848》请回答:(1)近代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机器是什么?(1分)它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一场革命的开始,依据材料一,说说这场革命的基本特征。
(1分)珍妮机(珍妮纺纱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材料二中大量原煤的挖掘与这场革命中的哪项发明有关?(1分)它对人类社会进程有何影响?(1分)这项发明也带来了交通领域的变革,请举例说明。
(1分)瓦特蒸汽机(瓦特改良蒸汽机)(1分);把人类带进蒸汽时代(1分);火车(蒸汽机车)或汽船(蒸汽轮船)(3)依据材料二,谈谈这场革命带来的影响。
(2分)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分);造成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七、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一: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制度,这个制度保证让社会……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种称为“珍妮机”的纺纱机,1785年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因素。
(4分)英国比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或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或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材料二:图一图二(2)图一中的人物被美国人称为“国父”,图二是19世纪60年代与之其名的总统,他们分别是谁?(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对美国历史的发展共同的作用(1分)华盛顿(1分),林肯(1分);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三:1871年明治政府设立文部省,随后派人到欧美考察教育。
考察团回国后,明治政府决定推行全民教育政策,逐渐在全国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和工业、农业、商业等实业学校及师范学校、业余学校等,重点普及小学教育,搞好师范教育。
创办东京大学,设立法、理、文、医等学部,成为当时输入近代科学,培养造就科学技术人员的中心。
为学习欧美科技,还高薪聘请外籍教师。
明治政府各部门中,文部省经费开支最多,政府逐步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拨款,不惜重金建设学校。
——王斯德主编《初中历史教师用书》(3)根据材料三,概述明治政府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
(2分)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促进日本发展有什么作用?(1分)推行全民教育政策;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各级各类学校;输入欧美科技和人才。
(答对其一得1分,最高不超过2分。
)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培养各种人才;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向欧美等先进国家学习。
(4)综上所述,大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2分)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重视科学和教育、善于学习八、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谁能够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实现经济的飞跃发展。
某中学初三(5)班准备开展“探寻科技文明的足迹,勇攀科学技术的高峰”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
【开启工业之门】材料一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正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
……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进入高科技时代】材料二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反思过去岁月】材料三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
……(其他城市)正如恩格斯说的,“凡是可以用来形容伦敦的也可以用来形容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形容所有的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