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修辞格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初中语文常用修辞格
(3)超前夸张 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同时出 现的。
例如: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 来了。
例①“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香味”,这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先出现 的事。
4 反复 • FAN FU
1.反复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 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
1.比喻的含义和作用
比喻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人容易 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使人接受;三是使 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2.比喻的基本类型
根据构成要素(本体、喻体、喻词)不同,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 借喻三大类。
(1)明喻
明喻的典型是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 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连接。
设问是一种应用较广的辞格。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作为标题, 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 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 启下的过渡作用。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 性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起来说,设问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
先用比拟中的拟人,把“湖水”描写得具有人的神态,“愈发温柔”“愈发安 详”是动词性短语;后用比喻,把湖水的“神态”比作“母亲怀中含乳酣睡 的婴儿”,“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是名词性短语。
3 夸张 • KUA ZHANG
1.夸张的含义和作用
反复。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 《纪念刘和珍君》)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比喻”和“比拟”修辞格辨析浅议

“比喻”和“比拟”修辞格辨析浅议

“比喻”和“比拟”修辞格辨析浅议作者:展秀军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27期高考《考试大纲》中规定常见的修辞格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

这八种修辞格都是学生们常见和常用的。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来看,客观性判断题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主观性文字表述题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修辞方法的考查,也不是注重概念,而是要求学生能正确运用修辞方法,了解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进而能熟练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在具体的考查中,并且集中考查了将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同“仿写句式”、“扩展语句”、“广告词”等命题形式相结合。

因而,考试命题对各种修辞方法的辨别、识记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将同学们容易混淆、难以辨识的“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形式作以辨析,以帮助同学们提高对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辨别、识记和运用能力。

“比喻”和“比拟”,其相似之处都有“比”,不同之处是,比喻重在“喻”,以甲事物喻乙事物;比拟重在“拟”,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

当“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方法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句子里时,就增加了同学们理解、识记的难度。

例如:(1)“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

”(朱自清《威尼斯》)(2)“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3)“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孙犁《白洋淀》)(4)“真理可能被遮掩倾刻,真理它却永远不会弯腰。

”(5)“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朱自清《威尼斯》)(6)“在春天的田野,我曾看过一棵树。

……这时,风是最美的问候,把那些曾在往事中褶皱的情感抚摸得平平展展的,似乎把人的每一缕思绪都变得那麽纯粹而葱茏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示例)

比喻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示例)

比喻的修辞手法讲解(含示例)定义比喻,就是说两个程度不同的事物彼此相似,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结构隐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要比较的事物或场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象征词)。

分类根据隐喻结构三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⑴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⑵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变成乙。

”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老王你不要灌汤。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⑶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⑷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朵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5)回喻: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

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天上的街市》)例2:那时候,矿洞里发出可怕的响声,像打雷一样,不,比打雷还可怕。

(《煤的对话》)(这是一种迂回曲折的比喻,它在提出喻体"打雷"之后,再否定喻体,最后又提出喻体。

经过肯定、否定、再否定,加强了比喻的鲜明性。

)例3:老师用温柔的大手牵着我的小手,久久不放。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

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

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三)运用比喻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

下面几种情况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

如:她长得像她爸爸。

②表示猜度。

如:这本书好像是他的。

③表示想象。

如:我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孩提时代。

修辞格

修辞格

常见修辞格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比喻修辞讲解以及题型练习

比喻修辞讲解以及题型练习
比喻是一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可称之为譬喻,也叫比喻 修辞格。
❖ 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 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
二.比喻的要素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 这就是比喻应具备的要素。
对他的崇敬之情。
常考题型
❖ 专题: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有什么好处?
(2)请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品析 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一般情况下3分
仿写
❖ 仿照划线句,再写一句话。 ❖ 文明,是荒漠里的清泉,是久旱后的甘
霖,
答题步骤(思路)
1、明确本句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2、具体指出这种修辞手法表现的内
❖ 例如:
❖ ①他(本体)动也不动,宛如(喻词)石像 (喻体)。
❖ ②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 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 总结:明喻(甲像乙)
2.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 现,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 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 词语来充当。例如:
❖ 总结:借喻(甲不出现, “乙代甲”不 出现本体和喻词)
❖ 比喻一般有以上三种格式,几个比喻连 用称为博喻。(一个本体,多个喻体) 如: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 :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 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 浪花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 身子斜斜的,脖子斜斜的,连他的微笑 也都是斜着的,我猜想他看到的人与物 也都是斜着的,惟独他的心笔直地立在 那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辞格确定的依据
• 作为修辞行为中一种特定的表达格式,不同的辞格,其产 生途径、表现形式以及修辞价值都不完全一样,因此,判 断和确定辞格的原则也应该针对具体的对象,从不同的角 度去衡量。总的来看,辞格确定的依据主要有这样两个方 面:
1.形式特征
所谓形式标志就是指辞格在外在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每一 种修辞格都应该有其特有的形式特征,差异只在于表现的样式不同。 如对偶、排比、比喻、比拟、顶真、回环、拈连、移就等有特定的格 式标志,我们比较容易根据外在的结构形式(辞面)加以认定。而有 些辞格却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即辞面与辞里之间所具有的特定关 联。如借代,虽然没有特定的外在标志,但我们可以从代体(X)与本 体(Y)之间的关系加以判断:设被描写对象是Y,但实际表达中出现 的对象是X,如果X与Y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联关系,即可确定X实施了 借代手法。又如反语,某辞面原来表达的意义是X,但实际表达或理解 的意义是与X意义完全相反的Y,那么,X实施了反语表达。可见,对 这类修辞格,可假设辞面为X,辞里为Y,我们即可以通过考察X与Y的 关系形式来认定。其它如易色、双关、夸张等辞格都可以运用这一方 法去认定。
生活=?
生活像一杯酒。(生活是酒,表现生活中有甘苦) 生活像一条崎岖不平的路。(生活是路,表现生活中
有困难、挫折)
生活像一杯水(生活是水,表现生活的滋味因人而异)
3、比喻的类别
3.1 按语言形式分——明喻、暗喻、借喻 3.2按照比喻的取材,可分为——事喻、物喻
3.3按照涉及的语言单位分,有比喻词,比喻句,比喻篇章
比喻的要素
喻体
相似性
构成比喻的条件:本体与喻体不同类;本体与喻体有相 似点。
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 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 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 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不同处愈多愈大,则 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 比喻就愈新颖。
B、略式:本体+喻词+喻体 X 像 Y
• 知识 像 海洋 • 他快乐得像水中的鱼 • 声音大得像一把铁锤重重敲打我的头。
暗喻
• 暗喻 • 格式:本体+喻词“是”+喻体
• 教师是园丁,儿童是花朵。 • 人闲生病,石闲生苔。 • 希望的肥皂泡已经迸裂。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X是Y
借喻
• 格式:Y • 她心里的算盘噼里啪啦一拨啦,就知道结果了。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元·元好问《骤雨
——钱钟书·读《拉奥孔》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 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 圆是几时?
宋·吕居仁的《采桑子·别情》
妾有双玉环,寄君表相忆。 环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
卢仝《自君之出矣》
比喻之多边
以“雪”设喻 沪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白皙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已壮士悲歌未彻。——悲壮激 烈(文化意义)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洁白耀眼纷纷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纯洁、坦白、真诚
规范。 • 盲区比喻尚未被认识的领域。 • 瘦身比喻对机构的精减压缩。 • 大鳄比喻很有势力、举足轻重的人物。 • 放电比喻用眼神或微小的动作传递情感。
1 、比喻的含义
比喻定义: 是根据甲乙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
物来比甲事物的表达方式。
2 、比喻的要素
要素,是事物属性得以存在的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 本体
2.功能特征
辞格之所以形成并有表达价值,关键在于每一种修辞格都是经过长 期的语言实践产生并凝固成一个特殊表达手段,因此,它们都有其独 特的修辞功能。
不同的修辞格的修辞功能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能取 得规范表达形式所不能取得的审美价值,能取得平常表达所没有的附 加信息,具有明显的超常性或偏离性——有的侧重于形式的对称美, 如对偶、回环等;有的侧重于内容的变化美,如反语、双关、借代等; 有的侧重于想象力的创造和传达,如比喻、比拟、移就等。虽然功能 特征无法形式化,但却是可以客观感知和解释的,因此,它也应该是 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以“水”设喻
柔情似水——柔
洪水猛兽——汹涌性
清水衙门——纯洁性 水深火热——水可以构成灾难
水涨船高、水落石出——涨落起伏之形态
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实清淡
水性杨花——不稳定性 似水年华——流动迅速
思考
请用比喻描绘
书是???? 生活是????
书=?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 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明喻
• A、详式:本体+喻词+喻体+喻解 • 用 “x”表示本体,用“Y”表示喻体,用“Z”表示相似点。 • 比喻辞格的完全形式应是“x像 Y一样Z”。 • 例如:
• 两条腿像木棍一般硬直。 泪珠像断线的珍珠一样滚淌。 • 他的心像大海一样广阔。 他的思路像泉水一般流畅。 比拟 借代 拈连 夸张
一、比喻让生活充满诗意
1. 比喻的含义 2 . 比喻的要素 3 、比喻的类别 4 、比喻的功能 5 、比喻运用要求
语言越来越——鲜活?陌生?
• 叫板比喻主动挑战,参与竞争。 • 亮点比喻引人注目的优点。 • 洗牌比喻对事物进行调整组合。 • 接轨比喻使不同体制、法规、做法纳入统一的
一、辞格的定义
所谓辞格,就是具有特定表达效果(或作用)的语言结构格式。这 种格式有相对的独立性,是修辞上的格式,有语言标志(或声音, 或结构形式),它与其它表现格式有区别。(濮侃.辞格的运用 与分析【Jl.修辞学论文集·第一集】 辞格是在言语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特 定方法、符合特定类聚系统的模式(孙光贵.“辞格”严重名不副 实「Jl.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