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B.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1、主要表现
①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 (翻车、水碓、水磨、耕作方式、 施肥) ②兴修水利 (渠堰堤塘) ③开发边疆(河西走廊、辽东)
2、恢复与发展的原因 局部统一;生产技术的改进; 少数民族内迁,使自然环境有 所改善;统治者的政策
3、意义 3、开发意义 为北方的统一和经济发展 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有利于我国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也为隋朝的统 奠定一定基础. 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经济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怎样的 变化趋势?
①图1表明当时北方的纺织业特别是织锦业比较发达,其图案 也体现了鲜明的北方风格。 ②图2形制美观,制作精良,表明当时南方的制瓷业特别是青 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以莲花装饰反映了当时佛教的盛行。 ③图3的纸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反映了造纸技术进步明显; 其画面也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具有一 定的史料价值。
一、主要表现 (一)农业的发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A.江南农业的开发
1、主要表现 长江流域 岭 范围扩大:江东 南、闽江流域 技术进步:耕作技术、农田水利 作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 三吴地区最发达,洞 地区分布: 庭、鄱阳湖流域、成 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 2、发展原因 几个因素:政局;劳动力;生产技术; 民族关系;统治者的政策;自然条件
北魏
统一:439 南朝
宋420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 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
• 民族融合: • 民族: 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 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 是民族间经济、文化 发展阶段形成的有 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 共同语言、共同地 系的结果。 域、共同经济生活、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 共同的民族文化特 进步和经常的现象, 点和共同心理素质 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 的稳定的共同体。 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士族庄园经济:
庄园主占据许多山、田,河流等,雇佣大量农民 从事生产,农民需交地租等沉重的赋税负担。该 经济是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经济形式之一。
总体特征以及成因
特 征 形成的原因
处于分裂割据、战乱 频繁时期
江南经济发展迅速,中原经济破坏与 发展交替出现,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战乱经济被破坏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 士族制度的兴衰阶段、 佛教盛行 要地位
宋420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 方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2.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三国、前秦、北 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 3.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 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内容概述:
方
盛行胡服,多兴穿靴
阅读下列材料: 据《南史·循吏列传·郭祖琛传》记载:“都下 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南朝对僧人的称谓)又有 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赏人籍。天下户口,几亡 其半。而僧尼多非法„„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 女„„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 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寺院经济有哪些特点? 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占据大量劳动力,百 姓赋税只上交寺院,不上交国家。该经济侵夺百 姓.加重人民负担 。
造纸
造纸中心:洛阳、长安
南 方
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在战乱中城市遭破坏,商业一度萎缩。 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饮食 主食稻米,兼食粟和麦;蜀汉发明了 馒头;三国以后,饮茶之风盛行
商业
北 方
第三章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PPT课件

5、促使南朝时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 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B、水利工程的兴修、良田的开垦 C、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传入
• 6、(04广东3)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 迅速发展,其主要• 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生产技术
1、六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 其中成为产粮区的( )
①洞庭湖流域;②鄱阳湖流域; ③成都平原; ④闽江流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魏晋南北 朝时期北方的发展状况,总的趋势 是( )
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
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商业一
1、特点:
反复的破坏和 恢复,总体上 在恢复和发展
东汉末年——破坏 曹操统一北方——恢复 八王之乱——破坏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恢复
2、表现
新农具; 新技术;
• 曹魏-马钧-翻车 • 水碓(dui ),水磨 • 西北嘉峪关二牛一人 • 一牛一人
兴修水利; • 曹魏--兴复渠堰堤塘
• 北魏孝文帝—通渠灌溉
• C.江南越人开始从事农耕生产 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
7、(05江苏3)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 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 B.寺院经济衰落 •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唐宋在城市中
替别人保管银钱的商户 )
•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 8、(06年天津)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 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推荐下载-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精品

第三章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江南农业开发的主要表现,江南经济开发的历史地位,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北方畜牧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北方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主要表现;手工业的进步,纺织业的发展,冶炼技术的进步,石油与天然气,制瓷业,造纸业;商品经济的缓慢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
2.能力与方法通过学习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影响及其主要原因,看到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历史学科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了解当时社会经济的全貌,学会对历史现象进行综合的方法,并结合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知识来加深对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理解,提高跨学科综合能力。
在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归纳史实,得出关于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的正确结论,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培养分析、评价能力。
结合乡土历史教学,让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进而联系今天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魏晋南北朝时期,尽管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但社会经济仍有发展。
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农业与手工业的一些工具改革,技术进步,都反映了中国人的勤劳奋进、超凡智慧与钻研精神。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进一步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江南农业的开发及其主要原因。
难点:游牧民族进入黄河流域对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地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形图》;收集“翻车”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布置预习和调查。
人教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优秀课件1

四、手工业的发展
1、概况: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多,产量增加,技术 有所进步。 2、丝织业:曹魏在襄邑、洛阳等设有专门织造机构。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蜀汉生产了闻名的蜀锦。 3、冶炼技术进步:百炼钢、灌钢法、(相州军刀)。 4、制瓷业:南方盛产青瓷。 北方不仅学会制作青瓷,而且还制成白瓷。 5、造纸术进步明显: 纸张质量高,产量大,取代简牍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造纸中心:洛阳、长安 建业、扬州
第三章
第3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社会经济的特点
二、江南农业的发展
三、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四、手工业的发展 五、商业的发展
六、社会生活的变化速开发,北方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 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规 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 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 经济的突出特点。 第二,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主要地位。由于士 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 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精壮劳动力的损失极大。庄园经济 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 和劳动力的控制也就非常剧烈。 第三,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战乱、分裂、自给自足的 庄园经济. 第四,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大融合的加强,是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 为一体。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入了新的发展能 量,又为下一时期,即隋唐的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
------北方农业的发展几经起伏
1、农业发展特点:
⑴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有所扩大 ⑵过度开垦得到遏制,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⑶破坏与恢复发展交替进行,总体处于恢复与 发展状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近两千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标志着中国迎来了统一时期的结束,进入了分裂时期。
这段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呈现出了复杂而多变的特点。
一、农业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依然是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
大量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尤其是南方地区因为地形优越,一直是我国的粮仓。
在农业生产中,水利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此期间,南方的水利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引进了多种水稻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水平。
而在北方,由于地形条件差,粮食生产一直受到限制,因此大量的人口不得不转向手工业或商业生产。
二、手工业的兴盛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制陶业、织造业、铁器制造等手工业生产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这与时期社会阶级之间的分化是分不开的,富有的地主阶级不断地投资手工业,使得手工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而贫困的农民在自然灾害时,也会选择从事手工业以应对生计问题。
三、商业经济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自中唐以来,唐代末年的唐末五溪人,也称作江南五大家,这五家人都是商人出身,举世闻名。
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的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规模,而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商业则以丝绸和马匹的贸易为主。
同时,由于文化的发达,书籍出版的技术发展,为商人们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手段,也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结构变化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社会阶级之间的分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此时代表着地主阶级利益的士族阶层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在社会中处于相对强势地位。
而在经济受到破坏的北方地区,由于生活条件不佳,贫困者越来越多,而贫困者们多次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呈现出了多变、复杂的特征。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货币流通减少,实物交易成为主要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在一定 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形成。
对后世影响及启示意义
01
对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重心的 南移奠定了基础。自唐中叶以后,南方逐渐成为中国经济 的重心。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制度,如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仍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对这 些制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及其演变过程。
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是相互关联的。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 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注重防御功能,城墙高大坚固,城市布局以宫殿、官署为 中心,商业区、居民区环绕其外。此外,一些重要城市还设有市场、手工业作 坊等区域。
交通路线及设施
陆路交通
魏晋南北朝时期,陆路交通得到了较大发展。主要交通干线 以都城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同时,各地还修建了许多支线 道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陆路交通网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
目录
• 引言 • 农业经济 • 商业与手工业 • 货币与金融 • 城市与交通 • 经济政策与制度 • 社会生活与消费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时期背景
政治动荡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长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乱,社会经济 受到了严重破坏。
民族融合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北方和南方民族之间 的交流和融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货币流通的普及
高二历史 3.2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课件

.
5
二、江南农业的开发:
“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都 均建于建康。 1、地域:自江东扩展至整个长江流域,进而至岭南、 闽江流域。 2、表现: ①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多, 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②地域发展不平衡。三吴最发达,此外洞庭湖、鄱阳 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为重要粮产区。 3、评价:
3、评价。
屯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使流民与土地
结合,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农业生产恢复与
发展;屯田制的推行,使军粮供应有了保证,
为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
8
四、均田制:(北魏孝文帝。485年。采纳汉臣建议。)
1、内容:
①国家将掌握的土地进行分配。奴婢与耕牛相应受田。
②土地不得买卖。
④北方流民为重建家园和安定生产、生活,具有强 烈的经济开发意识。
⑤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南方的地理环境的优势等。
.
7
三、屯田制:(始于曹操,许下(许昌)屯田)
1、措施。招募流民按军事编制,几十人一屯,开垦荒地, 设官管理。屯民享有土地使用权,按比例向官府交纳收 获物。
2、废驰。曹魏末年,屯田土地和屯田民减少,政府租率 提高,加之军事组织形式不再适宜生产力的发展,屯田 制逐渐被废驰。
1.曹魏时期,在屯田制度下的屯田民对土地享有 A
A.使用权 B.所有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2.下列选项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耕农负担的是 D A.代田法 B.井田制 C.屯田制 D.均田制
3.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A
B.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安定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形成 1.2010年11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
划纲要》正式对外发布。我国新的经济版图逐渐成型, 将包括在以下经济区域:
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 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具有 区域性特征,这一内容与中国区域经济 的发展这一社会热点相联。
二.江南农业的开发
1、时间 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 2、表现 ①开发区扩大:江东 长江流域 岭南、闽江流域 ②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多、农作物品种增多、 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③发展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鄱阳湖流域、
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
三吴地区
吴郡(今苏州) 吴兴(今湖州) 会稽(今绍兴)
1.特点: 反映民族交融的色彩
(2009四川)图一、图二是甘肃嘉峪关、酒 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 绘墓砖。这两幅图( )
图一
图二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ou,
3、特点: ①各地发展不平衡
②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突出特点)
4、影响: 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 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5、原因 (根本原因)
①生产力提高 北民南迁——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工具 ②社会环境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较为安定 ③民族融合 南方民族融合,加速经济发展 ④统治政策 统治者重农政策,有利于农业发展
4、造纸业
①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②造纸中心 北方的洛阳、长安 南方的建业、扬州
四、商业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2.北魏迁都洛阳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3.南方商品经济相对较活跃
例:下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B.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 C.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D.由于战乱分裂,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五、社会生活的变化
②兴修水利 渠堰堤塘 ③开发边疆 河西走廊、辽东
马钧翻车
脚 踏 碓
手磨
水碓(dui)、水磨模型
三、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 魏国有专门织造机构
吴国八辈之蚕 蜀国蜀锦,行销吴、魏
2、冶炼业 相州以造军刀著称 百炼钢技术成熟 发明灌钢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春秋战国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发明
3、制瓷业 南方青瓷 北方白瓷
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东魏
十六国 北魏
三国: 魏
西晋
西魏
蜀吴
东晋 宋 齐 梁
北齐 北周
陈
六朝,指三国至隋朝南方的六个朝代,即三国的吴、东 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都建都于建业(或建 邺、建康、今南京),属于南方政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特点
1.江南迅速发展,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看图读史
1.从下面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北方的纺织业特别是织 锦业比较发达
2.从下面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1)南方青瓷制作 技术日臻成熟 (2)佛教盛行
南朝青瓷仰覆莲花尊
3.从下面的图片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1)图的纸张表面光滑,质地细薄,反映造纸 技术进步明显
(2)画面反映当时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
⑤自然条件 南方自然环境优越
⑥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三、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1、北方农业发展的特点
①少数民族内迁,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 扩展,自然环境有所改善
②虽屡遭破坏,但总体在恢复和发展。
2、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研制新农具、 a.马钧翻车;
推广新技术 b.水碓、水磨; c.嘉峪关都以采用二牛一人或一 牛一人耕作方式; d.施粪肥
锄草)……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
——引自《史记货殖列传》
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
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引自《宋书》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 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
2.材料二中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高考重点
☆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表现和影响)
高考热点
☆①从民族交融的角度,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生活的变化
②从南北经济差异、环境保护看魏晋南北朝 农业、手工业发展情况
重要史料
☆文物图片:《北朝方格兽纹锦》《南朝青瓷》《纸绘 生活图》《魏晋农家庖厨图》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处于封建社会两大鼎盛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具 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