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病变 五大危害要警惕
女性需警惕三大常见乳腺疾病

女性需警惕三大常见乳腺疾病乳房胀痛、痛经、消化不良、便秘、失眠......整天忙碌于工作和生活之间,女性常常会出现上述各种健康问题。
由于没有时间或者问题不是特别突出,女性常常会忽略这些小毛病,尤其是乳腺疾病,殊不知日积月累,小小的症状也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乳腺炎分为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乳腺炎类型。
常发生在产后3-4周的哺乳期妇女,6个月的婴儿开始长牙,这个阶段乳头也容易受到损伤,应该小心预防,而断奶期更要警惕急性乳腺炎的发生。
急性乳腺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经乳头的裂口或血性感染所致。
乳腺炎症状发生时,患者会感觉乳房硬块增大或感觉红肿疼痛加重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
急性乳腺炎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如果乳腺导管堵塞无法及时疏通且出现乳腺炎的症状,应尽早就医,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为了预防乳腺炎,应注意保护乳头,及时正确处理乳管堵塞,乳头破裂等问题。
保证乳房的及时排空以及避免压迫乳房,确保乳房及时有效排空也是防治乳腺炎的关键。
慢性乳腺炎多见于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女性人群,此类患者的感染往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是一组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病因不明、良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
近年来慢性乳腺炎发病率明显增高,主要以浆细胞性乳腺炎和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为主。
本病的特点是乳房肿块坚硬不容易消散,化脓较晚,不易痊愈,反复发作,好发于40岁以下女性。
慢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为局部单一或多发包块,疼痛不重,表面红,皮温稍高也,质地较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可伴有乳头溢液,肿块不容易消退,可反复化脓,有时溢液、肿块、脓肿、瘘管四期表现并存为复杂类型。
慢性乳腺炎大多为单侧乳房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全身症状不明显,极少出现畏寒发热。
慢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要根据病变特点、病程、患者的意愿来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导管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输液、引流、呼吸支持等治疗和监测。
然而,导管使用不当或护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对导管的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导管的护理问题及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导管的护理问题1. 感染由于导管插入部位与外界相通,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特别是在长时间留置或操作不当时更容易感染,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2. 堵塞由于液体药物、血液凝块或分泌物等原因,导管内腔可能会产生堵塞现象,使药物输送受阻或引流功能失效。
3. 脱落如果插入部位未固定好或操作不当,则可能造成导管脱落,引起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4. 误吸气管插管和胃肠道插管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小心误吸,则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二、导管的护理措施1. 选择适当的导管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导管。
对于长时间留置的导管,要选择材质好、生物相容性强、不易产生感染等优点的导管。
2. 插入前准备工作在插入导管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如消毒皮肤、穿戴手套、准备好所需器材等。
3. 操作规范插入导管时必须操作规范,遵循操作流程和操作步骤。
对于气管插管和胃肠道插管,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误吸现象。
4. 固定好导管插入后要及时固定好导管,避免脱落。
对于留置时间较长或处于易移动部位的导管,应使用专门固定器材进行固定。
5. 定期更换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容易产生堵塞和感染等问题,因此需要定期更换。
具体时间要根据医嘱来确定。
6. 导管护理对于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需要进行定期护理。
如清洗导管、更换敷料、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情况等。
7. 监测并发症在使用导管期间,要及时监测并发症的出现。
如感染、堵塞、脱落等。
一旦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结语导管的护理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只有做好导管的护理工作,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

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乳腺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9年发布的最新乳腺肿瘤分类标准,乳腺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的主要内容。
首先,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在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该分类标准将乳腺肿瘤分为非特指性肿瘤、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三大类。
其中,非特指性肿瘤是指无法准确定义为良性或恶性的肿瘤,需要进一步的病理分析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而良性肿瘤则是指绝大多数无恶性潜能的肿瘤,一般不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恶性肿瘤则是指有恶性潜能的肿瘤,对患者健康造成危害,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根据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良性肿瘤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乳腺纤维腺瘤、乳头状瘤、导管内增生症和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几种。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见于青年女性,通常具有明确的包膜,切除后有很低的复发率。
乳头状瘤则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乳腺肿瘤,通常表现为乳头溢液、血性乳汁等症状。
导管内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病变,其中非典型导管内增生症有一定的恶性潜能,需要警惕。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为导管内乳头状瘤,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头出血等症状。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的分类更加复杂。
根据WHO2019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恶性乳腺肿瘤可分为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浸润性小叶癌、乳腺癌与转移性肿瘤等几种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据了乳腺癌患者的大部分比例,其特点是恶性细胞侵犯乳腺导管壁并侵蚀周围组织。
乳头状癌则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类型,恶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肿瘤的乳头部分。
浸润性小叶癌是一种乳腺癌亚型,恶性细胞主要位于乳腺腺体的小叶部分。
乳腺癌与转移性肿瘤是指恶性细胞主要发生在乳腺癌原发灶以外的转移部位。
了解乳腺肿瘤的分类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与病理

比较相 对较 低 。 当超 声 检查 发 现 胆 囊 存 在 “ 危 结 高 石” , 时 同时检测 到胰 腺 弥漫性 肿 大 , 质 回声 减 低 , 实
[] 石 景 森 , 炳 煌. 3 王 外科 黄 疸 疾 病 诊 断 治 疗 学 . 京 : 民 军 医 出 北 人
版 社 , 0 3, 0 20 43
小 不一 , 虽最 大 结石 直径 ≤ 0 6m, 并 发 的砂 粒 样 .c 但 结 石极 易 经 胆 囊 管排 出 而嵌 顿 于 壶 腹 部 引 发 胰 腺
国内报 道 , 囊 小 结 石 的 急性 胰 腺炎 发 病 率 明 胆 显增 高 ,. c 以下 微小 结石 易 经胆囊 管 排 出 , 移 0 3m 在
行 过程 中并 发壶 腹 部嵌 顿梗 阻致 胆 胰 管 压 力 增加 , 胆汁 淤积 而 逆流入 胰 管激 活胰 腺并 发胰 腺炎 E 。国 外 报道 , 若结 石数 量 多 于 2 O枚 , 中 至少 1枚 直 径 其 小于 5 mm, 则发 生 胰腺 炎 的可 能性 增 加 3倍 E 。本 3 3 研 究资 料显 示 : 多发 性 胆 囊 结 石 在胆 囊 结 石 并 发 急 性 胰腺 炎 中所 占比例 ( 4 8 ) 8 . 明显 大于 单发 性胆 囊 结 石 所 占 比例 ( 5 2 ) 多 发性 胆 囊 结 石 中最 大 结 1 . ; 石 直径 4o 6m 的小 结石 所 占 比例 高达 7 . , .c 9 5 明 显 大 于 最 大 结 石 直 径 > 0 6m 的 大 结 石 所 占 比例 .c ( 0 5 ) 提 示 多 发 性 胆囊 结 石 并 以直 径 ≤ 0 6m 2 . , .c
乳腺X线报告(钼靶)的规范

典型良性钙化
皮肤钙化较粗大,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投照予 以鉴别;血管钙化表现为管状或轨道状;粗糙或爆米花样钙化直径常大 于2 - 3mm , 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粗棒状钙化连续呈棒杆状, 偶可分支状, 直径通常大于1mm ,可能呈中央透亮改变,边缘光整,沿 着导管分布, 聚向乳头, 常为双侧乳腺分布, 多见于分泌性病变;圆形 和点状钙化, 小于1mm 甚至0. 5mm ,常位于小叶腺泡中,簇状分布 者要引起警惕;“环形”或“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常小于1mm , 为球形物表面沉积的钙化,见于脂肪坏死或囊肿;中空状钙化大小可从 1mm 到1cm 甚至更大,边缘光滑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为低密度,壁 的厚度大于“环形”或“蛋壳样”钙化,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钙 化的残骸,偶可见于纤维腺瘤; 牛奶样钙化为囊肿内钙化, 在头足轴位 (CC) 表现不明显, 为绒毛状或不定形状, 在90°侧位上边界明确, 根 据囊肿形态的不同而表现为半月形、新月形、曲线形或线形, 形态随 体位而发生变化是这类钙化的特点;缝线钙化是由于钙质沉积在缝线 材料上所致,尤其在放疗后常见,典型者为线形或管形,绳结样改变常可 见到;营养不良性钙化常在放疗后或外伤后的乳腺上见到, 钙化形态 不规则, 多大于0. 5mm , 呈中空状改变。
评估是不完全的
0 级: 需要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 片比较。常在普查情况下应用, 在完全的影 像学检查后以及与前片比较后则很少用。 推荐的其他影像检查方法包括局部加压摄 影、放大摄影、特殊投照体位摄影、超声 等。(如:触摸到可疑肿块,而钼靶正常)
乳腺导管不同类型增生性病变中p63和CK5_6的表达及意义_梁鑫

20
第 1期
梁鑫 , 等 :乳腺导管不同类型增生性病变中 p63和 CK5 /6 的表达及意义
类病变的鉴别主 要体现在病变的 量和范围上 的不 同 , 某些诊断标准要求单个导管横切面全部被特征 性细胞和结构替代, 而有些则要求 2 个管腔或者 1个以上导管横切面直径达到 2 mm即可诊断为低 级别原位癌 , 不够条件的诊断非典型性增生 。 本研 究中 , 只要满 足其中一条就 诊断为低 级别原位 癌 。 在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时采用 Tavassoli[ 7] 的诊断标 准 , 乳头状瘤中非典型性增生在 30% ~ 89%范围内 诊断为导管乳头状瘤伴原位癌 , <30%时为非典型 性乳头状瘤 ;≥90%时为导管内乳头状癌 。 1 .3 方 法
随着研究的深 入 , 发 现一些抗 体在良 、恶性 病 变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 表达基 底细胞的 CK5 和 CK14被发现是非常有价值 的 , 可用 来区分肿瘤 与 非肿瘤性增生病变的抗体 。 然而 单纯应用 CK5 受 到制片的限制 , 并且价格昂贵 。 CK5/6可以用于甲 醛固定 、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 , 并且价格合理 , 应用 方便 [ 2] 。 此外对不同高分子角 蛋白在 乳腺增生 病 变中阳性表达的比较中发现 , CK5/6较其他抗体特 异性和阳性意义更突出 [ 3] 。 同时 CK5 /6染色深 容 易识别 , 在普通型增生导管上皮细胞大部分阳性表 达 (50% ~ 80%)[ 4] 。 p63基因位于染色体 3q27片 段 , 与 p53属同源基因 , 均为肿瘤抑制 基因 [ 5] , p63 在乳腺作为 肌上 皮细 胞的标 志物 [ 6] , 而且 它是 所 有肌上皮抗体中唯一标记核阳性的 , 在血管平滑肌 和肌纤维母细胞等间质细胞不表达 , 在良性病变中 接近 100%的阳性表达 [ 3] 。 因此选用 p63和 CK5/
乳腺导管堵塞对于女性造成哪些危害

乳腺导管堵塞对于女性造成哪些危害*导读:乳腺导管堵塞的症状一般都是因为女性在哺乳期间发生,在哺乳期间乳房形成的块状物且还会有疼痛感。
……
哺乳期间导致的乳腺被浓稠的乳汁堵住,未来得及消除;日积月累较轻会导致炎症,较重容易引发乳腺癌。
*乳腺导管堵塞引发危害:乳积囊肿
乳房囊肿又叫乳汁潴留样囊肿,主要是由于泌乳期某一导管堵塞,引起乳汁瘀积而形成囊肿。
积乳囊肿的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直径约为2cm左右,偶有3cm的人。
如果继发感染时,症状表现是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典型反应,同时侧腋窝有淋巴结肿大的并发表现。
*乳腺导管堵塞引发危害:乳汁淤积症
乳汁淤积症又叫乳腺囊肿,主要是因为内分泌紊乱引起导管上皮增生,管内细胞增多,促使导管延伸、迂曲、折叠,折叠处管壁因缺血而发生坏死。
乳腺增生早期的女性有感觉到间断性的刺痛反应,随着增生组织变大,硬块变多。
患者疼痛的症状越发明显。
偶尔会因为女性生理期间增加乳腺反应造成大量细菌的累积,引发恶性症状表现。
*乳腺导管堵塞引发危害:乳房硬块
在乳房的区域位置,可以触摸到形状、大小都会不同的差异;患者很难察觉到。
如果有所察觉且还有增大的表现,最好去医院
进行及时的治疗。
同时,如果乳房有硬块的女性,需要坚持身体检查,预防组织发生病变;错过最佳治疗时期。
*乳腺导管堵塞引发危害:引发恶性疾病
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首先可以接受乳腺B超检查、X线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如果长期不进行治疗或者诊断、解决;可能会导致乳腺囊肿、乳腺癌等恶性症状疾病。
危害到每个女性的生命。
其实乳腺导管最好是可以进行热敷治疗或者是抗炎症治疗,可以得到最好的治愈。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一 重度 ADH。值得 注意 的是 ,并不是所有 的乳腺增生性病 变均
有癌变的危 险 ,只是 ADH与癌有关 。
参 考 文 献 i
2.2 另外 ,157例乳腺增生性病变各种 主要类型所 占比率见 表 1。结果显示 ,纤维瘤为主型 占 58.6% ,发生率 较高 。 2.3 乳腺癌 癌周 ADH发生率 (1)本研究 所选取 37例乳 腺 癌标本 中 1例为原位癌 ,5例 为导管 内癌伴 早期浸 润 ,6例均 见
上皮消失以及核分裂像易见 或可见病理 核分裂像 ,这些病 变多 为恶性指征 。而 肌上皮 的存 在 ,大 汗腺 化生 、“流水线 ”样排 列 等常是 良性 的重要 征 象 J。另外 ,一些 少 见的特 殊 表 现 如胶 原 、囊性高分泌增生也有助于 良性诊断 J。 3.3 从 本研 究结果 可以看出 ,在发病年龄及 癌周 ADH发 生率 上均可证明 ADH与癌密切相关 ,而且 DCIS癌旁亦可以看到中
Journal of Military Surgeon in Southwest China Aug . ,2007;9(4)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临床病理分析
刘艳 莉 ,吴凤 迎 ,赵 明宇
(天津市宁河县医院病理科 ,天津 宁河 301500)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病变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 关系及鉴别诊 断。方法 (1)观察本室 157例乳腺 增生性病 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 其病理形 态改变。(2)观察 37例 乳腺癌 标本 中癌旁不典型增生病灶与癌灶的关 系。结果 乳腺普通型增生病 变发生年龄组为 15—55岁,不典型增生发 生年龄组 为40—61岁,癌旁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为 63.2%。结论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包括普通型增生 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其 中不典型增 生与乳腺癌 的发 生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导管内病变五大危害要警惕
*导读:乳腺导管内病变,女性需要提高警惕;这是危害生
命健康的一种讯号。
切忌需要早起检查,防止引发恶性疾病。
……
乳腺导管内病变会导致女性的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最明显的症状是乳房镇痛;出现肿块,甚至导致癌症的引发。
*乳腺导管内病变危害:乳房疼痛
女性的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刺痛,严重疼痛不可触摸。
乳房肿快为主,可向腋窝、胸胁、肩背、上肢放射,月经前或生气时,郁闷时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也有的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瘙痒,疼痛随着情绪和月经周期变化波动。
也会有异常肿块的发生,3~4cm的大小。
*乳腺导管内病变危害:乳腺囊肿
乳腺囊肿由于乳腺结构不良、炎症等因素诱发乳腺腺叶或小叶导管上皮脱落或其他物质阻塞导管,导致腺叶的乳汁排出不畅,乳汁在乳内积存致使导管扩张形成囊肿。
此疾病是乳房的一种良性的病变,多发于乳房中央、乳头周围,特别是乳头上方处,常见的疾病是,乳房炎症及乳房外伤史,导致大导管口阻塞。
*乳腺导管内病变危害:乳腺纤维瘤
乳腺导管内病变引发乳腺纤维瘤,高发青年女性,是常见一类肿瘤疾病。
与体内雌激素过高有关,可发生在一侧或两侧乳房
内,一般为单发性。
肿块为卵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质地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肿块易被推动。
最好选择手术治疗,但少数人能接受此方法,主要是因为手术虽切除了局部的肿瘤,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却并未得以纠正,易复发,且乳房会留下斑痕。
*乳腺导管内病变危害:乳腺癌
乳腺导管内病变也是发生会引发乳房的恶性肿瘤,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典型表现。
乳头凹陷;乳头瘙痒、脱屑、糜烂、溃疡、。
酒窝状、橘皮症是乳腺癌皮肤及轮廓的常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