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质期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报告

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报告

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报告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包装是保护商品和延长商品有效期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期是指商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能保持其原有品质和性能的时长。

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品的有效期决定了其购买后能够使用的时间,对于生产厂商来说,有效期的长短关系到商品的价格和竞争力。

因此,研究有效期和包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有效期和包装之间的关系,分析包装对商品有效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和分析,了解有效期和包装之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实地调研:选择不同类型的商品进行调研,观察不同包装方式对商品有效期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对实地调研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研究结果1. 不同类型的包装对商品有效期有不同的影响。

密封性好的包装可以有效隔绝空气和湿气的侵入,保持商品的新鲜度。

而透明包装则可以防止光照对商品的影响,延长商品的保质期。

此外,采用真空包装可以减少氧气的接触,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

2. 包装材料的选择也对有效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材料对水分、气体和光线有较好的隔离作用,可以保持商品的品质。

同时,一些材料本身具有抗菌性能,可以延长商品的保质期。

3. 包装设计也对商品有效期有影响。

合理的包装设计可以减少商品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防止细菌和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延长商品的保质期。

五、结论与建议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制定适合产品的包装方式和材料,以保证商品的新鲜度和保质期。

2. 针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合理的包装设计,减少外界环境与商品的接触。

3. 对于需要长时间储存和长途运输的商品,可以考虑采用真空包装来延长保质期。

4. 进一步研究包装技术,提高包装材料的性能,以达到更好的保鲜效果。

总之,有效期和包装是密切相关的,包装对商品的保质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研究有效期和包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商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水果罐头实验报告

水果罐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果罐头的制作原理和过程;2. 掌握水果罐头的基本制作方法;3. 比较不同水果罐头的口感和保存时间;4. 分析水果罐头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水果:苹果、梨、桃、香蕉等;2. 罐头瓶:500ml、1000ml等;3. 罐头盖:与罐头瓶相匹配;4. 食盐、糖、柠檬酸、维生素C等;5. 烧杯、勺子、剪刀、锅等。

三、实验方法1. 准备水果:将水果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或片状;2. 配制罐头液:将适量的食盐、糖、柠檬酸、维生素C等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3. 煮制水果:将水果放入煮锅中,加入罐头液,煮沸后转小火煮至水果熟透;4. 灌装:将煮好的水果连同罐头液一起倒入罐头瓶中,留出一定的空间;5. 密封:将罐头盖扣紧,放入沸水中进行杀菌处理,时间为15-20分钟;6. 冷却:将罐头瓶取出,放入冷水中冷却;7. 保存:将冷却后的罐头瓶放入冰箱或阴凉处保存。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口感:不同水果罐头的口感略有差异,苹果罐头口感酸甜适中,梨罐头口感细腻,桃罐头口感鲜嫩多汁,香蕉罐头口感软糯;(2)保存时间:经过实验,水果罐头在冰箱或阴凉处保存,保质期可达3-6个月。

2. 实验分析(1)水果罐头制作过程中,煮沸和杀菌处理可以有效地杀死水果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延长罐头保质期;(2)在制作水果罐头时,合理搭配糖、盐等调味品,可以改善水果的口感,使其更加美味;(3)水果罐头在保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免影响口感和保质期。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水果罐头的基本制作方法,了解了不同水果罐头的口感和保存时间。

在制作水果罐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新鲜、成熟的水果,以保证罐头的口感和品质;2. 适当调整糖、盐等调味品的比例,使罐头口感更加美味;3. 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煮沸和杀菌处理,确保罐头卫生安全;4. 在保存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延长罐头保质期。

小麦面粉的贮存时间与品质变化研究报告

小麦面粉的贮存时间与品质变化研究报告

小麦面粉的贮存时间与品质变化研究报告一、引言小麦面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面点、烘焙食品等。

其品质变化与其贮存时间有密切关系,了解这一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面粉库存,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同一批次的小麦面粉,将其分别储存在不同的贮存环境中,并定期检查其品质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面粉的色泽、粘度、面筋含量等。

实验过程中,对不同贮存时间的小麦面粉进行取样检测,记录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1. 色泽与粘度: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面粉的颜色逐渐变深,粘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面粉中的一些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和水分流失。

2. 面筋含量:贮存时间对面粉面筋含量也有影响。

初期,面筋含量略有上升,这可能与面粉中的蛋白质结构在贮存过程中发生变化有关。

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面筋含量逐渐下降,这可能与面粉中一些蛋白质的分解有关。

3. 霉菌生长:在贮存过程中,面粉容易受到霉菌污染。

研究发现,贮存时间越长,面粉中霉菌的生长越明显,这可能会对面粉的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四、结论综合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麦面粉的品质变化与其贮存时间有密切关系。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面粉的颜色、粘度、面筋含量等指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因此,在面粉的贮存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保持环境干燥、定期检查等,以减缓这些变化的发生,确保面粉的品质。

五、建议1. 建立科学的面粉库存管理制度,合理安排面粉的进货、贮存和出库。

2. 对于已经贮存过长时间的面粉,应避免用于制作需要高面筋含量的食品,如面包等。

3. 对于可能受到霉菌污染的面粉,应及时进行清理和处理,避免对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4. 消费者在购买面粉时,应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选择新鲜的面粉。

总之,小麦面粉的贮存时间对其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验报告食品标签

实验报告食品标签

实验报告食品标签介绍食品标签是包装食品上的信息标识,在购买食品时提供重要的指导。

食品标签通常包括产品名称、成分列表、营养成分、食用方法、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食品标签,了解食品标签的重要性、内容以及如何正确阅读和理解食品标签,来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各类包装食品- 实验步骤:1. 收集和准备不同类型的包装食品。

2. 仔细阅读并分析每个食品的标签内容。

3. 将每个标签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和比较。

4. 记录并总结食品标签的共同特点和要点。

5. 分析不同食品标签的差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6. 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消费者正确阅读和理解食品标签。

结果与讨论食品标签的重要性食品标签是消费者获取食品信息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告诉消费者该食品的成分、营养价值以及食用建议等。

合理利用食品标签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选择对自己健康有益的食品。

食品标签的常见内容根据研究结果,食品标签通常包含以下内容:1. 产品名称:食品的品种或名称。

2. 成分列表:列出食品中的原材料或成分。

3. 营养成分:提供每一份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的数量。

4. 食用方法:指导消费者如何食用和保存食物。

5. 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提供食物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

6. 厂商信息:包括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等。

食物标签的阅读与理解在阅读和理解食品标签时,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关键要点:1. 注意成分列表:成分列表按照重要性或数量递减的顺序排列。

消费者应注意检查是否含有过敏原和有害物质。

2. 理解营养成分:消费者应根据自身需求,关注食物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含量。

3. 了解食用方法:食用方法的指导有助于正确食用和保存食品,以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4. 注意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消费者应关注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避免购买过期或质量已经受损的食品。

5. 查看厂商信息:厂商信息有助于消费者联系生产商,获取更多关于食品的信息。

产品保质期以什么报告为准

产品保质期以什么报告为准

产品保质期以什么报告为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使用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等。

而购买这些产品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关心一个重要的问题——产品的保质期。

产品的保质期是指在一定的储存条件下,产品可以保持良好品质和安全性的时间限制。

那么,产品的保质期以什么报告为准呢?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产品的保质期是如何确定的。

一般来说,产品的保质期是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来确定的。

科学家们会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包括理化性质、微生物学测试等等,以确定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的质量是否稳定。

同时,他们还会考虑储存条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等因素。

通过这些测试和研究,科学家们可以准确地测定产品的保质期。

然而,产品的保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原料的变更、包装材料的更新等原因,产品的保质期可能会有所调整。

为了及时掌握产品的最新保质期信息,生产企业通常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和研究。

这些第三方机构根据国际标准和专业知识,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并最终给出产品的保质期。

通常情况下,这些第三方机构会颁发一份报告,产品的供应商或销售商会将该报告作为产品保质期的依据。

那么,产品的保质期报告应该如何选择?在市场上,我们经常能见到产品附带的保质期标签或说明书。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些标签是最直观且最常见的选择。

一份产品的保质期标签通常会包含以下内容: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储存条件等等。

消费者只需要根据标签上的信息,就可以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标签提供的保质期是根据产品的一般储存条件和最优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所以具体的保质期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除了产品标签外,消费者还可以参考第三方机构颁发的报告。

这些报告通常会详细描述产品经过的测试和评估过程,包括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评估结论等。

消费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报告,了解到产品的保质期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

肉类产品质检报告保质期

肉类产品质检报告保质期

肉类产品质检报告保质期概述肉类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

保质期是肉类产品质检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可以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和品质。

本文将介绍肉类产品质检报告中关于保质期的内容和重要性。

保质期的定义保质期是指肉类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在不损坏包装的情况下,可以保持良好品质和安全性的一段时间。

它通常以天数、月数或年数来表示。

保质期的影响因素保质期的长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1. 储存温度:较低的储存温度有助于延长肉类产品的保质期,因为低温可以减缓微生物的繁殖和食品的氧化速度。

2. 包装方式:恰当的包装方式可以减少外界灌注,减缓肉类产品的腐败速度,从而延长保质期。

3. 鲜度:新鲜的肉类产品保质期相对较长,因为新鲜的食材中含有较少的细菌和微生物。

4. 添加剂:某些添加剂如防腐剂可以延长肉类产品的保质期。

保质期测试方法为了确定肉类产品的保质期,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

以下是常见的保质期测试方法:1. 微生物测试:通过检测肉类产品中的细菌、霉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数量来评估产品的新鲜度和保质期。

2. 物理测试:使用各种物理指标如氧气渗透率和蒸汽透湿率来评估包装材料的质量,从而判断包装的保质期延长效果。

3. 化学测试: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指标如脂肪氧化程度、酸值和氨基酸含量等来评估食品的新鲜度和保质期。

保质期标识和意义在肉类产品包装上,经过质检合格的食品一般都会标注保质期。

保质期的标识非常重要,它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食品的使用至关重要。

保质期标识包括:1. 生产日期:标识食品的生产日期,为消费者提供了解食品新鲜度的依据。

2. 保质期限:标注可存放时间的长度,以便消费者在购买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3. 保持方式:标注存放要求和注意事项,以确保食品的品质和安全。

保质期的意义是:1. 提醒消费者食品的新鲜程度,有助于避免食用过期食品带来的食源性疾病。

2. 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明示肉类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促进食品行业的竞争和监管,推动食品质量的提高。

保质期研究报告

保质期研究报告

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示在任何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的日期。

在此期间,食品彻底合用于出售,并符合标签上或者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

通过食品保质期,消费者可以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状况,生产商可以指定正确的流通途径和销售模式。

但由于食品在配方、工艺、包装等各方面的差异,各类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

尽管国家对已有的各大类食品的保质期已有具体的规定,但对于新产品的浮现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的应用,生产商需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保证产品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质量的稳定,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新鲜、营养的更高需求。

食品是一个多元的、活跃的复杂体系,和食品品质有关的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化变化等都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而外界一些条件如温度、湿度也会影响这些反应的进行。

和食品保质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化学组成、加工技术、包装形式和贮藏条件。

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是微生物优良的培养基,微生物的快速增殖很容易使食品腐败变质。

脂肪特殊是不饱和脂肪酸容易产生脂质自动氧化,使产品氧化酸败,当同时有Fe, Cu 等矿物质存在时,会加速这种反应的进行。

因此研究者在开辟一种新产品时,为了延长保质期,会根据化学组成,添加一些防腐剂、抗氧化剂等以及包装技术的运用。

在研发新产品或者对已有产品的配方或者工艺改进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研发人员不可能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实际的测定,特殊是那些经处理后不易滋生微生物产生腐败的食品。

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人员为了较准确地估计产品的保质期,普通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有相同化学变化的相关产品,借鉴其保质期数据;或者通过在短时问内加速破坏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外推估计可能的保质时间。

在产品上市后,再继续通过实际货架条件下随机抽取样品的方式来验证保质期,此外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质量投诉来了解保质期的状况。

在这些方法中,实验室研究人员应用的最多、系统性最强的是加速破坏性实验 (ASLT)。

把最终产品储存于一些加速破坏的恶劣条件下,定期检验质量的变化确定此种条件下的保质期,然后以这些数据外推确定实际储存条件的保质期,其理论依据是和食品质量有关的化学动力学原理。

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报告

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报告

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报告有效期和包装研究报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产品的有效期和包装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以食品和药品为例,消费者往往会关注产品的保质期和包装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本报告旨在研究有效期和包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建议来改进产品的有效期和包装设计。

二、有效期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1.品质保证:有效期长短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新鲜程度和品质保证。

消费者倾向于购买有效期更长的产品,因为它们能提供更长时间的保质期。

根据研究,食品和药品领域中最常见的购买决策因素之一就是有效期。

2.价格观念:有效期的长短也与价格观念有关。

产品有效期较短往往需要更加频繁地购买,而有效期较长的产品可以提供更长时间的使用,减少购买次数。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也会考虑有效期与价格之间的权衡。

3.消费者信任:一个产品的较长有效期往往会给消费者一种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的感觉。

当产品有效期较短,消费者可能会怀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选择其他更好的替代品。

有效期的信息透明和准确性对消费者的信任至关重要。

三、包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1.安全性和卫生:包装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安全性和卫生方面。

合理的包装设计可以提供最佳的产品保护,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和污染。

2.品牌形象:包装设计对于产品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达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吸引人的包装设计可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一个品牌独特的包装设计也可以增加产品的辨识度和忠诚度。

3.环保意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包装设计也越来越注重环保因素。

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包装设计更能符合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并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对于环保包装的研究和应用是未来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

四、改进产品有效期和包装设计的建议1.产品有效期的研究与改善:针对食品和药品等易腐坏的产品,加强对产品保质期的研究和改善。

通过使用新的生物技术和保鲜技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保质期研究报告一保质期简介食品的保质期是指预示在任何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的日期。

在此期间,食品完全适用于出售,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质量。

通过食品保质期,消费者可以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状况,生产商可以指定正确的流通途径和销售模式。

但由于食品在配方、工艺、包装等各方面的差异,各类食品有不同的保质期。

尽管国家对已有的各大类食品的保质期已有具体的规定,但对于新产品的出现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等的应用,生产商需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准确的测定,以保证产品在流通、销售等环节中质量的稳定,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新鲜、营养的更高需求。

1.1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食品是一个多元的、活跃的复杂体系,和食品品质有关的微生物增殖,酶反应、物化变化等都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而外界一些条件如温度、湿度也会影响这些反应的进行。

和食品保质期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食品的化学组成、加工技术、包装形式和贮藏条件。

水分含量高、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是微生物优良的培养基,微生物的快速增殖很容易使食品腐败变质。

脂肪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容易产生脂质自动氧化,使产品氧化酸败,当同时有Fe, Cu等矿物质存在时,会加速这种反应的进行。

因此研究者在开发一种新产品时,为了延长保质期,会根据化学组成,添加一些防腐剂、抗氧化剂等以及包装技术的运用。

1.2确定保质期的方法在研发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的配方或工艺改进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研发人员不可能对产品的保质期进行实际的测定,特别是那些经处理后不易滋生微生物产生腐败的食品。

在这种情况下,研发人员为了较准确地预计产品的保质期,一般先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寻找有相同化学变化的相关产品,借鉴其保质期数据;或通过在短时问内加速破坏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来外推估计可能的保质时间。

在产品上市后,再继续通过实际货架条件下随机抽取样品的方式来验证保质期,另外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质量投诉来了解保质期的状况。

在这些方法中,实验室研究人员应用的最多、系统性最强的是加速破坏性实验(ASLT)。

把最终产品储存于一些加速破坏的恶劣条件下,定期检验质量的变化确定此种条件下的保质期,然后以这些数据外推确定实际储存条件的保质期,其理论依据是和食品质量有关的化学动力学原理。

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的原理就是利用化学动力学来量化外来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和光照等对变质反应的影响力。

通过控制食品处于一个或多个外在因素高于正常水平的环境中,变质的速度将加快或加速,在短于正常时间内就可判定产品是否变质。

因为影响变质的外在因素是可以量化的,而加速的程度也可以计算得到,因此可以推算到产品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实际的储存期。

由于许多包装食品通常可以储存超过一年,评价对储存期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如产品本身配料的改变(采用新的抗氧化剂或增稠剂),加工过程的改变(采用不同消毒时间或温度),或包装材料的改变(采用新的聚合体薄膜),都会希望储存期尽可能持续到产品所要求的时间(商业储存期)。

但许多公司都等不起这么长的时间来知道这些新产品/新加工过程/新包装材料能否提供足够的储存期,因为会影响到其他决定(如新工厂的合同,采购新设备,或者安排供应新包装材料等都有时间限制)。

因此需要有一些方法来加快产品储存期的测试,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因此产生了。

制药工业早就广泛应用类似的方法来进行储存期及药效测试。

在给定的条件下,产品质量的衰退与时间成反比例。

温差为10°C 的两个任意温度下的储存期的比率Q10=温度为T时的储存期 / 温度为(T+10°C)时的储存期,对储存期有极大的影响:* 假设50°C时的储存期为2周。

通常来说,罐头食品的Q10为1.1~4,脱水产品为1.5~10;冷冻产品为3~40。

若为新产品则要进行多次试验确定Q10。

B.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步骤可采用以下步骤来设定食物产品的储存期:a.测定产品的微生物安全及质量指标;即理化测试。

b.选择关键的变质反应,哪些会引致产品品质衰退,而这些品质衰退是消费者所不能够接受的,并决定哪些测试必须在产品试验过程中进行(感官上或仪器上的);c.选择使用的包装材料:测试一系列的包装材料,这样可以选择出一个最为划算的材料(即经济又满足一定的储存期)。

d.选择哪些将作用于加速反应的外在因素,见下表所建议温度。

e.使用坐标曲线,记录在测试温度下,产品的储存有多久。

如果未知Q10值,则必须进行全面的ASLT测试。

f.M时间(月)g.确定测试的次数f2=f1 Q10∆/10f1:在较高测试温度T1下的测试时间(天,周)f2:在较低测试温度T2下的测试时间(天,周)∆:T1与T2的温度差因为如果一个产品在40°C测试一个月,则30°C,Q10=3,产品需最少测试f2=1x3(10/10)=3个月。

如Q10未知,最好进行多次测试,最少需要有6个资料点来将误差最小化,否则得到的储存期可信度就会贬低。

h.计算各个测试条件下,储存的样品的数量。

i.开始ASLT,把得到的资料画在坐标图上,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取样的次数。

j.从各个测试储存条件,评估储存期并适当建立储存期图形,据此估算出正常条件下的储存期。

1.3保质期试验中的评价指标不管是在加速破坏性实验中或实际货架情况下的观察实验中,用于判定食品质量变化的指标及其重要。

一般消费者判定食品质量的好坏通常通过感官的可接受程度,而在实验室研究中,一般选择对感官质量影响较大的某一种物理、化学、生物反应来精确地量化质量标准。

1.3.1感官指标这一指标是对产品进行综合的感官评定的结果。

一组经过特定训练的成员定期对产品质量在外观、质地、风味、口感、可接受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通过统计计算出产品的保质期时间。

外观:运用视觉观察产品在保质期实验中的外观质构,颜色变化以及人的接受程度。

质地:运用视觉和触觉观察和触摸产品,了解在保质期实验中的产品的质地变化以及人的接受程度。

风味:运用嗅觉感知产品在保质期实验中的风味变化,确定不良风味对可接受程度的影响。

口感:运用触觉感受产品在口中的质感变化以及咀嚼时对口腔的影响。

1.3.2微生物指标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对食品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产生不良的气味、质地发生改变。

对于新鲜食品,微生物生长是影响保质期的绝对因素。

由于冰箱在家庭中的普及和冷链物流系统的推广,宜在室温下生长的病原菌已不是导致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而能在低温下缓慢生长的耐冷菌、耐热菌及其产生的胞外酶是导致食品品质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微生物的滋生,感官评价对温度更为敏感。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培养,每1克(每1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等微生物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测定方法参照GB 4789.2-2010。

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

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测定方法参照GB 4789.3-2010。

1.3.3理化指标食品的感官评价指标诸如颜色、风味、质地都可以用高精密的仪器准确地分析检测出,而且还可以通过监测质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来判定食品质量变坏的程度。

油脂的自动氧化形成的最终的氧化产物醛、酮、醇、酸等低分子物质使含油脂的食品呈现明显的油脂酸败的气味,是此类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油脂的氧化具有一系列的过程,至有酸败产物产生时,食品质量已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PH:反映的是水产品的酸碱程度。

无公害食品水发水产品(NY 5172-2002)标准的安全指标要求水发水产品的 pH≤8。

水分活度:在水产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

但这种微生物相亦因食品本身及环境因素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因水产品含水量较高.在一般情况下,细菌比酵母、霉菌占优势,细菌就成了主要腐败菌。

这些微生物经细胞壁从外界摄取营养,并向外排泄代谢物时都需要水作为溶剂或媒介质,所以水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必须物质,因而也是引起水产品变质的主要因子。

但在这方面起作用的并非是水产品的水分总含量,而只限于能提供微生物利用的那部分有效水分,只要控制住有效水分含量,就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活动,并得以延长水产品保藏时间。

为了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确定水分活度在0.75以下。

脂肪氧化指标TBARS值:食品中发生脂肪氧化会引起食品的变味、变色以及降低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使食品产生异味,品质劣化的重要因素。

称取样品 10g,加入 15mL 10%三氯乙酸,均质(9500r/min, 4次,每次 15s),4℃ 3000r/min 离心 5min。

过滤,沉淀用三氯乙酸再提取一次,合并滤液,用 10%三氯乙酸定容到 50mL。

取滤液 3mL 加 3mL TBA (0.02mol/L)混合,95℃水浴50min,取出冷却 10min。

532nm 测定吸光度值。

用 TEP(1,1,3,3-四乙氧基丙烷)制作标准曲线。

结果以 mg /kg 表示。

二保质期试验设计2.1试验指标感官指标:外观、质地、风味、口感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理化指标:PH、水分活度、脂肪氧化指标TBARS2.2试验方法食品储存期加速测试(ASLT):具体步骤见1.2。

2.3结果评价感官评分标准(分)总分20分 12分以上符合标准。

微生物评价标准所有检测样品必须符合微生物的评价标准。

理化指标标准根据各指标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同程度对产品保质期进行综合型确定。

2.4确定Q10调味水产品:调味章鱼、调味海兔、调味鱿鱼丝、调味杂色蛤分别在—10℃、0℃、10℃、20℃、30℃、40℃、50℃恒温恒湿贮藏,观察产品的感官变化、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理化检验、最总确定贮藏期限、回归直线分析确定Q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