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场处理与解释技术(位场转换及处理)
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选择题1、在单处理器系统中,可并行的是()I.进程与进程II.处理器与设备III.处理器与通道IV.设备与设备A.I、II和IIIB.I、II和IVC.I、III和IVD.II、III和IV2、下列观点中,不是描述操作系统的典型观点的是()。
A.操作系统是众多软件的集合B.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接口C.操作系统是资源的管理者D.操作系统是虚拟机3、在下述父进程和子进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父进程创建了子进程,因而父进程执行完后,子进程才能运行B.父进程和了进程可以并发执行C.撤销了进程时,应该同时撤销父进程D.撤销父进程时,应该同时撤销子进程4、并发进程执行的相对速度是()A.由进程的程序结构决定的B.由进程自己来控制的C.与进程调度策略有关的D.在进程被创建时确定的5、在个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每个方向只有一个车道,如果车辆只能向前直行,而不允许转弯和后退,并未采用任何方式进行交通管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十字路口不会发生死锁,B.该十字路口定会发生死锁C.该上字路口可能会发生死锁,规定同时最多3个方向的车使用该十字路是最有效的方法D.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生死锁,规定南北方向的两个车队和东西方向的两个车队互斥使用十字路口是最有效的方法6、系统管理设备是通过一些数据结构来进行的,下前的()不属于设备管理数据结构。
A.FCBB.DCTC.SDTD.COCT7、通道又称I/O处理器,用于实现()之间的信息传输。
A.内存与外设B.CPU与外设C.内存与外存D.CPU与外存8、某硬盘有200个磁道(最外侧磁道号为0),磁道访问请求序列为:130,42,180,15,199.当前磁头位于第58号磁道并从外侧向内侧移动。
按照SCAN调度方法处理完上述请求后,磁头移过的磁道数是()。
A.208B.287C.325D.3829、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求结构的目的是()。
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由两部组成。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2.地理空间数据:是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经济景观的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形式。
3.拓扑属性:在拓扑变换下能够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它描述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又称为拓扑关系。
4.场模型:是一种空间数据概念模型,适合用来描述具有一定空间内连续分布特点的对象。
根据应用的不同,场可以表现为二维或三维场。
5.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他为描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着基本方法。
6. 地图投影:转换三维地球表面到二维地图平面的数学处理方法称之为地图投影,它是一种透视投影。
7.高斯投影:由高斯拟定的,后经克吕格补充、完善,即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设想一个椭圆柱横切于地球椭球某一经线(称“中央经线”),根据等角条件,用解析法将中央经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地球椭球体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并将此椭圆柱面展为平面所得到的一种等角投影。
8.公里网:大于1:10万的地形图上绘有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网,其方格为正方形,以公里为单位,故又称公里网。
公里网在地图上间隔,随地图比例尺大小不同而不同。
9.不确定性:是关于空间过程和特征不能准确确定的程度,是自然界各种空间现象自身固有的属性。
在内容上以真值为中心的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越大,数据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大。
10:空间数据质量:所谓空间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在表达实体空间位置,特征和时间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和三者统一性的程度,以及数据适用于不同应用的能力.11.元数据: 是描述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要素、数据集或数据集系列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已经成为医学诊断中最普遍使用的成像技术之一。
MRI能够为我们提供清晰的生物组织图像,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疾病状况。
MRI成像技术利用强大的磁性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
然而,这些数据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才能被转化成医生可以理解的可视化图像。
本文旨在介绍MRI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一、MRI数据获取MRI成像技术并不是简单的拍摄一张照片,而是采集许多数据点来创建一个3D的图像。
这些数据点称为“k空间数据”。
k空间数据是由MRI扫描生成的原始数据。
这些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并在处理和分析期间进行操作。
这些原始数据包括信号、脉冲序列、磁场梯度和空间编码信息。
这些数据将在后续步骤中被用来创建医生可以理解的图像。
二、数据预处理在将k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MRI图像之前,必须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过程包括噪声消除、运动补偿、估计磁场偏移、亮度和对比度校正。
噪声是MRI数据处理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因为噪声可以影响到图像质量及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必须进行噪声去除。
常用的去噪方法包括:高斯平滑、平均滤波、中值滤波等。
运动补偿通常是针对头部扫描时产生的移动的问题。
运动造成的去除可能会使MRI图像产生伪像,导致医生的分析错误。
因此,必须将运动补偿作为一个预处理步骤。
估计磁场偏移也是MRI过程中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未经校正,磁场偏移会在MRI图像中产生像移、伪像和噪声。
为消除磁场偏移的影响,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平校正和空间校正。
亮度和对比度校正是最后一步预处理,目的是消除MRI图像上的强度偏差。
这可以通过直方图均衡化或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实现。
三、图像重建图像重建是将k空间数据转化为可视化MRI图像的重要步骤。
基本上,这是将k空间数据转换为3D图像的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像重建算法来实现。
这些算法我们可以分为两类: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算法和模型导向的算法。
测控

一.概述1.计算机测控技术的含义:是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技术和数据库管理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
2.计算机测控系统的含义:是以测量与控制为目的,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应用计算机测控技术实现目标对象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控制,监督管理的综合自动化系统。
3.测试系统特点:网络化,多功能,智能化,易操作,可靠性高等。
4.测控系统的基本组成:测控对象;测控系统硬件(测试主机,检测与执行机构,过程通道,通信与网络接口,人机接口);测控系统软件(数据采集,分析及处理,控制决策,控制输出,监控报警,数据通信系统管理)5.典型的测控系统:1)基于处理器的测控系统;2)基于工控机的测控系统;3)集散控制系统(DCS);4)基于现场总线的测控系统;5)工业以太网测控系统;6)基于无线通信的测控系统;7)基于Internet的网络测控系统。
6.微处理器化测控系统的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最核心),外围硬件设备,接口部件及软件。
特点:1)功能丰富,性价比高;2)结构紧凑,可靠性高;3)具有自测试和自诊断功能;4)系统自动化水平高;5)系统能实现复杂的运算和控制功能;6)系统的人机对话能力强;7)系统构成柔性化。
7.集散控制系统(DCS):体系机构按垂直分解通常分为三级:第一级即分散过程控制级(基础);第二级为集中操作监控级;第三级为综合信息管理级。
集散控制系统特点:1)采用分级递阶结构;2)采用微处理器技术;3)采用工业以太网络通信技术;4)采用高可靠性技术;5)具有丰富的软件功能。
8.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TS)是以现场总线为基础,是开放式,数字化,多点,铜线的网络化控制系统。
FCS的特点:1)全数字化;2)系统开放性;3)互操作与互换性;4)现场是被智能化,功能自治;5)高度分散性;6)高度环境适应性;7)低成本;8)信息系统化。
9.测控系统发展趋势:测控系统的智能化,网络换,虚拟化,多样化,标准化。
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_赵邦六

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为什么我们又要提出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呢?原因有三:①随着地表和地下勘探条件的复杂化和勘探开发目标由构造圈闭向岩性地层圈闭的转变,常规的地震勘探难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造成了勘探开发成本和风险不断加大;②勘探实践表明,油气成藏后会引起储层周围及上方岩石土壤的物理化学属性特征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各种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其中包括电性、密度、磁性、氧化还原性等异常,这是非地震油气检测的应用前提;③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非地震勘探仪器的观测精度明显提高,资料处理解释技术日趋完善,使得非地震勘探可以准确和可靠地识别油气藏引起的物理化学异常特征,从而定量、半定量地确定油气藏的边界、深度和油气类型。
因此,非地震油气直接检测目前又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被世界范围内的一些石油公司(Exxon,Mobile, BP, Phillips, Chevron, Texaco,Statoil,SunOil, Pogo, GeoTech,GeoFrontier等)所采用[1~7] 。
根据观测参数的性质,油气检测方法技术可分为地球物理的和地球化学的两大类,其中地球物理油气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震、电法、电磁法、重力、磁力、遥感和地温等;地球化学油气检测方法包括烃类检测和非烃类检测。
地震烃类检测是基于含油气储层与非储层间的地震速度和地震波振幅、频率信息的差异来识别含油气性[8]。
但通常情况下,含油气储层与非储层间的地震波阻抗差异不大(10%左右),储层流体的变化不如储层孔隙度和岩性变化对速度的影响大,且计算的层速度的精度较低,因此,利用AVO或速度等属性特征变化来识别含油气性的可靠性和成功率均较低。
本文主要探讨非地震油气检测方法技术。
一般把与油气藏直接相关联的烃类及其物性的检非地震直接油气检测技术及其勘探实践 赵邦六 何展翔(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河北省涿州市 072751)文百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0083)摘 要:众所周知,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MAGS介绍(2.0)

(3)、任意形状三度体面元法正演
(4)、复杂几何形体正演,包括有限 长水平圆柱体、椭球体、走向与下延有 限倾斜板状体正演计算。
CU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
5、平面磁测资料转换处理
(1)、滑动平均法,插值切割场法, 趋势分析法,差值场法,匹配滤波, 3D频率域转换处理系统等方法是剖 面(二度)方法的推广,可实现平面 资料的各种转换处理。
CU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
• 70年代以来在我国,磁法勘探开始推广应用计 算机,但是工作人员计算都带着资料上北京计 算中心,80年代开始出现微机,但是DOC方式 下的黑屏和西文显示,曾给我们解释人员带来 诸多不便,90年代以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Windows可视化技术的出现,使磁法勘探数据 处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全中文提示可视化,实 时显示计算结果和绘制图件,以及以人机交互 方式修改参数和计算结果等等,新的软件处理 系统和工作方式可以使解释人员高效快速完成 内业整理与解释,甚至可以在野外条件下及时 获得处理解释的结果和绘制成果图件、编写报 告、制作汇报多媒体。
CUG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s
• 磁法勘探的仪器已经在80年代中期以电子式的 质子磁力仪取代了机械式的仪器,仪器的分辨 率由原来的1—5nT提高到0.1nT,现在广泛使 用的磁力仪是MP4、ENVI MAG、G856、G858 型仪器,工作效率也由一天几十、上百个测点 提高到几百、上千个测点。 • 室内资料的整理计算与图示再也不靠手工计算 与手工绘制,可以全部由计算机完成,一个小 组一周、一个月的工作现在一个人一天之内就 可以完成。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采
集
地震采集施工
开工前准备 仪器设备:测量
仪器、地震记录仪 器、电缆检波器通 讯工具、钻机、运 载车辆等
主采集前 测量及清障工 作(物理点放 样) 表层调查 试验工作:施 工参数的确定 (激发、接收、 排列)
主采集 激发系统 接收系统 资料的监控
质量评估与验收报告 基础工作:数据 格式正确、整理 上交齐全 监视记录的评测 现场处理剖面的 评价 地质任务方完成 的评估 验收报告的编写
聚焦和均匀性分析技术优选“良好的面元属性”
两种观测系统偏移距均匀性分析
偏移距均匀性分析可快速分析 偏移距的平面分布特征,根据 偏移距分布的“孔洞”情况, 可判别观测系统用于叠前偏移 的优劣。 两种观测系统叠前偏移分辨率函数 用聚焦分析技术可获得叠前偏 移时的能量聚焦情况,能量聚 焦好就表明叠前偏移噪声小, 更有利于获得好的叠前偏移效 果。
inline crossline
正演和照明分析技术优选“能解决的地质问题” 设计反映目标地区特征的地质模型,通过照明分析和模型 正演分析观测系统对各目标层位的照明情况和成像效果, 优化观测系统布局和指导炮点加密,设计出“能解决地质 问题”的观测系统。
地质模型 正演炮记录 观测系统照明效果
观测系统分析评价技术的思考
地震勘探资料的质量控制
一
概
述
二
三 四
采
处 解
集
理 释
五
述
二
三 四
采
处 解
集
理 释
五
结
束
语
概
述
质量控制 全面 全过程
地震勘探过程
采集、处理、解释
地震勘探过程 采集、处理、解释 采集施工--依据采集技术、工程设计获得合格 的地震主采集数据和有关的地震辅助信息(主要有 测量和近地表调查) 数据处理--用采集获得的全部数据经处理获得 优质的地震成果数据体(或剖面) 资料解释--用处理提供的地震成果数据(含叠 前道集数据)结合地质、测井等资料获得关于地质 构造、地层、沉积、圈闭、储层岩性及含油气性等 合理有据的推断和预测
GeoProbe Mager软件介绍20130110

GeoProbe Mager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软件一、研发背景在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系统”和国家“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支持下,基于分层架构技术和插件技术,在2010年成功研发了既支持软件二次开发又支持软件集成的地球物理软件开发平台(GeoProbe),使最新研究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成果能方便地集成到系统软件中,成功解决了国内地球物理软件中普遍存在的功能扩展性和定制性不足的问题。
并在该平台上综合集成了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中心研制的航空物探软件系统(AirProbe 1.0)、航空物探处理解释系统(AGRSIS系统),以及2002—2012年以来航空物探数据处理方法最新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系统(GeoProbe Mager)。
二、主要技术特点与功能基于GeoProbe地球物理软件二次开发平台,研发的GeoProbe Mager地球物理数据处理解释软件,是集磁力、重力、伽玛能谱、电磁数据处理与成图、数据转换处理、综合分析、成矿预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软件系统。
GeoProbe Mager软件主界面MG3D重磁三维解释软件界面◆航空物探数据预处理:包含地理坐标系之间转换,地理坐标投影;航空物探测量(航磁、航重、航空电磁、航空伽玛能谱)测量质量评价,飞行高度、偏航距、定位精度统计等功能,满足航空物探生产数据预处理和质量监控之需要。
◆磁力数据处理:包括正常地磁场校正、磁日变校正、滞后校正、国际地磁参考场计算、国际地磁参考场查询及航磁数据测线水平调整、切割线调平等功能。
◆电磁数据处理:包括频率域航空电磁资料视电阻率计算、质心深度近似反演、OCCAM反演、马奎特反演、不同装置类型的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等功能。
◆能谱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峰漂、计算分辨率、重组窗口数据;计算康普顿散射系数、计算高度衰减系数和灵敏度系数、计算飞机本底和宇宙射线换算系数、计算大气氡对各道影响与大气氡对下视铀道影响的比值系数、计算地面辐射对下视铀、钍道与上视铀道影响的比例系数;分项校正、综合校正及比值计算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3.2.7)在边界条件(3.2.1)的解:
其中:
方程(3.2.8)在边界条件(3.2.2)的解:
方程(3.2.9)在边界条件(3.2.3)的解:
(1) 当测量在一个平面内进行时
式中:
于是:
采样梯形积分公式
(2) 测点分布于曲面上
极变量法求解:
但这里所说的精度愈高,是仅只对用以确定级数系数的实测数据所在的邻近
区域而言的。对比较远的区域,其精度则反而要降低。这是由于级数项数取 得愈高,对实测数据的模拟就愈细,因而函数也愈适应于实测数据区域的近 旁。其远处的适应能力,就反而要有所降低了。这在所述方法系统中是经过 多次试算证明了的。在自然界,这样一种规律是有普遍意义的,对局部的过 分适应,往往要以对于全局适应性的降低为代价的。
图3. 5示出一f变磁化方向化极的效果。图3.5 (a)中为三个不同磁化方向的板 状体(磁倾角分别为30,45,60)所产生的磁异常。这里排列了两层等效源,如图 中“·”所示,让它们的磁倾角在三个板状体附近接近于真实倾角,通过拟合山 曲线所得的等效源再进行化极计算得到如图3.5 (b}所示的虚线。图中实线为 这三个板状体垂直磁化理论曲线。两者对比可见,除极值部分有较小差异外, 曲线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为4. 2%,均方差为3. 32nT
3.3.2 用有理分式计算向下延拓
除此以外,积分插值法的基本原理是,对磁场沿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用一个 四次多项式来描述,正因为这样,使场源处的奇点性不能被反映出来,那么如果 用一个有理分式来描述,不是比多项式更为合理吗?在场源处,有理分式可以反映 出奇点的特性,并能利用这些奇点为我们提供场源的某些信息。
3.3.1 平面向上延拓
应用梯形积分公式得:
(2) 磁异常不同分量之间的换算 水平分量的系数表达式:
(3) 求转换磁化方向后的场值
(4) 求观测值的垂向一次、二次导数
垂向一次导数
垂向二次导数
3.1.4 等效源法的其他应用
(1) 复杂情况下的化极效果
在小比例尺大范围的化磁极资料处理中,会遇到如下的情况,即在一个大范
围内,不同位置的地质体的磁化方向不同。这种情况对于常用的化磁极的方法 〔包括频率域的化极方法)来说是难以实现的。考虑到等效源法各自等效源之 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模拟变磁化方向比较容易,于是用等效源理论模型进行 了变磁化方向的化极计算,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测点的位置有关,而与变量m无关.这是一个突出优点,可以减少计算丁作量。
✓用最速下降法求取的等效源各分量之间相差较小,且有一定的规律,作位
场转换的效果通常较好,但计算比较费时间;
✓用阻尼最小二乘法术取的等效源各分量之间相差较大,作位场转换的效果,
特别是向下解析延拓的效果较差,但计算较快。
3.1.3 利用等效源进行各种位场转换
(2)测区场值零边界的确定,关键是区域场的消除
(3)所得拉氏方程基本级数解的系数的近似程度。随着离实测线和面的距离增加, 其近似程度将降低,离得越远,降低愈多。
2 实际达到的精度
上述方法系统的误差来源,其中一部分,如计算数学上的近似性,是 任何数据处理方法都有的,另一部分则是所述方法系统所特有的。但这 绝不是说该法的计算精度差。它的精度是较高的,其任何一种功能均能 完全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只要给出足够的计算量,一定可以得到所需 的计算精度。所得的基本解是一个级数,在不超过实测点数目的范围内, 显然项数愈高,计算精度也愈高。取级数项数超过测点数是不行的,因 为系数要实测数据确定。由确定系数的方程组可知,当测点数少于项数 即系数的数目时,会发生方程式少于未知数的情况,其解是不能唯一确 定的。实际情况是:为了满足数据处理的要求,所取级数项数可以比测点 数小得很多。对一般变化比较平缓的异常数据,级数项数和测点数的比 有1=10左右就可保证边部亦有相当高的计算精度。对于梯度大,如强地 形的磁测资料等情况,用1:3左右也够了。再提高计算精度的潜力还相当 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级数项数取得愈高,精度也愈高。
如果已求得了等效源,将它当作等效的场源,那么对于观测值的各种位场转 换值,在一定空间范围和一定误差范围内可以等价地认为与等效源所产生的 相应场值相同,因而利用等效源作一系列的正演计算即可得到各种转换值, 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1)向上、向下解析延拓及曲化平
不管是解析延拓还是曲化平实质上都是求观测面以上或以下某一位置上的 场值,当利用观测值求出等效源以后,要求空间任意一点的场值,可以利 用式
与观测场对应的场源,如果不是真正的场源,我们称它为等效源。
3.1.1 基本原理
在观测场对应的多个场源中,选择一组最简单的场源,例如按一定位置分布或 不固定位置的点荷、线荷、磁偶极子、偶极线等,用最优化方法确定它们的质量或 磁量,使它们产生在观测面上的场值与实测场值相吻合,利用这组等效源就能很方 便地作各种位场变换,即是说观测值的各种互换值可以等价地认为是等效源产生的 各种变换值。
1、最速下降法
迭代格式: 最速下降方向:
最佳步长: 2、阻尼最小二乘法
做法类同于第二章所述,设初值为
为增量,求解式(3.1.9)得 ,用
作为新的初值,继续求解新的 ,迭代下去,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从式(3.1.2)
可知,Zm为m的线性函数,因而C矩阵(即Zm对m的一阶偏导数矩阵)为常数矩阵, 所以CTC在整个迭代过程小是不变的,它的各元素仅与等效源的位置及磁化方向和
曲化平、向上、向下延拓,异常不同分量之间的换,求变换磁化方向的磁异常(包 括化到磁极),以及垂向一次、二次导数等等,均可以用等效源正演计算来求得。
等效源法的特点:
1. 把各种繁杂的位场转换,变成一个简单的正演计算处理,计算过程简单, 便于统一处理。
2. 不丢掉边部测点,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外推; 3. 对于地形起伏较大的观测面,作位场转换的效果仍较好; 4. 由于等效源产生的场仅在观测面内与真实场源产生的场在一定误差范围
于是:
采样梯形积分公式
极小条件:
3.2.3 有关技术方法
1、影响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1)在边界条件(3.2.1)和(3.2.2)中,x=0,x=Lx,y=0, y=Ly定义了一组直立边界面,而对于某一高度z=z0而言, 边界面上的位场值为零的假设就不成立了,因为异常为零 的边界,随着高度的增加,要向外扩展,应为 x=αz+a1 ,x=βz+a2, y= αz+b1 ,y=βz+b2的斜面为位或场的 零边界,如图3.10所示。这样一来,使拉氏方程的解十分 复杂和困难,即使求得了一些数字解,也将会有较大的误 差,而且不同场源的异常,其零边界随高度向外扩展的规 律也不相同,α,β不能淮确地确定,只能近似地取得。而 取直立边界使问题变得十分简单,当取Lx、Ly比实际边界 稍大时,近似的程度也是可行的。
内吻合,因而用等效源进行位场的转换,特别是向下延拓时就必然只限 于一定范围之内,而不是整个空间,这就是该法的局限;
等效源方法可以下两步进行:
1. 选择等效源模型,并用最优化方法求取等效源的质量或磁荷量;
2. 用等效源来计算各种位场转换值。
3.1.2 等效源的求取
以二维剖面垂直磁异常转换为例: 如图1所示,选择等效源模型为磁偶极子,磁化 方向的倾角为A,那么第i个等效源产生在第k个 观测点上的垂直磁场为:
3.3 位场转换数值积分法
从重磁勘探中所介绍的积分插值法可知,我们可以将无限平面的积分,变为 有限个环带的积分,最后变成在各圆环上的场值平均值,乘以某一系数,叠加求 和来得到各种延拓值。要求圆环上的场值平均值,只能在圆环上取一定数量的点 的场值来求平均,而这些点必须能代表场的特点,所以它不可能只取落在圆环上 的测点,而要大量的取一些非测点的点,这些点的场值只能靠插值的方法获得。 从而可以看出积分插值法的计算方法是反复地使用插值法,由于插值的误差可能 给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对此必然会想到是否可以直接采用测点的场值,用方形 面积来代替无限平面的积分,因而相应的计算格式也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本节 要介绍的内容。
➢将复杂异常化为简单异常,以满足某些解释方面的需要。 ➢将实测异常分解及变换,从而可更方便地利用信息,为解释提供更多
的手段,提高解释的效果。
➢突出异常的有用信息,压制干扰,区分异常的性质,及提供产状等。
位场转换和处理的方法很多,总的可分为空间域和频率域 两大类。
3.1 等效源法
在场论中,场和场源具有唯一的对应关系,但在实际中,观测到的场 只是整个场的一部分,再加上观测误差和随机干扰,使其对观测值的解释 不可避免地出现多解性,即是说有多种可能的场源分布与观测场在一定的 误差范围内对应。
(2) 等效源反演效果
3.2 直接解拉氏方程位场转换
采用边界条件:
得到这组新边界条件下的解析解:
3.2.1 以曲面为边界的拉氏方程解
重磁场的位和各分量在没有场源的空间,是满足拉普拉斯方程的,一切问题总是 可以归纳为按具体的边界条件求拉氏方程的解。以往考虑该问题的范围是整个上半 空间,但实际测量大多是在地面上进行的,而地面常是起伏的曲面,而且异常值仅 存在于局部空间,因此考虑整个上半空间没有必要,而且往往会引起具体异常边部 的各种计算减低精度,所以改用以下的边界条件更为合适。
记:
则:
对于点磁荷:
叠加求和:
按照等效源的定义有:
目标函数:
从而归结为求解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可用第二章所述的最优化方法求解。需 要注意的是,当等效源位置固定时,Zmk为自变量m1,m2,…, mn。的线性函 数,可用直接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求解,但是我们发现,此线性方程组的系数 矩阵CTC的条件不好.易于奇异,所以我们采用以下最优化方法解此方程:
位场数据处理与解释
位场转换与处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唐杰
位场转换及处理
主要是指空间换算,例如向上.向下解析延拓;地形改正;不同分量 之间的换算,如磁异常的垂直分量化为水平分晕;不同磁化方向之间的 换算,如化到磁极;以及各阶导数换算、局部异常和区域异常的划分、 滤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