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峡工程概况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概况及评价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枢纽式水利工
程之一、它坐落于长江中游的巫山之巅,由长江三峡大坝及其依托的五座
泄水建筑物组成。
三峡工程是我国科技创新、水利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国
际水利发展的一大里程碑。
三峡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10月,世界最大的水利
建筑物,三峡大坝完成,经过6年多的建设,三峡工程总体项目也正式投
入使用。
三峡工程的建设,给中国带来了五大显著成效:
首先,最大限度地减缓了长江上中游洪涝灾害的发生,使几千万人口
免遭重大灾害。
第二,为中国经济电力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发电能源,还利用坝上水电
站产生的电流加热水,向湖北省提供合理的供热能源。
第三,它具有良好的航道维护效果,可以有效地维护航道及航行安全。
第四,三峡大坝泄洪总量扩大了长江上游流域的防洪能力,有效地缩
小了长江洪水的起源和终点时间差距。
最后,三峡工程可以有效地改善江淮流域的环境条件,削弱了水污染
的程度,改善了水质,促进江淮流域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峡工程的建设还可以促进中国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的统一及
国家经济建设均有积极作用。
三峡概况

三、工程效益
3 航运效益
三峡水库为实现万t级船队从重庆至武汉直达运输创造了条 件,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联系。三峡工程建 成后,滩险淹没,航深和航宽增加,水流条件基本改善。每 年约有50%的时间可行驶万t级的船队,由于船队规模加大, 船舶单位马上拖载增加,单位耗能降低,运转速度提高,从 而可大幅度减少运输成本费用。
2 电站建筑物
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布置在泄洪坝段两侧的厂房坝段下 游,左、右厂房分别安装14台和12台700MW水轮发电机 组,左侧厂房总厂度643.7m,右侧厂房总长度584.2m。 电站进水口布置在大坝上游侧,采用单机单管引水。
四、枢纽布置
3 通航建筑物
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均布置在左岸。 永久船闸位于临江最高峰坛子岭左侧,为双线连续五级 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280m×34m×5m(长×宽×坎上 水深)。
坝址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微风化和新鲜岩体的透水性微弱, 有80%以上的压水试验段的岩体单位透水率小于1Lu,其 余试验段主要为弱、中等透水性。
坝址区域地壳稳定条件好,不具备发送强烈地震的背景, 为典型的弱震构造环境,基本烈度为Ⅵ度。
(2)水文特性
坝址至宜昌间无大支流的汇入,宜昌流量资料作为坝址 的代表。长江宜昌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4300m³/s,年径流 量4510亿m³。坝址各种频率的设计洪水流量如表
4 南水北调及其他效益
南水北调中线方案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向黄淮海平原 西部和北京、天津供水,多年平均调水量约150亿m³。
此外三峡水库还可开发旅游、提供灌溉、水库养殖等,对 发展库区经济效益显著。
四、枢纽布置
三峡水利枢纽主要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坝(挡水、泄水建筑 物)、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组成。 1 挡水建筑物
三峡工程建设方案

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近年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一些地区经常出现水旱灾害。
为了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中国政府决定在长江上游地区建设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
该项目将对我国的水资源调整和水能资源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对三峡工程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其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总体规划1. 工程概况三峡工程是位于长江上游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其集水面积广阔,水资源充足,水能资源丰富。
根据规划,三峡工程包括三峡大坝、两岸码头、船闸、电站和生态移民安置区等。
其总投资额度庞大,工程建设周期长,建设难度较大。
2. 建设目标(1)水能开发:利用三峡工程水能资源,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
(2)水资源调控:通过三峡工程的蓄水和放水调节,实现对长江的水资源调控,解决长江流域的旱涝问题,提高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稳定性。
(3)生态保护:通过三峡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保护和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水运改进:通过三峡工程的船闸和两岸码头建设,改善长江上游的水运条件,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3. 建设内容(1)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的核心设施,其高度、长度和工程量均为世界之最。
大坝设计合理,结构稳固,能够承受长期蓄水的压力,有效控制江水的流量,并发挥主要防洪和发电的功能。
(2)两岸码头:两岸码头是三峡工程的重要配套设施,每个码头都装备了大吨位船舶的装卸设备,具备高效便捷的功能。
码头设计合理,与大坝淹没区及其连接线路相配套。
(3)船闸:为了解决船只通过三峡大坝的问题,工程中将建成一系列的船闸,用于船只的上升和下降。
船闸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效果显著,对长江上游航运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
(4)电站:工程中将建设数个水电站,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发电功率巨大,为国家电网输送清洁能源。
三峡工程概况

三峡工程概况
李先镇
中 国 三 峡 集 团 公 司
主要内容
一、 枢纽位置及坝址自然条件 二、 工程规模 三、 工程效益 四、 枢纽建筑物布置 五、 工程实际进程 六、枢纽工程量及投资完成情况
一、枢纽位置及坝址自然条件
1 枢纽位置(三峡枢纽位置见图1-1、图1-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 位于西陵峡中的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控制流 域面积100万km2。(长江全长6300余km,流域面 积180万 km2 ,约占国土面积的1/5 ;三峡宜昌西陵 峡以上至长江源为上游,长 4500km ,流域面积 100万km2 ;宜昌至鄱阳湖湖口长950km为中游, 流域面积68万 km2 ;湖口以下至上海崇明长江口 为下游,长850km,流域面积12万 km2 。)三峡工 程位置、坝址、枢纽布置及主要参数如下:
二、工程规模
三峡水利枢纽建筑物由大坝、电站 厂房、船闸及升船机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轴线全长 2309.5m,坝顶高程 185m ,最大坝高 181m; 电站厂房为坝后式,分设左岸及 右岸厂房,分别安装 14 台及 12 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 量700MW,设计总装机容量18200MW。加上右岸预留后 期扩机6台机组(单机容量700MW)地下厂房位置,左岸2 × 50MW自备机组,总装机22500MW 。永久船闸为双线 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左岩坛子岭左侧,单级闸室有效尺 寸为280m×34m×5m (长×宽×坎上水深,中隔墩底宽 57m,两线平行布置,中心距 94m) ,可通过万 t 级船队。 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式,承船厢有效尺寸为 120m×18m×3.5m( 长 × 宽 × 水 深 ) , 一 次 可 通 过 一 艘 3000t级客货轮或1500t级船队。工程施工期间,在升船机 右侧设单线一级临时船闸,闸室有效尺寸为 240m×24m×4m(长×宽×坎上水深),后期改建为冲 沙闸。
三峡大坝具体内容与数据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由船闸、电站厂房、泄水闸、冲沙闸及挡水建筑物组成。
船闸为单级船闸,●二号两座船闸闸室有效长度为280米,净宽34米,一次可通过载重为1.2万至1.6万吨的船队。
每次过闸时间约50至57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8至12分钟。
●三号船闸闸室的有效长度为120米,净宽为18米,可通过3000吨以下的客货轮。
每次过闸时间约40分钟,其中充水或泄水约5至8分钟。
●上、下闸首工作门均采用人字门,其中一、二号船闸下闸首人字门每扇宽9.7米、高34米、厚27米,质量约600吨。
(为解决过船与坝顶过车的矛盾,在二号和三号船闸桥墩段建有铁路、公路、活动提升桥,大江船闸下闸首建有公路桥。
)三座船闸中,大江1号船闸和三江2号船闸为中国和亚洲之最。
船闸各长280米、高34米,闸室的两端有2扇闸门,下闸门两扇人字型闸高34米,宽9.7米,重600吨,逆水而上的船到达船闸时上闸门关闭着,下闸门开启着,上下游水位落差20米,船驶入闸室内,下闸门关闭,设在闸室底部的输水阀打开,水进入闸室,约15分钟后,闸室里的水与上游水位相平时,上闸门打开,船只驶出船闸。
下水船过闸的情况下好相反。
每次船只通过葛洲坝大约需要45分钟。
葛洲坝建船闸三座和两条航道,可通过万吨级的轮船,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船闸之一。
大坝全长2606.5米,两侧布置三江、大江两线航道,航道与泄水闸之间分别布置二江及大江电厂。
一、工程概况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发电、通航。
三峡双线五级船闸是三峡枢纽三大主要建筑物之一,于1994年4月正式开工兴建,2003年6月建成经验收投入试通航运行,2004年经国务院验收投入正式运行。
三峡船闸为双线连续五级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一次通过万吨级船队,闸室有效尺寸280m×34m×5.0m,总设计水头113m,级间最大输水水头45.2m,闸室充(泄)水时间≤12min;船闸上游水位变幅40m,下游水位变幅11.8m。
《三峡工程概况》课件

中国大陆最大的水坝和水库,位于长江中游。始建于1994年,目前是世界上 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三峡工程的背景
三峡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和提供可再生能源,也是中 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峡工程的设计与建设
1
设计
由国内外专家共同设计,综合考虑了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可行性。
航运
三峡工程通过改善航道条件,促进了长江的航运运输,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
三峡水库调度和管理
三峡水库实行综合调度,根据季节、降雨和上游水位等因素来控制水库的蓄 水和放水。
三峡工程环保措施
生态保护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三峡地区 的生态环境,保护濒危动植物的 栖息地。
水质控制
进行水质监测和水污染防治,确 保水库水质的安全和清洁。
空气质量
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确保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
三峡工程的安全与风险
由于三峡工程的庞大规模和特殊地理条件,其安全风险需要得到高度关注和 管理。
三峡工程未来的发展和展望
未来,三峡工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不断创新与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 和环境需求。
2
建设
工程包括大坝、水闸、水库和电站等几个主要部分,耗时17年完成。
3
技术创新
在工程建设中采用了许多创新技术,如混凝土悬臂建造和升船机等。
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和贡献
洪水控制
三峡工程可以有效减轻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并保护附近城市和农田。
发电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三峡工程每年可发电约1000亿千瓦时,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 重大贡献。
三峡水利工程概况

三峡水利工程概况环测学院测绘09-4班况佳亮 07093043 三峡大坝的选址最初有南津关、太平溪、三-{斗}-坪等多个候选坝址。
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葛洲坝水电站上游38千米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
江中有一沙洲中堡岛,将长江一分为二,左侧为宽约900米的大江和江岸边的小山坛子岭,右侧为宽约300米的后河,可为分期施工提供便利。
关于大坝的坝高,在筹划中曾有低坝、中坝、高坝三种方案。
1950年代,在苏联专家的影响下,各方多支持高坝方案。
到了1980年代初,“短、平、快”的思路占了主流,因而低坝方案非常流行。
但是,出于为重庆改善航运条件的考虑,各方最终同意建设中坝。
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
机组设备主要由德国伏伊特(VOITH)公司、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组成的VGS联营体和法国阿尔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组成的ALSTOM联营体提供。
它们在签订供货协议时,都已承诺将相关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国内的电机制造企业。
三峡水电站的输变电系统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预计共安装15回50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至各区域电网。
三峡工程在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
长江三峡工程简介

建设项目评估一、长江三峡工程简介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沱沱河起步,至上海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年入海水量近10,000亿立方米,总落差5800多米,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8亿千瓦。
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全面地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展开了大规模的勘测、规划、科研和论证工作。
通过全面规划和反复论证认为:三峡水利枢纽是综合治理与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
长江自奉节至宜昌近200 公里的江段,穿越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三段大峡谷,长江三峡为该三段大峡谷的总称。
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38公里),江谷开阔,花岗岩岩基坚硬、完整,并可控制上游流域面积100 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近5000亿立方米。
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勘测、规划、论证、审定后,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特选址于该地─三斗坪。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 185 米,正常蓄水位175 米,总库容393 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 亿立方米。
每秒排沙流量为2460立方米,排沙孔分散布置于混凝土重力坝段和电站底部。
泄洪坝段每秒泄洪能力为11万千瓦,年均发电量849 亿度。
左岸的通航建筑物,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吨。
双线五级船闸,可通过万吨级船队;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可快速通过3000吨级的客货轮。
主体工程土石方开挖约10,26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约2930 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约271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约28.1吨。
准备期2 年。
主体工程总工期15年,第9 年开始启用永久通航建筑物和第一批机组发电。
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 万亩;最终将动迁113.18万人。
按1993年物价水平计算,静态总投资954.6 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00.9 亿元;移民安置300.7 元;输变电工程153 亿元。
二、工程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建设背景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三阶段
(2004年—2009年)为三期
工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全部机组发电和枢
纽工程全部完建为标志。
五、投资收益
三峡工程所需投资,静态(按1993年5月末 不变物价)为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 500.9 亿元,水库移民工程400亿元;但考虑物 价、利息等因素,动态所需投资为2039亿元。三 峡工程建设第十一年(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后 开始有发电收入,至2005年,当年发电收入加上 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和葛洲坝电厂利润收入与当年 动态资金需求达到平衡,即2005年为资金平衡年。 2006年三峡工程出现资金盈余,开始偿还贷款本 息。2014年可还清全部贷款本息
亿度,相当于一个百万人口城市的全年用电量。三峡电力 将送往上海、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河南、江 西等八省市,缓解这些地方电力不足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 航运
三峡工程将大大提高长江的通航能力。三峡水库建 成后,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的660公里的长江航道, 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 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 37%。
三峡工程概况
一、三峡的历史
• 1917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最早提出 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 1944年美国垦务局设计总工程师萨凡奇应国民政 府资源委员会邀请来华,查看了三峡,编写了 《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
• 1956年国务院开始编制《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 要点报告》,1959年正式完成。
六、融资结构—三峡工程市场化筹
资比例逐步加大
到2004年底,三峡工程共筹集资金约 1205亿元,在融资结构上形成了多元化市场 化的筹资格局。其中:
• 国家投入资本530亿元 •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83亿元(余额) • 企业债券170亿元(余额)
• 国外出口信贷、国际商业贷款及国内银行 外币贷款76亿元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0
• 国内商业银行中短期贷款38.2亿元 • 通过长江电力上市出售三峡工程首批投产4
台机组筹集资金187亿元
• 三峡总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入21亿元
七、功效
三峡水库正 常畜水位1,平 均宽度1.1公里, 水库面积1084 平方公里,具有 防洪、发电、航 运等巨大的综合 效益。
• 1958年国务院完成《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 报告》
四、施工
三峡工程分 三个阶段完 成全部施工 任务,全部 工期为17 年
• 第一阶段
(1993年—1997年) 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 程,施工需5年,以 实现大江截流为标志。
• 第二阶段 (1998年—2003年)为二期工
程,施工需6年,以实现水库初期蓄水、第一批 机组发电和永久船闸通航为标志。
• 防洪
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 能有效的拦蓄宜昌以上的洪水。经三峡水库调 蓄,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 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保障荆江河段的安全。 并增加武汉市防洪调度的灵活性,使长江中下 游12.5万平方公里平原地区的人民免除洪水威 胁。
•发电 三峡机组全部投入运行后,平均每台机组发电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