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合集下载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一、实验目的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 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染色装片。

3. 学习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细菌三型、酵母菌染色装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擦镜纸;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纱布、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一)显微镜油浸的使用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

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 左右。

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

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 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首先下降镜台,将酵母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正下方,镜台升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

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4. 高倍镜观察染色装片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

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

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

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 油镜观察染色装片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将光线调亮,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台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

实验一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实验一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9.用左眼观察目镜,并慢慢转动细调节器至物象清晰为止。
如果不出现物象或者目标不理想要重找,在加油区之外 重找时应按:低倍→高倍→油镜程序。在加油区内重找 应按:低倍→油镜程序,不得经高倍镜,以免油沾污镜 头。
10.油镜使用完毕,先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将镜头上和 标本上的香柏油擦去,然后再用干擦镜纸擦干净。
实验一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 学习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内容 1.学习油浸物镜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四链球菌、白色链球菌、 放线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 油镜是普通光学显微镜所配置的物镜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一种物镜,与其它物镜相比,它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 载波片与镜头之间滴加香柏油,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培养基是按照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用 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其中含有碳源、氮源、 无机盐、维生素以及水分等。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繁 殖还必须在最适pH范围内才能生长得更好,因此对不 同种类的微生物应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
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不 同。依物理性状可分为液体的、固体的和半固体的三种。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半 固体培养基是加入0.2~0.5%的琼脂。
3.放置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用 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 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 标本片约5-6mm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 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 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 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 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如果物象不在 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 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 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陈宝莲2010级生态学040212010002一、实验目的1 学习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2 学习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3 学习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二、实验原理1 显微镜及油镜物镜的使用原理1) 油镜头的标志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 immersion)或HI(homog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

在低倍物镜、高被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

2 ) 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性能的优劣不单是看它的总放大倍数,更重要的是看它的分辨率的大小。

分瓣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

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

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D=λ/2NA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

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NA=n×Sinα/2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素-是镜口角,二倍介质的折射率。

当物镜与玻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

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的相近,光线经过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2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创立的。

作为细菌学上最常用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番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学习并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及维
护的基本知识
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几种基本形态 用悬滴法在高倍镜或油镜下观察细菌的
运动
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 欧林巴斯(OLYMPUS)生物显微镜
欧林巴斯(OLYMPUS)相差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Ⅰ
显微镜的构造 1.光学部分:接目镜 、
接物镜 、 照明装置(聚光镜、 虹彩光圈、 反光镜等). 它 使检视物放大,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 臂、镜筒、物镜转换器、 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 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 件.它起着支持 调节 固定 等作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Ⅱ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 接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 是表示显微 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 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 的最短距离。 :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 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2. 打开主开关。 3. 移动电压调整旋,使亮度 适中。 4. 把标本固定在再物台上。 5. 放松粗调锁挡。 6. 用低倍物镜,旋转粗调和 微控制钮来进行对焦。 7. 调节双目镜筒间距和视度 差。 8. 再适当调节照明度。 9. 使焦点正确地对准标本。
11. 调节孔径光栏。 12. 依次用低、中、高倍镜 观察。 13. 油镜观察:与普通光学 显微镜方法一致。 14. 观察完毕,复原:先将 电压调节旋钮复原,关闭主 开关,切断电源,放开粗调 锁挡。油镜的处理与普通光 学显微镜方法一致。 15. 放入保存箱中。
实验程序III
细菌三种基本形态的观察:
菌落形态观察和个体形态观察,这里主要指 个体形态的观察。 1. 结合油镜的使用,观察三张细菌染色片(球 状菌、杆状菌、和螺旋状菌),边观察边绘图。 2. 看示范镜:观察双球菌、四联球菌察(示范): 一般采用水浸片法、悬滴法、 半固体培养法,常用水浸法 和悬滴法来观察细菌的运动 性。 1. 水浸片法 2. 悬滴法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重点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和维护知识。

3、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几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图1-1)。

1、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等。

(1)镜座:它是显微镜的基座,可使显微镜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2)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3)镜筒:它是连接接目镜(简称目镜)和接物镜(简称物镜)的金属圆筒。

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

镜筒长度一般固定,通常是160mm。

有些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可以调节。

(4)物镜转换器:它是一个用于安装物镜的圆盘,位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为了使用方便,物镜一般按由低倍到高倍的顺序安装。

转动物镜转换器可以选用合适的物镜。

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旋转圆盘,切勿用手推动物镜,以免松脱物镜而招致损坏。

(5)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呈方形或圆形。

载物台上装有压片夹,可以固定被检标本;有标本移动器,转动螺旋可以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

有些标本移动器上刻有标尺,可指示标本的位置,便于重复观察。

(6)调节器:调节器又称调焦装置,由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组成,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使物像更清晰。

粗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10mm,细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0.1mm。

图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1. 镜座2. 镜臂3. 镜筒4. 转换器5. 载物台6. 压片夹7. 标本移动器8. 粗调螺旋9. 细调螺旋10. 目镜11. 物镜12. 虹彩光阑(光圈) 13. 聚光器 14. 反光镜2、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

(1)目镜:它的功能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次放大。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
1、仪器: 显微镜 2、材料: 球菌、杆菌、螺旋菌装片 3、其他 香柏油、擦镜纸、二甲苯
实验步骤
1、清洁显微镜; 2、4×物镜下找到典型细菌的视野;
3、10 ×3、油镜观察:4 ×1)将高倍镜转出。
2)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将油镜转到位。
3)放大视场聚光镜上的虹彩光圈,一边调节细调节旋钮,一边从接目 镜内观察,直到物象清晰。
当光线由聚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 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 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 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 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2、香柏油为介质增加了分辨率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放大倍数=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 D=λ/2n· sin(α/2)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mm) n——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α——镜口角(即入射角)
实验步骤
5)观察完毕,下降载物台,将油镜头转出,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 的油,再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最后再 用擦镜纸擦拭2—3下即可,(注意向一个方向擦拭)。 4、将各部分还原,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头不与载物台通光孔相 对,而是成八字形位置,再将镜筒下降至最低,用防水罩将显微 镜罩好,以免目镜头沾污灰尘。最后用柔软纱布清洁载物台等机 械部分,然后将显微镜放回柜内。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及细菌形 态的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油镜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2、利用油镜观察并掌握各种细菌的形态 3、了解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显微镜油镜,掌握显微镜油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理解在显微镜中,使用油镜可使镜头和被观察物品之间的介质折射率变得相同,从而提高镜头对样品成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进而观察到微小细胞或细胞器。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油镜是一种用于增强显微镜成像质量的辅助装置。

其原理是,在样品和镜头之间加上一层折射率相同的油,这样可以减小样品发生折射时光线的弯曲程度,从而提高成像清晰度和分辨率。

三、实验器材、试酒和仪器1. 显微镜2. 显微镜油镜3. 滴管4. 玻璃片5. 小刷子四、实验步骤1. 取出显微镜,并查看它的各部分,确保它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使用小刷子轻轻地清洁显微镜油镜的表面,将其上的杂质擦掉。

3. 使用滴管滴一滴显微镜油镜在显微镜次镜和玻璃片上。

4. 将玻璃片轻轻地压在显微镜次镜上,使油镜和玻璃片之间的油薄薄地分布均匀。

5. 取出待观察的物品,在玻璃片上将它们压扁,以便观察。

6. 将贴在玻璃片上的待观察物品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并转动聚焦轮以使样品清晰可见。

7. 观察调整后,使用显微镜油镜并继续观察样品。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在使用显微镜油镜前,应仔细清洁油镜表面的杂质,以确保清晰度和分辨率。

2. 滴油镜的过程中,应确保从滴管中挤出尽可能少的油,以确保油在玻璃片和样品之间薄薄地分布均匀。

3. 在观察样品时,应避免震动显微镜和移动载物台,以免影响观察效果和损坏显微镜。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使用显微镜油镜,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结果,观察的样品比不使用油镜时更加清晰和明亮。

这是因为显微镜油镜可以减少样品的折射率,使光线更加集中和聚焦,从而使样品的边缘变得更加锐利,更加清晰。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显微镜油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了解了它的原理和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耐心的操作,在使用滴管滴油镜的过程中也需要仔细操作,不要挤出过多的油,防止堵塞油镜和污染样品。

实验一_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一_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步骤 9 用过的标本片,于涂面上滴一滴乙醚乙醇,用吸水 纸擦去油污至洁净后,放入标本盒中。
普通光学显微镜
注意事项 1 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 油镜观察。 2 下降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 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头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 玻片而损坏镜头。 3 使用乙醚乙醇擦镜头时,注意乙醚乙醇不能过多, 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4 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 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 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5. 遇意外发生,应立即报告教师,不可自己随意处理。
实验室注意事项:
1. 每次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课堂上注意聆听教师对实验内容 的讲解,注意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 2. 实验时应仔细认真,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改变生活中 的习惯动作,以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科学操作方法。 3. 使用贵重仪器应先事先熟知操作规程,遇仪器故障时请教师 帮助解决。 4. 实验中如遇菌液外溢、皮肤划伤或菌液吸入等意外,应立即 报告老师及时进行处理,不得隐瞒,以免酿成后患。 5. 注意安全,易燃物品如二甲苯、酒精等应远离火源。 6. 实验完毕,必须将仪器放到指定地点,带菌工具应先进行消 毒。
普通光学显微镜 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 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 在油浸镜与标本之间滴加香柏油后,调整光源做检 查,即为油镜。油镜的使用原理是,因香柏油具有 与玻璃相似的折射率(香柏油为1.515,玻璃为 1.52)。所以镜检时,滴加的香柏油使光源尽可能 多的进入物镜中,避免光线通过折射率低的空气 (折射率1.0)而散失光线,因而能提高物镜的分 辨力,使物象更明亮清晰。
普通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保养(了解) 1 显微镜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和靠近热源放置。以避免透镜破裂 或脱落。 2 显微镜勿于腐蚀性、挥发性化学试剂放在一起 3 显微镜应注意防潮,箱内防潮硅胶布带要定期烘烤干燥,以 避免失效。 4 显微镜不可随意拆卸,机械部分应加润滑油,以减少摩擦。 5 显微镜要安置于洁净的室内,注意防尘。再次使用前后,应 用绸布或绒布擦去机械部分和反光镜上的灰尘。镜头则须用擦镜 纸擦拭,做到不污染任何油渍、污迹和灰尘。 6 每次使用完毕,各部件还原呈存放状态,即下降聚光镜,开 大光圈,反光镜垂直于镜座,下降镜筒并使物镜呈八字形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1.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掌握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染色装片。

3.学习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细菌三型、酵母菌染色装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擦镜纸;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纱布、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xx油浸的使用
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

2.调节光源:
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左右。

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

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首先下降镜台,将酵母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正下方,镜台升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

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4.高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

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

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

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油镜观察染色装片
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将光线调亮,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台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

如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

仔细观察并绘图;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细菌三型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

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6.镜检完毕后的工作
下降镜台,取出装片;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擦镜液擦掉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擦镜液;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

将接物镜呈“八”字形,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

最后套上镜罩,对号放入镜箱中,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二)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1.用单层报纸螺旋包扎移液管。

2.用两层报纸包扎培养皿。

3.用四层报纸包扎试管。

4.做棉棉塞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

2.上升镜台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上升镜台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3.使用擦镜液擦镜头时,注意擦镜液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4.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六、实验报告
分别绘制油镜下观察到的三类细菌的形态,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

七、问题和思考
1.用油镜便于观察细菌的依据是什么?
2.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3.当物镜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应如何调节?
油镜的基本原理
一、实验目的
1.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掌握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和酵母菌染色装片。

3.学习微生物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
细菌三型、酵母菌染色装片;显微镜、香柏油、擦镜液、擦镜纸;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纱布、棉花等。

四、操作步骤
(一)xx油浸的使用
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

2.调节光源:
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1mm左右。

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

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

3.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首先下降镜台,将酵母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低倍镜正下方,镜台升至距装片0.5cm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

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4.高倍镜观察染色装片
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物镜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

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

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

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

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

5.油镜观察染色装片
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

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
将光线调亮,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台徐徐下降(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

如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

仔细观察并绘图;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细菌三型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

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

6.镜检完毕后的工作
下降镜台,取出装片;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擦镜液擦掉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擦镜液;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

将接物镜呈“八”字形,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

最后套上镜罩,对号放入镜箱中,置阴凉干燥处存放。

(二)微生物基本实验技术
1.用单层报纸螺旋包扎移液管。

2.用两层报纸包扎培养皿。

3.用四层报纸包扎试管。

4.做棉棉塞
五、注意事项
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

2.上升镜台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上升镜台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

3.使用擦镜液擦镜头时,注意擦镜液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

4.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

六、实验报告
分别绘制油镜下观察到的三类细菌的形态,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

七、问题和思考
1.用油镜便于观察细菌的依据是什么?
2.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
3.当物镜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应如何调节?
油镜的基本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