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期末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题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题

一、简答题:1、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①城市规划区范围。

②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 包括: 基本农田保护, 风景名胜区, 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③城市建设用地, 包括: 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

④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包括: 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 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⑥城市防灾工程。

包括: 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内容①建设工程使用性质的控制②建筑容积率的控制(建筑容积率的核定, 建筑容积率的奖励)③建筑密度控制④绿地率控制⑤建筑(层数)高度控制⑥建筑间距控制(日照因素, 消防安全因素, 卫生防疫因素, 施工安全因素, 空间景观因素)⑦建筑范围控制(建筑用地红线距离, 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 建筑后退铁路线的距离, 建筑后退高压电力线(架空线)距离, 建筑退让河道蓝线距离)⑧道路交通控制⑨基地标高控制⑩建筑环境的协调管理①①配套公共设施和无障碍设施的控制3.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内容①控制土地利用性质②核定土地开发③容积率④建筑密度的核定⑤核定其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要求⑥确定建设用地范围⑦城乡用地调整4.控制规划的编制内容:①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界限;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设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核心知识点归纳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核心知识点归纳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核心知识点归纳1.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核心知识点归纳篇一行政机构的基本概念:组织、行政组织,是社会行政系统的结构形态。

是行政行为赖以表现的组织基础。

行政组织的含义包括4个方面:(1)组织结构主要是从职能目标的分工、权责大小的分配、层次等级的划分、管理幅度的确立、制度纪律的规范等方面来确定组织的表现形式。

(2)组织行为组织中的人员为管理目的而活动,在人员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交往、沟通、协作、默契等行为。

(3)组织环境组织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4)组织意识组织中人员对目标、行为、环境的认识和心态意识极大地也影响到组织的凝聚力。

2.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核心知识点归纳篇二行政管理的概念:行政管理是围绕执行公共权威而展开的活动,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它有三层基本含义;(1)行政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一种动态功能。

它通过自己的各种形态的活动,通过完成自己的各种功能来执行社会公共权威,达到既定目标。

行政管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它的活动涉及整个社会。

行政管理活动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系统。

(2)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形式,通过行政体制与组织形式,来执行自己的动态功能。

(3)行政管理体现一种关系。

行政关系有多种形式,如权威关系、组织关系、人际关系、行政体系与社会的关系、行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各类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有不同的格式和性质,会对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产生一定的作用,影响行政管理活动和形式。

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一是行政管理活动是政府管理外部各种公共事务的活动。

又是政府为管理外部社会各项事务而展开的内部管理活动。

3.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核心知识点归纳篇三行政的概念:行政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序进行活动的形态、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通过一定的形式、活动和关系表现出来狭义行政概念:是一定社会政治意愿的积极推行、执行政治决策和实现政治目标,从属于一定社会的政治。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重点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重点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重点每个考生都想在考试中取得高分,除去知识的积累外,也要讲究复习重点突出,复习对了能够帮助我们在考场上涨分,为此小编整理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注册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重点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五个阶段: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1952年成立建工部,同年9月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城市建设座谈会。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1954年,在建工部设城市建设总局,主管城市建设工作。

1954年11月,国家建委成立,1956年国家建委颁发《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城市规划的法规文件。

三、大跃进和调整时期(1958-1965年)1960年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上,草率地宣布“三年不搞城市规划”,是一个重大失误。

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严格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新建工厂,尽量分散在中小城市。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1966年至1971年,是城市建设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时期1972年,国务字批转国家计委、建委、财政部《关于加强基本建设管理的几项意见》,重新肯定城市规划地位。

1974年,《关于城市规划编制和审批意见》和《城市规划居住区用地控制指标》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7年至今)1、1977-1989年1978年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城市规划条例》,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第一部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的城市规划步入法制管理的轨道;1987年10月,建设部在山东威海召开了全国首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会议;1988年在吉林召开全国第一次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研讨会,提出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

2、1990至今1990年4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专业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1993年6月29日,国务院颁布《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法一条例)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进入城乡一体化的新时代(共七章七十条)。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期末复习总结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期末复习总结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期末复习总结填空1.1、城乡规划管理的系统构成: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保障系统1.2、城乡规划管理的对象是市城乡规划区内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活动1.3、.规划管理相对人是规划管理系统中受着某种控制的管理相对方,又是其所在单位的代表,同样具有积极主动性,能够反作用于规划管理人员1.4、.规划管理中介由三方面构成:权利、规则、组织1.5、.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的构成: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1.6、城乡规划管理严格执行,要贯彻执行法无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行,行政行为程序化,违法行政必追究的原则.2.1、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一种职能,即国家运用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2.2、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进行的综合管理。

2.3、行政机构也称行政组织,行政机构是社会机构的一个子系统,它不是行政人员数字相加的总和,也不是行政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联合,而是所有行政人员和各个组成部分按照法律规定组织起来的统一的有机体。

2.4、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行政组织系统内国家行政机关的组合方式,包括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2.5、国家行政机关的纵向结构,又称层级制结构。

2.6、国家行政机关的横向结构,又称职能结构。

2.7、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行政组织,往往是层级制和职能制的有机结合。

2.8、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公正,合乎理性。

2.9、抽象行政行为是指以不确定的人或事为管理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2.10、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他是行政违法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3.1、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3.2、《城乡规划法》“一书三证”:即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为法律凭证来实施城乡规划,建立规划管理制度的明确规定。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复习要点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复习要点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复习要点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备考工作已启动,为了方便考生有效的备考,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复习要点”相关内容,希望这些内容对您的复习有帮助。

想获取更多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资讯,请关注的更新。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法规》复习要点一、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又称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产生的依据和来源及其外部表现形式。

我国只有成文法才是行政法的渊源。

1、宪法。

是制定各种法律、法规、规章的法律依据和来源,是行政法的渊源和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立法权的法律依据:宪法是行政法的最根本的法源。

2、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是制定其他法规、规章的依据、行政法律规范.3、行政法规。

国务院为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制定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及规章的依据。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法规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制定规章的依据。

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实施范围较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人民代表大会,它们在制定机关所辖民族自治地方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是制定规章的依据。

6、规章。

规章亦称行政规章,国务院规章和特定的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7)法律解释。

(8)其他规范性文件,决议、决定和命令。

二、行政行为5个要件1、是行为的主体,即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法定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2、是行为的客体,即行政管理的对象,也就是行政行为所指向的相对方。

3、是行为的内容,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实现的管理任务。

4、是行为的形式,即行政行为的实施,必须以法定的形式表现出来。

5、是行为结果,即行政行为的实施,必定要引起一定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三、行政合法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1、是行政法两项基本原则,两者不可偏废。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备考知识点汇总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备考知识点汇总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备考知识点汇总1.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备考知识点汇总篇一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1.法定的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一般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2.被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被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第一,该组织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第二,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与该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相关联;第三,该组织应当具有熟悉与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的正式工作人员;第四,该组织应当具备实施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所必需的技术、装备条件等;第五,该组织能对实施被授权实施的行政许可引起的法律后果独立地承担责任。

3.被委托的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

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以下规则:(1)委托主体只能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委托实施行政许可;(2)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和规章;(3)委托机关应当对被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被委托机关的行政许可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4)被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得将行政许可实施权再转委托给其他组织或者个人;(5)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将被委托行政机关和被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内容予以公告。

2.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管理与法规》备考知识点汇总篇二城建监察规定:1.适用范围适用于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2.主管部门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城建监察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建监察工作。

3.监察队伍城建监察是指对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要点汇总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要点汇总

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要点汇总1.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要点汇总篇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行政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和咨询的方法。

(1)行政的方法: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靠行政组织被授予的权力,运用权威性的行政手段,采取命令、指示、规定、制度、计划、标准、工作程序等行政方式来组织、指挥、监督城市规划的编制、城市建设使用土地和各类建设活动。

行政方法的原意是通过职务和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能力来管理。

(2)法律的方法:城市规划管理采取法律的方法,要加强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工作。

城市规划法规是调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

法制建设是由立法、执法、守法和司法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其中主要是立法。

城市规划管理严格执法,要贯彻执行“法无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行,行政行为程序化,违法行政必追究“的原则。

(3)经济的方法:就是通过经济杠杆,运用价格、税收、奖金、罚款等经济手段,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进行规划管理。

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从物质利益上来处理政府、企事业或集体、个人等各种经济关系。

(4)咨询的方法: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采用咨询的方法,吸取智囊团或各类现代化咨询研究机构中老师们的集体智慧,帮助政府领导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或帮助开发建设单位对各项开发建设活动进行决策的一种方式。

2.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要点汇总篇二城市规划管理有以下4方面的目的和任务:(1)保障城市规划建设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政令的畅通。

(2)保障城市综合功能的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保障城市各项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轨道,促进城市规划的实施。

(4)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3.2023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要点汇总篇三行政行为必须具备以下5个要件:(1)是行为的主体,即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法定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2023年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题及答案

2023年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题及答案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复习题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2 分,共 100分)1、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两类。

其中R03属于居住区用地中的( )。

A、住宅用地B、公建用地C、道路用地D、公共绿地【答案】C2、在法律的概念中,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专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 )。

A、规范性文件B、法律条文C、行政法规D、宪法【答案】A3、容积率作为规划条件中重要的开发强度指标,必须经法定程序在()中确定,并在规划实施管理中严格遵守。

A、城市总体规划B、近期建设规划C、控制性详细规划D、修建性详细规划【答案】C【解析】容积率作为规划设计条件中重要的开发强度指标,必须经法定程序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定,并在规划实施管理中严格遵守,不得突破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确定的容积率指标。

4、根据《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城镇中心区用地的自然坡度宜小于20%B、居住用地的自然坡度宜小于25%C、工业用地的自然坡度宜小于15%D、乡村建设用地的自然坡度宜小于25%【答案】D【解析】D选项,乡村建设用地的自然坡度宜小于25%——可大于25%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的时代特征不包括( )。

A、保护对象由早期文物保护单位扩大到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和村镇,以及尚未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建筑B、保护范围由文物本体拓展到文物环境和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整体格局与传统风貌C、保护思路出现了质的飞跃D、保护措施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答案】D6、可以接受建设申请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镇是指()。

A、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镇人民政府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C、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D、县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答案】B【解析】《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①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②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期末复习材料一、选择题(1.5×16=24分):1、以下不属于行政处罚的特征的是(C )A、行为目的的惩戒性C、行为的内部特征B、行为违法的确定性D、适用主体的行政特征2、下列不属于行政处罚的原则的是(B )A、法定的原则C、处罚救济原则B、受处罚免除民事责任的原则D、违法行为与处罚相适应的原则3、查处违法用地或违法建设的操作顺序为(B )(1)掌握信息(2)准备资料(3)通知停工(4)实施处罚(5)总结归档(6)申请强制执行(7)行政复议或应诉A、(1)(2)(3)(6)(4)(7)(5)C、(2)(1)(3)(4)(7)(6)(5)B、(1)(2)(3)(4)(7)(6)(5)D、(3)(1)(2)(4)(6)(7)(5)4、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重要依据不包括:(C)A、法律、法规依据B、城市规划依据C、社会公众口述D、事实依据5、( C )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

A、市级以上B、直辖市C、县级以上D、县级以下6、下列选项中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属于不得公开的情形是:(A)a.国家机密b.商业机密c. 社会秩序d、个人基本资料A、abB、abcC、acdD、abcd 7、以下不属于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对象的是(D)。

A、桥梁B、隧道C、人行天桥D、河流8、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程序包括(A)A、申请程序、审核程序、核发程序C、申请程序、审核程序、审批程序B、申请程序、批复程序、核发程序D、规划程序、审核程序、核发程序9、当交叉敷设时,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一般为(B)A、电力线、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B、电力线、热力管、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C、电力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D、热力管、电力线、燃气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

10、下列建筑间距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有(B)A、日照因素B、美观因素C、消防安全因素D、空间景观因素11、建筑容积率的计算公式为(D)A、平均层数÷建筑密度C、基地面积÷建筑面积B、建筑密度÷平均层数D、平均层数×建筑密度12、法定历史保护建筑的建筑实体不包括(D)A、国家级文物建筑B、省市级文物建筑C、县区级文物建筑D、村镇级文物建筑13、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将城市用地分( C )大类、46中类、73小类进行管理A、8B、9C、10D、12 14、审核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程序不包括(D)A、选择建设用地B、核定设计范围并提出土地利用规划要求C、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D、审核建设单位申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各项文件、资料、图纸等是否完备15、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前,城市、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依据( A ),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规划条件。

A、控制性详细规划B、修建性详细规划C、选址意见书D、城乡规划法16、下列不属于规划管理运行机制的是( D )A、协同机制B、调控机制C、反馈机制D、处罚机制17、城乡规划管理的依据不包括( B )A、法律规范依据B、行为道德依据C、技术规范和标准依据D、城乡规划依据。

18、从规划管理系统的整体来看,其有关管理的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维护社会个人利益。

B、保护相关方面的合法权益。

C、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D、保障城乡各项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的轨道,促进城乡规划的实施。

19、下列不是城乡规划文本的特点的是(C)。

A、内容的法规性B、条法的体例性C、逻辑的严谨性D、语言的严密性20、城乡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的政策和规定,并由( B )按照有关法律批准的,对城市社会具有一定强制约束力的法规性文本。

A、城乡规划行政部门C、城乡建设管理部门B、国家权力机关D、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21、下列对规划说明书与规划文本的主要区别分析错误的是( C )。

A、从内容详细程度来说,文本一般简要阐述结果;而说明书则要详细阐述文本中的相关条文。

B、从表现形式方面来说,说明书以章节的表现形式;文本是以条文的表现形式。

C、从法律效力方面来说,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文本不具有法律效力,对规划作具体的说明。

D、从措辞用句方面来说,文本语言比较确定,比较严谨,可能、建议的词语一般不用;而说明书则有较大的语言表达空间。

22、下列不是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的依据的是(D)A、计划依据B、规划依据C、法制依据D、管理依据23、《城乡规划法》明确规定了城乡规划(D)A、编制的法律制度C、实施管理的法律制度B、审批的法律制度D、以上选项都是24、城乡规划行政部门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a.机构设置与城乡规划职能不适应c.机构设置缺乏系统性b.机构设置缺乏统一规范d.城乡规划管理人员不足A、abcdB、abcC、bcdD、acd25、下列不属于我国立法形式的是( C )。

A、法律B、地方性法规C、区域法规D、地方行政规章26、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城市规划法》,自( B )起施行。

A、1989年12月26日B、1990年4月1日C、1989年12月25日D、1990年4月2日27、《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作了规定。

《城乡规划法》共分为( D)。

A、8章65条B、7章65条C、8章70条D、7章70条2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D)A、合法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C、应急性原则 D 、强制性原则29、对行政主体的特征理解不正确的是(C)A、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B、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C、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和参加行政诉讼D、行政主体能独立地承受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果和行政诉讼的效果30、下列不属于行政主要有四大特征:(D)A、国家意志性B、执行性C、法律性D、整体性31、下列不是行政效率的基本要素的是(B)A、速度B、时间C、成本D、行为的正确度32、政府处理问题的投入成本是一个很复杂的经济学问题,不包括包括(A)A、行政物质成本B、行政设施成本C、行政制度成本D、行政人员成本33、以下不属于战略决策的是( D )A、区域规划B、城镇体系规划 C 城市总体规划D、公园规划34、以下不属于决策特点的是( D )A、目标性B、可行性C、选择性D、稳定性35、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划分为几类(B)A、5 B、6 C、7 D、836、社区生活服务管理不包含哪个(C)A、服务设施管理B、服务管理C、社会治安管理 D 信息管理37、新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C)年的历史A、40B、50C、60D、70二、填空题(0.5×40空=20分)1、行政处罚的程序包括:简易处罚程序、一般处罚程序、听证程序。

2、行政处罚的制度包括:事先告知制度、陈述申辩制度、审查决定制度、政府监督制度、罚缴分离制度。

3、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履行前款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4、在行政检查中,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处理,又依法行使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5、由于行政检查涉及面广,对建设单位或个人权利的影响广泛而且直接,因此必须要有直接的法律依据。

6、城市规划实施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道路规划红线订界、复验灰线、建设过程竣工规划验收。

7、道路交通工程规划管理的特点布局的系统性、功能的关联性、服务对象的公益性。

8、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的特点包括整体运行的系统性、服务对象的公众性、工程敷设的综合性、配套建设的超前性、经营管理的垄断性。

9、建设工程规划的管理的对象是建筑物、构筑物。

10、建筑退让距离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后退道路红线、用地红线、河道蓝线、铁路线、高压电线的距离。

11、现阶段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有行政划拨征用和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

12、历史建筑保护的原则包括历史原真性和建筑的完整性。

13、法定历史保护建筑的保护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实体及建筑物实体环境两个方面。

14、历史建筑保护单位的确定,一般按下列程序操作:推荐程序、论证程序、审批程序。

1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建立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主要任务是核发两个法律性文件:一是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二是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7、土地利用强度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18、城乡规划管理的方法一般来说,主要有行政的方法、法律的方法、经济的方法和咨询的方法。

19、城乡规划管理系统的特点:整体性、层次性、特别性20、城乡规划文本的内容: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分区规划文本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21、城乡规划文本的形式:采用章则条文式,即将文本内容分成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

22、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具有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现实性、地方性和公共参与性等特点。

23、依法行政思想环境涉及决策者和公众的城市意识、规划意识、法制意识和行政意识。

24、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近期,城乡规划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将由之前的“一法一条例”扩展为“一法三条例”。

其中“一法”是城乡规划法,“三条例”是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5、地方规划是较小范围的局部规划,是结构规划的深化和具体化,是为未来10年的地区发展制定的详细政策,包括土地、交通和环境等方面,是开发控制的主要依据。

26、行政法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有正当性、平衡性、情理性。

27、行政权限的法律特征有法定性、义务性、依附性。

28、行政监督的的任务和作用包括预防作用、补救作用和改进作用。

29、根据行政的范围,行政可以分别被划分中央行政和地方行政、城市行政和农村行政、内部行政和外部行政。

30、行政效率的测定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职能测量法、领导体制评估法、综合指标比较测量法。

31、外部的环境因素:宏观、微观因素。

32、从决策主体来看,分为组织决策和个人决策。

33、追踪决策的特征有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

34、城市管理的特征包含有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的开放性、管理的动态性。

35、我国城市管理的发展趋势呈现在科学化趋势、信息化趋势、系统化趋势、法制化趋势四个方面。

三、名词解释(3×5=15分):1、行政处罚: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违反城市规划及其法律规范和规划许可尚未构成犯罪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2、违法用地:建设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准的用地范围和使用要求使用土地的,均属违法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