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共22页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 泻肝而采用行气之法,主要是针对肝气郁滞之胸胁 满、闷、胀、痛,男子疝气,女子月经不调,以及 遗尿、闭、癃等证。 • 包含三大类。一是血中之气药,如香附,川芎,气 滞血瘀为其的对之证;二是水中之气药,如瞿麦、 牵牛,功擅行气利水,牵牛破泄之力尤盛,非水盛 气阻之甚者,不可轻投;三是介于两者之间之青橘 皮,功专行气破结。
• 泻子法。 • 肝之子为心。泻肝之子,即是泻心。肝火有余, 可以采用泻心火的方法来治疗。生甘草,特别是 甘草梢是洁古老人特别推崇的一味药物。张山雷 认为,凡泻心之药均能泻肝,苦寒之芩、连、丹、 栀之类,皆可选用。
• 行气 • 香附,本品专入厥阴肝经,长于疏肝解郁,理气 止痛。凡肝气郁滞所致之胸胁脘腹胀痛,妇女月 经不调,以及胎产诸病,均可应用。所以,前人 称其为“气病之总司,妇科之主帅”。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张国良 2015-12-17
治病的医者,当知标本。以身体而论,外为标、 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 脏属阴为本;脏腑在内为本,十二经络在外为标。 而脏腑阴阳气血经络又各有标本之分。以病而论, 先受为本,后传为标。故百病必先治其本,后治 其标。否则邪气滋甚,其病益蓄。纵先生轻病, 后生重病,亦先治其轻,后治其重,则邪气乃伏。 有中满及病大小便不利,则无问先后标本,必先 治满及大小便,为其急也。故曰缓则治其本而不守,为血中之气 药,能行血中之滞气。善理妇人月经不调、腹痛、 经闭、腹部肿块。其性升散,亦特别适用于肝气 郁结、胸胁胀满、头痛等证。 • 瞿麦,味苦性寒,为清热利水之品,兼能通血 痹。即湿热下注而致之遗尿、闭、癃之证。
牵牛,苦辛寒,主要作用为行气泄水。牵牛乃 破泄通利水道之品,与瞿麦相似而力著。 • 青橘皮,即青皮。功擅疏肝理气,散结消痰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通根保1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0配不料置仅试技可卷术以要是解求指决,机吊对组顶电在层气进配设行置备继不进电规行保范空护高载高中与中资带资料负料试荷试卷下卷问高总题中体2资2配,料置而试时且卷,可调需保控要障试在各验最类;大管对限路设度习备内题进来到行确位调保。整机在使组管其高路在中敷正资设常料过工试程况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关都能于可地管以缩路正小高常故中工障资作高料;中试对资卷于料连继试接电卷管保破口护坏处进范理行围高整,中核或资对者料定对试值某卷,些弯审异扁核常度与高固校中定对资盒图料位纸试置,卷.编保工写护况复层进杂防行设腐自备跨动与接处装地理置线,高弯尤中曲其资半要料径避试标免卷高错调等误试,高方要中案求资,技料编术试写5交、卷重底电保要。气护设管设装备线备置4高敷、调动中设电试作资技气高,料术课中并3试、中件资且卷管包中料拒试路含调试绝验敷线试卷动方设槽技作案技、术,以术管来及架避系等免统多不启项必动方要方式高案,中;为资对解料整决试套高卷启中突动语然过文停程电机中气。高课因中件此资中,料管电试壁力卷薄高电、中气接资设口料备不试进严卷行等保调问护试题装工,置作合调并理试且利技进用术行管,过线要关敷求运设电行技力高术保中。护资线装料缆置试敷做卷设到技原准术则确指:灵导在活。分。对线对于盒于调处差试,动过当保程不护中同装高电置中压高资回中料路资试交料卷叉试技时卷术,调问应试题采技,用术作金是为属指调隔发试板电人进机员行一,隔变需开压要处器在理组事;在前同发掌一生握线内图槽部纸内 故资,障料强时、电,设回需备路要制须进造同行厂时外家切部出断电具习源高题高中电中资源资料,料试线试卷缆卷试敷切验设除报完从告毕而与,采相要用关进高技行中术检资资查料料和试,检卷并测主且处要了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精选】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肺虚实泻实泻子:泽泻、葶赓、桑皮、地骨皮。
除湿:半夏、白矾、白茯苓、苡仁、木瓜、橘皮。
泻火:粳米、石膏、寒水石、知母、诃子。
通滞:枳壳、薄荷、生姜、木香、杏仁、厚朴、皂荚、桔梗、苏梗。
补虚补母:甘草、人参、升麻、黄芪、山药。
润燥:蛤蚧、阿胶、麦冬、贝母、百合、天花粉、天冬。
敛肺:乌梅、粟壳、五味、白芍、五倍子。
标本清热清本热(清金):黄苓、知母、麦冬、栀子、沙参、紫苑、天冬。
去寒温本寒(温肺):丁香、藿香、款冬花、檀香、白豆蔻、益智仁、砂仁、糯来、百部。
散标寒(解表):麻黄、葱白、紫苏。
大肠虚实泻实泻热:大黄、芒硝、芫花、牵牛、巴豆、郁李仁、石膏。
泻气:枳壳、木香、橘皮、槟椰。
补虚补气:皂荚。
润燥:桃仁、麻仁、杏仁、地黄、乳香、松子、当归、苁蓉。
燥湿:白术、苍术、半夏、硫黄。
升陷:升麻、葛根。
固脱:龙骨、白垩、诃子、粟壳、乌梅、白矶、赤石脂、禹余粮、石榴皮。
标本清热清本热:秦艽、槐角、地黄、黄芩。
散标热(解肌):石膏、白芷、升麻、葛根。
去寒温本寒(温里):干姜、附子、肉巢。
胃虚实泻实泻湿热:大黄、芒硝。
消饮食:巴豆、神曲、查肉、阿魏、硇砂、郁金、山棱、轻粉。
补虚化湿热:苍术、白术、半夏、茯菩、橘皮、生姜。
散寒湿:干姜、附子、草果、官桂、丁香、肉果、人参、黄芪。
标本清本热(降火):石膏、地黄、犀角、黄连。
解标热(解肌):升麻、葛根、豆豉。
脾虚实泻实泻子:诃子、防风、桑皮、葶苈。
涌吐:豆豉、栀子、萝卜子、常山、瓜蒂、郁金、韲汁、藜芦、苦参、赤小豆、盐汤、苦茶。
泻下:大黄、芒硝、礞石、大戟、续随子、芫花、甘遂。
补土补母:桂心、茯苓。
补气:人参、黄芪、升廊、葛根、甘草、陈皮、蕾香、葳蕤、砂仁、木香、扁豆。
补血:白术、苍术、白芍、胶饴、大枣、干姜、木瓜、乌梅、蜂蜜。
标本除本湿燥中宫:白术、苍术、橘皮、半夏、吴萸、南星、草豆蔻、白芥子。
洁净府:木通、赤茯菩、猪苔、蕾香。
渗标湿开鬼门:葛根、苍术、麻黄、独活。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校释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校释胆为决断之官,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对人的外貌及性格之勇怯影响颇大。
《灵枢·论勇篇》云:“勇士者,目深以固……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也。
”又云:“怯士者,目大而不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说明谋虑出乎肝,而决断由乎胆,二者相互配合,方能多谋而善断,性格刚毅而果敢。
胆为十一脏之主。
脏在此指内脏而言,包括脏与腑。
人有十二脏腑,胆对其他十一脏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正是此意。
为什么胆有如此重要作用呢?易水老人的嫡传弟子李东垣在其名著《脾胃论》中作了明确的阐释。
李氏云:“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胆气不升,则飧泻,肠澼不一而起矣。
”说明胆气条达,各脏腑就能正常的发挥其生理功能,否则,就会发生肠鸣、泻痢等症。
主同肝。
肝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胆与肝相连,共主疏泄,故所主与肝相同。
二、胆所主病证[原文]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太息,憺憺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
[语释]胆腑之病可见如下病证。
胆腑所生之病,出现口苦,呕苦汁的认识本于《灵枢·四时气》篇,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候呢?《灵枢·本输篇》云“胆者,中精之府”。
精即指胆汁。
胆汁色黄而味苦,胆腑之热熏蒸,胆汁之气上泛则口苦;胆热横逆影响胃腑,就会引起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即苦汁。
太息即叹息,是指病人自觉胸中憋闷而长嘘气,嘘后胸中略舒的一种表现,它多由气机不畅,肝胆气郁所致。
此种认识亦发端于《内经》。
《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口苦,善太息……。
”洁古《医学启源》亦云“胆病则善太息”。
憺,通惮,即畏惮、震动之意。
憺憺如人将捕状,是指心中悸动不安、恐惧,似乎要遭逮捕一般。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张元素著)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校释张元素(洁古老人)著吴风全、郭忠印、秦满、李俊杰主编一.肝部1 肝的生理A.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2 肝所主病证A. 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惊、痫,两肋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癓瘕1,女人经病。
B. 标病,寒热疟状,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太夫颓(病字头)疝,女人少腹肿满,阴病。
3 肝病用药:A. 有余,泻之。
a. 泻子,甘草。
b. 行气,香附2、芎穷(草字头)、瞿麦、牵牛、青橘皮3。
c. 行血,红花、鳖甲、桃仁、莪茂4、京三棱5、穿三甲6、大黄、水蛭、虻虫、苏木7、牡丹皮。
d. 镇惊,雄黄、金簿、铁落、真珠、代赭石、夜明砂8、胡粉、银簿、铅丹、石决明。
e. 搜风,羌活9、荆介、薄荷10、槐子、蔓荆子、白花蛇、独活、皂荚、乌头、白附子11、僵蚕、蝉蜕。
B. 不足补之。
a. 补母:枸杞、杜仲、狗脊12、熟地黄、苦参、萆解(草字头)、阿胶、菟丝子。
b. 补血: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药、血竭、没药、芎穷(草字头)。
c. 补气:天麻、柏子仁、白术、菊花、细辛、密蒙花、决明、谷精草、生姜。
C. 本热寒之。
a. 泻木,芍药、乌梅、泽泻。
b. 泻火,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
c. 攻里:大黄。
D. 标热发之。
a. 和解:柴胡、半夏。
b. 解肌:桂枝、麻黄。
二.心部1 心的生理:1血积为癓(wēi),气积为瘕(jiǎ)2香附,味辛能散、苦能降、甘能缓,气平而芳香,无偏寒偏热之弊。
本品专入肝经,长于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3青橘皮,苦辛微温,入肝胆气分,功擅疏肝理气、散结消痰。
其用有五:足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治左肋有积气。
4即莪术。
为气中之血药,功擅行气破血消积。
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痃癖气最良。
一般消积气用酒磨,破血行气用醋磨,本品性刚气峻,非坚顽之积,不宜用。
5即三棱,能破血中之气。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膀胱部】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膀胱部】第十二篇膀胱部一、膀胱的生理原文:膀胱主津液,为胞之府,气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诸病皆干之。
语释:膀胱为六腑之一,是贮尿排尿的器官。
尿由浸液所化,膀胱主津液,即是指其贮尿之功,故《内经》称其为“州都”之官。
胞同“脬”,即小便聚集之所。
故膀胱亦可称胞之府。
尿是人体气化过程中的产物。
气化乃能出是说,气化正常,尿液的排贮就正常。
所谓气化,实际就是化气行水的作用。
气化使津液在人体内川流不息地运行,令其清者发挥营养濡润机体的功能,其浊者变为尿液排出体外,是故《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由于气化功能要由许多脏腑参与,如肺之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之运化水湿,肝之疏泄,肾之主水等,因此许多脏腑的疾病都能影响气化功能的正常进行,最后影响膀胱的贮尿排尿之功,“诸病皆干之”主要指影响气化功能的一些疾病。
二、膀胱所主病证原文:本病:小便淋沥,或短数,或黄赤,或白,或遗失,或气痛。
语释:本病即指足太阳膀胱本腑之病。
《医学启源》引《中藏经》:“伤热,则小便不利,热入膀胱,则其气急,而小便黄涩也。
膀胱寒,则小便数而清白也。
”这就是说,膀胱的病机证候,可以区分为寒与热两大证型。
膀胱实热,则小便短数,尿色黄赤,或浑浊不清,尿时茎中热痛,或淋沥不畅,甚则排尿困难,小便不通,发生癃闭。
膀胱虚寒,则小便频数而清白,淋漓不禁,或遗尿。
原文:标病:发热恶寒,头痛,腰脊强、鼻窒,足小指不用。
语释:足太阳膀胱标病,可见表证和经证。
太阳统营卫而主表,一旦外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邪正交争,营卫失和,便会出现太阳表证,常见的证候是发热、恶寒、头痛。
足太阳经之表病,常与手太阴肺经病症兼见,以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外邪袭表,侵犯肺卫,肺窍不利,则鼻窒而阻塞不通。
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至小指之端外侧”,故本经经脉发生病变,可表现为腰脊强,足小指不用等证。
其经脉循行与所发生的证候在《灵枢·经脉》篇有详述,此不过举例而已。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之肝部by张元素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之肝部by张元素张元素,字洁古,晚号洁古老人,金代著名医家,金元四大家李东垣之师。
易州(今河北易县)人。
我国著名医学流派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
洁古老人撷取前贤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复通过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把药物的使用与脏腑的标本寒热虚实的变化紧密地联系一起,使脏腑辨证论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即《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本书列有十二个脏腑,每个脏腑先写生理功能,后列标本常见病症。
最后示其寒热虚实温情补写之具体常用药物,可谓条缕清晰。
但医学日进,认识亦需不断更新,书中所说一些药物还需医家和读者细心体察焉。
一、肝的生理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二、肝所主病证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惊、痫,两胁肿痛,呕血,小腹疝痛,癥瘕,女人经病标病寒热疟状,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
筋挛,卵缩,丈夫㿗疝;女人少腹肿痛,阴病(丈夫指男子;阴病,据洁古《医学启源》云:“肝所生病者,遗尿。
闭癃”。
因此,疑阴病指遗尿、闭、癃之证,此为男女共有之病。
)三、肝病用药有余泻之泻子(肝火有余,可采用泻心火的办法来治疗)甘草行气香附、芎䓖(川芎)、瞿麦、牵牛、青橘皮行血红花、鳖甲、桃仁、莪茂(蓬莪术)、京三棱、穿山甲、大黄、水蛭、虻虫、苏木、牡丹皮(注: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已禁止捕杀和入药。
)镇惊雄黄、金箔、跌落、真珠(珍珠)、代赭石、夜明砂、胡粉、银箔、铅丹、龙骨、石决明(注:胡粉,即铅粉,系黑铅与豆粉、蛤粉炼制而成的粉末:铅丹,系黑铅与硫磺、硝、盐、矾等炼制而成之铅化物。
)搜风羌活、荆芥、薄荷、槐子、蔓荆子、白花蛇、独活、防风、皂荚、乌头、白附子、僵蚕、蝉蜕不足补之补母(肾为肝之母,肝之虚可以补肾)枸杞、杜仲、狗脊、熟地黄、苦参、萆薢、阿胶、菟丝子补血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药、血竭、没药、芎䓖补气天麻、柏子仁、白术、菊花、细辛、密蒙花、决明、谷精草、生姜本热寒之泻木芍药、乌梅、泽泻泻火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攻里大黄标热发之和解柴胡、半夏解肌桂枝、麻黄END长按关注成为芝医的一员。
五脏寒热虚实用药式

五脏寒热虚实用药式凡用药须知中药是寒凉、温热还是药性平和。
调理同样病症.有寒凉药、温热药、平和药,因各人体质有热体质、寒体质、平和体质,热体质最好少用温热类药、寒体质少用寒凉类药。
凡是久服温热类中药必须加点去上交火热类中药、凡是久服寒凉类中药必须加点温补下交类中药配伍引阳下行药。
因久服用温热类药会使人上交有火热、因久服用寒凉类药会使人下交出现寒凉。
<温药的热性上热至心、肝胆、肺。
寒药的凉性下行至肾、膀胱、稍寒凉点脾胃。
必须使人的五脏平和百病才能全无>羌活.防风.能引药达上肢。
独活.能引药达下肢。
引邪外达:柴胡。
桑枝.桂枝.(升麻白芷)姜黄.能引药达手指。
引气上行:升麻、柴胡。
引水上行:泽泻。
引药上行:桔梗。
引阳下行:牛膝、小茴香、旋覆花。
引火归元:肉桂。
引气归元:砂仁。
有血瘀、心脑血管疾病、必用:《丹参、鬼针草还可以平衡血压.葛根.川芎、主心脑血管》《山楂主血瘀》。
《中成药银杏叶片、类》。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1.心部心病辨证临床表现★心气虚证:心悸,气短,精神疲惫,活动后加重,面色淡白,或有自汗,舌质淡,脉虚。
★心阳虚证:除有心气虚的症状外,必兼虚寒之症,如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淡胖或暗紫,苔白滑,脉沉迟或结代等。
★心阳虚脱:在心阳虚表现的基础上,突然见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甚或神志模糊,昏迷不醒等亡阳虚脱之象。
心血虚与心阴虚临床表现★心血虚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弱。
★心阴虚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藏神,为君火。
包络为相火,代君行令。
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诸热瞀瘛,惊惑谵妄烦乱,啼笑骂詈,怔忡,健忘,诸痛痒疮。
标病:肌热,畏寒战栗,舌不能言,面赤,目黄,手心烦热,胸胁满,痛引腰背肩胛肘臂。
心火郁实泻之泻子脾:黄连、大黄、麦冬、行气:甘草、人参、赤茯苓、木通、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