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寺导游词最新范文

合集下载

2020年精选的灵谷寺旅游点导游词

2020年精选的灵谷寺旅游点导游词

2020年精选的灵谷寺旅游点导游词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优越,地形独特的城市,这也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依钟山而扼长江。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灵谷寺导游词,仅供参考。

灵谷寺导游词(一)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然后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果殿—阵亡将士纪念碑】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

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

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

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

2019年精选灵古寺导游词五篇

2019年精选灵古寺导游词五篇

2019年精选灵古寺导游词五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灵谷寺导游词,欢迎阅读!各位游客:灵古寺导游词(一)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然后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 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 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灵古寺导游词(二)景区的东侧是今天的灵谷寺寺庙所在地,我们看到庙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书“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普济圣师是以后的皇帝赐给宝志大师的封号表明了灵谷寺与宝志的源脉关系。

庙门横额上是于右任所书“灵谷寺”三个字。

进了山门,里面有大雄宝殿,大遍觉堂等建筑。

灵谷寺导游词2篇

灵谷寺导游词2篇

灵谷寺导游词2篇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 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l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果殿阵亡将士纪念碑】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

这山门也就是灵谷公园的大门。

各位请看: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

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

门外的一对石狮,是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进入红山门,我们走上了一条青石铺就的两道。

而道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阵亡将士牌坊。

牌坊的台基长米,宽米,高10米,共五间,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游览的是灵谷寺。

灵谷寺风景区是南京东郊三大风景区之一,它位于紫金山的东边。

灵谷寺原坐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独龙阜,即现在明孝陵的所在地。

南朝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12月宝志和尚圆寂并葬于此。

梁武帝为宝志修建了一座开善精舍,唐代改名宝公院,南唐改称为开善道场,明初改名蒋山寺,明代朱元璋为修建他的陵墓,将该寺迁移于此,并赐名灵谷禅寺。

他当时亲笔书写了“天下第一禅林”的匾额,悬于寺门之上,景况盛极一时。

明初的灵谷寺占地500亩,僧侣1000多人,下辖栖霞寺、定林寺等12座佛寺,寺外庄田40余处,有耕地、山地、池塘共35000多亩。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灵谷寺是多么雄伟壮观。

到了太平天国时期,巍峨殿宇付之一炬,仅剩下烧不掉的无梁殿,1928年北伐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为纪念北伐牺牲的将士,选定灵谷寺旧址建阵亡将士公墓。

新中国成立,改名灵谷公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灵谷寺,我们看到入口处的这座牌坊是仿南朝时期的式样,它告诉人们,灵谷寺是一处六朝胜迹,从山门至现在的放生池的路有约五里,两旁种有松树,所以当时这段路成为“五里松”。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放生池,又叫万工池,它是个半圆形游水池,相传朱元璋建新寺时,看这里有景无水,于是命一万军工在此筑池种白莲,所以称它为万工池。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灵谷寺的正门——红山门。

在门额上原来是蒋介石手书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现在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钱松喦先生书写的“灵谷胜境”。

门外一对石狮是建造公墓时北平军分会赠送的。

步入青石甬道,两侧松柏参天,在原天王殿旧址上,耸立着一座六柱五门的大牌坊,它高10米,是中国最大的牌坊之一,仿北京十三陵大牌坊而建。

牌坊上镶嵌着国民党的党微,中门夹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书有“大仁大义”四个字,背面是“救国救民”,均由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先生书写的。

在牌坊前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貔貅,貔貅是神话传说中黄帝作战时使用的威猛神兽,每当战前,它都一往直前,所向披靡,此物是陆军第17军赠送的,放在这,寓意阵亡将士忠勇威猛。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9篇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9篇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9篇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 1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灵谷景区。

灵谷景区位于钟山东麓,面积约 20xx多亩,这里是六朝名胜荟萃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将原位于钟山西麓的六朝名刹开善寺迁到这里,更名灵谷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禅林”。

到了民国时期,1920xx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将士,又在灵谷寺旧址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仍通称这一片风景区为灵谷寺。

这里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众多名胜古迹隐约其间,有无梁殿、松风阁、灵谷塔、志公殿、三绝碑等,名人墓葬有邓演达墓、谭延闿墓等。

这些人文建筑和山水胜景,掩映于郁葱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叶红如火,色彩斑斓,桂花飘香,景色十分迷人。

灵谷景区鲜明体现出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生态文化的特点,是游人们品味历史、赏桂休闲的好去处。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钟山风景区以山闻名,又以森林公园著称,20xx年3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钟山总面积为4万5千多亩,其中森林面积3.2万亩,总覆盖率达72%,在全市绿化体系中覆盖全市总面积的15.6%,是国内外少见的城市森林公园。

紫金山犹如一台巨大的空气滤清器,据专业人士测算,各类绿色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达440万吨,释放氧气达380万吨,可供1300多万人呼吸所用,如果平摊到每个南京市民,每人每天可从中获得氧气超过4公斤。

按国际环境生态效益计算方法计算,每年产生生态效益达13亿元。

总之,钟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园。

只要你走进了它,就如同进入了“天然氧吧”。

特别是灵谷景区,近年规划建成了万株桂园,其中桂花专类园达 1700亩,共有桂花18000株。

专类园设计风格独特,布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郁郁苍苍,令游客神往不已。

灵谷寺是古代钟山 70多所南朝佛寺中唯一留传到今天的一座,其前身是梁武帝为名僧宝志所建的开善寺,建于梁天监十四年(520xx 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三篇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三篇

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三篇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一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灵谷寺!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圣地。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是中国佛教极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创建于东晋时期的兴宁寺,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灵谷寺的名字取自“灵谷”二字,意为“灵秀之地”。

寺内风景秀丽,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楼等建筑错落有致,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寺庙景观。

首先,我们来到山门。

这座巍峨宏伟的山门建于明代,古色古香的门楼气势磅礴,门额上的“灵谷寺”三个大字历久弥新。

穿过山门,我们进入了寺内。

接下来,我们来到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灵谷寺的主要建筑,是南京市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佛像高约9米,气势雄伟,是寺庙中最神圣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佛教的宁静与庄严。

接下来,我们参观天王殿。

天王殿是灵谷寺的次要建筑,供奉着四大天王像。

四大天王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象征着守护佛教的力量。

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形象和特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天王殿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最后,我们来到藏经楼。

藏经楼是灵谷寺保存佛经的地方,内部陈列着珍贵的佛教经文和经卷。

藏经楼的建筑风格独特,楼内氛围庄重肃穆,给人一种心灵的安宁和静谧。

除了以上几处主要景点,灵谷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看的地方,如藏有珍贵文物的寺庙博物馆、供奉佛教祖师的祖师殿等。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静心思考,放松身心。

好了,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南京灵谷寺,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愉快的时光,同时也能对佛教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祝大家旅途愉快!南京灵谷寺导游词二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灵谷寺!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佛教圣地。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创建于东晋时期的兴宁寺,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灵谷寺是中国佛教极具影响力的寺庙之一,也是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导游词

灵谷寺导游词灵谷寺导游词(优选3篇)做为一位甘于奉献的导游员,常常必须撰写导游词,导游词做为一种讲解的健身培训,它的功效是协助游人在度假旅游的另外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度假旅游的旅游景点包括的文化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那麼写导游词必须留意什么难题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灵谷寺导游词(优选3篇),仅作参考,大家一起来瞧瞧吧。

灵谷寺导游词1尊重的诸位游人:各位好!!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大革命烈士墓园和灵谷生态公园构成的旅游景区。

因为历史时间的缘故,大家或是含糊地称它为灵谷寺。

大家的车已经行车,不清楚大伙儿是否有注意车窗玻璃两边,沿路玉兰花坚挺,树木繁茂,曲径通幽处,大家好像置身QQ仙灵处境。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建立历史时间。

灵谷寺位于紫荆山公园东南边的山脚下,为明朝佛家三大寺院之一。

紫荆山公园早在六朝时就已经是佛教寺院,梁武帝时,其周边尺寸寺庙已达70多家。

到明朝,这种寺庙历尽沧桑,绝大多数被毁,仅有南边的山脚下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极少数几栋储存完好无损。

灵谷寺其前身便是处在独龙岗的开善寺,南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安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禅院和志公塔。

唐朝改叫宝公院,宋朝大中祥符年里,改叫太平兴国古寺,明朝初期改成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候选人中独龙岗这方面风水地,因此就一声令下将这一带包含蒋山寺以内的全部寺庙都迁到紫荆山公园东麓,并成一寺。

由于灵谷寺的地貌是"左山川右峻岭"中间的一片丘陵,因此取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始建时,雄伟壮观,殿阁众多,佛殿屹立,从庙门到正殿,长2.5公里,占地面积500亩,佛家弟子过千。

怪不得朱元津将它当做作品,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遗憾之后因遭兵火磨难,仅有无梁殿得到活下来。

到清同治年间重新修灵谷寺,经营规模已比不上当初,殊不知红墙黄瓦、松翠林茂、花香鸟语、自然环境清幽,仍无失"灵谷初秋"的佳景。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5篇_江苏导游词_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5篇_江苏导游词_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5篇灵谷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中山陵以东约1.5千米处,始建于天监十三年(520xx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

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金陵梵刹志》将其与大报恩寺、天界寺并列为大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苏灵谷寺的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江苏灵谷寺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各位游客: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1、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20xx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风水宝地,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上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2、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梁殿——阵亡将士纪念碑各位游客:我们已来到了灵谷寺的山门前,山门是寺庙大门的通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谷寺导游词最新范文灵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中山陵以东约1.5千米处,始建于天监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

以下是为大家的灵谷寺导游词最新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参观的是灵谷景区。

灵谷景区位于钟山东麓,面积约 2000多亩,这里是六朝名胜荟萃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将原位于钟山西麓的六朝名刹开善寺迁到这里,更名灵谷寺,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禅林”。

到了民国时期,1928年国名政府为了纪念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数万将士,又在灵谷寺旧址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由于 ___原因,人们仍通称这一片风景区为灵谷寺。

这里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众多名胜古迹隐约其间,有无梁殿、松风阁、灵谷塔、志公殿、三绝碑等,名人墓葬有邓演达墓、谭延闿墓等。

这些人文建筑和山水胜景,掩映于郁葱深秀的林海之中,每至深秋,叶红如火,色彩斑斓,桂花飘香,景色十分迷人。

灵谷景区鲜明体现出了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生态文化的特点,是游人们品味历史、赏桂休闲的好去处。

各位游客朋友,我们钟山风景区以山闻名,又以森林公园著称, xx 年3月1日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钟山总面积为4万5千多亩,其中森林面积3.2万亩,总覆盖率达72%,在全市绿化体系中覆盖全市总面积的15.6%,是国内外少见的城市森林公园。

紫金山犹如一台巨大的空气滤清器,据专业人士测算,各类绿色植物每年吸收二氧化碳达440万吨,释放氧气达380万吨,可供1300多万人呼吸所用,如果平摊到每个南京市民,每人每天可从中获得氧气超过4公斤。

按国际环境生态效益计算方法计算,每年产生生态效益达13亿元。

总之,钟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森林公园。

只要你走进了它,就如同进入了“天然氧吧”。

特别是灵谷景区,近年规划建成了万株桂园,其中桂花专类园达 1700亩,共有桂花18000株。

专类园设计风格独特,布局自然清幽,秀木佳林,郁郁苍苍,令游客神往不已。

灵谷寺工程始于洪武十四年 (1381年)九月,第二年六月告竣。

以后又陆续增建了一些殿宇。

寺成后,明太祖赐名为“灵谷禅寺”,并题书了“第一禅林”四个字,刻碑悬于寺门。

关于灵谷寺名称的来由,明太祖在灵谷寺新建时写的《游新庵记》一文中说:“钟山之阳有谷,谷有灵泉曰八功德水。

”他在《御制大灵谷寺记》中又说,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间的一片谷地。

可见“灵谷”二字的含义,“灵”是指当地一股被认为有灵性的泉水,即八功德水;“谷”是指地形而言。

明代的灵谷寺占地500亩,供养了1000多名僧,其范围南抵孝陵卫,北接明孝陵的皇墙,据说当时每天傍晚,寺僧要骑着马经过五里松径才能去关山门,可见范围之大。

在今天的南京体育学院以南,现在还有一个叫做大栅门的地名,就是从大山门谐音而来。

寺内的主要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无梁殿、五方殿、大法堂(清代称毗卢殿)、律堂(清代称观音殿)、宝公塔等。

寺东北还有一座宏伟壮丽的大宝法王殿,是明成祖为西藏活佛哈立麻所建的殿宇。

因哈立麻曾来此建斋讲经,所以又称说法台。

此外,在寺的两侧还有方丈、静室、钟楼等建筑。

寺内还有148间画廊,绘有各种姿态的佛像壁画。

上述建筑,除无梁殿保存至今,其余都已成为如烟往事了。

去年八月下旬,我们一家三口到灵谷寺游玩,观看了传说中的萤火虫,但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为了看到更多的萤火虫,我查阅了资料,妈妈也打听了一下。

可以说是做了功课的,我和妈妈达成共识――要早点去观看。

8月3日下午,我上完钢琴课以后,爸爸就开车载着我和妈妈径直赶往中山陵灵谷寺。

我们到了灵谷寺以后,时间尚早,但是我的心早就飞到灵谷寺里面去了。

我急冲冲地跑到景区门口询问执勤的保安,什么时候可以进去观看萤火虫,得到的答复是晚上6点30分以后进去是的,现在天还没有黑,进去了也看不到萤火虫。

而且你们来晚了,现在已经过了萤火虫的观赏期了听了这话,我顿时像瘪了气的皮球一样,软了下来,心里很失望。

这时爸爸过来给我打气说:“既来之则安之,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可以先看看其他景色,萤火虫不能是我们唯一的目标。

”我同意了。

于是我们向音乐台方向进发,我们一家三口走在上山的路上,有说有笑的。

爸爸拿着照相机给我和妈妈照相;妈妈提醒我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则大口地呼吸着山里的新鲜空气,沿着山路来回地跑着,路的两边是高大的梧桐树,远远望去,这条路全部被树林包围着,看不到尽头,远处已经和天空连在了一起。

路的两边,铺满了梧桐树的黄色落叶,我无意中踩到了,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时,树林中传来了清脆的蝉鸣声,我想,我要是能为它们伴奏该多好呀!想着想着,我不由自主地踏进落叶里,用力地踩踏起来,落叶发出“沙沙沙”的响声。

遇见落叶多的地方,我就加快速度和节奏,发出响亮的“沙沙”声,想要把鸣蝉的叫声比下去。

就这样,我们不知不觉已经到了音乐台前面的广场,环顾四周,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我提议,立即赶赴灵谷寺找萤火虫。

我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加上是下山的路,速度很快,耳旁是“呼呼”的风声,脚下是落叶的“沙沙”声,蝉鸣声从茂盛的树林里传来,好不动听。

来到灵谷寺,夜幕已经降临,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有的人头上戴着装饰灯;有的人手上提着小灯笼;有的人开着手机照亮,嘴里不时地发着牢骚,因为一只萤火虫也没有看到。

我的心情也不好,但是我在心里说:绝不放弃,哪怕找到一只萤火虫也满足了。

妈妈说道:“萤火虫都被人吓跑了。

”我说:“那我们就到人比较少的地方去找,一定能找到!”我轻手轻脚地走在前面,向路边的树林和草丛中张望着,差不多走遍了整个灵谷寺,也没有找到一只萤火虫,眼看就要走到尽头了。

这时路边的树丛里发出一闪一闪的亮光,很微弱,我轻轻地走过去仔细一看,果然是萤火虫,激动地叫了一声:“萤火虫”。

爸爸妈妈也赶了过来,只见萤火虫停在树枝上闪了两下,又飞到另一根树枝上闪了几下,就消失在树林里看不见了。

终于找到了一只萤火虫,我如愿以偿。

“灵谷寺,我们明年见。

”在走出灵谷寺的路上,我高兴地喊道。

金秋时节,我们跟随秋姑娘来到了灵谷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虽然灵谷寺的秋不像王勃写的那样,但依然很美。

那天恰逢南京举行马拉松比赛,那么,就让我们跟随一群奔跑的少年来参观并了解它们吧!第一段赛程的终点就在迎驾桥。

迎驾桥有一个传说,是关于乾隆皇帝的。

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来到了灵谷寺,寺里的住持带着所有僧人站在迎驾桥的两边迎接,因此,就有了“迎驾桥”这个名字。

第二段赛程,是从迎驾桥到红山门。

最后,我们又从红山门一直跑到了无梁殿。

无梁殿原名无量殿,是供奉无量寿佛的地方。

你们知道无量寿佛是谁吗?他就是笑嘻嘻腆着大肚子的弥勒佛。

因为整座建筑完全是用拱券结构建造起来的,没有一根房梁,所以,它又叫无梁殿。

从无梁殿出来,沿着郁郁葱葱的小路,我们来到了灵谷寺的门前。

从门前的告示碑上,我们得知,灵谷寺,始建于公元515年,后来1381年朱元璋把它移到了现在的地方。

何老师又跟我们说了几个参禅礼佛的要点:进寺庙的时候,出入都要按顺时针的方向;拜佛的时候不能跪在中间的蒲团上;阅经时,手一定要干净,翻阅完经书要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在寺庙里要保持安静,不可大声喧哗;不能随便触碰法器。

可以看出,寺庙是庄严肃穆的地方。

在每一个美丽的地方,都留存着古老的建筑,而这些古老的建筑,又蕴藏着怎样的历史呢?期待我们一点点地去发现吧!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灵谷寺,这是一个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

由于 ___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我们的车正在行驶,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车窗两侧,沿途玉兰挺立,林木茂密,曲径通幽,我们仿佛置身于仙灵境地。

我先来介绍一下灵谷寺的创建历史。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紫金山早在六朝时就已是佛教圣地,梁武帝时,其周围大小寺院已达70多所。

到了明代,这些寺院历经沧桑,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灵谷寺前身就是处于独龙岗的开善寺,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代改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

朱元津为建明孝陵,命人选中独龙岗这块 ___,于是就下令将这一带包括蒋山寺在内的所有寺院都迁往紫金山东麓,合为一寺。

因为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各专"。

灵谷寺初建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佛塔矗立,从山门到大殿,长2.5公里,占地约500亩,僧人上千。

难怪朱元津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

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姑姑、姐姐、好朋友张思成一起来到了南京灵古寺游览。

据说这灵古寺已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年了,真实古老啊,我还听说这里还放着唐僧的舍利。

从外表上看,蜡黄蜡黄的墙面,寺顶的两边都各翘起了一个龙头。

从远处看,像几座平房,从远处看,好似小庄园。

走进大门,有四个看似将军的人。

姐姐说那是四大天王,我看了,的确感觉挺威风,其中的一个天王,神态凶巴巴的,身穿盔甲,拎起了两个小妖魔。

还有一个拿着红英枪的天王,刺死了一个小妖魔。

第三个天王更是了不得,脸红的像关公一样,把四个小妖魔踩在脚底下。

第四个天王直拿两个小妖魔往地是摔。

再往里面走,有几个垫子,上面有观音,我和好朋友在大姑姑的带领下,一起拜了佛。

继续往里走,还有如来佛、唐僧的铜像都一一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不仅看了,还拜了呢!我们有来到了烧香的地方,我烧了香以后,才发现烧香也有一定的学问呢。

先把纸撕开,再把头放到有火的蜡烛上,等香有火了,再在香炉边四处走走,把香的烟四处散发,最后把香插在香炉上,难点就在这里,因为我的手短,所以一不小心就倒了“呀!我的香倒了,怎么办?考不上南京大学了?”姑姑听了说“没关系的,只要你有这份心意就行了。

”这是我的心才慢慢地平静下来。

突然,我看见一棵树上有许多红色的小卡片,我走进一看,“哦,原来这些是许愿卡呀!”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座寺里,我看见有一个看上去历史悠久的陶瓷碗,因为我个子不是很高,所以看不见那碗里放了什么东西。

后来我才知道这里面放着唐僧的舍利。

过了一会儿,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灵古寺。

我在路上想:为什么不把唐僧的舍利放在首都北京,而把它放在 ___首都南京呢?这在我心中暂且是个谜,但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解开这个谜。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