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概论(范美霞)

合集下载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

•••••••••••••••••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中国戏剧戏曲学笔记(综合艺术知识)戏剧和戏曲的区别狭义的戏剧专职以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为开端,载欧洲各国发展起来既而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在中国称为“话剧”;广义的戏剧即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传统的以及现当代的各种戏剧形式。

戏剧的划分西方:戏剧学类单指话剧,歌剧(音乐)、舞剧(舞蹈)都被排除在外;中国戏曲的虚拟性虚,指的是动作中所要操作或附着的东西并不存在,如开门的门,上马的马;拟,是仿照、模拟生活动作,开门、上马的动作完全模仿生活中的动作,用真实的生活动作来引起观众的幻觉。

1. 戏剧表演的动作具有变形、强化、美化的性质,以及程式化的特点,有统一的规范。

2. 戏曲时空随剧中人的叙述,根据人物的身份、动作而随意确立。

3. 戏曲表演脱形求神,用经过提炼的、美化的抽象的表演来揭示生活现象的底蕴。

宋元南戏--以南方方言、南方曲调所组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1. 南戏之祖:《琵琶记》。

2. 《琵琶记》与《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史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已经成型;3. 最早的南戏--《张协状元》,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宋代南戏剧本;4. 最成功的南戏--《琵琶记》(元末,高明),昆曲常演的《吃糠》、《描容》、《上路》、《扫松》、《坠马》均出自《琵琶记》。

元杂剧1. 元代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2.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悲剧《窦娥冤》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

△喜剧《望江亭》,川剧《谭记儿》、京剧《望江亭》均改编于此,京剧《望江亭》是张君秋先生的代表作;△喜剧《救风尘》;△历史剧《单刀会》取自三国题材。

3. 元杂剧常识:1) 结构一般以一本四折为单位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四折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起、承、转、合四个过程。

所谓“折”,即现在戏剧中的“幕”,每一折都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段落。

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9课——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9课——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美术》4年级下册17课精彩的戏曲单位:中原区向阳小学姓名:付永霞课题精彩的戏曲课型综合.探索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人物及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加以学习和运用。

2.培养学生对戏曲脸谱的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了解中国戏曲艺术独特的美。

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的热爱。

难点对中国戏曲人物的了解及特征的把握。

教学准备有关戏曲的录像、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

时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播放一段学生最喜欢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戏曲片段让学生欣赏。

并问戏中的人物是谁?演的是哪段戏曲?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那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戏曲人物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走进京剧。

出示课题:精彩的戏曲(契合学生生活的案例学生很容易被这段戏曲所吸引,并有很浓厚的兴趣)三、讲授新课师:课前大家收集了关于戏曲的资料,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了解到的戏曲知识。

(1.戏曲的起源和形成方面的知识。

2.我国有多少种地方戏?比较流行的剧种有哪利用播放戏曲片断引出课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国粹艺术的感染力,激些?)生: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川剧黄梅戏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京剧将京剧称作“东方歌剧”是因为京剧集歌唱、舞蹈、武打、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与西方歌剧有类似之处。

豫剧是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吐字清晰、生动活泼、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

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川剧,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中国戏曲艺术通论,复习笔记。俞为明 版。

中国戏曲艺术通论,复习笔记。俞为明 版。

★.戏剧: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绎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简单说,即戏曲者,演故事也。

★.戏曲的艺术特征:一,必须综合言语、动作、歌舞等多种表演艺术,即通常所说的唱、念、做、打等表演艺术,其中最主要的是歌与舞两种表演艺术。

二,戏曲必须“演故事”,即具有故事情节。

这是戏曲有别于一般歌舞表演、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的重要标志。

三,戏曲史代言体,不是叙述体。

演员必须扮演成剧中任务,以剧中任务的身份来表演故事情节,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来叙述故事情节。

这是戏曲区别于小说、说唱等其他叙事文学的重要标志。

★.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1.综合性:所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绎故事”,就是说中国戏曲是一门由演员扮演、借助言语、动作、歌舞等表演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表演故事的综合艺术。

表现为:a.综合的范围广,它综合了唱作念打等多种表演艺术,在各种综合性艺术中史绝无仅有的。

b.综合的程度紧,戏曲将不同门类的艺术综合在一起,并不是简单的拼凑与混合,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

c.与西方戏剧相比,中国戏曲各艺术因素综合的过程不同,中国是从单一到综合。

2.写意性:a.表现在内容上,中国古代戏曲作家与理论家们历来都强调戏曲必须表现剧作家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即”意”,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

b. 体现在表演形式上,即表演形式的虚拟性。

首先,中国戏曲以虚拟的表现手法来处理舞台时空与现实生活时空的关系。

(西方用舞台布景,中国用演员表演完成)。

其次,中国戏曲以虚拟的手法来塑造舞台形象。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家在创造舞台形象时,既不同于体验派,也不同于表现派,不求形似,强调深思。

即通过虚拟的、高度变形和夸张的表演手法,讲角色的神态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3.地方性:地方性也是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之一。

我国会死一个服员辽阔的国家,各地的民情风俗、方言土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地区就有一个地区的方言和民歌。

3.脚色体制:生旦净丑杂中国戏曲的脚色制,一方面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设计确定的,即戏曲的脚色,是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人物的缩影,也正因为如此,戏曲可以扮演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各种各样的人物;另一方面,由于每一种脚色是按照某一种类型人物的共同特征确定的,各种脚色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与表演程式,因此,戏曲的脚色体制,是人物的典型性格与特定的表演形式的统一体。

感天动地窦娥冤1

感天动地窦娥冤1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杂剧 代表作家。被誉为本色派作家。 作品《窦娥冤》《救风尘》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窦 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 首。1956年,他的名爆
【倘秀才】则〈只〉被这枷纽〈通扭, 拘束〉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 偃〈前仆后倒〉。我窦娥向哥哥行〈那 边〉有句言。[刽子云] 你有甚么话 说? [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 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甚么 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 [正旦唱]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 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 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 朝取应〈应考〉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 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 你 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 [正旦 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 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 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挨刀〉 去呵, [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句末语气 助词〉,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 好与人行方便。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 赴法场典刑〈受死刑〉。婆婆,此后遇 着冬时〈冬至〉年节〈过年〉,月一 〈初一〉十五,有(氵蹇)〈倒〉不了 的浆水饭,(氵蹇)半碗儿与我吃;烧 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叠〉儿, 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 上。 [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判〉罪愆〈死 罪〉,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 干家缘〈操持家务〉;婆婆也,你只看窦娥 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 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 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祭奠〉。 [卜儿哭科,云] 孩儿放心,这个老身都 记得。天哪,兀的〈这〉不痛杀我也[正旦 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 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 明不暗〈糊里糊涂〉,负屈衔冤。

中国戏曲ppt介绍

中国戏曲ppt介绍
净 — 俗称花脸,依据 脸谱颜色来区分
丑 — 文丑、武丑等
四 大 名 旦
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京剧的乐队
• 文场 :京胡 三弦 月琴 三大件等 • 武场: 鼓 板 大锣等打击乐器 • 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片段 • 体验锣鼓谱
鼓 2/4 Xx xxxx xx x xxx x 钹 2/4 ox ox ox x ox x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音乐美学与音乐欣赏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对环境的作用而并不仅是环境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戏曲音乐
• 一、戏曲艺术概述
戏曲音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集 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 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全国范围内的戏剧剧种共 有400多种。
• 明清时期 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
(二)戏曲的分类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 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 悲剧和喜剧、印度 梵剧并称为世界三 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 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 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 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 艺术光辉。
大锣 2/4 x x xo xx x x
片段欣赏
• 《霸王别姬》——传统剧目种介绍及剧目欣赏----黄梅戏
• 黄梅戏,唱腔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故得此名。 “采茶调” 流入安徽后,与当地民间歌舞、曲艺音乐相结合,最初形成“两小戏” (如《打猪草》、《夫妻观灯》)和“三小戏”(即小丑、小旦和小 生)的表演形式。清道光以后,黄梅戏在安庆等地与徽剧同台演出, 又受高腔的影响同时吸收了京剧的表演和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 格黄梅戏用内安庆地区的语言演唱,都用本嗓,亲切易懂。

戏曲鉴赏考试内容

戏曲鉴赏考试内容

戏曲鉴赏考试内容1、看过的《白蛇传》是京剧2、评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板胡4、评剧形成于河北唐山5、京剧的主要声腔是皮黄腔6、越剧流行于南方浙江7、课上看过的《花为媒》中张五可的扮演者是新凤霞8、赵丽蓉主演的剧种是评剧9、昆腔的代表剧种是昆曲10、四大徽班进京祝寿的皇帝是乾隆11、袁雪芬主演的剧目是《梁山伯与祝英台》12、京剧《白蛇传》中许仙的行当是老生13、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的扮演者是范瑞娟14、京剧《白蛇传》中法海的行当是净15、昆曲形成于明代江苏昆山16、课上看过的评剧是《花为媒》17、海派京剧须生的代表人物是周信芳“麒麟童”18、课上看过的《天仙配》中七仙女的扮演者是严凤英19、京剧的主要声腔是皮黄腔20、以板胡为主要伴奏乐器的剧种是评剧1.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2、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合春。

3、四大声腔(1)明代南曲系统的四大声腔:余姚腔(浙江)、海盐腔(浙江)、弋阳腔(江西)、昆山腔(江苏)。

(2)清代前期地方戏曲四大声腔:昆山腔(南方)、弋阳腔(北方)、柳子腔(东部)、梆子腔(西部)。

(3)明清以来影响最广泛的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

4、黄梅戏黄梅戏有花腔和平词两大声腔体系。

花腔体系脱胎于民歌小调,属曲牌体,以演小戏为主,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歌韵味;平词体系渊源于高腔、弹词、罗汉桩、道情、吹腔、徽调、京剧等声腔,属板腔体,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流畅舒展。

黄梅戏的伴奏乐队是20——30人左右的小型民族乐队编制,主要伴奏乐器为高胡。

5、戏曲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音乐戏剧,是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我国的戏曲与希腊的悲、喜剧和印度的梵剧并列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戏曲以音乐为基本表现形式(声乐、器乐伴奏两部分)适应并体现戏剧性的要求,与戏剧表演密切配合。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简介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简介

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简介(含课程名称、学时及授课对象等):
课程名称:中国戏曲欣赏
学 时:32
授课对象:全校文、理、艺术等本、专科生
课程简介: 一、中国戏曲的产生 二、中国戏曲的发展脉络 三、中国戏曲的种类欣赏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 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 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 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 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 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 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 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中国民族传统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但我们的传统戏曲艺术现在正面临着很严峻的形势,大多年轻人不喜 欢这门艺术,不懂这门艺术,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后继之人甚少,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外国的年轻 人非常仰慕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尤其是京剧艺术,漂洋过海到中国拜师学艺,并取得了让中国人敬佩的成绩,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应该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戏曲艺术。
在党的十七大关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引下,高等学校重新审视并调整 《戏曲欣赏》教学的定位,创新《戏曲欣赏》的教学思路,以便提高《戏曲欣赏》教学的质量, 适逢其时。
《戏曲欣赏》教学目的在继续保有原来“美育”和“素质教育”的规定內涵的同时,要从 根本上提高《戏曲欣赏》的教学质量,要将《戏曲欣赏》教学思路创新落实到教学实践的各个 环节,师资水平亟待提高,必要的硬性条件和软性环境亟待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地方戏剧特色摘要: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文化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湘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

分别从起源、特色、艺术、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戏剧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中国戏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戏剧地方特色中国戏剧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因此,充分全面的了解中国各个地方戏剧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粹——京剧(一)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二)国粹中的国粹——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大的剧种,集合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

京剧演员个行当都经过化妆,有固定的脸谱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特征。

脸谱使人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脸谱以舞台为第一应用,它的产生源于生活,现于舞台。

在看戏的过程中首先一直觉给人深刻印象的正是这些鲜明各异的脸谱造型,如:蓝脸的多尔礅,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

京剧脸谱不但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也逐渐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一提到脸谱就会让人想到京剧,想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京剧脸谱已是我国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旅游市场久打不衰的强项品牌。

(三)京剧独特地位国粹京剧艺术以其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其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的,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二、昆剧昆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

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

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

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一)昆剧特色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

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

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

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二)昆剧里程碑及现状昆剧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得力于大师巨匠们的扶持推动。

他们每一次卓有成效的努力,便构筑了一座座巍峨高耸的里程碑:魏良辅创制新腔,梁辰鱼又将清唱的音乐变成戏曲声腔;汤显祖的创作与沈璟的规范格律,引发了昆剧创作的热潮;洪昇、孔尚任振衰起敝,使昆剧呈现中兴气象;浙江苏昆剧团的“传字辈”编演《十五贯》,让昆剧起死回生;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探索了一条昆剧在新时代演出的成功之路。

中国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情况通报。

但昆剧目前还是面临着许多困难:1、编剧人才严重缺乏2、传统剧目严重流失3、院团经费严重不足4、昆曲生源严重匮乏5、缺乏昆曲演出剧场三、脍炙人口的黄梅戏(一)“水戏”黄梅戏班坚持草根文化和时尚元素相结在挖掘老戏潜力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文化元素,通过“水戏”,不断创编、改编剧目,创新演出样式,让观众既耳熟能详,又有新鲜感,既保持了浓郁的原汁原味,又在表演上、剧情上更贴近群众和时代乡土气息,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喜爱所谓“水戏”,是指黄梅戏中只有大致的故事情节,没有固定的剧本,演出时全。

凭演员即兴发挥的演出剧目或模式,又称“放水戏”。

“水戏”的特点:1.创作随机,演员主体。

演出时,演员只需记住自己角色的定位,根据剧情和自己扮演的角色凭经验即兴发挥。

2.演出灵活,高效多产。

只要你想看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天天不重样3.团结协作,配合默契。

(三)黄梅戏艺术1、质朴性:人们一般认为黄梅戏是从采茶、花鼓等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也有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有青阳腔的直接渊源。

民间歌舞也好,青阳腔也好,都是以质朴为特征的艺术品种,黄梅戏继承并发扬了它们的质朴性,形成自已的审美情趣。

我认为,质朴性不仅仅是指表演方式接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质朴性中含有“本真”的意味,这使黄梅戏的表演有了现实的基础和当代的品格,也与浮华、外在、“洒狗血”划清了界限。

2、大众性:黄梅戏的大众性体现在追求观众群的最大化上,在雅俗之间找寻更多的共同点。

作为演员,让很多的观众说“好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黄梅戏的表演,以生活化为基础,吸纳戏曲程式中的活力,有生命感的技巧,受众面比较宽。

大众化是一个顺应时代的、在变化着的概念,一百年前的“大众”与今天的“大众”,欣赏艺术的口味是有差异的,所以,黄梅戏表演艺术追求的大众化,一定是发展的、进步的。

三、其他地方戏剧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以至云贵高原都广为流行,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诞生于1900年前后共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称为“对口莲花落”,第二时期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是第三时期,在这期间共经过了30多年,而评剧便是第四个时期。

(二)越剧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落地唱书)发展而成。

发祥于上海。

男子越剧起源于嵊州东王村,女子越剧起源于嵊州施家岙。

前身是浙江嵊县(今嵊州)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具体历经“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越剧”的称谓演变)。

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以“越剧”称之。

(三)粤剧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剧种。

由于它产生于广东,所以称被为粤剧。

最初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现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香港澳门等地。

由于海外的华人有许多是广东人的后裔,所以在海外的华侨聚居的地区也常有粤剧演出。

粤剧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又保留昆山腔、戈阳腔、广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乐曲和时调,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因此又称“广东梆簧”、“广东大戏”、“广府戏”。

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湘南东部17个县市,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

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称作“长沙湘剧”。

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豫剧河南豫剧是我国主要的剧种之一,特色鲜明,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唱腔圆润、节奏明快。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总之,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

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都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谱化的脚色行当充任。

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

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动作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指导教师:范美霞姓名:甘强学号:208830910146 专业:平面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