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的写法(全)[1]
![参考文献的写法(全)[1]](https://img.taocdn.com/s3/m/f56f45761ed9ad51f01df26f.png)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
其格式为:(一)专著示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示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示例[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四)期刊文章示例[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五)学位论文示例[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六)报告示例[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七)、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1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参考文献应引作者亲自阅过的近年的主要文献,一般文章不超过5篇,评述、综述性文章不超过20篇。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但可作脚注处理。
参考文献列于文后,正文中也须用上角标标出引用文献的序号。
参考文献用“顺序编码制”,即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中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条目著录: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格式。
作者3人以下全部著录,4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之间加“,”,后加“等” 或“etal”。
1.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2.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范例:[1]杨浩滨.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28-30.(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范例:[5]肖凯军.大豆分离蛋白的酶法改性[J]. 食品科学,1995,16(9):30-34.范例:[7]OUJP,YOSHIDA O,SOONGT, et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ke Eng , 1997,38(3): 358-361.(3)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范例:[8]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 .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4)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范例:[10] 胡鞍钢. 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目标[N].联合早报,1994,10.(5)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范例:[11]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6)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范例:[12]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7)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范例:[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 OL]. , 1998,08,16/1998,10,04.(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范例:[15]张永禄. 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专著-M;论文集-C;报刊-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A;标准-S;专利- P;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最详细的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说明

一、文献格式的快速引用(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的类型(即引文出处)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在文献名后并以方括号括起,具体类型标识如下:M ——专著、普通图书 C ——论文集 N ——报纸文章J ——期刊文章 D ——学位论文 R ——研究报告S ——标准 P ——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实例1、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2、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2] Spivak,G. Victory in Limbo[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3] Almarza, .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3、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4]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67.5、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1-7.[2]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6、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9-10.[2]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8、标准【格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举例】[1] 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7、专利【格式】[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P].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举例】[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3,、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9、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5] 昂温 G,昂温 P 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最好 (1)

各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例文献类型及标识码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1)正文中引用文献的标注方法在引用文献的著者姓名或成果内容的右上脚,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序号,依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列出。
①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标记。
这个标记是用方括号括起来的阿拉伯数字,其中的阿拉伯数字是文献的顺序号。
比如,在引用第25个文献的地方所加的标记为〔25〕。
②给文献编序号要根据以下两点:一是只有文献第一次在文中出现时才编序号,换句话说,一篇文献只有一个序号,即使某文献在文中被多次引用,但在几个引用处都要标注同一个序号。
二是以文献第一次出现的前后次序,从1开始连续编序号。
例如,第一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1;第二个第一次出现的文献,序号为2;……。
③如果文献的作用是对正文作解释,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都要使用比正文字号小,并把它们放在右上方(作为上角标);如果文献是作为句子的成分出现在正文之中,标注时文献序号连同方括号的字号要与正文的字号相同,并且把它们作为正文的一部分来书写(位置与正文平齐,不做为上角标),另外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方括号前面加上“文献”两个字。
④如果在正文的一处引用了多篇文献,标注时只用一个方括号,括号内列写这几篇文献的序号:若几个序号是连续的,只标注起、止序号,两序号之间加半字线“-”号;若几个序号不连续,各序号之间加逗号。
例如:……,表明已低到2500m的高度[2],文献[2]指出,此高度已低到2500m。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参考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具体要求如下:(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William E.(名) 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Johns W.E.;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3469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类型及标识,见表1。
表1 传统文献的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Journal)专著(Monograph)论文集(Conferennce Prceeding)(单篇论文)学位论文(Dissertation)专利(Patent)类型标识JMCADP参考文献类型标准(Standard)报纸文章(Newspaper)报告(Report)资料汇编(General)其它文献类型标识SNRGZ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及标识: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的标识,见表2。
表2 电子文献的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图书电子公告类型标识DBCPMEB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为参考文献时不必著明其载体类型,而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见表3。
1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格式

1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格式参考文献列表中的每条文献在正文中都要被引用。
正文引用时,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名〔中文文献〕或姓氏〔英文文献〕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内,格式为〔李志强,2000〕。
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
倘假设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那么在其后的“〔〕”内只需著录出版年,格式为“李志强〔2000〕研究指出……”。
在正文中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英文文献只需标注第一著者的姓氏,其后附“etal.”,格式为(Smithetal.,2001);对中文文献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格式为〔李志强等,2000〕;关于只标注第一著者姓氏使英文文献无法识别的情况,引用时还需加上第一著者的名。
同一著者不同年份的文章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为〔李志强,2000,2001〕;同一著者同年份的多篇文章在正文中的引用格式为〔李志强,2000a,2000b〕。
同一处引用的多篇文献应按出版年的先后排序。
2参考文献列表的排列规那么和著录格式所有文献按著者姓氏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所有中文文献需中英文对比,相对比的英文文献跟在中文后,不用另起一行,空一格即可;同一著者不同年份的文章按出版年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著者同一年份的多篇文章在正文中引用时和在参考文献列表中都要在年份后加“a,b,c…”,以示区别;著者姓氏的英文字母相同的参考文献,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
本刊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纳“著者-出版年制”〕如下:期刊:著者〔多位作者需保留前三位姓名〕.出版年.文章题目[标志代码].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全卷页码连续的可省略〕:起止页码.著作:著者〔多位作者需保留前三位姓名〕.出版年.文章题目[标志代码]//编者姓名.书名.出版地点:出版社名称,页码(总页码或引用页码).3著者-出版年制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格式例如〔1〕期刊中析出的文献黄荣辉,陈际龙,周连童,等.2003.关于中国重大气候灾害与东亚气候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J].大气科学,27(4):770–787.HuangRonghui,ChenJilong,ZhouLiantong,etal.2003.Studies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everec limaticdisastersinChinaandtheEastAsiaclimatesystem[J].ChineseJournalofAtmosphericSciences(in Chinese),27(4):770–787.SamelsonRM,TzipermanE.2001.InstabilityofthechaoticENSO:Thegrowth-phasepredictabilitybarrier[ J].J.Atmos.Sci.,58:3613–3625.〔2〕一般图书高由禧,徐淑英,郭其蕴,等.1962.东亚季风的假设干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12–27.GaoYouxi,XuShuying,GuoQiyun,etal.1962.SomeProblemsaboutEastAsianMonsoon[M](inChinese).Bei jing:SciencePress,12–27.李崇银.1993.大气低频振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pp.LiChongyin.1993.LowFrequencyOscillationsintheAtmosphere[M](inChinese).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Press,201pp.中国气象局.2004–2005.台风年鉴(2003–2004)[M].北京:气象出版社.China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2004–2005.TyphoonYearbooks(2003–2004)[M](inChinese).Beijing:ChinaMeteorologicalPress.IPCC.2001.ClimateChange2001:TheScientificBasis[M].HoughtonJT,DingY,GriggsDJ,etal.,Eds.Cambri dge,UnitedKingdomandNewYork,NY,US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881.〔3〕论文集、会议录叶笃正.1997.赵九章纪念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YeDuzheng.1997.CollectedWorksfortheCommemorationofProfessorZhaoJiuzhang[C](inChinese).Bei jing:SciencePress.〔4〕专著中析出的文献陈联寿.2001.热带气旋运动研究进展的综述[C]//陈联寿等.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ChenLianshou.2001.Anoverviewonprogressinresearchontropicalcyclonesmotion[C]//ChenLianshou, etal.ProceedingsofNationalWorkshoponTropicalCyclones(inChinese).Beijing:ChinaMeteorologicalP ress,1–9.符淙斌.1991.海洋过程和气候变化[M]//叶笃正,曾庆存,郭裕福.当代气候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212–233.FuCongbin.1991.Oceanicprocessinassociationwithclimatechange[M]//YeDuzheng,ZengQingcun,Gu oYufu.CurrentResearchinClimate(inChinese).Beijing:ChinaMeteorologicalPress,212–233.张铭,曾庆存.1983.台风中螺旋云带数值模拟的初步结果[C]//台风会议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2–100.ZhangMing,ZengQingcun.1983.Preliminarynumericalsimulationresultsofspiralbandsintyphoon[C ]//ProceedingsofConferenceonTyphoon(inChinese).Shanghai:ShanghaiScience&TechnologyPress,92–100.ChristensenJH,HewitsonB,BusuiocA,etal.2007:Regionalclimateprojections[M]// ClimateChange200 7:ThePhysicalScienceBasis.ContributionofWorkingGroupItotheFourthAssessmentReportoftheIntergo vernmentalPanelonClimateChange.SolomonS,QinD,ManningM,etal,Eds.Cambridge,UnitedKingdomandNew York,NY,USA:CambridgeUniversityPress.〔5〕学位论文段晚锁.2003.非线性最优化方法在ENSO可预报性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120pp.DuanWansuo.2003.ApplicationsofnonlinearoptimizationmethodinthestudiesofENSOpredicta bility[D].Ph.D.dissertation(inChinese),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 s,120pp.杨蕾.2004.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活动及其变化:资料分析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YangLei.2004.Activityandvariabilityofquasi-stationaryplanetarywavesintheNorthernHemispher e:Dataanalysisandsimulationstudy[D].M.S.thesis(inChinese),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Chin eseAcademyofSciences.〔6〕科技报告GannonPT.1978.InfluencesofearthsurfaceandcloudpropertiesinthesouthFloridaseabreeze[R].NOAATe ch.Rep.ERL402-NHELM2.91.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标注规范格式(1)

参考文献标注规范格式文中无论是参考了他人的文献资料而给出自己的表述,还是直接引用他人文献资料(加引号),都应一一给出其出处,即:在正文参考或引用处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定的文献序号,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给出详细的信息;“参考文献:”顶格,占两行。
参考文献表依次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为:a。
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页码范围号用半角的“—”).b。
译著 [序号]著者;译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c。
期刊[序号]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d。
报纸[序号]作者.文题[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e.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f。
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g.论文集 [序号]作者.文题[A].主编.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h。
电子文献 [序号]作者.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i 档案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件日期[B].收藏地:收藏单位(收藏编号):起止页码.j古籍[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行机构(版本).收藏机构.(即1911年以前出版、无现代版本但有据可查的善本)。
标点符号:用全角的“,"、“:"、“.";作者前三位都要列出,多于三位,则加“,等";外文文献的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刊名、出版单位,均用不带缩写点的标准缩写。
参考文献、引文规定

参考文献、引文格式及规定一、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按照作者的姓氏顺序排序,先英文书目后汉语书目,26个字母的顺序排列。
参考书目不能少于10本,要至少有6本英文书目。
英文书目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如:Shakespeare, William. Hamlet. London: Renmin Press, 1936 汉语书目按照正常姓名顺序)2.英文著作名及期刊杂志名一律使用斜体(包括正文等处)。
顺序中的句号一律为实心句号。
英文书名一律斜体,专著后面表识[M],期刊文章后面标识[J],论文集[C],报纸文章[N];3.每项参考文献内容、顺序及标点为:1)专(译)著:作者名.书名[M].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年份.2)出版物:作者名.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期刊号).3)论文集:作者,文题,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常见的文献类型标示如下:参考书目示范:[1] Bell, 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2] Nida, Eugene A., Jan de Waard.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M].Nashville: ThomasNelson, 1986.[3] V enuti,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 on[M]. New Y ork: Routledge,1995.[4]V ermeer, Hans J.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A]. Chesterman A. (ed.).Readings in Translation Theory [C]. Finland: Oy Finn Lectura Ab, 1989[5] Warren, Rosanna. The Art of Translation: Voices from the Field[M]. Boston: NortheasternUniversity Press, 1989.[6]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如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卷[C].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7] 张美芳. 语言的评价意义与译者的价值取向[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7)二、引文:要求一篇论文中至少要出现5处引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一、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3]金显贺.一种用于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4]刘超,卓馨,吴怡康,等.一种新的吲哚乙胺型夫碱的合成、表征及其晶体结构[J].宿州学学报,2012,27(5):62-67.
三、专著或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M]//专著或文集作者.专著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四、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存放地:大学到系部,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5]谢博.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0:42-45.
五、报纸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称,年-月-日(版序)
[6]江山.文艺研究要百花齐放[N].文艺时报,2009-02-18(6)
六、标准文献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
[7] GB/T 2694-2010.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9
七、网络文献
[序号]作者名.作品名[EB/OL].[访问时间,00-00-00].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