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有关概念》练习题
圆的认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圆的认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圆的周长公式是()。
A. C = πrB. C = 2πrC. C = πdD. C = 2πd2. 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12.56B. 3.14C. 4D. 6.283. 圆的直径是半径的()倍。
A. 1B. 2C. 3D. 4二、填空题:4. 圆的半径为3厘米,其周长是________厘米。
5. 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那么它的半径是________厘米。
三、判断题:6. 圆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7.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四、简答题:8. 请简述圆的基本概念。
五、计算题:9.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六、应用题:10. 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如果绕着花坛走一圈,需要走多少米?如果花坛的面积是1256平方米,那么它的半径是多少米?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B二、填空题:4. 18.845. 4三、判断题:6. 正确7. 正确四、简答题:圆是一个平面上所有与定点(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这个定点称为圆心,距离称为半径。
圆的边界称为圆周。
五、计算题:9. 周长:C = 2πr = 2 × 3.14 × 5 = 31.4厘米面积:A = πr² = 3.14 × 5² = 3.14 × 25 = 78.5平方厘米六、应用题:10. 周长:C = πd = 3.14 × 20 = 62.8米半径:A = πr²,所以 r² = A / π,r = √(A / π) =√(1256 / 3.14) ≈ 20米结束语:通过本单元测试题,同学们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圆的认识,提高解题能力。
第二十四章圆知识点及练习题(附答案)

《圆》章节知识点复习和练习附参考答案一、圆的概念集合形式的概念: 1、 圆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大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定点的距离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轨迹形式的概念:1、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就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补充)2、垂直平分线: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3、角的平分线: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4、到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条直线且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定长的两条直线;5、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平行于这两条平行线且到两条直线距离都相等的一条直线。
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在圆内 ⇒ d r < ⇒ 点C 在圆内;2、点在圆上 ⇒ d r = ⇒ 点B 在圆上;3、点在圆外 ⇒ d r > ⇒ 点A 在圆外; 三、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相离 ⇒ d r > ⇒ 无交点;2、直线与圆相切 ⇒ d r = ⇒ 有一个交点;3、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 有两个交点;四、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图1)⇒ 无交点 ⇒ d R r >+; 外切(图2)⇒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相交(图3)⇒ 有两个交点 ⇒ R r d R r -<<+; 内切(图4)⇒ 有一个交点 ⇒ d R r =-; 内含(图5)⇒ 无交点 ⇒ d R r <-;A五、垂径定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推论1:(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以上共4个定理,简称2推3定理:此定理中共5个结论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即可推出其它3个结论,即:①AB 是直径 ②AB CD ⊥ ③CE DE = ④ 弧BC =弧BD ⑤ 弧AC =弧AD中任意2个条件推出其他3个结论。
中考数学-圆讲义及练习

第3讲圆知识点1 圆周角定理1. 圆的有关概念(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2)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3)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4)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5)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2. 圆心角、弧、弦的关系(1)定理: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三者关系可理解为:在同圆或等圆中,①圆心角相等,②所对的弧相等,③所对的弦相等,三项“知一推二”.3. 圆周角定理(1)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典例剖析例(1)如图,BC是⊙O的直径,A,D是⊙O上的两点,连接AB,AD,BD,若∠ADB=70°,则∠ABC的度数是()A.20°B.70°C.30°D.90°(例(1)图)(例(2)图)(2)如图所示,AB为⊙O的直径,点C在⊙O上,且OC⊥AB,过点C的弦CD与线段OB相交于点E,满足∠AEC=65°,连接AD,则∠BAD=度.跟踪训练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OCB=40°,则∠A的度数等于()A.60°B.50°C.40°D.30°(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A、B、C是⊙O上的三个点,若∠AOC=110°,则∠ABC=.3.如图,C、D两点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AB=2,∠ACD=30°,则AD=.过关精练1.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若∠ABC=70°,则∠AOC的度数等于()A.140°B.130°C.120°D.110°(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是直径.若∠BOC=80°,则∠A等于()A.60°B.50°C.40°D.30°3.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则∠ACB的度数为()A.30°B.45°C.60°D.90°4.如图,点A,B,C,D,E均在⊙O上,∠BAC=15°,∠CED=30°,则∠BOD的度数为()A.45°B.60°C.75°D.90°5.AB是⊙O的直径,点C在圆上,∠ABC=65°,那么∠OCA的度数是()A.25°B.35°C.15°D.20°(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6.如图,点A、B、C都在⊙O上,若∠AOC=140°,则∠B的度数是()A.70°B.80°C.110°D.140°7.如图,AB是⊙O的弦,OC⊥AB,交⊙O于点C,连接OA,OB,BC,若∠ABC=20°,则∠AOB的度数是()A.40°B.50°C.70°D.80°8.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D在⊙O上,若∠CBA=70°,则∠D的度数是.9.如图,点A,B,C在⊙O上,点C在优弧上,若∠OBA=50°,则∠C的度数为.(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点A、B、C为⊙O上的三个点,∠BOC=2∠AOB,∠BAC=40°,则∠ACB=度.知识点2 垂径定理(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所对的两条弧.(2)垂径定理的推论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论3:平分弦所对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典例剖析例(1)如图⊙O的直径CD=20,AB是⊙O的弦,AB⊥CD,垂足为M,OM:OC=3:5,则AB的长为()A.8B.12C.16D.2(例(1)图)(例(2)图)(2)如图,AB是⊙O的直径,AB=4,点M是OA的中点,过点M的直线与⊙O交于C、D两点.若∠CMA=45°,则弦CD的长为.跟踪训练1.如图,在⊙O中,半径OC与弦AB垂直于点D,且AB=8,OC=5,则CD的长是()A.3B.2.5C.2D.1(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E,已知CD=6,EB=1,则⊙O的半径为.3.已知⊙O的半径为10cm,AB,CD是⊙O的两条弦,AB∥CD,AB=16cm,CD=12cm,则弦AB和CD之间的距离是cm.1.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OC=5cm,CD=8cm,则AE=()A.8cm B.5cm C.3cm D.2cm(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8,AE=1,则弦CD的长是()A.B.2C.6D.83.如图,在⊙O中,AB是直径,CD是弦,AB⊥CD,垂足为E,连接CO,AD,∠BAD =2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D=2OB B.CE=EO C.∠OCE=40°D.∠BOC=2∠BAD 4.如图,在半径为的⊙O中,弦AB与CD交于点E,∠DEB=75°,AB=6,AE=1,则CD的长是()A.2B.2C.2D.4(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5.如图,在直径为10cm的⊙O中,BC是弦,半径OA⊥BC于点D,AD=2cm,则BC的长为cm.6.如图所示,在⊙O中,直径CD⊥弦AB,垂足为E,已知AB=6,OE=4,则直径CD=.7.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E,已知CD=6,EB=1,则⊙O的半径为.知识点3 切线的性质(1)切线的性质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2)切线性质的运用见切点,连半径,见垂直.例(1)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A为切点,BC与⊙O交于点D,连结OD.若∠C=50°,则∠AOD的度数为()A.40°B.50°C.80°D.100°(例(1)图)(例(2)图)(2)如图,△ABC中,∠A=30°,点O是边AB上一点,以点O为圆心,以OB为半径作圆,⊙O恰好与AC相切于点D,连接BD.若BD平分∠ABC,AD=2,则线段CD的长是()A.2B.C.D.跟踪训练1.如图,AC是⊙O的切线,切点为C,BC是⊙O的直径,AB交⊙O于点D,连接OD.若∠BAC=55°,则∠COD的大小为()A.70°B.60°C.55°D.35°(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P在BA的延长线上,PD与⊙O相切于点D,过点B 作PD的垂线交PD的延长线于点C,若⊙O的半径为4,BC=6,则P A的长为()A.4B.2C.3D.2.5过关精练1.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A为切点,若∠C=40°,则∠B的度数为()A.60°B.50°C.40°D.30°(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B是⊙O直径,点C在⊙O上,AE是⊙O的切线,A为切点,连接BC并延长交AE于点D.若∠AOC=80°,则∠ADB的度数为()A.40°B.50°C.60°D.20°3.如图,AB是⊙O的切线,B为切点,AO与⊙O交于点C,若∠BAO=40°,则∠OCB 的度数为()A.40°B.50°C.65°D.75°(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4.如图,CB为⊙O的切线,点B为切点,CO的延长线交⊙O于点A,若∠A=25°,则∠C的度数是()A.25°B.30°C.35°D.40°5.如图,AB为⊙O的切线,切点为A,连接AO、BO,BO与⊙O交于点C,延长BO与⊙O 交于点D,连接AD.若∠ABO=36°,则∠ADC的度数为()A.54°B.36°C.32°D.27°6.如图,P是⊙O外一点,P A是⊙O的切线,PO=26cm,P A=24cm,则⊙O的周长为()A.18πcm B.16πcm C.20πcm D.24πcm(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AB是⊙O的直径,P A切⊙O于点A,连结PO并延长交⊙O于点C,连结AC,AB=10,∠P=30°,则AC的长度是()A.B.C.5D.8.如图,菱形OABC的顶点A,B,C在⊙O上,过点B作⊙O的切线交OA的延长线于点D.若⊙O的半径为1,则BD的长为()A.1B.2C.D.(第8题图)(第9题图)9.如图,在△ABC中,O是AB边上的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O与AC相切于点D,BD平分∠ABC,AD=OD,AB=12,CD的长是()A.2B.2C.3D.410.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的一点,以AD为直径的⊙O交AC于点E,连接DE.若⊙O与BC相切,∠ADE=55°,则∠C的度数为.(第10题图)(第11题图)(第12题图)11.如图,AB是⊙O的切线,点B为切点,若∠A=30°,则∠AOB=.12.如图,AC是⊙O的切线,切点为C,BC是⊙O的直径,AB交⊙O于点D,连接OD,若∠A=50°,则∠COD的度数为.13.如图,P 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P=40°,则∠BAC =.(第13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14.如图,AB与⊙O相切于点B,AO的延长线交⊙O于点C,连接BC.若∠A=36°,则∠C=度.15.如图,⊙O与AB相切于点A,BO与⊙O交于点C,∠B=26°,则∠OCA=度.16.如图,C为⊙O外一点,CA与⊙O相切,切点为A,AB为⊙O的直径,连接CB.若⊙O的半径为2,∠ABC=60°,则BC=.(第16题图)(第17题图)17.已知:如图,CD是⊙O的直径,点A在CD的延长线上,AB切⊙O于点B,若∠A=30°,OA=10,则AB=.知识点4 扇形面积的计算(1)圆面积公式:S=πr2(2)扇形:由组成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3)扇形面积计算公式:设圆心角是n°,圆的半径为R的扇形面积为S,则S扇形=πR2或S扇形=lR(其中l为扇形的弧长)(4)求阴影面积常用的方法:①直接用公式法;②和差法;③割补法.(5)求阴影面积的主要思路是将不规则图形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AB=4,AD=2,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CD于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如图,在Rt△ABC中,∠ACB=90°,AB=4,BC=2,将△ABC绕点B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C′的位置,此时点A′恰好在CB的延长线上,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跟踪训练1.如图,矩形ABCD的边AB=1,BE平分∠ABC,交AD于点E,若点E是AD的中点,以点B为圆心,BE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在Rt△ABC中,∠BCA=90°,∠BAC=30°,BC=2,将Rt△ABC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Rt△ADE,则BC扫过的面积为()A.B.(2﹣)πC.πD.π3.如图,半圆的直径AB=6,点C在半圆上,∠BAC=3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分别以点A、C为圆心,AD、CB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交CD于点F,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2πB.8﹣C.8﹣2πD.8﹣4π(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如图,以AB为直径,点O为圆心的半圆经过点C,若AC=BC=,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3.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2,AB=4,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π﹣B.π+C.π+2D.2π﹣24.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2,以BC为直径作半圆,交AB于点D,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π﹣1B.4﹣πC.D.2(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5.如图,在Rt△ABC中,∠ABC=90°,AB=2,BC=2,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 的长为半径作半圆交AC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B.+C.2﹣πD.4﹣6.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对角线BD于点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A.8﹣πB.16﹣2πC.8﹣2πD.8﹣π7.如图,点A、B、C在⊙O上,若∠BAC=45°,OB=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π﹣4B.C.π﹣2D.8.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正方形CDEF的顶点C是的中点,点D在OB上,点E在OB的延长线上,当正方形CDEF的边长为2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π﹣4B.4π﹣8C.2π﹣8D.4π﹣4(第8题图)(第8 题图)(第10题图)9.如图,在Rt△ABC中,∠A=30°,BC=2,以直角边A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D.﹣10.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BC=60°,AB=2,分别以点A、点C为圆心,以AO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菱形的边相交,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11.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以点B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弧,交对角线BD于点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第11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1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3,AD=2,以点A为圆心,AD长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E,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13.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先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再以AB边的中点为圆心,AB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弧,则两弧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是(结果保留π).14.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B=4.以A为圆心,AC长为第 11 页 共 12 页半径作弧,交AB 于点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结果保留π)15.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与对角线AC 交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第14题图) (第15题图)16.如图,一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半径OA =2,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π).(第16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17.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与对角线AC 的交点,若圆的半径等于1,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8.如图,在扇形OAB 中,∠AOB =90°.D ,E 分别是半径OA ,OB 上的点,以OD ,OE 为邻边的▱ODCE 的顶点C 在上.若OD =8,OE =6,则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是 (结果保留π).19.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2,将Rt △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Rt △ADE ,点B 经过的路径为弧B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第19题图) (第20题图)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CD =2,以点C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交AB 边于点E ,且E 为AB 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21.如图,在▱ABCD 中,AD =2,AB =4,∠A =30°,以点A 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连接CE,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2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90°,AC=2,BC=,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第12 页共12 页。
圆相关知识点复习及练习题

圆相关知识点复习及练习题一、圆的定义1、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点组成的图形。
2、在同一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圆的有关概念:1、半径:圆上一点与圆心的连线段。
(1)、确定一个圆的要素是圆心和半径。
(2)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3)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
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4)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5)圆心角:以圆心为顶点,半径为角的边。
(6)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外心是三角形各边中垂线的交点;直角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等于斜边的一半。
(7)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直角三角形内切圆半径r满足:r=+。
+a2bc7、弦心距:圆心到弦的垂线段的长。
1、圆的有关性质1、圆的对称性。
(1)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2)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圆心。
(3)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2、夹在平行线间的两条弧相等。
(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ⅰ)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ⅱ)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ⅲ)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人教数学九年级上册-圆及有关概念人教版

专题24.2 圆及有关概念(专项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O 中,点A ,O ,D 以及点B ,O ,C 分别在一条直线上,则图中的弦有( )A .2条B .3条C .4条D .5条2.⊙O 的半径为5cm ,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OA =3cm ,则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A .点A 在⊙O 上B .点A 在⊙O 内C .点A 在⊙O 外D .无法确定3.如图,一枚圆形古钱币的中间是一个正方形孔,已知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对角线之比为3:1,则圆的面积约为正方形面积的( )A .27倍B .14倍C .9倍D .3倍4.把地球看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假设沿地球赤道绕紧一圈钢丝,然后把钢丝加长,使钢丝圈沿赤道处处高出球面16cm ,那么钢丝大约需要加长A .102cmB .104cmC .106cmD .108cm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点A (4,3),以原点O 为圆心,5为半径作⊙O ,则( )A .点A 在⊙O 上B .点A 在⊙O 内C .点A 在⊙O 外D .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无法确定6.已知,以点C 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如果点A 、点B 只有一,3,4ABC AC CB ==A个点在圆内,那么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3r >34r <<34r <≤34r ≤≤7.下列4个说法中: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④弧是半圆;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一个圆的周长是,它的面积是( )10πA .B .C .D .25π5π100π10π9.矩形ABCD 中,AB =8,P 在边AB 上,且BP =3AP ,如果圆P 是BC =以点P 为圆心,PD 为半径的圆,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点B 、C 均在圆P 外;B .点B 在圆P 外、点C 在圆P 内;C .点B 在圆P 内、点C 在圆P 外;D .点B 、C 均在圆P 内.10.若⊙O 的半径为5cm ,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为4cm ,那么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A .点A 在圆外B .点A 在圆上C .点A 在圆内D .不能确定11.如图,四边形为矩形,,.点P 是线段上一动点,点M ABCD 3AB =4BC =BC 为线段上一点.,则的最小值为( )AP ADM BAP ∠=∠BMA .B .CD 52125322-12.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腰长为4,点M 在斜边AB 上,点P 为该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PC =2,则PM 的最小值为( )A .2B .﹣2C .D .二、填空题13.已知的面积为.O A 25π(1)若,则点P 在________;5.5PO =(2)若,则点P 在________;4PO =(3)若_________,则点P 在上.PO =O A 14.如图,⊙M 的半径为4,圆心M 的坐标为(5,12),点P 是⊙M 上的任意一点,PA ⊥PB ,且PA 、PB 与x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若点A 、点B 关于原点O 对称,则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15.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如图中的______)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如图中的_____)叫做直径.【注意】凡直径都是弦,是圆中最长的弦,但弦____是直径.16.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________,简称___.以A 、B 为端点的弧,记作__________,读作“圆弧AB ”或“弧AB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_______.17.如图,以△ABC 的顶点B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画弧,交于点,连接BC D AD .若∠B =40°,∠C =36°,则∠DAC 的大小为_____度.18.点是非圆上一点,若点到上的点的最小距离是,最大距离是,P P O A 4cm 9cm 则的半径是______.O A 19.如图,、是的半径,点C 在上,,,则OA OB O A O A 30AOB ∠=︒40OBC ∠=︒______.OAC ∠=︒20.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因此,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同理,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因此,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类似地,连接曲线外一点与曲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曲线的距离.依此定义,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以原点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的距离为_____.(2,1)A21.如图,用等分圆的方法,在半径为OA 的圆中,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叶幸运草,若OA =2,则四叶幸运草的周长是________.22.如图,在中,∠ACB=90°,AC=BC=2,以BC 为直径的半圆交AB 于Rt ABC AD ,P 是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 ,则AP 的最小值是_____.A CD23.如图,在△ABC 中,∠ACB=90°,AB=5,BC=3,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 重合),将△BCP 沿CP 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B′CP,连接B′A,则B′A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2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AD=3,以顶点D 为圆心作半径为r 的圆,若要求另外三个顶点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则r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25.如图所示,,,试证明:、、、在同一圆上.AC BC ⊥AD BD ⊥A B C D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以原点O 为圆心,半径为4的,试确定点O A与的位置关系.()2,3(4,2),,(2)A B C ----O A 27.如图,在图中求作⊙P ,使⊙P 满足以线段MN 为弦且圆心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把作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加黑)28.如图,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O 内任意一点,连接AC ,BC ,点D 在AC 上,且AD =CD ,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分别按下列要求画图(保留画图痕迹).(1)在图(1)中,画出的中线AE ;ABC A (2)在图(2)中,画出的角平分线AF .ABC A 29.已知A 为上的一点,的半径为1,所在的平面上另有一点P .O A O A O A(1)如果P 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PA =O A(2)如果,那么点P 与有怎样的位置关系?PA =O A 30.如图,菱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四条边的中点分别ABCD ,AC BD ,,,AB BC CD DA为.这四个点共圆吗?圆心在哪里?,,,E F G H参考答案1.B【分析】根据弦的定义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解:图中的弦有AB ,BC ,CE 共三条,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弦的定义,熟知定义是解题的关键: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弦.2.B解:将点到圆心的距离记为d ,圆的半径记为r ,∵d =OA =3,∴d <r ,∴点A 在圆内,故选:B .3.B【分析】设OB =x ,则OA =3x ,BC =2x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面积,进而即可求解.解:由圆和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OA =OD ,OB =OC ,∵圆的直径与正方形的对角线之比为3:1,∴设OB =x ,则OA =3x ,BC =2x ,∴圆的面积=π(3x )2=9πx 2,正方形的面积==2x 2,()2122x ∴9πx 2÷2x 2=,即:圆的面积约为正方形面积的14倍,9142π≈故选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对称性,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用未知数表示各个图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4.A解:设地球半径为:rcm ,则地球的周长为:2πrcm ,假设沿地球赤道绕紧一圈钢丝,然后把钢丝加长,使钢丝圈沿赤道处处高出球面16cm ,故此时钢丝围成的圆形的周长变为:2π(r+16)cm ,∴钢丝大约需要加长:2π(r+16)﹣2πr≈100(cm )=102(cm ).故选:A .5.A【分析】先求出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再根据点与圆的位置依据判断可得.解:∵点A (4,3)到圆心O 的距离,5OA ==∴OA =r =5,∴点A 在⊙O 上,故选:A .【点拨】本题考查了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关键要记住若半径为,点到圆心r 的距离为,则有:当时,点在圆外;当时,点在圆上,当时,点在圆内,d d r >d r =d r <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6.C【分析】由于,,当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如果点、点只有一个点在3AC =4CB =C r A B 圆内时,那么点在圆内,而点不在圆内.当点在圆内时点到点的距离小于圆的A B A A C 半径,点在圆上或圆外时点到圆心的距离应该不小于圆的半径,据此可以得到半径的B B 取值范围.解:当点在圆内时点到点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即:;A A C 3r >点在圆上或圆外时点到圆心的距离应该不小于圆的半径,即:;B B 4r …即.34r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半径的大小与位置关系的关系.7.B【分析】根据弧的分类、圆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解:①直径是最长的弦,故正确;②最长的弦才是直径,故错误;③过圆心的任一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故正确;④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故错误,正确的有两个,故选B.【点拨】本题考查了对圆的认识,熟知弦的定义、弧的分类是本题的关键.8.A【分析】根据圆的周长公式,由已知的周长求出圆的半径,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所求圆的面积.解:设圆的半径为r,∵圆的周长为10π,∴2πr=10π,即r=5,则圆的面积S=πr2=25π.故选:A.【点拨】此题考查了圆的周长公式,以及圆的面积公式,根据周长求出圆的半径是解本题的关键.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圆中的有关计算公式.9.C解:∵AB=8,点P在边AB上,且BP=3AP∴AP=2,∴根据勾股定理得出,,=,∵PB=6<r,PC=9>r∴点B在圆P内、点C在圆P外,故选C.【点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难度系数中等,此题应根据点与圆心之间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大小关系作出判断10.C【分析】要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确定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利用d >r 时,点在圆外;当d=r 时,点在圆上;当d <r 时,点在圆内判断出即可.解:∵⊙O 的半径为5cm ,点A 到圆心O 的距离为4cm ,∴d <r ,∴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点A 在圆内,故选C .11.D【分析】证明,得出点M 在O 点为圆心,以AO 为半径的园上,从而计算出答案.=90AMD ︒∠解:设AD 的中点为O ,以O 点为圆心,AO 为半径画圆∵四边形为矩形ABCD ∴+=90BAP MAD ︒∠∠∵ADM BAP∠=∠∴+=90MAD ADM ︒∠∠∴=90AMD ︒∠∴点M 在O 点为圆心,以AO 为半径的园上连接OB 交圆O 与点N∵点B 为圆O 外一点∴当直线BM 过圆心O 时,BM 最短∵,222BO AB AO =+1==22AO AD ∴29413BO =+=∴BO =∵2BN BO AO =-=故选:D .【点拨】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圆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和圆的相关知识.12.B【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斜边AB =P 在以C 为圆心,PC 为半径的圆上,当点P 在斜边AB 的中线上时,PM 的值最小,于是得到结论.解:∵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腰长为4,∴斜边AB =∵点P 为该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PC =2,∴点P 在以C 为圆心,PC 为半径的圆上,当点P 在斜边AB 的中线上时,PM 的值最小,∵△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M =AB =12∵PC =2,∴PM =CM ﹣CP =﹣2,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线段最小值问题,涉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点到圆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画出图形找到取最小值的状态然后求解.13. 圆外 圆内 5【分析】(1)先求出的半径,再根据PO 的长度和圆的半径进行比较即可得;O A (2)根据PO 的长度和圆的半径进行比较即可得;(3)根据点在圆上得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即可得.解:设的半径为r ,O A ,225r ππ=,=5r (1)∵PO =5.5>5,∴点P 在圆外;(2)∵PO =4<5,∴点P 在圆内;(3)若要点P 在上,O A 则PO =r =5;故答案为:(1)圆外;(2)圆内;(3)5.【点拨】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14.18【分析】连接OP ,因为PA ⊥PB ,所以在中AB =2PO ,若要使AB 取得最小值,则Rt APB △PO 需取得最小值,连接OM ,交⊙M 于点P ′,当点P 位于P ′位置时,OP ′取得最小值,据此求解即可得.解:如图所示,连接OP ,∵PA ⊥PB ,∴∠APB =90°,∵AO =BO ,∴AB =2PO ,若要使AB 取得最小值,则PO 需取得最小值,连接OM ,交⊙M 于点P ′,当点P 位于P ′位置时,OP ′取得最小值,过点M 作MQ ⊥x 轴于点Q ,则OQ =5,MQ =12,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Rt MQB A,13OM ===又∵MP ′=4,∴OP ′=9,∴AB =2OP ′=18,故答案为:18.【点拨】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圆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和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AB 取得最小值时点P 的位置.15. AC AB 不一定略16. 圆弧 弧 半圆A AB 略17.34【分析】先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可得,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 B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70BAD BDA ∠=∠=︒解:由同圆的半径相等得:,AB BD =,11(180)(18040)7022BAD BDA B ∴∠=∠=︒-∠=⨯︒-︒=︒,36C ∠=︒ ,34DAC BDA C ∴∠=∠-∠=︒故答案为:34.【点拨】本题考查了圆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同圆的半径相等是解题关键.18.或6.5cm 2.5cm【分析】分点在外和内两种情况分析;设的半径为,根据圆的性质列一元一P O A O A O A xcm 次方程并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解:设的半径为O A xcm 当点在外时,根据题意得:P O A 429x +=∴2.5x cm =当点在内时,根据题意得:P O A 294x =+∴6.5x cm =故答案为:或.6.5cm 2.5cm 【点拨】本题考查了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圆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9.25【分析】连接O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BOC =100°,求出∠AO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解:连接OC ,∵OC =OB ,∴∠OCB =∠OBC =40°,∴∠BOC =180°-40°×2=100°,∴∠AOC =100°+30°=130°,∵OC =OA ,∴∠OAC =∠OCA =25°,故答案为:25.【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圆的基本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是解题的关键.201-【分析】连接OA ,与圆O 交于点B ,根据题干中的概念得到点到圆的距离即为OB ,再求出OA ,结合圆O 半径可得结果.解:根据题意可得:点到圆的距离为:该点与圆上各点的连线中,最短的线段长度,连接OA ,与圆O 交于点B ,可知:点A 和圆O 上点B 之间的连线最短,∵A (2,1),∴∵圆O 的半径为1,∴,1∴点到以原点为圆心,以1,(2,1)A 1.1【点拨】本题考查了圆的新定义问题,坐标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利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21..【分析】由题意得出:四叶幸运草的周长为4个半圆的弧长=2个圆的周长,求出圆的半径,由圆的周长公式即可得出结果.解:由题意得:四叶幸运草的周长为4个半圆的弧长=2个圆的周长,∴四叶幸运草的周长==;故答案为.【点拨】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圆周长公式;由题意得出四叶幸运草的周长=2个圆的周长是解题的关键.22.1-【分析】找到BC的中点E,连接AE,交半圆于P2,在半圆上取P1,连接AP1,EP1,可见,AP1+EP1>AE,即AP2是AP的最小值,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然后减掉半径即可.解:找到BC的中点E,连接AE,交半圆于P2,在半圆上取P1,连接AP1,EP1,可见,AP1+EP1>AE,即AP2是AP的最小值,=∵AE P2E=1,∴AP2.1.123.1试题分析: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BC=CB′=3,∵CB′长度固定不变,∴当AB′+CB′有最小值时,AB′的长度有最小值.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AB′有最小值,∴AB′=AC﹣B′C=4﹣3=1.故答案为1.【点拨】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动点型;3.最值问题;4.综合题.24..35r <<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BD=5,三个顶点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内,点A 与点D 的距离最近,点A 应该在圆内,所以r>3,三个顶点A 、B 、C 中至少有一个点在圆外,点B 与点D 的距离最远,点B 应该在圆外,所以r<5,所以r 的取值范围是.35r <<【点拨】勾股定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5.见分析【分析】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出进而得出答AE BE CE DE ===案.解:如图,取的中点,连接,,AB E CE DE∵,,AC BC ⊥AD BD ⊥∴和为直角三角形,ABC A ABD △∴,,12CE AB AE BE ===12DE AB =∴,AE BE CE DE ===∴,,,四点都在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的圆上.A B C D E AE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四点共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是AE BE CE DE ===解题的关键.26.点A 在内;点B 在外;点C 在上.O A O A O A 【分析】连接OA 、OB 、OC ,根据点的坐标,分别求出OA 、OB 、OC 的长,和⊙O 的半径4比较即可得出答案.解:连接OA 、OB 、OC ,∵,()2,3A --由勾股定理得 OA 4,=∴点A 与的位置关系是点A 在内;O A O A ∵,(4,2)B -由勾股定理得OB 4,==∴点B 与的位置关系是点B 在外;O A O A∵,(2)C -由勾股定理得OC =4,4=∴点C 与的位置关系是点C 在上.O A O A 【点拨】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①当d =r 时,点在圆上;②当d >r 时,点在圆外;③当d <r 时,点在圆内.27.见分析.试题分析:先做出∠AOB 的角平分线,再求出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点P .试题解析:【点拨】尺规作图角平分线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的性质.28.(1)见分析(2)见分析【分析】(1)连接CO 、BD ,CO 交BD 于点G ,连接AG 并延长交BC 于E ,线段AE 即为所求作;(2)利用(1)的中点E ,过点E 作半径OH ,连接AH 交BC 于点F ,则线段AF 即为所求作.(1)解:如图(1),线段AE 即为△ABC 的中线;;根据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即可证明;(2)解:如图(2),线段AF 即为△ABC 的角平分线;证明:∵OA =OH ,∴∠HAO =∠H ,∵点O 是AB 的中点,点E 是BC 的中点,∴OE 是△ABC 的中位线,∴OE ∥AC ,∴∠CAH =∠H ,∴∠CAF =∠BAF ,∴AF 为△ABC 的角平分线.【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圆的半径相等,等边对等角,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9.(1)点P 在外;(2)点P 可能在外,也可能在内,还可能在上,O A O A O A O A实际上,点P 位于以A 【分析】(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①在圆外,②在圆上,③在圆内,再逐个判断即可;P (2)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①在圆外,②在圆上,③在圆内,再逐个判断即可.P解:(1),的直径为2PA = O A 点的位置只有一种情况在圆外,∴P 即点与的位置关系是点在圆外.P O A(2)的直径为2PA = O A 点的位置有三种情况:①在圆外,②在圆上,③在圆内.∴P 即点P 可能在外,也可能在内,还可能在上,实际上,点P 位于以A 为O A O A O A【点拨】本题考查了圆的认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做注意多种情况的考虑,注意:点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30.共圆,圆心在点O 处【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出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根据菱形性质证出四边形EFGH 是矩形,根据矩形性质可得E ,F ,G ,H 到矩形中心的距离相等,从而得出结论.解:点E ,F ,G ,H 四点共圆,圆心在点O 处. 理由如下:连接HE ,EF ,FG ,GH ,OH ,OE ,OF ,OG .∵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EF 平行且等于AC , HG 平行且等于AC ,1212∴EF 平行且等于GH∴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HE GF BD ∴又∵四边形ABCD是菱形⊥∴AC BD∴∠AOB=90°∴∠HEF=90°,∴四边形EFGH是矩形,∴E,F,G,H到矩形中心的距离相等∴这个矩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圆上,圆心即为点O.【点拨】考核知识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矩形、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是解题关键.。
《圆的有关概念》练习题(A)学习资料

圆的有关概念》练习题( A)《圆的有关概念》练习题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各图形中,各个顶点一定在同一个圆上的是()A •正方形B •菱形C.平行四边形 D •梯形2•下列说法:(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3)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4)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5)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A • 1个B • 2个C. 3个 D • 4个3•下列说法中,(1)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2 )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3)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4)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也就是过圆心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 • 1个B •2个C. 3个 D • 4个4. 如图,AB是O O的直径,D、C在O O上,AD // OC,/ DAB=60 °连接AC ,贝U/ DAC等于()A • 15°B • 30°C • 45°D • 60°5•如图,O O的直径AB与弦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DE=OB , / AOC=84 °则/ E等9 .如图,AB 为O O 的直径,AD // OC,/ AOD=84 ° 则/ BOC= _______10. 如图,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DEOF、HMNO均为矩形,设6 .如图,AB是O O的直径,点C、D在O O上,且点C、D在AB的异侧,连结AD、OD、OC .若/ AOC=70 ° 且AD // OC,则/ AOD 的度数为()A . 70°B . 60°C. 50° D . 40°7.点A、O、D与点B、O、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图中弦的条数为()A . 2B . 3C . 4D . 5二.填空题(共3小题)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AB于点D,则/ ACD= _____ 度.第8题图第9题图第0题图BC=a, EF=b , NH=c,贝U a、b、c 的大小是__ .0.0.三•解答题(共6小题)11. 已知:如图,AB 是O O 的直径,点C 、D 在O O 上, 且AE=BF , AC 与BD 相等吗?为什么?12. 如图,AB 、CD 为O O 中两条直径,点 E 、F 在直径CD 上,且CE=DF .求证:AF=BE .13. 如图,以△ OAB 的顶点 0为圆心的O O 交AB 于点C 、D ,且AC=BD , OA 与0B 相 等吗?为什么?15.已知:如图,在O 0中,AB 为弦, 求证:△ 0AC0BD .16.如图,已知 AB 、AC 是O 0的弦,AD 平分/ BAC 交O 0于D , 弦DE // AB 交AC 于P ,求证:0P 平分/ APD .14.如图,已知 OA 、0B 是O 0的两条半径, AC=BD .求证:AD=BC .C 、D 为OA 、0B 上的两点,且C 、D 两点在AB 上,B《圆的有关概念》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各图形中,各个顶点一定在同一个圆上的是()A •正方形B •菱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解答】解::•正方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四个顶点到对角线交点距离相等,•••正方形四个顶点定可在同一个圆上.故选:A.2. (2007秋?招远市期末)下列说法:(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3)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4)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5)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其中错误的个数是()A . 1个B. 2个C. 3个D . 4个【解答】解:(1)根据弦的概念,直径是一条线段,且两个端点在圆上,满足弦是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这一概念,所以(1)正确;(2)弦是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只有过圆心的弦才是直径,其它的弦不是直径,所以(2)错误;(3)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半圆,所以半圆是弧•但比半圆大的弧是优弧,比半圆小的弧是劣弧,不是所有的弧都是半圆•所以(3)正确;(4)由等圆的定义可知,半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相等、周长相等,所以为等圆,所以(4)正确;(5 )等弧是能完全重合的弧,只有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不一定能重合•所以(5)错误.故选B •3. (2010秋?灌云县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1)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2)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3)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4)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也就是过圆心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 •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解答】解:(1)、不符合等弧的定义,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完全重合的两段弧为等弧,不但长度相等,弯曲程度也要相同,故本选项错误;(2)、由半径相等推出两个圆为等圆,所以,两个半圆为等弧,故本选项正确;(3)、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不一定是等弧,除非这条弦为直径,故本选项错误;(4)、说法不正确,直径为圆中最大的弦,也就是过圆心的弦,而不是直线,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 •4• (2015?诸城市二模)如图,AB是O O的直径,D、C在O O上,AD // OC,/ DAB=60 ° ° 连接AC ,则/ DAC 等于()A . 15°B . 30°C . 45°D . 60° 【解答】解:••• OA=OC ,•••/ CAO= / ACO , •/ AD // OC ,•••/ DAB=60 °,故选B . 5.( 2016?平南县一模)如图,O O 的直径AB 与弦CD 的延长线交于点 E ,若DE=OB , Z AOC=84 ° 则Z E 等于( )A . 42°B . 28°C . 21°D . 20° 【解答】解:连结OD ,如图, •/ OB=DE , OB=OD , • DO=DE , • Z E= Z DOE ,•/Z 1 = Z DOE + Z E , • Z 1=2Z E ,而 OC=OD , • Z C=Z 1, • Z C=2Z E ,• Z AOC= Z C+Z E=3 Z E , • Z E=1 Z AOC=1 X 84 °28 °33DAC= —Z DAB=30 °•/ BC=CD •••/ B= / BDC=50 ° •••/ BCD=80 °6. ( 2014?长春二模)如图, AB 是O O 的直径,点 C 、D 在O O 上,且点 C 、 异侧,连结 AD 、OD 、OC •若/ AOC=70 °且AD // OC ,则/ AOD 的度数为D 在AB 的 ( )A . 70°B . 60°C . 50°D . 40【解答】解:••• AD // OC , •••/ AOC= / DAO=70 ° 又••• OD=OA ,•••/ ADO= / DAO=70 ° •••/ AOD=180 - 70° -7.( 2015秋?邗江区校级月考)点 A 、O 、D 与点B 、O 、C 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图中弦的【解答】解:由图可知,点 A 、B 、E 、C 是O O 上的点, 图中的弦有 AB 、BC 、CE , 一共3条.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如图,△ ABC 中,/ ACB=90 ° / A=40 °以C 为圆心、CB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点4 D .ACB=90 ° /A=40 °•••/ ACD=10•••/ D= / A ,•••/ AOD=84 °•••/ A=—(180°- 84° =48 °2又••• AD // OC,故答案为:48°10. (2012?河南模拟)如图,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DEOF、HMNO 均为矩形,设BC=a,EF=b,NH=c,则a、b、c 的大小是a=b=c .【解答】解:连接OA , OD , OM .•••四边形ABOC、DEOF、HMON均为矩形.•OA=BC , OD=EF , OM=HN•BC=EF=HN即a=b=c.故答案是:a=b=c.AD // OC ,Z AOD=84 ° 则/ BOC= 48°三•解答题(共6小题)11. (2013秋?锡山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AB是O O的直径,点C、D在O O上,CE 丄AB于E, DF丄AB于F,且AE=BF , AC与BD相等吗?为什么?【解答】解:AC与BD相等.理由如下: 连结OC、OD,如图,•/ OA=OB , AE=BF ,•••OE=OF ,•/ CE 丄AB , DF 丄AB , •••/ OEC= / OFD=90 °在Rt△ OEC 和Rt△ OFD 中,OE=OF0C=0E'•R t △OEC B Rt△OFD ( HL ),•••/ COE= / DOF ,•AC 弧=BD 弧,•AC=BD .【解答】解:I AB、CD为O O中两条直径,•OA=OB , OC=OD ,•/ CE=DF ,•OE=OF ,在厶AOF和厶BOE中,12. (2012?淮安模拟)如图,CE=DF. 求证:AF=BE .AB、CD为O O中两条直径,点E、F在直径CD上,且E020B—--I -.,OF=OE•••△ AOF◎△ BOE (SAS),••• AF=BE .13. (2010秋?灌云县校级期末)如图,以△ OAB的顶点O为圆心的OO交AB于点C、如图,过O作OE丄AB于E,•「CD是O O的弦,OE丄CD,•CE=DE,•/ AC=BD ,•AE=BE ,•/ OE 丄CD ,•OA=OB .•OC=OD ,i r A0=B0在厶OCB和厶ODA中{Z0=Z0 t OD=OC•△ OCB◎△ ODA ( SAS),• AD=BC .(14. (2012秋?西盟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OB上的两点,且AC=BD .求证:AD=BCOA、OB是O O的两条半径, C、D 为OA、【解答】解:T OA、• AO=BO ,•/ AC=BD ,OB是O O的两条半径,15. (1998?武汉)已知:如图,在O O中,AB为弦,C、D两点在AB上,且AC=BD . 求证:△ OACOBD .•••/ A= / B ,•••在△ OAC和厶OBD中:OA=OBZA=ZB,AC=BD• △ OAC OBD ( SAS)16. 如图,已知AB、AC是O O的弦,AD平分/ BAC交O O于D,弦DE // AB交AC于P,求证:OP平分/ APD .【解答】证明:作OM丄AC于M , ON丄DE于N,如图,•/ AD 平分/ BAC ,•••/ BAD= / CAD ,•/ CD 弧=BD 弧,•/ DE // AB ,•••/ ADE= / BAD ,•AE 弧=BD 弧,•AE 弧=CD 弧,•AE弧+EC弧=EC弧+CD弧,即AC弧=ED弧,•AC=DE ,•OM=ON ,•OP 平分/ APD .。
圆的认识练习题(含答案)

圆的认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图1中所示,点A 、O 、D 以及B 、O 、C 分别在一条直线上,则圆中弦的条数为( ) A.2 B.3 C.4 D.5(1)(2)F(3)(4)2.下列说法:①直径是弦;②弦是直径;③过圆内一点有无数多条弦,这些弦都相等;④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O 的半径是20cm,圆心角∠AOB=120°,AB 是⊙O 弦,则AOB S等于( ) 22224.如图2所示,EF 是⊙O 直径,且EF=10cm,弦MN=8cm,则E 、F 两点到直线MN 的距离之和等于( )A.12cmB.6cmC.8cmD.3cm5.在⊙O 中,∠AOB=84°,则弦AB 所对的圆周角是( ) A.42°或138° B.138° C.69° D.42°6.△AOB 中,∠AOB=90°,∠B=34°,如图3所示,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交AB 于C,则AC 的度数是( )A.56°B.68°C.72°D.84°7.如图4所示,O 是圆心,半径OC ⊥弦AB,垂足为D 点,AB=8,CD=2,则OD等于( ) A.2 B.3 C.28.一条弦分圆周为5:7,这条弦所对的圆周角为( )A.75°B.105°C.60°或120°D.75°或105°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40分)9.确定一个圆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决定圆的位置, _____决定圆的大小.10.如图5所示,OA 、OB 是圆的两条半径,∠OAB=45°,AO=5,则AB=_________.(5)(6)(7)(8)(9)11.圆内最长弦长为30cm,则圆的半径为______cm.12.如图6所示,CD 是⊙O 的直径,AB 是弦,CD ⊥AB,交AB 于M,则可得出AM=MB,AC BC 等多个结论,请你按现在图形再写出另外两个结论:__________. 13.如图7所示,AB 是⊙O 的直径,弦CD 与AB 相交于点E,若_______,则CE=DE(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一个条件)14.如图8,A 、B 、C 三点在⊙O 上,∠BOC=100°,则∠BAC=_________. 15.在⊙O 中,弦AB 所对的圆周角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16.如果⊙O 的直径为10cm,弦AB=6cm,那么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为_____cm. 17.过圆上一点引两条互相垂直的弦,如果圆心到两条弦的距离分别是2和3, 那么这两条弦长分别是___________. 18.如图9,在半径为2cm 的⊙O 内有长为的弦AB,则此弦所对圆心角∠ABO=___. 三、求解题:(9分)19.如图,⊙O 的直径AB 和弦CD 相交于点E,已知AE=6cm,EB=2cm, ∠CEA=30°, 求CD 的长.D四、证明题:(每小题9分,共27分)20.如图所示,已知F 是以O 为圆心,BC⊥BC 于点D.求证:AD=12BF.21.如图所示,已知AE 为⊙O 的直径,AD 为△ABC 的BC 边上的高.求证:AD ·AE=AB ·AC22.如图所示,已知⊙O,线段AB 与⊙O 交于C 、D 两点,且OA=OB.求证:AC=BD.A答案一、1.B 2.B 3.C 4.B 5.A 6.B 7.B 8.D二、9.圆心;半径;圆心;半径∠A=∠B13.AB=CD或AC AD=或BC BD=14.50° 15.相等或互补 16.4 17.6和4 18.120°三、19.解:过O作OF⊥CD于F,连结CO.∵AE=6cm,EB=2cm,∴AB=8cm,∴OA=12AB=4cm,OE=AE-AO=2cm.在Rt△OEF中,∵∠CEA=30°,∴OF=12OE=1cm.在Rt△CFO中,OF=1cm,OC=OA=4cm,∴=又∵OF⊥CD,∴DF=CF,∴四、20.证明:延长AD,交⊙O于点M,由垂径定理知,AB BM=, 又∵A是BF的中点,∴AM BF=,AM=BF,而AD=12AM,∴AD=12BF.21.证明:连结BE,∵AE为⊙O的直径,∴∠ABE=90°, 在Rt△ABE和Rt △ADC中,∠E=∠C,∴△ABE∽△ADC,∴AD AEAD AC=,即AD·AE=AB·AC.22.证明:过O点作OM⊥AB于M, ∵OA=OB,∴AM=MB,又∵OM⊥AB,CD是弦,∴CM=MD,∵AM-CM=BM-DM,∴AC=BD.。
2024成都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 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知识精练(含答案)

2024成都中考数学第一轮专题复习圆的有关概念及性质知识精练基础题1. (2023江西)如图,点A,B,C,D均在直线l上,点P在直线l外,则经过其中任意三个点,最多可画出圆的个数为()A. 3B. 4C. 5D. 6第1题图2. (2023广东省卷)如图,AB是⊙O的直径,∠BAC=50°,则∠D=()第2题图A. 20°B. 40°C. 50°D. 80°3. (2023广元)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连接CD,OD,A C.若∠BOD=124°,则∠ACD的度数是()A. 56°B. 33°C. 28°D. 23°第3题图4. (2023山西)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BD为对角线,BD经过圆心O.若∠BAC =40°,则∠DBC的度数为()第4题图A. 40°B. 50°C. 60°D. 70°5. (2023安徽)如图,正五边形ABCDE内接于⊙O,连接OC,OD,则∠BAE-∠COD=()A. 60°B. 54°C. 48°D. 36°第5题图6. (2023赤峰)如图,圆内接四边形ABCD中,∠BCD=105°,连接OB,OC,OD,BD,∠BOC =2∠COD,则∠CBD的度数是()第6题图A. 25°B. 30°C. 35°D. 40°7. [新考法—数学文化](2023岳阳)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道题:“今有圆材,径二尺五寸.欲为方版,令厚七寸,问广几何?”结合下图,其大意是:今有圆形材质,直径BD为25寸,要做成方形板材,使其厚度CD达到7寸,则BC的长是() A. 674寸 B. 25寸C. 24寸D. 7寸第7题图8. (2023杭州)如图,在⊙O中,半径OA,OB互相垂直,点C在劣弧AB上.若∠ABC=19°,则∠BAC=()第8题图A. 23°B. 24°C. 25°D. 26°9. (2023广西)赵州桥是当今世界上建造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如图,主桥拱呈圆弧形,跨度约为37 m,拱高约为7 m,则赵州桥主桥拱半径R约为()第9题图A. 20 mB. 28 mC. 35 mD. 40 m10. (2023凉山州)如图,在⊙O中,OA⊥BC,∠ADB=30°,BC=23,则OC=()A. 1B. 2C. 2 3D. 4第10题图11. 如图,点A,B,D在⊙O上,CD垂直平分AB于点C.现测得AB=CD=16,则圆形宣传图标的半径为()第11题图A. 12B. 10C. 8D. 61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的半径为4,弦AB的长为3,过O作OC⊥AB于点C,则OC的长度是________;⊙O内一点D的坐标为(-2,1),当弦AB绕O点顺时针旋转时,点D到AB的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_.第12题图13. (2023武汉)如图,OA,OB,OC都是⊙O的半径,∠ACB=2∠BA C.(1)求证:∠AOB=2∠BOC;(2)若AB=4,BC=5,求⊙O的半径.第13题图拔高题14. (2023吉林省卷)如图,AB,AC是⊙O的弦,OB,OC是⊙O的半径,点P为OB上任意一点(点P不与点B重合),连接CP.若∠BAC=70°,则∠BPC的度数可能是()A. 70°B. 105°C. 125°D. 155°第14题图15. 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点E 为弧AB 的中点,连接DE 与AB 交于点F .若AB=1,记△ADF 的面积为S 1,△AEF 的面积为S 2,则S 1S 2的值为________.第15题图16. 如图,以原点O 为圆心的圆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的正半轴于点C ,且点A 的坐标为(-2,0),D 为第一象限内⊙O 上的一点,若∠OCD =75°,则AD 的长为________.第16题图参考答案与解析1. D 【解析】本题考查了确定圆的条件及圆的有关定义及性质.∵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一定能作一个圆,∴要经过题中所给的3个点画圆,除选定直线l 外的点P 外,再在直线l 上的A ,B ,C ,D 四个点中任选其中2个即可画圆.∵从A ,B ,C ,D 四个点中任选其中2个点的方法可以是AB ,AC ,AD ,BC ,BD ,CD ,共6种,∴最多可以画出圆的个数为6.2. B 【解析】∵AB 是⊙O 的直径,∠BAC =50°,∴∠ACB =90°,∠B =180°-50°-90°=40°.∵AC =AC ,∴∠D =∠B =40°.3. C 【解析】∵∠BOD =124°,∴∠AOD =180°-124°=56°,∴∠ACD =12∠AOD =28°. 4. B 【解析】∵BD 经过圆心O ,∴∠BCD =90°.∵∠BDC =∠BAC =40°,∴∠DBC =90°-∠BDC =50°.5. D 【解析】∵五边形ABCDE 是正五边形,∴∠BAE =(5-2)×180°5=108°,∠COD =360°5=72°,∴∠BAE -∠COD =108°-72°=36°. 6. A 【解析】∵∠BCD =105°,∴∠BAD =180°-105°=75°,∴∠BOD =150°.∵∠BOC=2∠COD ,∴∠COD =13 ∠BOD =50°,∴∠CBD =12∠COD =25°. 7. C 【解析】∵BD 是圆的直径,∴∠BCD =90°.∵BD =25,CD =7,∴在Rt △BCD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252-72 =24(寸).8. D 【解析】如解图,连接OC ,∵∠ABC =19°,∴∠AOC =2∠ABC =38°.∵半径OA ,OB 互相垂直,∴∠AOB =90°,∴∠BOC =90°-38°=52°,∴∠BAC =12∠BOC =26°.第8题解图9. B 【解析】如解图,在Rt △OAB 中,由勾股定理,得AO 2+AB 2=OB 2,即(R -7)2+(372)2=R 2,解得R ≈28(m).第9题解图10. B 【解析】如解图,连接OB ,设OA 交BC 于点E ,∵∠ADB =30°,∴∠AOB =60°.∵OA ⊥BC ,BC =23 ,∴BE =12 BC =3 .在Rt △BOE 中,sin ∠AOB =BE OB,∴sin 60°=3OB =32,∴OB =2,∴OC =2.第10题解图11. B 【解析】如解图,连接OA ,设圆形宣传图标的半径为R ,∵CD 垂直平分AB ,AB=CD =16,∴CD 过点O ,AC =BC =12 AB =12×16=8,∠DCA =90°.∵AO =OD =R ,∴在Rt △AOC 中,由勾股定理,得OC 2+AC 2=OA 2,即(16-R )2+82=R 2,解得R =10,即圆形宣传图标的半径为10.第11题解图 12. 552 ;552 -5 【解析】如解图,连接OB ,∵OC ⊥AB ,∴BC =12 AB =32.由勾股定理,得OC =OB 2-BC 2 =552.当OD ⊥AB 时,点D 到AB 的距离最小,由勾股定理,得OD =22+12 =5 ,∴点D 到AB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552 -5 .第12题解图13. (1)证明:由圆周角定理,得∠ACB =12 ∠AOB ,∠BAC =12∠BOC . ∵∠ACB =2∠BAC ,∴∠AOB =2∠BOC ;(2)解:如解图,过点O 作半径OD ⊥AB 于点E ,连接BD .则∠DOB =12∠AOB ,AE =BE . ∵∠AOB =2∠BOC ,∴∠DOB =∠BOC .∴BD =BC .∵AB =4,BC =5 ,∴BE =2,DB =5 .在Rt △BDE 中,∵∠DEB =90°,∴DE =BD 2-BE 2 =1.在Rt △BOE 中,∵∠OEB =90°,∴OB 2=(OB -1)2+22,∴OB =52, 即⊙O 的半径是 52.第13题解图14. D 【解析】如解图,连接BC ,∵∠BAC =70°,∴∠BOC =2∠BAC =140°.∵OB =OC ,∴∠OBC =∠OCB =180°-140°2=20°.∵点P 为OB 上任意一点(点P 不与点B 重合),∴0°<∠OCP <20°.∵∠BPC =∠BOC +∠OCP =140°+∠OCP ,∴140°<∠BPC <160°,故选D.第14题解图15. 2(2 +1) 【解析】如解图,连接OE 交AB 于点G ,连接AC .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得OE ⊥AB ,AG =BG .由题意可得,AC 为⊙O 的直径,AC =2 ,则圆的半径是2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OAF =45°,∴OG =12 ,EG =2-12.∵OE ∥AD ,∴△ADF ∽△GEF ,∴FE FD =EG DA =2-12 .∵△ADF 与△AEF 等高,∴S 1S 2 =S △ADF S △AEF=DF EF =2(2 +1).第15题解图16. 23 【解析】如解图,连接OD ,BD .∵A (-2,0),∴OA =OB =2,∴AB =4.∵OC =OD ,∴∠OCD =∠ODC =75°,∴∠DOC =180°-2×75°=30°,∴∠DOB =90°-30°=60°,∴∠DAB =12∠DOB =30°.∵AB 是⊙O 的直径,∴∠ADB =90°,∴AD =AB ·cos 30°=23 .第16题解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有关概念》练习题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各图形中,各个顶点一定在同一个圆上的是()A.正方形B.菱形C.平行四边形D.梯形2.下列说法:(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3)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4)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5)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其中错误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说法中,(1)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2)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3)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4)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也就是过圆心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4.如图,AB是⊙O的直径,D、C在⊙O上,AD∥OC,∠DAB=60°,连接AC,则∠DAC等于()A.15°B.30°C.45°D.60°5.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DE=OB,∠AOC=84°,则∠E等于()A.42°B.28°C.21°D.20°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点C、D在AB的异侧,连结AD、OD、OC.若∠AOC=70°,且AD∥OC,则∠AOD的度数为()A.70°B.60°C.50°D.40°7.点A、O、D与点B、O、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图中弦的条数为()A.2 B.3 C.4 D.5二.填空题(共3小题)8.如图,△ABC中,∠ACB=90°,∠A=40°,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D,则∠ACD=度.第8题图第9题图第0题图9.如图,AB为⊙O的直径,AD∥OC,∠AOD=84°,则∠BOC=.10.如图,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DEOF、HMNO均为矩形,设BC=a,EF=b,NH=c,则a、b、c的大小是.三.解答题(共6小题)11.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CE⊥AB于E,DF⊥AB于F,且AE=BF,AC与BD相等吗?为什么?12.如图,AB、CD为⊙O中两条直径,点E、F在直径CD上,且CE=DF.求证:AF=BE.13.如图,以△OAB的顶点O为圆心的⊙O交AB于点C、D,且AC=BD,OA与OB相等吗?为什么?14.如图,已知OA、OB是⊙O的两条半径,C、D为OA、OB上的两点,且AC=BD.求证:AD=BC.15.已知:如图,在⊙O中,AB为弦,C、D两点在AB上,且AC=BD.求证:△OAC≌△OBD.16.如图,已知AB、AC是⊙O的弦,AD平分∠BAC交⊙O于D,弦DE∥AB交AC于P,求证:OP平分∠APD.《圆的有关概念》练习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下列各图形中,各个顶点一定在同一个圆上的是()A.正方形B.菱形 C.平行四边形D.梯形【解答】解:∵正方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四个顶点到对角线交点距离相等,∴正方形四个顶点定可在同一个圆上.故选:A.2.(2007秋•招远市期末)下列说法:(1)直径是弦;(2)弦是直径;(3)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4)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5)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其中错误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1)根据弦的概念,直径是一条线段,且两个端点在圆上,满足弦是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这一概念,所以(1)正确;(2)弦是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只有过圆心的弦才是直径,其它的弦不是直径,所以(2)错误;(3)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半圆,所以半圆是弧.但比半圆大的弧是优弧,比半圆小的弧是劣弧,不是所有的弧都是半圆.所以(3)正确;(4)由等圆的定义可知,半径相等的两个圆面积相等、周长相等,所以为等圆,所以(4)正确;(5)等弧是能完全重合的弧,只有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不一定能重合.所以(5)错误.故选B.3.(2010秋•灌云县校级期末)下列说法中,(1)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2)半径相等的两个半圆是等弧;(3)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4)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也就是过圆心的直线.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1)、不符合等弧的定义,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完全重合的两段弧为等弧,不但长度相等,弯曲程度也要相同,故本选项错误;(2)、由半径相等推出两个圆为等圆,所以,两个半圆为等弧,故本选项正确;(3)、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不一定是等弧,除非这条弦为直径,故本选项错误;(4)、说法不正确,直径为圆中最大的弦,也就是过圆心的弦,而不是直线,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4.(2015•诸城市二模)如图,AB是⊙O的直径,D、C在⊙O上,AD∥OC,∠DAB=60°,连接AC,则∠DAC等于()A.15°B.30°C.45°D.60°【解答】解:∵OA=OC,∴∠CAO=∠ACO,∵AD∥OC,∴∠DAC=∠ACO,∴∠DAC=∠CAB,∵∠DAB=60°,∴∠DAC=∠DAB=30°,故选B.5.(2016•平南县一模)如图,⊙O的直径AB与弦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DE=OB,∠AOC=84°,则∠E等于()A.42°B.28°C.21°D.20°【解答】解:连结OD,如图,∵OB=DE,OB=OD,∴DO=DE,∴∠E=∠DOE,∵∠1=∠DOE+∠E,∴∠1=2∠E,而OC=OD,∴∠C=∠1,∴∠C=2∠E,∴∠AOC=∠C+∠E=3∠E,∴∠E=∠AOC=×84°=28°.故选B.6.(2014•长春二模)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且点C、D在AB的异侧,连结AD、OD、OC.若∠AOC=70°,且AD∥OC,则∠AOD的度数为()A.70°B.60°C.50°D.40°【解答】解:∵AD∥OC,∴∠AOC=∠DAO=70°,又∵OD=OA,∴∠ADO=∠DAO=70°,∴∠AOD=180﹣70°﹣70°=40°.故选D.7.(2015秋•邗江区校级月考)点A、O、D与点B、O、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图中弦的条数为()A.2 B.3 C.4 D.5【解答】解:由图可知,点A、B、E、C是⊙O上的点,图中的弦有AB、BC、CE,一共3条.故选B.二.填空题(共3小题)8.如图,△ABC中,∠ACB=90°,∠A=40°,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D,则∠ACD=10度.【解答】解:∵△ABC中,∠ACB=90°,∠A=40°∴∠B=50°∵BC=CD∴∠B=∠BDC=50°∴∠BCD=80°∴∠ACD=10°.9.如图,AB为⊙O的直径,AD∥OC,∠AOD=84°,则∠BOC=48°.【解答】解:∵OD=OC,∴∠D=∠A,∵∠AOD=84°,∴∠A=(180°﹣84°)=48°,又∵AD∥OC,∴∠BOC=∠A=48°.故答案为:48°.10.(2012•河南模拟)如图,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DEOF、HMNO 均为矩形,设BC=a,EF=b,NH=c,则a、b、c的大小是a=b=c.【解答】解:连接OA,OD,OM.∵四边形ABOC、DEOF、HMON均为矩形.∴OA=BC,OD=EF,OM=HN∴BC=EF=HN即a=b=c.故答案是:a=b=c.三.解答题(共6小题)11.(2013秋•锡山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CE ⊥AB于E,DF⊥AB于F,且AE=BF,AC与BD相等吗?为什么?【解答】解:AC与BD相等.理由如下:连结OC、OD,如图,∵OA=OB,AE=BF,∴OE=OF,∵CE⊥AB,DF⊥AB,∴∠OEC=∠OFD=90°,在Rt△OEC和Rt△OFD中,,∴Rt△OEC≌Rt△OFD(HL),∴∠COE=∠DOF,∴AC弧=BD弧,∴AC=BD.12.(2012•淮安模拟)如图,AB、CD为⊙O中两条直径,点E、F在直径CD上,且CE=DF.求证:AF=BE.【解答】解:∵AB、CD为⊙O中两条直径,∴OA=OB,OC=OD,∵CE=DF,∴OE=OF,在△AOF和△BOE中,,∴△AOF≌△BOE(SAS),∴AF=BE.13.(2010秋•灌云县校级期末)如图,以△OAB的顶点O为圆心的⊙O交AB于点C、D,且AC=BD,OA与OB相等吗?为什么?【解答】答:OA=OB.理由如下:如图,过O作OE⊥AB于E,∵CD是⊙O的弦,OE⊥CD,∴CE=DE,∵AC=BD,∴AE=BE,∵OE⊥CD,∴OA=OB.14.(2012秋•西盟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OA、OB是⊙O的两条半径,C、D为OA、OB上的两点,且AC=BD.求证:AD=BC.【解答】解:∵OA、OB是⊙O的两条半径,∴AO=BO,∵AC=BD,∴OC=OD,在△OCB和△ODA中,∴△OCB≌△ODA(SAS),∴AD=BC.15.(1998•武汉)已知:如图,在⊙O中,AB为弦,C、D两点在AB上,且AC=BD.求证:△OAC≌△OBD.【解答】证明:∵OA=OB,∴∠A=∠B,∵在△OAC和△OBD中:,∴△OAC≌△OBD(SAS).16.如图,已知AB、AC是⊙O的弦,AD平分∠BAC交⊙O于D,弦DE∥AB交AC于P,求证:OP平分∠APD.【解答】证明:作OM⊥AC于M,ON⊥DE于N,如图,∵AD平分∠BAC,∴∠BAD=∠CAD,∵CD弧=BD弧,∵DE∥AB,∴∠ADE=∠BAD,∴AE弧=BD弧,∴AE弧=CD弧,∴AE弧+EC弧=EC弧+CD弧,即AC弧=ED弧,∴AC=DE,∴OM=ON,∴OP平分∠A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