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代谢专题训练5答案
细胞代谢答案与解析

1.解析:本题考查新陈代谢各类型的特点。
根据题给条件,裸藻具有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又能利用葡萄糖(有机碳源),属于异养型生物。
所以裸藻既能进行自养生活,又能进行异养生活。
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原理及相关信息的处理能力。
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质量变化率为正值,说明植物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而渗透吸水;质量变化率为负值,说明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而渗透失水;质量变化率不变,说明植物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既没有吸水,也没有失水。
因此由表中数据可知(假设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为V0),I <V0,II >III>V0,IV =V0。
答案:A3.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酶和A TP的相关知识。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等特点,但低温时酶的活性只是降低,而不是失活,因此与高温、过酸和过碱使酶失活的机理不同。
A 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因此,活细胞内A TP与ADP不停地相互转化,但这种转化仅物质可逆,而能量不可逆。
酶和A TP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病毒自身不能体现生命现象,就是因为体内缺乏相关的酶和A TP等。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能进行不同的化学反应,因此就有不同的酶催化不同的化学反应。
能合成酶的细胞就一定能产生ATP,但能产生ATP的细胞不一定能不停地合成酶,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答案:C4.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
太湖不同水层中光照、溶解氧等生态因素不同,因此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有光照分布的水层中,既有自养生物,也有异养生物,该水层中的溶解氧是自养生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与所有生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氧的差值,而无光照分布的水层中,只能生活着异养生物。
题中白瓶和黑瓶就是模拟有光和无光条件,若有自养生物,在有光条件下(白瓶内)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无光条件下(黑瓶内)只进行呼吸作用。
2022届高考生物复习—细胞代谢专题训练含答案

细胞代谢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8题)1.下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叶肉细胞中过程⑤产生的A TP可用于过程⑥中的还原B. 人体细胞中过程②⑤进行的场所不同,但都能合成A TPC. 过程①④⑤都需要氧气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D. 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都位于细胞质基质2.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叶片气孔关闭时,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不受影响B.叶片气孔关闭时,叶绿体中C3含量降低,C5增加C.哺乳动物所有细胞代谢所需A TP主要来源于线粒体D.唾液淀粉酶随唾液流入胃后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3.如图表示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变过程,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B.过程3、4的进行需要同种酶的催化C.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D.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 TP比叶绿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 TP用途单一4.如下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黑暗条件下,①增大、④减小B. 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①③增大C. 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②③保持不变D. 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②减小、④增大5.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的来龙去脉,下列有关结论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的产物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H2OB. 光合作用的产物C6H12O6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O2C. 有氧呼吸的产物H2O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O2D. 有氧呼吸的产物CO2中的O全部来自原料中的C6H12O66.下图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CO2浓度下的CO2净吸收速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B在CO2浓度大于100×10-6后,才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 两种植物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相关酶的不同C. 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将植物A和植物B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植物B正常生活时间长D. 两条曲线交叉点代表植物A和植物B积累的有机物一样多7.下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③发生在线粒体中B.过程①产生NADH,过程③消耗NADPHC.若叶肉细胞中过程②速率大于过程③,则植物干重增加D.过程③中A TP的合成与放能反应相联系,过程④ATP的水解与吸能反应相联系8.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 ℃、15 ℃、25 ℃和35 ℃条件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结果。
高中生物《细胞的代谢》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的代谢》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溶液)活性丧失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C.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再使用D.淀粉酶溶液放在—4℃下数小时2.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能提供能量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B.酶具有高效率、专一性等特性C.酶需置于最适温度下保存D.叶绿体内膜具有有氧呼吸的酶3.同有机物体外燃烧相比,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是经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释放的,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发生在()A.细胞质基质B.叶绿体基质C.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内膜4.下列物质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组织细胞的是()A.K+和Na+B.氨基酸和葡萄糖C.O2和葡萄糖D.甘油和CO25.利用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并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所示),当滤纸下方浸入层析液后,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位置应为A.B.C.D.6.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
下列有关植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态B.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C.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不消耗水但能产生水D.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7.真核细胞内存在丰富的膜结构,使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脂双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能控制某些物质进出细胞B.内质网膜与核膜和质膜彼此相连,参与物质的加工运输C.线粒体具有双层膜,能够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代谢供能D.叶绿体具有光合膜系统,参与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化8.《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利用荫坑贮存葡萄的方法(如图)。
目前我国果蔬主产区普遍使用大型封闭式气调冷藏库(充入氮气替换部分空气),延长了果蔬保鲜时间、增加了农民收益。
人教版高中生物练习:细胞代谢(附答案)

周末作业:细胞代谢1.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 TP提供能量的是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2.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3.下列物质中,能够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脂肪B.钙离子C.糖D.ATP4.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5. 题5图为乙醇在人体内主要的代谢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乙醇转化为乙酸发生的氧化反应,均由同一种氧化酶催化B.体内乙醇浓度越高,与乙醇分解相关的酶促反应速率越快C.乙醇经代谢产生的[H]可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D.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分解乙醇的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6.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①反应场所都有线粒体②都需要酶的催化③反应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④都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⑥都能产生水⑦反应过程中都能产生[H] ⑧都能把有机物彻底氧化A.②③④⑤⑦B.①②③④⑤⑦C.②③④⑤⑥⑦D.②③④⑤⑧7.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8.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9. 关于小麦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类囊体膜上产生的ATP可用于暗反应B.夏季晴天光照最强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最高C.进入叶绿体的CO2不能被NADPH直接还原D.净光合速率长期为零时会导致幼苗停止生长10. 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高二生物细胞代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生物细胞代谢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答案】B【解析】在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往往共同调节生命活动,故A正确;能产生激素的细胞是活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而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故B错误,D正确;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酶和激素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A.自变量和因变量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答案】C【解析】探究不同的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属于研究对象,各组的温度不同,属于该实验的自变量;pH值不是研究对象,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实验组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变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3.动物肝脏中含有H2O2酶,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
下图一、二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1)鉴定H2O2酶是否是蛋白质,可用__________试剂。
细胞内的酶等蛋白质要不断更新,其降解过程发生在(细胞器)中。
(2)合成H2O2酶的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该物质可在动物细胞的_______(结构)中合成。
(3)图一、二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曲线BC段的限制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专题强化练+答案

专题强化练1.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腺苷是构成ATP、RNA和DNA的基本单位的成分B.抗体、受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都是具有识别作用的物质C.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而淀粉、脂肪是储能物质D.组成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或脱氧核糖核苷酸2.植物A被害虫咬伤后,受伤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邻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增加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抑制害虫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多肽S和双缩脲试剂可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B.多肽S在植物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C.多肽S基因是在害虫的攻击、诱导下植物A突变产生的D.多肽S作为化学信息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3.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变性是由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B.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D.DNA和蛋白质参与构成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4.(2019·四川泸州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生物大分子是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氨基酸的种类密切相关B.RNA聚合酶能催化脱氧核苷酸连接形成长链C.DNA解旋酶可提供DNA双链解开所需的活化能D.T2噬菌体中的核酸彻底水解产生4种小分子物质5.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不同B.①和②均能萌发形成幼苗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点燃后产生的CO2中的C只来自种子的糖类6.(2019·四川南充模拟)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植物细胞的骨架是由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C.富含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浆细胞能合成抗体和淋巴因子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功能7.(2019·山东青岛质检)磷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参与生物体内许多生化反应。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细胞代谢》练习题号一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2过程消耗的ATP来自1,3,4,5过程产生的ATPB. 1、2过程在叶绿体中,3,4,5过程在线粒体中进行C. 1过程产生的[H]参与2过程,3和4过程产生的[H]与O2结合产生水D. 高等植物所有的细胞都可以进行1,2,3,4,5过程2.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A. CO2、丙酮酸、糖类B. 丙酮酸、CO2、糖类C. 丙酮酸、葡萄糖、CO2D. 葡萄糖、丙酮酸、CO23.用有机溶剂提取、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不能证实的是()A. 叶绿体色素溶解在有机溶剂中B. 在层析液中叶绿体色素的溶解度是不同的C. 分离得到的4种色素中叶绿素a的含量最多D. 叶绿体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4.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类型的装置(底物为葡萄糖),如果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 )A. 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B. 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左移C. 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左移D. 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5.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的酶和ATP的组成元素可以是相同的B. 酶在最适温度下活性最高,所以酶需在最适温度下保存C. 暗反应过程中,ATP中蕴含的能量会全部转入葡萄糖中D. 衰老细胞内所有酶活性降低,所以代谢速率减慢6.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核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相对比值较大,其物质运输效率较低B. 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C. 细胞有丝分裂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产生的ATPD. 生物膜的成分与结构很相似,有利于分泌蛋白的运输与分泌7.模型构建是生物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
高考生物二轮专项训练:细胞的代谢(含答案)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项训练细胞的代谢1.(16分)(2018·山东高考)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1)阶段Ⅰ和Ⅲ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Ⅰ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
阶段Ⅲ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阶段Ⅱ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________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阶段Ⅲ中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________。
(3)若测得阶段Ⅱ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________。
(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________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产量。
【答案】(1)自由扩散自由水(2)赤霉素(或GA)生长素(或IAA) 抑制(3)6∶1(4)升高(或增加) 升高(或增加)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2.(18分)(2018·课标Ⅱ)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________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练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考查
1.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B.RuBP羧化酶为上述反应的进行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提取的RuBP羧化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D.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只有在黑暗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催化作用
解析:选A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是植物体内催化CO2固定的酶,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RuBP羧化酶降低了上述反应进行所需的活化能,B错误。
酶在低温条件下,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以保持活性,C错误。
CO2的固定在有光、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因此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都能发挥作用,D错误。
2.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色素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叶绿体的生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
C.可用无水乙醇分离、提取色素
D.叶片研磨后的滤液需用滤纸过滤
解析:选B蓝藻细胞中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合色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催化,B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错误;叶片研磨后的滤液需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D错误。
3.如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
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CO2浓度
B.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当E>C时,可采取遮光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D.当E<A时,该作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呼吸作用
解析:选C分析图示可知:当E<B时,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说明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因此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光照强度,A错误;当B<E<C时,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是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B错误;当E>C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速率降低,因此可采取遮光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C正确;当E<A时,光合速率小于零,说明该作物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D错误。
4.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类囊体腔内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产生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此过程
B.该过程中H+跨膜运输需要消耗ATP
C.光反应中形成的A TP只用于暗反应
D.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没有ATP的水解
解析:选C光合作用过程中类囊体腔内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产生的能量用于ATP的合成,此过程属于光合磷酸化,需要光照,故不能在黑暗条件下进行,A错误;H+顺浓度梯度转移到叶绿体基质,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形成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C正确;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也存在一些耗能过程,需要ATP 水解供能,而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D错误。
5.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的处理,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如图所示(纵坐标“溶解度”表示溶液的溶氧量)。
不考虑无氧呼吸,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2.5微摩尔氧气/分
B.在乙处给予光照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 TP含量增加
C.第6~7分钟内,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基本相等
D.如果在丁处将装置移入黑暗环境中,那么溶液的溶解氧对应曲线g
解析:选D由图可知在黑暗处4分钟内消耗的氧气量为210-200=10(微摩尔),则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10/4=2.5(微摩尔氧气/分),A正确;在乙处给予光照时,光反应产生[H]和A TP,短时间内叶绿体中ATP的量将会增加,B正确;光照开始后第6~7分钟内,密闭容器中氧浓度不再增加,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基本相等,C正确;如果在丁处将装置移入黑暗环境中,那么没有氧气的产生,但仍有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依据呼吸速率对应的曲线应是e,D错误。
6.图1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图2表示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24小时内不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0~5点和20~24点
B.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
C.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
D.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解析:选D据图分析,图1中0~5点和20~24点氧气吸收速率一直保持最大,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图1的阴影部分可表示6~19点有机物的积累量,B正确;图2中限制A~C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正确;图2的C点时,每个细胞合成ATP的场所都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产生A TP的场所含有叶绿体,D错误。
7.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供叶片自身所需外,还会大量运输到茎、果实、根等其它器官利用或储存起来。
为研究温度对光合产物运输的影响,科学家把14CO2供给玉米叶片吸收以后,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相同时间后测定其光合产物——14C标记的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情况,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片细胞吸收14CO2后,在叶绿体的________(结构)提供的ATP和[H]作用下,可将________还原成光合产物(14CH2O)。
(2)从曲线和表格上可以推测,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________℃左右。
低于最适温度,导致运输速度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格可以看出,该科学家进行的3组实验中,能形成两组对照,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气温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土温时,有利于玉米光合产物流向根部。
解析:(1)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经光反应产生A TP和[H],转移到叶绿体基质,将叶片细胞吸收的14CO2固定形成的14C3化合物还原成光合产物(14CH2O)。
(2)结合前面的分析,从曲线可知有机物运输的最适温度是在22℃左右。
在低于最适温度的条件下,由于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能量(ATP)减少,进而导致运输速度降低。
(3)表格中3组实验,能形成1组和2组、1组和3组分别对照,因为只有它们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其中当气温低于土温时,有利于玉米光合产物变向根部。
答案:(1)类囊体(薄膜)上14C3化合物(2)22温度降低,植株呼吸作用减弱,产生的能量(A TP)减少(3)只有1组与2组,1组与3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