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合集下载

1.公文基本知识(公文种类、格式、行文规则)

1.公文基本知识(公文种类、格式、行文规则)

5
公文的分类
按行文方向分 上行文:下级向上级请示报告工作 平行文:平级机关间联系商洽业务 下行文:上级向下级安排部署工作
按公文来源分 发文:本单位制成向外发送公文 收文:外单位制成送到本机关公文
2020/6/13
6
(一)公文种类
党的机关有14个文种(决议、决定、指示、 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 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3.密级,公文的秘密等级 有保密要求的公文应确定具体密级(绝密、机
密、秘密),两字之间空1字,用3号黑体字,标 在右上角。行政机关公文可同时标识密级和保密 期限。
2020/6/13
17
(二)公文格式
4.紧急程度 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
紧急公文应分别标明特急、急件,紧急电报 应分别标明特提(当天办)、特急(2天办)、 加急(4天办)、平急(6天办)。 特提、特急件收到即办,加急、平急件抓紧办。
2020/6/13
8
常用公文文种
5.意见 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6.请示 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7.批复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8.函 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 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9.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 定事项。
2020/6/13
公文处理与写作知识
四川省委办公厅秘书处 洪丽
2020/6/13
1
一、公文基本知识
(一)公文种类 (二)公文格式 (三)公文行文规则
2020/6/13
2
公文是什么?
公文,即公务文书。 指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
行政管理活动中为传递信息、记录情况, 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开展公务活动的重要 工具。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一、公文种类及概述1.1 决议决议是一种公文,用于表达、决断或组织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意见或决策。

决议一般由决议的发起者或决策机构起草,经过讨论、修改后通过。

1.2 通知通知是一种公文,用于向某一特定群体或机构传达具体信息或要求。

通知应尽量简明扼要,明确表达内容和目的。

1.3 通告通告是一种公文,通常用于向广大群体传达某一具体事项的决定或通知。

通告内容应清晰明确,具有公告效果。

1.4 公告公告是一种公文,用于向公众或特定群体公布事项的声明。

公告一般具有强制性和公开性。

1.5 报告报告是一种公文,用于向上级、同级或下级单位报告工作情况、调查研究结果或其他相关信息。

报告应准确陈述事实,分析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1.6 函函是一种公文,用于个别单位或个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函件应注意礼貌,表达简明扼要。

1.7 纪要纪要是一种公文,用于记录会议或活动的主要内容、决策和行动。

纪要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二、行文规则2.1 标题公文标题应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使用居中格式。

标题应准确、清晰地反映公文的内容。

通常使用黑体字,字号一般较大。

2.2 日期公文的日期应在标题下方,使用居中格式。

日期要写清楚,年、月、日之间用阿拉伯数字隔开。

如.2023年1月1日。

2.3 正文公文正文应使用宋体字,字号一般为小四。

正文内容要简明扼要,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段落之间使用回车换行,并注意段落之间的连贯性。

2.4 格式公文的格式要整齐规范,字体、字号、行距、缩进等要一致。

公文正文一般采用左对齐格式,段落之间可以适当空行,增加版面整齐感。

2.5 签署公文要注明发文单位和签署人,一般位于正文的末尾。

签署人的名称应居中排列,下方注明单位名称和职务。

签署人应使用正楷字体。

2.6 盖章一些公文需要盖章,通常位于签署人的名称和单位名称之下。

盖章位置一般留有足够空间,要求章面清晰、鲜明,避免模糊、缺损等情况。

三、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请查阅相关附件。

公文的种类和行文规则

公文的种类和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de)重大决策事项.(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de)决定事项.(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de)事项.(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de)事项,批转、转发公文.(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de)询问.(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de),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de)机关.一、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二)党委、政府(de)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de)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三)下级机关(de)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六)受双重领导(de)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二、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一)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de)直接上级机关.(二)党委、政府(de)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经政府审批(de)具体事项,经政府同意后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行文,文中须注明已经政府同意.(三)党委、政府(de)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de)相关部门行文.(四)涉及多个部门职权范围内(de)事务,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de),不得向下行文;擅自行文(de),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五)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de)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de)另一个上级机关.三、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de)工作,不得联合行文.党委、政府(de)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出 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 干的事项和问题。
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和批准的公文文种。请示主要用于: 1.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 2.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 3.超出本部门职权之外,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请示上级予以指示。
(2)批示性通知。包括批转性、转发性和印发性通知,三种通知都有一段或两段批语。 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将下级来文直接批示给有关地方和机关贯彻执行。下级机关来文通 常是指呈转性意见或报告,上级机关经审阅后如同意,予以批转。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农 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和发展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转发性通知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地方和单位贯彻执行; 二是通常由办公厅室根据领导授权,将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转发给有关地方和单位贯彻执 行。 印发性通知用于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印发法规、规章类公文,同时,也用于领导机关印 发工作要点、计划、领导讲话以及其他需要用通知印发的非法定公文。 (3)知照性通知。用于告知有关单位需要周知而不需要直接执行或办理的事项。如机构设立、 调整,机关单位变更作息时间等。 (4)任免人员通知。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上级下达有关人员的任免或聘用的决定,用任免人 员通知。 (5)会议通知。会议通知用于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召开会议之前,将有关事项通知有 关单位,使与会者有准备地参加会议。这种通知在各级各类机关的使用频率很高,学习通知的写 作,首先要学会写会议通知。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一、公文种类⒈公告⒉通知⒊通报⒋呈报⒌报告⒍汇报⒎函⒏请示⒐批复⒑决定1⒈命令1⒉指示1⒊调令1⒋调度令1⒌催告1⒍交办1⒎对外函电二、行文规则⒈公文的格式(1) 页眉:写明公文的名称(如:公告、通知)、文件字号、发布单位名称、文件密级(如果有)、日期。

(2) 正文:正文内容根据具体的公文种类规定行间距、字号、对齐方式等规则。

(3) 签署:公文应有主要领导或主管部门的签署,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排序。

(4) 附件:有时需要附带附件,需要在正文结束后列明,注明附件的名称和数量。

(5) 骑缝章:将公文折叠后,用骑缝章进行标识,表明该文件是公文,不得随意更改或增删内容。

⒉公文的语言(1) 公文应使用规范、简明、准确的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2) 使用常用词汇,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行政术语。

(3) 使用简短的句子,避免过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语法结构。

(4) 表达应当明确、准确,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措辞。

⒊公文的撰写步骤(1) 明确发布公文的目的和内容。

(2) 结合公文种类和规定的格式,列出公文的各个要素,如标题、正文的组织结构、签署单位等。

(3) 根据要素的顺序编写公文的内容,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4) 检查公文的格式和内容,确保符合规定,并且没有拼写和语法错误。

(5) 由主要领导或主管部门签署公文,并按照相关规定发文。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公告:公开声明或发布的文告,用于向公众宣布有关事项。

⒉通知:一种行政性文书,用于向特定对象或群体传达特定事项、要求或通知。

⒊通报:向一定范围的单位或个人传达信息或处理事务的文书。

⒋呈报:向上级单位或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反应问题,请求指导或决策。

⒌报告:对特定问题、工作或研究进行汇报和说明的文书。

⒍汇报:向上级或相关单位汇报工作进展、完成情况或有关信息。

⒎函:非正式的书信形式,用于个人间、单位间的交流沟通。

⒏请示:向上级或主管部门征求意见、请求批复或指示的文书。

公文管理及行文规定

公文管理及行文规定

公文管理及行文规定总则为规范公司公文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公文种类第一条公文种类与应用范围公文的种类包括:决定、决议、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制度及规定、计划、经营业务类文书等。

(一)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部门及人员,组织变更或人事任免等决定事项。

(二)决议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

(三)通知适用于公布规章制度、转发外来文件,要求各部门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

(四)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

(五)报告适用于下级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申请或建议;答复公司领导的询问。

(六)请示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或政府部门请求批示、批准、批复的事项。

(七)批复适用于答复申请、报告、请示的事项。

公司领导的批复可简化为直接在申请、报告、请示文件上批复。

(八)函适用于对外沟通或协作处理有关事项(工作函、联系函)。

(九)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督办、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十)制度及规定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流程(作业指引)等管理体系文件。

(十一)计划适用于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安排。

第二章公文格式第二条公文一般由文头、标题、发文字号、签发人、秘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单位、正文、附件、印章、发文日期、抄送机关、主题词、制发部门、成文日期等部分组成。

公文格式示例详见附件二至附件六。

第三条公文结构组成及文书格式(一)公文文头公文文头应使用公文主体对应公司全称。

各业务单元正式行文须统一使用公司发文模板(附件二:“发文”格式示例)。

(二)公文标题命名规则1、常规公文标题命名规则:公文主题+公文种类描述。

如“公文管理及行文规定”、“XXX管理制度”、“XXX管理流程(作业指引)”等。

2、会议纪要类公文标题名规则及格式要求:(1)专题会议纪要的文件名需说明项目名称、会议议题等,需统一按“公司/XX项目XX专题(第X次)会议纪要”格式命名。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是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所发出的正式文件。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内容,公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通知公文、报告公文、函件公文等,每种公文都有其特定的行文规则和格式。

本文将就公文的种类及行文规则展开讨论。

首先,通知公文是用于通知相关团体或个人有关事项的文件。

通知公文所遵循的行文规则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署名等三个部分。

标题要简明扼要地概括所通知的内容,正文则应明确、直接地表达通知的要点,署名则应注明发文单位及相关负责人的签字和日期等信息。

其次,报告公文是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或提出决策建议的文件。

报告公文需要注意的行文规则主要包括标题、序言、正文和附件等四个部分。

标题要简洁明了地描述报告的内容,序言则可以概述报告的目的和背景,正文要以逻辑清晰、客观准确的语言阐述所报告的内容,附件则可以附上数据、图表等辅助资料。

再次,函件公文是用于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的文件。

函件公文的行文规则一般包括称谓、正文和署名等三个部分。

称谓要恰当地称呼收信人的身份和职务,正文则要以礼貌友好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请求,署名则要写上发信人的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公文类型,如公告、公函、指示等。

公告是向公众公开宣布的文件,行文规则一般需要简练明了,以便公众易于理解。

公函则是用于处理来信或派遣人员出差的文件,行文规则一般要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

指示是用于下发具体指令或命令的文件,行文规则一般需要严谨、明确。

总结起来,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熟悉和遵守的规定。

每种公文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我们在起草和处理公文时要注意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并遵循相关的行文规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高效地进行公文撰写和处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

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一、公文种类:1. 呈文:向上级机关或领导汇报情况、请示决策、汇报工作等。

2. 请示:向上级机关或领导征求意见、请示批准、确认事项等。

3. 批复:对下级机关或个人的意见、请求或报告等予以批准、答复或决定等。

4. 通知:用于传达、告知、通报或通知部署等事项。

5. 通告:对外发布特定信息、公告、布告等。

6. 函:进行书面交流、联系和沟通等。

7. 报告:向上级机关或领导汇报工作、情况或调研结果等。

8. 备案:对相关文件、资料等进行存档备案。

二、行文规则:1.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简洁明确,能够准确概括公文的主题和内容。

2. 标题序号:根据公文的种类,可在标题前加入相应的序号,以便于分类和归档。

3. 发文单位:公文应在标题下方注明发文单位的全称。

4. 题注:可在标题下方加入一个简要说明,对公文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解释或概述。

5. :部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规范: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句子通顺,结构清晰。

逻辑思路要清晰,表述要简洁明了。

公文属于正式文书,应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随意性。

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注意段落的划分和分行的规范。

6. 附件:如果公文需要附带相关文件、资料等附件,应在结尾处注明,并在附件之前进行编号或标注。

7. 签署:公文的签署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包括签署人的姓名、职务、单位等信息,并应在下方留出签名的空间。

8. 印章: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在公文上加盖相应的公章或公务专用章。

以上是公文种类及行文规则的简要介绍,不同种类的公文还有一些特定的格式和要求,具体的行文规范应根据公文类别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关系
上下级关系:省国资委与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 平 级 关 系:股份公司与置业公司 隶 属 关 系:同一垂直组织关系中存在直接职能往来的
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股份公司与各分厂
非隶属关系:不是同一垂直组织关系中不发生直接职能往来的机关 之间的关系
(一)行文总规则
1、行文应当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批示性通知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与成文日期、被批示件 等组成。 标题:应使用完整式公文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被批示的文件如是法规、规章性公文或计划、纲要类文件,加书名号,其他文件不 加书名号。 主送机关:与公文的一般格式相同。 正文:采取批语式的写法,包括通知根据、通知事项、执行要求。 发文机关与成文日期:同公文的一般格式相同,标明发文机关(或机关印章)和成 文时间。 被批示件:在批示性通知之后,另起页,随文转载被批示的文件。 (2)直达式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任免通知、会议通知)一般由标题、 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与成文日期等组成。
(二)向上级机关行文的规则
1、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 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2、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 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3、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4、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 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5、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 关。
公文写作及应用 基本知识
2014年9月


• 一、公文种类
• 二、行文规则
• 三、常见文种特征及写作格式 • 四、公文处理
一、公文种类
定的处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
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 依据: 201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 文处理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办发〔2012〕14号) 公文种类主要有(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 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与 1996 年颁发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相比,去掉了“指示”、 “条例”、“规定”,增加了“决议”和 “公报”,同时将“会议纪要”改 为“纪要”。 企业公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等过程中所形成并具有强制执 行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企 业战略部署、经营方针,发布规章制度,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 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和进行经营活动等的重要工具和历史资料。 企业一般适用文种: 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纪要等。
误的事实、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结
尾通常以“请审核”、“请审示”等语作结。
(3)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有针对性作出报告,要突出专一性、 时效性。
报告撰写注意事项
陈述情况要真实,详略要得当。凡报告所陈述的有关事实、事项要真实、确凿, 不能言过其实,以偏概全,不能弄虚作假,打“假报告”。 要处理好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报告陈述的事实、事项都离不开材料,但要注意 把材料与观点统一起来,用材料引申出观点,用观点统率材料。 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 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 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纪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近似文种异同辨析
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对某事宜给予批准或明确答复某个 问题;报告的目的是向领导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不 需要批准答复。 2、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报告则不受行文时限,事前、事中、 事后皆可行文。 3、请示内容单一,要求一文一事,以便上级及时处理;报告则 一文一事,一文数事皆可。 4、请示中可以反映有关情况,要有请示事项;报告中决不能夹 带请示事项。 5、本单位难以解决或难以回答的问题用请示;本机关职权范围 内可解决或已解决的问题用报告。
请示撰写的格式和方法
请示同报告一样,属于上行文。
在公文的“版头”部分应在“签发人”的位置标注发文机关签发人的姓名,同 时在主体的“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使上级机关在处理请示时便于查 询有关情况。
主体部分的格式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等组成。
正文一般由请示的缘由、请示事项、具体要求组成。请示事项是请示的核心内 容,必须写得具体、明确,如是请求对某个问题的指示或批准,应提出自己的意见 或处理办法;如是请求资金或物资的帮助,则应写明金额或物资数量,以便上级决 策。最后写上“妥否,请予批复”。
关行文。
4.涉及多个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机关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 行文;擅自行文的,上级机关应当责令其纠正或者撤销。
5.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机关的另
一个上级机关。
三、常见公文特征及写作格式
( 1)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或所属业务机关实施工作指导,不宜用命令、决定、 意见等文种的,用指示性通知行文。具体讲,主要用于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对下级机关开展某 项工作或活动作出具体部署;上级业务主管机关向下级业务机关指导;一般基层单位布置某项工 作。 (2)批示性通知。包括批转性、转发性和印发性通知,三种通知都有一段或两段批语。 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将下级来文直接批示给有关地方和机关贯彻执行。下级机关来文通 常是指呈转性意见或报告,上级机关经审阅后如同意,予以批转。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农 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和发展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转发性通知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地方和单位贯彻执行; 二是通常由办公厅室根据领导授权,将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来文转发给有关地方和单位贯彻执 行。 印发性通知用于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印发法规、规章类公文,同时,也用于领导机关印 发工作要点、计划、领导讲话以及其他需要用通知印发的非法定公文。 ( 3)知照性通知。用于告知有关单位需要周知而不需要直接执行或办理的事项。如机构设立、 调整,机关单位变更作息时间等。 ( 4)任免人员通知。按照人事管理权限,上级下达有关人员的任免或聘用的决定,用任免人 员通知。 ( 5)会议通知。会议通知用于党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召开会议之前,将有关事项通知有 关单位,使与会者有准备地参加会议。这种通知在各级各类机关的使用频率很高,学习通知的写 规则
1.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 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2.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
委、政府行文,其他机关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
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 3.党委、政府的机关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的相关机
二、行文规则
行文关系是各级党政机关、各个机关和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和 业务关系在公文运行中的体现。 一般可分为相互隶属关系,平行关系, 不相隶属关系。
•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请示、报告等。 • 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向所属下级机关的行文,如决定、通告、通知、 通报等。 • 平行文指同级机关或不同隶属机关之间的行文,如函等。
2、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超过的机关。
3、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越级行文的特殊情况:一是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包括重大自然灾 害、重大事故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等,主要是为 了抢时间,不误事。二是直接的上级机关乱作为,或者违法违纪的, 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越级行文。
适用范围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
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 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2)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由事由、文种组成,如《西宁特钢关于 “双百”项目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的报告》。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出其专一性。
正文 :可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
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经 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
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和批准的公文文种。请示主要用于: 1.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 2.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 3.超出本部门职权之外,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请示上级予以指示。 请示一般分以下几类: 请求指示类。这类请示就是对有关方针政策、法规规章的理解和执行不够明 确,或者认识不统一,或者虽然认识明确一致,但涉及的事情重大不能擅自作主, 需要上级给予明示。 请求批准类。凡属于上级机关管理权限内的事情,下级机关打算去办,但事 先需要请示上级批准后才能行动。如管辖区的变更、机构设置、重要人事安排、 重大项目立项等,必须经上级批准。 请求帮助类。下级机关在自己权限内可以办的事情,但由于存在人、财、物 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无力去办或无法办好,请示上级给予支持、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