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教育学考研之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考研之中外教育史知识点整理中外教育史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准确理解有关中外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
3.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中外教育史考点解析对中外教育史的内容,复习时首先应该对其总体内容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
中外教育史均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部分,复习时应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划分是怎样的以及这样划分的依据,这有利于考生对中外教育史的整体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形成知识框架,为识记具体内容时提供帮助。
1.中国古代教育本章是教育思想史考查得较多的章节,考点非常多。
该部分分成六大部分,把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的萌芽到洋务运动之前的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做了一个全面梳理,内容相当庞杂,但是同学们可以打破大纲的知识点排列方式,重新组合整理。
古代教育可以按照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学校改革史三个维度进行划分:把孔丘、孟轲、荀况、墨家、道家、法家、战国后期教育论著、董仲舒、王充、颜之推、韩愈、朱熹、王守仁、黄宗羲与颜元的教育思想总结成思想史,穿成一条线;把西周的教育制度、独尊儒术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察举制度、隋唐教育体系、科举制度及其演变等内容归入教育制度史,穿成另一条线;把官学、私学,稷下学宫、太学、郡国学与洪都门学、国子学、四馆与总明馆、书院的发展、私塾的发展等知识归类为学校改革史,穿成第三条线;这样三条主线把古代教育史内容分割明确,比较便于记忆和复习。
经过分析,以往古代教育史主要以选择题、辨析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考查,但是在2012年的分析论述题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灵活及综合的考查。
大家复习时注意灵活改变策略。
选择题:本章所有知识点都可能通过选择题来考察;辨析题、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孔丘的教育思想、孟轲的教育思想、荀况的教育思想、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以及私人讲学时期各家的教育思想、朱熹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教育思想、颜元的教育思想、颜之推的教育思想、韩愈的教育思想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家高频考点之马卡连柯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家高频考点之马卡连柯通过最新河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河北教招时间分布比较分散,全年都有招聘,笔试科目一般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等,河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河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及著作是一个常考内容。
而马卡连柯作为外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历年教师考试的高频考点。
在这里给大家梳理下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家高频考点之马卡连柯的重要教育思想,从而帮助考生全面备考。
一、马卡连柯生平简介马卡连柯(1888~1939)(Makarenko,Anton Semiohovich)苏联教育家、作家。
1905年从小学师资训练班毕业后开始教育生涯。
1905年起担任小学教师和校长,1920年后先后主持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儿童劳动公社,从事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的教育改造工作。
提出了通过集体和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935年马卡连柯任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部工学团管理局副局长,同时从事写作、理论著述和学术讲演活动。
主要教育文艺著作有《教育诗》、《塔上旗》、《父母必读》;主要教育理论著作有《教育过程的组织方法》、《儿童教育讲座》、《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
二、集体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苏维埃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教育经验的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他指出,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
以后,集体本身就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
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
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
马卡连柯认为,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应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

外国教育史考点整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平简介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哲学史上开辟了从⾃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位教育家。
在西⽅乃⾄全世界都具有崇⾼的地位。
⼈们不仅把他视作为⼀位伟⼤的哲学家,⽽且把他看成是最可尊敬的教师。
⼆、教育思想(⼀)论教育的意义苏格拉底认为,⼈天⽣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教育可以使⼈得到改进。
只要使⼈可以预测结果的事都是由⼈的智⼒掌控的,是可以学习的。
(⼆)论教育的⽬的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的是培养治国⼈才。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三)教育的⾸要任务是培养道德1.为什么?---道德是实践的哲学苏认为哲学应从研究⾃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类⾃⾝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
(⾃然--伦理,划时代)2.什么是道德?(寻求道德的⼀般定义---提出伦理学)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般”,研究伦理概念的⼀般定义。
第⼀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次飞跃,3.教⼈学会做⼈4.智慧即德⾏正确的⾏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道德就是教⼈智慧,教⼈辨别是⾮也就是教⼈道德。
5.⾃制是德⾏的基础6.守法就是正义7.⾝教重于⾔传(四)教育内容⼴博⽽实⽤的知识,除了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次将凡何、天⽂、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
同时,还很注重体育锻炼。
(五)教学法---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法,称为苏格拉底⽅法。
讥讽是就对⽅的发⾔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陷⽭盾,⽆辞以对,终于承认⾃⼰的⽆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较寻求“⼀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中世纪⼤学的形成和发展(产⽣原因)西欧封建制度进⼊发展的⿍盛时期之后,王权⽇渐强固,社会趋于稳定,农业⽣产稳步上升,⼿⼯业逐渐成为专门的职业,形成⼀批新兴的市民阶层,提出新的⽂化要求,追求学问成为时尚;同时⼗字军东征使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到东⽅,加强了不同⽂化的交流。
外国文学史考点

48、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被认为是欧洲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著作之一。
49、薄伽丘最优秀的作品是《十日谈》。
50、莎士比亚的三部“欢快喜剧”是《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51、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3、公元前8~12世纪,古希腊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果度,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这时期主要的文学成就是神话与史诗。
4、古希腊神话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5、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6、现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是(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 )。
13、二希传统: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西方文化的两大渊源。
14、、荷马时代(英雄时代):荷马史诗广泛地反映出希腊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情况以及当时希腊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历史上的“荷马时代”。主要文学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3、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它大多描写城市下层人物的生活,并从下层人物的角度观察、讽刺一些社会现象。主人公多为失业者(流浪汉),最著名的作品是《小癞子》
4、悲喜混杂局
维加的剧本都是三幕剧,场次很多,场景经常变换,剧情进展很快,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交织在一起。
维加善于安排富于戏剧性的场面,情节引人入胜,结局往往出人意外,人物众多,描写真实生动。
38、《巨人传》描写巨人卡冈都亚和他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
39、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深受薄迦丘《十日谈》的影响,在作品风格和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4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课件)

颁布 时间 《解放 主要 黑人奴 内容 隶宣言》
影响
1862年
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 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军队 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保证了北方在战争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③鼓舞了世界殖民地人民的斗争.
两人被誉为南 美的“解放者 ”
新航路开辟-哥 伦布发现美洲
西班牙、葡萄 牙殖民掠夺
拉美独立运动
古巴革命 巴拿马运河主权收回
1492
16世纪
18世纪末-19世纪初
二战后
重点详解
考点1.2:印度民族大起义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
背景
夺和政治压迫
时间 19世纪中期 导火线 “涂油子弹事件”
农民进行的一次掠夺
知识拓展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相同点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都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背景
不 同
内容
点 影响
性质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加强中央集权未触动农奴制
开启俄国近代化历程 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俄国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废除了农奴制度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知识拓展
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洋务运动
国 正处于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俄 清政府内忧外患,面临严重的统治
不 情 国赶上时代潮流学习西方手工工场经营 危机
同
点
结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开启了俄国近 没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汉语言文学本科真题《外国文学史6》附答案解析

汉语言文学本科真题《外国文学史》总分:100一、单选题(共26题,共26分)1、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1分)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2、中世纪欧洲流传最广的骑士叙事诗是()(1分)A:《亚历山大传奇》B:《特里斯丹和依瑟》C:《特洛伊传奇》D:《奥卡森和尼柯莱特》3、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文学是()(1分)A:骑士文学B:教会文学C:英雄史诗D:市民文学4、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作者是()(1分)A:维加B:托马斯·莫尔C:乔叟D:塞万提斯5、西班牙16世纪最著名的流浪汉小说是()(1分)A:《十日谈》B:《巨人传》C:《小癞子》D:《羊泉村》6、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1分)A:拉辛B:高乃依C:拉封丹D:莫里哀7、《失乐园》中体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双重性格的形象是()(1分)A:亚当B:夏娃C:参孙D:撒旦8、法国作家狄德罗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是()(1分)A:对话体小说B:游记体小说C:书信体小说D:日记体小说9、英国作家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1分)A:《帕美勒》B:《鲁滨逊漂流记》C:《克拉丽莎》D:《弃儿汤姆·琼斯的故事》10、“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兼可抛”的作者是()(1分)A:拜伦B:惠特曼C:雪莱D:裴多菲11、斯丹达尔抨击古典主义,为浪漫派辩护的论著是()(1分) A:《论爱情》B:《〈克伦威尔>序言》C:《意大利绘画史》D:《拉辛与莎士比亚》12、《高老头》中塑造的青年野心家的典型是()(1分)A:拉斯蒂涅B:吕西安C:拉法埃尔D:纽沁根13、在《死魂灵》结构上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人物是()(1分) A:玛尼洛夫B:乞乞科夫C:泼留希金D:赫列斯塔科夫14、杰克·伦敦批判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长篇小说是()(1分) A:《荒野的呼唤》B:《铁蹄》C:《马丁·伊登》D:《白牙》1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是()(1分)A:《罪与罚》B:《白痴》C:《少年》D:《穷人》16、高尔斯华绥最有影响的作品是()(1分)A:《尾声》三部曲B:《现代喜剧》三部曲C:“欲望三部曲”D:《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7、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的作者是()(1分)A:斯坦贝克B:德莱塞C:菲茨杰拉德D:海明威18、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人瓦莱里诗歌创作的高峰是()(1分) A:《驶向拜占庭》B:《海滨墓园》C:《地铁车站》D:《豹》19、《尤利西斯》在结构写法上多处模拟的古代史诗是()(1分) A:《伊利昂纪》B:《贝奥武甫》C:《奥德修纪》D:《埃涅阿斯纪》20、《秃头歌女》的作者尤奈斯库是()(1分)A:新小说派作家B:荒诞派作家C:意识流小说家D:黑色幽默作家21、巴比伦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是()(1分)A:《罗摩衍那》B:《伊戈尔远征记》C:《摩诃婆罗多》D:《吉尔伽美什》22、伊朗民族著名的英雄史诗《列王纪》的作者是()(1分) A:九哈菲兹B:海亚姆C:内扎米D:菲尔多西23、长篇讽刺小说《我是猫》的作者是()(1分)A:田山花袋B:芥川龙之介C:夏目漱石D:岛崎藤村24、印度现代著名小说《戈丹》的男主人公是()(1分)A:何利B:戈拉C:戈丹D:罗梅西25、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是()(1分)B:《名人》C:《雪国》D:《山音》26、埃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作家是()(1分)A:塔哈·侯赛因B:纳吉布·马哈福兹C:纪伯伦D:加西亚·马尔克斯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27、文学史上称为“撒旦派”或“恶魔派”的英国诗人有()(2分) A:拜伦B:司各特C:济慈D:诺瓦利斯E:雪莱28、《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要人物有()(2分)A:安德烈B:卡列宁C:彼埃尔D:列文E:渥伦斯基29、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的男女主人公有()(2分)A:葛利高里B:聂赫留朵夫C:阿克西妮亚E:索科洛夫30、表现主义的主要作家有()(2分)A:卡夫卡B:奥尼尔C:里尔克D:恰佩克E:苏波31、印度上古诗歌总集中最重要、最古老,也最有文学价值的有()(2分) A:《奥义书》B:《梨俱吠陀》C:《夜柔吠陀》D:《娑摩吠陀》E:《阿闼婆吠陀》3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有()(2分)A:《雅典的泰门》B:《哈姆莱特》C:《奥赛罗》D:《李尔王》E:《麦克白》三、文字题(共10题,共62分)33、名词解释:“大学才子派”(4分)34、名词解释:“感伤主义”(4分)35、名词解释:“含泪的笑”(4分)36、名词解释:意识流小说(4分)37、名词解释:《亡灵书》(4分)38、简析答丢夫形象。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下编(第二章 20世纪俄苏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下编(第二章20世纪俄苏文学)【考点】一:五个名词解释1.“白银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形成被称为“白银时代”的新的文化高潮。
这时期的俄国文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托尔斯泰等老作家继续在推出新作,高尔基和蒲宁等新作家又为现实主义文学注入新的活力。
新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阿克梅派等流派又纷纷登场,出现了如别雷、勃洛克和阿尔志跋绥夫等许多各具特色的作家。
2.“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简称,苏联20-30年代初最大的文学团体,其组织曾遍及全国。
它的前身是“十月”文学小组、“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莫普”)等组织。
1925年,成立“全俄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瓦普”),后改名为“拉普”,最后于1930年联合成立了“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联盟”(“伏阿普”)。
“拉普”对促进苏联文学的发展起过一点作用,但是他们拉山头、搞宗派,打击“同路人”,以及提出违反创作规律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等做法,阻碍了苏联文学的健康发展,1932年被解散。
3.俄国形式主义:形成于“白银时代”、活跃于苏联20年代文坛的一个学派。
这一学派在探讨艺术创作的特性和内在发展规律方面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如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和雅各布森提出的“文学性”见解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他们对诗歌韵律和节奏、小说结构和句法,以及悲剧理论等方面的探讨也卓有成就。
不过,这一学派中的不少人坚持文学发展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内在过程、文学作品是一种纯粹的形式的观点,显示了它的局限。
这一学派中的一些理论家后移居国外,带动了西方20世纪文艺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出现在30年代的苏联,后被定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并对世界文学产生重大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要求这种描写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相结合;要求发挥艺术创造的主动性,自由选择各种形式、风格和体裁。
外国教育史 裴斯泰洛奇 自然适应法则

教育适应自然说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
所有人生来就蕴藏着各种能力和力量,只有教育才能发展人的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通过锻炼,使其成才,在社会上达到他应当有的地位。
在发展各种能力时,他认为不可以强制,要注意人的天性和人都自然能动性而投其所好,以人的本能来引导他。
这与我们后期所学的顺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非常相似。
顺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主要指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上述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2)人的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一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这要求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
无论是知识的掌握和道德水平的发展,以及身体的锻炼,都应注意系统性和连贯性防止“揠苗助长。
正如现在很多学校、家长、补习班都要求学生做各种奥数题,甚至有的学校将此作为入学考试加分点。
考点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给学生造成不少困扰。
(3)人的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他在研究中发现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
第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第二种是发展的可能水平。
在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认为,第一种水平表明儿童发展的今天,而“最近发展区”则标志着儿童身心发展的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答:1、他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热爱儿童,重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
思想,他关于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张预示了近代教育的方向。
3、他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后来更发展
为一个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
4、他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提出很多设想。
5、他努力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改革旧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工作的原则
和方法,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
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教
育史上的哥白尼”
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有两种类型:
①、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由学校掌管学校行政,由学生充任校长;
②、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
南方诸如意大利、西
班牙、葡萄牙以波隆那为例;北方诸如英国、德国、丹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
A、相同点: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
教育。
此外,两者均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军体训练。
B、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
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
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即“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
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
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
(4)教育内容不同。
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
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辨。
(5)教育方法不同。
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
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
(6)师资队伍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
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4、骑士七技(骑士七艺)的内容
答: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以封臣制为基础。
5、卢梭《爱弥儿》,是教育哲理小说,是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齐名的世界三大教育名著之一。
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主义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论述子女教育;绅士教育,重品德。
6、苏格拉底的历史地位
答:苏格拉底思想: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方法“产婆术”
他将哲学的主题从自然哲学转向人自身,并促使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明进入一
个新的历史时代。
他一方面和智者一样顺应历史潮流,主要研究社会和人的问题,
特别致力于伦理道德问题;另一方面他坚决反对智者的感觉论和怀疑论,反对他们的相对主义,大力提倡理性;他提出“美德即知识”被视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苏格拉底是将希腊哲学推向全盛高峰的开路人,由他倡导的理性主义传统称为西
方哲学和科学的主流,一直影响着西方全部文明。
”
7、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培养哲学王
8、西欧中世纪第一所大学:萨莱诺大学(意大利)
9、维多利诺创建宫廷学校,并将冈查加宫廷学校命名为“快乐之家”,他主要施行“通才教
育”
10、美国教育与法国教育的行政划分:美国教育地方分区,法国实行中央集权
11、什么是主日学校?
答:主日学校又叫星期日学校,由热心贫民儿童教育的传教士罗伯特·瑞克斯于1781年创办。
主日学校是在教堂和小教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牧师负责组织,利用
星期日对儿童及一些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成人进行宗教和道德教育,学习粗浅
的读写知识。
12、什么是“泛智论”?
答: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
(夸美纽斯)
13、什么是欧洲“新教育运动”?
答:新教育运动就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资产阶级教育改革运动。
它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完全不同的新学校,因此也称新学校运动。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新的经济与政治状况需要有首创精神和有能力开拓资本主义事业的人才,那种只重书本知识、纵人骄奢怠惰
的贵族式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1889年,英国的C.雷迪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即艾伯茨霍姆学校。
14、解释“教育即成长”
答:“教育即成长”是杜威的基本教育观点之一。
内涵是:教育是儿童本能和能力不断生长的过程,教育者必须为儿童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重视生长的过程。
15、“产婆术”是苏格拉底提出来的,又叫概念辩证法、诘问法或问答法。
产婆术主要包括
四个步骤:讽刺、助产术、归纳、定义。
1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一般特征
答:A、教育的目的已不再是仅仅为了培养神职人员,而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人”、绅士B、人文主义者相信知识、学问、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C、科学称为主要内容、美育和体育都得到发展,关注自然科学的方向D、学校教育冲破了天主教教义的束缚,提倡人的身心全面发展E、原罪论宗教教育瓦解,提出新的道德观F、理论联系实际G、产生了空想主义教育思想,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
17、法国大革命时期教育改革方案
答:A、塔列兰方案(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国民教育方案):1、地方政府可设小学,免费入学;2、各郡可设7年制郡立中学,为从事职业做准备;3、省设高等教育,
培养专门人才;4、设国立大学统帅国民教育系统;5、中央建立全国教育委员
会。
(保留了阶级差别、未排除宗教)
B、康多塞方案:1、建立学校系统2、学校系统包括小、高、中、专、大学;3、
大学是行政和研究中心,领导各级学校4、强制教育;5、教育内容废宗教教育,
增加政治教育课
C、雷佩尔提方案:寄宿学校“国民教育之家”
D、多诺教育法案:向儿童灌输共和国的原则;建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19、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答:理论:他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者一些简单的“要素”,它们指儿童自然能力的最简单的萌芽。
教育过程应从一些简单的、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逐
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部能力可
分为意愿、智慧、和实践,必须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
要素教育的主要内容:德育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体育的要素是儿童身体各关
节的活动;智育的要素教育是整个要素教育的核心,对事物的感觉和观察
影响:奠定初等学校教育的教学法基础
20、公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校?
私立性的中等学校
21、导生制学校又被称为贝尔---兰喀斯特学校
22、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什是什么?
“为完美生活做准备”
23、贺拉斯·曼被誉为“美国公共教育之父”
24、赫尔巴特形式教学阶段:清楚、联想、系统、方法
25、“五步教学法”:准备、提示、联想、概括、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