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

外国教育史重点考点1、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答:1、他受到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热爱儿童,重视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他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他关于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的主张预示了近代教育的方向。

3、他拟定了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单轨学制,后来更发展为一个系统的终身教育体系,成为近代单轨学制及终身教育的先驱。

4、他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提出很多设想。

5、他努力探讨教学工作的规律,提出了改革旧教育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奠定了近代教学理论的基础。

他被称为“教育科学的真正奠基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2、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西欧中世纪大学的行政制度有两种类型:①、以波隆那大学为代表,由学校掌管学校行政,由学生充任校长;②、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由教师担任。

南方诸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波隆那为例;北方诸如英国、德国、丹麦以巴黎大学为代表。

3、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异同:A、相同点:雅典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此外,两者均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及军体训练。

B、不同点:(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而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

(2)培养目标不同。

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归纳

外国教育史1.巴比伦的教育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

泥板书,从图画文字逐渐演变成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社”。

2.古埃及的教育(1)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职官学校(书吏学校)文士学校3.古印度的教育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

这类学校中的教师被称为古儒。

学生学习年限一般为12年,学习内容主要为《吠陀》经,还规定学习的六科为: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

在古儒学校中,体罚是常用的手段,对年龄大的学生采取恩威并施。

另外,古儒学校在教学时,常利用年长儿童充当助手。

这种方法后为英国教师贝尔袭用,即盛极一时的导生制。

4.对比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的异同(1)相同点:二者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接受教育。

(2)不同点:①教育目的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勇猛善战的军人,而雅典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②教育内容不同。

斯巴达人的在受教育阶段主要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业只是服务于军事教育;而雅典除了体育训练外,还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③教育机构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机构主要是军营和“士官团”;而雅典的教育机构是私立学校和国立体育馆。

④教育方法不同。

斯巴达教育方法严厉粗暴,一味服从;而雅典的教育则重视启发诱导,理论思辨。

5·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是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教育目的:教人学会政治活动的本领教育内容:雄辩术(文法、修辞学、辩证法、数学、自然科学、音乐等)6.苏格拉底方法又称“精神助产术”,“产婆术”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

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7.柏拉图《理想国》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理论8.古罗马的教育共和早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既能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又会打仗的农民兼军人,教育体制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共和后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演说家、政治家,教育体制主要以私立学校为主;帝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效忠于帝国的顺民(初中等学校)和官吏(高等学校)。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古代:一、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是指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又称谈话法、讨论法、产婆术。

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①优点:这种方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致,从已知到未知的规则,为后世教学法所吸收。

②局限:苏格拉底这种原始的教学方法是在当时没有成熟的教材、教科书和没有正规课堂教学制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适度范围内作为参照。

近代: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特征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特别是课程具有古典性质。

3.自然主义:人文主义强调受教育者的兴趣、要求、欲望和自由,重视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其天性的发展。

4.世俗性:其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具有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

5.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想消灭宗教,而是希望以世俗和人文主义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三、试述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原则。

教学理论在夸美纽斯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关教学原则的论述则是他的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遵循自然原则:首先,他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

(4)教诲与规则。

道德训条与规则的教导,使他们从道德理论上了解道德行的意义。

(5)择友。

(6)惩罚。

惩罚的适当运用是不可缺少的方法。

八、教育管理思想(一)国家的教育管理职权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对改造社会和建设国家,对人的发展都起着巨大作用。

国家应该重视教育,应该普遍设立学校。

国家级对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力,而不应该将教育事业拱手让给教会和其他社会力量。

(二)国家应设立督学夸美纽斯认为国家应设立督学,对全国的教育进行监督,以保证全国的教育得到统一发展。

督学的主要职责:(1)对将成为教育管理者的人进行培训(2)对各级学校人员进行管理(3)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4)监督各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5)了解学生家长和监护人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并加以指导,以便使学校与家庭教育取得一致。

(三)建立全国统一学制婴儿期(0~6岁)—— 母育学校儿童期(6~12岁)—— 国语学校少年期(12~18岁)—— 拉丁语学校青年期(18~24岁)—— 大学(四)实施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五)学校各级人员的管理1.关于校长的规定校长的主要管理职责:(1)了解教师生活和教学工作情况,帮助和指导教师掌握教学的方法和策略;(2)监督整个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准则的执行;(3)妥善照管、认真保存学校的档案材料。

2.关于教师的规定夸美纽斯非常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教必需的东西——笃信宗教,然后是待人接物的美德,最后才是生活的外部装饰品——科学知识。

他应爱护自己的事业,以慈父的态度对待学生,考虑和鼓励儿童的学习兴趣。

3.关于学生的规定在宗教方面,敬畏上帝,认真祈祷。

在德行方面,尊敬教师和十人长,与同学与友好相处,保持清洁和整洁,行为要符合礼节,与人交谈时要谦虚。

在智慧面,认真听讲和思考,对每周检查做好充分准备,拉丁语学校的学生在校内都应用拉丁语交谈。

(六)纪律与规章制度夸美纽斯非常重视纪律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认为学校没有纪律就无法正常有序的工作。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第一章奴隶社会的教育一、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雅典与斯巴达教育既有相同点也各具特色。

◆相同点:教育权为奴隶主垄断;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军事体育操练放在首位。

◆不同点:雅典注重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斯巴达只有单调的军事训练,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斯巴达的教育皆由国家创办,雅典除国立体育馆与军事训练团外皆由私人创办。

二、智者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智者的含义: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腊出现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周游各个城邦,专门教人以雄辩术和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学费,是“三艺”学科的创立者。

2、智者的教育影响: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扩大了教育对象,扩大了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对教育理论的影响(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教育与政治、道德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等。

)三、苏格拉底法这种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四、柏拉图《理想国》中设计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0~3岁,由女仆照顾3~6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7~16岁,进入初等学校接受普通教育,(情感教育——节制的顺民)17~20岁,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意志教育——勇敢的军人)(第一次考试)21~30岁,智慧教育阶段——理智的官吏(第二次考试)31~35岁,继续学习——重要官吏36~50岁,经十五年实践锻炼——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五、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阶段论1、教育阶段论--“效法自然”0~7岁,学前教育阶段。

5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游戏、讲故事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注意儿童的语言。

7~14岁,初级教育阶段。

教给儿童“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

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

14~21岁,高等教育阶段。

学习哲学与科学,主要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人的理智——理性教育。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完整版)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代教育史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

一教育的起源三古巴比伦(前身苏美尔教育)是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四古代埃及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青年之家:为年满7 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

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育。

“古儒学校”是导生制的源头。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军事教育、国家教育。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倒、掷铁饼和投标枪。

二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教育体制上:斯巴达教育完成由城邦负责;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不绝对控制教育类别上: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全民教育。

教育目的上:斯巴达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武士;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军事道德教育;雅典多样化教育内容。

总体评价上: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高三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四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的流动;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希腊教育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由智者提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三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 。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文档

(完整)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文档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整理第一章、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代两河流域的教育苏美尔文化教育是巴比伦文化教育的前身。

大体在公元前3500 年,苏美尔人就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在两河流域南部成立了一些奴隶制城邦。

考古家判断这一时期,苏美尔人已经创立了“泥板书〞和文字。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在巴比伦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和建筑学获取了必然的睁开。

在苏美尔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相关,由于泥板是主要的书写工具,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重视语言和书写能力的授课,管理十分严格。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已有两级: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授课方法比较重视师徒教授。

公元3 世纪后,巴比伦作为古代文明的中心,逐渐衰落。

后辈认识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主要经过考古工作者的挖掘和研究。

平常,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第二节、古代埃及的教育与巴比伦同样,古埃及很早就有了自己的文字,科学已经有了必然的睁开,在天文学上能划分恒星和行星,还制作了天体图和太阳历;数学上,采用了 10 进位的计算法;医学上的木乃伊制作;建筑方面的金字塔的建筑都是人类史上的杰作。

一般以为古埃及成立的学校是人类最古老的学校。

1、历史背景①地处泥罗河流域,农业兴隆天文学:察看天象,展望气侯及河水泛滥的同期成立科学几何学:丈量田亩、建筑庙宇、房舍水利学:灌溉知识系统医学:制造木乃伊、医疗地理学:对外贸易、军事远征②前 3500 年进入妈奴隶制社会,统治者〔法老〕采用配置大小官吏,加强国家机器,推行对外侵略和宗教统治,这些知识要有特地的机构教授。

③文字出现:图形文字→用字母、音符、词组组成的复合文字2、学校种类:最早成立的学校是宫廷学校:培养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成后充当官吏,产生于埃及古王国末期。

到了中王国时期,一些政府机关在机关内部附设职官学校,招收贵族及官员子弟,以政府办公地方为校址,官吏充当教师。

外国教育史要点

外国教育史要点

1.双轨制:“双轨制”是近代西方典型的教育模式。

“双轨制”教育主要由贵族资产阶级教育和贫民教育构成。

贵族资产阶级教育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中世纪以来欧洲所形成的传统大学和近代新大学,一个是中等教育,包括文法学校、公学、或慈善家所创办,包括文科中学等。

贫民教育主要由慈善教育和国民初等教育机构构成。

慈善教育一般是由宗教团体一些初级的教会学校,读写学校,星期日学校、“导生制”学校等。

贵族教育是一种“下构型”教育,大学以后又向下发展,出现了为预备升大学的中等教育,小学主要在家里进行。

而贫民教育则是一种又小学到就业的“上构型”教育,两条轨道不能相通,形成了明显的阶级区分。

2.青年之家:根据苏联教育史学家沙巴耶娃根据人类学及考古学的材料推断,在一些原始部落中,为年满7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称“青年之家”。

老年人在青年之家承担教育之责。

原始社会末期,青年之家分化为两种:一种为普通人设立,另一种为特权者设立,后者成为学校的萌芽,发展成为阶级社会的学校。

3.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丶能。

心理起源论,美国孟禄。

劳动起源论,恩格斯。

需要起源论,杨贤江。

4.智者派:智者学派产生于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的鼎盛时期。

所谓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一个阶层,即智者学派。

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智者派的地位和贡献: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1推动了文化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2扩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3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伙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5.前三艺:七艺中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

6.斯巴达雅典教育的异同第一,城邦对教育的态度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典时代得教育(斯巴达、雅典):以斯巴达与雅典为代表得城邦时代二、斯巴达得教育(1)教育背景(军事化得农业国家;由严重对立得三个社会阶层构成得国家)(2)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3)实行严格得体检制度,以保证体质上得优越性。

(4)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以前,公民子女在家中接受母亲得教育。

7岁—18岁男子进入教育机构,主要学习“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投标枪,并接受严酷得训练。

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得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

年满20岁得公民子弟在国家边境沿线驻扎,开始接受实战训练。

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5)重视女子教育。

(6)斯巴达人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而不关注文化知识得学习(7)教育目得在于培养体格强壮得战士三、雅典得教育(1)民主化得商业社会(2)高度重视教育,盛行私人办学(3)教育阶段及内容: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

7岁以后,女孩继续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男孩则开始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岁左右,公民子弟一方面继续在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另一方面则进入体操学校,接受各种体育训练:游泳、舞蹈、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

15、16岁,大多数公民子弟开始从事各种职业,少数显贵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接受体育、智育与审美教育。

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属于预备公民阶段。

20岁,经过一定得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获得完全得政治权利。

(4)雅典教育得目得在于培养身心与谐发展得能履行公民职责得人.请思考: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得差异表现为哪些方面?四、西方三杰——-柏拉图得教育思想(一)论教育国家管理(①国家控制教育,公养公育,培育人才. ②设立专门管理教育得长官.③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与军人)(二)论早期教育:孕妇应经常散步,并接受培训。

3岁之前,儿童由女仆照应其衣食起居,由国家最优秀得公民来监督实施教育,对儿童加以正面得熏陶与教育。

3—6岁得儿童在神庙得儿童游戏场接受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寓教育于游戏"。

(三)论普通教育:①实行强迫教育(《法律篇》)。

②6岁开始男女分校,可进入国家办得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与体操学校学习。

学习内容: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

③17-20岁,奴隶主子弟接受高一级得教育,进行体育与算术、几何、文法、音乐得训练,以培养保卫国家得军人。

(四)论高等教育:①具有抽象思维能力得人接受高深教育。

②20-30岁研究哲学,以学习辩证法为主,兼习“四艺”,学业结束后,担任国家得高级官吏.③30—50岁,专研辩证法,毕业后担任国家得最高统治者,成为哲学王.五、古希腊三杰之-—苏格拉底得教育思想:1、①关注道德得哲学思想。

②教育具有重要得意义教育得目得就是培养治国人才。

③知识即美德(美德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

掌握各种知识得过程就就是美德得获得与完善得过程。

无知得人就是不道德得,人们应承认无知,抓住一切机会学习知识,从而成为一个有道德得人。

“知识”指得就是伦理道德方面得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明与使用得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各证得问答式教学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与定义四个步骤.3、苏格拉底方法得优点:①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得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她们独立地思考问题;②使学生自觉地从多方面思考人与人之间得普遍原则,从而辩证地、具体地瞧待问题而非绝对、笼统地对某个问题下结论。

4、苏格拉底方法局限性:①受教育者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得愿望与热情; ②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得问题积累了一定得知识,否则问答便无法进行;③苏格拉底谈话得对象必须就是有一定知识基础与推理能力得成年人。

请思考:1、苏格拉底方法与启发诱导思想有何异同? 2、共同作为文化巨子得苏格拉底与孔子有何异同?如何瞧待这些异同?六、古希腊三杰-—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1、世界观:①哲学上,物质就是由质料与形式构成得,质料与形式就是一个连续得过程。

②政治上,既反对贵族专制,也反对工商业奴隶主得共与制,主张由中产阶级治理国家。

2、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论灵魂》、《尼各马可伦理学》)人得灵魂包括三部分:植物得灵魂/营养得灵魂、动物得灵魂/感觉得灵魂、理性得灵魂/人得生命.理性分为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纯粹理性),实践理性追求知行合一,理论理性则指超越实体得冥思,以追求知本身为目得。

人需要三种教育:体育、德育、智育3、白板说与教育得作用:①白板说得局限:人得灵魂与蜡块不能等同,灵魂在不停地发生质变,而蜡板本质不变.人与外界得关系不就是纯粹被动得关系,而就是积极作用于其中。

②教育作用:a天性、习惯、理性就是影响人得三大要素,其中理智(教育)作用更大. b教育在人得形成中并不就是万能得,并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坏习惯得人服从理性得领导。

c只有当法制、良好得环境影响、正确得家庭影响与教育形成合力时,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得人. d普遍得公立教育与教育立法4、论儿童得年龄分期与教育:①胎教与婴幼儿教育:0-7岁得教育儿童得活动以游戏为主,应进行适当得体育锻炼,还应对幼儿讲述健康有益得故事.②初等教育:7-14岁教育内容分四科:阅读、书写、体育锻炼、音乐与绘画。

交给儿童“真正必需得有用东西”,而不就是“一切有用得东西”。

以德育为主,体育(不以竞技为目得,而为了儿童身体之健康)同时进行。

③中等、高等教育:14-21岁,关注理智灵魂得培养,教育以沉思活动为主,以进行思考、理解、判断。

关注学生得兴趣,认为“人们得活动为本身得快乐所加强、所延长、所改善,又为异己得快乐所妨害”.吕克昂中实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研究与实验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并进行了大致得分班教学。

5、论音乐与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将职业分为自由得与偏狭得两种,教学学科相应分为实用与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务,具有功利性,文雅学科专供闲暇与享受,就是高尚得。

音乐教育就是与谐教育得核心,可使人心灵愉悦,利于陶冶性情,有助于理智、道德得培养.自由民应摆脱物欲,专注于知识得探讨,以追求永恒真理与完善得境界。

6、①论幸福:幸福以理性为主宰,就是一切行为得最高目得;幸福就就是合乎德行得现实活动;人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去追求幸福。

②论美德:美德分理性美德、伦理美德;伦理美德就就是中道,美德就是理性与非理性得统一,凡事过犹不及。

伦理美德得获得在于实践,强调动机与效果得统一,知与行得统一,主观与客观得统一。

七、中世纪骑士教育1、就是一种特殊得家庭教育,培养目标:勇猛豪侠、忠君敬主得骑士.2、教育阶段:0-7、8岁:在家庭中由母亲来进行教育;7、8岁—14、15岁:侍童阶段,在上一级得领主家进行,学习上流社会得礼节与处世之道,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吟诗; 14、15岁—21岁:侍从阶段,随主人行动,行侍卫之职;女孩在宫邸中学习成为贤妻良母得礼仪与技能。

3、早期中世纪大学得特点:①大学就是师生们,首先就是学生倡议创办得,不就是教会与市政当局设立得。

②它保持有很大得自主权.③流动教学。

④课程内容不确定,以实际需要为主。

⑤重视理解能力得培养,开创了辩论得风气。

4、中世纪后期大学特点:①教会向大学渗透并控制大学. ②经院哲学盛行。

八、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1、人文主义特征:①歌颂赞扬人得价值与尊严。

②宣扬人得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

③肯定现实生活得价值与尘世得享乐。

④提倡学术,尊崇理性前期人文主义教育起源于意大利,影响遍及整个欧洲; 后期人文主义世俗性更强,影响范围更广2、人文主义教育特征:①人本主义(旗帜)②古典主义(口号,内容) ③世俗性(目标,内容,方法)④宗教性⑤贵族性九、夸美纽斯得教育思想1、论教育目得:①教育得最终目得就是为人得永生作准备。

②教育得现实目得就是利用万物过好现世生活。

③教育得培养目标就是具有广博知识、终身未祖国服务得人。

2、论教育作用:①教育对人得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②教育就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得手段.③重视儿童得差异与后天教育3、泛智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普及教育:一切人都拥有教育权利.教育内容泛化:百科全书)4、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思想):①学前教育以胎教为起点。

②采取适当得措施促进儿童身体得健康发展。

③学前儿童智育中百科全书式知识得教育与发展其智力与语言不可或缺。

④及早对儿童进行德育,令其养成文明礼貌行为与良好得生活习惯。

⑤游戏就是儿童得天性,游戏可以促进儿童得智力与身体得发展,因此学前儿童得教育应通过游戏得方式进行。

⑥母育学校还应为儿童做好上小学得准备。

5、论教学原则:①适应自然得原则。

②直观性原则(首要地位)。

③自觉性与积极性原则/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原则。

④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原则. ⑤巩固性原则。

⑥量力性与因材施教得原则6、论德育:德育内容:持重、节制、坚忍、正直、虔信;德育方法:(①尽早开始正面教。

②从行动中养成道德行为得习惯。

③榜样。

④教诲与规则。

⑤择友)7、论教育管理:①国家有权利也有责任管理教育。

②国家管理教育得官员——督学.③建立全国统一得学制,六年为一个阶段.④统一得学年、学周、学日、学时制度。

⑤论班级授课制(优越性: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育对象、有利于学生管理、有利于学生得学习)-———班级授课制得思想:(1)应有一定得目标。

(2)每个班级应有固定得课本。

(3)一切科目都用同一得方法去教导.(4)全班得学生在同时做同样得功课。

(5)每种科目应该与相关得事项一道教授。

(6)教学时应经常保持学生得注意。

⑥考试规则:学时考查、学日考查、学周考查、学月考查、学季考试、学年考试. ⑦学校各类人员得管理十、卢梭得教育思想:1、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理论基础:性善论(人本性善良,善良天性包括:自爱心与怜悯心;人有天赋良心,指导人们判断善恶,并弃恶从善)。

感觉论2、自然主义教育得基本涵义:①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得要求,顺应人得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儿童得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得所谓教育,干涉儿童得自由发展。

②自然得教育就是自由得教育,儿童在自身得教育与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

③自然得教育就是适应每个儿童得教育。

④自然教育主要针对富人。

3、自然教育得培养目标:自然人4、自然教育得方法原则:①正确瞧待儿童:在万物得秩序中,人类有她得地位;在人生得秩序中,儿童有她得地位;应该把成人瞧作成人,把孩子瞧作孩子。

②给儿童充分得自由。

③实施“消极教育"5、自然主义教育得实施:婴儿期得教育:0—2岁,以身体得养育与锻炼为主;身体保育须合乎自然,要给孩子活动得自由;此时教育应在乡间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