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黎敏+通俗还是庸俗

合集下载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从人体的智慧感受生命的智慧西方“人类潜能运动”的研究者指出:现阶段的人类心灵状态并不是终极状态,日常意识层次只不过是一种有局限的层次。

因此,人类需要改变意识状态,发掘人类潜能。

于是他们对人进行种种实验,用化学药品、电子仪器或者东方人的禅宗、气功、瑜伽术、冥想术等,去改变人的意识形态,希望能把人脑中未被充分利用的潜能及其他从未被开发过的心灵资源发掘出来。

但如果大家认为这一切只与我们的意识形态相关,而拒绝对我们的肉体进行重新认识,则是进入了一个新的误区。

我们只有在几个重要的观念上先有重大的转变,才能在生命现象、生命意义的认知方面有新的突破。

现代“克隆”技术作为20世纪末最有影响力的技术变革之一,已让我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于生命概念的震撼:动物或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独立生殖成一个动物或一个人的全体,也就是说,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动物或人的全部智慧和才能。

千百年前释迦牟尼佛说的“亿万我身”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身也不再是神话,而是我们的生命可以真实经历的某个简单的事实。

人体,开放的系统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它、感触它、参透它千百年来的进化。

它不应仅仅是一种功能,而应是造化的精品,是充满意义和力量的、高贵而富于诗意的生命器官。

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医学的“藏器说”(“藏”通“脏”)就远比西方的“器官说”更符合造化的意志和人性。

中医学固有的特性,使它既不能用已有的西方科学史著作来证明自己,也不能凭借已有的中医学文献来拔高自己。

它于生命科学的意义就一直如埋没的珍珠,直到20世纪西方稳态学说的出现,才使得中西医的对话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因为中医和西医都是对生命、生命体的自组织以及该组织的非线性性质的简述,是在讲一个活跃的生命体在这个世界中的所需、所能,是在讲它的生与死的界限——稳态的保持就是健康,破裂即死亡。

二者都是关于生命的学说。

在这个富于人性的学说中,人体这个系统是开放的,它和外界进行着自由的交换,在活动的磨损和裂解中不断地解体,同时又不断地重建、修复。

曲黎敏

曲黎敏

曲黎敏曲黎敏女,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曲黎敏教授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她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等。

多年来,曲黎敏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多次应邀前往北大、清华、浙大等著名高校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讲解《黄帝内经》与养生智慧。

曲黎敏教授的演讲深入浅出,内容广博,使观众、读者于绵绵细语中既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又能参悟到大道至简、真切实用的养生智慧。

《从头到脚说健康》由中医文化专家曲黎敏教授主讲,该节目是曲黎敏教授养生健康领域最系统、最完整、最深刻的力作。

曲黎敏教授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广博的中医文化知识为基础,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入手,以一种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解人生、分析人生,从病症、病因到养生方法,进行多角度跨文化的阐述。

在节目中,曲黎敏教授--点出了生活中常见但不为人重视的生活陋习、养生误区以及大道至简的养生之路: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生气,多做运动。

曲黎敏副教授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精通文字学和传统医学,又兼通西方人类学。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在大学里主讲“中华文化与《黄帝内经》”、“周易与中医学”、“道家思想研究”、“中国文化经典导读”等课程,同时在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高校循环讲演,她的讲演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每一位受众既能领略中华远古盛世的智慧与玄妙,又能实现对自身生命切实的人文关怀。

曲黎敏副教授主张从生命之道来解读文化和科学,她认为:中国文化之“道”只有落实到“人”的层面才有意义。

她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编著的《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易学气功养生》等多部医学专著受到广泛好评。

曲黎敏的养生十二说(下)

曲黎敏的养生十二说(下)

曲黎敏的养生十二说(下)作者:曲黎敏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1年第02期专家简介: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主张中国文化之“道”只有落实到“人”的层面才有意义,主张从生命之道来解读文化和科学,认为只有当每个人都对自我的生命本能和心灵有着充分认知和反省的时候,才可能拥有对中华之道的觉悟和健康自在的人生。

曲黎敏把中国古代合理的养生方法用直白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告诉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掉导致我们身体衰弱的坏习惯,建立起良好的、符合我们生命本性的生活习性。

她的演讲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让每一位读者既能领略中华远古盛世的智慧与玄妙,又能实现对自身生命切实的人文关怀。

未时(下午13~15时)——小肠经当令1、午饭要吃好午饭要吃好,就是营养价值要高,不见得要多,一定要好,午饭的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

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体形成垃圾。

比如说有些女人长了蝴蝶斑,这就是典型的小肠的病,就是吸收不好,垃圾没有代谢出去,慢慢地堆积,这靠美容是没有用的,这是里面的病,有点像西医的内分泌的问题。

2、心和小肠相表里心和小肠相表里。

心脏的病在中医里讲心为君主之官,是没有什么过错的,总有人要代君受过。

你要是一个臣子就要明白,有事的时候就要担当,要代君受过。

我在临床上看到这样的病人,一到下午14点多脸就红,心就跳。

我说你去检查一下心脏,你的心脏有毛病。

然后他做了全面的检查,他说我心脏没有病,我就知道当时没有说清楚,其实这是从中医的角度讲,西医和中医是有区别的。

在座的有西医院的院长,西医相信仪器超过相信自己,西医很大程度上是靠指标说话的。

其实中医对你个人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他有可能在给你把脉的时候,从脉象上看出癌症的现象,可是西医就看不出来。

如果下午14时至15时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代表你心脏的问题开始显现了,因为脸红就是一个心火外散的现象。

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

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天人医易

心火赤笑喜舌焦汗苦脉脾土黄歌思口香涎甘肌肉唇忧哕夏中十二时辰与养生对应表子时夜里111点胆经当令丑时夜里13点肝经当令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巳时911点脾经当令午时上午1113点心经当令未时下午1315点小肠经当令申时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酉时下午1719点肾经当令戌时晚上1921点心包经当令亥时晚上2123点三焦经当令从头到脚说健康这本书让我走进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医学这是一次对生命的新的阅读
十二时辰与养生对应表
子时(夜里11—1点)——胆经当令 丑时(夜里1—3点)——肝经当令 寅时(夜里3—5点)——肺经当令 卯时(早晨5—7点)——大肠经当令 辰时(上午7—9点)——胃经当令 巳时(9—11点)——脾经当令 午时(上午11—13点)——心经当令 未时(下午13—15点)——小肠经当令 申时(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 酉时(下午17-19点)——肾经当令 戌时(晚上19—21点)——心包经当令 亥时(晚上21-23点)——三焦经当令
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 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天人医 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曲教授 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 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 硕士,具有深厚的国学素养, 精通文字学、传统医学等。 多年来,曲黎敏教授一直 致力于中华医道和中国传统文 化的传播与推广,不仅在北京 中医药大学主讲“中医与传统 文化”、“周易与中医学”等 课程;还多次受邀在清华、北 大等著名高校和中国教育电视 台、

五脏与五行等对应关系表 五脏: 肺、 肝、 肾 、 心、 脾 五行: 金、 木、 水 、 火、 土 五色: 白、 青、 黑 、 赤、 黄 五声: 哭、 呼、 呻 、 笑、 歌 五志: 忧、 怒、 恐 、 喜、 思 五官: 鼻、 目、 耳 、 舌、 口 五臭: 腥、 臊、 腐 、 焦、 香 五液: 涕、 泪、 唾 、 汗、 涎 五味: 辛、 酸、 咸 、 苦、 甘 五体: 皮毛、 筋、 骨 、 脉、 肌肉 五华: 毛、手爪、 发 、面色、 唇 五变: 咳、 握 、 栗 、 忧 、 哕 官职:丞相、将军、大力士、君主、谏议之官 四季: 秋、 春、 冬 、 夏 、 中

饭饭谈养生---我比较喜欢看曲黎敏的养生讲座

饭饭谈养生---我比较喜欢看曲黎敏的养生讲座

---------------------------------------------------------------最新资料推荐------------------------------------------------------ 饭饭谈养生---我比较喜欢看曲黎敏的养生讲座我比较喜欢看曲黎敏的养生讲座,真的学到不少东西。

首先,曲黎敏的教学姓氏是人文关怀,特温馨特舒服,而且,曲老师教的方法,都简单易行。

其实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健康养生,加强孩子营养有几个方面:1 、坚持吃五谷杂粮,食品粗糙一点,过分加工的食品,就不要吃了。

2、坚持喝豆浆,黄豆里面含有丰富的黄体酮。

黄体酮缺乏会导致女性的孕酮降低,使得女性产生流产或者是习惯性流产的现象,对于女性的身体以及孕育健康都是会有很大损害的。

经常喝豆浆,可以补充黄体酮,其实就是补充植物雌激素,身材当然好好的。

3、多吃富含胶原蛋白的食品。

猪皮、鸡翅、鱼胶、雪蛤、粉葛、海鱼等,吃了皮肤好,身材也好。

4、一定注意补钙。

特别是发育期的女孩,随着经期到来,血液中钙质流失严重,补钙,真的很关键。

我不推荐特别贵的钙片,其实国产那些特便宜,特单纯的钙1 / 4片就很好。

补钙就是补钙我是买各种杂粮,然后掺杂在一起。

提示一下:1 、含糖过高的杂粮,尽量不要用,比如玉米渣、小米,因为很容易糊锅 2、杂粮很容易生虫,建议一次别买太多,而且最好放冰箱。

蜂王浆最好 40 岁以前别吃我认识一个朋友,也是房网的网友,名字就千万别提了。

她是 1 2 岁发育,当时身体不太好,她妈妈给她吃了蜂王浆,结果,发育停止。

从 1 2 岁以后身高没有长,体型只是圆,根本没发育出来。

真是很可惜。

其实养孩子,粗放好过细致,吃粗好过吃细。

有一点我必须提醒大家-----补锌。

补钙不是让孩子胖,是让孩子长高,而且避免骨质疏松。

没什么不好说的,就是到药房买最便宜的, 6 元一罐那种钙片。

龙牡壮骨粉也很好。

从头到脚有毛病—— 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

从头到脚有毛病—— 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

前言(1)学医的人大多不爱写科普类的东西,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不好写。

在医学院教过书的人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医学问题很复杂,要把一件小事情彻底讲明白,往往需要扯上好多个学科的知识,啰嗦半天,人家还不一定听得懂。

这也是医学院校课程多、学制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医学上的很多问题都处在不断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定论的东西远远多于确定无疑的东西。

写给专业人士看,他们深知这层道理,知道对你说的话要“批判地吸收”,不大可能照本宣科地做出什么傻事来,可老百姓不干咱这行儿,对医生信任得不得了,只要是大夫说的话,几乎什么都信。

这就很麻烦。

此外,医学上的很多术语都有特定的含义,要把它们转换成老百姓容易听懂的语言,又不丧失应有的精确性,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写科普的东西有时候比写博士论文还难。

有的大牌专家,著作等身,可是要让他做科普的东西,反而会连连摇头,敬谢不敏。

简单说,医学科普有三难:清楚难,准确难,通俗难,三者兼顾则难上加难。

二是回报低。

不管是医学院的老师,还是医院的大夫,晋升职称的时候,拿科普著作、科普文章去参评,评委们基本上是不认的。

人家要看你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科普的不算数。

撇开这个不说,要是老百姓爱看,咱不图别的,就图多卖点书、挣点稿费养家,行不?也不行。

因为医学科普的书,这些年已经出得很多,卖不动了。

难度大、风险大、投入多、回报少,这就是很多学医的人不爱写科普书的原因。

不但不爱写,而且很少看。

为什么呢?搞专业的人,读普及版的书学不到什么东西,要是让同行知道了,还觉得有点掉价儿。

曲黎敏老师讲养生的几部书——《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养生十二说》、《从头到脚说健康》出版后,再加上更早些时候出版的《中医与传统文化》(虽然不是养生专著,但涉及不少相关内容),引发了一阵医学科普领域多年来少见的热潮。

圈子里的人,不管是佩服、嫉妒还是假装不在乎,大都得承认:把中医科普的东西做到这个程度,不容易!而且,这对普及中医、唤起社会上对中医的关注,是件好事。

曲黎敏通俗还是庸俗

曲黎敏通俗还是庸俗

曲黎敏通俗还是庸俗在新书发布会上,她留下一句话,“任何东西不能太热,太热就蕴藏了风险。

“和于丹的《论语心得》被批为“强奸”孔子一样,被称为“中医养生界于丹”的曲黎敏亦不断遭受来自专业人士的质疑。

在互联网上,骂声与“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战。

特约记者_刘江北京报道江湖别号:“文化养生专家”、“中医养生界的于丹”治病理论:“中年当中无色鬼”、“人体比大脑更聪明”、“肺癌患者=完美主义者”、“露脐装”终会害了女性、十二时辰养生法等等。

畅销著作:《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有消息说,她的4月新作《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爆出200万元的“天价稿酬”,她的一场讲座已涨到5万元。

也有人说,她的讲座创下《名家论坛》栏目收视率新高,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销售量高达70万册,她的粉丝团数量庞大得惊人,上到7旬老人下到年轻网友,纷纷按照她的讲授开始了自己的养生保健:上班的路上拍心包经,每天早晨搓脚心和脚后跟……在电视里,有点发福的她说,“人体比大脑更聪明”,“男人有胃病,要么受上司的气,要么受老婆的气”。

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养生观点,在电视外面,早已准备好纸和笔的“曲迷”,赶紧记录在案。

在医院,如果医生的判断与“曲老师”的相左,“曲迷”们会理直气壮地抗议,“曲老师在电视上说的,错不了!”在一场又一场的养生造神运动中,与张悟本一样,看似出身科班的曲黎敏,被塑造成了“文化养生专家”、“中医养生界的于丹”,掀起中医养生热潮的重量级人物。

在张悟本出事后,习惯了在电视里聆听“曲老师”教诲的“曲迷”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养生导师不见了;而北京一干记者也发现,想采访曲黎敏,已经不可能了。

亲近她的人说,近期比较敏感,她拒绝了任何媒体的采访。

寻找曲黎敏从青岛到河北再辗转到北京。

陈浩(化名)风尘仆仆地带着弟弟和母亲进京,只为寻找曲黎敏。

20岁的弟弟,得甲亢后因医院超量用药,病情加重,只能卧床在家。

这些年,四处求医的陈浩,在看了《名家论坛》之后,相信曲老师能治愈弟弟的病。

太透彻了!北京中医药曲黎敏教授指...

太透彻了!北京中医药曲黎敏教授指...

太透彻了!北京中医药曲黎敏教授指...太透彻了,值得深思!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婚姻是违背人性的!人都不应该结婚!曲教授深刻地指出:现在社会上,很多病都是情志病,95%的夫妻关系之所以出现问题,就是因为内心欲望得不到满足造成的。

曲黎敏进一步表示,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位的,因为男女想要的本质根本就不同。

人性本就贪得无厌、喜新厌旧,有多少人愿意守着一个人过一辈子的?就好比你吃一道菜,刚开始吃觉得滋味特别好,但让你连着吃十年,你可能也会吃到吐。

婚姻中有个特别奇怪的规律,就是所谓的“七年之痒”,许多夫妻的婚姻都熬不过这个坎。

人类的婚姻模式有点“之”字型:谁都想要强者。

男人要漂亮的女人,女人要有钱、有权的男人。

地位最高的男人还是要漂亮的女人,而最有钱的女人要有品位的男人,要艺术家。

婚姻本质已经变成买卖和交易,爱情原本不关房子、票子,它只关乎美貌、两情、两性的单纯相悦而已,而婚姻充满了财产、占有、独霸、算计!中国式婚姻本来是两个人的事情,容易成为两家人的事情,不仅七大姑八大姨掺和,而且额外加上房子、票子,成为天底下最难的事情。

男女之间,暧昧最好,真懂了,就不纠缠了,世间“无常”是真,“有常”为假。

所谓“爱你一万年”只是表达此时此刻情感的强烈,永远,到底有多远?但是,结婚不是爱情的坟墓,结婚是一种对人性的挑战,将性、爱情和婚姻三个概念完全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就是最难的挑战。

xing是两个人身体的碰撞,共同的欢愉需要共同维护;爱情是两个人情感的碰撞,长久的发展需要个人进步;婚姻是两个人生活的碰撞,良好的关系需要一起追求现实!在《生命沉思录》中,曲黎敏教授说:人这一辈子受的困扰中,70%是情的问题,30%是事的困扰。

人这一生都在和'情志病'打交道,因为高标准、严要求,导致自己太压抑、太紧张,陷入恶劣的循环之中。

曲教授还在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不抽烟,不喝酒,不应酬,还非常疼老婆,孝敬父母的48岁的干部老王,查出癌症,医生说,他仅有6个月的生命了,家人们知道这个情况显得都非常悲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黎敏通俗还是庸俗在新书发布会上,她留下一句话,“任何东西不能太热,太热就蕴藏了风险。

“和于丹的《论语心得》被批为“强奸”孔子一样,被称为“中医养生界于丹”的曲黎敏亦不断遭受来自专业人士的质疑。

在互联网上,骂声与“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战。

特约记者_刘江北京报道江湖别号:“文化养生专家”、“中医养生界的于丹”治病理论:“中年当中无色鬼”、“人体比大脑更聪明”、“肺癌患者=完美主义者”、“露脐装”终会害了女性、十二时辰养生法等等。

畅销著作:《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从头到脚说健康》有消息说,她的4月新作《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爆出200万元的“天价稿酬”,她的一场讲座已涨到5万元。

也有人说,她的讲座创下《名家论坛》栏目收视率新高,她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销售量高达70万册,她的粉丝团数量庞大得惊人,上到7旬老人下到年轻网友,纷纷按照她的讲授开始了自己的养生保健:上班的路上拍心包经,每天早晨搓脚心和脚后跟……在电视里,有点发福的她说,“人体比大脑更聪明”,“男人有胃病,要么受上司的气,要么受老婆的气”。

这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养生观点,在电视外面,早已准备好纸和笔的“曲迷”,赶紧记录在案。

在医院,如果医生的判断与“曲老师”的相左,“曲迷”们会理直气壮地抗议,“曲老师在电视上说的,错不了!”在一场又一场的养生造神运动中,与张悟本一样,看似出身科班的曲黎敏,被塑造成了“文化养生专家”、“中医养生界的于丹”,掀起中医养生热潮的重量级人物。

在张悟本出事后,习惯了在电视里聆听“曲老师”教诲的“曲迷”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养生导师不见了;而北京一干记者也发现,想采访曲黎敏,已经不可能了。

亲近她的人说,近期比较敏感,她拒绝了任何媒体的采访。

寻找曲黎敏从青岛到河北再辗转到北京。

陈浩(化名)风尘仆仆地带着弟弟和母亲进京,只为寻找曲黎敏。

20岁的弟弟,得甲亢后因医院超量用药,病情加重,只能卧床在家。

这些年,四处求医的陈浩,在看了《名家论坛》之后,相信曲老师能治愈弟弟的病。

虽然看不懂上面写的是什么,但是陈浩还是苦学曲黎敏推崇的《黄帝内经》。

而那本已经销售了70万册的图书《从头到脚说健康》,早已被陈浩熟读。

在书的扉页,这样写着: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先后获得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学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

当陈浩带着弟弟和母亲,赶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时,发现在学校,根本找不到曲。

有学生告诉他说,曲老师每周只到学校两次,今天不在。

正对校门的右侧,即是国医堂,那里集聚着北京中医药大学众多名专家。

陈浩想当然地去那里。

他说,我要挂曲大夫的号。

但是,他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曲黎敏这个大夫。

不死心的陈浩,重新回到学校,多方打听后才得知,曲黎敏不是医生,更没有行医资格。

6月3日,当记者与陈浩一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寻访曲黎敏时,发现与曲在大众中不可替代的“专家”位置相比,校园里却充满着对她的质疑声。

2008年,曲黎敏的《从头到脚说健康》一书火遍全国。

北京中医药大学文法学院三年级学生王羽(化名)发现,学校门口的盗版书同样风行。

学校老师的书这么火爆,让他好奇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王羽花了8元钱买了一本,翻了几页便看不下去了。

“好多错误,没法看。

”自此,他再没买过中医养生类的畅销书。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园论坛上,有学生指出北中医应该有足够的心胸来接受曲老师,尽管她在北中医并不受重视。

记者在这个论坛上注意到,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因为听了曲黎敏的电视讲座,才下决心报考北京中医药大学的。

在学校,一名高年级学生,向记者总结了一个规律:刚入校的新生里会有些“曲迷”,但年级越高相信她的人越少。

在大二时选修过曲黎敏《传统文化与中医》课程的大四女生谢岷(化名)说,她口才好,讲《诗经》等文化内容还是不错的,故事性很强。

而其他的尤其是医学的,该女生直言“很垃圾”。

“能感觉出来她在课堂上想讲医,但太不专业了。

文化是可以随便讲的,但医学是不可以的。

况且我们学校的好老师那么多。

”曲黎敏是基础医学院医学人文系的老师。

在记者采访中,当学院办公室一位女老师说“曲黎敏是教医古文的”时,另一位男老师立马纠正道:应该说她是教古文的,跟医无关,“曲在学校所教课程均与临床无关,谁让她讲《黄帝内经》啊?她讲不了!”他甚至表示,曲黎敏在外面讲什么都是她的个人行为,与学院无关。

中医养生界的于丹?不屑与学校老师相比,曲黎敏的出名,主要是因她深入浅出地讲《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知识。

曲被认为是掀起近年来养生热的重量级人物。

2006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中医与传统文化》,第一次上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讲坛》讲《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便创下该栏目收视率最高的纪录。

至今,她已出过《从头到脚说健康》、《黄帝内经·养生智慧》、《把健康彻底说清楚》等十多本书,更是电视荧屏上的红人,露脸山东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等。

“这归功于她的深入浅出,善用比喻”。

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的黄小姐,因偶然中听到曲黎敏的讲座,而成为一名“曲迷”。

她说,中医总是感觉太神秘太复杂了,充满了听不懂的术语,而曲黎敏就有本事,让我一听就懂。

比如“肾”在西医就是个器官,但在中医中却是个十分难理解的概念,她用“煤气罐、储蓄罐”一比喻,一下就听明白了。

凭借这点,她被类比为“中医养生界的于丹”。

《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把曲黎敏放在了与于丹齐名的高度,并下了这样的判断:“如果说于丹最大的贡献是把《论语》送到了百姓的家中,那么,曲黎敏最大的智慧就是让百姓把中医养生融入了血脉。

”一位多次采访过曲黎敏的记者认为,曲与张悟本没有可比性。

对中医文化来讲,曲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她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并对此产生了兴趣,说她是“中医界的于丹”并不过分。

在她看来,曲是真实的、有底线的,这或许也正是她能从2007年一直火到今天的原因。

口水战不过,和于丹的《论语心得》被批为“强奸”孔子一样,曲亦不断遭受来自专业人士的质疑。

在互联网上,骂声与“曲迷”的力挺往往形成口水战。

而张悟本事件,更是将曲黎敏卷入了新一轮中医养生争论之中。

记者采访发现,“无临床经验”是曲黎敏面临最大的质疑,这也让陈浩陷入“信不信她”的困惑:中医养生明星,大学教授,但不是医生?事实上,和陈浩一样,“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的身份,是众媒体及普通公众对其资质认同的重要原因。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1987年,曲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开始在该校任教医古文。

“副教授”的职称同样与专业医学及临床无关。

与曲黎敏同一办公室的黄作政老师称,医古文主要教学生学习运用古文知识,帮助阅读医学经典著作。

2000年,曲在该校读了中医医史文献专业中医文化研究方向的在职研究生,2003年研究生毕业。

她在该校主要教“大学语文”、“医古文”、“传统文化与中医”等课。

即便走出北京中医药大学,伴随着曲黎敏的出名,外界对她的质疑同样不断,甚至出现《从头到脚有毛病——曲黎敏养生书的135个错误》等挑刺的书。

在北京开两会时,一个小伙子找到了全国政协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献研究所所长王旭东。

这个小伙子有个非常漂亮的女友,眼睛水汪汪的,脸也很红,但按照《从头到脚说健康》上所写的,这是肾虚并且虚阳上浮,这样的女子容易流产,生不出孩子。

三代单传的他因此耿耿于怀。

王旭东听完后,特地买了一本书,发现书中对中医说法的曲解严重。

“居然把女孩子脸红说成虚阳上浮,什么是虚阳上浮?中医里就是指阳气即将离绝,那是人死之前回光返照的表现!”王旭东说。

《把健康彻底说清楚》是曲黎敏今年的新作,该系列或是她最后的养生书籍。

黄色的扉页用红字写道:史上最智慧的健康养生专家,为您彻底解说健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质疑道,人体是个动态的过程,哪怕你说清楚了此时的,也未必说得清楚彼时的,“彻底”是说不清楚的。

在新书发布会上,曲亦坦言,“这本书的题目太吓人了”。

但这个书名还是出来了,并位居养生类书籍排行榜前列。

书中写到:“男人跟女人相比少了一道出气系统,女人有月经”。

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原湖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医妇科专家尤昭玲表示,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倒是有观点认为女人的生理结构更易得病。

通俗还是庸俗?“偶尔看到她在上面讲,没听几分钟就好多错误,气得我赶紧换台。

”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有次听到曲黎敏把心比作“发动机”,感觉她不是在宣传中医而是在毁掉中医。

“在中医理论中,宗气才是人体运行的关键。

”“做科普需要通俗,但通俗不等于庸俗!”他颇气愤地表示,专家看病是越看越小心。

很多刚毕业的学生不能马上看病,而每个人在开始看病时,都会遇到与所学内容相左的情况。

“中医经典理论很多时候,只是个模型,虚实、气血、经络都是会变化的,更何况还有个体差异。

”由于曲黎敏拒绝采访,记者无法了解曲对此的看法。

而她的出版人、磨铁图书公司总裁沈浩波在电话中,向记者反问:难道研究历史的人要再回到过去再活一遍?“曲从未说过自己是个医生,一直都是个中医文化传播者,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于曲,一个经常被媒体提及的评价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在《健康报》上点名批评她。

高思华说,“她对中医学的热爱是值得肯定的,我们希望她能够在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面发挥其业务专长。

但我更赞同有些专家提出的,应该让有临床实践经验的中医药专家,来进行中医药知识的讲座。

”虽然高思华的批评言犹在耳,但是,在曲黎敏新作中,依旧出现大量的临床治疗知识:“治疗大肠疾病只要治疗大肠…津‟的功能就行了”、“心理疾病要先治疗身体”、“凡是口腔经常溃疡的人,一定是血不足”等内容,亦经常出现“病人”字眼。

而像陈浩一样,把治愈疾病的希望放在她身上的“曲迷们”,在百度曲黎敏贴吧、北京中医药大学论坛里,还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曲黎敏的联系方式,甚至把自己的病症贴上,期待他们的养生偶像能看到,并回复。

然而,对于陈浩们来说,或许这个已经成为难以实现的梦想。

一个信息表明,曲黎敏打算退出中医养生界,静心写小说。

在新书发布会上,她留下一句话,“任何东西不能太热,太热就蕴藏了风险。

”来源:南都周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