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一、引言古典舞作为一种优雅而富有历史底蕴的艺术形式,对于塑造人们的体态、品味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独特的影响。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古典舞身韵教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其舞蹈技巧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和控制能力,提高舞蹈技巧;2.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艺术修养;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基础技巧训练- 身体姿势与平衡感培养* 头、颈、胸、腹、臀等各部位的放松与伸展* 对称体态的形成和保持* 平衡感培养的动作练习- 转体和步伐技巧训练* 轻盈的转体和旋转技巧练习* 集中注意力与肢体协调性的提高* 不同步伐的步法练习与变化- 节奏感培养* 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结合练习 * 快节奏和慢节奏的节奏感掌握* 各类音乐的节奏感演绎能力培养2. 古典舞基本动作学习- 扩展手臂与手指美化* 轻灵柔美的手臂动作练习* 手指灵活性与柔软性的提高- 扩展腿部与脚部美化* 舒展腿部肌肉与柔韧性的培养* 手法与踝关节的控制与灵活性提高 - 脚步与转体的和谐呈现* 脚步技巧的规范与流畅性训练* 体态转体与动作的和谐呈现练习 - 线条与姿态的塑造* 拉伸身体线条的训练* 舞台表演中优雅姿态的培养3. 古典舞教学实践- 学习古典舞作品* 学习古典舞剧目的背景知识和特点* 掌握古典舞剧目的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 团体编排与表演* 团队合作与配合意识的培养* 编排古典舞作品,进行舞台表演四、教学方法1. 传授示范法:教师通过亲自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和技巧。
2. 分组练习法: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增强合作意识和舞蹈表演能力。
3. 视听教学法: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和模仿舞蹈动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和技术水平,进行评估和反馈。
2. 舞台演出评估: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舞台表演,评估其舞蹈技巧及团队合作能力。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hinese classical dance’s body课程编号:130227054 130227058 130227061课程学时:192 实验学时:192 学分:12设课方式:演示适用对象:音乐学大学本科(舞蹈特长)学生一、本实验课程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其目的与任务是通过一学期的专业技术学习,对技术课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第1章徒手身韵地面及站立单一组合练习授课学时:641.1. 基本手形:单指、剑指、兰花指、掌、拳基本脚形:勾、绷、蒯、撇1.2. 手臂的基本位置:山膀、顺风旗、撩掌、托按掌1.3. 脚的基本位置;正步、点步、小踏步、大踏步、小腋步、大腋步、虚步、丁字步1.4. 提沉:采用“坐”的训练形式,进行气息的训练。
强调学生腰的直立性,气息的流畅。
防止学生产生憋气的现象。
先从慢的训练开始,可以一个八拍提气,一个八拍沉气1.5. 冲靠:采用“坐”的形式。
要求学生要在腰立住的情况下做冲和靠。
注意强调肩膀做冲时不要出现背肩膀的情况。
做靠时抠肩的现象。
先练习正面的冲靠。
可一个八拍冲一个八拍靠。
1.6 含腆移:采用“坐”的形式。
强调学生的头部不要缩脖子。
要求头部在身体的自然带动下自然的移动。
同样要注意腰背的直立。
1.7 旁提:气息要求流畅,要做到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的基本规律。
动作要连贯。
先练习一个八拍一次的,在逐渐加快速度,可以加上简单的手臂的舞姿。
1.8横拧:采用“跪”的训练方式,先以慢的训练为主只做身体的单一训练,可以加上简单的手臂的舞姿1.9.盘腕:单一的训练,可先练习向里的再练习向外的,采用“坐”的方式,编成组合进行练习。
第2章徒手身韵站立综合组合及流动组合练习授课学时:642.1.基本脚位:先从正步开始,小踏步.小腋步.大踏步.大腋步.丁字步,踏步蹲依次开始练习。
掌握古典舞最基本的站立的位置,可以先在把上练习,后到地面。
要求位置准确。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
以下是一份可能适用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大纲: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教授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技巧、风格和表现力。
学生将通过学习舞蹈动作、身体姿势、节奏感和表现力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舞蹈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和表现力,并能够在舞蹈中展现出来。
3.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
三、教学内容
1. 身体基本姿势和动作
2. 舞蹈基本步伐和手势
3. 舞蹈组合和舞蹈片段
4. 舞蹈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和讲解
2. 练习和反复演练
3. 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
4. 观看舞蹈视频和演出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现力
2. 学生的舞蹈理解和表现力
3.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
六、教学材料
1. 中国古典舞教学视频
2. 中国古典舞音乐
3. 舞蹈练功服和舞蹈鞋
以上是一份可能适用于中国古典舞教学的大纲,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教学时间进行调整。
中国古典舞基训 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基训(一)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909Z10课程名称(中/英文):中国古典舞基训/Chinese Classic Dance Basic Training (Ⅱ)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芭蕾舞基训适用专业: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王佩英,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与教法》熊家泰,音乐出版社,2005年;《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法》,沈元敏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舞蹈表演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旨在通过不同的教学阶段,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本功、技术技巧、音乐节奏感、形体表现力,以适应专业化表演要求。
是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及技术技巧等方面素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整个舞蹈表演过程的起始点、切入点和动作生成触发点。
该课程在专业培养体系中为专业核心课。
该专业核心课必须放在及其重要的地位,将对民族民间舞蹈及中国古典舞基训和古典舞基训(二)等专业核心课产生重大辅助作用。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效果和要求:1、知识要求:基本能力、技术技巧和风格韵律训练2.能力要求:改变学生自然条件,加强软开度、协调性等;强化包括控制、运用等基本能力和跳、转、翻等技术技巧;3、素质要求:改变学生自然条件,加强软开度、协调性等;强化包括控制、运用等基本能力和跳、转、翻等技术技巧;掌握中国舞特有的风格韵律和民族审美意识。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64课时,期间安排1个课内实践环节,共16个课时。
第一个实践环节为讲完第三章综合训练后,将之前所学的组合重新进行排列组合,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舞蹈组合,并能真正意识到各个舞蹈动作训练目的,16个课时。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中国古典舞基训(二)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909Z20课程名称(中/英文):中国古典舞基训/Chinese Classic Dance Basic Training (Ⅱ)课程类别:专业核心必修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中国古典舞基训》(一)适用专业:舞蹈表演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中国民族民间基本功技术训练教程》,满运喜,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中国古典舞基训示范教材》,刘玉珍,白山出版社,2001年。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章程细则

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章程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节目的与任务1.传承和弘扬中国古典舞的艺术与文化精华;2.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舞蹈技巧和表达能力,塑造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3.提高学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第二节适用范围1.中国古典舞的学生、教师和舞蹈爱好者;2.各种教育机构、舞蹈学校和艺术团体;第二章教学内容第一节教学形式1.组织学员通过课堂教学、理论授课、实践演练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教学;2.建立舞蹈教学基地,实施集中教学和实践培训;第二节教学内容1.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身体姿势、形体感知、肌肉控制、灵敏度等;2.舞蹈动作技巧,包括转身、跃起、踢腿、旋转等;3.舞蹈形体展示,包括舞姿、舞步、舞台表演等;4.舞蹈剧目学习,包括经典古典舞剧的学习和演练;5.舞蹈音乐学习,包括古典音乐的欣赏和表演技巧;6.舞蹈编排和排练,包括舞蹈节目的编排和排练技巧;7.舞蹈理论学习,包括古典舞的历史、风格、表演要求等;第三节教学要求1.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古典舞基本功和专业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2.学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灵敏度和表达能力;3.教学中要强调个人修养、团队合作和文化传承;4.引导学员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髓,培养爱国之情、弘扬民族之魂;第三章教学管理第一节教学方法1.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灵活掌握教学节奏;2.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3.定期组织评估和综合测验,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第二节教学资源1.制定完善的教学工具、教材和课程安排;2.舞蹈教学场地要求明确,提供良好的舞台和音响设备;3.教学资源要与科技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第三节教学质量保障1.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2.严格把关教师招聘和任职程序,确保教学质量;3.学员参加考级和比赛,提升学习动力和竞争能力;4.建立学员档案,及时记录学习成绩和表现;第四节文化传承保护1.将古典舞教学融入社会教育体系,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2.建立联动机制,加强与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合作;3.开展舞蹈才艺展示和演出,提高社会关注度和认同度;第四章教学评价第一节评价目标和方式1.学员的舞蹈技艺和形体表达能力;2.学员对中国古典舞的理解和认同;3.学员对舞蹈艺术的表现和创新能力;4.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5.定期组织考核和考试,根据评分制度评估学员;第二节评价标准1.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演练考评两个部分;2.设定不同等级和分数,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第三节评价结果与利用1.学员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和奖励,鼓励学习和进步;2.教师和学校可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以上即是《中国古典舞教学大纲章程细则》的主要内容,通过该大纲的实施和遵循,希望能够有效规范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过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舞蹈艺术人才,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精神。
基本功训练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教学法(一)基本功训练部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培养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从理论到具体教材深入了解及掌握运用的必修课。
理集结部分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的诞生、发展历史;建构教材的指导思想。
具体教材包括对全部内容的规格、方法、系统的掌握及运用。
使之能奴局教材与整体结构的纵横关系,既了解教材之纵线,又掌握各教材的横线关系。
并通过对典型教材的实例之分析,培养学生了解及运用教学规律,包括思维的逻辑性、方法的科学性、运用的灵活性。
以上一切都是为了增强学生动作示范、讲解的实际教学能力,提高运用教材的基本素质为从事古典教学工作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四个单元,系统的学习中国古典舞中专和大学的基训教材。
1 、第一单元:中专低年级教材(以基础训练为主的阶段)(1 )解决腰、腿软度、肩、髋的开度。
(2 )掌握舞蹈的站立形态及支撑重心的正确方法。
(3 )各种基本舞姿、步法的开法儿。
(4 )扶把部分的单一动作的强化训练。
(5 )扶把动作在中间练习中的运用与强化。
( 6 )单一技巧的规格和方法,支撑腿、胯的稳定性及舞姿准确性的要求。
2 、第二单元:中专中年级教材(三、四年级,进入以训练技巧为主的阶段)(1 )单一技巧的规格和方法。
( 2 )扶把部分和中间部分的跳跃、旋转、翻身、控制等,配合技巧的训练,并进进一步加强基本功能素质,逐步加快动作速度和重视稳定性的训练及注重舞姿的准确。
( 3 )简单的表演性练习,如何在组合中贯穿民族和身法、韵律的要求,强调舞姿在技巧与组中完成的情况。
(4 )动作有起、行、止、点、线、面的规范概念。
3 、第三单元:中专高年级教材(五、六年级,技术技巧进入巩固和提高阶段)( 1 )扶把部分灵活变化,以求强化身体的运用能力,配合技能的需要进行强化练习。
( 2 )中间部分跳跃、旋转、翻身各类技术技巧,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条件因材施教,达到准确、完整。
(3 )进行较完整的组合训练,强调组合连接的“顺”和“巧”,提高技巧的运用能力。
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

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个古典舞基训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课程名称:古典舞基训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典舞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 掌握古典舞的基本动作和姿势。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舞蹈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对古典舞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内容:1. 古典舞基本理论知识2. 古典舞基本动作和姿势3. 古典舞基本组合和舞蹈片段4. 古典舞表现力的训练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典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
2.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提高舞蹈技能。
4.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要求:1. 学生要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不断提高舞蹈技能。
3. 学生要注意身体的保护,避免受伤。
4. 学生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七、教学进度:1. 第一阶段:古典舞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动作的学习。
2. 第二阶段:古典舞基本组合和舞蹈片段的学习。
3. 第三阶段:古典舞表现力的训练和舞蹈作品的排练。
4. 第四阶段:舞蹈作品的表演和展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2. 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现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九、教学设备和场地:1. 舞蹈教室或排练厅。
2. 音响设备和音乐资料。
3. 舞蹈道具和服装。
十、教学参考资料:1. 《中国古典舞基础教程》2. 《古典舞教学法》3. 相关的舞蹈视频和音乐资料。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
中国古典舞身韵,即古典舞蹈的“身法”和“韵律”,训练中以基本元素为主的专业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对古典舞气息、基本元素、舞姿体态等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目标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蹈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技法,其动作元素有“提”,“沉”,“冲”,“靠”,“移”,“含”,“腆”;揉和了舞蹈感觉在动作中,学生在学习基本功能力的同时增添身体的张驰度,学好身韵才能完整的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蹈的风格特征。
四、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身韵最基础的地面部分的元素训练,加强气息的运用自如和流畅,每个元素即表现了身体的韵律和灵活性,为古典舞的身段训练作好铺垫。
注意手位、脚位的规范性,舞姿是在手位、脚位两者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流动动作贯穿而成,完成的过程中注意情绪的带动也非常重要。
所学步伐在古典舞中经常运用,要求步法轻盈流畅,犹如仙境迷蔓中前行,身体和脚下要达到协调一致,上身保持身韵及舞姿。
五、主要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学期:教学重点和难点:每个元素都以呼吸带动身体进行律动,注意放松上身肢体,不能僵硬,掌握以腰为轴心发力的基准点。
每个元素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技巧,要求学生多练习多体会才能找到准确点。
教学内容:《地面训练》30学时1、提沉2、冲靠与旁移3、含腆仰4、云间转腰5、横拧6、旁提7、基本手位8、基本脚位9、基本舞姿10、圆场11、花帮步12、漫步13、掰扣步第二学期:教学重点和难点:注意手位、脚位的规范性,舞姿是在手位、脚位两者掌握的基础上加以流动动作贯穿而成,完成的过程中注意情绪的带动也非常重要。
难点:每个动作都要用呼吸带动完成,动作要准确到位,注意眼神亮相。
教学内容:《中间训练》30学时女生部分:1、横拧2、旁提3、穿手4、双晃手5、盘腕6、风火轮7、慢步8、行步9、园场10、花帮步男生部分:1、云肩转腰2、摇臂3、穿手4、燕子穿林5、冲靠6、大揉球7、青龙探爪8、步伐第三学期:教学重点和难点:剑、袖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常用道具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蹲的练习“蹲”是腿的屈伸和弯直的训练。
通过蹲的练习使腿的关节韧带与肌肉富有柔韧的弹性,这是男、女舞蹈演员掌握技巧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不仅跳跃要有弹性,几乎所有的技巧都离不开蹲的动作。
同时“蹲”还具有增强后背力量的作用。
教材内容:双腿蹲:1、小八字步半蹲、全蹲2、大八字步半蹲、全蹲3、踏步半蹲、全蹲4、弓箭步蹲(正、旁)5、移动穿掌扑步(男)单腿蹲: 1、端腿蹲 2、掖腿蹲 3、跨腿蹲 4、环动掖腿蹲(旁腿环动到后面成后抬腿后再掖蹲的动作)教材的组织范围:1、“蹲”是离把练习的第一个动作,要求练习时的动作徐缓、连贯。
因此,宜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2、分别将双腿蹲或单腿蹲中的(2)至(4)项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双腿蹲可与下列动作组合起来:大八字步的前、后、旁下腰及涮腰。
在小八字步蹲和大八字步蹲之后立半脚尖。
蹲后接90度以上前、旁、后腿的舞姿。
4、单腿蹲可与下列组合练习:单腿前、后下腰。
踏步旁下腰;大踏步旁下腰。
蹲后接90度以上的前、旁、后腿,斜探海,后腿侧身等的碾转。
蹲后接各种单腿变身和90度以上的抬腿环动动作。
二、腰的练习腰是身体运动和舞蹈动作的轴心,而腰的动作又是掌握繁难舞姿和技巧的动作基础,如:风火轮、卧鱼、斜探海、探海、紫金冠跳、双飞燕跳以及翻身......等都是以腰为主的动作。
腰的训练目的是增强舞蹈演员腰部柔韧性和灵活性。
此外,腰的动作也常是舞台表演上直接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1、大八字步前、旁、后下腰2、丁字步拧腰3、大八字步涮腰(女,1-3次)4、弓箭步涮腰(男,1-3次)5、踏步旁腰6、大踏步旁腰7、单腿重心前、后下腰8、单腿跪前、后下腰9、卧鱼10、八字步风火轮(女,1-3次)11、弓箭步风火轮(男,1-3次)教材的组织范围:1、腰的训练先可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然后再用快速音乐,这样可以训练腰部具有灵巧的运动能力。
2、可将两项以上不同舞姿的腰的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3、常用的组合如:涮腰卧鱼,穿掌扑步风火轮4、可以作为各种舞姿、大踢腿、旋转和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
三、大踢腿中国古典舞蹈中的一切舞姿和技巧都需要有腿部的深厚功底。
“大踢腿”是训练“腿功”的重要教材。
通过大踢腿练习,可使舞蹈演员腿部肌肉柔韧、有力而富有弹性,并可增强腿、腰、背等的控制能力。
这部分练习动作也是舞台表演可以直接使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1、踢前腿(勾脚、绷脚)2、踢旁腿(勾脚、绷脚和向左、右转身四分之一的踢旁腿)3、踢后腿4、踢十字腿(勾脚、绷脚)5、踢蹁腿(勾脚、绷脚和带转身的蹁腿)6、踢盖腿(不转身与带转身的盖腿)7、踢紫金冠8、踢冲天炮(男)教材的组织范围:1、大踢腿是腿部超过90度较大幅度的动作。
由于运动量较大,每条腿在每一姿态上不宜连续超过8次。
用不同舞姿连接起来的大踢腿动作或左、右两腿交替做时,不宜超过24次,先采用中速音乐,之后可以采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结合每一种手的姿态单一的反复踢腿(可以原地做也可以行进做)3、然后,可以将两种姿态或两种以上的姿态组合起来进行踢腿练习。
4、常用的组合如:(1)踢前腿可接:后腿、探海、踢紫金冠,踢冲天炮、悠后腿翻身等。
(2)踢旁腿可接:斜探海、拧身探海、踏步翻身等。
(3)踢后腿或踢紫金冠可接:踢前腿、快踹燕。
(4)踢十字腿可接:踢旁腿、踢蹁腿、踢盖腿等。
(5)踢梅花腿(将踢十字腿、踢旁腿、踢前腿、踢后腿、踢蹁腿、踢盖腿连接起来,用一条腿做,每种姿态各踢1次)等。
5、连续做单一的踢腿动作或组合练习时,都可以用下列动作衔接或结束:如各种身法动作;各种姿态腰的动作;旋转和翻身等。
四、身法和步法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这种特色更多体现在身法和韵律上。
同时在各类舞蹈动作的组合中又包含着许多步法。
基本训练中腰功与腿功的动作和各类技巧动作都是与身法、步法互相依存、融会贯通的。
由于传统身法与步法的种类繁多现只能从中选择部分典型动作,作为训练演员掌握古典舞中的基本风格和韵律的教材。
同时这部分身法与步法的动作也是舞台上表演所采用的舞蹈动作。
教材内容:1、身法:(1)单山膀、踏步位(2)双山膀、丁字步位(3)顺风旗、大踏步位(4)双托掌、踏步蹲(5)托按掌、踏步位(6)山膀按掌、弓箭步位(7)斜托掌、丁字步位(8)提襟按掌、踏步位(9)小五花(不转身、带转身)(10)云手(不转身、带转身)(11)大刀花(不转身,带进、退转身)(12)双盘手(不转身,带进、退转身)(13)双晃手(小、中、大,带转身)(14)摇臂(向前、向后,带转身)(15)穿肠刺背(不转身、带转身)(16)云肩转腰(不转身、带转身)(17)燕子穿林(18)青龙入水2、步法:(1)慢进步(2)慢退步(3)圆场(慢速、快速)(4)花梆步(女,前、后、左右、原地)花梆步(男,左右)(5)错步(女,慢速、快速)错步(男,快速)教材的组织范围:1、身法与步法动作在表演中都含有温柔与刚健的双重性格。
可以选用抒情慢板或奔放的快板乐曲伴奏。
2、首先,将身法与步法中(2)至(8)项动作组合练习,以掌握手、腿、身、法、步的规律和韵律。
3、将身法、步法的动作与练腰、大踢腿、基本舞姿、旋转、翻身、跳跃等结合起来一起练习;并可组成综合性组合动作,这种练习可以使舞姿的风格更为鲜明。
五、基本舞姿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舞姿是非常丰富的,它的基本动作具有高度的雕塑性。
它不仅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也使跳跃、旋转与翻身等技巧具有强烈的雕塑性。
基本舞姿要求腿部、躯干、手臂、头和眼睛(视线)等动作有高度的协调性。
因此,基本舞姿的训练实际上也是掌握古典舞风格的手段。
由于在基本舞姿训练时往往是将一腿静止另一条腿在空中运动形成各种姿态,因此,腿与上身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能力,所以舞姿也可称为控制动作。
这种控制能力是舞蹈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教材内容:1、抬前腿、旁腿、后腿(原地,带辗转的,带半环动和全环动的;或从一个舞姿经辗转或经半脚尖立变成另一舞姿)2、大射雁3、金鸡独立(原地,带辗转)4、踹燕(原地,辗转变成探海)5、探海(原地,辗转变成踹燕)6、斜探海(原地,带辗转)7、躺身旁腿 8、软踹燕(女)9、后腿侧身(原地,带辗转)10、掀身探海(女,原地,带辗转)11、拧身探海(男,原地,带辗转)12、紫金冠(女)13、老鹰展翅(男)14、商羊腿(男,原地,带辗转)15、商羊腿踹燕(男)教材的组织范围:1、基本舞姿练习可采用两种速度:大多是用徐缓慢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其次,是用快速形成舞姿后,短暂静止。
2、可以将两个以上的基本舞姿组合起来练习,即从一个舞姿到另一个舞姿。
3、组合时可以选用下列动作作为衔接或结束:各种姿态的腰的动作,步法、旋转、翻身、中跳和大跳等动作。
六、旋转旋转动作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表现出了千姿百态。
旋转动作的技巧不仅难度较高,非常富有表现力,同时,它又可以起着巧妙的衔接作用。
这里所介绍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于旋转的难度较大,因而要求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腰、腿基本功力和高度的协调性。
旋转时的舞姿应鲜明,也就是在旋转时要能保持住固定的舞姿。
这就要求演员要有较扎实的基本舞姿训练的基础。
因此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一至五类的训练,再开始转、翻、跳的技巧训练较为稳妥。
旋转的某些动作可以作为特技表演。
教材内容:1、平转(斜线或圆圈进行)2、反跨转(2-5圈)3、踏步掖转(2-5圈)4、跨转(男,2-5圈)5、上步掖转(女,2-5圈)6、斜探海转(女,2圈)7、探海转(2-5圈)8、后腿侧身转(2圈)9、紫金冠转(女,2圈)教材组织范围:1、旋转可采用两种速度进行练习。
初级训练阶段的小舞姿转以及大舞姿转都要求动作平稳流畅,一般多采用慢速或中速音乐伴奏。
舞姿转进入中级和高级训练阶段时要求平稳而急促,大多用快速音乐伴奏。
2、首先,练各种旋转的单一动作,反复进行。
3、在单一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可以将(2)至(4)项旋转动作组合起来练习。
4、常用的组合有:平转两次接上步掖转两圈(女,斜线)。
掖腿转接卧鱼(女)。
掖腿转接踹燕。
涮腰接探海转。
平转接跨掖空中转(男)。
平转接旋子(男)等。
5、旋转也可以作为大踢腿,基本舞姿,跳跃等组合的衔接动作或结束动作来做。
七、翻身翻身动作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风格,种类繁多,变化多样,是中国古典舞蹈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
翻身动作不仅在实际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对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训练腰部的控制力和灵活性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此外,某些翻身动作可成为特技。
教材内容:1、点步翻身(1-16次)2、踏步翻身(带跳踏步的1-4次)3、串翻身(斜线1-16次)4、吸腿翻身(1-连续3圈)5、探海翻身(女,1-4次,慢速和快速的)6、大蹁腿翻身(女)7、上步翻身8、刺翻身9、跨腿翻身10、白鹤翻身11、大蟒翻身12、盖腿翻身教材的组织范围:1、每项翻身动作在表演中都可以有两种节奏,即徐缓抒情和急促强烈。
因此,可以用慢速、中速和快速音乐伴奏。
训练的步骤是先慢后快。
2、首先是每个单一翻身动作的反复练习。
3、在单一练习的基础上,可将两个以上的翻身动作组合起来。
4、常用的组合有:探海翻身接卧鱼(女)。
踏步翻身2次接点步翻身7次(女)。
跳踏步翻身接大蹦子接卧鱼(男)等。
5、翻身动作可以作为基本舞姿,大踢腿,旋转,中跳和大跳组合的衔接或结束动作。
其中上步翻身,刺翻身,跨腿翻身,白鹤翻身,大蟒翻身和盖腿翻身只做一个。
单一练习后再进入组合练习。
八、跳跃跳跃是难度较大的舞蹈技巧。
它不仅要求演员有高跳的“弹跳力”,还要求跳跃富有表现力,即跳跃到空中后尽可能长时间保持固有的姿态上,仿佛将舞姿悬挂在空中一样。
为此,演员必须有较好的舞蹈素质——体力、耐力和协调性。
一般要经过有系统、有步骤的严格训练,才能锻炼出跳跃技巧。
掌握跳跃技巧的过程同时也是有效的训练与提高演员的腰、腿基本功力以及协调性的过程。
跳跃分为小跳、中跳和大跳三种。
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训练目的,也有不同的训练作用。
小跳:是较小的低跳,动作比较简单,其中一些动作是训练跳跃能力的基础。
另一部分动作则是舞台上的表演动作。
中跳:比小跳要加大弹跳的力量和幅度,它的训练目的和表演作用与小跳相同。
大跳:是高跳动作,技术很高。
大跳的全部动作都是舞台的表演动作。
大跳要有“助跑的动作”,如:上步(切步)和错步(追步)等。
练大跳之前需先做小跳和中跳练习。
大、中、小跳跃动作可分为双脚起双脚落;双脚起单脚落;单脚起双脚落;单脚起单脚落(换脚);单脚起单脚落(不换脚)。
教材内容:1、小跳(1)双起双落:小八字步位的小跳大八字步位的小跳丁字步位的小跳变位小跳跳空中转(男)(2)双起单落:前腿小跳后腿小跳小射雁跳小端腿跳小掖腿跳小斜探海跳(带翻身的)(3)单起双落:前腿小跳旁腿小跳后腿小跳(4)单起单落(换脚):小射雁跳后换后小跳前换前小跳(5)单起单落(不换脚,1-6次):45度前腿上的 45度后腿上的小射雁上的小斜探海上的2、中跳(1)双起双落:小八字步位中跳大八字步位中跳变位中跳劈腿中跳燕式跳端腿跳射燕跳盘腿跳(女)前双飞燕(男,1-3次)横双飞燕(男,1-3次)后双飞燕(男,1-3次)跳空中转(男,1-3圈)(2)双起单落:后腿中跳中射雁跳(原地,移动的)中斜探海跳(带翻身)(3)单起单落(换脚):后换后中跳(4)单起单落(不换脚,1-2次):斜探海舞姿的中跳抬后腿中跳3、大跳(1)双起单落:紫金冠跳(女,1-4次)(2)单起单落(换脚):凌空越(1-3次)大射雁(1-3次)剪式变身跳(1-2次)跳卧鱼(女)大赞步(男,带拧身的,斜线或圆圈进行)大蹦子(男,立身,躺身。